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73L01第四施何等物~ P277L04即是有犯

手抄:第十五冊 P91L03~P126L02 音檔:[115B] 04:01~ [116B]1:48

 

【喻】誰都可以偉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4Bo8WAevM

影片中,熱血青年阿倫一直想當英雄,但運氣不好,能力也不太夠。先在超商遇到搶匪,想上前制伏,女店員卻比他搶先一步;再遇到小孩溺水,跳下水救人卻腳抽筋;一天阿倫突然心跳加快昏倒,送醫已太遲。阿倫的媽媽發現皮夾內有器官捐贈同意卡,他的肝救了刑警隊隊長,助隊長打擊犯罪,眼睛捐給小女孩,讓她看見世界,心臟則捐給游泳好手,可以當救生員照顧更多人,這張器官捐贈同意卡,讓阿倫一圓英雄夢..。

Q:對比影片中的阿倫,你是否也有過想幫人卻失敗的經驗?當下會想就此放棄?還是許願再找機會出力?

智光:對於需要幫忙的地方,沒有很深入了解,或者付出的地方不夠,造成沒有達到他的需求,但我不會放棄,只要時機點準備好時,希望能幫到他的需求。

德傑:我媽媽及岳母年紀已大,身體也越來越衰退,有時候會教他們一些呼吸的動作,或者聽一些佛經,但她們不見得會照著做,為了照顧她們的身體,除了帶她們看醫生,也還在想其他方法來幫助她們。

Q:對比影片裡阿倫的決定,如果給你選擇,你會希望死後留下些什麼呢?

美玲: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一般人都希望死後能留給親眷家屬美好形象。對於器官捐贈的事情,之前學習廣論有學到,臨終時不要碰他的身體,避免因為痛而產生他的瞋心,而造成往生者墮入惡趣,也許捐贈器官是個大善行,會引導到善趣。對於布施,什麼要捨,什麼不要捨,現在能力還不足,必須再努力學習。

◆影片中的阿倫,儘管現實生活中助人之心常常沒法如願,但他還是堅持這個想法,並因此簽下了器捐的同意書,選擇在生命的終點藉此完成這樣的心願,遺愛人間。我們透過幫助他人來修行布施度,就是在串習修「捨心」。儘管最究竟圓滿時,能捨一切的內身外財給一切的有情眾生,但眼前初機的下腳處,卻是從最簡單的舉手之勞、捨黃菜葉開始…至於哪些可捨哪些不可捨?對境該如何善巧的取捨?今天的課程會給我們一個正確的方向與答案!

 

 

 

【科 判】     

【表九】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辛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

壬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之心

壬二、修已受持菩薩律儀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菩薩律儀。

癸一、何所學處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辛二、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

 

 

【內容摘要】

一、略說什麼東西應該布施?什麼東西不該布施?

  1. 能使對方現前脫離惡趣的因,而且引生究竟安樂的利益、斷除惡業而投生善趣;或者眼前暫無安樂,卻有究竟的利益,這些物品應該布施給。

  2. 能引發眼前痛苦逼惱,對將來也沒有好處;或者眼前雖然有一點好處,卻損害來生的安樂,這類物品不應該布施。

二、廣說內物可捨及不可捨的道理

  1. 就時門不應捨:意指時機不對不應行布施。雖然菩薩已發願要把一切施給眾生,且不厭患捨棄身肉等難行苦行,但在悲心尚未廣大堅固前,即使有人來求身肉、性命,也不應布施給他。《入行論》說:「在悲心尚未清淨之前,不可輕易捨身;除非悲心與智慧圓滿,又能成辦今生及來世重大利益時,才能捨身。」

  2. 就所為門不應捨:不要為了小事隨便捨身。《入行論》說:「身體可以用來修行正法,不要為了微小利益而損壞它,好好保護身體,才能用它來快速成辦利益眾生的心願。」

  3. 就求者門不應捨:如果邪魔懷著擾亂損惱之心,不管親自或派遣有情前來乞施,也不應該捨身,因為他們只會傷害有情,於自於他俱成損害。

  4. 除了上述三種不應捨身的情況,其他的就是菩薩應該要捨身的。捨身可分二種情況,一種是對方需要自己的身體或身體一部分,於是割截自己的肢體而行布施;一種是奉獻勞役,供人差遣,為了成辦他人如法事業,暫時把自己的自在布施給他人。

三、廣說外物可捨及不可捨之理

(一)就時間門不應捨:例如對出家眾或持齋戒的居士,不應午後還布施餐食。

(二)就施境門(布施對象)不應捨:對於持戒的人,不應該布施受到染污的飲食,對於子僕不應布施給性格兇暴者,對於病人不應布施不相宜的飲食,對於外道來求經典,其目的是因經書值錢,而非為瞭解經義,這種情況不應布施。

  1. 已經謄寫好經典布施給不相應的劣慧眾生有罪,布施給如實信解的人無罪。

  2. 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論典,布施給內道有罪。

  3. 紙葉使用目的若欲書寫正法不應布施,若非寫正法即應布施,若乞者欲書寫最極下劣或極惡或中等,不布施無罪,乞者若欲書寫最勝經典,不布施求者有罪。

(三)就自身門不應捨::如果自己對經卷等法義還沒有辨明,而且對經卷也沒有慳吝之心,這時把經卷佈施給乞求者並不合理。因為行持這個佈施,是為了成辦三種所須(1)為了遮止慳吝煩惱(2) 為了圓滿智慧資糧(3)為了愛念一切有情。如果不佈施,仍有後二種殊勝所須,一旦佈施則將失去圓滿智慧資糧及愛念一切有情二種殊勝利益。如《入行論》說「不應為了微小的利益而失去廣大的利益」。因此,此時不佈施經卷是沒有罪過。不布施的方法,不應該直接說這個不給你,要善巧方便地向他說明。

(四)就時間門不應捨:自己的父母,有蟲的飲食不應施捨;或者妻子、兒女、奴僕等,如果未曾善加開導,讓他們瞭解,或者雖已正言開導,但他們不信解,也不應施捨。出家人三衣不布施無罪,其餘佛所開許的長物,自己沒有慳貪的意樂,而且對於修善又極需要者,雖不佈施也沒有罪過。

Q:送禮學問大,通常你是如何來選禮物?你有選禮物的標準嗎?

永德:我送的禮物很少,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及心思去選禮物。

美玲:之前服務的公司,有一次要我負責選服務10周年的禮物,依公司規定要有獎座及其他禮物,我當時選的禮物比講座還貴,雖然受獎的人很高興這禮物,因為這禮物是他們喜歡的,但老闆則不這麼認為,老闆希望講座價格要珍貴於禮物。每個人的角度不同,我是覺得送的禮物,應該是要符合他喜歡且讓他永遠都會記得。

 

◆今天課程,第四施何等物分二:一、略示應捨不應捨物 二、廣釋

一. 布施的意樂:緣所為事(目的),成就無上菩提。2.緣所施物,所應物先以施故,我只是暫為保管。3、緣行施田,所施對象(來乞者)都是我的善知識,來圓滿我無上菩提資糧。

二. 施物總的標準:應捨的原則、現在好,未來好。2.現在不好,未來好。不應捨原則,1.現在好,未來不好。2.現在不好,未來不好。

三. 施物別的標準分五:時間門、 施境門(求者門) 、自身門、施物門、所為門(目的) 。

 

 

 

  • 師父講廣論

【《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己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
這解釋,先就論上面的文字,下面是解釋這個。說你雖然要這樣去做,可是眼前為什麼要遮止你呢?因為不是說做了這件事就算完了,你要行無量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積無邊資糧,這種情況之下,不是一件小事情,要想完成這件事情必定要發大精進,大精進,絕對不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個不可以!
像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的時候,說「一時意興耳」,只是一時啊,哎呀,興起來了,好、好、好!沒有正確真實的、充實的內在的志向。興起來了,就霹靂叭啦忙一頓,忙過了以後,好了,蹋在這裡,這個就不是!精進這個東西呀,是要有原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從微漸的地方慢慢做,越做越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現在一開頭的時候啊,是,你有,然後人家來求你,那時候人家求的時候你心裡也不厭,然後送給,送給別人完了以後啊,唉呀,你痛得個要命,這個也不想。唉呀,想想到那個時候,就懊悔起來了。一懊悔啊,對不起,你就怯弱了;一怯弱,那個精進就受了影響了。所以,使得你精進退損的,這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厭患。這個情況下使不得,使不得!就像什麼呀?你的力量很少,而你要拿重的東西,說你自己只能扛它十斤,你要超過了力量扛它十五斤乃至二十斤。就算你有十斤扛的話,你也不要扛十斤,扛它七斤,這樣才可以啊!
因為為什麼呀?因為你真正要努力的,要長夜發精進啊!你現在還是什麼?還在異生凡夫當中,還在無明長夜當中啊,你克服這個東西要經過長時期地去發這個精進。當然,你證得了大覺世尊以外,精進無減,那個時候已經有智慧明見的話,這個精進是絕對不難,而且絕對會行!現在你在長夜當中,要發這個精進的話,這個弄得不好的話,對你這個精進會損害,這是第一種。或是「由勝解尚未成熟」,那個時候雖然你一時意氣很高,但是你的意志本身並沒有很堅強,原因是因為勝解――就是殊勝的見解――沒有建立起來,那個時候所行超過你能力,這個不可以!所以這個時候啊,雖然你心裡覺得願意施,把我的什麼東西都送給別人,那時不是時候,所以這個要遮止的,現在不要做。

Q:甚麼是精進?甚麼是一時意興爾?是甚麼原因會令精進退怯?

啟中:精進的行相就是滴水穿石,每天做一點。

肖武:一時意興爾,就是三分鐘熱度。

◆我們做事情通常會是如師父所說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也就是是三分鐘熱度,霹靂啪啦做了之後塌在那裏,通常是沒辦法把事情做好的,師父告訴我們精進是要有原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從微漸的地方慢慢做,越做越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我們能扛十斤扛的話,不要扛十斤,扛它七斤就好,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凡夫,能力及智慧都還不足,要長時間來培養,我們的勝解尚未堅定,無法馬上做到捨頭目腦隨,必須一步一步的努力,不斷不斷去串習。

 

有些人認為我明明可以扛十斤,為何要我扛它七斤就好,而不是去扛十二斤,聽聽師父怎麼說

【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
喏,下面就解釋了!因為你時候不到,過分而去做的話,唉!你就覺得:唉呀,這個真是難弄啊,這個眾生是難度啊!這麼心一起來的話,那個菩提心種就壞了,這個種一壞的話,那個果當然就失壞了。所以真正修學佛法的人,這個智慧,他決定是看得非常深遠!那麼下面關於這一點,再引經上面。

◆我們修布施度不要急,師父說,如果過分去做,超過心力,無法持久,菩提心種就壞了,那個果就失壞了。但也不要排斥,現在做不到,發心將來要做到,以避免回到小乘,小乘是沒有圓滿的,要再回小向大時會走更遠的路,所以師父告訴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人,要有智慧能看得非常深遠。

 

【《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
你雖然想捨,可是那個時候你的悲心沒有清淨。這個清淨作何解釋?什麼是悲心清淨?清淨有幾種相,說聞相應的、思相應的、修相應的。就是說,你的的確確產生了殊勝的勝解以後,你送完了以後雖然痛,啊,但是你絕對不動,這種狀態當中,那你可以送了。否則的話,你送完了以後,那個心裡面又動搖了,那個就是不清淨。所以前面那個悲心是什麼?是世俗的,所以叫世俗菩提心。這個清淨一定是跟什麼?跟智慧相應的,那個時候啊,你才可以捨,沒有到那個時候不可以!這是第一點,質,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標準。
Q:甚麼悲心清淨?

德傑:清淨就是可以做到平等心,到了平等心的境界,捨心就不會區分自己或是他人,例如,哪一天割自己手背的肉去補自己的腿,同樣的對別人也可以這樣做到。

◆所謂悲心清淨,就是說,你的的確確產生了殊勝的勝解以後,你送完了以後雖然痛,啊,但是你絕對不動,這種狀態當中,那你可以送了。就如同我們捐贈器官,當你能夠對目標產生堅定不移的定解,送了之後就不會後悔。布施度最主要的是練習自己的捨心,遮止自己的慳貪心。

 

 

◎課後分享:

美玲:我大姊前些日子,要負責擔任廣論線上共學的主持人,她對於Google meet的操作不熟悉,心裡就很惶恐,她兒子想教她,但互動不好,所以就請我幫忙。在母親節那天,我就慢慢教她如何操作,如何製作PPT檔,以及如何畫面分享,她在順利完成共學之後,非常開心,也特別感謝我教她,我看到她對之後有信心的樣子,我的心情也因這樣的布施感覺快樂,我們以前以為布施只有錢財,這次教她操作電腦軟體,讓我覺得法布施比財布施的受用更大。

 

 

  • 善行小點滴

家瑗:最近有參加一起購買洋蔥醋及鳳梨醋,然後把錢供養給慈心及傳燈寺,很隨喜大家一起供養的善行。另外,有位師姐分享她在十八尖山,看到一位很開心的阿伯在撿垃圾,那阿伯告訴她,每撿一張垃圾就如同撿到一百塊一樣開心,我很隨喜這位阿伯用歡喜心在造善業。

永德:上周六跟家人到鳳山寺擔任超薦法會義工,做一些清潔工作的打掃。

德傑:上周六及周日為了買快篩,排隊站了3個多小時,我兒子在台北買不到,我送給他一份。

怡伶:這周開始帶年齡較小的學生去打疫苗,很感謝這些醫護人員,很辛苦的幫忙這些學生打疫苗,希望打完疫苗之後,疫情能夠趨緩。

 

 

  • HOMEWORK

  • 表達善意、表達尊重、表達感恩。

  • 預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77L04 五就所為門不應捨者~ P279LL4 而行惠施

  • 手抄稿第十五冊 P126L03~P156L09音檔:[116B] 1:48~ [117A]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