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45LL2第三力者謂正靜息十種不善 ~ P146LL1亦定不能感發異熟

手抄稿第八冊:P244L9 ~ P278L4

【廣論原文】

第三力者,謂正靜息十種不善。《日藏經》說: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殺生等門三門業障、諸煩惱障及正法障。《毗奈耶廣釋》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阿笈摩》中是故於此密意問云:「後防護否?」故防護心,後不更作,至為切要。能生此心,復賴初力。第四力者,謂修歸依及菩提心。此中總之,勝者為初發業。雖說種種淨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惡淨之理者,謂諸能感於惡趣中極大苦因,或令變為感微苦因;或生惡趣,然不領受諸惡趣苦;或於現身稍受頭痛,即得清淨;如是諸應長時受者,或為短期,或全不受。此復是由淨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對治圓不圓具、勢猛不猛,及時相續恆促等門,故無定準。諸契經中及《毗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意謂未修四力對治。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八千頌大疏》中云:「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

【廣論 師父手抄稿】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四十五頁,那麼昨天我們已經講到了,四力淨修的道理,淨修的道理。如果把這四樣東西,跟我們不管是沙彌、比丘,乃至於五戒的居士,這個兩個,說遮罪、性罪同時懺的話,那麼一下這個罪就可以懺乾淨,再嚴重的罪、再嚴重的罪。已經講了第一個初力跟第二力,那麼讓我們溫習一下。如果說第一個力量沒有的話,下面的都是空話,實際上這四個力彼此間,你真正說起來是分不開的,分不開的。就 (p244) 像一個車子一樣,說輪子、引擎,然後呢車身,然後呢下面的架子,講的時候分開來,造的時候一個一個,等到你開的時候,這個東西,沒有一樣東西少,少掉一個輪子,這部車子就不行,引擎少掉也不行。
那麼現在呢,我們把四個力,每一個力的特點在什麼地方,以及我們跟這個力相應的時候,心理狀態是如何,換句話這個行相。那麼同時當你認得這個行相的時候,一定有一個什麼條件呢?就是以前錯誤的行相是什麼—這個「行」呢就是心理的行為,由於這個心行而產生的身口,所謂錯的是哪一些,現在對的是什麼,你了解了,然後把它淨除,這個。所以第一、第二曉得,第三呢,現在看倒數第二行。
【第三力者,】
第三是什麼?遮止罪惡的力量。
【謂正靜息十種不善,《日藏經》說,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殺生等門。三門業障,諸煩惱障及正法障。】
喏!這個就是遮止,遮止這個一切的罪惡,遮止意思就是現在呢如法地靜息,不再造 (p245) 以前種種不善了。那麼上面說道理,這個原則,下面呢,引那個經上面來證成這件事情。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你由於這樣能夠遮止的話,所有一切不管自作、教他、見作隨喜,那包括了所有的罪惡,統統都能夠消除,「摧」就是摧毀、摧壞。所有自作、教他是怎麼作的呢?或者單單起的意業,或者由意業而起的身、口;煩惱障、正法障,所有的一切的罪障,徹底都能解決。下面:
【《毘奈耶廣釋》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是空言」,《阿笈摩》中是故於此密意問云:「後防護否。」】
那麼這個一點在律藏裡邊、戒經裡邊,再特別說明,遮止了這個東西一定還需要什麼?誠意防治以後不要再犯。如果說沒有這一點的話,那麼你所謂的懺悔,所謂的遮止都是空話。既然你要遮止,遮止了後面還可以再犯嗎?如果後面再犯,那你遮止了嗎?所以我們要了解這一點。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這《阿笈摩》,《阿笈摩》就是通常我們說就是《阿含》,實際上就是最基本的教典當中,基本的教典當中,這也是戒經裡面。「密意問云」—實際上我們懺悔的時候的確有,「你啊見罪嗎?你後面曉得防護嗎?」他一定回答說:「能見。」那很重要!你必定要見到你的罪過。見到罪過,換句話說,一定 (p246) 具足什麼?一定具足正知見,你如法地了解這個錯,這個對,然後呢也了解這個道理。那個時候你曉得它的不好,也現行破壞,已造的對治,然後呢千萬自己策勵自己不可以再造,這個叫作防護。所以假如說你這個心沒有的話,你所謂的懺悔,懺些什麼?所以這一點下面說:
【故防護心後不更作,至為切要。】
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而所以能這樣的話,
【能生此心,復賴初力。】
那一定還要靠現在。所以你現在的現行能夠破壞,眼前當下一念是叫破壞現行,以後破壞叫什麼?防治嘛!同樣的一件事情,只是時間上頭,時間上頭的差別而已。這個概念大家弄得很清楚,必須要弄清楚。
【第四力者,謂修歸依及菩提心。】
這個話,非常簡單的兩句話,實際上這個整個佛法的內涵,就在這兩句話當中,整個佛法的內涵,完完全全在這個兩句話當中。所以如果說你前面沒有聽,或者沒有懂的話,趕快回過頭去好好地來了解一下。如果說對於這皈依的概念根本不認識的話,那個所謂修 (p247) 學佛法的話,那都只是一點善根而已,善根而已。
這個地方我們不妨重新再提一下:所謂依止,我們現在這裡就是說皈依,皈投依靠。那「依靠」本身呢就是平常我們的,我們身體所依靠的,坐在椅子上面,而椅子擺在地板上面,地板擺在大地上面,這是依靠著這個。我們心依靠什麼?大家想想看我們心依靠什麼?我們想了半天,不曉得依靠什麼。然後你眼睛看見哪,跟著東西跑掉了;耳朵聽見哪,跟著東西跑掉了;結果你閉上眼睛、塞著耳朵,腦筋裡胡思亂想,緣著這個法塵而去了!這個就是我們所依靠的呀,這個叫作無明,所以叫作無明哪!
然後呢一天到晚跟著這個塵境而轉,因為你這樣,所以你身也跟著它頭頭直轉。這個因就造了業,感得苦報。因為現在你感受到那個眼前苦報的痛苦,所以要想找脫苦之道,然後在這個裡邊,透過我們如理理智觀察抉擇,最後找到我們要想脫苦,必須要找到什麼樣的對象呢?他一定要自己能解決,否則的話,他自己都不能解決,他能幫忙你嗎?第一個。第二呢,他不但是已經脫了苦,而且了解怎麼幫忙你。所以他自己能徹底圓滿解決一切,而且懂得幫忙你,幫忙任何一個人,解決任何問題。這兩個條件不具足,你求他也沒有用。還要呢,不但如此,他雖然有了這個條件,你求他,他說:「對不起,今天我要度一個假,今天我可沒有空,今天我不想做。」你也沒辦法他,他還要一個大慈悲。然後呢還要 (p248) 第四個條件,這個前面說得很清楚,我們這裡再回憶一下。所以,這個是真實皈依的必然理由。
既然你現在了解了,知道了苦,去懺悔,必然會產生的一個什麼的結果?說這個痛苦是不得了啊!因為你感受到了痛苦,所以你進一步找到痛苦的原因,於是你從根拔起,所以在這種情況你呀絕對不會再犯。那麼犯的因在哪裡?這個是這個因,以前依無明,現在你必定會一心皈投依靠。依靠什麼?三寶,喏,就這個。那麼為什麼要依靠三寶呢?曉得我們在無明當中,第一個我們是知見不正,一無所知,第二個我們一點力量都沒有。所以一定要在這種狀態當中,才要找到一個在知見上面,徹底完整的正覺者;然後呢在行持上面,是徹底圓滿的一切智智,正遍知者;然後他在心情上面,是徹底圓滿是大慈悲者;所有這些事情,他的願力是已經究竟圓滿的,是具有大威神力者—佛呀!那麼因為這樣的關係,你就是說世間的一切六道當中,找到這是我們唯一皈依之處,這普通一般的皈依。
然後你真實皈依了,進一步而去努力的時候發現,你要正皈依的這個三寶當中,正皈依的什麼?法寶,在這個地方。所以這一步一步有它的特質在,這是因位皈依。如果說你能夠如此上去,到最後走到你完全如法相應的話,那個就是皈依所感的果。皈依所感的果是什麼?你就是佛,就這樣,你就是佛。那麼雖然說佛法,佛法確實有它的三乘的差別, (p249) 三乘的差別在哪裡?菩提心。所以從皈依上面更深一層的,圓滿的皈依的境,這個是什麼?發的大菩提心。就這個,所以要具足這個。
【此中總之,勝者為初發業,雖說種種淨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現在我們再把它整個地統攝起來,概括地了解一下:說這個「勝者」就是佛陀,佛陀對於剛剛初修的人—「初發業」就是我們初修的人—他說了很多淨除罪障的道理。譬如說天台,天台的懺悔有順逆十法,我寫在黑板上面,賢首也有。為什麼講順逆十法?你為什麼會造的?唔,原因,先找到造業的原因,然後你懺悔的時候,也是從原因上面。由於這個原因,然後呢你產生這樣的結果,所以它同樣的。所以平常天台在這個《小止觀》上面也有,在這個《淨土十要》上面,所以說這個淨土懺上面也有。那麼這個是天台的,賢首也有,它各有所謂懺罪的順逆十法。那麼現在我們這裡講四法,儘管開合的內容是不同,可是它所要達到的究竟圓滿的內涵,確是一點無差,一點無差。這個是把懺悔的這個每一個內容,跟它所指的特別的心理的行相,讓我們認識,從理論上面,讓我們了解了這個實際上的心理狀態。
所以我們不妨把昨天所說的,昨天特別強調說:每一樣東西的心理狀態是什麼。那 (p250) 時候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你回想這個的時候,一定要把前面那些東西,這個是必然的。告訴我們,那我們以前說改自己的過,認識自己是什麼條件,要依止六想,第一個說自己的病。當時只是信得過說自己的病,究竟怎麼個病法自己也糊裡糊塗,現在漸漸了解了,哦!原來這種心理行相就是。現在已經有個初步的認識了,你要更深切地認識,那麼後面共中士、共上士,越到後來你了解得越清楚。那個時候你能夠修持的方法、內容更深廣,然後呢淨除的罪障,更徹底、更圓滿,積聚功德,亦復如是,亦復如是。
這個因為今天晚上要講,所以你們今天下午每個人仔細好好地看一遍,仔細好好地看一遍。它這個懺法,那個上面所講的次序,跟現在書本上面,它有一點不太一樣的,那麼為什麼原因,到那個時候我會詳細地說明。總之你了解這個意趣,以及這個心理的行相,然後你認得了以後,你這樣情況之下跑得去懺悔的話,那個力量大得不得了!而且非常快速,當下認識,當下見功效,這樣地好法,這樣地好法!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 惡淨之理者。】
為什麼懺悔能夠淨除種種的惡業呢?那個惡為什麼能夠清淨呢?前面曾經說,這個業你造了以後,「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合會時,果報還自受。」造了以後,不管 (p251) 多少時候它不亡的,它現在告訴我們說這個地方那個能夠清淨的,這不是有矛盾了嗎?這樣。那麼現在這地方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道理。因為我最近沒精神,所以也沒有來考你們,那這地方呢我來說明一下。如果說你們對這概念不清楚的話,那麼最好把它弄清楚。說:
【謂諸能感於惡趣中極大苦因,或令變為感微苦困,或生惡趣,然不領受諸惡趣苦,或於現身稍受頭痛,即得清淨。】
這個狀態,怎麼樣這個罪惡,這個惡業會清淨呢?下面告訴我們,說本來你造了這個惡業以後,這個惡業會感到、生到惡趣當中的,這個是受極大苦報的這個惡業的業因。現在經過了這樣地如法如理地懺悔以後,它就變得很小輕微的一點點的困苦,
(手抄稿 第八冊 p255)
不再墮落到惡道,或者雖然墮落到惡道,但是你不會領受這個痛苦。
我們曉得佛世有一個大公案,阿闍世王是摩羯陀國的頻婆娑羅王的兒子,他第一個把他父親殺掉,這個是五逆之罪;然後呢幫助提婆達多專門跟佛搗蛋,這麼一個人。最後臨終的時候那個罪相現起,哎呀!可怕極了。那麼好的,那個時候他有一個大臣耆婆,實際他就是他的弟弟,他是一個非常信佛的,耆婆是大醫王,他就告訴佛。「哦,告訴他,你現在就只有懺悔。」所以他那個時候生起大恐怖,然後呢去求佛懺悔,結果懺悔乾淨了,五逆之罪都懺悔乾淨哦!但是他懺悔,懺悔乾淨了,本來這個五逆之罪墮落這個無間地獄的話,是不得了地、不得了地恐怖啊,那無法想像的!結果他墮落了沒有?墮落了。受苦了沒有?沒有,他這個墮落叫拍球地獄,像那個球一樣,「蹬!」一下它跳出來了,所以他才下去,也就起來了,阿鼻地獄什麼樣子他不知道。
(p256) 如果說你們能夠這樣的話,你歡喜不歡喜啊?不要說叫你受它無量無邊的長劫,叫你跑得去受一天,那我們沒有一個人……。我曾經看見很多這種古代的這個祖師們語錄上面,有很多生前,那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特別的因緣到地獄裡面去,偶然看見那個地獄裡面一點樣子。然後呢看見那個獄火燒的情況,那個火就噴出來烘上一下,這個痛苦啊,然後到了人間,那個像燒焦一樣,弄了幾個月都弄不好。喏、喏、喏!現在我們這個賴居士燙了一下,你們不妨試試看,如果你們不怕的話,最好弄那個開水,你選一個最小的地方自己試試看,小指頭擺在水裡面燙它個十分鐘,你試試看。
我建議你們,不要說:「啊!我不怕。」這個話千萬不要說。因為以前我就犯了這個大毛病,總覺得自己英雄好漢,「欸!我不在乎!」乃至於說:「嗯,我要修學佛法,那下地獄去度眾生!」等到我後來受了一點小苦,唉呀,覺得這個大口是萬萬不敢開,不要說這樣啊!所以我常常說啊,你只要內心真正能夠反省觀察一下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只有一條路—拼命懺悔,拼命修行。不要說你拿那個手指頭擺在水裡面,今天很簡單,吃飯了,分菜了,好的東西分給別人了,然後呢壞的東西擺在那裡,你心裡面老那個嘀咕,嘀咕了半天都放不下,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的道理嘛!所以在這一點上面,大話容易說,騙別人容易,騙自己是一點都騙不了的。這是一種,或者呢,就說
【或於現身稍受頭痛,即得清淨。】
你現在現身當中,就是能夠得到清淨。
【如是諸應長時受者,或為短期,或全不受。】
像上面所說的,經過了懺悔以後,你要到三惡道中受極長時候的大痛苦,現在呢,欸,很短的時候,乃至於可以完全不受。這個憑什麼?
【此復是由淨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對治,圓不圓具,勢猛不猛,及時相續恆促等門,故無定準。】
修的時候,勢猛不猛利,及修的時間相續是長還是短等門,所以「故無定準」。這個完全看你修的人的力量的大小,然後你四個力量圓滿不圓滿,修的時候的心情是猛利不猛利,修的時間是長短,所以沒有一定的。反過來說呢,一定的,你對治有多少力量,多少力量就淨除掉多少惡業的力量,半斤就是對八兩,一絲一毫都不差,就這樣清楚,就這樣明白!
【諸契經中及毘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意謂未修四力對治,】
(p258) 經上面所以說不亡的,是說你沒有修對治。
【若如所說而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
如果你如法地去淨修的話,那麼就算定受—通常定受的業是最重的業,記得前面吧,那個諸業在生死當中的次第怎麼來的?隨重、隨近,然後呢隨串習,然後呢,前,四個次第對不對?重業是最先,所以你定受,下一生要受的是最重的;如果沒有重業的,那你是臨終的時候,那個業先現起,就靠近它的;如果沒有,你的習慣多的;最後,那是你最先造的。所以換句話說,「順定受」這個業一定是重的,那現在這個重的都能夠清淨,何況是其他呢?那麼這個是戒經上面的。然後呢,
【《八千頌大疏》中云:】
《八千頌》就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的疏,就是註解,它也說:
【「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
說凡是你修了這個對治—它那個地方叫「近對治品」,為什麼不是正對治而講近對 (p259) 治?它正對治是什麼?一定要通達空性,把那個種子要徹底地把它損壞。現在前面所講的近對治,並沒有把那個種子整個破壞,但是你能夠這樣的話,那個種子就不會感得現行,他下面會告訴我們的。「可損減法」,它把那個種子的勢力,把它減低了,把它損害了。說由於成就了這樣的對治,而且這個對治,具有力量的,因為具有力量所以它以前造的力量你能夠抵銷。這種情況之下就「畢竟盡如金穢等」,就像那個金礦當中的髒東西,就像我們洗衣服,你只要正確地找對了這個對象,油嘛,你用非肥皂,灰塵嘛,抖一抖,否則的話擺在水裡漂一漂,你只要找對了這個,然後呢加夠了力量,用足了水,欸!可以洗得乾乾淨淨。像乃至於「正法障等」,那個是障當中最嚴重、最嚴重的,最嚴重的都可以淨除掉,何況其他!
由於這個道理,所以「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所有的罪障都可以盡除。這個裡邊特別說「妄執心」,說我們為什麼造罪呢?造罪的根本,這地方特別說一下—妄執,邪妄的,邪妄的。所以現在在我們並沒有真實了解說,我、法二執的行相,以及見、思煩惱的行相,沒有正確了解之前,法空性,這空緣起,你沒有正確了解之前,總之,最重要的我們要記住:我們現在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哪怕你想對了都是罪,哪怕你想對了都是罪。因為我們現在想對了的時候,說還是三界輪迴當中,生天之法是有的。所以你因為 (p260) 這樣關係,所以你一心一意啊「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我起心動念沒有一個對的,所以一心一意只有歸投依靠你,就是這樣,這個是。不過呢,現在從這個地方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是正歸依正歸依的法,它更廣泛。所以這地方我們要有一點認識,說妄執心這個概念。
平常我們真正麻煩的,我們不曉得我們在妄執當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有道理,這個是一個最大麻煩的事情,而這一點還非要經過這樣地說明、懺悔,到那時候你才有機會認得它、淨除它,否則的話沒有用。所以前面一再說,你呀如果不如理地思惟、觀察、對治、修行,縱然曉得一點法,你結果還是隨著煩惱放逸而轉,曉得的法沒有用場,到那時候惡業照樣地來。現在我們太多都是這種現象,尤其是觀察、觀察我自己,我就是這個毛病。哦,講起來我自己曉得講得頭頭是道,我想你們也覺得吧—喔唷,講得很好!可是我自己問起來,我心裡面常常害怕,說得頭頭是道,可是起心動念相應的時間啊,不是沒有,的確不多,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自己經常很警惕。它有一個好處,平常我們一警惕呀,在那坐立不安哪!佛法這個很美,你一警惕,你就馬上覺得歡喜無比,欸!它有這樣的好處。這個是這地方順便一提,順便一提,關於這個妄執心的事情,我們應該了解,你能夠這樣去做了,那麼就對!關於這種事情都可以統統淨除乾淨。
(p261) 談到這裡有了一個問題了,前面已經問過你們,已經提過了,說現在我們曉得這個地方說正皈依是皈依法,既然正皈依法,請問我們現在念佛,那你說這個是皈依佛,還是皈依法?這跟你們講過沒有?有沒有講過?沒有。問過,對不對?問過你們,你們想得出這個道理來嗎?現在經上面又告訴我們是正皈依的正皈依法,既然正皈依法,為什麼不教我們念南無法,教我們念南無佛,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教我們念南無釋迦牟尼佛,乃至於教我們念菩薩,不教我們念南無法呀?為什麼?這個裡邊是有矛盾嗎?你們說有沒有矛盾啊?我們信得過,不會有矛盾的,但是道理你說得通嗎?你倒說說看,大家是不是覺得有矛盾在呀?不要說矛盾,想它不通,那現在我告訴你。
它皈依法的真實的內涵是什麼?到現在我們慢慢地了解,這個地方所謂皈依法,不是我們早晚課的時候「自皈依法」念它一遍。念它一遍是皈依法,你皈依了以後自然身口相應的行持,可是它的中心是什麼?就是以前我們心理的行相是什麼行相啊?依於無明,對不對?起心動念都在這個上頭。喔!現在曉得了,不對,不對,這個錯了,現在我怎麼辦?要如理依止正法,這個是皈依法的真正內涵,真正的定義,對不對?了解不了解?所以它前面告訴我們正皈依是法,為什麼?喏!一切功德的圓滿,一切罪障的淨除,都是如法行持以後,分分斷證而來,斷惡,然後呢證德。惡斷了,好了,前面的罪過都沒有了; (p262) 德證了,功德圓滿了,那就行了嘛!所以一個是斷德圓滿,一個是智德圓滿—佛啊!這個是依於法,沒錯呀!
那麼現在呢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對不起,了解是了解了,法的真實的內涵還是一片糊塗。只有一件事情是曉得的,以前這種心理起心動念都在罪惡當中,那怎麼辦呢?那唯有依靠的,只有依靠著阿彌陀佛。所以當你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心裡的狀態是什麼?心裡的狀態是什麼?你真正一心一意「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南無什麼?皈投依靠嘛!以前我錯了,現在我一心依靠阿彌陀佛,這個心是什麼心啊?正依止法,對不對?清楚不清楚?每一個地方這個行相非常清楚。
所以在這一點,如果你們只想說:「哎呀!我現在年紀也大囉,也不想學什麼囉,就念念阿彌陀佛。」你也能的的確確如法地念到底,那你的確不去管它,你念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自然會告訴你。如果你現在在這個世間年紀又輕,又穿了這種衣服,又想弘法的時候,人家問你,對不起,你弄了半天自己也弄不清楚的話,那個時候,那就不大相應了,對不對?所以你每一個地方這個法相弄得非常清楚。然後呢因為弄清楚了,你自己修持起來的時候一點不含糊,你了解得很清楚,這一念對、這一念錯!不會是弄了半天,自己還不曉得對不對,然後人家問起來,你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
(p263) 所以現在有的人曾經跟我這麼說,現在這個佛法滿流行……,不是,現在佛法弘傳得很好,而有一類人你就不容易去說服他,什麼?知識青年。我的觀念恰恰相反,我跟你們說過了,你真正能夠說服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就怕他不跟你講道理。他說:「我已經相信了。」你跟他講什麼,他也不聽你,「我已經相信,你講這個道理幹什麼?」那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其實他真的懂了沒有?對不起,天曉得!如果他要肯跟你講道理的時候—喏!這個前面所有的道理,這都是世間的量則喔,它不是我們佛法裡面特別講的哦!你要曉得這個才是佛法真正可貴的地方。所以這每一個地方,它沒有一點含糊的,這個概念大家弄清楚。
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自然而然就像前面說的:「哎呀!別人大家也說啊,信了他那個教,不要信的別的了,你現在佛教也是,信了你的佛不要信別的,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欸,對不起,我這個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我跟大家坐在這兒講道理。所以以我現在的了解,正因為我當年沒出家的時候是學科學的—談不到真正科學啦,至少碰到一點科學的邊,學工程的,理工,所以等到我學了佛以後才發現,真正的科學只有在佛法當中,只有在佛法當中。
這個學科學家的科學的精神是精彩的,絕對精彩的,但是他採用的方法,所認知的範 (p264) 圍,那實在是、實在是,也只能說他已經開始慢慢地進幼稚園。所以我以後常常有很多人跟我講科學,我心裡面直好笑,唉,這些人哪真是,講科學實在是不懂真的科學,真的懂得科學的,他一定會跑到這條路上去。所以不怕他不跟你講道理,反過來,就怕他不跟你講道理,那你就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不過當然還是有一種人,他跟你講道理,講道理以後,到那時候他跟你橫來,「就是你有道理,我就是不聽你。」那沒辦法,那是沒辦法,這是我們隨便一談。
【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
經上面說,百劫造了絕對不亡的,要曉得這是沒有修對治,如果修了對治,一定不會的。
【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
他假定說經上面說造了一定不亡,那麼你修習了以後它也存在的話,這樣一來的話,很多經上面講的道理就有違背了。這個經前面、後面一定不違背的,所以前面所以說造了不亡,是因為你沒對治,對治了以後它就消失掉了,經上面很多地方都是這樣說。可是這個理論它並沒有說得很清楚,現在這個道理,我在這地方跟你們說明一下,你們就很容易很清楚明白了。如果是在座的諸位,尤其是學理工的,那個概念特別清楚,或者我們把中 (p265) 學的物理現象,你隨便一提的話,你就很清楚。
現在呢,或者我們不要說物理現象的,因為畢竟學「力」的人比較少。世間一般大家的量則,我欠了你十塊錢,他欠了我十塊錢,結果呢?對我來說,我不欠不虧,我自己本身來說,我身上的這個負債來說,不欠不虧。儘管這樣,可是對不起,我碰見他,他是我的債主;然後呢我碰見這個人,我是他的債主,對不起,這個債還在,對不對?清楚不清楚?另外一種,我欠了他十塊錢,我還了他十塊錢,結果呢我有沒有債?沒有。然後呢我碰見他的時候,他是不是我的債主啊?不再是了,清楚不清楚?懂不懂?有疑問的請提出來現在,一點沒有疑問。
然後呢我再進一步用「力」來告訴我們,用力來告訴我們,然後我用一個力,比如說推我前面這東西,我如果推這東西,這東西就向那邊推動,對不對?然後呢旁邊如果有一個人,要擋住這個推動的話,他也要推住,怎麼辦呢?就是在這個反方向,反方向用同樣的力來推。如果說他反方向推的話,他的力小,我還是推過去一點,但是呢並沒有原來這麼快了,也沒有原來這麼遠。他假定力慢慢地加強,加到跟我一樣的話,對不起,那個就不動了。如果他的力量超過我的話,它又反回來了,對不對?還有一種情況,我是這個力這樣推,結果他也用一個力那樣推,請問這個力跟我這個力有沒有關係啊?是了不相關,了不相關,所以這個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物理上面就講這個道理。
(p266) 如果你們懂得力學,然後講佛法的話,美極了。為什麼呀?這物理上面,儘管講力是世間的萬有引力,樣樣有力,但是力的來源哪來的?他找不到,只曉得任何一樣東西有它的力,以前說這物質有力,現在發現原來沒有物質,本來就是一個力場,真正說起來,根本找不到物質,就是那地方有一種能力存在,這能力哪來的?找不到。佛法上面告訴我們,妙極了,這能力哪來的,業力,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現在大家說科學,說了科學去反對佛法,這種人不信佛的當然,信了佛居然拿科學來反對佛法,那個人佛法在門外,真正的世間一切的量質,你懂得了佛法,任何一樣東西解釋的徹底圓滿,尤其是科學,醫學,不管是理工、醫農任何一樣東西,那今天我在這告訴你們。
所以當你造業的時候,你什麼,以你的心去造,現在我們把這個剛才那個比喻,馬上用到事實上面。造的時候這個業是怎麼個造法的?你看見這個東西,啊!歡喜它,你起個貪心,這樣去。是不是這樣?就是用你的心,對這個東西這樣來。現在呢,他前面告訴我們怎麼對治啊?你看見這個是「起過患欲」。以前是曉得什麼?曉得它有種種的好處,你要執取它,現在你恰恰相反,要曉得它有種種的過失患害,於是你排斥它。所以這兩個東 (p267) 西是行相相同,是力用相反。心理的狀態,完全是依靠你的心理狀態,還是這個欲,前面那個欲叫貪欲,現在的欲叫什麼?善法欲。為什麼貪欲?你無明,不知道,邪妄地分別;為什麼善法欲?你正知見。它那個正跟邪之間,像黑跟明一樣,恰恰相反哪!完全相反。因為這個無明,無明故行,行是什麼?力嘛!現在呢同樣地,你因為是明、智慧,所以它也產生一個力,那個力跟它相反,完全相反。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修對治的時候,為什麼要四力圓滿?就是你造的時候就這樣造的,現在你對治的時候,也在哪一方面都顧慮到了。這個方式都顧慮到了,質都對了,下面的力那量也對了,你只要完全做對了,徹底消除、一點不剩,清楚不清楚?
正因為如此,所以正因為這個道理,所以諸業縱百劫,它絕對不亡失的道理,業一定不會亡失的!以前你造的業是造這個業,所以它一定推著這邊走;現在你造的業是這個業,它一定也推著這個走。所以那個在同樣一件事情上頭,發生有什麼效果?這兩個業也都沒有亡失,對不對?絕對不亡失的。所以這個力因為這樣不亡失,所以向那邊走;這個力向那邊也不亡失,向那邊走,結果碰到最後那個不動。實際上動是不動?那個力呢,兩個力都沒有亡失,對不對?所以你真正了解了,啊,那個佛經真美呀!它絕對不會有一點矛盾之處,所以有矛盾問題都在你自己,清楚不清楚?
(p268) 所以常常有人問:「有人什麼這樣說,有人這麼說,你到底怎麼講?」那你告訴他,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不管你是用經說,乃至世間的理則。說到這裡,同樣你們也曉得了,佛法真正可貴的地方,就是你可以用世間的量則,說明這個最深刻的道理。其他的宗教他一定要說:欸!這個是神講的、這個佛講的。是,我們也是佛講的,佛是什麼?覺悟了世間的量則,所以他用那個世間的共同接受的量則,來說明這個正確的道理。但是有一點不行,就是如果世間的量則你不懂,是個大愚癡蛋,那沒辦法好想,那沒辦法好想,所以這個修學佛法是智慧之學啊!
說到這裡,大家不要說:哎呀,我在這修行了,好像這癡癡呆呆呀!那個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你已經走到錯誤的這條路上去了。但是也不要覺得:啊,你很聰明啊!這個聰明要注意哦!千萬不要變成世智聰辯,佛法的智慧是對治煩惱的喲!然後呢你談起來,說起來說得頭頭是道,對治不了煩惱,還增長煩惱,這個不是佛法的智慧哦!提一下。好!現在我們了解了:喔!原來這個樣。那以後就非常清楚了。
所以當你正修對治的時候,有人說:「那麼我不要發露這個,可以不可以?」請問你不發露能懺悔得乾淨嗎?你造的時候針對著這件事情,你現在要懺悔,是把它掩飾著這件事情,你真的在懺悔嗎?假定你真懺悔的話,你還會掩飾嗎?所以這個掩飾這件事情是懺 (p269) 悔嗎?所以當你對剛才這種道理正確了解了以後,你會必然產生一個結果,以前不知道去造,現在知道了以後,叫你掩飾都不願意啊!叫你掩飾都不願意啊!這是必然的現象,對不對?
就像剛才說的一樣,所以你每一個地方它就這麼細緻,一點不錯。所以你必定要找到了根,而這個根在哪裡?正知見。從哪裡知見?就起心動念。所以佛法叫做內明,妙極了,是一點都沒錯,你自己清清楚楚。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曉得了:啊!原來我們常常說,你騙得了別人,是騙不了自己啊。
(手抄稿 第八冊 p271)
就是這樣。進一步,你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因果啊!我們倒不是有意騙自己,我們愚癡。所以現在這個地方處處地方提醒我們:唉呀!不要相信「我」呀,「我」這個東西的話,是真正我的生死大冤家,這個無明的根本,後面會告訴我們的,就在這裡,就在這裡。那麼下面我們繼續說下去。
【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
順定受也是這樣。
【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說不定受的話,就是你不修對治,也不一定感果。關於這個定受、不定受,感果、不 (p272) 感果啊,到後面共中士道的時候,我會詳細地說明,這個道理也像今天講的一樣,它每一個地方啊非常正確,一點都絲毫不差,絲毫不差。現在到這個地方,雖然我們並沒有正確地了解,但是我們必定要馬上開始懺悔,原因是如果說你不努力懺悔,心裡邊一直在這種煩惱的現行當中的話,它那深細的佛法你進不去的,這個是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我們一路上面一定是這樣,第一個,儘管你不一定懂,馬上遠離,然後呢跟著師父身邊,聽他,好好地念佛、拜佛。
所以我們現在從早晚課開始,每一樣東西那都是最好的,只可惜的是我們現在不懂,乃至於我們就說:「現在這樣的早晚課它徒具形式,還不如不要就罷了!」那這個地方現在我們了解了:幸好現在還有這個形式,因為還有這個形式,至少有機會的時候,有機會會告訴你,喏,這個形式所具的內涵是什麼。你了解了,形式已經有了,然後呢內涵一用,馬上對。你一旦把那形式掃除掉了,那完了,從此以後佛法就完了!所以想到了這裡的話,不管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還是會對最起碼的形象,是都會對它產生無比地尊重,無比地恭敬。
同時你這個概念認識了以後,那個時候你要持戒就遠來得容易。尤其是現在戒經上面說,不要說四眾過,不要隨便說別人,我們總覺得這個人好像滿身是罪,你怎麼去不說他 (p273) 呢?欸,他就有絕大的功德,就有絕大的功德。而且你也了解了你真正所要的—你要你的功德嘛對不對?他現在他破戒,他下地獄,結果呢他卻把那個三寶的形象撐起來,讓你有機會見到,讓你有機會隨喜,讓你有機會讚歎,乃至於讓你有機會啟發悲心去救度他,他不是你成佛的資糧嗎?你不感激他,可能嗎?喔!所以你了解得越多,這個問題越簡單,這個持戒是越容易,然後呢罪障淨除,是功德增長啊!
所以昨天還有一位同修來跟我談,我聽了真歡喜呀!他說這個教法真美,他偶然有一天出去,也跑著去聽人家講法,他就隨便去一聽。唉呀,叫是他說是如果以前聽了以後,一定會覺得:這種人也在那地方講這個,實在是啊!結果呢?他因為懂得了這種教法以後,他心裡面產生無比地歡喜,他怎麼歡喜呢?就告訴我剛才這個道理。我說:「對啊!佛法就這麼好,法就這麼好!」這個這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了解的。繼續下去。
【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
喏,就像前面的「悔」或者「防護」,經過了這樣地努力了以後,把這個能感的異熟的功能—這個異熟的功能,唯識上面我們叫它種子,現在這地方他用這個「功能」,意思一樣的。但是呢他所以不完全用唯識法相,唯識的名字,他有他的理由,這個我們 (p274) 不去管它。就是說這一種能感得異熟的業因的這個種子,雖然遇到緣,它也不會感發異熟的果。關於這個話很容易懂—應該這麼說:這個話,我們一聽就聽清楚了,可是這個道理,我在這地方告訴你們一下。也同樣地剛才的情形,我們馬上可以感受得到,而且這個感受,就對我們這麼地活生生的一個感受。
剛才我隨便說眼前這樣東西,平常你歡喜它的,你歡喜它的,然後一開始的時候,你為什麼歡喜它?通常有幾種原因,就是你有機會,你碰到了吃,欸,吃過了,「這個滿好吃啊!」也許不一定好吃,你天天吃、天天吃,吃慣了以後,到那時候你就覺得少了這個你就少不掉。我們有太多這個嗜好,是不是這樣?所以你就很歡喜。然後呢,你只要慢慢、慢慢地養成功了習慣,於是到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到那時候你沒有這東西就少不了它。如果我們天天早晨起來,在家人早晨起來,跑到門口去看報紙,然後呢喝茶,然後呢做什麼,我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習慣的,所以到那時候自然而然。這個習慣什麼啊?你種下去的業因對不對?這個因,到那個時候感得那個果。你每天這樣做,到了第二天早晨他起來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跑到門口去看看報紙來了沒有,「欸,還沒來!」這個報紙還沒看,他就會覺得坐立不安之感。
現在我們,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習慣,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那麼對治呢?就這樣,你 (p275) 曉得這個東西,啊!原來這個東西對我們這麼大的害處。然後呢雖然你曉得了害處,習慣還在,於是你用其他的方式去對治它,這個對治有它的種種的方法,比如讀誦甚深經典、觀罪性空、種種的念誦。現在我就用報紙這一件事情,平常的話,你雖然說這個報紙看了不好,我想你們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要不訂報紙,過了一些時候也許你就忘記掉了,可是一旦看見了報紙,喔!你拿起來,說不定它一坐坐了一個鐘頭,二個鐘頭,你也忘記掉了。
這個當時我自己有這個經驗。那時候我跟著法師住在那個山裡面,那個山裡面有一個地方完全沒有報紙的,後來很久也不看報紙,我自己覺得不看報紙覺得滿好。結果一旦跑到那個外面看見那個報紙,拿起來看了個起勁,就是這樣,怎麼弄這個就是拿不掉它,怎麼弄拿不掉它!後來慢慢地由於這個本論的告訴我們,喔!了解了,原來這個真正的問題。就是說,它一定要正確地見到這個東西的過患,以前是見到它的好處—實際上我們真的見到它的好處啊?不是,是習慣養成功對它的愛好。所以這個「習」這個是很難改的,你真正要對治它的唯一的辦法,你一定要見到它的害處。所以這個見道然後修道,它有它的特別的。
那時候我就想:這個報紙它有什麼好處呢?想來想去呀,這越想越糟糕,越想越糟 (p276) 糕!那個報紙上面很多東西你覺得,比如說常常很吸引人的這種東西,或者你歡喜看文藝的,你會看那個文藝的副刊;乃至於後來有一段是流行武俠小說,我也對這東西很入迷。到後來想想還真顛倒,它那個東西完全是憑空想像的,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想到一下那地方,一下那地方;我也會想啊,想了一套,編了一套故事去騙別人,騙得教人家瞪大了眼睛看,其實呢完全在那裡說大話,空口說白話。我想:唉,我這個人真愚癡,學佛人怎麼愚癡到這種程度!那為什麼受他騙?想了半天,慢慢慢慢找到了問題了,這個問題並不圓滿,可是已經慢慢慢找對了。那時候我想:哎呀,我真是個愚癡,就是被它騙!
然後呢我想,你是普通一般的情況,你稍微了解一點的就會這樣,就是說我懂得了這個道理;可是懂得了道理,跑著去,下面看見還是跟著它跑。以後我也進一步了解了,原來道理雖懂,力量不足。要產生力量什麼呢?他告訴我們—數數思惟。其實這個道理,前面都告訴我們過了。這個思是什麼?行。行是什麼?業,業有一種力量的。哦!那時候我懂了,我就空下來,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想著那個報紙的害處。啊,想,到後來,想、想、想、想,慢慢這個心裡的力量很強。然後呢我就自己試驗,又跑出去的時候,就想那個報紙有什麼缺點。以後當那個報紙那個東西來的時候,我拿到報紙以後就看,「啊!你這個傢伙以前專門在騙我,我現在可不上你的當了!」欸,妙咧!你以前你怎麼也擋不住要看的,現在你覺得是非常歡喜不上它當了,然後呢你高高興興地就這麼丟掉了。
(p277) 不是說今天做到了,明天馬上做到,就跟著來喔,那時候自己立刻就檢查得出來。所以你用什麼方式保護那個正念—用正見。然後呢正見是什麼,正念是什麼,你會清清楚楚,當這兩樣東西在的時候,這不管什麼東西,這東西完全防護住了。現在你同樣這東西,你現在修了對治以後,然後呢當境界現起的時候,他怎麼說?「雖遇緣」,換句話說這個東西緣又來了,對不對?但是你沒有修過對治的時候,心情是什麼?你只看見它對你的好處,就是以前的染著;你修了對治以後,你那個心裡邊「啊,原來這個東西!」它這個染著的力量生得起來嗎?生不起來了,被你這個對治的力量把它損害了,到那個時候你不會再拿起來。我剛才舉那個報紙,你就不會拿起報紙來看,清楚不清楚?是這個這麼地明白,這麼地清楚!就這樣。
所以我為什麼在這地方那麼不厭其詳地告訴你們,這有個道理在的喲,我但願你們聽見了這個話,回過頭去好好照以前告訴你們的辦法努力。要是不努力的話,你們對不起你們自己,我在這裡喊了個半天,我也覺得浪費了我的喉嚨、喉舌;但是你如果懂得了真正去做的話,那最寶貝的東西都在裡頭喔!所以他說你能夠損傷能感異熟的因,那個時候雖然遇到這個緣,它不會感果的道理就是,眼前的事情就這樣,將來的事情亦復如是。我 (p278) 們整個的相續沒有別的,就是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繼續不斷地相續。所以你呀相續當中加什麼業進去,它就顯什麼樣的果,彼此之間絲毫不差。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現在回想:喔!一切由業決定、業如何增長廣大、為什麼造了一定碰、不造一定碰不到,這個道理清楚了。在146頁的最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