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46LL3諸經說云~ P147LL5精勸修習不善還出

音檔:[64A] 19:09 ~ [64B] 25:59

手抄稿第八冊:P264L7~ P283LL3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如是由生邪見瞋恚,摧壞善根,亦復同爾。《分別熾然論》云﹕「若時善法,由生邪見,瞋恚虧損,或諸不善,若由厭訶防護悔除,是等對治,傷損其力。彼等雖得眾緣會合,然由傷損,若善不善種子功能,豈能有果,從彼感發,由無緣合,時亦遷謝,豈非從其根本拔除。如經說云,受持正法,雖其所有順定受惡,亦當變為於現法受。又如說云,復次諸往惡趣業,此唯能感頭痛許。設作是云,若尚有果,唯頭痛者,豈是從其根本拔耶。諸惡業果,無餘圓滿,謂當感受那落迦苦,若尚不受那落迦中諸輕微苦,豈非即從根本拔除。於此略起頭痛等故,豈是本來原無果報。」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故須勵力防護等,精勤修習不善還出。
【廣論 師父手抄稿】
【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
經上面說,百劫造了絕對不亡的,要曉得這是沒有修對治,如果修了對治,一定不會的。
【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
他假定說經上面說造了一定不亡,那麼你修習了以後它也存在的話,這樣一來的話,很多經上面講的道理就有違背了。這個經前面、後面一定不違背的,所以前面所以說造了不亡,是因為你沒對治,對治了以後它就消失掉了,經上面很多地方都是這樣說。可是這個理論它並沒有說得很清楚,現在這個道理,我在這地方跟你們說明一下,你們就很容易很清楚明白了。如果是在座的諸位,尤其是學理工的,那個概念特別清楚,或者我們把中學的物理現象,你隨便一提的話,你就很清楚。
現在呢,或者我們不要說物理現象的,因為畢竟學「力」的人比較少。世間一般大家的量則,我欠了你十塊錢,他欠了我十塊錢,結果呢?對我來說,我不欠不虧,我自己本身來說,我身上的這個負債來說,不欠不虧。儘管這樣,可是對不起,我碰見他,他是我的債主;然後呢我碰見這個人,我是他的債主,對不起,這個債還在,對不對?清楚不清楚?另外一種,我欠了他十塊錢,我還了他十塊錢,結果呢我有沒有債?沒有。然後呢我碰見他的時候,他是不是我的債主啊?不再是了,清楚不清楚?懂不懂?有疑問的請提出來現在,一點沒有疑問。
然後呢我再進一步用「力」來告訴我們,用力來告訴我們,然後我用一個力,比如說推我前面這東西,我如果推這東西,這東西就向那邊推動,對不對?然後呢旁邊如果有一個人,要擋住這個推動的話,他也要推住,怎麼辦呢?就是在這個反方向,反方向用同樣的力來推。如果說他反方向推的話,他的力小,我還是推過去一點,但是呢並沒有原來這麼快了,也沒有原來這麼遠。他假定力慢慢地加強,加到跟我一樣的話,對不起,那個就不動了。如果他的力量超過我的話,它又反回來了,對不對?還有一種情況,我是這個力這樣推,結果他也用一個力那樣推,請問這個力跟我這個力有沒有關係啊?是了不相關,了不相關,所以這個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物理上面就講這個道理。
如果你們懂得力學,然後講佛法的話,美極了。為什麼呀?這物理上面,儘管講力是世間的萬有引力,樣樣有力,但是力的來源哪來的?他找不到,只曉得任何一樣東西有它的力,以前說這物質有力,現在發現原來沒有物質,本來就是一個力場,真正說起來,根本找不到物質,就是那地方有一種能力存在,這能力哪來的?找不到。佛法上面告訴我們,妙極了,這能力哪來的,業力,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現在大家說科學,說了科學去反對佛法,這種人不信佛的當然,信了佛居然拿科學來反對佛法,那個人佛法在門外,真正的世間一切的量質,你懂得了佛法,任何一樣東西解釋的徹底圓滿,尤其是科學,醫學,不管是理工、醫農任何一樣東西,那今天我在這告訴你們。
所以當你造業的時候,你什麼,以你的心去造,現在我們把這個剛才那個比喻,馬上用到事實上面。造的時候這個業是怎麼個造法的?你看見這個東西,啊!歡喜它,你起個貪心,這樣去。是不是這樣?就是用你的心,對這個東西這樣來。現在呢,他前面告訴我們怎麼對治啊?你看見這個是「起過患欲」。以前是曉得什麼?曉得它有種種的好處,你要執取它,現在你恰恰相反,要曉得它有種種的過失患害,於是你排斥它。所以這兩個東西是行相相同,是力用相反。心理的狀態,完全是依靠你的心理狀態,還是這個欲,前面那個欲叫貪欲,現在的欲叫什麼?善法欲。為什麼貪欲?你無明,不知道,邪妄地分別;為什麼善法欲?你正知見。它那個正跟邪之間,像黑跟明一樣,恰恰相反哪!完全相反。因為這個無明,無明故行,行是什麼?力嘛!現在呢同樣地,你因為是明、智慧,所以它也產生一個力,那個力跟它相反,完全相反。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修對治的時候,為什麼要四力圓滿?就是你造的時候就這樣造的,現在你對治的時候,也在哪一方面都顧慮到了。這個方式都顧慮到了,質都對了,下面的力那量也對了,你只要完全做對了,徹底消除、一點不剩,清楚不清楚?
正因為如此,所以正因為這個道理,所以諸業縱百劫,它絕對不亡失的道理,業一定不會亡失的!以前你造的業是造這個業,所以它一定推著這邊走;現在你造的業是這個業,它一定也推著這個走。所以那個在同樣一件事情上頭,發生有什麼效果?這兩個業也都沒有亡失,對不對?絕對不亡失的。所以這個力因為這樣不亡失,所以向那邊走;這個力向那邊也不亡失,向那邊走,結果碰到最後那個不動。實際上動是不動?那個力呢,兩個力都沒有亡失,對不對?所以你真正了解了,啊,那個佛經真美呀!它絕對不會有一點矛盾之處,所以有矛盾問題都在你自己,清楚不清楚?
所以常常有人問:「有人什麼這樣說,有人這麼說,你到底怎麼講?」那你告訴他,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不管你是用經說,乃至世間的理則。說到這裡,同樣你們也曉得了,佛法真正可貴的地方,就是你可以用世間的量則,說明這個最深刻的道理。其他的宗教他一定要說:欸!這個是神講的、這個佛講的。是,我們也是佛講的,佛是什麼?覺悟了世間的量則,所以他用那個世間的共同接受的量則,來說明這個正確的道理。但是有一點不行,就是如果世間的量則你不懂,是個大愚癡蛋,那沒辦法好想,那沒辦法好想,所以這個修學佛法是智慧之學啊!
說到這裡,大家不要說:哎呀,我在這修行了,好像這癡癡呆呆呀!那個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你已經走到錯誤的這條路上去了。但是也不要覺得:啊,你很聰明啊!這個聰明要注意哦!千萬不要變成世智聰辯,佛法的智慧是對治煩惱的喲!然後呢你談起來,說起來說得頭頭是道,對治不了煩惱,還增長煩惱,這個不是佛法的智慧哦!提一下。好!現在我們了解了:喔!原來這個樣。那以後就非常清楚了。
所以當你正修對治的時候,有人說:「那麼我不要發露這個,可以不可以?」請問你不發露能懺悔得乾淨嗎?你造的時候針對著這件事情,你現在要懺悔,是把它掩飾著這件事情,你真的在懺悔嗎?假定你真懺悔的話,你還會掩飾嗎?所以這個掩飾這件事情是懺悔嗎?所以當你對剛才這種道理正確了解了以後,你會必然產生一個結果,以前不知道去造,現在知道了以後,叫你掩飾都不願意啊!叫你掩飾都不願意啊!這是必然的現象,對不對?
就像剛才說的一樣,所以你每一個地方它就這麼細緻,一點不錯。所以你必定要找到了根,而這個根在哪裡?正知見。從哪裡知見?就起心動念。所以佛法叫做內明,妙極了,是一點都沒錯,你自己清清楚楚。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曉得了:啊!原來我們常常說,你騙得了別人,是騙不了自己啊。就是這樣。進一步,你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因果啊!我們倒不是有意騙自己,我們愚癡。所以現在這個地方處處地方提醒我們:唉呀!不要相信「我」呀,「我」這個東西的話,是真正我的生死大冤家,這個無明的根本,後面會告訴我們的,就在這裡,就在這裡。那麼下面我們繼續說下去。
【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
順定受也是這樣。
【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說不定受的話,就是你不修對治,也不一定感果。關於這個定受、不定受,感果、不感果啊,到後面共中士道的時候,我會詳細地說明,這個道理也像今天講的一樣,它每一個地方啊非常正確,一點都絲毫不差,絲毫不差。現在到這個地方,雖然我們並沒有正確地了解,但是我們必定要馬上開始懺悔,原因是如果說你不努力懺悔,心裡邊一直在這種煩惱的現行當中的話,它那深細的佛法你進不去的,這個是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所以我們一路上面一定是這樣,第一個,儘管你不一定懂,馬上遠離,然後呢跟著師父身邊,聽他,好好地念佛、拜佛。
所以我們現在從早晚課開始,每一樣東西那都是最好的,只可惜的是我們現在不懂,乃至於我們就說:「現在這樣的早晚課它徒具形式,還不如不要就罷了!」那這個地方現在我們了解了:幸好現在還有這個形式,因為還有這個形式,至少有機會的時候,有機會會告訴你,喏,這個形式所具的內涵是什麼。你了解了,形式已經有了,然後呢內涵一用,馬上對。你一旦把那形式掃除掉了,那完了,從此以後佛法就完了!所以想到了這裡的話,不管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還是會對最起碼的形象,是都會對它產生無比地尊重,無比地恭敬。
同時你這個概念認識了以後,那個時候你要持戒就遠來得容易。尤其是現在戒經上面說,不要說四眾過,不要隨便說別人,我們總覺得這個人好像滿身是罪,你怎麼去不說他呢?欸,他就有絕大的功德,就有絕大的功德。而且你也了解了你真正所要的—你要你的功德嘛對不對?他現在他破戒,他下地獄,結果呢他卻把那個三寶的形象撐起來,讓你有機會見到,讓你有機會隨喜,讓你有機會讚歎,乃至於讓你有機會啟發悲心去救度他,他不是你成佛的資糧嗎?你不感激他,可能嗎?喔!所以你了解得越多,這個問題越簡單,這個持戒是越容易,然後呢罪障淨除,是功德增長啊!
所以昨天還有一位同修來跟我談,我聽了真歡喜呀!他說這個教法真美,他偶然有一天出去,也跑著去聽人家講法,他就隨便去一聽。唉呀,叫是他說是如果以前聽了以後,一定會覺得:這種人也在那地方講這個,實在是啊!結果呢?他因為懂得了這種教法以後,他心裡面產生無比地歡喜,他怎麼歡喜呢?就告訴我剛才這個道理。我說:「對啊!佛法就這麼好,法就這麼好!」這個這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了解的。繼續下去。
【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
喏,就像前面的「悔」或者「防護」,經過了這樣地努力了以後,把這個能感的異熟的功能—這個異熟的功能,唯識上面我們叫它種子,現在這地方他用這個「功能」,意思一樣的。但是呢他所以不完全用唯識法相,唯識的名字,他有他的理由,這個我們不去管它。就是說這一種能感得異熟的業因的這個種子,雖然遇到緣,它也不會感發異熟的果。關於這個話很容易懂—應該這麼說:這個話,我們一聽就聽清楚了,可是這個道理,我在這地方告訴你們一下。也同樣地剛才的情形,我們馬上可以感受得到,而且這個感受,就對我們這麼地活生生的一個感受。
剛才我隨便說眼前這樣東西,平常你歡喜它的,你歡喜它的,然後一開始的時候,你為什麼歡喜它?通常有幾種原因,就是你有機會,你碰到了吃,欸,吃過了,「這個滿好吃啊!」也許不一定好吃,你天天吃、天天吃,吃慣了以後,到那時候你就覺得少了這個你就少不掉。我們有太多這個嗜好,是不是這樣?所以你就很歡喜。然後呢,你只要慢慢、慢慢地養成功了習慣,於是到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到那時候你沒有這東西就少不了它。如果我們天天早晨起來,在家人早晨起來,跑到門口去看報紙,然後呢喝茶,然後呢做什麼,我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習慣的,所以到那時候自然而然。這個習慣什麼啊?你種下去的業因對不對?這個因,到那個時候感得那個果。你每天這樣做,到了第二天早晨他起來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跑到門口去看看報紙來了沒有,「欸,還沒來!」這個報紙還沒看,他就會覺得坐立不安之感。
現在我們,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習慣,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那麼對治呢?就這樣,你曉得這個東西,啊!原來這個東西對我們這麼大的害處。然後呢雖然你曉得了害處,習慣還在,於是你用其他的方式去對治它,這個對治有它的種種的方法,比如讀誦甚深經典、觀罪性空、種種的念誦。現在我就用報紙這一件事情,平常的話,你雖然說這個報紙看了不好,我想你們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要不訂報紙,過了一些時候也許你就忘記掉了,可是一旦看見了報紙,喔!你拿起來,說不定它一坐坐了一個鐘頭,二個鐘頭,你也忘記掉了。
這個當時我自己有這個經驗。那時候我跟著法師住在那個山裡面,那個山裡面有一個地方完全沒有報紙的,後來很久也不看報紙,我自己覺得不看報紙覺得滿好。結果一旦跑到那個外面看見那個報紙,拿起來看了個起勁,就是這樣,怎麼弄這個就是拿不掉它,怎麼弄拿不掉它!後來慢慢地由於這個本論的告訴我們,喔!了解了,原來這個真正的問題。就是說,它一定要正確地見到這個東西的過患,以前是見到它的好處—實際上我們真的見到它的好處啊?不是,是習慣養成功對它的愛好。所以這個「習」這個是很難改的,你真正要對治它的唯一的辦法,你一定要見到它的害處。所以這個見道然後修道,它有它的特別的。
那時候我就想:這個報紙它有什麼好處呢?想來想去呀,這越想越糟糕,越想越糟糕!那個報紙上面很多東西你覺得,比如說常常很吸引人的這種東西,或者你歡喜看文藝的,你會看那個文藝的副刊;乃至於後來有一段是流行武俠小說,我也對這東西很入迷。到後來想想還真顛倒,它那個東西完全是憑空想像的,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想到一下那地方,一下那地方;我也會想啊,想了一套,編了一套故事去騙別人,騙得教人家瞪大了眼睛看,其實呢完全在那裡說大話,空口說白話。我想:唉,我這個人真愚癡,學佛人怎麼愚癡到這種程度!那為什麼受他騙?想了半天,慢慢慢慢找到了問題了,這個問題並不圓滿,可是已經慢慢慢找對了。那時候我想:哎呀,我真是個愚癡,就是被它騙!
然後呢我想,你是普通一般的情況,你稍微了解一點的就會這樣,就是說我懂得了這個道理;可是懂得了道理,跑著去,下面看見還是跟著它跑。以後我也進一步了解了,原來道理雖懂,力量不足。要產生力量什麼呢?他告訴我們—數數思惟。其實這個道理,前面都告訴我們過了。這個思是什麼?行。行是什麼?業,業有一種力量的。哦!那時候我懂了,我就空下來,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想著那個報紙的害處。啊,想,到後來,想、想、想、想,慢慢這個心裡的力量很強。然後呢我就自己試驗,又跑出去的時候,就想那個報紙有什麼缺點。以後當那個報紙那個東西來的時候,我拿到報紙以後就看,「啊!你這個傢伙以前專門在騙我,我現在可不上你的當了!」欸,妙咧!你以前你怎麼也擋不住要看的,現在你覺得是非常歡喜不上它當了,然後呢你高高興興地就這麼丟掉了。
不是說今天做到了,明天馬上做到,就跟著來喔,那時候自己立刻就檢查得出來。所以你用什麼方式保護那個正念—用正見。然後呢正見是什麼,正念是什麼,你會清清楚楚,當這兩樣東西在的時候,這不管什麼東西,這東西完全防護住了。現在你同樣這東西,你現在修了對治以後,然後呢當境界現起的時候,他怎麼說?「雖遇緣」,換句話說這個東西緣又來了,對不對?但是你沒有修過對治的時候,心情是什麼?你只看見它對你的好處,就是以前的染著;你修了對治以後,你那個心裡邊「啊,原來這個東西!」它這個染著的力量生得起來嗎?生不起來了,被你這個對治的力量把它損害了,到那個時候你不會再拿起來。我剛才舉那個報紙,你就不會拿起報紙來看,清楚不清楚?是這個這麼地明白,這麼地清楚!就這樣。
所以我為什麼在這地方那麼不厭其詳地告訴你們,這有個道理在的喲,我但願你們聽見了這個話,回過頭去好好照以前告訴你們的辦法努力。要是不努力的話,你們對不起你們自己,我在這裡喊了個半天,我也覺得浪費了我的喉嚨、喉舌;但是你如果懂得了真正去做的話,那最寶貝的東西都在裡頭喔!所以他說你能夠損傷能感異熟的因,那個時候雖然遇到這個緣,它不會感果的道理就是,眼前的事情就這樣,將來的事情亦復如是。我們整個的相續沒有別的,就是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繼續不斷地相續。所以你呀相續當中加什麼業進去,它就顯什麼樣的果,彼此之間絲毫不差。在這種狀態之下,我們現在回想:喔!一切由業決定、業如何增長廣大、為什麼造了一定碰、不造一定碰不到,這個道理清楚了。在146頁的最後一句。
【如是由生邪見瞋恚,摧壞善根,亦復同爾。】
這地方就是說,這個如果說你造了壞的事情,然後你經過了懺悔以後,懺除了以後啊,雖然遇見那個惡緣,這個惡業不會結果;反過來,雖然你有了善根,那個善根如果你前面邪見或者瞋恚,把那個善根摧壞了,到那時候那個善根遇見善緣,它也不能結善果。不管是惡、不管是善,這個心相,就是這樣的心相。如果這個心相偏那邊的,也是這個心相,偏那邊的也是這個心相。偏那邊是黑的,然後你懺悔了,這個黑的惡果不會結;反過來,偏那邊善的,如果你由於邪見跟瞋恚摧壞了,這善果也不結。那麼現在正、反兩樣,我們都知道了,所以壞的我們儘量地把它懺除,好的儘量防護而增長。
【《分別熾然論》云:「若時善法,由生邪見,瞋恚虧損,或諸不善,若由厭訶防護悔除,是等對治,傷損其力。彼等雖得眾緣會合,然由傷損,若善不善種子功能, 豈能有果,從彼感發,由無緣合,時亦遷謝,豈非從其根本拔除。】
喏,這個論上面就告訴我們,說或者是你的善法,種的種種的、做了種種的善業,可是到後來,或者是邪見,或者是瞋恚,把這個善業損壞了,把這個損壞了,這一點我們要非常小心、非常小心!反過來呢是不善,如果說你了解了,然後曉得這個壞事情的過患,你「厭訶」,厭是厭惡,訶是訶斥,然後呢防護不再犯,懺悔,就對治它了,這個是我們應該精進努力。這個兩種方式,把原來是種下去的這個善惡業損傷了以後,那個時候雖然遇到緣,它不能感發這個果,不能感發果,第一個。上一堂就是講這個道理,眼前的就是這樣,將來的也是這樣,因為理論就是這樣嘛,不管你時間用在哪裡,就這麼個道理,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這樣。
再下面呢?「由無緣合,時亦遷謝」,這個話怎麼講呢?就是說當你造任何一個業的時候,它分幾部分,「異熟、等流」這是在你自己內身心上頭的,這個「士用果」是從外面境界上面的。如果是你造了這樣的業的話,這個東西同時現起,經過了你自己懺悔,或者三樣東西同時淨除,或者最主要的呢,是裡邊的等流,那是一定把它淨除的。以前的等流是什麼?你造的惡,現在我懊悔:「唉呀,我怎麼這樣錯啊!」所以當這一件事情現起來的時候,你以前歡喜那個心,現在變成功厭惡的心,對不對?所以當境界現起的時候你厭惡它了,當然你排斥它了。所以當感果的時候,這個外緣雖然現起,但是你排斥了,那個外緣碰不上。
就像說,現在嘛我今年種一個稻子,結了果,然後收下來了以後,到了明年春天下雨了,出太陽了,那個稻就長出來了。這個外面這個雨跟陽,這個叫外頭的外緣,現在我們不妨歸入增上果當中,那麼種子本身就是等流、異熟。現在經過我這個懺悔把那個種子弄壞了,弄壞了以後,儘管那個曬太陽、泡水,它長不出來。再過了一些時候,太陽也沒有,水也沒有了,它當然永遠沒機會了,所以下面說「時亦遷謝」,時節它也變掉了。那當然既然如此的話,是不是不會感果了?所以「豈非從其根本拔除」,喏!這個理路這麼清楚。
哦!現在我們完全明白了,所以以後碰到這種情況,人家問你:「欸,懺悔了以後能不能淨除?」你怎麼回答他?這裡現在你不要先問能不能,你先要了解你如何懺悔,懂不懂?你把造罪的原因是什麼,懺悔的方式是什麼,說得清清楚楚,那不必解答,下面自然。你做對了,絕對!做不對,儘管你在磕頭,頭顱磕破,沒有用,就這樣。
那麼既然懺悔是如此,積累的功德當然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到了這個地方才曉得:啊,修行原來是這樣的!是不管是人天、小乘、大乘、密乘,沒有一個例外。因為整個佛法講的—因果,就是如此,最膚淺的,人天乘;深一層的,聲、緣,乃至於大乘,這個地方是基本。所以我們說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不管你做什麼,念佛,念佛成;參禪,參禪成;然後呢學定,學定成,哪有一個不成的事情。繼續下去。
【如經說云:「受持正法,雖其所有順定受惡,亦當變為於現法受」。又如說云「復次諸往惡趣業,此唯能感頭痛許」。設作是云「若尚有果,唯頭痛者,豈是從其根本拔耶。」諸惡業果,無餘圓滿,謂當感受那落迦苦,若尚不受那落迦中諸輕微苦,豈非即從根本拔除。於此略起頭痛等故,豈是本來原無果報。」】
下面就說:就像經上面說,說由於你這樣「受持正法」什麼等等,認真去做,本來你造的這個惡業是定受的,是最糟糕的,將來下一世一定要感的,因為你現在受持了正法,所以現在變成現法受,受了一點嘛,好囉!下次就沒有了。
下面又說,現在那個惡趣,本來要惡業當中的,現在就感得……有的人這麼說,他說:「你本來要去惡趣,你說淨除了,但是呢這個就是感得頭痛。假定你說還要感得頭痛的話,那怎麼說是從它根本拔掉了呢?」他現在告訴我們:你現在這個惡業的果啊,本來要到那落迦的,現在呢,徹底地不到那落迦去了,那落迦是何等地可怕,現在你完全不要去了,豈不是根本拔除了?但是呢畢竟你是造了,所以既然造了,跟不造不一樣,所以你還感得小小的頭痛等等,這個道理就是這個樣。
所以假定說我們把前面剛才所講的,這個業的力量懂得了以後的話,關於這些疑問,一點都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自然而然你有什麼的業,就產生什麼樣的功效。平常我們在講力當中,這有幾個很有趣的現象,力,講力最基本的,有一個叫大小,有一個叫方向,最基本的。這個大小是講它的量,方向實際上就講它的質,那麼現在我們用在這個地方亦復如是。所以它每一地方它你要越是觀察地深入,那麼然後你認識地越正確,將來產生的效果是越圓滿。
【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
說像前面這樣,還沒有得到真的對治喔!什麼是真的對治?真的對治一定要把那個真正整個的功能淨除掉,那是什麼?要證得空性的時候,那個時候正對 治了,那時候真的對治了。現在這種對治,由於這個損惱了以後,損害了這個感果的功能,所以遇緣而不感。「內外因果多是如是」,不管內因果、外因果都是如此。
【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
所以注意哦!固然造了惡法,我們可以懺悔淨除,同樣地,你雖然造了很多善法,如果你有邪見、瞋恚等等的話,同樣地會把你的這個善根損壞喲,這是我們修行的人特別注意哦!那麼現在我們尤其容易犯的幾件事情:第一個,戒。啊,這個戒要想持得好,真難!戒要想持得好,真難!那麼戒相已經難了,所以這個略戒當中第一、第二句已經難了,第三句是尤其難哪!第三句「自淨其意」,這個是尤其難。這是我們要說,所以他告訴我們「則如前說」,像你前面說的,因為儘管你造了很多的善業,因為你起了這種心哪,壞掉了,壞掉了!所以要努力防護啊,
【故須勵力防護瞋等,精勸修習不善還出。】
好的嘛不要損壞,壞的努力去把它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