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

手抄稿第十二冊:P91L1 ~ 第十二冊P122LL1
音檔:[91B] 00:00 ~ [92A] 30:00
連結: http://www.mylamrim.org/?p=18841
[主題:貢丸湯不要貢丸!]
[桌牌:發心為利他, 欲證等菩提]
 【聽帶與研討】
師父說: 那麼上士道部分,他一開頭,一開頭啊,說在 206 頁,你們注意一下啊!這個概念一開頭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弄清楚。他這個地方,他那個主要的題目,是說明入大乘的門是發心,入大乘的門是發心。那麼,在這個時候,他就特別說明一點,在 206 頁上面,第一行說「《華嚴經》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一切佛法種子。』當獲定解。」說關於這一件事情啊,一定要獲得確定的見解。這個確定的見解分兩部分:一部分呢,這個內涵本身你絕對不能弄錯,絕對不能弄錯!然後呢,對於這個正確無誤的這個概念,要產生確定不移的信念。
就第一點來說,說解釋,下面他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你現在要種稻子。那麼種稻子的時候,他要把那個稻種出來,有幾個條件。譬如說,稻的種子啦,然後要種在這個田裡邊啦,而且種的時間,一定是春天暖和的時候啦,那麼還要有水啦,還要有肥料啦!這些東西加在一塊兒,那麼稻與芽長起來,乃至於稻的種子就可以收穫,這樣。這個裡邊有一個事情是特別重要,什麼?是稻種、稻種!因為你要的是稻芽,如果你這個問題不能把握得住的話,你儘管這個地方是有水、有土、天氣暖和、有肥料,可是它長出來的東西,長不出稻的芽,也結不出稻的果。那麼他為什麼這個地方要特別辨別這件事情?
~麗明: 我們常聽見的定解, 不單純只是確定的見解不會改變, 師父提醒我們容易忽略的地方,   一部分呢,這個正確的內涵本身你絕對不能弄錯,然後呢,對於這個正確無誤的這個概念,要產生確定不移的信念。
Q. 師父為什麼在這裡又再次強調稻芽很重要? 還有師父要我們辨別什麼?
師父說:那麼他為什麼這個地方要特別辨別這件事情?在這地方,我今天特別地要說明一下,特別說明一下。不但是發大乘,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做任何一件事情,事無大小。那麼為了針對我們目前的、一般的修行來說,是究竟我們圓滿達成的是佛果沒有錯,曉得要發菩提心,乃至於要行六度萬行。可是我們常常有一個感覺說:現在末法的時候,不容易做。不要說在家人做不到,出家人也的的確確很難。所以通常我們啊,會走佛陀給我們的一條方便的法門,說「念佛」。是,這是個方便法門,它儘管是個方便法門,這個法門你還是要把握得很正確,這一個前面那個辨別也要很正確。你了解它往生的最主要的條件是在哪裡,換句話它根本的原因在哪裡。
~麗明: 如果說「念佛」。這個方便法門也能夠成佛的話,那麼我們不是就只要念佛就好了嗎?為什麼要辛辛苦苦發菩提心,行六度萬行呢?
師父說:就在我們業當中,有一個叫引業,有一個叫滿業。這個引業是確定你這一生到哪裡去的根本原因,滿業是然後把這個你所要的這個內涵,把它加圓滿。所以如果說,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求往生,你一定要把握住往生的根本因在哪裡,然後你進一步求它的圓滿因。你往生的根本因把握住了,那麼去一定去,問題只是高下問題,哪怕擠到是邊地,擠到邊地也好啊!當然我們希望是擠個上品上生,乃至有人提出了,不但是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啊,還希望成佛咧!對啊,這個是圓滿因,就這樣。
那麼它的根本因在什麼地方,你首先要把握得住,如果你在這個把握不住的話,它會產生什麼流弊呢?產生流弊就是剛才我們講的業裡邊,它有引業、有滿業,你引業根本把握不住,如果你滿業雖然做得很圓滿的話,產生什麼效果啊?佛經裡有這個公案,叫「修福不修慧,象身帶瓔珞」。喔!他做的這個因,圓滿但是不是根本。修了很多福啊,結果他這人道得不到,跑到畜生道當中去,雖然那個畜生很享受,這個不是我們要的。
Q:辨別和掌握根本因很重要嗎? 為什麼?
~麗鳳: 最初學習廣論的時候, 不覺得成佛是我們的目標, 後來慢慢學習之後, 了解如果照著廣論的次第內涵去做, 應該也是朝著成佛的目標慢慢前進
~宏仁: 辨別根本因, 就像做事情有掌握效果, 而不是只求效率, 即使做得很好但對目標不見得有幫助。
~游爸: 念佛要念到成佛應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說信耶穌得永生要信到什麼程度? 念佛要成佛是不是信也要到很深的程度。
~麗明: 根本因可以視為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能到達目標的重要因素, 圓滿因是幫你把你的條件做到更好。但是如果沒有掌握根本因, 那是沒辦法達成目標的。
例如: 稻麥種子=>根本因 ; 水土陽光=>圓滿因
    引業=>根本因 ;   滿業=>圓滿因
    修福不修慧,象身帶瓔珞=>圓滿因 ;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  =>  根本因
               無上菩提之心=>根本因 ; 解空智慧=>圓滿因
    具有緣=>根本因 ; 近取因 =>圓滿因
               無名行=>根本因 ; 愛取有=>圓滿因
               所依=>根本因 ; 所緣 => 圓滿因
               煩惱=>根本因  ;  境界現起=>圓滿因
Q:你的身邊有惡友(惡知識)嗎? 有什麼行相?
師父說:  大家注意,這個惡友不是今天跟你吵架,一天到晚打架的對頭,這個惡友就是,如果說這個人跟佛法不相應的,平常兩個人碰在一塊,哎呀,大家很好。喔唷,說這個,「跑到這個地方來啊,這個地方的這個老師啊,這個老法師,這個師父啊,老逼著你。」然後跑到這地方兩個人還可以偷一點巧,然後聊聊天,跑到你這地方,我也給你暗示一點,你也給我暗示一點 ─完了、完了!這個是惡知識喔!這個要了解得很清楚的。講反過來就是善知識喔!所以現在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最重要的這個概念,就在這個地方,就在這個地方。然後呢,他也寬慰你說:「哎呀,某人哪,你現在怎麼樣啊?對啊,我們剛是個凡夫啊,他要求的條件太高啊!」什麼、什麼啊……。你還聽得滿對:「對啊,我就是個凡夫啊,他要求我這麼高的條件,對我是不行啊!」嗯,這個是一個最危險的事情。我們應該了解:是,我因為凡夫,所以我要凡夫趕快努力啊!他那個菩薩都那麼精進,我這個凡夫再不精進,那就完了啊!
Q:類似師父說的公案, 叫你休息不要太累的一定是惡知識嗎 ? 
~義兵: 還是要看自己對境當下的意樂和反應是什麼, 如果真的生起偷懶的心, 也去休息, 那就是惡知識; 如果不為所動甚至更加勤奮, 那就不是惡知識。
~麗明:如果在這樣的狀況下, 自己有掌握根本因, 反而更加精進, 那這樣對方就不是惡知識。所以學習任何事情, 掌握根本因非常重要 。

 

    ★喻 買櫝還珠

Q:在生活中, 你有沒有經歷過類似買櫝還珠的例子? 
~游爸: 補習班的噱頭, 有些名師很會講笑話, 但是如果去補習只是為了聽名師講笑話, 那就忘記了補習的真正目的。
~宏仁: 如果賣的人沒有用精美的櫝裝珠子, 那他的珠子賣得出去嗎? 或是說買的人本來就是只想買盒子而已。
~麗貞: 有時候便利商店的行銷手法會有特別贈品, 會吸引小朋友為了得到贈品而去買可能不需要的東西。
~淑芬:曾經看過有的人買喜餅會因為看上盒子很漂亮, 但是買回去, 喜餅都沒吃, 放到壞掉。
~學長:師父在這次課程的音檔中有說道 佛法是很珍貴的東西, 但是如果學了佛法沒用在自己身上, 反而是像照妖鏡一樣, 拿佛法檢視別人, 這也是買櫝還珠的行相
~麗鳳: 這個喻跟今天的主題「貢丸湯不要貢丸」有關嗎? 為什麼想到這個例子?
~麗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取捨, 有想過什麼是櫝?什麼是珠嗎?有覺得這樣的行為是嚴重的問題嗎?還是就像買東西是為了要贈品, 覺得很正常呢?那貢丸湯不要貢丸和蚵仔煎不要蚵仔的差別在哪裡? 仔細想一想, 這些是不是有層次上的差別呢?

 

★讚頌 勇悍行 

真如 詞曲
踏過生死的霜雪 度過障難的寒夜
舉劍宣誓 快斬眾苦之源
行於煩惱毒叢中 遨於痛楚愁雲裡
菩提佛子 心綻空性清涼光
勇猛 勇猛 勇猛 吾師導示勇猛行
無畏 無畏 無畏 隨師踏向菩提道
撐起決志的風帆 乘著精進的長風
向寶洲 取摩尼 遍濟一切眾生貧
收起無止的淚眼 力攀雪嶺的高岩
採來不死甘露藥 醫天下生老病死
向前走 向前走 掙脫一切羈索
向前走向前走 拉緊你我的手勇敢不回頭
向前走 向前走 直到蒼生度盡頭
向前走 向前走 拉緊你我的手
勇悍不回頭 勇悍不回頭

 

★善行小點滴

~義兵: 出差在飛機上, 遇到有些乘客帶登機行李箱上飛機, 主動幫忙搬上行李櫃。
~游爸:9/1 參加供僧法會, 第一次和眾多居士一起搶著供養僧團, 現場非常踴躍, 場面很壯觀, 而且充滿歡喜

 

★行政事項

  1. 2019憶師恩法會
   10/10(四) 機動組義工
 10/11(五) 打便當義工
 10/12(六)  正行
請大家踴躍報名

 

★Homework 2019.09.21上課進度

廣論進度:P210L11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 P213L04餘凡莫能曉
音檔:[92B] 00:03 ~ [93A] 19:04
手抄稿第十二冊:P123L1~P149L8
連結: http://www.mylamrim.org/?p=18397
《廣論》: 19 組 P210L11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P212L3 是故一切佛法根本唯是大悲。
【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從大覺{口窩}所傳來者現分二種,一 修七種因果教授,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所出而修。 今初
七因果者,謂正等覺菩提心生,此心又從增上意樂,意樂從悲,大悲從慈,慈從報恩,報從念恩,憶念恩者從知母生,是為七種。
此中分二,一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二 如次正修。 初中分二,一 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二 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初中有三。初重要者,若由大悲發動心意,為欲拔除一切有情出生死故起決定誓,若悲下劣不能如是。故荷盡度眾生重擔,賴此悲故,不荷此擔便不能入大乘數故。悲初重要,如《無盡慧經》云﹕「大德舍利弗,又諸菩薩,大悲無盡,所以者何,是前導故。大德舍利弗,如息出入是人命根之所前導,如是諸菩薩所有大悲,亦是成辦大乘前導。」《伽耶經》云﹕「曼殊室利,諸菩薩行,云何發起何為依處。曼殊室利告曰﹕天子,諸菩薩行,大悲發起有情為依。」若不修學至極廣大二種資糧,終不能滿如是誓願,觀見是已轉趣難行廣大資糧,故為轉入諸行所依。
中重要者。如是一次發如是心趣入正行,然因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惡暴,學處難行,多無邊際經劫無量,見已怯畏退墮小乘,非唯一次發起大悲,應恆修習漸令增長。於自苦樂全不顧慮,於利他事毫無厭捨,故易圓滿一切資糧。如《修次初篇》云,「如是菩薩大悲所動,
全不自顧,極欲希求利益他故,而能趣入至極難行長夜疲勞集聚資糧,如聖發生信力經說。其大悲者,為欲成熟一切有情,全無苦生是所不受,全無樂生是所不捨,若趣如是極大難行,不久即能圓滿資糧,決定當得一切智位,是故一切佛法根本唯是大悲。」】
  1.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1. 請到我們心靈的家網站逛逛,看照片,看總結。
新竹企業廣論班  http://www.mylamrim.org/
臉書FB  https://www.facebook.com/mylamrim
Email:au101112@gmail.com
LINE群組:新竹企業班    skype: lrautumn2014
*****’`認`’**`真`’**’`學`’**’`廣`’**’`論`’***
*****’`歡`’**’`喜`’**’`學`’**’`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