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己二、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除遭此中邪執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廣論內容】
經過四力懺悔,一定能把所造的業懺除乾淨,宗大師特別說明下列幾種狀況:
『若在因位,尚未感果,則易遮止』如果業報還在因位上,還沒有感果,這時候修習四力對治,才能夠淨除;假如業已經感果,比如眼睛瞎了,這時候再去對治,那就不可能淨除了,所以要在沒有感果前,就要懺悔。
接著引公案『未生怨王及殺母等』修四力能使重罪輕報(指鬘)/常報短受(未生怨),只要能如法淨修,順定受也能清淨;未生怨(阿闍世王),受惡友提婆達多的影響,餓死了他的父親,後來受到他弟弟耆婆大醫王的勸說感化,生起悔過心,後來雖然還是墮落阿鼻地獄,卻是拍球地獄,沒有感受到大痛苦;總之,了解道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能懺悔,懺悔第一能把前業淨除,第二新的業不會再造。
宗大師引《三摩地王經》,『勇授大王,殺華月嚴」公案,說明造業的對象,如果是具力業門,所造的罪是非常嚴重,非常可怕的。『又由悔護清淨無餘,然從最初無罪染之清淨,及由悔除清淨之二,有大差殊。』修四力雖然能使惡業清淨,但是跟原本無犯清淨,二者有很大的差別。
修行的過程:親近師長、聽聞正法、如理思惟、如法行持。法鏡是内照,遇到境界時,如何對抗三毒,對業果(佛法的根本)升起定解,要透過經典。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透過心對境的時候去檢查,看看自己是希求現世或是後世,要讓自己升起希求後世的心,而且還要令心堅固。
【聽帶研討/課程研討】
學習廣論,我們希求的大多還是現世的安樂,遇境的時候,如何升起希求後世的心;在平常日常生活中,需要透過對境觀察,來對治自己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
Q: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習氣/習慣是從小到大很難改的?
園尹分享:從小到大的一個習慣,一條陪伴他長大的嬰兒被子,睡覺一定需要它,這個20-30年養成的習慣。
立華分享:自己最大的缺點,口條不好,自信心不夠導致不敢發言,學習廣論之後,開始練習對治自己過去不敢嘗試的練習,或是會從種因的角度去思惟事情。
莉娟分享:自己以前上班的時候是很強勢的,現在你們看我好像很溫柔,現在還是會自己找氣生,找親密的家人生氣,這個習慣真的不好改,放不下內心的那個成見,來廣論班學習,尤其是讚頌讓心情平靜,希望透過學習能夠讓自己越來越好。
聽帶:(師父音檔)
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我們就有一種偏執。就像我們平常人念書也是一樣,我們念書進了小學裡面,小學裡面哪,到了這個學校裡學到了一點,回來了一定是:「喔唷,這個老師講的!」喔唷,這個老師講的是天經地義。等到我們自己長大了以後,自己乃至於曉得,真可笑,但是人人都有這個經驗,對不對?現在我們就是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剛剛開始學的時候是難免的,要嘛自己不好好地,要好好地學,到那時候自己會,哎呀,執著得不得了。那時候我們真正重要的,注意,這個執著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要了解這個執著有它的缺點。那麼當這種情況之下,趁這個機會要注意,說不要拿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去判斷一切,要拿這個推動我們的力量啊,趕快努力深入,這個時候就把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Æ如果有一個新的道理,是你信服的人告訴你,但是,這道理跟你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相互衝突,你會如何取捨? 每個人內心的執著都是很重的,需要透過正確的學習,學習正確的概念,開始練習謙卑/謙虛,內心中原本的執著會漸漸減少,要能一點一點開始發現自己的毛病,然後才能漸次修正。
【法師關懷/如偉法師&性學法師】
如偉法師與性學法師來關懷大家………
_如偉法師先跟大家談,無限生命,真的無限希望嗎?? 從我們早餐的選擇上看,是有限還是無限?還是由固定的想法而來?那顯示了甚麼?法師又引了法華經上的偈頌『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眾生看到好的東西就想要擁有,處處貪著,執著自己覺得對的好的,無論是事物或是概念,佛菩薩透由教導正法,引導眾生跳脫出輪迴;法師接著引師父公案,一個是師父拿手機的公案,另一個是師父說平常吃有機的蔬菜,有時候也要吃有農藥的,大家聽完有體會到聖者的用心嗎?修習佛法,一開始建立正知見是最重要的。
性學法師,對”意樂”下了定義,就是”真誠的心”,法師也分享了上師慈悲的公案,當看見松鼠似乎是快樂的享用食物的時候,我們能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現牠的狀況嗎?唯有透過強大的觀察力與慈悲心,才能觀察到週遭每一個有情的身和心,然後真的幫助到各個有情。
主題:我能扭轉乾坤嗎?
桌牌:對治煩惱種,縱遇眾緣,亦不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