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桌牌~如是所成有情利義,謂現前增上生,及畢竟決定勝。

 

【喻 –大象 與 繩子】

從前有一頭馬戲團的大象,從小就被繩子綁在木樁上,牠一直認為全世界力量最大而且能夠看護牠的,就是繩子了。當大象一天天長大,牠可以做些讓自己及別人覺得榮耀的事情,但是只要繩子一出現,牠就心甘情願地被繩子給綁住。有一天晚上,她被一群奔跑的大象給驚醒,牠看到這一群大象舉起鼻子噴水就可把火撲滅,而牠被綁著,後來繩子告訴牠,你只要一抬腳就可以離開我,你的潛能很大應走向寬廣的世界,大象聽了後才恍然大悟………

Q:大象為什麼認為繩子是守護它的?在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永德大象可能從小就被繩子綁住,與繩子的感情也變得不錯,長大之後就變成習慣,及依賴繩子的保護,就如同小孩從小跟著爸媽一樣,有些習慣會跟爸媽學習,或者依賴爸媽的照顧,但環境也是有影響,像我的小女兒,在園區上課都吃素,但回到家有時還是會去吃肯德基。

德傑就大象來說,牠習慣被繩子綁住及引導,也許認為這樣被綁住是對的,是快樂的,因為沒有去突破這樣的思惟,所以會被陷在這環境裡面,但這習性很難突破,除非牠能離開這繩子,跨出這環境,才會有不同的行為。就繩子來說,也許認為這樣的保護大象沒有不好,就如同父母親對小孩保護,如果小孩沒有任何意見,保護的方式就不會改變。

俊彬大象被繩子保護,如果把繩子當作是規定,例如學校對學生的規定,或者爸媽對小孩的規定,或是學佛的一些戒律,這些規定或戒律是否在保護我們,要看初發心,如果爸媽對小孩的初發心是好的,佛的初發心是利益眾生,則這些規定或戒律也就能夠保護我們,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就如同馬路上的紅綠燈,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安全。

現世的安樂,就如同影片中的繩子一般,會限制住我們的想法與做法。但是我們學習到暇滿人身的難得,應該利用這個人身好好努力,追求究竟無副作用的快樂!與此同時,自利不忘利他,回過頭帶領著原來牽絆著我們,在俗世間的一切有情,一同走上菩提大道。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丁一、正明暇滿

戊一、閒暇

戊二、圓滿

丁二、思其義大

丁三、思其難得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戊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一、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己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丁二、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

 

 

【廣論原文】

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如《道炬》所說,世親阿闍黎於《俱舍釋》中,亦說三士之相。下士夫中,雖有二類,謂樂現法及樂後世。此是第二,復須趣入增上生無謬方便。

第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分二,一、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今初

如是雖說三士,然於上士道次第中,亦能攝納餘二士道無所缺少,故彼二種是大乘道或分或支。

馬鳴阿闍黎所造,《修世俗菩提心論》云,「無害與諦實,與取及梵行,捨一切所執,此是善趣行。遍觀生死苦,斷故修諦道,斷除二種罪,此是寂靜行。亦應取此等,是出離道支。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是故此中非導令趣,唯以三有之樂,為所欲得下士夫道,及為自利唯脫生死,為所欲得中士夫道。是將少許共彼二道,作上士道引導前行,為修上士道之支分。

是故若發如前所說取心要欲,取心要之法,如《中觀心論》云,「誰不將無堅,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緣,修須彌堅實。上士具悲故,將剎那老死,病根本之身,為他安樂本。具正法炬時,斷八無暇暇,應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謂應念云,我身無實,如蕉如沫,眾病巢穴,老等眾苦所出生處,應以上士所有現行度諸晝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若爾理應先從上士引導,云何令修共下中耶。謂修此二所共之道,即上士道發起前行,此中道理後當宣說。

 

 

 

【消文】

三士的名稱,在瑜珈師地論 攝決擇分 提到:「有三種士夫,成就具足清淨受持,不是出離心的律儀,也不是墮入惡趣的不律儀,這一種斷十惡業的戒律儀,也有成就具足清淨受持聲聞乘戒律儀,最後有成就具足清淨受持菩薩清淨戒律。其中第一種是下士夫,第二種是中士夫,第三種是勝士夫。」與此所提意義相同;瑜珈師地論 攝決擇分還有宣說多種上士、中士、下士如何建立的道理。另外如前面《道炬論》所提,世親菩薩在《俱舍釋》中,也說明了三士夫的行相定義。特別說明,下士夫有二類,求現世安樂與求後世的安樂。這裡是指第二種,是希求增上生而沒有錯誤的生生增上。

第二個說明由三士道次第引導的原因分二個,1. 說明什麼是三士道引導的意義。2. 以三士道這種次第來引導的原因。先說第一個

雖然說是三士道,然而上士道次第當中,也能包含其他的中士、下士道,沒有一點缺少,所以中士道、下士道這二種是大乘道的分支。馬鳴菩薩所造的《修世俗菩提心論》說:「不殺與不妄語,不盜與不淫,捨棄一切執持,這是下士夫所修成就往生善趣的行為。徹底觀察到生死輪迴的痛苦,斷除這種痛苦所以修習苦集滅道的道諦,斷除性罪與遮罪,這是中士夫所修成就寂靜涅槃的行為。大乘道也應該要修以上二種內容,因為它們也是大乘出離道的分支。大乘修行更進一步,通達一切法空,心中生起悲憫眾生的續流,所以學習無數的善巧方便,這就是上士夫所修殊勝的出離行。」所以在此並非引導趣入,只以三有的快樂作為目標的下士夫道、或是為了自利,脫離生死輪迴作為目標的中士夫道,而是將下士道、中士道與上士道共通的部分,作為上士道的引導前行,成為上士道的分支。

所以如果生起想要取心要的心的時候,取心要的方法,就需如同《中觀心論》所說:「有智慧的人,誰不會將這不堅固、如同芭蕉泡沫的身體,透由行持利他的因緣,修成如同須彌山堅實的菩提心,上士夫具大悲心的緣故,能將剎那剎那老死、病痛來源的肉身,修成為他人安樂的根本。在具有正法火炬時,利用得八無暇且得閒暇的身體,修行的上士行,讓此暇滿有成果。」應該這樣想,我的身體不堅實,如像芭蕉、泡沫一樣,種種病痛的巢穴,衰老等痛苦的根本生處,所以應該以上士道所有的行持度過晝夜,令人身不空過,而趣向大乘道。

或有人問,承以上道理,應該直接從上士道來引導,為何還要修共中士、共下士道呢?因為修共中士、共下士,就是上士道發起的前行基礎,其中的道理後面加以說明。

 

 

 

 

【收攝】

一、關於三士的名稱雖然有各種不同角度說明三士道但內涵是一樣

  1. 攝決擇分是以持守戒律來分三種士夫,第一種是受持在家戒修習斷除十惡業、行十善道,稱為下士,第二種是受持聲聞戒,修習自利解脫,稱為中士,第三種是受持大乘菩薩戒,修習圓滿自他二利,稱為上士

  2. 下士夫有希求現世安樂及希求後世安樂兩種,廣論指的是希求後世利樂。

二、三士道的內涵是什麼

  1. 上士道次第當中,把下士及中士兩道所引的內容完全包容,沒有任何缺少,所以下士和中士的法義其實是上士道的支分。

  2. 引用馬鳴菩薩《修世俗菩提心論》說明三士道的內涵 修上士道時,要先修取共下士道的不殺、不妄語、不盜、不邪行、捨一切所執等善趣行和共中士道的徹底觀察生死輪迴痛苦斷除性遮二罪等寂靜行,然後藉由通達諸法性空,而生起對眾生的大悲心,達到殊勝的大乘出離行

  3. 總結三士道的內涵,三士道以上士為目標,共中共下士為基礎,不是只追求三有之樂的下士夫,也不是只追求自利解脫的中士夫;而是要引導進入上士道,行大乘之行。

三、對於前面所說的三士道內涵,欲取心要的方法,應當想到,我的身軀如同芭蕉與泡沫,毫無堅實,是眾多疾病的巢穴,應以上士之行持度過晝夜,使之不浪費空過而趣入大乘。

 

 

 

  • 真如老師開示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每天都很期待這樣的時光,我們的生命也因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而具有非凡的意義,在聞思修中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體驗我們自心對於經論的探索,也可以說心靈旅程的一次冒險,因為對我們內心來說,永遠都有新的、不一樣的發現。

 Q:學了廣論之後,對生命價值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永德為了小女兒要去園區學習,以及太太的意見,我進來學習廣論,學到的觀功念恩,使不同心靈的層次來安住自己的心境,及減輕工作上一些壓力,而經常去做些義工,覺得幫助別人是很快樂的事情。

學習廣論有一段時間了,每周有很期待來上課嗎?

因為學習了暇滿,會覺得擁有暇滿人生應該更加珍惜,不要讓其空無果利,生命因聽聞廣論而具有非凡的意義。

每次學到一種新的理路,對我內心是一種新的,不一樣的發現嗎?譬如聽聞軌理的斷器三過,具六種想,聽聞時應避免的覆器、污器、漏器以及我有病嗎?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都要依止善知識,另外要以孝子心、大地心、犬心等親近善知識…等等都是以前未聽過,而這些經論的探討,學後也都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上的新的發現。

 

 

● 聽師父音檔及研討

為什麼要講道次第?

他為什麼下面要說明這個?我這地方先說一下。因為我們前面講的那個道的總建立,講的那個三士,包含了所有的,欸,可是現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上面,它也立三士的名,立三士名的內容是不是有不一樣呢?所以我們這地方要辨別一下。

這個話為什麼要這樣講?如果我們平常單單看這個書,你也看不見為什麼要這樣講。記得不記得我前天跟大家說過,在圓滿的教法當中,它把我們所要學的內容,一定在事先抉擇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沒遺漏。如果你有遺漏的話,你覺得做對了,跑到半路當中萬一出了毛病了,欸,當初你在抉擇,換句話說,當初你在學習的時候,你沒有學到。到那個時候你出了毛病,你就沒辦法可想了,對不對?所以現在這地方,處處地方圓融。它現在三士,不管是性宗,不管是相宗,不管是哪一派,不外乎這個,事先沒有一點漏洞統統做好了,到上去做的時候,千穩百當!這個才是道總建立重要的地方,清楚嗎?

Q:我們在生活中有什麼會用到道次第的概念?

俊彬在小學所學習九九乘法,其實會應用到很多地方,如到了大學會用在物理化學會計及微積分等,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後面這些高深的科目也沒辦法學

◆當我們要走上成佛的這道路,事先如果沒有很清楚的認識,就匆匆忙忙地去做,或者逾越道次第,中間可能會出了毛病,到時候回頭來做會很難,就如同蓋大樓,從地基開始到最上層樓,每一層的步驟都要清清楚楚,這樣才能蓋得上去。

 

※ 下士的特質是什麼?

下士有兩類,下士的特質是什麼?就是求「增上生」,增上生就是我們在世間的生活慢慢地改善,這個意思。那麼這個慢慢地改善分兩部分:有一個呢,現世—求現世改善,有一個呢,求後世。現在這個地方真正引導我們的是「第二」,第二求後世的。最後有一句話,注意哦!就是求後世,還要「趣入增上生無謬的方便」,你求後世,這個也不要弄錯!弄錯的結果是什麼?後世得到的,再後世就不行了,三世怨!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你把握住這一點的話,說無謬的、沒有錯誤的增上生,於是你一直在增上,一直在增上,它永遠不會掉下去的。增上到最後是什麼?報身報土。

◆我們對於後世的安樂要一直一直的求增上,不要三世怨,三世怨是指我現在造了善業,下一士得到好的果報,但只是享受果報沒有繼續增上,再到下一世可能就墮入惡趣。

 

※ 佛法高明的地方

這個佛法真正殊勝的地方,它並不是教你放掉現在一切,不要,後面會詳細說明。我們的的確確需要這些東西的,可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那個需要東西,那就害了!哎喲,你覺得有點甜頭,那你嘗到了以後,馬上叫你送命的,就是這樣。所以佛法的真正高明的地方,它把每一個地方的是非就辨得非常清楚。那我們所以顛倒、所以錯誤的話,因為沒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換句話說,具慧這個條件不具足。在我們看起來往往把錯的事情看成對的,那就受害了!

◆我們來修行的目標是要成佛,所以不要只停留在下一世的好處,而是要繼續增上,如果沒有繼續增上,那就害了。

 

我們若晝若夜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它本身既沒有實在,又這麼快地消失,卻在沒有消失之前又什麼個狀態?「眾病巢穴」,唉呀,所有的病苦的根本就是從這上面來的!「老等眾苦」,不病就是老,沒有一個人跑得了,所以各式各樣的苦都從這個上頭來的。拿我們現在來說,哎呀!又要餵它吃,又要餵它,像我這麼一點、唉!稍微一點點就不行;就算好端端嘛,吃過了以後,唉,還要忙這個,還要忙那個,實在是一無是處。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一點,應該怎麼辦呢?「應以上士所有的現行,度諸晝夜」,那這是我們真正要求的,要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我們若晝若夜,真正要做的事情,這個才是,不要讓它空空地浪費,得不到這個好的結果。

Q:你每天花多少時間精神來養我們這個身體?

金隆我們在這忙碌的社會裡除了晚上睡眠時間之外,經常沒有時間來照顧自己的身體,常忽略了身體的健康,但我們今天來學習廣論,至少每週都有一點點的時間,在照顧心理的健康,使得我們的心靈能夠往好的方向修行。

德傑對於身體的照顧,有時候會注意一些養身方法,例如吃的時候會挑一些比較健康的,平常工作忙,會利用假日去泡湯,或帶家人去品嘗美食,讓身體放鬆一下,像我小孩也會利用打工所賺來的錢,讓全家去按摩抓腳,來保養一下身體。

智光對於師父講的不要空空地浪費,我認為是說我們會生老病死,身體總有一天會消失,希望在有生之年,好好利用這身體學佛法。

◆基本上我們是不會虧待自己的身體,但我們把身體養好之後應該做什麼?只是追求現世的名利、享受?還是我們知道了無限生命,而有不同的規劃呢?

 

※ 什麼是「無害」

「無害」就是不殺,這個不用「不殺」而就無害的話比較廣義的。平常我們單單指殺,實際上嚴格說起來,就是不要損害人家,不要傷害人家;最嚴重的傷害就是殺,你犯了這個東西那你就沒辦法懺悔了。如果仔細來說的話,就是不要說殺不可以,然後受傷不可以,乃至還不能讓人家感到小小的傷害。所以平常的時候,為什麼這個戒律裡邊,它真正的戒律,它處處地方是顧慮到不要損害別人的身、口、意。身口的話就是我們身體上的受傷,意的話使他感覺得不舒服,感覺得不舒服,不要惱他人。

 

※佛法講慈悲,學習佛法後就不可以呵斥小孩呵斥他人嗎 ?

我們說為什麼在很多地方,佛有的時候呵斥別人呢?我們要了解:他這個對人家的傷害、不傷害是指什麼?指究竟意義來說,佛之所以呵斥別人,真正還是幫助別人,所以他完全基於悲心,他曉得這樣做對你有好處的。就像一個父母,喔,這個小孩子無知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讓他去等於傷害的,就是呵斥他這個不可以的!所以佛陀不會說呵斥莫名其妙,不相干的人他絕不呵斥,他所呵斥的就是他弟子、跟他的,這一點我們要了解佛戒的特質。

佛是基於慈悲心呵斥別人,所以呵斥別人時,很重要的是要看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不是真的要幫助他。

 

 

  • 善行小點滴

肖武由於最近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以黃背心在大家上課之前,就用分苑準備的漂白水,把大家坐的桌椅做了擦拭,以防止疫情感染,就如同今天大家戴口罩,是在保護別人也在保護自己,所以下次也歡迎同學可以早點到來,一起來造善業幫忙擦桌椅

永德今年初三,我帶媽媽到鳳山寺參加朝禮法會禮佛,吃平安麵,欣賞好多活動,媽媽感到非常歡喜,我也覺得十分祥和快樂

俊彬:過年,雖然沒有帶我媽去參加朝禮法會,但帶她去百貨公司,因為她身體比較不好,不喜歡走太遠的地方,所以就選在新竹巨城百貨逛一逛,然後吃點心,對她來說覺得蠻開心的。

 

 

 

讚頌

佛子行 詞曲 真如

將我滿腔的壯志 化作那浩蕩長風 捲去怯懦的殘雲 掀起浪濤洶湧

將我萬丈的豪情 化作那無盡野火 焚燒徬徨和恐懼 騰起烈焰滿虛空

看我壯志凌雲 傲骨頂天立地 目光堅毅 困厄踏在脚底

手握倚天長劍 長養一身浩氣 何處有苦難 就有我的足跡

聽我呼嘯三界 頓令煩惱止息 風雨雷電 就是我的座騎

雄渾萬馬奔飛 音聲震響寰宇 所向披靡 高舉正法之旗

將我利他的壯志 化作那精進長風 捲去自利的殘雲 掀起菩提浪湧

將我聞思的豪情 化作那智慧烈火 焚燒無明見薪 升起空性滿月輪

看我壯志凌雲 傲骨頂天立地 目光堅毅 困厄踏在脚底

身披金色戒甲 長養一身浩氣 何處有苦難 就有我的足跡

聽我呼嘯三界 頓令煩惱止息 風雨雷電 就是我的座騎

六度萬馬奔飛 音聲震響寰宇 所向披靡 高舉正法之旗

 

 

 

● HOMEWORK

~暇滿人生寶,難得而易失,得已應善修,莫令空無果。

~翻開廣論,預習、複習,多聽師父音檔,歡迎上我們心靈的家http://www.mylamrim.org/

~下週課程:P68L10第二如是次地引導之因相 ~ P70L1非是引導令趣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