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15L3煩惱慢者,謂一切種輕毀煩惱~ P316L2乃至未獲堅穩以來淨修其心。

音檔: 133A 00:00 ~ 133B 06:50

手抄稿第十七冊P139L1 ~ 第十七冊P156L9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煩惱慢者,謂一切種輕毀煩惱,我當勝此,終不使此有勝於我,為欲摧伏諸所治品,令心勇悍令心堅穩。如云﹕「我當勝一切,不使誰勝我,諸佛獅子兒,應住此我慢。」若不如是而退弱者,障品雖小亦能為害。如云﹕「若遇死毒蛇,烏亦如鵬鳥,若我太軟弱,小罪亦為損,怯劣棄功用,豈能脫匱乏。」霞惹瓦云﹕「棄法之樂,較往昔樂全無過上,於現法中若棄正法,應思當來所受諸苦無有邊際。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煩惱亦必不覺悲愍,對治不說汝不能修,我自圓滿,諸佛菩薩亦不能救。」若能生起如前我慢,障品雖大不能為障,是故應須發起慢心。如云﹕「若起慢功用,障大亦難勝,故心應堅固,摧伏諸罪惡。」若不爾者,修行之人為罪所勝,猶願戰勝三界煩惱,實為智者所恥之處。如云﹕「我為罪所勝,勝三界可笑。」此由輕毀諸煩惱故,欲為摧伏,故假名為煩惱我慢。諸作釋者雖有異說,然覺此說與論相符。如是應斷希望於他,當擐誓甲願我自作,此復覺其非餘所能,唯我始能自負其任。如是見已,正修之時令心堅固,唯應向外摧伏煩惱,不令煩惱向內摧伏,更思中途棄捨誓願所有過失。善思擇已,隨所作事,一切誓願悉願究竟,乃至未獲堅穩以來淨修其心。
【廣論 師父手抄稿】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15頁,上次講精進,已經講到順著這個次第,就是正式地講精進有兩個,一個是違緣,什麼是障礙我們精進的違緣,把它消除掉。然後呢消除了這個違緣哪,我們在精進之前,還要四樣東西─順緣,幫助我們精進的,這個四樣東西。那麼這個裡邊是,第一個勝解力,第二個堅固力。關於這裡啊,請諸位特別注意,佛法整個的中心是菩提心,但是要想得到這個圓滿結果的,最重要的是精進,是精進。
所以我們大家記住,一開頭的時候,特別經論上的證明當中,兩句話你們特別注意:「資糧善中,精進是第一」,在積聚資糧的時候,精進是第一;還有呢,「唯有精進是修學菩薩的唯一的勝因」,這兩句話。「唯一」,注意哦,就是這個!那麼經上面呢,反過來告訴我們,誰一有懈怠,那麼誰就不可能修習成功。這在305頁上面,大家,請大家再回過頭來看一下,305頁第六行,最末【《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精進第一。」】
在我們現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最主要的積聚資糧,而在積聚資糧當中呢,根本─精進是第一。由於這個,依於這個根本,依於這個資糧之善,其他的跟著而來;如果這個沒有,其他都沒有,這是第一個。然後呢,《瑜伽師地論》上面是跳過兩行,【〈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其他的不行,這個是論上面。
那麼經上面呢,是最後一行,《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懈怠就是精進恰恰相反,那麼「菩提遙遠最極遙遠」,根本你就沒辦法碰到它。【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布施跟慧那是六度,就是說就自利方面來,你一有這個東西啊,你自己根本沒辦法真正利益你自己。【諸懈怠者無利他行。】自利既不行,當然利他更談不到。那麼下面呢,【《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誰有煩惱,煩惱的根本在哪裡?喏,就是這個,根本,唯一的、獨一的根本─懈怠。一有懈怠,好了,一切都沒有了。
當然,這個是就我們精進一度來特別來說明一點。所以諸位同修,或者是對整個的輪廓還並不了解,那必須從頭開始,好好地注意。其次在過程當中的時候,對於這個一步一步加深,乃至於到現在的精進,我們這個概念必定要把握得住,必定要把握得住,有正確的認識,那時候才談得到修學佛法。否則的話呢,所謂的修行,始終都是戲論。「戲論」拿我們現在來說,那是開開玩笑的,這個可是並不是跟別人開玩笑,而是跟我們自己開玩笑。而這個玩笑,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輕輕鬆鬆的,很輕鬆的玩笑;這個玩笑,是把我們長劫在生死苦海當中,在地獄當中燒、煮這個玩笑,這個玩笑是萬萬開不得的!這是我們必須應該了解的。不要說在沒進入佛門談不到,進入佛門以後,如果你不認識這一點,乃至於認識了,不從這個上頭實際行持的話,那始終是在這種狀態,這個是真正對不起我們自己的事情。
那麼,現在我們這裡繼續下去。修精進的時候堅固力,那麼要想堅固,令我們誓願堅固啊,應該修三慢。前面已經講了兩個,第一個是「業慢」,然後「功能慢」,現在呢,「煩惱慢」。第三行,315頁第三行,最後,
【煩惱慢者,謂一切種輕毀煩惱,我當勝此,終不使此有勝於我,】
前面特別說明的,這個「煩惱慢」是什麼。就是說,煩惱是我們了解這是什麼,我們對這個煩惱生起高慢心來,就是:「我不怕你,超過你,壓服你!」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輕視」,這個是我們心理上面的一種概念,換句話心理建設;「毀」,要摧毀。由於這個正確的認識,建立了這個心理建設以後,進一步在行持上面,我們真正要做到的─輕毀這個煩惱。毀,摧毀,我應該勝過它,絕不讓煩惱勝過於我,這個就是煩惱慢的特質。下面看,
【為欲摧伏諸所治品,令心勇悍令心堅穩。】
為了要想降伏、摧毀種種所對治的─我們現在對治的,無非是說所知障、煩惱障,總的來說,惑、煩惱,這是根本。這個必須要的條件:「令心勇悍、令心堅穩」。那麼這個地方的勇悍應該說就是精進,特質是對善所緣,我們一定要分別、善巧善惡。所以這個精進不是說我勤勤懇懇努力,有很多人非常勤懇,哎,做起來比什麼人都肯做,可是,對不起,他在懈怠當中,在煩惱當中。我們看喏!世間那個壞人,啊,那些壞人做起殺人放火的事情來,比誰都精進哦!就是這個樣。然後呢,我們看動物,哦,這個螞蟻是最精進哦!一天到晚乒乒砰砰不停地跑。所以單單勤勞不是精進,精進是一定有它的特質在,就是說正確地、如法地、如理地、一點不錯地,在這一個法上面先把心理建立起來;然後由於這種心理呀,要毫不退怯,要能夠克服一切的困難的這一種心情,跟著身口的行為,所以這個叫精進。這一個地方對這一點要首先生起這個勇悍之心,而把這個勇悍之心「堅、穩」,堅是堅固、絕不動搖,穩就是絕不動搖。
【如云:「我當勝一切,不使誰勝我,諸佛獅子兒,應住此我慢。」若不如是而退弱者,障品雖小亦能為害。】
就是說,這種心裡面是什麼?「我要超勝一切,絕不為一切勝過於我!」為什麼?我們現在既然在這個地方,是發心修學無上菩提,這個是的的確確是真諸佛的真子,這個是獅子之兒,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努力的,我應該住在這一點上面,住在這一點上面!假定不這樣的話,你心裡面還沒有走啊,已經退弱:「唉呀,這麼難哪!怎麼這麼行啊!」心裡面這個怯弱,這樣怯弱的話,稱得上是獅子兒嗎?佛為法王,所謂「獅吼」,他不為一切所退,而能夠退卻一切,這個是我們必定應該如此的。所以,你一有了退卻的話,那你什麼都做不成,就算是很小的一點障礙的話,你也沒辦法,你也沒辦法。眼前我們太多小事情,哪怕叫你拿一個東西:「唉呀!我站起來,就是懶得站起來。」拿一個東西啊,拿一個東西啊!所以這一點,我們應該認識。
【如云:「若遇死毒蛇,烏亦如鵬鳥,若我太軟弱,小罪亦為損,怯劣棄功用,豈能脫匱乏。】
這個我們真正能夠有啟發了這個大精進心的話,那任何東西都不怕,任何東西都不怕。否則呢,什麼東西啊,都這個會擋住我們,都會擋住我們。只要我們那個心能夠建立起來的話……所以說,如果我們心裡面太軟弱的話,一點點小小的罪啊,都能夠損害我們,都能夠損害我們。上面這個「死毒蛇,烏亦成鵬鳥」的話,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只要能夠心理建立起來的話,你不怕它,你不怕它!它一定能夠克服,它莫奈何你,你能夠克服它,這樣。本來鵬鳥那個是最了不起的,是專門對治這個的。現在假定說,你的的確確能夠生起這個慢心來─所謂這個「慢」,不是真正的慢哦,你不怕它,你能夠克服它,這樣。換句話說,我在心理上面先建設起來,「我一定要把你制伏,一定要把你殺死!」再多的東西,在你看起來,毫不在乎!就是你的心裡面先建設起來,你就能夠克服一切。
否則的話呢,對不起,你就算是、就算是要想做啊,那真正的東西你都碰不到。而是實際上沒有用的東西,你在這個地方逞勇敢,這個東西是毫無意思,這意思就是這樣。說因為你內心上面沒辦法生起這一種精進力量,而自己退卻、自己怕,你覺得:「唉呀,我很差呀!」這是怯弱一來的話,你就不可能挺起來,努力照著前面這樣去的話:「一切都要靠我做,我這樣做倒是有種種的殊勝的功能。」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沒有辦法真正地努力。既然沒有辦法在因地上面下這個正確的因,你怎麼可能得到正確的果。既然這樣的話,當然,你樣樣不如,就是樣樣欠缺,你怎麼可能從這個安樂當中得到圓滿的結果?反過來說,一樣東西都沒有。
【霞惹瓦云:】
祖師說,
【「棄法之樂,較往昔樂全無過上,於現法中若棄正法,應思當來所受諸苦無有邊際。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煩惱亦必不覺悲愍,對治不說汝不能修,我自圓滿,諸佛菩薩亦不能救。」】
這個大祖師,就告訴我們這麼說:是的,我們要修學佛法,這麼大困難,說:「唉呀!這麼大困難,我不行啊,不行啊!」所以的的確確,唉,我們說:「這樣的啊,唉!實在是現在的條件不夠啦,那麼慢慢地再來啦!」雖然說是慢慢地再來,實際上,就放下了就不做了。那個是什麼呢?「棄法」,捨棄正法,換句話說,不去如理修行。你所以不去如理修行,不能上進是為什麼?怕苦!反過來說,你想找一點快樂。結果呢,你不如法行持,真正得到的快樂,如何呀?比較一下,「較往昔樂」,說你放掉了這個法的這個快樂,並不見得好呀!並不見得好呀!但是,結果呢?說因為你放棄了,現在呢棄捨了正法,而現在棄捨正法的原因是你怕苦,想得到快樂,結果你真的去掉苦了嗎?放掉了法以後得到快樂了嗎?沒有,這第一個。而更進一步想,將來呢?這就嚴重了,這就嚴重了!你因為捨棄掉了正法,將來受無量無邊的大苦啊!永遠在輪迴當中,這個事情的嚴重啊!
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要曉得,一切法只有一個原則─如此因感如此果,如果你在因地上面不努力去做,絕不可能有這個相應的正果出現。所以,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去用功對治煩惱的話,煩惱不會有悲心的,說:「唉呀!我憐憫你啊,看你可憐,好、好、好!我就讓步了。」煩惱不會這樣,不會這樣!所以這個煩惱不會讓步。反過來呢,這個要想淨化煩惱的正確的方法說對治,這個對治的方法,它也不會說:「好啦!我看你可憐哪,你不能修啊,那我自己就圓滿啦!」絕沒有這樣的事情,絕沒有這樣的事情!所以法本身法爾如是的。
進一步講人,我們說佛菩薩,佛菩薩儘管他是大慈大悲,不但他的慈悲啊,把法界一切有情,要把我們救出來;不要說我們信佛的人,不信佛的人,乃至於他的怨家。不要說已經成了佛,在因地當中菩薩,這個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要害他,他也都要救他耶!何況我們現在信了佛了,佛弟子。在菩薩在因地當中,他還沒有圓滿的時候都要救我們,何況現在成了佛囉!他不但是悲圓滿、智圓滿,所以他有足夠圓滿的,百分之百最圓滿的理解以及力量來救我們。但是對不起!除非我們自己去行持,佛菩薩也沒辦法救我們,這個我們要正確了解的。
所以這個地方,從任何一個角度告訴我們,我們要想解決自己的困苦,唯一的辦法,就是如理如量地行持。而這個之中最重要的─精進,精進!那麼現在精進呢就告訴我們這樣,所以這個地方說,對於煩惱要生起這個:我絕不怕它!而反過來,我要有這種勇悍之心:一定要克服它!如果說我們能夠這樣地認識,這樣的心理建設起來了以後,問題就好辦了。
【若能生起如前我慢,障品雖大不能為障,是故應須發起慢心。】
假定能夠生起像前面所說的這種心力,這種心力,那麼雖然是再大的障礙,對不起!它沒辦法擋礙,沒辦法擋得住我們、障礙我們,所以我們必定要發起這樣的。
【如云:「若起慢功用,障大亦難勝,故心應堅固,摧伏諸罪惡。」】
所以說,假定你能夠生起像前面所說的,這個慢的這種功能,這個功效一旦生起來,再大的障礙,它絕對不會勝過你,不會勝過你。所以在這一點事情上頭,在這一個修對治的精進上頭,我們心裡邊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努力地建立起來,使它堅穩,然後靠著這個力量去摧伏一切罪惡。
【若不爾者,修行之人為罪所勝,猶願戰勝三界煩惱,實為智者所恥之處。】
這一段話,值得我們每一位同修啊,再三反省!假定我們不能像前面這樣說,說我們心裡有這個認識,然後根據這個正確的認識─注意哦!始終是第一個:「如理」,你自以為懂得很多,不如理的話,那一點用場都沒有,你走錯了;還有呢,「如量」,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還要夠量。假定你不能這樣做的話,自覺得是修行啊,結果修了半天,是「為罪所勝」。我們修是修什麼?淨除一切罪垢,結果修了半天,反而是增長罪垢,被罪過所勝哪,還在說,我要戰勝三界煩惱,還要自利利人,這一個實在是很可笑,很可恥!
所以,真正智者─這一個地方是佛菩薩,乃至於說稍微明眼一點的人,看起來都會笑我們,都會笑我們,這千真萬確的。說我們現在說起來是修學佛法的人,拿世間的標準來說,那都是高人一等的人。而佛法的特質要摧伏煩惱,然後淨化一切罪障,然後把自己這個理路了解了以後,就幫助別人,告訴別人;自己淨化了,不為煩惱所染,然後進一步地推己及人。結果弄了半天,現在自己都困在煩惱裡邊,一天到晚煩煩惱惱,說要戰勝煩惱,那不是開玩笑嗎?所以說,
如云:「我為罪所勝,勝三界可笑。」】
現在我自己都被這個罪惡所克服,居然說要想超過、要想克服這個三界,那真是可笑啊!那麼,這個最後下面說,
【此由輕毀諸煩惱故,欲為摧伏,故假名煩惱我慢。】
這個地方,他所以立那個「我慢」的名字,並不是真的跟那個煩惱相應,跟那個慢煩惱相應,而是說我們要摧伏這個煩惱,那麼不被這個煩惱所壓伏。平常我們看見煩惱,唉呀,這個心裡面就覺得:我不行啊!像前面所說的:「喔唷!要修的佛啊,又這麼個難行,要修學的佛的方法,要這麼做苦的事情,而時間又這麼長遠。」唉呀!心裡想想:「我不行啊!」自己就輕輕地怯弱而退卻了。結果呢,為煩惱所降伏。現在不、現在不!我絕對不怕它!把這個煩惱啊,根本不放在眼裡邊!所以這個地方「輕」─要去摧毀它,這種心情就跟那個慢相似的,前面已經說過了。是啊,我們要摧伏它,所以在這個上頭假名叫「煩惱我慢」,我不怕煩惱,換句話說。那麼,這個是第三個煩惱慢。
【諸作釋者雖有異說,然覺此說與論相符。】
關於前面這個解釋,有不同的這個祖師們不同的解釋,但是這個裡邊比較起來,像上面那個說法,覺得跟原來這個論說得最相應,最相應。所以就把這個拿來這個地方解釋一下,說明一下。這樣地修學的話,我們精進當中,就能夠如法如理地做到了。
【如是應斷希望於他,當擐誓甲願我自作,此復覺其非餘所能,唯我始能自負其任。如是見已,正修之時令心堅固,唯應向外摧伏煩惱,不令煩惱向內摧伏,】
這是第一點。就像上面所說的這一個,根據了這一點,那麼說現在呢,是的的確確這個東西只有我來做,只有我來做。這個你做,這個你得;別人做,你得不到。只要你做了,它一定有這個功效,一定不會失去。所以有了這個了解了以後,自己的內心當中,啊!就建立起這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我們說心理建設,這個地方叫「擐誓甲」,擐甲精進─這一個東西,一定要我自己去做,這絕對不是別的人所能做的!實際上呢,別的人能做,可是對不起,別人做了以後跟你不相干哪,你的事情只有你來做啊!這是這樣。那麼而且必須要我親自負起這個責任來。以正確地、如理地見到這樣的一個實際狀態,然後經過了思惟、觀察,不斷地修習以後,使得自己的內心產生堅固,把這個正確地認識,而且達到非常堅穩的一種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一心一意地要摧伏煩惱,而絕不讓煩惱來控制我們。
說實在的,現在我們修行人最可憐的事情啊,說起來是說修行、修行,一天到晚在煩惱當中轉。而真正最可憐的不在煩惱當中轉,什麼是煩惱大家都還不知道。我們大家再回憶一下,想想看對不對?所以前面每一個地方都告訴我們,這一開頭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哪,斷三過、具六想,那時候聞還根本談不到。它為什麼要具六想?第一個想是什麼?說我們在長夜無明、貪瞋癡三毒當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曉得是我們在三毒,在貪瞋癡當中,這是第一種狀態。那麼一步一步,然後呢深入,一步一步地上來,告訴我們始終是這種狀態。乃至於我們有了正確的認識,開始修持,說對治的唯一的方法,一定要依著這一個戒、定、慧三個次序。而戒定慧三個次序,持戒,他不先說戒怎麼持,先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犯戒。犯戒的四因,你們還記得不記得?記得記不得?第一個什麼啊?「無知」,一點都沒有錯,我們根本不知道。所以我在這個地方是特別……說起來也可以說非常慚愧、非常痛心的,我乃至於到以後,覺得極大部分同修跟我犯同樣的毛病,什麼?無知!哎喲,自己還覺得很修行;喔,我一天拜多少拜;哎喲,盤在那裡可以一盤盤幾個鐘頭;哎喲,我一天念多少佛;哎,一天哪,我吃一餐;我早晨幾點鐘起來,晚上幾點鐘這個樣。忙了個半天,真的對了嗎?我不能說你錯,但是真正的對錯,不在這個上面判斷的,這我們必定要了解!
我們必定要了解修行的特質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如何修行方法,這一個非常重要!說原因無非是要想從生死的苦海當中透脫出來,如果只想為我們自己,好,小乘羅漢也好!假定想幫助別人,那同樣一個理由啊!同樣一個理由,一個只管你自己,還有要把盡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救出來,問題是一樣的?你的煩惱就是他們的煩惱,所以你必定要對這個問題根本解決。那麼這個痛苦的根本在哪裡呢?假定你不知道,說修,修些什麼呢?這個很清楚、很明白,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有很多人修行,「哎喲,我不怕苦!」結果你雖然苦啊是無益苦行,他因為沒有把握住這一個生死的根源何在。所以在這一點上面,在這個地方特別再提醒一下。你必定要了解,那你了解了以後,然後把整個的綱要、輪廓認識了以後,說現在曉得了:啊!原來這個痛苦的根源是業,業的主導是惑─就是無知、無明。然後呢,真正你只要把惑淨除了,下面的問題都解決。那麼為了淨這個惑起見,是有種種不同的方法,那個時候,你拜佛,拜佛對;打坐,打坐對;念佛,念佛對;是,當然你起得早更好,反過來說,你一天到晚睡大覺也一樣,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所以當初「臨濟」的弟子,是臨濟吧,我記不起來了。喔唷,他那個時候,那個時候盛唐的時候,禪是最發達的時候。那個是臨濟呀還是……記不住了,反正「鐵牛」他很有名的一個禪師啊,大家那麼禪堂裡面瞪大了眼睛在那兒拼命用功,欸,結果他老兄跑到後面去呼呼睡大覺。哎喲,老師看見了說:「別人在那兒都用功,你在那兒睡大覺幹什麼?」跑得去一看,他根本就看見老師來,理都不理,就這樣。欸,結果老師說了幾句話以後,發現那個弟子─對了!然後呢出來:「你們看看!你們在那兒自己用功,你看看後面這個後生小伙子,你們用些什麼功?」大家覺得:哎喲!在那兒用了功半天不對。真的跑到後面去看看,他在那兒睡覺!欸,睡覺就是真的用功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喔!
所以說明了這個什麼?你真正把握住這個重心,你能夠把煩惱降伏,對了!不過這個地方順便一說,我們不要說:「哎呀,他既然這樣,那我也去睡覺去啦!」那你就完全錯誤,完全錯了!這是告訴我們,你必定要把握得住這個重心在什麼地方,你如果重心把握得住的話,你用不管哪一種形式都對。就是這樣,這個是最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特別說明。
現在這個地方所指的,修行最重要的資糧善當中,精進第一。那麼精進的特質是什麼?一定是修這個善法。然後呢,這個精進建立起來了,摧伏煩惱,是不讓那個煩惱來摧伏我們。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更思中途棄捨誓願所有過失。善思擇已,隨所作事,一切誓願悉願究竟,乃至未獲堅穩以來淨修其心。】
我們進一步該想一想,唉!假定說你修了以後,中間覺得:哎呀,不行!不行!然後說:「唉呀,不行哪!」你中途退下來的話,這一個過失,這一個患害,那是非常厲害,非常厲害、非常嚴重啊!前面已經說過了,你能夠對這個道理,正確地善巧地思惟、觀察以後,那麼你做什麼事情,一定照著這個次第這樣去做。那樣去做的話,你使得你的要想做到的,一定做得到,所以令我們的誓願要得到究竟,得到圓滿。所以在你還沒有有正確認識之前,以及雖然認識了,不堅固、不堅穩,這一個時候努力地修習,努力地修習。所以,乃至於沒有獲得這個堅穩這個心的時候,要淨修其心,淨修其心。這個地方「未護」應該是「未獲」,應該是未獲,不過這個字我們還要去查一下看看。繼續下去,第三個力,堅固力下面以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