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P203L1如是恆常修習生死種種過患~ P205LL2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

手抄稿第十一冊:P264L1~第十二冊P11L2  音檔:[88A] 24:57 ~ [89A] 13:53

 

 

◎喻 -【生命中的一幕】

女主角為了能趕上與男友道別,過程中看到有人幫她拉門,有人幫她推車,有人讓位置給她,有人幫她進入電梯,有人優先給她搭計程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BgAPa2HHY

Q:在影片中, 妳/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啟中:影片中的女主角,為了追趕上男友,沿路車子壞了有人幫她推車,搭公車有人讓位給她,等搭計程有人禮讓她,我想她平常應該有做很多善業,所以這次才能遇到很多人幫忙她。

美玲:我看了之後很感動,這女主角執著要去追求幸福,在追求的路上遇到很多阻礙,但每個阻礙都有人施予援手,後來如願在她男友將搭車離開時追上,可能因緣的關係,所以她在關鍵時刻得到這麼多陌生人的幫忙,重點是看到很多人做利他的事,只要發菩提心,種下這善的種子,在未來的某一生會得到善果。

俊彬:這影片讓我想到有位19秋的同學,他說最近只要排隊就很感動,因為最近疫情較嚴重,每個人都會保持安全距離及戴好口罩,這就是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在許多人的善心下度過疫情的影響。

銘真:這影片看到很溫馨的事情,但也讓我想到我以前很執著,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去得到,過程也得很多人的幫忙,如果我不要那麼執著,也許就不用動用到很多人。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看到有人遇到困境,我們會想去幫忙他嗎?影片中的女主角能夠順利地即時與男友道別,是一路上不停地受到很多人的協助,讓大家覺得很溫暖,因為看到很多人默默的在幫助別人,這也是接下來上士道課程所要學習的。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摘要】

一、為什麼要學上士道?

  1. 中士道修行戒定慧三學,雖然成就解脫生死,但是自利利他皆尚未圓滿,是故真正具慧的行者應當趣入大乘。

  2. 聲聞、緣覺僅有自利,是沒有能力利益一切有情的,一個大乘種性的菩薩,他一定會生起大慈悲心。

  3. 上士的功德威力,是肩負利益眾生的重擔,如果只緣自利,和旁生又有什麼區別?

  4. 正如《攝波羅蜜多論》中所說:「以清淨的智慧,能引發最殊勝的大乘之道,這是佛陀一切智智的出生處,是一切世間眾生的眼目,如同日光可以破除一切無明、黑暗、愚痴。」我們應由各種角度思惟觀察大乘的功德,以此引發修習意樂和恭敬心,並真正趣入大乘。

二、顯示進入大乘之門就是唯有發菩提心。

  1. 若要趣入大乘,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能進入大乘之門?不管你走顯教大乘或者是密教大乘,真正的能夠進入之門唯一途徑都是發「菩提心」。

  2. 如《入行論》中說:「今天發菩提心,今天就進入佛的家族,成為一切諸佛的真正佛子。」這是說發心之後,立即成為佛子。

  3. 《聖彌勒解脫經》說:「如果發起了成佛利他的菩提心,就像金剛寶石ㄧ樣珍貴,即使尚未修學殊勝的學處,也仍然超越聲聞、獨覺一切如黃金般的功德,不僅具有菩薩之名,也能遮除一切世間的貧乏。」此說明,縱使未修習六度等殊勝菩薩行,但只要具有菩提心,便可稱為菩薩。

  4. 龍樹菩薩說:「若想解決自己和世間一切有情的苦,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其之根本在於發堅固如須彌山的菩提心。」

  5. 《金剛手灌頂續》中說:「這些能行菩薩行和密咒行的菩薩行者,應該讓他們進入大智灌頂。如果菩提心尚未圓滿者,就不應該進入密乘,不應讓他觀看壇城。」

  6. 並不是修習大乘之法的人就是大乘行者,而是修法的人能發菩提心進入大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應當努力地修學菩提心。

 

 

  • 聽師父音檔

◎【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有海與我相同,盲閉慧眼不辨取捨,履步蹎蹶不能離險,諸有成就佛種性者,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應正理。】
那麼就像前面我們修學過來,說見到一切眾生,這個見到一切眾生,就是從自己身上深深體驗,體驗到了以後呢,推己及人。這原來我是這樣,我們周圍的人啊,大家都是這樣,都在這個三有的苦海當中,就正像我一樣。為什麼呀?啊!原來「盲無慧目」,這個是根本啊!那是無明,不了解得事實的真相呀!不曉得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所以在這個裡邊哪,一天到晚,哎呀,跌跟斗啊!跑起路來,不能正規地走該走的路啊!因為這樣,所以一直在這個生死的險惡道當中啊!現在我們了解了,真正要想成就的,圓滿成就的,所謂有這種大乘種性的這種人,「不悲愍他,不勤利他」,不合理的。

Q當自己得到好處,不分享給別人,師父說這是不合理的,但凡夫的我卻覺得挺合理的,我和聖者的差別在哪裡?

聽聽師父怎麼說;
我們自己在這個生死苦海當中看見:「哎呀!這個這麼不理想啊!」由於這樣見到這個痛苦,所以自己既然要出離,那麼當然一定要推己及人。想想,世間的這麼多人,對我有這麼大的恩,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話,都是靠他們。結果呢,你看見了苦了,自己一個人解決了,不去管別人,這說得過去嗎?說不過去啊!說不過去啊!所以真正的,真正的,世間的人尚且不可以,何況現在修學佛法的人啊!自然而然,我們從這個上面會策發我們的大乘種性。所以凡是有大乘種性的人哪,不想救別人,這是不合理。不過在這個地方,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個利他,什麼?你懂得怎麼利他欸!這個時候才利他。你自己不懂得利他,藉利他之名,然後自害害人,這個不是佛法喲!這是我們把握得住的,這後面會詳細談這件事情。

◆如何做到師父所說「當然」一定要推己及人,第一念恩,「想想」世間的這麼多人,對我有這麼大的恩,我之所以有今天的話,都是靠他們,想到這些我們如果不幫助別人是不合理的,第二我是有特別能力的,我們都有大乘種性的,都有上士夫的能力,只是還沒有策發出來,

來聽師父怎麼說:

【當知此中,士夫安樂,士夫威德,士夫勝力,謂能擔荷利他重擔,】
前面說的這些道理,這些道理說……這個地方前面是指這一段話,《攝波羅蜜多論》,換句話說,這個士夫就是上士士夫。這個上士他的安樂,他內心當中所感受到的,希望做的,以及他做了以後他的功德、威力,以及他殊勝的能力等等,在什麼地方呀?「擔荷利他的重擔」,他能夠幫別人忙,這個才是上士,這個才是上士。譬如說我們現在隨便一般人吧,一個人自己覺得,哎呀!很神氣!為什麼你很神氣啊?你比別人強。對!現在你比別人強在哪裡啊?喏,你見到別人做不到,你能做到。可是如果說,別人做不到的是做壞事,你做到了,這有什麼稀奇啊?不!欸,這個是好事,而且好事當中最究竟、最圓滿的你能夠做,那個真是好漢,這個才是上士。所以這個地方所指的,他的內心當中,因為做到了這個,所以他,啊!感到歡喜!然後呢,因為這樣所以他的威德,所以他的殊勝的力量,都是從這個上面講起的。

◆凡夫追求的的快樂是吃喝玩樂,上士夫的安樂,所希望做到的是「擔荷利他的重擔」能夠幫別人忙,想想當我們自己能力比他人強時,也會有要幫助他人的心,當幫助他人解決困難後,內心是快樂的,所以我們都有成為上士夫的能力,追求物質的快樂和心靈上快樂是不同的。

 

◎我的快樂方程式

【是故能生自他一切利樂本源,能除一切衰惱妙藥,一切智士所行大路,見聞念觸,悉能長益一切眾生,由行利他兼成自利,無所缺少具足廣大善權方便。】
所以這個地方,能這樣去做的話,那麼你呀利益別人,結果呢,自己的利益、別人的利益,一切的利樂的根本、根源從這個地方的,從這地方做起。所以能夠除掉一切的不好的事情,得到一切圓滿的好的事情。這個是什麼─一切有智慧的人,任何一個所有有智慧的人,該走的這條大路,這條大路。在這種狀態當中,不管你做什麼,起心動念,「見聞念觸」,在任何情況之下,無非是什麼?能夠長養一切眾生,能夠增長這個世間,盡世間一切人的利樂。你能夠這樣做的話,欸,「由行利他兼成自利」。妙咧!你的真正的自己的利益啊,就從這個上來的;反過來說,你要真正地自利啊,還非從這個上面做不可。所以說,你真正地完全利他,卻是結果是利了自己;同樣地,你要真正地利益自己,還必須從這個地方開始做起。那個時候圓滿了,一點沒有缺少,具足了。你這個時候,你才能夠「無所缺少具足廣大善權方便」,那個成就的時候才是佛。

Q:要自利必須從利他開始,討論一下自己有這樣的經驗嗎﹖

素玉:我有位朋友的小孩是唐寶寶,當時美國對照顧唐寶寶的教育及福利較好,所以她移民到美國,在美國生活很寂寞,當感到心靈很空虛時,她晚上就做麵包,因為做麵包的過程,會帶給她快樂暫時忘掉苦,隔天將做好的麵包分送給墨西哥人,墨西哥人都很高興,看起來是利他,其實是在解決自己的苦。

明達:秀寬對她公司新來的同事,都會很熱心的教他們,因為新同事如果能很快上手,自己要負擔的工作也會減輕,所以雖然是幫助他們,其實真正的是利益自己。
永德:我在國小國中時是校隊,當時老師對我們校隊很照顧,經常買隊服及球拍給我們,所以現在對於學校的校隊,我也會捐獻一些他們需要的物品。

正祥:我有一塊農地,以前喜歡在那裏種樹,種樹後要經常去除草,雖然有買除草機,但不習慣使用,剛好鄰居是從事園藝工作,我就將這農地免費給他使用,他們把樹種得很漂亮及獲得經濟上收入,這對我來說解決了我除草的工作,及解決碰到蛇的困擾,所以看是利他其實是在利己。

◆我的快樂方程式竟然來自利他,這些都跟我們原來習慣及內心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師父告訴我們,對於法義要認得它,而且要詳細的認得它,把法義拿來觀察自己的內心,對比之後,透過思惟才能慢慢跟佛法相應。我們學習大乘是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要從愛自己身邊的小孩父母及朋友開始,然後依著法一步一步往前走。佛生生世世都是在利益他人,到最後佛成了佛,而凡夫還是凡夫,其中的差別在哪裡,可多想想。

 

 

  • 讚 頌

菩提心讚頌       真如 詞曲

十方所有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虔誦大乘莊嚴論 諸佛菩薩請傾聽 當如發心讚發心 弟子如是供世尊

如地如淨金 如月如增火 如藏如寶源 如海如金剛

如山如藥王 如友如如意 如日如美樂 如王如庫倉

如道如車乘 如泉如雅音 如流亦如雲 發心譬如是

十方所有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十方所有世界中 ~ 一切遍禮盡無餘

 

  • 善行小點滴

~ 真如老師 : 為何要做善行點滴              

還有我特別強調做「善行點滴」,報告善行。有些人就提出觀點,說:「欸,我要是把我的善行講出來的話,是不是就沒有積到陰德?」還有的人說:「萬一我把善行講出來,我驕傲了怎辦?」祕密的善行是可以做的,但是你把你的善行講出來,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供養佛菩薩、供養大眾,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不是為了名利心。那麼傲慢是如何產生的?傲慢是覺得自己比他人強。如果我做了善行點滴就認為我比所有的人強,那確實是傲慢。如果我自己做了那個善行,又聽到班裡的很多人都有這麼多善行,生起了對周圍人的恭敬,這樣的話,這個團隊就會在一種感動和禮敬的過程中,講述自己的善行點滴。那為什麼自己能做這樣的善行?源於善知識的教誨、源於佛陀的教誨,而且源於同行善友彼此的影響。這樣的話,我做的善行歸功於誰?就歸功於善知識和同行善友,好像自己是越來越小的,那麼怎麼可能會產生傲慢呢?

這些其實都是在學《廣論》的過程中,師父慢慢地幫我們養成的一個習慣。也就是一定要得到師父的攝受、師父的引領,我們這樣在修學的過程中才能少走彎路、多集資糧,尤其是用一種振奮、樂觀的精神,在一切境界中都能夠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也就是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旦有辦法之後,我們就設法去改變,而不是在經過的事上,總結消沉、灰暗、無助。因為我們的心是有作用的,一旦我們朝向著能夠積聚資糧,能夠有所作為,能夠運用佛法、運用教理來觀察內心的煩惱,來對治內心的煩惱,我們就不會對痛苦感到無能為力。我們是可以對治它的!因為痛苦是有原因的,把痛苦的原因去掉,痛苦的果就不存在了。

~淨遠法師開示:我好像没什麼善行啊?不會哦!

以下是淨遠法師開示的【善行参考表】

肖武:為何「我有把握時間」也是善行? 我認為有些事情可能與他人有關,如果我不懈怠,能夠早點完成,就不會引起他人的不耐煩而產生瞋心。為何「我上課有念開經偈」也是善行? 這是正行的供養,表示依法去做,只要跟佛法有連結就是善行。

銘真:我朋友前幾天邀請我參加她團體舉辦的法會,原本心裡有些疑慮,但為了跟大家結善緣就答應參加,法會當天我有做供燈及供水,增強內心的勇捍,法會之後有法師計畫來關懷我們,也許因緣沒有具足,及自己努力不夠,約好的行程取消了。

德傑:我有位親姊姊住在台北,早期因家庭緣故,在八年前我們才相認,她一直很關心我,這幾年的過年時也會到她家吃飯。最近她遭到一些憂苦,想介紹她學佛,但她可能一下不能接受,所以我先送他一本「心之勇士」,並挑幾篇如俊法師分享的內容請她看,她讀了之後很有感悟,我也希望她能從這裡開始,慢慢對佛法有興趣,因緣到了時候能一起學佛。

 

 

  • HOMEWORK

  • 心變了,境就變了,家是最好的修道場,公司是最好的修道場。

  • 廣論進度:P205L13又大乘人依菩提心~ P207L9於道扼要有大了解

  • 手抄稿第十二冊:P11L3 ~ 第十二冊P42L12 音檔:[89A] 13:54 ~ [90A]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