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10L7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 ~ P311LL3恆勤修資糧

音檔:130B 20:32 ~ 131B 00:26

手抄稿第十七冊P64L1 ~ 第十七冊P87L2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謂念成佛須捨手足等,我不能爾,如此之苦應須堪忍。即不修行自任運住,流轉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燒此等大苦,不可說數,然亦未能成辦自利。為求菩提難行之苦,較其前苦尚無一分,然能成辦自他大利。如云,「若謂捨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為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又捨身者初怖畏時,非可即捨,先於布施漸次學習,至於自身全無貪著,大悲心力開發之時,若有大利方可施捨,故正捨時全無難行。如云﹕「如此治療法,勝醫且不用,以柔和儀軌,治無量大病。導師先令行,惠施蔬菜等,習此故而後,自肉漸能施。若時於自身,覺如諸菜葉,爾時捨肉等,於此有何難。」是故有說波羅蜜乘,須捨身命故生逼惱是難作道。今此教典善為破除,謂於發生難行想時不須即捨,如與菜等極易捨時,方可捨故。
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者。謂念成佛須於生死受無量生,爾時生死眾苦逼惱,故我不能修如是行。應如是思,菩薩由其已斷諸惡以因遮故,必不能生苦受之果,堅固通達,生死如幻悉無自性,故心無苦,若其身心安樂增盛,雖處生死無厭患義。如云﹕「斷惡故無苦,善巧故無憂,謂由邪分別,罪惡害身心,福令身安樂,智故心亦安,利他處生死,悲者何所厭。」又云﹕「故遍除疲厭,騎菩提心馬,從樂而趣樂,有智誰退屈。」如是雖延無量時劫不應怯弱,唯時長久非厭因故,謂苦極重雖時短促亦生厭離,無苦安樂時雖久遠無所厭故。《寶鬘論》云﹕「重苦雖時短,難忍況久遠,無苦而安樂,無邊時何害。此中身無苦,意苦從何有,唯悲世間苦,由此而久住。故謂佛久遠,智者無退屈,為盡過集德,恆勤修資糧。」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謂念成佛須捨手足等,我不能爾,如此之苦應須堪忍。】
第二個呢,是破除說我要成佛,我不怕,但是想想成佛要修些什麼,喔唷,說成佛啊要捨頭目腦髓,唉呀!這個不行啊,我不行啊!那時候又害怕了。說現在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怎麼樣對這個苦如理地認識,去修習要忍耐,不但要忍耐,而且要精進勇悍!下面就告訴我們:
【即不修行自任運住,流轉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燒此等大苦,不可說數,然亦未能成辦自利。】
喏!下面來了。是的呀,你說修學佛法要捨頭目腦髓,所以你說:「哎呀,不行啊,我不能修。」那麼你不修,不修的結果呢?對不起,你不修,然後你這樣地流轉生死當中,你就不斫了嗎?嗨!恰恰相反,是不但是不斫哪,而且多次地受這個斫裂刺燒大苦,是「不可說數」耶!結果你不修的結果,整個地就在這個裡邊受這個。結果你不修,真正地利益了自己嗎?沒有!不但沒有自己利益,而且永遠在這個裡邊。平常我們最多砍一個手,砍一個頭,現在他不但不斷地砍,在地獄裡邊是比起這個人間,是完全無法比啊!所以現在下面說,
【為求菩提難行之苦,較其前苦尚無一分,然能成辦自他大利。】
喏!這個就是最正確的、最好的告訴我們。說前面是說,你說,喔唷,要成佛,要修這個東西難行啊!欸,結果你不修、不行,不行的結果啊,對不起,唉!要受這麼大的苦。反過來,如果說你為了求菩提,要行,做這個苦的話,比起前面不修的來,啊!那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的的確確的,你不修的話,在地獄當中燒、煮、砍、殺,唉啊!動經無量長劫。現在你修的話,要不了多少時候,要不了多少的苦,就能夠成就自己、別人的無邊大利益,無邊大利益啊!
【如云:「若謂捨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為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癒,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
就是說這個道理。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10 頁。關於第二個,我們已經講到,我們怎麼樣破除我們的怯弱而退怯的這個方便。第一個呢,對於能得到這個佛果,我們心裡邊害怕,上面已經告訴我們。現在呢,說要想求得到這個佛果啊,要有這個一定的方法、方便,說對這個方便,想想:唉呀!這個要捨頭目腦髓啊,這個害怕。那麼昨天我們已經簡單地,頭上已經說明了。只要我們認真地想一想:是的,修學佛道是要這麼難行,絕對沒有便宜可討,但是你不修學的結果呢,請問省事嗎?這個正確的了解我們一定要很清楚,一定要對比得非常明白,對比得非常清楚,那個時候你才會,你才會弄得清清楚楚。
說你現在捨棄掉了以後,然後省力嗎?就不苦了嗎?不是,不是!不但不苦,而且還有無比的大苦。你經過這樣地認真修學,思惟、觀察,最後你發現,這個修學佛道,行種種方便,捨頭目腦髓,最省事,然後呢最省力,乃至於到最後你發現,這是唯一的方法,唯有這一條。那個時候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一定會走這個路。從這地方就特別說明一個什麼原理呢?真正主要的,不是在它難不難,真正在我們知道不知道。如果你正確、如理地了解了以後的話,啊!你才那時候發現,原來這個事情的真相是這個樣的啊,那時候我們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所以說真正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正知見,你正確地了解。
現在我們繼續看下去,那一段當中,那個文,昨天已經唸過了,那麼今天再說一下。這文說:假定說我們修學佛法,照著佛這樣做,要捨頭目腦髓,這上面說捨手啊,哎呀!這個事情,唉,不容易,對這事情很害怕。這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地了解,真正地了解了實際的情況;那麼那個時候呢,我們在愚癡當中,愚癡當中。假定我真正了解了以後的話,你現在不捨的話,唉呀,將來豈但是手、足,乃至於頭目腦髓;豈但捨頭目腦髓啊,那個之苦啊不曉得多少倍,時間是無量無邊,痛苦是無限之大,而且逼著你非這樣做不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眼前你能夠這樣做的話,時間是有限,捨的有限。而前者花了這麼大的痛苦,經過這麼長的時候,永遠還在這裡轉,永遠還跳不出來,繼續地受這個苦。而我們現在能夠如理如法地,你稍微這樣做一點的話,問題都解決。
所以他下面告訴我們,說我們以往已經經過了無量生死,一直在這個狀態當中。唉呀!不要說人間,人間固然你可以不捨,畜生,然後呢餓鬼,地獄,啊!那是可怕極了,一直在這地方來轉!結果呢?結果呢?唉,結果還在這地方轉,還在這地方,一點用場都沒有!而我現在了解了佛法,能夠照著去做,這個雖然是苦,但是這個苦已經有一個期限。哪,就是這樣了!就像身體當中,稍微受一點這個醫生的或者是吃藥,或者是手術的痛苦,就把根本問題就解決。所以在這個上面特別說明,就像以小苦就能夠把病解決一樣,所以我們對這個小苦應該忍受。不但應該忍受,應該歡喜,應該歡喜。所以前面告訴我們,讓我們修學的時候,使得心裡面沒有一點點害怕,沒有一點的退怯。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對這一件事情感到幸運、感到幸運。這個是一個絕端重要的一個概念,如果說沒有這個概念的話,修學佛法絕無可能、絕無可能。這是我們一個最大的一個,第一個應該突破的一個關鍵。再說,
【又捨身者初怖畏時,非可即捨,先於布施漸次學習,至於自身全無貪著,大悲心力開發之時,若有大利方可施捨,故正捨時全無難行。】
再說:是!他是要我們布施頭目腦髓的,但是他並不是教你一開頭的時候,就去布施。剛開始的時候,說我們的的確確,因為理路即便是有一點認識,但是必定這個無始的習性,這個執著還很重,喔唷!對這個東西很害怕。那麼那個時候不需要馬上就捨,怎麼辦呢?先照著前面所講的布施這個道理,慢慢、慢慢地來學,慢慢地來學。小的地方學,慢慢地大了,到那個時候對我們的自身啊,一點的貪著都沒有了。對自身沒有貪著,這個有它的必然的次第,有它必然的次第。所以現在單單講一個理論,將來如果我們,如果正確地了解了這個空性這個概念,乃至於你經過了如理的思惟、修習以後的話,的的確確你對這個身體是一無貪著,不但一無貪著,而且發現,原來這是我們的生死大怨家。
理念上面既完全正確地認識,然後呢經過一點習慣了以後的話,你把那身體送出去的話,的的確確就不會有什麼障礙。那個時候大悲心也開發,然後呢,不但是對這個身體沒有執著,而且發現這個身體捨出去,還有無比地大的殊勝的利益,那個時候才教你捨。所以那個時候捨的時候,一點困難都沒有,一點困難都沒有。就像小孩子的時候啊,就是小孩子他好吃的一個糖,喔唷!你叫他把那個糖、手裡什麼送過來,喔唷!他在那兒,怎麼捨得啊!你叫他拿的時候就哭。將來我們長大了以後,然後呢在很多的場合之下,送起人家東西來的話,送禮也好,那大筆大筆的,動以萬計乃至於百萬計,眉頭不但不皺,而且覺得還很好欸!為什麼?因為這樣做得到好處!所以這一個上頭,它一定要有完整的教授,你對這個理了解了,然後呢量、次第,一步一步地走上來的話,是一點都不難,不但不難而且有這麼大的利益。
【如云:「如此治療法,勝醫且不用,以柔和儀軌,治無量大病。導師先令行,惠施蔬菜等,習此故而後,自肉漸能施。若時於自身,覺如諸菜葉,爾時捨肉等,於此有何難。」】
所以說,對於這一種治療的方法―換句話說,突然之間來的―真正有本事的好的醫生,都不會用的,一定用比較柔軟的方法,才慢慢、慢慢地……。譬如說我們現在那個醫生看那個小孩子,絕對不是抓進來像殺豬一樣地來,慢慢地哄啊,什麼弄啊!譬如說我們現在那個西藥,那個咳嗽,咳嗽糖漿,他不但是不覺得難吃,而且吃得很好吃。哎喲,說那個小孩子,吃了一次,還繼續地要吃,那個大人還非得藏起來不可,要不然他一口氣統統吃掉了還不好咧,這個千真萬確!這個佛,偉大的佛陀,他用的辦法也的的確確是如此。所以現在我們那個三界的大導師啊,教我們修學這個,也不是一開頭做這個難行的。他是用種種的方便,啊!先布施一點簡單的蔬菜啊,等到你這個習慣了以後,慢慢、慢慢地,欸,覺得好,而且看見它大利益,那時候你再深入等等的都可以。那個時候你捨那個東西啊,捨自己的身體,就像以前捨一點點菜葉子一樣,那有什麼好難,那有什麼好難!這一點都不難,一點都不難。所以呀,
【是故有說波羅蜜乘,須捨身命故生逼惱是難作道。今此教典為破除。】
「是故」,所以有的說:「唉呀!這個行那個大乘行啊,這麼個難作法,要把身命、頭目腦髓等等要捨出去啊!這個東西實在……啊,不行、不行!」那麼現在根據這個教典,換句話說,喏!你不是學佛嗎?那麼佛說的教典上面說得清清楚楚,說得清清楚楚是這樣的!所以這一個地方我們應該了解。我們現在大家說學佛、學佛,嘴巴上面學佛,實際上學的是什麼呢?我想慢慢、慢慢地到現在大家體驗得到的,我們都在學我,都在學我。這個學佛是什麼?哎呀,佛是好的。所以你就想那個好的果,但是殊不知這個好的果,應該用什麼樣的因?你真的要得到好的果,一定要學他的好的因,這樣才能夠得到。結果呢?我們只羨慕他好的果,然後呢,好的因如何我們不管,照我們的想法去想。所以大家只想:哎喲,好囉,如果有簡單的方法,那最簡單。
所以有一陣子,譬如說在任何一個教盛行的時候,往往就偏向那一邊。譬如說宗門盛行的時候,他覺得大徹大悟了,喔,那好了,成佛。那佛都不在乎,大家都拼命忙這個東西,結果呢弄到後來,不是狂禪嘛,就是口頭禪。弄到後來呢,大家念佛,哎呀,說這個東西很難哪,你只要念佛你就好了。也是這樣,哎呀,什麼都不要了,結果這樣一句阿彌陀佛。結果這一句阿彌陀佛,真的行嗎?當然你有了善根,是!可是不幸的是啊,大家沒有得到那個方便善巧,總覺得,唉呀!那這樣一來,躲在那一個地方。所以紫柏大師那個時候就說了,現在人大家說念佛、念佛,結果變成功自己煩惱罪惡的符桃術,就是這樣。實際上呢,完全是為自己那種煩惱相應的法?唉呀,說是說修行,躲在那裡什麼都不想做,經教嘛也不想做,如理地修行都不要了,就這麼憑那麼念了兩句,這樣。所以除了這個以外,那麼教下等等都是如此。
所以我們真正要學佛的話,你一定要把佛告訴我們的道理,弄得清清楚楚。現在這個地方這麼簡單地告訴我們,我們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哦!原來這樣的,原來這個事情這樣的啊!自然而然哪,我們心裡面就沒有一點點的怯弱。而所以這樣的是什麼呢?不是說,哎呀,單單聽見了這個好的果啊,就憑我們的妄想要求啊!是求不得的,求不到的。所以這個經上面很多地方特別說啦,這不是說:我要成佛、我要成佛,你這麼念幾下,成不了的。你要曉得他什麼原因能成佛,佛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好處,策發你的好樂之心,然後呢,使得你,推動你去求。求的時候你還要了解如理的方法─這個因,成佛之因何在;然後呢在因地上面,是一步不錯地努力上去,這樣才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
所以現在的人,說是要修、要學,結果呢,把佛告訴我們的道理,那些大經大論都不要了。既然你不要的話,那只有一個結果─喔,望著天上那兒,哎呀,說這個好啊、好啊!但是它在天上,你永遠在那個地下。然後呢一開口就說:「哎呀!我是凡夫嘛,那個聖人境界嘛!」你不是要求聖人境界嗎?然後你永遠說我是凡夫,停在那裡,你有用嗎?沒有用。所以勢必造成功我們現在這種情況,哎呀!羨慕人家。現在不,現在不!要羨慕自己。怎麼羨慕法?哎!我宿生有這個善根,今天能夠進入佛門,然後呢如理行持。怎麼樣如理法?那在這個上面一定要從佛經教,這是菩薩、祖師告訴我們的這個論典上面,依止著這個次第,所謂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這必不可少,然後呢還要如理思惟,你照那樣去作,絕對不能憑我們的想像。
所以太多地方,大家還記得不記得?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阿底峽尊者被請到西藏去以後,就有人問:「哎呀!你有沒有成佛的方便的法門啊?」阿底峽尊者:「哎呀!不用你來問,如果有的話,我第一個就不願意忙這些事情去了。」現在我們一般太多這種情況。所以如果你正確善巧了解了以後,那時候你才發現,平常我們覺得難、難、難的,卻是最簡單、最方便、最省事、最好的。這個我們現在第一個要建立這個概念,第一個要建立這個概念。所以說,這個上頭以沒有錯的、正確的經教來說明了,然後呢把我們前面因為不了解而怯弱的這個心理面,破除掉了。所以他下面說:
【謂於發生難行想時不須即捨,】
當你覺得還難的時候,這個不要你捨。
【如與菜等極易捨時,方可捨故。】
一直要等到這個時候,那麼你才可以捨。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喔!不是說等在這個地方喔,等在這個地方,就可沒有來的時候喔!要什麼?你就順著這個次第,一步一步地練習。而這個次第,從哪裡開始?就在我們現在下腳的第一步。所以不管哪一位同修,不管我們哪一個人,開始學的時候,就必定是從微小的地方,而這個微小的地方還必須要什麼─微漸的地方,是啊,真正這樣去作。假定我們微小的地方不求了解,不去下手的話,請問你大的你能得到嗎?能得到嗎?這個概念是第一重要、第一重要!
現在還有一類人,常常自己覺得:「哎呀!這個好像滿好,但是我這個腦筋就是不行啊!」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到這個地方,我們已經漸漸了解了因果之間的關係,我為什麼現在這個腦筋不行,為什麼?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是沒有原因的嗎?信佛的人都知道,都了解這個如是因感如是果,就是我們以前在因地當中啊,造下來這個愚癡之因。如果現在知道了以後,不從這個地方努力下手的話,啊!那就完了。現在已經愚癡到這種程度,但是還有這麼一點機會,如果我們現在繼續地隨順這個愚癡的結果下去,把僅有的機會放掉了,那以後就完了,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以我現在了解的情況來說,越是碰見這種情況,是越應該努力奮發,這個是千真萬確的,絕對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說,我儘管今天年紀已經這麼六十歲了,然後呢身體也這麼衰,不管你們怎麼說:「哎呀!保養、保養啊!」我自己了解,唯一最好的保養?法,這個千真萬確的。如果我現在那個時候還不努力的話,下一世是一點希望都沒有啦!所以我策勵我們同修們,你們條件都比我好,萬一不幸有的人這樣,或者是心智比較遲鈍,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比較衰頹的話,那時候告訴大家喲:啊!趕快努力哦、趕快努力哦!這個地方再不用功的話你就完了,沒有我們後退的路啊!有─哪裡?這個很清楚哦!刀山、油鍋等等,都等在這個地方啊!這個如果不清楚的話,你只要把前面業感緣起這個道理,仔細地看一看,然後呢再下士、中士的那個苦的情況看一看,那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然後我們繼續下去,看第三個。
【◎ 於所安住修道處所破除怯弱者。】
現在說,好!我們對求的佛果也不怕了,然後求佛果所要行的種種方便也不怕了。然後呢正式去修道的時候,就在這個修道的過程當中,要時、處─這麼長、這麼苦的地方,哎喲!這個時間哪,說這個……又有一點問題來了。所以他下面又說明,說:
【謂念成佛須於生死受無量生,爾時生死眾苦逼惱,故我不能修如是行。】
最後一種障礙,就是想一想:哎呀,說,是的,你要成佛,但是要成佛,這個要三大阿僧祇劫,乃至於要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唉呀!這個裡邊受生,這已經是不得了,再說在這個裡邊還要受無量的苦啊!這個事情,實在不曉得怎麼辦是好,不能行!欸,下面告訴我們,這個如理的道理在下頭:
【應如是思,】
我們應該這樣,對這一件事情了解。
【菩薩由其已斷諸惡以因遮故,必不能生苦受之果。】
這是第一個,這個第一個。那為什麼有苦?因為你造了惡業,苦因當然一定感苦果。現在我如理修學的人,既然你了解到正確的,當你下因的時候你怕苦,已經努力:喔,這個絕對不能作!因既然遮斷了,將來你會得到苦果嗎?不會呀,不會呀!這第一個,這是第一個。所以既然你沒有造惡因,所以不會感得惡果;不會感得惡果的話,那就是快樂嘛,那就是快樂嘛!
就以我們現在來說,哎呀,我們所以貪著難捨的話,覺得這滿好嘛!實際上呢,真正修菩薩行者感得的果報,是遠比我們好啊!這是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不管是印度的、中國的,乃至於其他的,西藏、日本等等,你們看都是這個樣,都是這個樣。啊!像阿底峽尊者等等的話,當年這種都是身為貴族,乃至於王子,從小是絕頂聰明,多少人愛戴。那要我們現在看起來,喔唷,高不可攀!那我們差這麼多,已經覺得很好了;那這樣好法,當然這個身上面,並沒有這麼嚴重的我們想像的─這很好的事情啊!那麼進一步,
【堅固通達,生死如幻悉無自怍,故心無苦,】
另外一方面呢,你又了解了生死的真相,原來生死的真相如幻如化,沒有自性。所以前者是福德因,後者是智慧因。你步步地以這一個方式,在因地當中如此修持的話,那麼將來呢你感得的這個果報,身是圓滿安樂,心更是這個非常自在,了無罣礙。所以身心兩者都沒有苦,不但沒有苦,而且你很明白地覺得,這個地方不斷地在淨化煩惱、增長法財。就像作生意人,哎呀!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一直在賺大錢,而且在很舒服、安樂這種狀態當中。就像我們現在這種大老闆,他坐在那個辦公室裡,冬天嘛又有暖氣,夏天嘛是有冷氣,出門嘛有車子,又隨便一動啊,周圍的這些伺候都來了,這樣,然後呢,啊!看見那個財源是滾滾而來。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我們來的什麼?法財。他世間的財是有漏的,我們這個是無漏的,一直增上呀!是,在這種狀態,
【若其身心安樂增盛,雖處生死無厭患義。】
那很明白,身、心都在安樂,而且這個安樂是不斷地增長。所以這個修學佛法一定什麼?增上生,而且增上生到最後的話,達到究竟圓滿。我們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雖然在生死當中,不會厭患嘛,這很明白嘛!「斷惡故無苦」啊,
【如云:「斷惡故無苦,善巧故無憂,謂由邪分別,罪惡害身心。福令身安樂,智故心亦安,利他處生死,悲者何所厭。」】
現在我們如理修學的人,因為斷除了一切的惡業,因、果斷,當然不會感惡的苦果。然後呢我們又善巧生死的真相、世間的真相以後,所以就對這一個生死當中,也沒有一點點罣礙,自然也沒有憂、怖等等。平常我們所以身心受到逼惱的原因,是為什麼呢?因為無明相應,非理的思惟,這種邪妄的分別,所以造了種種的惡業,感得這個身心的苦惱。而現在我們了解了以後的話,功德、智慧─功德是感得我們種種的這個異熟圓滿,然後呢智慧,當然我們內心當中,這個一直安住的這個如如不動當中。這麼一步一步上去,享受這個法樂,在這種狀態當中,你還可以利他增長無邊的功德。這樣的有大悲心行菩薩道的人哪,就覺得:哎呀!快樂得不得了,怎麼會厭患呢?
【又云:「故遍除疲厭,騎菩提心馬,從樂而趣樂,有智誰退屈。」】
在這種狀態當中,由於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然後呢發了大菩提心,這個像馬一樣,喔唷,這個快捷得不得了!在古代的交通工具,最好的是這樣的一匹馬。最好的這個菩提心馬,能夠坐在上面的話,啊,你真快樂!不要你這麼麻煩的,所有的把疲勞、厭患,都能夠徹底地驅除掉,而繼續地增長我們的快樂。這一種狀態當中,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夠做得到。等到你真的這樣的話,那怎麼會退屈呢?怎麼會退屈呢?所以說:
【如是雖延無量時劫不應怯弱,唯時長久非厭因故,謂苦極重雖時短促亦生厭離,無苦安樂時雖久遠無所厭故。 】
像這樣好的這種狀態,時間再長是不會、也不應該怯弱。所以要曉得單單說這個時間的長短,它不是我們厭患之因。厭患,真正厭患是什麼?是苦啊!所以說,如果說苦的話,重苦的話,哪怕很短一點點哪,你也覺得:哎呀,很厭!如果是快樂的話,這個就怕它少,時間再長我們不嫌多啊!我們人人都有這個感覺,叫你稍微受一點點苦,是一點是受不了;叫你有點快樂的事情,叫你捨得真捨不得。我們平常都有這個事情,跑在那地方,如果說叫作強迫大家跑到這個地方來,叫你做苦工固然不好,叫你那兒聽人家,這個講你不歡喜的,坐在那裡的話,哎呀!這個坐十分鐘,就老是望錶。可是如果你歡喜的話,坐在外面聊天的話,一聊三個鐘頭,你還覺得:「哎,怎麼這一下過去掉了!」這是這麼普通的事情,是我們人人都有這個感受,快樂的事情是越久越好啊!所以這個地方是特別說明。
【《寶鬘論》云:】
這個論也云:
【「重苦雖時短,難忍況久遠,無苦而安樂,無邊時何害。】
假定這個苦很重的話,哪怕很短的一個時候啊,唉呀,這個難忍得不得了,何況久遠呢!反過來如果說快樂,不苦的話,那麼時間越長越好啊,長有什麼關係啊!欸,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下哦!現在是我們怕苦而不修,結果怕苦而不修是什麼結果呢?唉呀!陷到那個重苦當中,不但是苦重而且長遠無量阿僧祇劫─不是無量,根本就是無始,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從沒有頭的地方,到沒有尾巴的地方,這麼長的時候啊!你現在怕眼前的小苦,結果呢,看不見這個大苦。反過來,如果你真正修行的話,欸,步步地在增上,步步地在增上欸!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的話,那就算苦它也有期限了,何況它不苦還是快樂,這個時間有什麼關係啊?這是很清楚、很明白啊!所以說來說去我們都是什麼?愚癡啊!偏偏愚癡又不肯努力地學佛,雖然說名義上面說我在學佛啊,是內質上面是一直在學我,真正的可憐是莫甚於此啊!所以我們現在繼續下去。
【此中身無苦,意苦從何有,唯悲世間苦,由此而久住。故謂佛久遠,智者無退屈,為盡過集德,恆勤修資糧。」 】
現在既然這樣的話,身沒有苦,那意哪來苦呢?所以你要留在世間是為什麼?你的內心當中曉得這個有殊勝的大利益,所以策發你的大悲心、大菩提心。而你這個大菩提心、大悲心是憐憫世間之苦,由此而待在這個世間哪!這樣去做的,你卻是在安樂當中,卻是在增長你的功德、智慧啊!所以佛道,是,要長遠的,但是,哎!這個是快樂,的的確確這個越長越好、越長越好啊!這個真正有智慧的人,絕無退屈的道理啊!所以這樣作是為什麼?欸,淨除一切過失,要積聚圓滿資糧啊。那個時候一定會!
所以我們不知道的是必定應該從這一個地方知道,恆常地、精進無懈地,積聚這個福智兩種資糧。當然!那麼這一步;下面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