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科判】: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分三

     (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一、課文大意:

一、「著施等六,是為魔業」。二、「墮所緣故而行布施,由戒勝取守護戒等,如是一切皆悉懺悔」。(本週進度)三、梵問經云:「盡其所有一切觀擇,皆是分別,無分別者,即是菩提」。

 對三經義錯解的邪宗,  宗大師一一加以破除:

(第一經)、指:【我、法顛倒執著】造成布施不清淨,不是說【布施】這件事不清淨。

(第二經)、同上。如果布施是不清淨的,那六度的靜慮、般若豈不都是魔業?經說<墮所緣而行布施>當悔,如果布施是不清淨的,經應該說<行施>當悔,證明錯誤確實在<墮所緣>上。

1、假定邪說是對的:以捨心去布施,以防護心去持戒,這些善分別都被認定是執著(就不是三輪空)。那會變成以思惟修這類善法,是會損壞成就空性智慧的,得到兩者無法並存、行品與見品完全相違背的結論。但是過去我們學習的經典卻說不但不違背,兩者還互相攝持。

2、從果位來看,佛得到法身及色身兩者並無相違,在修道的過程中兩者是沒有一點點的錯誤,這些都是依賴在因地對於真俗二諦抉擇得清清楚楚。

 

二、聽帶討論:

初初學佛的我們,會聽到各種經文解釋的些微差距。而我會歡喜選擇那些見解?

 Q、以布施為例子,金剛經告訴我們怎麼做?

A師父說:「應無所住」,然後呢「行於布施」呀!很清楚啊!不要執著,然後呢,再去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啊!《金剛經》不是……對不對?你懂得了這個道理,回去看《金剛經》,一目了然。

 Q、學布施的時候,內心如果執著是錯的。我們對於”不執著”是什麼見解?

A師父說:不懂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往往學了《金剛經》說:「哎呀,那個都是空的,這個叫自在啊!你要持戒,又要這樣,又要那樣,又要這樣,唉喲,修學佛法不能這樣的!」

 

Q現在如果有人告訴我空就是不要被約束、自在就好,內心有什麼感受?

 師父說:現在完全是他的兩種執著,哎呀,自己又懶惰,這個又不想做,這個又不能做,然後呢,聽到那個空,「欸,這個倒好啊!正好又空、又可以懶惰,你愛睡麼就睡,反正空的嘛!愛吃嘛就吃,反正空的嘛!佛就是講這個,那就好了啦!」那我們現在大毛病都這個,然後呢,講的人這樣啊,學的人也說:「哎呀,這個自在啊!對啊,沒有錯啊!」然後呢自由自在,你看他學了佛法以後,要怎麼辦就怎麼辦哪!佛是這樣的嗎?

 

結論:

師父說:假定佛這樣的話,佛無量阿僧劫修那個,那不是完全修錯了嗎?啊!這個事情啊,在這地方大家一再要擺在心裡面哪!

 我們真正在布施的時候,對於布施的對象、布施的物品,我布施時的內心的狀態,要仔細去觀察思維。我們修行,一定要貼緊經文,老實去求得真正的法義,絕對不能掉入配合自己胃口的解釋(不要思維、懶惰行持,就以為是空掉了)的修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