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秋週五班2020 0918課程內容與總結
● 海報: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 桌牌:積集.淨治.增長無盡。

 

 

● 讚頌:大雄大力尊 真如 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d_1A8vpU&t=16s&ab_channel=%E6%BE%88%E8%A6%8BLucidiTV

歡喜仙林苑 勇識鳥在飛
大雄大力尊 靈山儼然會
頂禮千百回 歡喜熱淚揮
大雄大力尊 千古千古輝
捨卻頭目髓 一切善樂給
大雄大力尊 為我多少回
萬劫說妙理 千古慈航渡
愛我如獨子 大雄大力悲
愛我如獨子 大雄大力悲

 

 

●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丁一分二)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戊一分三)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己三、完結

 

 

●憶師恩法會前行影片:師徒之間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Z9gZEwDTc&feature=youtu.be&ab_channel=%E6%BE%88%E8%A6%8BLucidiTV

 

 

● 廣論原文:P45L5 ~ P45LL3

【廣論原文】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二、此處修法。  今初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誓願,謂如所定,不令修餘。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聽帶研討★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所以說「所緣境」它的內容是什麼?「數量」,這是質跟量,包含整個的內容。如果說這個質不對的話,那個根本不談,所以「數量」兩個字實際上呢也可以說,「質」,就內容、體性本身絕對沒有錯,然後呢「量」要圓滿。這個兩個夠不夠?不夠,還要「次第」,對於這個,事先先有圓滿的認識—「先須決定」。
比如我們就要去燒飯了,那麼簡單哪!燒飯,當然你說:「哦!今天要燒飯用米。」你一定要弄對哦,這個米弄成麥這個不行的啊!就算同樣的米,稻都不行,何況是其他的?佛法裡面常常就說「蒸沙煮飯」,如果這個質不對的話,你再一大鍋的砂子擺那裡蒸,沒有用!所以這個質要對。對啦,然後你就去煮去了,這裡人有三十個,你燒了一碗飯,沒有用!量還要對,少了固然不行,多了也不好。然後呢次第還要,這個前面已經說過很多了,對這個事先要決定,要決定。」
【質正、量圓、次第無誤】
那麼前面這個基礎有了,現在這個前面的基礎有了,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我們就正式地修行,所以叫正行。你把這個基礎建好了這樣上去,馬上見效。平常我們造房子也一樣,如果我們畫一個草圖,畫了半天,還在那張紙上面;如果我們在工地實際上去做的話,你基礎建好了造上去,馬上見效,馬上就上樓就現起來了。現在我們修行也是一樣,假定說,你把每一個次第弄對了,基礎做好了,那個時候你做的時候,一樣地馬上見效。所以說,你任何一個時候正式修了,前一秒鐘修了,後一秒鐘你覺得多了一秒了,再下面一秒,你又覺得又多了一秒了,這樣見效法!這樣快速法!這樣踏實法!它絕對不是什麼虛虛浮浮的。
Q、宗大師在我們要開始修行前,為什麼要特別強調質正、量圓、次第無誤?
明鴻:我覺得應該不是只要我們按這個方向去學習,中途不要跳走,應該不是這個意思,因為我們學《廣論》也是從第16頁開始學的,我認為他應該要強調事前的規劃,跟事後的落實,如果我們從16頁開始學,又跳回第1頁看,好像內容也不錯,次第可能就出現問題,你只歡喜看你相應的部分內容,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學習的內容要確認是正確的,每次學習段落不用很多,就不會淪於囫圇吞棗,照著規劃的去落實,不要亂跑。
焱茗:師父跟宗大師很慈悲,希望帶我們走一條正確、快速的修行之路,不讓我們繞遠路,所以我們當然要跟緊啊!

師父:上段是所有修行關鍵,修行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修行?修行的時候我們會犯的問題是什麼?問題要如何解決?僧團的修行是依著《廣論》的文修,更扼要的是跟著科判修,因為科判是依著次第。
班長:吃飯所緣境是什麼?(碗筷、飯、菜)。你確定你的所緣境是你所以為的那個嗎?通常都不是。即便我們今天在教室裡面看著這本《廣論》在學法,你確定你的所緣境是在這裡討論的法上面嗎?你現在的心裡難道不是在想著今天早上在公司裡有件事還沒有解決,結果就被老板電嗎?不一定喔。

為什麼要修行?原文『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以我們的狀態,我們從一開始到現在是拿自己的心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要修。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為什麼我的所緣境要是善的?為什麼要把心緣在善當中?
志鴻:心要緣在善的,以後才會感得樂果。
班長:一開始我們必須承認、察覺到,我們通常的狀態不是在善所緣,才會要把它轉為善所緣,若平常在善所緣已經修成了。我們為什麼要緣善,因為那樣會讓我們真正得到快樂。
『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為什麼要先須決定?它要解決什麼問題?因為我們平常完全不會注意數量次第,我們平常肯定是『任遇所緣,即便修。』
同學:我們人類就是衝撞出一條路。
班長:沒有錯,為什為佛菩薩要告訴我們『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是文:成功率比較高。
班長:其它方法會成功嗎?『定不隨轉』,宗大師鐵口直斷。

 

★聽師父說為什麼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
就是我們普通的狀態,那麼我們說修了,那我們去修吧!於是碰到什麼你就修什麼,「任遇所緣」,就是我們眼前碰到的,你就去修去了,在這種狀態之下,害了!下面告訴我們。
【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碍。】
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是急急忙忙地去做,你要想快一點成就,但是產生的效果是什麼啊?不行!所以說對於在這種狀態的,怎麼對於你所希望的,你所希望的,他特別加一個「如是次第」,因為你所希望的,一定要有層次地來的。因為你隨遇所緣,你不了解,真正地去忙了—應該修的內容,要照著這個次第要修這麼多東西—這個「善所緣境」你把握不住,你弄錯了,所以它一定生不起來—「定不隨轉」。
這個它的文字是這樣,我們不妨現在想想看,我們每一個人經驗,我想參禪,參起來了嗎?我想念佛,念起來了嗎?我想懺悔,有效果嗎?欸,就是不行,我想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吧!你希望念得一心不亂,偏偏要亂;你要想觀佛,偏偏觀不起來;你要它不貪,它偏偏要貪;你要它不發脾氣,你就是忍不住。為什麼?喏!就是就這個。嘿,你要所希望的善所緣境,它「定不隨轉」!他還不是用一個懷疑,他就告訴你一定辦不到,善知識告訴我們的話。原因為什麼啊?就是前面一句話—「任遇所緣」,我們碰見一點,哎喲!我們覺得對了,修行了。
不過這裡要說明,它最後這個效果還是有的,只是轉了無量無邊劫以後,那時遇見了佛他跟你講了,成功了。可是要曉得,那個時候跟你講了還是什麼啊?還是把完完整整的內容告訴你,你還是如其次第,那個時候才成功。中間經過這麼大個圈子,幹什麼啊?走了冤枉路,白吃辛苦。假定說到那個時候,你坐在那裡,那個羅漢果也好,這個佛果也好,天上掉下來,他說不定說偷一個懶:唉,要去修很麻煩,坐在這個地方,等到那個時候從天上掉下來了,我就不妨等它一等。不是的呀!你到那個時候還是要如此這般,一點都不能少的,要照著去做。請問你為什麼現在不做,一定要等到那個時候,吃盡了無比的冤枉苦頭才做?很清楚、很明白,不但是理論如此,你回憶一下馬上曉得了,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班長:師父說轉了無量無邊劫以後,到最後你還是要照著這個質量次第去做,你相信嗎?
真正的問題,最可怕的是『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聽師父開示★
但是呢,妙咧!我們現在大部分走的說念佛,這個念佛這個法門又說萬修萬人去,你只要念就得。我們這一生所以碰見,不是這一生碰到的,前生就碰到了。從這個地方去想想看,既然這麼容易萬修萬人去念了就得,我們也有這種因,為什麼我們宿生不去,留到今生?結果呢今生忙了個半天,有的是一年,有的是兩年,有的十年,有的三十年還在那兒不曉得在哪裡,不是很明白嗎?這個是我們要應該要很警惕的地方哦!我們不懂得完整的教理,不了解教理所指的行相,自己還覺得滿好在這兒修行,含含糊糊。你一旦真的 (p268) 了解了以後,你自己會著急得不得了,你沒辦法容你自己,那時候你就對了。所以現在我們常常覺得:「哎呀!我還是在修行!」現在我看看的話,只能這麼說:「好啊!種點善根。好啊!我在那兒隨喜。」這個善根在不在發芽、在不在現行啊?那值得我們痛哭流涕!所以這一個地方,這一句話大家記住:「一生善行,終成過失。」那麼要怎麼辦啊?

班長:什麼叫浪費生命?你很想追求一個東西,又很努力,通常上廣論班的同學常有深層的想法想要改變自己生命的型態,可是有時候就沒有找對方法,或沒有照正確方法去做,過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進步很慢,師父這邊講的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要照他這樣做,他是有一個目的,他不希望你走冤枉路,是要你用最快的速度達到你想要的效果而己。不但成功率高,也只有這樣他才會成功。我們通常不會死心踏地的照著師父說的去做,我們通常是任遇所緣,哇!這樣做就可以了,我就每天去種樹就好了、我就每天誦經就好了..,我們常常碰到我們很相應的東西的時候你回來檢查一下,你是不是任遇所緣?宗大師、師父在這裡講的很嚴重,次第一定要一步一步過來。
看了師徒2影片,我們可不可以念到師父的恩?想到父母、師父的恩大部分是什麼事情?師父我們會想到有機、廣論研討班、…為什麼我們會想到這些?是我們直接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家看《廣論》原文34頁,隨念恩者。《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通常我們在想到師父的時候會想到這段話嗎?我們應該不會想到這段話,無限生命裡善知識對我們最大的恩德其實是在這裡,而不只是我們現在想到的慈心、廣論研討班,《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令善通達法平等性..』,法平等性是什麼?…看到這段會覺得善知識對我的恩德很大嗎?應該不太會有感覺吧。宗大師在這說隨念恩要念這個,我們是透過慢慢學、慢慢深入後,對於佛法的道理認識越深刻以後,才會越知道這些內涵在講什麼,才會在心裡生起,原來我的善知識在生死輪迴中想盡辦法把我救起來,當你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心裡面感受深刻恩德程度絕對大於我現在吃到那個有機蘋果,因為那才是最關鍵的恩德。可是我們没有感覺,為什麼?除非我對於佛法的教理瞭解的更深刻,我才有辦法更深刻的感受到這裡面講的是什麼?
所以質量次第,先須決定。對我們現在的學習來說,可能比較重要的是,我先想辦法努力的聽聞,多聽一些正確的道理,然後思惟,這是師父在這裡提醒我們不是碰到什麼就去,如師父曾說過的同修住茅棚的公案。

★聽師父開示我們現在要注意的事★
我想起了這一件事情,我覺得若干年以前,快二十年了,那時候我剛出家不久,有一個地方一個法師跟我說:「哎呀!現在出了家什麼都放下囉,就是一樣—嘴巴!」跟我說。當時候我聽了心裡面好像有點似是而非之感,不大同意。等到我過了二十年以後,啊!我覺得什麼都出了家,形式出了家了,什麼都沒放下,這張嘴巴是尤其放不下!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為什麼?目標沒弄清楚,這第一個。第二個目標弄清楚了,內容沒弄清楚,不曉得怎麼去達到這個目標。所以從那個時候一直……後來,我看見很多人很好的哦,哎喲!他說起來他生死心很切,這內容呢?跟這句話是了不相干。所以我想起二十多年以前,我跟那個同修談論的這句話,現在真是感覺得內心很慚愧、很痛苦。所以說把我的經驗告訴大家,你真的想的話,這個毛病都指出來了,改過毛病,就對!那麼,是!決定要照這個次第,那麼這個次第怎麼辦呢?

班長:目標沒弄清楚,內容沒弄清楚跟嘴巴沒放下有什麼關係?
出家到底要什麼?專業修行,專業修行就是要全力對付自己的煩惱、習氣,希望很快心為自所自在,嘴巴沒放下是什麼?吃的貪還沒放下。
學習要搞清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內容是什麼?
師父常常說:『我到底是來幹甚麼的?』這句話應該常常拿來問自己。

 

 

● 善行小點滴:

明鴻:我本身是業務,之前有一個促銷方案,我提供給店家的贈品不完全,因為供應商沒庫存了,最近我發覺供應商有貨了,但我就變成要花成本去購買再送給之前那個店家,後來我決定這樣做,就把贈品送去給店家,做完後覺得心安理得,蠻不錯的。
靜如:最近要處理舊房子,因為是山坡地,權狀加起來有十幾張一併交給買方,因為要點交,後來我們就花很多時間整理舊房子,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一個資料夾裡還有五張權狀,我們想基於誠信原則,還是將這五張權狀無償過戶給對方。
焱茗:隨喜家萍參加鳳山寺秋季超薦法會,參與跟僧團法師一起誦般若經,非常殊勝,誦經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班長:隨喜瑀嫻,素珍去參加企業營,瑀嫻還帶朋友一起去上課,素珍在20秋的第一堂課程有代表竹區分享,非常隨喜每位同學的善行,可以累積無量無邊的資糧喔。

 

 

◆10/11(週日)【憶師恩法會】
*時間:8:30~16:30
*地點:地區教室連線/各自連線(網址另行公告)
*注意事項:參加地區教室連線,必須全程戴口罩,必須在母班先報名並訂餐

◆9/27(週六)【鳳山寺祖庭護樹】
*時間:7:30~11:00 *地點:7:30~7:40於鳳山寺大殿前廣場報到集合
*自備:口罩/修枝剪/棉布手套/水杯/遮陽帽
*請大家著輕便布鞋或者雨鞋(雨鞋防滑佳)
還有一顆歡喜邀請大家一起來回祖庭護樹,看看我們種的樹現在長多高了,一起來喔!

 

 

● Homework:

…持誦心經,為家人及世界祈福
19秋263誦念心經&密集嘛共業計畫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b4Mw6YMH3oryLBGo8q411ZaquXx_yatOhGgu2JYVERU/edit#gid=0
…邀請家人朋友一起來線上上課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防疫

…下次進度
廣論進度:P45LL2 此處修法者 ~ P46L7 疲倦昏沈等亦當消滅
http://www.mylamrim.org/?p=22590
手抄稿第三冊 第三冊 P274L1 ~ 第四冊 P6L8
音檔:24B05’21″ ~ 25A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