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十二因緣流轉圖

桌牌: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廣論:P183L7第二支分略攝~ P184L4乃是餘重緣起果位。

手抄稿第十冊:P204L9~P221L8音檔:[78B] 15:35 ~ [ 79A] 07:58

 

 

 

【科 判】                                     

【表七】

戊一、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壬二 、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辛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壬一、支分差別

壬二、支分略攝

壬三、幾世圓滿

 

【內容摘要】

十二支緣起,可從不同的角度來作歸類和說明。以下即是將十二支略攝為四支而作解釋。

  1. 根據《集論》所說,十二支可略攝為四支,即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引』是引發,『生』是生起。能引支,指無明、行、因位識。所引支,指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能生支,指愛、取、有三支。 所生支,指生、老死二支。

  2. 在〝能引因、所引果〞與〝能生因、所生果〞,此兩組因果中,是為顯示有情一次受生因果?或兩次呢?宗大師回答是為顯示有情一次受生的兩組因果。因為以能引因(無明、行、因位識) 所引的法, 就是由能生因(愛、取、有)所生起的法。也就是說,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等必須圓滿了愛、取、有,才得以生起,而且當所引的法生起的剎那, 便立即對它安立了生、老死。

 

 

◎如得法師開示 ~ 支分略攝

十二緣起支攝為:四支、三道、四因

四支分兩組因果

第一組因果:能引支(無明、行、因位識),所引支(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

第二組因果:能生支(愛、取、有),所生支(生、老、死)

Q1.一位有情受生是一次因到果耶?還是兩次因到果耶?

如第一組因果,缺了愛取有的潤發,如是第二組因果,缺了無明行識。

宗大師承許,有情受生二組因果,但是一次因到果,無過。

一位有情受生是一次因到果,但兩組因果相互混雜而成立的。因為能引支到所因支中間要靠能生支潤發才能生起所引果,此同時也安立所生果。所生果 (生、老死)與所引果(名色、六處、觸、受),是相同內容,不同名詞。

所以十二緣起的排列應該是: (無明+行+識支)→愛+取+有支→生+老死支(=名色+六處+觸+受支)。即1+2+3→8+9+10→11+12(4+5+6+7)

Q2. 一位有情受生既然是一次因到果,分成一組因果就可成立,為何要分二組因果呢?

分兩組因果是有其作用的,是修行的重點:

(一)為顯引果苦諦與生果苦諦相各異故

聽師父的解說:

前面這個所引的果,這是種子,並不苦;後面所生的這個果,是現行苦,是苦。所以這個兩個因果之間有這樣的差別。在我們的起心動念當中,到那個時候你用上了,就了解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現在眼前很多東西,這明明是苦的,但是我們感受不到,然後呢拼命去集那個因,等到你感受得到就來不及啦!這個裡面有這樣的兩重輾轉關係,所以我們必定要了解說,喔!現在你這個一念哪,雖然感受不到苦,可是這個正是苦的因,使得這個苦的種子策發,將來感苦果的就是它。那麼你對這個有個正確的了解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就會努力去修行了。

◆當造作無明、行、識這個時候是在因位識種下種子,是會引發未來感苦的因(未來苦),當臨終時愛取有潤發而感生老死(現在苦),已經來不及。我們現在起心動念,當下一念都在造能引的因,將來一定會感果,但我們不知道,現在知道了,在對境時要練習將法用上,造善業,知道是苦因就不要造,要對治,造了要懺悔,修行就是從這裡開始。

 

(二)又為說明果之受生要有二種因,能引因及此所生起之因(能生因)

一個東西要感果,需具有二種因,能引因及能生因,例如一顆果實,一定要土壤種子(因)+陽光空氣水的滋潤(緣)=果實(果),能引因是因,能生因是緣,所以是兩個因緣(無明行識+愛取有)產生果實(生老死),兩個因的用意,就是在第一組無明行種下的因,現在我無可奈何,但我可在第二組的能生因切斷掉,不再感果。

◆我以前造了很多惡業種子怎麼辦呢?如果沒有 愛取有的滋潤就不會感果,種子只是放在哪不會發芽感果,所以修行要訣在這裡,二個因才能感一個果,以前造的種子,我現在莫可奈何,但我可以就從第二個能生因(愛取)斷,也就是對境我不再愛取,不會潤發哪個種子,那麼就不再感果了。

以上二點就是佛陀為什麼要將十二緣起分成二組因果的原故,這是修行的要點在其中。

 

  • 善行小點滴

智光:之前在學校負責資源回收時,發現有部份資源回收品被同事拿走,發生這種事情會讓我心裡不高興,但也不想傷害別人,所以不知道是否應該讓學校知道這件事情。

啟中:我自己會守本份,如果別人沒做好,我也會不高興,對於智光所講的事情,我是會提醒對方,這樣做是不洽當的。

秀寬:我們的起心動念是為了環境好,為了他好,用這樣的意樂告訴對方時,就會調整我們的態度,如果得不到對方好的回應,我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也不會覺得受到傷害。

美玲:我們常會用自己的想法去看一些事情,但事情是不是就是這樣子,我以前是不喜歡婆婆把一些資源回收帶回來,後來發現她是要送給低收入的鄰居,讓他們拿去賣增加一點收入,所以之前的學習告訴我們,你所認知的真相是真的真相嗎﹖不要太執著自己的一些看法,別人做一些事情,也許有他不得已的理由

素玉:對於智光所提的問題,我的建議是要跟對方溝通,以及問學校是否引許同事可以把資源回收品帶回去,先將問題釐清。

 

  • 讚 頌

文殊菩薩祈求頌       真如詞曲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   祈求中  文殊現  熠熠心光熠熠容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   祈求中  文殊現  燦燦心光燦燦容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 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    契經及論教典皆證得

願賜智慧辯才咸顯現    祈求增長聞思修慧能 祈求增長講論著智慧

祈求賜予共不共悉地 願速如尊成就祈加持    祈求任運現覺智勝樂

祈求速消除顛倒邪執    祈求盡斷身心疑惑網 願速如尊成就祈加持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祈求中  上師現 燦燦心光燦燦容

燦燦心光燦燦容

 

  • HOMEWORK

  • 困頓時,不忘懷抱體貼,篤實及真誠的心,保持心靈的平靜,一定會走出苦難。

  • 多聽師父音檔,複習、預習。

  • 下次廣論進度:P184L4四相當知能引所引~ P185L2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 手抄稿第十冊:P221L9~P271L8音檔:[79A] 08:40 ~ [80B]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