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叫你走東 偏往西

桌牌:若數數思,漸能深信,漸淨相續,能得加持。

 

 

  • 喻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當有人叫你往東走時,你會偏偏往西走嗎?宮寶森是八卦形意門的宗師,他教誡弟子馬三「刀為什麼得有鞘,因為刀的真義,不在殺在藏」但馬三的刀卻藏不住,總想出頭,把南方拳比武的人痛打出去。在馬三為了勢力投靠日軍,宮寶森再教誡馬三「老猿掛印,掛印的關隘在回頭」要馬三回頭,但馬三貪圖現況名利,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所以跟師父的教誡背道而馳,甚至對師父所說的「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做人道理,馬三也是有不同解讀….

Q:影片中,師父原是指定馬三為接班人,為何最後師徒反目?

德傑:師父要馬三懂得刀藏在鞘的道理,但馬三的個性沒有把刀藏住,當馬三投靠日軍時,師父認為他沒想要回頭,於是就想把宮家教他的武功收回。

Q:同樣的一句話「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馬三與宮二小姐的解讀為何有所不同?這跟現在學的皈依有什麼關係?

美玲:馬三與宮二的理念不同,馬三是在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所以幫日本做事,行事也是鋒芒畢露,對於師父的告誡總是背道而馳。而宮二是跟隨父親的思惟,堅持要把宫家的東西拿回來,為了名正言順,她放棄有個好婚嫁, 要對馬三討回公道,所以「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是因為中心思想不同,馬三與宮二兩個人的解讀也就不一樣。

◆影片中學習武術,要依著師父的教導努力,如果沒有正確學習,還只是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學,同樣一句話,身為弟子的卻有不同的解讀,最終得到不同的結果。同樣的在修學佛法上,對於佛陀所留下的經及祖師大德的論,我們也需要有師父及真如老師的教導,否則可能因解讀錯誤,而在學習上有了偏差,近期學習皈依的綱要,分成知功德、知差別、自誓受、不言有餘而正皈依,接下來的既皈依已所學次第,都應當如理聽聞如理思惟,確實了解內涵後依教行持,千萬不要成為今天的海報【叫你走東偏往西】的情況。

 

 

 

【科判】

【表六】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庚二、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廣論原文】

由自誓受而歸依者。謂由誓受依佛為師,依般涅槃為正修法,歸依僧伽為修助伴,由如是門而正歸依,如毘奈耶廣釋中說。
由不言餘而歸依者。謂由了知內外大師及其教法,諸學法者,所有勝劣,唯於三寶執為歸處,不執與此相違師等,是所應歸。
此二所有差別之中,師差別者,謂佛圓滿無邊功德,所餘大師與此相違。《殊勝讚》云﹕「我捨諸餘師,我歸依世尊,此何故為尊,無過具功德。」又云﹕「於餘外道教,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心信於依怙。如是非徧智,宗過壞其心,心壞者不見,無過大師尊。」教差別者,謂佛聖教,由安穩道得安樂果,息生死流,淨諸煩惱,終不欺罔,樂解脫者,唯一善妙,清淨罪惡,外道教法與此相違。如《殊勝讚》云﹕「何故由尊教,安樂得安樂,故於說法獅,尊教此眾生。」《讚應讚》亦云﹕「謂應趣應遮,清淨及雜染,此是雄尊語,與餘言差別。此純顯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語與餘言,除此須何殊。此專一妙善,彼唯障礙法,尊語與餘言,除此有何別。由彼染極染,由此能清淨,此即依怙語,與餘言差別。」僧伽差別由此能知。
第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分二,一 攝分中出,二 教授中出。  今初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聽聞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隨其所應,謂當聽聞若佛所說,若佛弟子所說,法教諸契經等,及若作意何種所緣,能息煩惱,即應作意。由歸依法,於教證法應當現證,此即是彼隨順行故,法隨法行者,謂應隨順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歸依僧,於趣涅槃補特伽羅應執為伴,其隨順行,謂應與諸趣解脫者,共同學故。
第二四聚中,諸根不掉者,謂根於境放散之後,意亦隨逐,於境掉動,深見過患,令意厭捨。受學學處者,謂隨力受學佛制學處。悲愍有情者,謂佛聖教,由悲差別,故歸依此。於諸有情,亦應悲愍,斷除損害,應時時間,於三寶所勤修供養者,謂應日日供養三寶。

 

 

 

【消 文】

要如何皈依呢?應以自己發誓願接受的方式來行皈依。這是說,在了解三寶的功德和差別後,因自身強烈的除苦欲望而發下誓願:以佛為修行的導師,以能證得涅槃的法為修習的正法,以僧伽為修行的助伴,這樣來誓受皈依三寶,這就是真正的皈依。以上內容如《毘奈耶廣釋》中所說。

皈依三寶後,再也沒有其他的皈依對象。這是說藉由徹底認識內外道的大師及其所說教法,以及學法者之間所有勝劣的差異後,抉擇三寶為唯一最真實究竟的皈依處,而永不皈依和三寶相違的外道。

在佛法和外道的差別之中,先從大師的差別來看。佛陀斷盡所有過失,圓滿一切功德,證得究竟解脫;其餘外道的大師都不具備這些優點,此差異極大。《殊勝讚》中說:「為什麼我會捨棄外道師父而唯獨皈依世尊?因為只有世尊已經斷除所有過失,具足一切功德,這是其他的老師無法相比的。」《殊勝讚》又說:「對其他外道所教的道理,經過仔細思惟研究,愈深入了解之後,我對佛陀愈有信心,確知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佛。因為外道的教法不具備一切智智,不能如佛一般的遍知一切,其宗義本身就含有過失,因此,若隨學外道法,則自心必受染污而失壞。心若失壞,怎能看得見真實無過的世尊呢?」再從教法的差別來看。佛陀傳下來的聖教,是從真正的解脫安穩道,來獲得究竟的安樂果,能夠息滅生死流轉,淨除一切煩惱,這是絕對沒有錯誤和欺罔的。對想要究竟解脫的修行人來說,唯有修學善妙的佛法,才能淨除罪惡,獲致涅槃。其餘外道的教法既無此功德,也與此相違,這就是內外道教法的差別。就像《殊勝讚》中所說:「只有世尊的教法,能令眾生由安樂道獲得安樂果,所以世人尊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因為眾生所有的邪見、煩惱都被摧破、調伏了。」《讚應讚》中也說:「只有佛陀教法能令人趣入清淨,遮止雜染;外道的教法屬於雜染輪迴,這就是世尊的法教和其他外道的根本差別。世尊教言能開顯我們的真如本性;外道卻無法顯示真實道,都是欺罔不實的邪語。光憑這點,佛法和外道法就已經是截然不同了,哪裡還需要其他的差別來做選擇。世尊開示教導眾生累積善業的妙善方法,是令人趣向解脫之正因;外道法講的是障礙善業的虛妄雜染邪見,所說皆非解脫正因,這也是世尊教言和其他外道的分別之處。佛法能清淨一切的煩惱雜染;而外道法卻是令眾生煩惱,使心更加染污;所以,在比較內外道教法的差異之後,我們確認唯一真正能依怙的就是世尊。」追隨者的差別。以上說明內外道在大師與教法上有優劣之差別,由此也可以推知,隨內外道教法的修行者(僧伽)自然也有優劣之分。

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分二,一、攝分中出,二、教授中出。 今初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內容,可分兩大總綱來闡釋,每個總綱再可分為四聚(子目)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就是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此即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親近善知識,前文說過,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根本,看到具有德相的善知識,應該把握機會親近承事。因此皈依佛,就是皈依開示圓滿正道,與佛相應的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如法修行,就是皈依佛的隨順行。 聽聞正法與如理作意,依止善知識後,必須聽聞正法,並如理思惟,就像親自從佛陀、或者佛弟子那裡聽聞到法教及經論一樣,然後選擇和自己根性相應的法去如理如量的思惟、修習,去止息自己的煩惱。由皈依法的緣故,對於聽聞的教法應當現證,亦即須依照所聽聞正法的內容如理思惟、並隨順著去修行,然後才能與法相應。這就是皈依法的隨順行。法隨法行,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之後,應該隨順般涅槃之教法,如理修行。由皈依僧的緣故,應該把想要證得涅槃的眾生都視為自己的法友助伴。因此,與一群趣向解脫道的同行共同學習解脫之道,這就是皈依僧的隨順行。

第二個四聚是,守護五根不令散亂,若放任五根隨境散亂,意識也會跟著散亂,然後對境產生貪、瞋、癡等煩惱,並造作種種惡業。應當深切認識根門散亂的重大過患,使心生厭離,受學學處:應該隨分隨力的修學佛陀所制訂的學處。悲愍有情,佛陀聖教和外道真正的差別在於佛陀具足了悲心、悲願。所以我們皈依了三寶之後,應該學習佛的大悲心,對一切有情都心懷悲愍,不傷害損惱眾生。於三寶恆修供養,皈依三寶之後,應當每天,乃至於一切時,對三寶勤修供養,因為三寶就是最殊勝的福田。

 

 

 

 

【收 攝】

一、由何道理而正皈依,在前面已講過知功德、知差別,接下來還有自誓受、不言有餘而正皈依:

  1. 自誓受:即了解三寶的功德和差別後,自己發誓願來行皈依,以佛為修行的導師,以能證得涅槃的法為修習的正法,以僧伽為修行的助伴。

  2. 不言有餘而正皈依了解佛與外道教法之間所有勝劣的差異後,除了三寶之外,不再皈依其他的對象。

 

二、佛法和外道的差別:

  1. 師差別佛已經斷除所有過失,具足一切功德,這是其他外道的大師無法相比的,外道的宗旨會毀壞我們的心會讓我們看不到佛陀的功德。

  2. 教差別佛法由安樂穩健的修行得到安樂的果報能解脫生死輪迴淨化煩惱是唯一善妙的方法淨除罪障。趣入清淨及遮止雜染就是佛與外道教法最大的差別。

  3. 追隨者的差別:以上說明內外道在大師與教法上有優劣之差別,由此也可以推知,隨內外道教法的僧伽自然也有優劣之分。

 

三、既皈依後所學次第分二,一是攝分,二是教授。其中攝分的皈依學處,可分兩個四聚來說明。

(一)第一個四聚,就是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此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1. 親近善知識(皈依佛):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根本,看到具有德相的善知識,應該把握機會親近承事。

  2. 聽聞正法與如理作意(皈依法):依止善知識後,必須聽聞正法,對於聞正法的內容如理思惟、並隨順著去修行。

  3. 法隨法行(皈依僧):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之後,應該隨順般涅槃之教法,如理修行。

(二)第二個四聚,就是諸根不掉、受學學處、悲憫有情、 於三寶恆修供養。

  1. 諸根不掉 守護五根不令散亂,若放任五根隨境散亂,意識會跟著散亂,然後對境產生貪、瞋、癡等煩惱。

  2. 受學學處:盡力的修學佛所制訂的學處。

  3. 悲愍有情:皈依三寶之後,對一切有情都心懷悲愍,不傷害損惱眾生。

  4. 於三寶恆修供養:應當每天,乃至於一切時,對三寶勤修供養。

 

 

 

 

● 聽師父音檔

【謂佛聖教,由悲差別,故歸依此。於諸有情,亦應悲愍,斷除損害】

所以我們正式學了以後,進一步要悲愍有情,所以「於諸有情,亦應悲愍,斷除損害。」在這個地方我們還談不到把他們救出來,但是至少應該同情憐愍,不要損惱他們哦,這是我們現在做得到的。我們現在不要動不動拿法來衡量別人,這個是傷害別人。所以有人說,這個時候啊好像現在這個地方做人情。是!人情不是佛法,但是佛法卻不離開人情哦,這點我們要了解;人情不是佛法,這是沒錯,但是佛法不離開人情哦!

Q:學了佛法之後我有拿法來衡量別人的經驗嗎

肖武我們學了佛法後,或多或少知道要吃素,吃素是要養成慈悲,如果看到別人沒有吃素,就認為別人不夠慈悲,這就是拿法來衡量別人

金隆學了廣論之後,知道不要殺生,但每次看到鄰居的農夫,為了保護農作物,經常殺害那些破壞農作物的生物,心裡就會覺得他們不了解不能殺生。

美玲因為信仰的不同,常常會以自己的認知來要求別人,如看到螞蟻爬上來,就會告訴別人不要殺牠。

◆我們是透過學習後才知道不要殺生,家人或同事沒有學習,現在夏天到了,對待蚊蟲蟑螂的方式一 定與我們不同,這時該怎麼辦?是以法來指責他嗎?還是先用其他的方法幫助他,然後讓他慢慢了解不要殺生的好處,如改善環境清潔,用植物性驅趕蚊蟲。

 

人情不是佛法,但是佛法不離開人情

所以大家在這個地方,我們重新去想一想,前次說過的這個公案。有人偷了人家的羊,然後做兒子的人跑得去證,說我父親偷了羊了。這個世間的人來看,「哎喲,這個對。」聖人看起來,不對。聖人怎麼說?孔老夫子怎麼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真正的直道是這樣的,真正的直道是這樣的。世間的聖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佛!所以佛引導我們,也是用種種的委曲婉轉的方便法門,這個我們應該了解。不過對這一點,「損害」兩個字,我們不必講很深的道理,我們回過頭來,人家拿這個道理來指責你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心服情願地接受?對不起,我想我們很少人做得到。既然我們做不到的話,我們也不要拿這個大道理去卡人家。這個是談到這裡,我們順便一提。

◆對於師父講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如果我覺得兒子去作證是對的,那我就要去想,我是凡夫,聖人的想法為何跟我不一樣?另外要去想父親為何要去偷羊,問題是出在哪裡?《佛法不離開人情》這句話,我應該要多多思惟

 

對境時先想辦法同情別人

總是第一件事情,我們先想辦法同情別人,他之所以這樣做,為什麼?他愚癡,哎呀!好可憐。你想到他的愚癡而這樣做的話,你這個可憐的心就生起來了。說實在的,我們現在看見很多這種動物,總覺得這好可憐,然後呢你看見他得到了個人身,還這麼愚癡,說起來比那個動物更可憐!你一旦那個憐愍心生起來的話,剛才這種情況就容易解決了。一方面眼前的問題是解決了,一方面你的同情的憐愍心生起來了,你跟法就相應了,你跟法就相應了。這有這麼多的好處,你自利有了,然後呢團體也和睦了,然後你要幫助別人,那時候人家就容易接受了。

◆對境的時候要學習的是自己,而不是去指責別人,如果自己能夠由指責別人轉化成為同情別人,進一步才談的上去幫忙別人,這是有層次的,那個時候自己的心已經柔軟了,要幫助別人,別人就容易接受了。

 

怎麼是如理作意呢?

那麼怎麼是如理作意呢?那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然後你照著這個道理這樣去作意;「作意」就是提起我們的腦筋來,在這個上面去思惟觀察。你能夠這樣去的話,那麼照著這樣的話,能淨我們煩惱。這個是法的特質,前面已經說過了,法的特質是什麼?清淨染污相的。染污是煩惱,現在呢這個正對治是能靜息煩惱,這個才是真正的法,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修學的。現在我們有幸親近善知識,能夠聽到正確無誤的,就應該照著它去做。你照著它去做的話,那個時候你能夠靜息你的煩惱,那個時候你才去做。這個時候靜息多少,你就淨除多少雜染,清除多少罪障,增長多少功德,得到多少法財,得到多少法喜,這個才是修行,這個才是修行欸!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甚麼是法財?甚麼是法喜?法財就是對所學到的法透由聽聞思惟後,熟記在心存起來,像銀行的存摺,當煩惱來時,可隨時拿出來對治煩惱、解決煩惱獲得清涼,透由法去除煩惱得到快樂,這就是法喜。生命是心靈及物質共同組合的,我們已經擁有了銀行存摺,人脈存摺,缺乏的是法財存摺,堅持學廣論,讓我們的法財存摺也能越來越豐富。

 

 

  • 善行小點滴

智光:今天看到一隻小水雞在經過水溝時,因為跳不過去,掉到水裡被水沖走,由於水很急,我就跑到水溝下游才把這隻水雞救來起。另外,最近看到有山坡地被亂挖,對生態造成了破壞,附近住家也擔心下雨會發生土石流,後來請朋友幫忙找議員協助處理,雖然有人對我這樣的作認為是雞婆,但只要是對的事情,我都會努力去做。

 

 

白蓮花         真如 詞曲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我對你的嚮往  沒有什麼能夠延誤  我追尋你的腳步

穿越生的迷惘 穿越死的恐怖  如飛翔的雲雁  我歡呼著你   燦爛的是見你的時光

那是記憶的金庫  如禪悅般遠離撓動  如登地般令人嚮往  啊…心中的你 

啊…心中的你  我永恆的皈依 永恆的皈依

 

  • HOMEWORK

  • 多心存善念 、 口說善言、 多表達內心的感恩。

  • 多聽師父音檔、預習 複習、練習消文。

  • 周課程:廣論P107L1第二教授中出分二 ~ P109L3 作集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 手抄第六冊:P195L1 ~ P232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