廣論進度:

【科判】: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二(一)七種因果教授(二)寂天教授。

辛一、七種因果教授分二(一)於其次第漸發定解(二)如次正修。

壬二、如次正修分三(一)修習希求利他之心,(二)修習希求菩提之心,(三)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癸一、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一)引發生起此心所依,(二)正發此心。

子一、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一)諸有情令心平等,(二)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一、課文大意:

(一)、現在要正式開始修菩提心,次第分三個:

1修習希求利他之心:修習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的心。

2修習希求菩提之心:修習我要成就佛果位的心。

3明所修果即為發心:所修的果就是菩提心。

(二)引發生起利他的心需要兩個條件:

1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2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修利益一切有情的心要先修對一切有情感覺都是平等,沒有分別心之後,再對有情修悅意相。

修平等心從中庸沒有感覺的一般對象先開始修,再來是親友,然後才對怨敵修,乃至於對一切有情修平等心。由容易的入手擴大到困難的對象。

 

二、聽帶討論:

 1:修平等捨是這樣嗎:譬如親愛的子女,要割捨掉對他的親愛感;譬如傷害我的人,對他從討厭修成到生起好感嗎?

A:【此取怨親差別事修,故不須遣親怨之心,是滅由執怨親為因,所起貪瞋分黨之心。】

師父:…… 我們人在世間當中,自然這個人比你親近一點,這個人比你疏遠一點,乃至於這個人怨家,這個是事實擺在這裡,這個也你不去管它。而真正重要的就是說,當這種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內心當中親的人哪,你對他,哎呀,貪著之心,要遣除掉這一個;怨的人,你排斥之心,要拿掉這一個。

 師父:……你要有情離開這個貪、瞋,這是不可能的,對不對?在我們張開眼睛來,這個是跟你好朋友,這個跟你不好;有情的人,這個人他要發脾氣,這個人很快樂。如果你跟著外面轉的話,你這個修什麼?這個修不起來。就是你自己要修,不管外面任何境界,他在轉,你不動;他跟你的關係有親疏,你不動。那個時候你不為外面一切所動,站在這個上頭,你才能夠修啊!這個地方就辨是辨這一點。所以我們正式下腳的第一步,要這一個。有了這一個,那麼令我們的心立於平等,這個是指這點。

2:正修平等捨,怎們認識我們的內心?質量次第怎麼修?

師父:那麼我們正修的時候,他又說了:欸,你要想修的話,必須要這樣的一種心理的狀態。而要修的這個心理的狀態,這個心本身是什麼?我們現在的心 ─ 就是心識的識,心識的心 ─ 那麼這個心識本身,一定「三事和合觸」,你的根對了境,然後生起了這個心理來。

既然是因為對著境的話,由借重這個外境的這一個重要的一個因素在裡頭,所以他一定借重哪一種外境啊?中庸境。因為這個中庸境界,就是既沒有利、又沒有害,你看見他自然而然那個心平等。先把那個平等的心生起來,堅固了以後,然後再進一步看別的時候,不為它所動。不為它動了,然後呢在他身上面,把它的原來動的都拿掉,於是你心裡面一步比一步穩固。你看,它那個次第這麼個完整法!

3:我們過去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習性中,雖然很想要菩提心、修無黨執的平等心,但是去修真的很難,害怕不型,那我們不要去修就好了?師父怎麼堵住我這個念頭?

師父:所以不是說,哎呀,現在你害怕覺得不行啊,你停在那裡。停在那裡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引發你要求這個善果的,這個因不下去的話,請問這個善果會不會自己掉下來?不會。到什麼時候會呢?一直等到有個其他的因緣,你到那個時候又想:「哎呀,我要去做!」然後你還得照著它如理如量地去做。那個時候,當初你一念想求圓滿這個果的這個心啊,不斷地以善法欲,然後努力勤精進去策發,然後再感果,對不對?

師父:所以我在處處地方聽見這種,我的師長常常告訴我:「你平常的時候儘管做不到,可是你一直發那個願,說我決心一定要克服這個。」克服的什麼呢?不但現行一定要破,然後這個種子習氣一定要徹底拔除,絕不遺剩!不要單單地發那個心喔!發了這個心,然後你找種種的方法,怎麼樣在行持上面去做到它,千萬不要一點寬恕,不要一點藉口。

4(功課):過去師父提到惡友的行相:有關心病情的友人,要我們要多休息注意健康,師父說那是惡友。 這裡手抄p.185有老法師精進拜觀世音菩薩,病情一夜消失的公案,師父卻在後面補充說,大師的故事你們不要硬來,似乎叫我們不要去學習。請思惟這兩個事情是否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