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題~媽媽,這道菜,不配我胃口!

桌牌~於時時中,火燒水洗,柔輭隨順,現前堪能,成辦彼彼,妙莊嚴具。

 

 

【喻 –日本人說英文】

影片是日本人阿桃在超級市場教大家英文,用日式發音教大家認識超級市場所賣的東西,教完之後,他覺得很簡單,但大家聽得懂嗎..

Q: 大部份日本人講英文會有日文的腔調,為什麼日本人學英文會成這樣?

智光日本人發音有50音,他們講話的音調就是50音,就好像我是客家人,講話就會有客家話的腔調,所以日本人學英文很自然的習性就會有日文的腔調。

金隆每個地區都有他的口音,例如在香港他們講話也有廣東腔,但是香港曾經被英國管轄過, 所以很多香港人講英文講得很標準。

Q: 為什麼有人可以把英文發音講得很標準?

智光有些國家如新加坡及香港是雙語教學,英文是他們的正統,所以英文就講得很好。

巧君有些是跟民族性有關,他們對語言已經根深蒂固,例如荷蘭從小就學習4種語言,包含英文,因為從小就開始了解母語的特性,悉了母語的腔調,所以英文就說得很標準。

金隆以我為例,國語發音不標準,因為當時在鄉下教我們的小學老師發音不標準,跟著學習有可能受影響,所以學習的對象及環境也是很重要。

◆我們如果還是按照舊有的習慣去學習,結果就是很容易被原有的習慣所限制住了,就如同影片中的日本人說的英語一樣。現在我們來研討班學習,就應該照著善知識的教導去學習,而不是仍舊拿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去學習!這樣才有可能把以往錯誤的見解或是習氣加以改正或是去除。如果你還抱著以前的想法,認為這才是我要的,就會覺得老師講的不配我的胃口,也就很容易左耳進右耳出

◆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先放空自己,也就是不要執著在自己的習性上,或是認為應該怎麼教我,這樣很容對老師所教的不以為然,或是覺得不配自己的胃口,學習的結果就會有缺失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戊一、意樂親近軌理
己一、總是親近意樂
己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己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戊二、加行親近軌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丙二、總略宣說修行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戊一、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己三、完結。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

是故從於知識修信,乃至淨修行心以來,若有幾許眾多熏修,即有爾許速易成辦,智者所喜妙三摩地。又非但止修,即諸觀修,亦須遠離掉沈二過,將護修習。此教授中諸大善巧先覺尊長,隨授何等應時所緣,為令於其所緣法類,起定解故,由師教授,引諸經論,應時之義,更以先覺語錄,莊嚴環繞其心,圓滿講說。又如說云,「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善哉,誠然。故不應謂此是修時方略策勵。以此所說「聞思之時,修行時者。」即是計執說眾多法與正修持,二時相違之邪分別故。

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故能略攝所應修事,亦可別書。能不能現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於此修習道理,獲與未獲決定知解,隨逐而成。況於法藏諸未學者,縱於經咒廣大教典諸久習者,至修道時,現見多成自所學習經論對方。此亦雖應廣為決擇,然恐文繁故不多說。破於修理諸邪分別,已廣釋訖。

 

 

【消文】

所以從前面,對善知識修習信心,一步一步到修習行菩提心以前,我們凡有多少這些法類的修持,我們就有多麼快速容易修成,有智慧的人所喜歡的堅固三摩地。又不只是前面的止修,即使是觀修,也必須遠離掉舉、沉沒這二個過失,好好守護修習法義。對這圓滿的道次地,諸位具足大善巧的上師,無論傳授任何相應時機的所緣法義,為了令我們學者對這所緣的法類,產生確定不疑的見解。先由上師教授內涵,再引大經大論說明,此經論也相應於當時教授法義,再進一步用祖師前輩的語錄經驗,莊嚴圍繞我們的心淨化我們,這樣圓滿的講說法類。又有人說:「當擅長說法的人,為擅長聽法的人,宣講演說,這種法會中改變的心意程度,是暗中獨自思維難以產生的。」對呀,千真萬確。

所以不應該認為,現在是修行時候,才稍微策勵努力,因為這就是所謂「聞思是一回事,修行是另一回事」,也是認為佛菩薩所說眾多法類跟正式的修持,這二個階段是相違背的一種錯誤的分別見解。

然而能夠了解,一切佛菩薩講說的經論都是為了修持的人,實屬少數。所以在此只能約略說明所應修事,詳細可以參考宗大師其他經典。我們能不能體現一切聖言都是修行的教授,唯一關鍵是對這個修行的道理,獲得與沒獲得確定不疑的了解,隨著這個來決定的。先不管對法藏不學習的人,即使對於經咒廣大教典,這些長久修習的人,在修道的時候,現在常看到,卻是站在自己所學習經論的對面、反方向。針對這一點雖然應該廣為詳細抉擇說明,然而恐怕文辭繁重故不再多說。現在破除修行各個錯誤的見解,已經詳細解釋完畢了。

 

 

 

【收攝】

對於前面所研討的破除修行軌理的邪妄分別,最後總結在《一切講說皆為修持》

  1. 修持三摩地之前要如何

    • (1)從對善知識修習信心,暇滿人身,一直到發菩提心前,有多少努力的修習,就有多少能快速成就智者所歡喜的三摩地。

    • (2)止住修及觀察修,都要遠離昏沈、掉舉貳過

  2. 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 (1)善巧的大善知識,依道次第的教授中,都是根據經論講授應時之法義,並引述祖師大德的語錄做我們的榜樣,使學子能對其相應法類生起定解。

    • (2)有善巧的說法者及具弟子相的聽法者時,在一座法會中,即能讓聽聞者生起隨法而轉的心力,這是弟子獨自思惟時難以做到的。

  3. 然而能真正理解一切經論講說都是為了修行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此處只能簡略地解說修行和聞思絕對不能分開的道理

  4. 至於能不能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關鍵在於個人對教授內容了解的程度能不能生起定解。然而沒學佛法的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即使經久修習顯密廣大教典的人,在修道的時候,往往也是捨棄所學的經論。

 

 

 

  • 如性法師開示 – 何謂「止觀」

  • 什麼是「止」、「觀」,其特質是什麼 ?
    止就是奢摩他,觀就是毗婆舍那。而止與觀有什麼不同,寶雲經云: 奢摩他是一心專注,而毗婆舍那是各別觀察。奢摩他的特質,在設定了所緣境之後,設法讓自心完全安住在所緣境上,而且安住的狀態是遠離沉沒掉舉的,它能夠一心專注。而毗婆舍那的特質,是各別觀察,是在一心專注的情況下各別觀察。所謂的各別觀察,指的是你想要觀察什麼境,心就聽你的使喚去觀察什麼境,而且觀察得非常細緻。

  • 什麼是「止觀雙運」?
    所謂的《止觀雙運》是指在一心專注的情況下,去觀察你想要觀察的境。所以當行者證得了觀,他就同時證得了止觀雙運。

  • 透由反覆練習,我們能否生起止和觀?
    雖然此時在我們心續中,沒有真正的止觀,但有隨順的止觀。雖然我們無法對境一心專注,但在某種情況下我們是能夠保持專注。雖然說保持專注的時間點不見得很長,但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能夠保持專注,而且在保持專注的狀態下,我們能進一步地思惟,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如果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當我們的心不斷地串習之後,專注的時間點可以延長,觀察的角度會更廣而且更細膩,這也是可以成辦的。

  • 心 有無限的潛能
    我們的身體是有侷限的,但我們的心的功能是無限大的,因為我們的心是有無限的潛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們有可能解脫,我們有可能成佛。

Q: 我們生活上什麼時候會很專注,然後又仔細去觀察,就是有〈止觀雙運〉的隨順

肖武購物的時候,很容易會有這種止觀的現象,會在專注下,然後去想我要買的是什麼樣的東西這東西是不是符合我的需求

正祥在上廣論的時候,怕不專注就會瞌睡,就會很謹慎地去觀察大家的互動及分享,如果是安安靜靜,心也就會跟著沉下來,所以會一直去注意大家的反應

巧君開車的時候,是要非常專心,然後要觀察各種狀況

智光買股票的時候,希望能買到賺錢的股票,所以會去注意媒體對股市的報導及風險的分析

俊彬客戶來訪的時候,要很專注聽客戶在講什麼,然後觀察客戶需求及討論過程的反應,有時候要想一些方法,來避免討論的氣氛不好

美玲上班開會的時候,要很專注在今天討論的議題,要觀察參加人員的狀態,是否有昏沉掉舉,那些方案他們是可以接受,那些方案他們是拒絕的,然後要進行統整,使要進行的事項能順利完成,這種專注觀察的過程是會不斷的循環

 

● 聽師父音檔及研討

※ 【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
但是真正能夠了解,所有的大經大論這樣的這些東西,都是為了修持這個道理的,的確是非常少、非常少,這個人太少、太少!那這個原因是什麼呢?這原因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我們這個習性的的確確地,你就是這麼個執著,就是這麼見上面的執著、情上面的執著,碰到什麼東西,啊!覺得就要這個。不修的固然這個毛病,還有呢,進一步地修了,他修了一點了,哎呀,更是執著得要命!所以我現在真正感覺到,真正可憐的地方就在這地方,所以真正的走法,最好的還是在「教下」。那麼這樣說起來難道那個「宗下」不好嗎?不!我們要了解的這個次第,就是說就我們從下腳第一步,到走圓滿的這個路來看起來,剛開始走最好的是應該學教。然後呢,你到了某一個程度,到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教法圓滿了時候,你要去專門去講修。

Q:是否曾經有一些難改的習性後來改變成功?

美玲有一些習性是被逼才改變過來,例如我第一個工作,上班時間是9 點,當時都是8點30分以後才出門,第二個工作的上班時間則是8點30分,我就必須調整在8點前出門,而現在的工作,上班時間要在8點前到,而且上班地點離家更遠,所以必須很早出門 ,所以有些習性被逼之後,就會要求自己改變

習性要改很不容易,所以下腳的第一步不要走錯,要在教典下學習,有正確見解後才去修 。

※ 為何嚐到甜頭就不肯轉身
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就我們一生來看那個就不一定。因為在我們整個的修行過程當中,少說嘛,是三大阿僧祇劫,那是個天文數字啊,不曉得多長。裡邊隨取一段,說不定那一段短短的一段當中,一生就在學定,這樣。所以在這個狀態當中,我們要了解,說對整個的那條大路來說,一開始你有一個圓滿的認識,然後走進去。這個差別在哪裡?這個地方我今天特別說一下,這個概念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假定說我們沒有這個正確的認識的話,那麼那個時候我們去修學了,沒有修學的時候這個執著,我們權且說我們總算不錯,不會執著在世間當中,能夠破除。然後呢,我們進一步去修行了。修行的時候或者是你念佛,或者你參禪,你嚐到一點甜頭,自己就覺得這個好得不得了,就是這樣了,你就不肯轉身,就不肯轉身。不要說你這樣的不能成就,就是你成就了,這一個法愛很難拿得掉。就會使你從這個路一門深入一直到底,到了底了,證了個果,然後呢,佛陀告訴你:「你雖然證了羅漢果了,這個不究竟啊,你還得重來啊!」欸,那時候他就重來了。

學佛最終是要成佛,所以目標要遠大,如果只是證得阿羅漢,將來還是要成佛,就要繞遠路,所以師父告訴我們要走直路,跟著圓滿地道次第走,下手處要從學教典開始。

 

有經驗就能做好事嗎?
還記得小提琴,學小提琴這個公案吧?有一個人沒有學過,老師就一下接受了,付學費五塊錢。另外一個人學過了,老師就不接受,最後付學費說一百零五塊。一百塊幹什麼?要把你那個習性拿掉啊!這個就是我們的根本問題,想想看,對不對?然後呢,我曾經有一次跟大家另外說個比喻:說我們現在在一個大的事業王國進去做事情,喔唷,覺得這是個大的事業王國,你想進去的時候,你就做一個,欸,哪一個部分,一生做到老死,做得後來得心應手不想動了。這一條路是一條歪路,你要曉得,你真正的目的既然要做這個董事長的話,最好的方法你首先了解各部分的內容是什麼。就是你不了解,聽著這個上面那個董事長的指導總沒錯,你到那一部分去摸一點,認識了馬上換一個,認識了馬上換一個,認識了又換一個,那個時候你很容易地就快速地達到那個董事長的地位。

◆習氣要改非常難,嘗到甜頭就不肯轉身,希望很快得到想要的東西 ,孔子說「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欲速則不達」,要達到圓滿的修行,必須先把基礎打好,也就是必須按著次第一步一步走上去 。

 

 

善行小點滴

美玲最近有位同事發生交通事故,雖然身體並無大礙,就協助他了解保險的申請,並提醒公司有團保,他這次事故的診察費用是可以申請理賠,後來他就去申請了。

俊彬最近有聽到一位師兄,講說南部有位望族拿到法王給予佛像的故事,這佛像原本是法王送給這望族的朋友, 這位望族雖然沒有學佛,但他很喜歡這佛像,所以他的朋友就送給他,不久之後,也許是這個因緣的關係,他就開始行善,剛好佛光山要建佛陀紀念館,這位望族就給予出錢出力。這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拜佛時會更虔誠。

 

 

●讚頌
勸學 真如 詞曲

天上天上 星星亮星星亮 街上街上 燈火湧燈火湧 螢火蟲提小燈籠 君心君心智燈可明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天之計在於晨 深入經藏智如海 勸君聞思趁年輕 龍猛慧海深又深

菩提心花紅又紅 深藍空性任君遊 飽學佛子師贊成  楊柳綠 野花紅 梧桐樹青天撐

一代佛子天人敬 聞多思廣修行深 佛子佛子我禮敬 繽紛天花寶蓋擎 夜夜虔誠殷勤奉

菩提路上佛早成 菩提路上佛早成

 

 

 

● HOMEWORK

~ 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心存善念,多說好話。
~ 本週練習消文內容
今應顯示,如前所說,如理依止善知識之弟子,尊重應當如何引導之次第。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初中分三:一、正明暇滿,二、思其義大,三、思惟難得。初中分二:一、閒暇,二、圓滿。 今初
【如《攝功德寶》云:「由戒斷諸畜趣體,及八無暇常得暇。」謂離八無暇即是其暇,八無暇者如《親友書》云:「執邪倒見,生傍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懱戾車,心智為騃啞,長壽天。於隨一中受生已,名為八無暇過患,離此諸過得閒暇,故當策勵斷生死。」此復若無四眾遊行,是謂邊地。愚啞缺耳,斷支節等名根不具。妄執無有前世後世、業果、三寶,是邪見者。無佛出世名無佛教。

~廣論進度:P59L1今應顯示如前所說  ~ P60LLL4尚有隨順堪為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