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辛一、由於苦集諦門中思惟

                           壬二、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癸二、彼集業之理

                                           子三、死歿及結生之理

一、課文大意:

佛法在這裡讓我們學習難以體會的”死”、”生”之間是如何演變的過程:

(一)死緣(由什麼因緣而死)

甲.  壽盡死。壽量由宿生造業所感,壽量用盡即死。

乙.  福盡死。福量亦由宿業所感,壽量雖未盡,但福用盡即死。

1.   揮霍浪費福報者,福提早用盡而早夭。

2.   節儉持戒惜福者,壽業雖盡但餘福可增壽延年。

丙.  不平等死:福壽尚有,但對飲食、男女等不知取捨而橫死。

(二)死心(死時內心是什麼狀態)

甲.  善心死。因生前多串習善法,臨終由自己或他人提醒,使內心緣善法直到粗想現起,身體不受大苦安詳而逝。

乙.  不善心死。因生前習於貪等不善法,臨終由自己或他人提醒,使內心緣不善法直到粗想現起,身體受大苦而逝。

丙.  無記心死。臨終到粗想現起時,心既不緣善法,也不緣惡法。

俱舍釋說,到了細想的時候,心力已經無法變轉,所以粗想前的死心(善心、不善心、無記心)的狀態,決定投胎到下一生的好壞。

(三)從何攝煖(過世的時候人的體溫從那裡先冷)

造惡業者頭先冷、善業者是從腳先冷、兩者都是最後收到心,而我們的心識就是從這個地方離開。

二、聽帶與討論:

(問)我們會很想知道親人臨終後會去哪個地方,我們是否可以觸摸他們的身體溫度來得知?

(答)若我們希望得知親人去處,身冷後已經無法改變什麼了。真正要幫忙死者,要趕在細想前我們幫助死者助念,緣善法、不緣惡法,助他轉往善趣。況且從周梁武帝太太公案,知道不當觸摸死者身體,可能引發他的重大瞋心,下一生反而由善趣轉入惡趣。因次我們不需要在意親人去處,而是該好好幫助他緣念善法。

 

(問)既然知道死心是過度到下一生的關鍵,我們每一生只要好好讓自己安住在正念,請親友好好助念就可以,為何還要辛苦讀經論?

(答)師父開示:

儘管人家提起你來,是不要到臨死欸,現在人家提起你來,「某人你用功啊!」「我用功,你自己管你自己的!」嗯,就是這個狀態。自己現在心力好好的理智很強,尚且如此;臨終你痛苦不堪,人家提醒你有用嗎?

所以現在太多的人說:「哎呀,沒關係啦!現在發現了這個隨身聽了,我只要臨終的時候,把那個阿彌陀佛佛號塞在耳朵就行了。」沒有用啊!這個不是很明白、很清楚嗎?所以我們必定要把這個道理很清楚,你如果現在不努力對治的話,到那時候一點用場都沒有,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問)那到底要怎麼準備才能對治臨終的大憂苦呢?

(答)師父開示:

所以你平常,不要說等到死的時候,眼前下一念怎麼來的,就是這樣。每一個下一念,到臨終的時候它也仍舊是下一念,就這麼簡單。所以平常我們生前真正的修,就是修什麼呢?就是修這個。那麼上一念怎麼來的呢?等流。所以說你了解了之後,你不了解這個道理,你只有跟著它走──上一念怎麼來,那麼緊跟著這麼走啊!就是這個樣啊,所以這個叫無明。了解了上一念這麼來,到這地方曉得:啊,不對!所以我們懺悔當中大家還記得吧?懺悔當中說「我無始以來,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故」,心跟著這個煩惱,哪裡跟起啊?沒有別的,就是你起心動念之間,等流。它又來了,欸,你認得它,那時候我不跟它,所以「諸罪皆懺悔」呀!

總結:真正流轉生死的起因是煩惱,是讓你變成死的因緣。因此要練習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平常都在串習什麼,要懂得懺悔才能中斷習氣等流,要多串習因果故事對業果產生定解,截斷生死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