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07L8第二發生精進之方便者 ~ P308LL4苦因散掉等。

音檔: 130A 00:12 ~ 130A 22:33

手抄稿第十七冊P38L1 ~ 第十七冊P48L6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第二發生精進之方便者。如前所說,二種資糧 一切白法,由依此故生住增長,故修精進極為重要。此亦唯見寂天菩薩論說,易解便修最圓滿故,當說此宗。
此中分四,一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二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三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四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初中分二,一 明所治品,二 修斷彼方便。  今初
不入道者略有二類,一雖見能修而不趣入,二怯弱不入,謂我豈能如是修習。雖尚有餘能不能修未嘗思擇而不趣者,然此是說求解脫者,彼非此說。初中有二,一推延懈怠,謂念後時有暇能修,二雖非如是,然於庸常諸下劣事,貪著覆蔽。如《入行論》云﹕「說其所治品,懈怠,耽惡事,自輕而退屈。」能生懈怠之因者,謂諸懶惰味著微樂,愛睡眠樂,不厭生死。如云﹕「懶惰受樂味,愛習近睡眠,不厭生死苦,當生諸懈怠。」有釋前二句文,謂明如何生起之相。
修斷彼方便分三,初破除推延懈怠者,略有三種,謂已得之身速當壞滅,命終之後墮諸惡趣,如此人身極難再得。由修此三能除執為有暇懈怠,引發恆覺無暇之心,此三於前下士之時,已廣宣說。二破除貪著惡劣事業者,應觀正法,是能出生現後無邊喜樂之因,無義狂談掉等散亂,是能失壞現前大利,引發當來無義眾苦無依之處,修習對治而正滅除。如云﹕「棄妙善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第二發生精進之方便者。如前所說,二種資糧一切白法,由依此故生住增長,故修精進極為重要。】
像前面我們所說的,兩種資糧―福資糧、慧資糧,以及一切白法。實際上這兩樣東西包括了一切白法,一切的白法也可以說,總共不外乎這兩種福、慧資糧,圓滿了就是二足尊―佛陀。而這個一切的白法資糧,依這個精進而生,然後依這個精進而住,依這個精進而增長、而圓滿,所以修這個精進最重要。有了這個依處,然後你能夠進而完滿一切的福智資糧。
【此亦唯見寂天菩薩論說,易解便修最圓滿故,當說此宗。】
那麼發起精進的這個方法,是在這個寂天菩薩說的、解釋的這個道理啊,說得最圓滿,而且容易照著它去修行。現在就把寂天菩薩告訴我們的修精進的方法,分下面這幾個步驟來說明。
【此中分四,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
這麼一步一步來說。障礙先要把它拿掉,然後呢積順緣,然後有了這個兩樣東西以後,根據著這個去精進。有這樣的精進的,我們若身、若心,就能夠成就我們要做的一切事情。現在一步一步來,第一個先捨離這個障礙,那個是違緣。
【初中分二,① 明所治品。】
其次
【② 修斷彼方便。 今初】
這個精進的障礙,精進要所對治的是什麼呢?先要了解。了解了這個東西以後,就曉得怎麼去斷除它,然後呢把所了解的斷除的方法,怎麼修習,就把它斷除掉了。現在說:
【◎ 不入道者略有二類。】
不能真正修行的有二種。
【一雖見能修而不趣入,二怯弱不入,謂我豈能如是修習。】
有一類啊,看見可以修,但是呢他不去修。另外一類呢,心裡面怯弱,說:「哎呀!像我這樣,我怎麼能修啊,這個不行啊!」主要的有兩類。上說:
【雖尚有餘能不能修未嘗思擇而不趣者,然此是說求解脫者,彼非此說。】
是的,除了這兩類以外,其他的還有一些,還有一些能不能修而沒有思惟,沒有趣入的是太多、太多。可是我們現在這地方講的是什麼?就是說真正要求解脫道的那些人。對於那些連他懂都不懂,也沒有想到要修行的,這個不在此例,這個換句話說,他前面那個基礎根本沒有。我們到這地方要了解,這個基礎必定是道前基礎、共下、共中進入上士。真正進入到上士的那些人,是一定要求解脫,不但是要自己解脫,而且要幫助盡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去解決這個。所以前面所說的其餘那些人,不是我們這裡討論的。那麼現在我們這裡討論的,就是這個兩類。那麼這個兩類,第一種就是說他雖然看見可以,但是呢暫時沒有做,他為什麼呀?下面說:
【初中有二,一推延懈怠,謂念後時有暇能修。】
第一個,說第一個推延,擺在後頭慢慢地來,這個也是種懈怠。他意思說:沒關係啊,反正後面的有時間,慢慢地來。這第一類。
【二雖非如是,然於庸常諸下劣事,貪著覆蔽。】
第二類雖然不是說慢慢地來,他要修的;修是要修的,可是啊他對於平常下劣的事情貪著難捨。不但是這個貪著難捨,主要的原因,為這個貪著的事情蔽覆,這是最可憐的一件事情。他看不見大的利益,就被眼前的小小的利益擋住了。哎喲,這一點小小的苦樂,他就在那裡,哎呀,小小的事情就放不下。說實在的,眼前我們都是這樣。所以說真正可憐的,為什麼叫愚癡呢?他主要的原因就這個樣。我們未嘗不想求殊勝的利益,但是呢對這個殊勝的利益就認得得不清楚;因為認得得不清楚,所以在這個上面被它覆蓋住了。總覺得,唉呀!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人情又放不下,錢財又放不下。這樣更進一步嘛,這個身體又放不下,外面的話嘛,等一下親友呀,什麼東西,哎呀,這些東西。這個害了!所以主要的就是這兩類。
【如《入行論》云:「說其所治品,懈怠,耽惡事,自輕而退屈。」】
一共有三樣。說「懈怠」,懈怠就是推延,暫時不做,馬馬虎虎。「耽惡事」就是這種下劣的事情,實際上這是壞事情啊!眼前看起來是下劣,實際上這是壞事情啊,實際將來是把我們拖累在生死當中,受無邊大苦的。還有呢,自己覺得:哎呀,我不行啊!這個三種原因是不能上進。
【能生懈怠之因者,謂諸懶惰味著微樂,愛睡眠樂,不厭生死。】
所以這個「能生懈怠」―這個懈怠就是精進的相違對治品,這個原因是什麼?幾樣東西:懶惰!這個懶惰很容易解釋:哎呀,就是提不起來,「唉、唉、唉!」就是這樣,平常的時候。這個東西是最麻煩、最嚴重!最麻煩、最嚴重!你說它好像找不到什麼大害處,所以這個聖人為什麼最痛惡一些鄉愿?這個鄉愿的背後一定是這個,一定這個東西,欸,就是這樣。那麼然後還有呢,「味著微樂」,就是眼前的這種小小的貪著難捨,最可惜的,不了解。那麼下面是這些愛著睡眠,就是我們欲界生死的話,就是這樣的,這個是最難捨的。反過來說,不了解生死的真正的本質,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能厭離,不能厭離。如果我們了解了,沒有一個人例外的,絕對不會貪著,絕對不會生不起厭離心來的。
【如云:「懶惰受樂味,愛習近睡眠,不厭生死苦,當生諸懈怠。」有釋前二句文,謂明如何生起之相。】
另外有解釋,說這個上面的兩句啊,是說為什麼生起懈怠的原因的。那沒關係,反正你了解這個道理,你只要把握住這個問題的根本,去對治它,解決,就行!那麼所以了解了說:哦!這個對治的,我們正要對治的,換句話說這個精進的障礙是哪些,了解了,進一步呢我們要去對治斷除它。
【◎ 修斷彼方便分三。】
有三個步驟,把上面三樣過失把它斷除掉。
【初破除推延懈怠者,略有三種。】
破除這個推延,「哎呀,慢慢地來,慢慢來!」分三方面:
【謂已得之身速當壞滅,命終之後墮諸惡趣,如此人身極難再得。】
分三部分。所以要曉得啊,我們已經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唉!很快就壞滅啊,很快就壞滅啊!這樣啊,這是快得不得了啊!儘管我們已經聽見了這個道理,但是如果不經過思惟,不經過思惟修習而養成功這個串習的話,力量還是沒有的。聽是聽見了,哎呀,講的時候很有道理,然後翻開來書的時候策勵一下,停下來就沒有了。結果呢,就眼巴巴地把一生空過,這樣。所以這個事情啊,不妨在這個地方再提一下,我們現在想一想看,不要說已經七老八十歲,大部分你們都三十上下,眼睛看一看,想前面三十年的事情啊,一眨眼,就這麼一眨眼。我們平常做事情就是這樣的,說:「哎呀!沒關係,擺在明天。」不妨大家想一想看,我們擺在明天的事情,往往是一擺,不曉得擺了幾天了。好囉!到後來了無影蹤,所以這個事情啊絕對不能推延!
不但如此哦,而且下面一步,你這麼一推延的話,這個生命失去了以後到哪裡去啊?對不起,「墮諸惡趣」。哎呀!現在耽著一點點微小的好處,結果在這個惡趣當中受大苦呀!還有啊,唯一的修行就是這個人身,一旦失去了,對不起,那再也難得。怎麼會得到這個人身的?一定要努力地持戒,是根本因,然後要布施、發願等種種的圓滿因,才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假定要想再得到的,我們只要觀察一下,眼前我們心理狀態是什麼?眼前停在那地方懈懈怠怠,將來就能得到了嗎?這個三點哪,你只要認識了,一思惟、一觀察的話,這個推延懈怠是絕對會破除的,絕對會破除的。唉!絕對不會說還要要忙這個,要忙那個;忙這個、忙這個把我們送到地獄裡面去,這種都不要。自然而然,你真正地能夠肯這個上面去努力的話,就對了!
所以我們平常說,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其實這裡面只有一樣東西不應該放下的,什麼?佛菩薩告訴我們的教誡。這個地方說:「哎呀,不行,不好意思。」其實只有一件事情是真正不行的,就是要討好佛菩薩。實際上真正討好佛菩薩,才真正對我們自己有利。平常儘管那些啊,唉呀,親友、施主把你捧得好好的,結果捧完了以後,下次大家―這一世啊在這個地方捧,下一次大家一起到餓鬼、地獄、畜生當中去捧,那是一無是處啊!所以我們千萬要注意啊!
【由修此三能除執為有暇懈怠,引發恆覺無暇之心,此三於前下士之時,已廣宣說。】
由於修習這三樣東西的話,就能夠把上面所說的推延懈怠,說「還有空、還有空!」的這個就能夠破除掉了。因為你一直在思惟觀察,所以你現在心裡的現行,這等流是一直是這種狀態。那麼這種狀態一直感覺到:哎呀,趕快要死啦,死了以後要墮落惡道啊,然後以後得到人身是極難得!你一天到晚就感覺這種心。然後這種心生起來了以後,你現在曉得了,哎呀,一心一意地趕快修行,自然而然你策發這個心。策發了這個心,你剛才說的,哪怕你睡覺,它也在增長,就這麼個好,這麼個妙!這個道理前面已經說過了,在前面道前基礎跟共下士的時候,道前基礎講的是暇滿人身,共下士一開頭說的念死,這個很清楚,很清楚。那麼
【二破除貪著惡劣事業者,應觀正法,是能出生現後無邊喜樂之因,無義狂談掉等散亂,是能失壞現前大利,引發當來無義眾苦無依之處,修習對治而正滅除。】
第二是什麼呀?我們對於這個下劣的事情放不下,下劣的事情。說起來這個下劣的事情包含太廣、太廣,我們眼前都是這個。世間的人哪,就世間人的放不下:哎呀,女兒還沒有嫁,媳婦還沒有娶,然後呢這個事情、那個事情。那麼我們出了家以後,亦復如是,乃至於說修行還要這個假借色身,這個身體還是很重要,忙了個半天,還是忙這個上面。結果啊,雖然嘴巴裡面說假借修真,弄了半天是認假為真啊,都是這個毛病。乃至於更進一步說:哎呀,我是大乘,行菩薩道要度別人。結果並沒有度人啊,被人家度了去了。唉!這東西都是好可憐,也好可惜,沒有如理如法地正確地了解。今天我們很高興懂得這個道理以後,不在自己身心上面觀察,然後就說:「你看!一點都沒錯,這個法這麼好,這個傢伙不對、那個傢伙不對!」我們也錯到不曉得哪裡去了。所以任何一點,我們務必要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後在自己身心上面是觀照、淨除自己。這個,這些事情都是惡事,要破除!
然後你認得了以後,下面更應該認識的什麼?嘿!這些一向不認識的惡事情,是你覺得快樂,實際上呢給你大痛苦的。你要的快樂是怎麼辦呢?要由修習正法,這個正法才能夠出生現前的、將來的,乃至於究竟的喜樂,而且這個喜樂是無量無邊、究竟圓滿的這個因。而眼前這種小事情啊,除了正式修行以外,世俗的固然不談,眼前我們平常的,「無義狂談,掉等散亂」哪,這是的的確確,我覺得我們真正進入佛法當中最難對治的,看起來也是最小。什麼?大家沒有什麼事情,欸,坐在那裡聊聊天。啊!一生就這樣空過掉啦,一生就這樣空過掉啦!「無義」,有真實意義嗎?有真實意義嗎?看起來好像,哎呀,大家還在那裡談佛法,喔唷,某家長、某家短,哪一個好、哪一個壞,毫無意義呀!這個都是什麼?心裡邊不如法的狂亂的結果啊!所以剛才最後一點說,今天我們有幸而懂得了,趕快在自己內心上面去對治啊!是,我們想了一個道理,大家討論、討論,這個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我們現在是真的這樣嗎?不是啊,沒有用啊!這是掉舉散亂。
這種事情都是什麼?「失壞現前大利」,眼前的大利也壞掉、失去,將來呢引發這種毫無意義的無邊大苦,都從這個上頭來。為什麼說失壞眼前大利啊?注意哦!眼前的「大利」,我們真正修行人眼前的大利是什麼?清涼。對不對?要解除我們內心的煩惱惑,這個第一個―持戒,戒的對象就是戒這個東西呀!就是我們現在心裡面,哎呀,坐在這地方啊,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哎,跑出去跟大家聊聊天吧,就覺得滿快樂,這就是煩惱的狂掉散亂。我們首先必定要認得它,然後你能夠依正見,下決心不要隨它而轉,這個叫作戒。這個是眼前的利益,你當下就調伏這個煩惱,調伏了這個煩惱就不被煩惱惑所擾亂,這個叫作清涼。因為你這樣的話,就從煩惱當中得到達到解脫,戒的定義就是這個,你有了這個才談得到定、慧。眼前的,你有了這樣的話,將來更是無邊的大義啊!所以了解了這個,這個是我們應該去觀察、修習的正法,就對治上面這個毛病,耽著毫無意義的下劣事業,把它除掉了。所以:
【如云:「棄妙喜正法,無邊歡喜因,汝何故反喜,苦因散掉等。」】
現在你不是要好嗎?是啊!要歡喜這好的事情吧?你要好的、歡喜的這種事情的話,那麼你就應該下這個好的、歡喜的因啊!現在你卻是放棄掉了這些正法,這個正確的方法是種下好的,將來結歡喜果的因,你不做,反而歡喜這個苦因。什麼苦因啊?眼前這種散亂、狂談、掉舉等等,將來結苦果,啊!真糟糕!你能夠這樣地了知、觀察、修習―好,破除掉了!那麼,前面那個不趣入,那個推延懈怠解決了。下面呢,退屈、自輕,怎麼破除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