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癸一、攝分中出
                    癸二、教授中出
                        一、別學
                        二、共學

【廣論內容】
※共學分六:
一. 隨念三寶功德差別,數數歸依。
二. 隨念大恩恆勤供養。
三. 隨念悲故,亦應安立於諸眾生於是道理。
四. 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
五. 由知勝利,晝三夜三,勤修皈依。
~ 攝分所出勝利。
~ 教授所出勝利 分八:
1.得入內道佛弟子。
2.成一切律儀所依處。
3.先集業障輕微滅盡。
4.積廣大福。
5.不墮惡趣。
6.人與非人不能為難。
7.隨一切想悉當成辦,隨行何等如法所作,若先供養歸依三寶,祈禱成辦,則易成就。
8.速能成佛。
六. 下至戲笑乃至命緣,應當守護不捨三寶。
※若有違犯此諸學處,當成虧損及棄捨之理者
1、【若與為命亦不棄捨,有違犯者,實捨歸依】
2、【雖未棄捨三寶,然俱愛執三寶異品,大師等三,亦違不言有餘大師,心未誠歸,故亦成捨】

【聽帶】
【是故最初入佛弟子者,須由至心於三寶所受為大師等,】
師父開示:「所以這一個就是最開始修學佛法的第一個條件—皈依,那麼皈依了算是佛弟子。那麼在目前我們能夠做到,能夠了解的這個皈依的體是什麼?就是你至心於三寶接受他—這個才是大師;「等」字,那個才是正確的方法,這個才是共同修習的助伴。這一個狀態,不是說聽聽、講講,而是從你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皈投依靠,就這一點,就這一點。
那麼在這個地方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反省一下,來反省一下。今天遭到一點點委屈了:嗯!被人家埋怨了幾聲,或者今天少獲得一點利養了,或者今天有一點點小小的病痛了。這個是什麼?苦,對不對?是呀!痛苦。現在碰見了這個痛苦以後,你怎麼辦呢?就是我們平常的一般的反應,這很清楚、很明白。受了委屈,然後呢或者跟他辯,乃至於跟他吵,或者你雖然沒辦法吵、辯的話,背後跑得去嘀咕,這是我們一般狀態,世間的常態都是如此,這樣。然後呢,你稍微少了或者什麼生了病,喔唷,趕快啊求神拜佛、找醫生買藥吃,這是一般世間常態,也是正常的。」
Q.我們了解這個皈依的體是什麼?
A. 就是你至心於三寶接受他—這個才是大師;「等」字,那個才是正確的方法,這個才是共同修習的助伴。這一個狀態,不是說聽聽、講講,而是從你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皈投依靠,就這一點,就這一點。
Q.我們受了一點委屈或碰見痛苦,我們一般會怎麼辦?若把生命軸度拉長,我們會怎麼做?

【喻】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短片–供燈與環保,如得法師告訴我們:
格西博多瓦:「福報大小之差別,不在財富之多少,其差別在於自心,顛倒識生與不生。」
PU-JA:供養,在梵文裡面是「歡喜」的意思,要用歡喜心去供養。

【善行小點滴】
23 組永勝:在便利商店要提款,遇到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很緊張又不知道怎麼辦,幫忙解決領錢的問題,對方表示很感謝有人願意幫他忙。
21 組文仲:之前到大陸,看到馬路旁一輛滿載棉被的腳踏車,失去平衡就倒下來,發現正是做善行的好機會,很歡喜去幫忙扶起來。
21 組永發:上週日和菊禮一起到醫院看達儒,同學快兩年,雖然不太熟,看到他進步很多,精神氣色都很好,心裡覺得很高興。

【如證法師說】
如證法師說:「在因地裡,常常記得師父、上師是怎麼關懷我們、法師是怎麼關懷我們,我們把這一份關懷,傳遞給更多的有情。常常去憶念、常常去啟白、常常去祈求的時候,你就常常有一種心,很謙下的心來面對這些來的人。而且,會有一種很感恩的心來面對他們,『很感激你來,讓我能夠有機會代替師父跟上師來關懷你,能夠讓我有機會代替師父跟上師給予你這一份布施跟供養。』        所以我們會有一種供養的心,來面對即將來參與的這一些有情,而這是在『因位』常常去憶念依止法的好處。『果位』的時候,等到我們很順利的時後,也會很清楚知道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師、三寶所賜予的,所以我要把上師、三寶給予我的這一份關愛,分享給更多有情,讓他的生命也能因為我的關係得到滋潤,得到這一份的美好。」

桌牌: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大標題:你的後台夠不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