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小

 

7/24廣論進度

原文: P304 LL2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 ~ P306 L2 畢竟士夫義利

手抄: 16269~ 1722

音檔: 128B 28’41″~ 129B 7’12”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

在學精進之前我們先提醒一下,這個我們六度當中,前面三樣是方便,它這個資糧,真正的後面那個智慧是止觀。而這精進呢通於全部,通於全部,精進一度通於全部;如果用三學來說的話,通於三學,這個是最重要的一點哪!不過,如果說你沒有前面這個忍的話,這個精進根本就談不到。所以你如果不能忍的話,做一點小事情就退了,還談精進嗎?所以這個兩者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關聯。

所以這個兩樣東西,務必請大家要再三地反覆思惟。那麼我們看這個精進波羅蜜分哪幾樣東西。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 精進自性。】

就是它本身的特性、特質是什麼。然後呢

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在還沒有正修之前,用什麼方式能夠推動我們,使我們去修。有了這個認識,推動我們去修,然後去修的時候,精進的內涵是些什麼,下面說:

精進差別。】

了解了這個,正修的時候,如何照著這個修行,說:


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最後也是


此等攝義。今初】

來說明一下。下面是第一個精進的自性: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就這個。這個當我們修善的時候,這個「緣」就是那個時候我們的對象,我們要去修習的。前面那個修習是什麼?於善所緣,對吧!就是平常我們所緣的都是什麼?都是無始無明相應的行,換句話說惑、業;現在反過來,這個是所緣善的那些。怎麼辦呢?「勇悍」,這個是精進的行相。勇就是勇敢、果敢,什麼都不怕,不但不怕而且勇往直前;悍也是勇敢的意思,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勇敢,一個是兇暴。勇敢像前面一樣的,什麼都不怕,勇往直前。兇暴這個地方用得上什麼?對於這個煩惱啊是一點毫不留情,要絕對像大惡人一樣。那個大惡人哪,碰到什麼東西的話,對不起!他絕對沒有一點點給你好商量的餘地。現在我們在修行精進的時候,對於我們的大惡人─這個煩惱啊,也是一樣地,要絕對地拿出這種兇暴的味道來。

所以在《華嚴》,善財童子所參的那個大善知識當中,有個「甘露火王」;密教的圖像當中有那個憤怒相,那個牙齒露在外頭,眼睛瞪得圓圓的,那個渾身那個火焰,頭上都是掛著個骷髏,就這樣。這個表示什麼?就是說他也是一種兇暴的精進相,對於這個任何煩惱來的時候,他絕不怕!然後呢對治這個煩惱的時候,沒有一點點的商量餘地,這樣,這一個情況,那就是精進相。所以它所對的是什麼?是我們要對治的,所以對善所緣的那個事情啊─就善法,勇往直前,對惡法要毫不留情!

【《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業。】

下面就引兩個論所說的,一個是《入菩薩行論》,那麼另外一個是《瑜伽師地.菩薩上面告訴我們。這個精進就是對於我們所行的善淨之法,以及利益一切有情,這一個心理的行相─勇跟悍。還有下面「無有顛倒」,這個不能錯哦!弄錯了就不對了。所以假定說你對這個善惡是非辨不清楚,那個時候你去努力的話,這不一定是精進。世間的人他沒有弄清楚,在顛倒的事情上面很努力,這個叫懈怠不叫精進,這個叫懈怠。所以精進的特質,不是說你勤懇努力就算,而是說你在善法上面,斷除自他無邊煩惱、惡業,以及利益大家的究竟利義,這一件事情上頭的努力,這個才是。那麼我們現在了解了,

第二趣入修習精進方便者。】

也是不馬上叫我們精進,而是告訴我們,你怎麼方法策勵我們去修。這個很重要!你有了這種策勵的心情,把這個策勵的心情建立起來了,那個時候你自然而然去會全心全意。現在我們看,


【謂應多思精進勝利不進過患,此若串習精進起故。】

就是說你呀,對於精進的殊勝的利益,以及不精進的絕大的害處,你能夠多思惟、觀察、了解,把這個道理經過了這樣的思惟、觀察,養成功了這個習性,你起心動念當中,一起來就這個念頭,一起來就這個念頭,自然而然哪,這種念頭推動了你向這個方面去做。所以說一定要把這個先要養成功習慣,換句話說習已成性、習已成性,久久地修習以後的話,你養成功這樣的一個個性。平常我們這個性,有很多人懶惰的人起心動念,自然而然覺得:哎呀!就是這個樣。有很多人呢,貪的人起心動念就是這個。現在呢我們在這個上頭養成功習慣,他起心動念自然而然推動他去,那個時候他就精進了。


【其勝利者。】

現在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了,那麼它有什麼殊勝的利益呢?下面這個論上面說:


【《勸發增上意樂會》云:「能除諸苦及冥暗,是能永斷惡趣本,諸佛所讚聖精進,此是恆常應依止。】

能夠淨除一切苦惱的,哇!這個最重要。我們現在不是為苦所逼惱而求快樂嗎?喏,你只要看見這一句話,你就曉得,不管你世間任何一種人,要真正應該忙的是忙這一個。我們所以現在偷懶等等,無非是貪一點樂,怕苦耶!嘿!結果呢?你真正要想快樂,去掉這個苦啊,卻是在這裡,這個!還有呢,「冥暗」,就是愚癡無知。

進一步我們所以要想去掉苦,去不掉;要想得到樂,忙了半天得不到,是為什麼?因為對苦樂的真相不了解呀!乃至於我們修行了,太多這種人。說昨天我講那個故事當中,那個人也是這樣,唉呀!他覺得這世間真苦啊,現在嘛想這個念佛啊,我就告訴他那個念佛的法門。他就說:「唉呀!這樣的話,我哪有這麼多時間哪!」問他:「那你平常幹什麼呢?」他白天嘛要上班,忙了一天回來嘛要休息、休息。休息完了以後,到那時候嘛為了放輕鬆,電視也要看一看,早晨起來是報紙也要看一看。哦!他覺得很忙。啊!教他真正脫苦的事情,教他看看經,乃至於這個聽聽這個的,他覺得沒有時間。唉,我心裡想了個半天,怎麼辦?只有說:「好了,好了,那你看緣啦!」啊,就是這個樣。

那我們在這個地方啊,坐在這裡的時候,坐在這裡的諸位,我想很了解的啊,這個原因在什麼?冥暗,這是無知。他未嘗不想快樂,未嘗不想脫苦,他也未嘗不在忙。是啊!千真萬確,他比我們還一樣地忙,早晨一大早起來,先嘛要看一個報紙;然後要去上班嘛賺錢;賺完了回來嘛還要看一個電視,他也很忙耶!但是原因是什麼?冥暗哪!這樣。這個是苦的根本啊!

要想除掉這個,然後能夠斷除一切惡趣的根本,這個從根本上面斷去是什麼呢?是諸佛所讚的精進,這是精進。「諸佛所讚」,佛是什麼?是徹底了知世間一切真相的人,不但了知而且如實真正做到的人。所以只有佛才是圓滿無缺認識,一切圓滿無失證得,他所說的話才是圓滿無缺,如理如量、百分之百地可靠。而現在一切諸佛怎麼說呀?欸,讚歎!喏,你要得到上面這個結果的話,就是這件事情。所以這個是什麼?我們應該依止的,而且應該如何依止法?「恆、常」兩個字哦!這個依止不是說,哎呀,今天聽見了嘛就努力一下,欸!放下來。放下來還要依止,要一切時處不能離開它。你哪一刻離開了,那一個時候,你就是在癡暗當中,那個就是受苦的因;有了受苦的因,將來一定感得苦的果。所以,應該恆常依止,下面繼續:


【此世所有諸工巧,及出世間諸巧業,若發精進非難得,智者誰厭精進力。】

喏,不要說出世間的,就世間的那所有這些事情,以及出世間的進一步,假定你能夠發精進的話,沒有一樣事情,不難得到;再沒有任何困難,都可以得到。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會好樂精進,不厭精進。而現在我們所以不能精進的原因,真正的還是什麼?愚癡當中。唉!說起來真可憐哪,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大家心裡面就為它嘀咕,忙了個半天,也嘀咕了半天,結果是自害害他,自己還覺得很對,原因是愚癡。如果你正確地了解了以後,我們全部的精神所對治的就是這些,小事情上面,你只要把煩惱真正解決了,那一切問題跟著就解決了。


【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見昏睡諸過失,常發精進而安住,我為策彼而說此。」】

現在有人真正要想走這一條圓滿覺悟之道,達到圓滿果位者。那麼他了解了這個懈怠,這個「昏睡諸過失」就是懈怠不精進的種種過失。於是啊恆常地發起精進,發起而安住在這個精進,如理行持。現在呢,我為了策勵那些想如法修行的人,而說這個道理。

【《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進第一,謂依此故彼後得,精進現得勝樂住,及世出世諸成就。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精進度越薩迦耶,精進得佛妙菩提。」】

這個論也說,在「資糧善」當中,現在我們是集聚資糧,集聚資糧,有了這個資糧,然後才能夠上去;資糧善當中,最重要、最第一的什麼?精進。由於得到了這個,然後呢依這個,其他的東西就跟著得到了,其他東西都得到了。所以你沒有精進的話,什麼東西都得不到。《大智度論》上面也說的,有了這個一切都得到了,反過來一有懈怠,換句話說沒有精進的話,什麼好事都沒有,絕不可能!而這個精進呢,眼前就得到殊勝安樂,得到殊勝安樂。就是譬如說我們現在說,順著最簡單的次第─戒、定、慧,你能夠親近善知識,戒如法地去做的話,就當下得到清涼,從煩惱上面得到解脫。從煩惱上得到解脫、清涼是多少快樂!然後呢,由於戒而得定,那個定更是快樂無邊。這個還是世間的,由定而發慧的話,徹底連根拔起,都是靠這個。所以,前面說世間是如此,出世間也如此。我們現在看看,世間的這種成就,的確沒有一個例外的,沒有一個例外的。

「精進能得三有財,精進能得善清淨」,就是說,「三有」就是說世間三有當中的欲有、色有、無色有,這個一切啊,就是精進得到。然後呢更進一步善淨之法,能夠淨化它的也是。然後這個「善清淨」是包括得很廣,從開始第一步。然後呢,而一切的根本在什麼地方呀?薩迦耶見,就是這個根本。前面說苦惱的原因,就是苦果是由惑、業所感得,而這個裡邊惑是上首。那麼惑當中生起的次第、生起的原因是什麼?就是這個薩迦耶見。換句話說,根本拿掉了,其他統統拿掉了。而要想拿掉它靠什麼?精進。這個拿掉這個東西是三乘共的,所以一步一步上去,乃至於最後的不共大乘,佛的無上菩提,也從這個地方得到,所以這個精進是資糧善當中最重的一樣。


【又云:「具進受用無能勝,具進煩惱不能勝,具進厭患不能勝,具進少得不能勝。」】

那麼現在我們在一步一步上去的時候,它除了策勵我們上去,還有很多障礙。譬如說我們對於眼前的很多受用耽著,欸!你能夠精進的話,不管那些種種受用,你不會為它所騙。有固然好,是沒有也不在乎;沒有固然不在乎,有了以後啊你也不會沉在這個地方。然後呢真正去努力的時候,為種種煩惱,那麼這個煩惱也怎麼也擋不過你,擋不過你。然後我們要修那個出離行的時候,從自度而進入利他,哎,這個利他是有無比的困擾,就從自利開始,唉呀,覺得這個苦不堪言。在這種情況之下,產生了厭患之心;而這個厭患,因為前面的人,跟這地方的境啊,它也不能擋住你。這樣地從世間、出世間,從小乘到大乘,不管任何困難,任何障礙啊,都不能障礙你,都不能勝過你,你都能夠勝過它。如果步步上進,你得到種種的好處。可是平常還有一點,我們得到了一點哪,哎呀!就覺得以此為喜足,停在這裡;你如果能精進的話呢,「少得不能勝」。

這個四樣東西,就是我們實際上平常啊,經常都具足的,經常都具足的。大部分人四樣是樣樣具足,那麼有一種人呢,欸,容或具足三樣、兩樣,或者一樣,或者一樣。尤其是現在的很多修行人,他修行人哪,他是自己相當努力,不為世間的一般受用所障礙;然後呢修行的時候,一點的煩惱啊它擋不住,擋不住;乃至於去修行的時候,不管自利而且利人哪,種種的困擾他也不怕。但是呢他安住在:欸,覺得這個就夠了,就是這樣。就得少為足,這樣。這個得少為足的現象是什麼?就是說平常我們哪,如果這個人學禪的、學念佛的,乃至於學密教的,就覺得:「欸!就這個了。」不!佛要究竟解決一切問題,圓滿所有的,沒有一樣東西不圓滿的,絕不會得少為足。現在我們稍微懂得了一點,哎喲!就覺得樣樣懂得了,那連它根本差得十萬八千里,差得十萬八千里。

所以像善財童子這個故事,是最好的典型的例子;不但他自己,他的老師。你看,他去參訪一個老師,然後跟著這個老師得到了這個東西以後,他自己繼續地參訪;而每到一個地方,以及繼續向前,都是經過很大的困難,但是它絕對擋不住,絕對擋不住,是一一過去。還有呢他的老師也告訴他,你看他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大善知識,就得到了這個,哎呀,無量無邊的這種功德,可是他最後怎麼說啊?「我呀,只知道這麼一點點哪,像那個菩薩行,還有這麼多廣大行,這個我怎麼知道呀!所以你呀還要繼續去修。」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凡是真正這一種如法行持的人,沒有一個例外的。《華嚴》是圓教,這個裡邊後來的那一些大善知識都是最了不起的,卻每一個人都這麼說,說什麼?他不但自己這樣努力,而且絕不得少為足,絕不像我們現在這樣。 

反過來說,我們所以凡夫之凡夫的原因是什麼?實在啊連它根本在門外,乃至於門在哪裡都不知道。唉呀!自己是閉上了眼睛在那兒瞎弄,還以為覺得:哎呀!就這個樣,好得很耶!所以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自己深深地,在自己的身心上面認得這個病根,努力去除掉它,努力去除掉它。凡是任何一點點,使得我們產生自滿、自以為是的這個心情,一定要拿出「悍」,這種悍相來,把它一刀斬斷!悍相就是什麼?對於這一種不如理的這種情況─絕不留情,這個才是正確的,才是正確的。

 
【《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故諸如來稱讚精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前面已經說過,資糧善當中,精進是第一,那麼現在呢這個地方也說,《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所以不管是哪一個經、哪一個論,都告訴我們,只有這樣東西啊是,哪一樣東西?精進!是修證這個菩薩善法當中最勝之因,換句話最殊勝的,最殊勝的就是這個,其餘的沒有一樣東西能夠跟它相比。因為你有了精進的話,其他樣樣東西都可以生得起來;反過來,如果你沒有精進的話,儘管你有一點東西啊,弄弄弄塌掉了,弄弄弄被這個障礙了,弄弄、弄弄不能前進了,所以這個最重要。所以一切如來讚歎這個,像前面一樣。那麼下面又一個論,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具無厭大精進,不得不證皆非有。」】

你能夠具足這個大精進,而對這個精進無厭足。他現在呢對於善法無厭足,我們現在凡夫是對什麼?對煩惱無厭足,唉!這個貪得無厭,對什麼東西都這個樣。菩薩不!菩薩恰恰相反,善法恰恰是對治惡法的,所以真正學菩薩行啊,對於這個對治惡法是絕無厭足。我們現在呢是惡法,惡法是正好消滅善法、對治善法的,這個是一個錯誤。如果說你能夠對這個對治惡法的大精進無厭的話,得不到東西,絕無是處;不能證得的東西,絕不可能!換句話說你要得到的任何好的東西,你要證得的無上菩提,絕對會有,絕對可以得到!


【又云:「非人皆喜饒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晝夜諸時不空度,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華極增長。」】

不要說你自己,旁邊的人都歡喜來饒益他,饒益他。這個道理其實我們也很容易明白,雖然那個非人我們不看見,可是在我們周圍任何一個同學、師友,如果他很精進,我們大家都很讚歎,如果他要來找你幫忙,你一定很樂意幫忙,對不對?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反正你懶惰的話,儘管你自己覺得,哎喲!你偷了巧了,旁邊人人看了你,瞪大了眼睛:「這一個傢伙!」以及也許當面給你應付、應酬,覺得:哎呀!嘻嘻哈哈,心裡面老在那兒說,這樣。那麼我們人是有理性的,那非人也是一樣的,所以的的確確這是個千真萬確的事實。那麼自己好,別人也幫助,你能夠由此得到「一切三摩地」,那個是正式地證入進入修行,修行真正最重要的─止觀,這樣,任何的三昧你都可以得到。

還有啊,「晝夜諸時不空度」,白天固然是不空度,晚上也不空度;醒的時候固然是不空度,睡覺的時候也不空度。這個概念我們一定平常的時候啊,要多多思惟、觀察,思惟是如理思惟,觀察是如理觀察。觀察的不是文字哦!是「如理」兩個字,一定要把文字所指的它的行相、內涵所指的,你要探得清清楚楚。那個指的什麼?就是你心裡起心動念,絕對不是在文字。在文字上面不管你說得多動聽,天花亂墜,聽眾百萬,沒有用!所以《摩訶止觀》上面,智者大師引以前這個鄴洛禪師,有很多這種了不起的大法師啊,唉呀!那個動不動後面啊「隱隱轟轟,千百成群」,就這個樣來。換句話說,哎呀!他這個認識、說法、口才,那簡直是不得了,平常的時候這個行為看看也很好,但是呀是「臨終皆悔」,為什麼啊?嘴巴上面的,心裡上面沒有用真正功夫啊,到臨死的時候懊悔來不及了!眼前的是名利啊,等到你兩腳一伸,嘿!沒有一樣帶得走。所以這一個時候,我們所指的什麼?要指心裡的行相,你真的心裡的行相能夠這樣地如實觀察了知,安住在這個善法上頭,它自然而然晝夜都不空過。

所以前面一再說過的,這一個情況是什麼?不是說我們現在這裡,哎呀,覺得輕輕鬆鬆,不是!你一切時處提持了正念,就這個正念安住在你的心上面。欸!既然安住在心上面的,這個正念,就是如果是你沒有修習成功,現在正要努力的就是這個;如果你修習了成功以後,習慣了,這個就是等流啊,它自然一直在這個等流當中。就像河裡邊的水流一樣,河裡的水都好像沒有人推動它,它可是晝夜在那兒流欸,就是這個狀態!所以當到那醒的時候你能夠努力去做,睡著的時候,儘管你睡著了,它還在那裡呀,這個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啊!所以這個一定要靠什麼?如理思惟呀!這個東西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太重要、太重要了!那麼現在我們所以不能做的原因呢,就是原因何在呢?就在這個上頭。

最近經常有同修跑到我這地方談這個問題,我有的非常歡喜、非常讚歎。但是呢另外有一類同學,他,我就感覺得我很同情;但是也只有一個辦法,他只要來,我還是讚歎。他往往對那個思惟的能力,比較差一點,在我的感受上面哪,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停止,覺得不如人。是,這個事實的狀態是不如人,那麼在這裡怎麼辦呢?

正因為不如人,你趕快努力!因為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必定是從一無是處,然後去了知正法,然後從這個上面步步開始,對不對?小孩子進幼稚園、小學等等,沒有一個例外的,你只要肯一步一步地上去。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我們坐在那兒念這些書,一點都沒有困難,可是一個小孩子剛進幼稚園,當然一無是處了。它怎麼來的?就是這樣努力過來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怕,總記得─如是因感如是果;反過來,現在這個果,就是以前的這樣的因。既然我們現在了解了,你只有一件事情可做,就是把我們所了知的這個因果的法則,運用在身心上頭。你只要去運用的話,那個一定是晝夜不空過,能夠這樣的話,啊!好,很容易、很容易,一天到晚在集聚資糧嘛!

「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那麼這樣一來的話,你這個功德一直增長,眼前剛開始的這個就是資糧,那就不會下劣,也不會缺少。有了這個東西,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義利。世間這些東西啊,名聞利養,那都是害我們的東西啊!而這個東西都是凡夫啊!這個東西才是什麼?真正地超過凡夫的聖賢之法。那個才是什麼啊?「青蓮花」。青蓮花是比喻什麼?佛法,出污泥而不染。而且妙咧!它必定從那個髒的地方長出來的,所以經上面說是高山、陸地、旱地上面長不出這個東西來。欸,雖然在污泥當中啊,但是它長出來的花是又美、又好、又香,還有種種特別的。所以最圓滿的經,這個經名字叫《妙法蓮華經》,就是這個。欸,這個東西的的確確,啊!增長,而且「極增長」,這是它的殊勝的利益。那麼這個是前面拉的力量,還有呢後面推的力量。反過來說,你不精進呢?不但得不到這個好處,而且還有種種大的過患哪,好大的害處!下面那個經上面說:


【過患者,《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

《海慧請問經》上面說,你一有了懈怠的話,完了,你要的菩提遙遠得最極遙遠,唉呀!遠得不能再遠哪,不能再遠哪!眼前是什麼?眼前都是為著放逸懈怠相應的煩惱法。這個煩惱法的最後的結果,是讓你受盡無邊痛苦。所以我們眼前貪一點小便宜的結果,這是在懈怠當中,結果呢?自己害了自己是莫甚於此,自己害了自己是莫甚於此啊!所以經論上面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說我們現在啊,怕那些小小的苦,但是對這個大苦的因,這個卻不知道怎麼去除啊!唉呀,實在是顛倒極啦!

這個也是我記得《入行論》上面有這麼幾句話:「若人在世間,小苦不能忍」,就平常我們世間小小的苦不能忍耐,然後小小的這種無意義的快樂又放不下。結果呢,「地獄苦無量,瞋因何不斷?」你貪一點小便宜,怕一點小苦,結果呢,造的這個惡因,這個惡因下地獄,這個地獄之苦是不得了的大呀!這種苦因你怎麼不努力去斷除呢?人真是錯誤到絕點哪!所以有了懈怠這個菩提遙遠,不是說遠得讓你坐在那裡,它自己靠近;因為它遠的關係,現在讓你住在這個惡道當中啊,這樣地嚴重法!「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啊!所以一有懈怠的話,上面所說的、後面所說的,一切的從布施到智慧六度沒有一樣,自利沒有,利他沒有!


【《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若有一懈怠,此無一切法。」】

這個經上面說,《大智度論》上面也引這個。任何一個人一有了……他任何一個人所以有煩惱的原因,這個煩惱的根本是什麼?就是懈怠!他如果一有了懈怠?好了!他什 麼的好事情都沒有了,什麼好事情都沒有了。


【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一切白法悉當虧損,退失一切現時畢竟士夫義利。】

假定你沒有精進,隨著懈怠而轉的話,一切好的事情統統虧損,已有的退失,沒有的生不起來。而這些好的東西呢,眼前的所謂現前增上生,以及究竟的究竟決定勝,這個是我們真正是一個人─說大丈夫─應該有的殊勝的利益,一有了懈怠,完了!反過來,只要有精進,剛剛相反。那麼這個是它的禍害,它的過患,後面推的力量。現在前面有拉的力量,後面推的力量,告訴你:「哎呀!這個精進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我們有了這個力量,就一心一意地推動我們去修精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