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

深夜心音 _ 芭蕉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Oy7K828jo

 

最近常常下雨,同學會不會覺得下雨把好天氣給毀了呢?

各位同學面對下雨天,不管自已喜歡或是不喜歡,但是天總會放情,迎來美麗的花季。

【廣論】

 

廣論進度:P183L7第二支分略攝~ P185L2遂於母胎生名色芽

音檔:[78B] 15:35 ~ [80B] 07:18

手抄稿第十冊:P204L9~P271L8

《海報》: 一屁打過江

《桌牌》: 十二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門中思惟

                   壬一、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辛二、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壬一、支分差別

                  壬二、支分略攝

                  壬三、幾世圓滿

                  壬四、此等攝義 

 

 

【內容收攝】

一、十二緣起支,<<集論>>歸納為四支

1、分成引和生兩組因果

(1)能引支(因):無明、行、(因位)識。

(2)所引支(果):(果位)識、名色、六處、觸、受。

(3)能生支(因):愛、取、有。

(4)所生支(果):生、老死

2.問難:

(1)〝能引因、所引果〞〝能生因、所生果〞,此兩組因果中,是為顯示有情一次受生因果?或兩次呢?

答:沒有過失,是為顯示有情一次受生的兩組因果。

謂能引因所引之法,即能生因之所生起。所引已生,即於此立生老死故。

(2) 為什麼要分兩組因果呢?

答:①為了顯示:〝引苦諦( 未來苦)〞與〝生苦諦(現法苦)〞的不同 。

    ②為了顯示:果的受生,有兩種(能引因+能生因))。

3、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不是同一個緣起。

  1. 於能引、所引中,應知四相:

      (1)所引的是什麼呢?果位識、名色、六、觸、受。

        (2)用什麼來引呢?無明、行。

        (3)怎麼引呢?透過無明、行,不斷的在因位識熏習積累業習氣。

         (4)如何把因位識引成功的呢?當遇到愛等滋潤,引業習氣來感果

             

  1. 於能生、所生中,應知三相:

         (1)用什麼來生?愛、取

         (2)所生是什麼?生、老死

         (3)如何生起?前面因位識留下的業習氣,透過愛、取讓力量增大大到下一生一定感果

  1. 如何以惡業,引惡趣、生惡趣:由業果愚...次以愛取數數潤發
  2. 如何以善業,引善趣、生善趣:由真實義愚...次以愛取數數潤發 

    二、十二支緣起,龍猛菩薩歸納為三:
    1
    .煩惱(惑)無明、愛、取

       2.業:行
3
.苦 :識、名色、六處、觸、受 生、老死

三、十二支緣起,稻稈經歸納於四因:
1. 農夫:無明

  1. 農田:行(業)
  2. 種子:識
  3. 水:愛

喻:如種田者般的無明,在業田中,播下了因位識的種子,之後再以愛水潤發,就會在母胎中出生名色的苗芽 

陸七喜廣告 [史上最強的蝴蝶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qmSgQeYFU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這是個很有創意的廣告,在講一開始條件的微小變化,也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連鎖反應

Q回想過去一生當中,如果你有一次可以回到過去修改錯誤的機會,你會選擇做哪一件事呢?

 

美慧:常常會跟安哲討論這類的話題,回顧自已一生,會想想有什麼錯誤,如果重新做決定會不會不一樣?其實每個錯誤都有它的原因,但也會激起自已走過那個錯誤,因為,每件事情都有他的意義或是價值。

 

文娟:剛才趁著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後,視野有打開的感覺。修學佛法之後,自已有體會到自已的見煩惱,不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因為自已的能力有限,所以自已看到也不是完全都是對的。

 

【聽帶研討】

〈聽1〉

Q我們想要脫離生死輪迴,可以從哪裡斬斷?

是故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二者非是一重緣起,發愛之受,乃是餘重緣起果位。

這個一句話,就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在這裡了,修行的根本在這裡。所以這地方說「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這十二支當中,受的因緣所以愛,那麼愛哪裡來的?因為前面有了受、感受,啊!覺得個感受是可愛的,然後你就愛著;那個感受使你不舒服的,然後呢你就排斥,是乖離愛;還有一種叫捨受。這個兩樣東西彼此間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緊緊地不相分離。欸,妙了!雖然緊緊地不相分離,「兩者非是一重緣起」。嘿嘿,這個就很有趣!它種種的因果緣起的流轉過程當中來說,它並不是在一重緣起當中,是兩重緣起當中的。怎麼,哪兩重緣起呢?就是前面這個無明、行、識,是「能引」之因,這個因,對不對?由於這個因而引發名色、六處,然後呢觸、受,這個是「所引」的果,這是第一重緣起,到受為止,到受為止,到這一個地方為止。第二重緣起呢?是愛、取、有,為「能生」之因,能生之因。那麼引發的是什麼呢?「所生」的是什麼呢?生、老死。由於這個愛、取、有為因哪!然後引發生、老死那個果,這第二重緣起,不是一重緣起。既然不是一重緣起的話,中間這個關鍵在什麼地方,我們找出來。喏,真正的流轉生死,就是不曉得這個關鍵。然後呢你了解了這個關鍵,切斷的地方也從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切斷,行了!所以當這個關係你了解了以後,你照著它去做的話,那麼證的果,說一個利根的小乘,叫緣覺。如果萬一我們沒有這麼聰明,那佛告訴你這個受是苦哇!實際上受呢,就是我們現法,眼前一切都是受。為什麼眼前會受啊?到現在為止我們大家都了解了,原來我以前造的種種的業呀,你造了這個業嘛當然現在感得這個東西,你有這個感受啊!這不是很清楚嗎?一重因果對不對?就是以往你造了那些,所以現在有這個感受,就如此而已!

然後呢在這個感受上面,你又起種種貪著,告訴你呀!這是錯的。嗯,好,你到此為止,擋住了!如果說你到那時候,到此為止擋住了,不跟無明、觸相應的這個受。你認得了所以生愛是因為無明,現在你認得了,不再生起無明的話,這個愛就不生起。為什麼呀?原來這個都是業感緣起 ─空,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下面你正確認識了以後,這個不再無明相應。無明是什麼?就是惑嘛!所以細的地方,或者是說,內在的是無明,因為你不認識,所以生起種種的愛著等等;那麼認識清楚了以後,那個就不生了,擋在那裡。擋在那個地方的話,它這個就不會再引發生死,這個它重要的關鍵。

美慧:12支裡頭,能生支中若沒有愛取的話,就不會引發生死,能引支到所引支需要愛取的潤澤,所以關鍵應該是在愛取。

雍凌:我們不知道之前自已以前的造業,但沒有愛取去讓識種子發芽,其實愛取也算是惑,那這輩子如果可以斷愛取的話就不會引發生死。

重點:透過無明、行,不斷的在因位識熏習積累業習氣。前面因位識留下的業習氣,透過愛、取讓力量增大,感得自己的樂受或苦受, 這是上一重的果位,而愛取有又是下一重的因位,會感得生、老死,所以是不同因果

【善行小點滴】

俊成:其實透過上課同學的提問也是個善行,因為會引發讓大家開始去思考,所以同學們若是心裡有疑問都很歡迎大家提出來。

惠玲:清潔阿姨最近工作量爆增,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在會在辦公室用餐,所以便當盒會一下子爆增出來,所以對清潔阿姨觀功念恩。

惠琴:上個星期去考試,坐車時遇到一位阿姨,因為她的行李箱很重,所以希望我幫她提行李箱,所以順手做了一個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