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69L09次當斷除~ P272L05圓滿惠施

手抄稿第十五冊P52L08~P91L02  音檔:[114A] 24:55~ [115B] 04:00

 

 

【喻】助人會上癮 千夫所指32年沒在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lZMD8vwik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32年前開始收容愛滋病患,到現在的外籍移工與非本國籍寶寶的照護,她總是持續不斷地幫助著被社會排斥的落難者。她說做善事也是會上癮的,只要有人求助,她就覺得別人看得起她,這是無比光榮,她就欲罷不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Q : 在影片中,楊婕妤所做的善事,有哪一件事情讓你很讚嘆! 為什麼?例如: (1)只要有人求助,我就覺得他看得起我,那我就幫他吧。(2)愛滋寶寶,不只家人會恐懼,連育幼院也不願意接受,

但她沒有畏懼的收容。(3)照顧外籍移工的小孩,周圍的鄰居不高興,警察常來臨檢。 但她還是堅持做下去。(4)助人也是會上癮。(5)其他善事。

巧君:在影片中的楊婕妤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很令人讚嘆,我們帶自己的小孩,只要一哭鬧,就很受不了, 何況她要帶一群的小孩, 而且做了30多年不會厭倦,這樣的精神非一般人所做到的。

德傑:楊婕妤行善的緣起,是30多年前,有位學生田啟元因為感染愛滋,在當時的社會沒人敢接近他,讓他無處可去,只有楊婕妤對他敞開大門,從這開始楊婕妤就發心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長久做下來之後,心量就越來越大,做到都上癮了。我們現在還在學習,還做不到像她那樣的心量。

美玲:我們對於健康寶寶,照顧起來都覺得很吃力,何況是要照顧愛滋寶寶,早期對於愛滋寶寶,大家怕被感染都很恐懼,但楊婕妤很有勇氣,很有大愛,只要有人求助,她就覺得看得起她,她都會去幫助,即使沒有錢照顧那些愛滋寶寶,她還是不放棄。我們的自我很大,常常覺得有能力時才去幫助別人,現在在學習廣論,希望能調整自己,把自我慢慢縮小,無我能增長廣大,能夠跟楊婕妤的善行學習。

德傑:楊婕妤為什麼會做這些善行,如同之前學習賣菜樹菊阿嬤的善行,我們可以再去思惟是否為宿生累積的善根。

班長:楊婕妤會見不得別人苦,這是一種悲心的展現,從無限生命來說,她的前世是有修過的,所以這一世就會任運而起。

◆在影片中的楊婕妤,看不得別人的苦,對於當時很多人都很畏懼的愛滋寶寶,她很勇悍收容他們,對於社會排斥的外籍移工的小孩,她不在意別人的謾罵,仍然秉持初衷,去救助的他們。她的行持如我們之前學習的,以悲的意樂及耐苦來幫助受苦的人,即使幫助的對象有犯了過失,也不願捨棄。今天的課程會在學習到,幫助別人時,要斷除那些意樂,以及要以怎樣的行為來幫助別人,希望有助於大家的學習。

 

 

【科 判】     

【表九】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辛一、於總大乘學習道理

壬一、淨修欲學菩薩學處之心

壬二、修已受持菩薩律儀

壬三、受已如何學習菩薩律儀。

癸一、何所學處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習六度熟自佛法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辛二、特於金剛乘學習道理。

 

 

【內容摘要】

一、財施時,應該要斷除的意樂:

  1. 無惡見取意樂:有些人認為布施沒有果報、或者以為殺生而行布施才是正法、或認為要等種種吉兆出現才布施,這都是不正確的惡見。

  2. 無高舉意樂:不應帶著憍慢心布施,認為自己做得到,別人做不到。如《清淨業障經》說:「自己行善布施,卻瞧不起小氣的人,因此使他人對正法不生信心、乃至引發瞋恚而墮地獄。」

  3. 無依止意樂:並非為了獲得好名聲而行布施。

  4. 無怯弱意樂:是說布施前歡喜踴躍,布施時內心清淨,布施後心不後悔。

  5. 無背棄意樂:面對親眷、怨敵、中庸者一視同仁。沒有朋黨之分,一律以悲心平等布施。

  6. 無望報意樂:並非為了寄望他人報恩而布施,而是看到眾生缺乏安樂,被貪愛之火焚燒、又沒有能力去除煩惱,發起要利益眾生的心。

  7. 無希望異熟意樂:布施時,並非為了來生圓滿的身、財、異熟果報,而是為了無上菩提的究竟利益。

  8. 無邪命意樂:布施時,應該遠離想要讓國王知道自己行施,藉此獲得樂善好施的美名,以便得到恭敬承事。這種欺世盜名的布施心念。另外,不要怕布施後會變窮,因而不敢放手去做,還應避免對乞者有欺誑心、不喜心、忿恚心和散亂心。即使乞者曾經做過種種邪命不法的事情,也不要對他心生厭患而不布施;即使看到乞者犯下欺詐等過失,也不要四處宣揚。

二、布施時不應該做的加行:

  1. 包括不及時、積留拖延,而後才給;令他人生起煩惱後,才布施;令他人做非法,而後才布施;先前已經承諾,而後卻給的量少、或質差的東西;強調自己的恩惠而施予;明明有能力一次布施,卻故意分批慢慢給。

  2. 又或者身為國王,奪取他人妻兒、財物去布施;或者強取父母、奴婢等親眷的財物去布施;或者想方設法損害了他人,而去行布施;或者自己懶惰不做,教別人去布施;或者對來求者先辱責恥笑、粗言恐嚇,然後才施予;或者布施有違戒律;或者不隨有隨施,累積更多再頓施。

三、布施時,應該要做的加行:

  1. 要和顏悅色、面帶微笑、主動先了解來乞者的需求。無論來者是誰都以恭敬對待,親自惠予,應時交付,不損惱對方,忍耐布施的難行苦行。布施的果報,如《諦者品》所說:「由恭敬施,能感得親友敬重;由和言悅色親手布施,能感得受人承事。由應時施,能感得一切事業及時成辦。」又說:「不損惱他人的布施,能感得資財堅固;忍耐難行苦行的布施,能感得知心眷屬。」

  2. 那要怎樣幫助他人行布施呢?當自己有能力布施時,看到別人個性吝嗇、從來沒有或很少布施,可以到他家勸說,以善巧的說法讓他歡喜,慢慢引導吝嗇的人去除慳悋種子,開始修習能少量布施,從下品無貪,漸進到中品無貪,再由中品無貪進到上品無貪。

  3. 如果是自己的親教師、軌範師、弟子友伴,因性格慳貪不布施;或者不是因為小氣,而是沒有資財可以布施,這時可將自己的財物給他們,讓他們對三寶去修布施累積福報,這樣做的福報比親自去布施還要更大。

  4. 如果自己也缺資財,應該以擅長的技藝去謀生,賺取布施的資財;或者宣說正法(法施),使貧窮慳悋的眾生都了解樂善好施的功德;或者帶領有求者到俱信富饒的施主家,幫助乞者獲取所需,也助成了施主的布施。布施時,要挑選好的東西,備妥物品,以便乞者前來,這就是圓滿的布施。

 

 

真如老師開示:發個心念,效果完全不一樣(廣海明月 0412講)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呢?

師父在講這段的時候,實際上提一個問題,說: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呢?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比如一上手六度萬行,然後捨頭目腦髓,很多很多……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看得凡夫是瑟瑟發抖不知道怎麼辦,然後又覺得佛陀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想要學!從哪裡學起呢?師父說:「我們因地上面就這樣:『我要做到、我將來一定要做到!』」注意後面那個字:「這個概念非常重要。」有沒有發現?一開始這是一個概念,然後對佛菩薩那些廣大的行持,還有那些祖師比如說能背通三藏啊,還有祖師簡直是像日月那樣的一個行持,或者聞思的那樣一個高度,像宗大師背書背那麼多,還要講那麼多,同時講十七部論。我們學一部論都學得很辛苦,背一部論都很辛苦;同時講十七部論,這簡直是神話等級的!

◎看到祖師們神話等級的行儀,通常我內心的反應是甚麼?

那這要怎麼辦?看了之後一開始就說:「我絕對做不到!啊!這個不行、這個不行!」我們可以對所有比自己的能力稍高一點的行為,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然後師父說:「不要說:『哎喲,這個不行,這個不行……』」不要這樣說!要怎麼說呢?「說我現在很慚愧做不到」。

我在想:聽到宗大師講十七部論,我們會有慚愧心嗎?沒有!沒有慚愧心。為什麼?因為你根本就不覺得能講十七部論是你的目標嘛!對不對?那不可能的,所以你沒有慚愧心,所以師父在這裡讓我們發慚愧心,發不出來的!你說那種菩薩、像給孤獨長者,佛世的時候他們布施,是把黃金鋪地,就那樣鋪出去。你想想,現在的金條就在銀行裡,誰會給佛黃金鋪地?鋪不了的人也不會慚愧,對不對?所以怎麼樣發出慚愧心呢?還要思考一下。

「我現在很慚愧做不到,是沒錯,但是我將來一定要做到它,因為我將來要做到它,所以我現在就選定」,注意下面的:

「牢牢把持我該下手的地方。」師父接著說這完全不一樣!這就是一個概念。這成了一個概念有發現嗎?完全是一個理路。發不出慚愧心有問題嗎?對人家做的那麼偉大的善行、菩薩行,做不到,無慚無愧、沒感覺!從來都不想我能成那樣就不慚愧嗎?然後我們也不敢說:「我要做到、我將來一定要做到!」我們也不敢發這樣的心念。

你說發這樣的心念,又沒人聽得到,你也不是說拿個喇叭,然後站在所有人面前,聽到了宗大師講十七部論,你就在法會裡拿個喇叭站在所有人面前說:「啊!我將來一定要做到!」現在可能就是連一本論都讀不明白,就這樣一個人,也不是讓你在眾目睽睽之下就去喊。

◎發個心念,就不能發,為什麼?

發了做不到,是幾百年、幾千年做不到?還是永遠做不到?是永遠做不到嗎?(不是。)你想我們有朝一日會像宗大師一樣講十七部論嗎?你會覺得你能有那樣一天嗎?(不敢想這種可能性,當下就不會覺得。

我們會覺得我怎麼學,我也不可能一天同時講十七部論,就是這一天永遠不會在我的生命裡來到。那你還能成佛嗎?也不能。所以就只能過現在的日子,我就配過現在的日子!然後就抱怨生命裡這些不美好,我就抱怨那些美好我就得不到、我也不想得到,連發個心都懶得發。

是懶得發,還是怯懦不敢發?還是沒命?是宿命嗎?還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發個心念,又不花錢、又不費力氣,都不需要你彎腰,甚至都不需要眨眼睛,為什麼人這麼輕鬆的事情就不能做呢?(因為不了解。)

因為不知道這樣經過不眨眼睛、不費力,甚至不彎腰悄悄地發了一個心念,師父說效果完全不一樣!比如說現在我們所有寺院的同學都學五大論,就有一個人發願說:「啊!我以後要像宗大師一樣一天講十七部論。」甚至說:「無量法門誓願學!」那佛陀不是無量法門誓願學嗎?

同時發這樣一個心願,你們可以看未來,也許某一天、某一世我們再這樣聚起來,我們想想那天我們學到這個,當時誰發心了、誰不信;誰如聾如盲,聽了之後:「啊!是,但是和我沒關係。」誰在這樣想?誰把這事當真事去發?所以「效果完全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Q發個心念,就不能發,為什麼?

巧君:發心代表是一種責任,有義務要去完成,但想到會捨頭目腦髓,就會心生怯弱,所以不敢隨便發心。

◆老師在破我心中的邪執:所以就只能過現在的日子,我就配過現在的日子!然後就抱怨生命裡這些不美好,我就抱怨那些美好我就得不到、我也不想得到,連發個心都懶得發。

是懶得發,還是怯懦不敢發?還是沒命?是宿命嗎?

德傑:發願通常會受到信任的影響,對所要做的事情,如果不相信,發願就會很薄弱,在相信之後,發願就會比較好。例如,我以前誦經,常常誦到一段時就會想睡,但現在經過學之後已有了改變,誦經過程不會再想睡覺。

◆我們現在所學是上道的六度萬行,看到菩薩們神話級的行儀,內心通常會現起就「我不行,我做不到」‧但師父告訴我們:「我們因地上面就這樣:『我要做到、我將來一定要做到!』

真如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概念很重要。為什麼這個概念很重要?

有發心和沒有發心有甚麼差別嗎?

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是馬上要實現 ,如果有發心,心續中種下種子,會讓我生生增上,如果沒有發心,就是排斥,種下與我沒有關係的因,如果有一天我想要去做的時候,就會形成很大的障礙,障礙我去做。

發心不是要你馬上做到,不是要你馬上捨頭目腦隨,是從捨黃菜葉開始的。老師說,發了做不到,是幾百年、幾千年做不到?還是永遠做不到?是永遠做不到嗎?

所以發個心效果完全不一樣,大家可對發心勝利和不發心的過患多想想。

 

 

 

  • 如俊法師開示:加油!行善的人(希望新生 第118則)

◎行善並非易事,先要扭轉自心的方向。風和日麗下的善行,美妙溫馨,淒風苦雨中的善行,更如彩虹亮麗。無須停下腳步,行善的人們啊!加油!

一開始我的老師說:行善並非易事。所以其實能夠行善,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有的人可能會說,我這一生好像要造一些善業不算太難。但是你要把善業造到夠多夠強,讓你下一生,乃至於接下來的好幾生,都是善業感果,都在善趣出生,那就不容易了。為什麼不容易呢?先要扭轉自心的方向。因為我們原來無始以來的習性是,耽著自己的利益,不是習於常常去行善的,不是習於常常去為別人的利益著想的。

那怎麼樣先扭轉自心的方向呢?剛剛說行善之前,要先扭轉自心的方向嘛,怎麼樣去先扭轉自心的方向呢?你們回答我,怎麼樣先扭轉自心的方向,讓自己可以行善呢?

◎行善並非易事,因為無始以來,我的習性都是耽著自己的利益,要如何扭轉自心方向去行善呢?

怎麼樣先扭轉自己心裡的方向,去行善呢?我現場聽到有人講得很好,就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沒有錯!你要去聽聞,要去思惟行善的勝利跟不行善的過患,這個要特別想。以前也跟大家講過,我的老師在幫大家解釋,師父對聽聞軌理的,思惟聞法勝利的解釋的時候,也特別說過。

師父有特別講:平常你覺得你自己好好的,你為什麼想聽法?聽法也是一種善行,對不對?平常你覺得你自己狀況好好的,你為什麼想聽法呢?一定是你有特別思惟,聽的勝利跟不聽的過患。你才會有那種推動力量,讓你去聽法。如果你不去做這樣的思考的話,你只會覺得:我好好的,我為什麼要聽法?一定就是這種,耽著現狀的現行,所以要先扭轉自心的方向,而去行善的話,你就是要常常去聽聞思惟,行善的勝利跟不行善的過患。

行善的勝利,其實經典上面講得特別多,特別是《廣論》,其實《廣論》裡面,我們可以說道次第裡面講的,每一個道次的修習都是善行,對不對?為了完成這樣的善行,所以道次第裡面每一個道次,它在實修的過程,事實上都是要我們去思惟,修這個道次的勝利,跟不修這個道次的過患。

◎舉例上士道布施波羅蜜來說明,如何去思惟行善的勝利與不行善的過患。(廣論p271)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它其實就是一個,很善巧地幫助我們,能夠堅持善行的一個很殊勝的引導。所以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廣論》上士道裡面,就有幾段話,那是在《諦者品》裡面講的幾段話,比如說:

1.由恭敬施感親友等而為敬重。就是你不但布施給別人,而且你是用恭敬的這種心態,去布施給別人的時候,感得什麼果報呢?你周圍的親友會對你很敬重。

有的人有的時候會覺得很傷腦筋,因為家裡的人都是最熟悉你的人嘛,你周圍的親友,尤其是你家裡的人,都是最熟悉你的人。人跟人之間,因為靠近了沒有距離的關係,彼此熟悉之後,是不是很難發起恭敬啊,對不對?廣論學員學完《廣論》之後,很希望家裡的人也可以學《廣論》,但是家裡的人就覺得:哇!你的底細我都一清二楚,你叫我學《廣論》,好像我也沒什麼動力,對不對?那個時候,你怎麼樣讓人家憑空願意聽你的話呢?敬重你的建議呢?

很多人就很會傷腦筋,不行啊,家裡的人距離都這麼近,怎麼可能讓他去特別,特別看重我的想法呢?這邊就有一個方法,看到沒有?由恭敬施感親友等而為敬重,因為你做好了恭敬施之後,旁邊那些跟你最熟悉的人,最了解你的生活細節的人,他都可以敬重你,這個很划算吧!對不對?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你看你現在有祕訣了吧!對不對?

聽完之後是不是就很有動力,很想恭敬地去布施呢?這就是透過思惟勝利,會改變你內心的方向,知道嗎?所以以後布施的時候你想到,由恭敬施感得親友、我家裡的那些人都會對我很恭敬,太值得了,所以不但要布施而且要恭敬,是不是心態就改變了?

2.由舒手施感得承事,舒手施其實就是親手進行布施,親手進行布施的意思。但是親手進行布施,其實是有一種,你要關照照顧別人那個心意的意思,這樣子感得的果報是什麼?感得承事,別人也會來承事你,別人也會來關照你。大家都希望緊急狀況的時候,有人關照、有人照顧,對不對?其實那個因從哪裡來呢?你可以由舒手施,施是布施的意思嘛,親手幫助別人,親手布施別人,你可以感得這樣的好處。

你們現在聽完之後,心裡的方向會不會扭轉啊?會不會巴不得趕快就想去布施啊?又要恭敬又要親手,有沒有?想到我家裡那個那麼難調伏的人,可以恭敬我,當然要很恭敬地布施,對不對?

3.由應時施感一切事應時成辦,這點也很重要,善行為什麼不要拖就是這樣。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呢,你搶那個時間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把他最需要的資源給他。感得的是什麼結果呢?注意喔!一切事,不是一件事情而已。一切事應時成辦,你碰到的任何需要的時候,它都可以有順緣出現,讓它及時成辦,這不是很好嗎?

我們上一集講到那個恒伽達,他過去生,就是在一個人快要死的時候,把他的命救下來,結果他生生世世都是長壽。乃至於到他遇到佛陀那一生,跳水也死不了;從山上跳下來也死不了;吃毒藥也死不了;國王拿箭射他也死不了。所以一件事情上面,你很認真地做到了應時施之後,是有可能讓你一切事都應時成辦。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都覺得千鈞一髮,功虧一簣,在那邊憾恨的時候,不要光是憾恨,不要光是遺憾跟痛恨而已。勉勵自己以後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做到應時施,就非常有價值。

其實我為什麼要把這幾個偈頌,解釋得這麼細啊?就是要聽聞、要思惟。你是不是就發現,你心裡的方向改變了?你這樣思惟一下這些勝利,你就覺得你很想做善行,你很想認真地照經典所講的,認真恭敬地做善行,不就是如此嗎?

4.《廣論》上面還有講,不損他施感得堅固資材。如果你布施的時候,你沒有損惱到別人,或者是說,你不是用損惱其他第三者的方式,去布施給某一個對象的話,感得的是什麼呢?堅固資材。就是你不但會得到這個財富的果報,而且你這些財富是會很堅固的,不會輕易地損失掉的。

但是反過來講,也有一種可能,也有一種果報,業果的類型是什麼?就是你雖然布施給別人,但是你布施給別人的時候,你又傷損了其他很多的第三者。這樣子你布施得來的果報,就可能是什麼?不堅固。這個就要注意了,這個就要注意!

5.由忍苦施感知心眷屬,在做善行幫助別人的時候、在布施的時候、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有的時候,要承受很多痛苦跟壓力的。但是這邊跟我們講:由忍苦施,你透過忍苦施,你可以感得知心眷屬。這邊知心眷屬講的其實是修行助伴,是修行助伴。知心當然就是跟你有默契、能夠配合你、能夠協助你修行的。所以這一點也很重要。

所以不要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布施別人的時候,尤其是廣論學員,有的時候很想把自己學習到的《廣論》,跟別人分享,這個叫法布施、法供養,不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退,要想到由忍苦施,可以感得將來自己修行的時候,也有知心眷屬、知心的助伴,這就很值得。

6.《俱舍論》上面說:舒手惠施得廣大財。舒手就是我們講的親手,親手很認真很恭敬地這樣布施,會得到廣大的財富,這是《俱舍論》上面講的。所以我記得,以前我可能有講過這個公案。佛世的時候有一位國王,他還算滿喜歡布施,至少他很認同。但是他可能是有一些,憍慢跟懶惰的習性,他就覺得:我很願意布施啊!他就把大把的錢拿出來,交給他一個大臣,說:你幫我去布施。大臣布施的時候就很認真,一點都不含糊喔!就是每一個布施他都親手做,然後意樂加行、代人著想都做得很好。

結果呢,國王跟大臣那一生結束之後,大臣投生的天的層次,比國王的層次還高,大臣投生的天的層次,比國王的層次還高,錢都是國王出的,結果最後呢,幫他跑腿的大臣果報比他好。這就是舒手惠施獲廣大財。你越是了解這些勝利,你做善行的時候,你就越願意認真用心。

7.所以如果能夠堅持行善,養成習慣的話,這邊說行善的人加油!你把善行養成習慣的話,《廣論》上面有一句話叫做:他世現行猶如夢,他世現行猶如夢,他世現行猶如夢,就是說:因為你已經對這個善行養成習慣了,乃至於到下一生,你這個業習氣很強的時候,人家不用教你,你也不用特別作意,你自然而然就開始繼續,接續你的善行,把它做得越來越深廣、越來越不費力,他世現行猶如夢。

俊彬:對於如何扭轉自心的方向,就是希望經由發願之後,有一天能夠做到。

德傑:我們今天來學習廣論,就是來聽聞善法,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俊法師的開示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耽著自己的利益,不習慣去為別人的利益著想,所以行善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如何扭轉自心的方向,應從依止善知識聽聞正法開始,然後對每一個法類思惟勝利跟過患。

總結今天的學習,學佛從發心開始,發心之後如何動轉我們的心如理如法的去行持,所謂「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要從依止師父老師聽聞正法開始,對所聽聞的正法要進一步的思惟勝利與過患,而扭轉我們自心方向後,要將這顆行善的心堅固強而有力,還需要不斷不斷的串習,一旦行善養成習慣,就如他世現行猶如夢,作夢是不費吹灰之力,而我們行善也可任運而起,連想都不用想,就會做的越廣越深,進一步生生增上。

 

 

 

  • 善行小點滴

俊彬:感謝大家一起來上課,來上廣論可以互相拉拔,比較不會放逸,能夠提起精神去聽聞法理,這是很大的善行。

銘真:由於一直保持正念,心境就比較穩定,生活過得開心,讓自己覺得很幸福。在這疫情期間,我也支持許多藝文活動,讓這些活動能順利的舉辦,很高興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 HOMEWORK

  • 表達善意、表達尊重、表達感恩。

  • 預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73L01第四施何等物~ P277L04即是有犯

  • 手抄:第十五冊 P91L03~P126L02 音檔:[115B] 04:01~ [116B]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