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辛二、由十二緣起門中思惟

                                   壬一、支分差別

一、課文大意:
1、無明:是明的相反,由於執取薩迦耶見我見(法稱論師):或對真實的意義不了解而產生誤解(無著世親),但同樣都認為並沒有一個我或以為的我存在才能對治。
業果愚:對於業感果不了解,造了種種惡業而墮落。
真實義愚:對於空性不了解,造種種善業而往樂趣、得人天,但是還在輪迴裡。
2、行(即是業):心裡的起心動念就在造業包含福業、非福業及不動業。
3、識:由業習氣熏染所成因位識,若進入結生則為果位識。
4、名色:指五蘊(色受想行識),剛結生時的精卵為一個胚胎,包含識及身自體。
5、六處:隨著那一個胚胎慢慢的長出六根。
6、觸:由六根對著六境產生六識,根境識三種同時俱在。
7、受:對於所對的境界產生不同的感覺,有苦受、樂受及捨受(不苦不樂)。
8、愛:對於樂受起貪著的貪愛,苦受起排斥的乖離愛。
9、取:由愛推動進一步強烈的貪欲執取。
10、有:經過愛取的滋潤引生後有的強大力量,確定會感果的。
11、生:於最初的結生。
12、老死:進入本有慢慢衰老,及捨離五蘊體死亡。

二、 聽帶與討論:

Q.為何無明是讓我們流轉生死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凡夫因為無明還沒有破,並不了解真相,遇緣了這個會能生,所以流轉生死。

師父說,這地方特別講因緣所以生,這個是有一個道理的。這個一定哪,跟無明相應的這個,那個時候所生的才能生,就是這樣,所以不是一定受緣一定生愛的。

所以說:「若無無明,雖有諸受愛終不生」,所以只要不生,生死就斷。

師父說,是對境界的一種反應,那麼的,由於這樣的話,然後引發那個而流轉生死,這是兩者的差別;而那兩個東西碰在一塊兒的話,受用就圓滿了。所以真正的這個受用的圓滿,一定是觸、受兩樣東西,觸、受兩樣東西。在這個地方,實際上呢,我們修行真正最重要的關鍵,就在這個境界上頭,最重要的就在這個境界,這個地方你識破了,問題就解決。

Q:我們跟聖人差在那裏?

師父開示:所以如果說你證了聖果了以後,他還是有感受,他那個感受叫「離繫」的感受,不再有繫著了。所以聖人眼睛不是看不見,他還是看得見,還是聽得見。尤其是羅漢,這個小乘的聖者,他還是有苦的感受的,不過他這個苦的感受上面,他不會起這個乖離愛;他也有歡喜、樂的感受的,但是他那個樂的感受上面,不會起不離愛,他這個貪瞋癡這個三毒,已經整個地鏟除掉了。

所以佛講佛法的時候,一開頭告訴我們:「觀受是苦。」這是修學佛法的根本。

 總結:我們目前的觀、受,多半與佛法不相順的,看到一件事內心就產生喜歡或不喜歡,所以要記得我們每一念每一念都是用佛法的標準在衡量,觀察到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苦因,將來有一天就會產生夠量的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