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55L01第三經義~ P256L01不善惡友

手抄稿第十四冊 P110L03~P152L08 音檔:[108A] 01:42~ [109A] 21:48

 

 

 

【喻】99%的人都猜錯了!您猜對了嗎?

 https://youtu.be/8Hm5Q2p_lJIc

影片中的小男孩夢想有一天能成為太空人,他看上這望遠鏡,非常喜愛,價格是2500元,就決心要買了,於是他一點一點的努力存錢,到了某一天,要去買時價格已是3500元……

Q:接下來小朋友有買到望遠鏡嗎?成為太空人?搭乘太空船發現未知的行星?

如果你是導演,會怎麼安排劇情呢?

啟中:接下來這小男孩會長大了,所以不是只有存錢而已,還要修行其他東西。

美玲:一個人的力量太微小,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經由同行善友一起努力向上,大家一起當太空人。

明達:這是理財的廣告,頭期款有了先買望遠鏡,其他太空需求設備再分期付款。

德傑:雖然環境不好沒有錢,但小男孩會努力求學,然後去考上太空相關學系,即使是最後一名考上,他會很珍惜,因為他的願望是有一天能成為太空人。以我為例,我是念土木科系,我的願望是能念機械,所以當我考上成大機械研究所時,雖然是最後一名,但覺得很幸運。

清泉:如果我是導演,因為這小男孩喜歡太空研究,我會安排貴人及導師來幫助他,或者協助他買下太空設備,這樣對他會比較好。

怡伶:平常要懂得理財的規劃,否則通貨膨脹之後,望遠鏡的費用要再加碼,所以單靠存款是不夠的。這小男孩不只是要買望遠鏡,他希望成為太空人,所以我若是導演的話,會從他的夢想慢慢的啟發他走到更大的目標。

Q:對主角,買一個望遠鏡 vs 成為一名偉大的太空人,哪個比較可能,為什麼?

德傑:因為一直通貨膨脹,所以這小男孩即使存了錢,也達不到買下望遠鏡的目標,如果他能夠好好的學習,經由他的努力求學,反而比較有機會成為太空人。

明達:要有次第,先把目標設定在望遠鏡,然後一步一步往前進,就有機會成為太空人。

◆小男孩一直沒有忘記要成為太空人的夢想, 所以就會往這方面去做, 未來不管是碰到貴人,或者學習技能,或是找到同行善友,都是為了努力成為偉大的太空人。所以發願很重要,只要有個意念,這種子經由因緣合和,有一天就會發芽,這是今天課程所要學習的。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庚一、發心以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1. 必須修學無謬圓滿之道

  2. 破邪執

  3. 正解經義

  4. 無緣有緣, 當善分別

  5. 當於此發堅固定解, 由多門中漸增大乘種性堪能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內容摘要】

一、對於支那堪布引述的第三段《梵問經》經文「盡其所有一切觀擇,皆是分別,無分別者,

    即是菩提。」宗大師正解這經文的內涵:

  1. 正當觀察一切法性的生、滅……等達到覺悟之時,了知布施等六度於實性中並無生滅. 就勝義諦來說,布施等一切行都是無自性生;而所謂分別,只是世間假名安立的名言。

  2. 經文的意思,不是說施等六度不用修習而應棄捨,而是說修布施等時,不要去執著;應當了達空性而修菩提行。

二、因此,一直到成佛前六度萬行都要去勤修。

  1. 有能力的人要策勉自己精進,能力不足的人應該把「行菩薩道」當作發願內容。現在要先累積能修的因,也就是集聚資糧、淨治業障,廣發大願,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如願修行。

  2. 《集經論》中說:「想要了達涅槃的空性義理,卻不喜修持世間有為善的方便分,這是魔業。了知菩提法,卻不去實踐波羅蜜多道,也是魔業。」

  3. 《不可思議秘密經》「已證得圓滿清淨的般若波羅蜜多,對於所緣何者當息,何者不當息,如實了知。」

  4. 對於什麼應該緊束,什麼應該緩放,也應善巧了解並予區分。譬如對煩惱和我執的繫縛應該緩放;而對戒律及學處則應緊束。

  5. 成就一切遍智,要靠很多因緣,若只有一部分的因絕對不夠。今生既已獲得暇 身,就應該好好修習各種法門以達堅實的境地。

 

 

 

  • 師父音檔

廣論是何等的殊勝

本論的真正最殊勝的地方,就是最後。所以在進一步說這個之前啊,大家還回想一下,宗喀巴大師這個《應化因緣集》大家都有一本,你們不妨看一看。他年輕的時候這麼絕頂聰明,然後呢,還沒有這麼真正修學什麼,剛開始的時候啊,大家在作早晚課的時候,他就能夠進入無分別定,在這個定當中,人家都動不了他。他跑到哪裡,他生了病叫醫生看,結果醫生看了以後,一談了那藥理,這個醫生發現:啊!原來他對醫理最通達的還是那個病人,不是那個醫生。你看這樣的絕頂聰明的一個人,一學學了幾十年,廣學當年所傳的所有的各宗各派,沒有一個不學、沒有一個不修、沒有一個不證!你們仔細地看,到了那個時候啊,他就才寫那個本論─《菩提道次第論》。先寫《廣論》,就是詳細抉擇所有的那些內涵。
結果寫了前面以後,他想:唉呀!現在眾生啊,末法了都顛倒了,你真正每一樣東西仔細講,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啊!他最後那個毘缽舍那止觀部分,就是有「觀」部分,他想不寫了。欸,那個時候的本尊,換句話說,他……譬如說我們念佛,他已經親見阿彌陀佛了,對吧?不管他念了什麼,那就親見告訴他:「某人啊,你現在寫這個論的時候,你如果寫到這裡為止的話,一般人連它下等的利益都沒有。」換句話說,種點善根那是可以的,絕對好,如果你要如法修持的話,這個修持的利益一點得不到。「如果說你現在反過來,把那個毘缽舍那真正地抉擇勝義的這個道理,寫出來的話,那有肯修的人如法去修持,還可以得到中等利益。」這段話你們好好地看一看!
可是這個地方呢,一定要注意哦,我們種種子跟證真實是兩件事情。在種種子來說,不要說毘缽舍那,前面的哪怕你跑到廟當中,「欸,這個叫佛啊?」這也種了一個種子了。這不是就這一點來說,而是說我們如理如量地一步一步上去,親自證得,證得什麼?證得見道,乃至於更上去。所以宗大師的很多弟子當中,不要說加行位上的人很多,乃至見道的人很多。他不是有一個人曾經問他一個道理啊,問他一個道理的時候,宗喀巴大師說,這樣的;他想:不對啊,我以前修的跟宗喀巴大師所學的不一樣啊!那麼他那時候已經見到本尊,換句話說,拿我們來說念佛已經見到佛了,所以定中見了他的本尊,就問:「欸,那某人告訴我的法,跟我以前修的怎麼不一樣啊?」那個時候那個本尊就告訴他:「你以前學的是前方便,現在告訴你的才正確的。」就這樣。然後呢,就改過來照著宗喀巴大師告訴他,他沒多久,登地了,見了道了,這樣。以後宗喀巴大師去的時候,不待他看見,他的弟子,他對他的弟子說:「恭喜你師父啊!」你看看!由此可以曉得這個他講的毘缽舍那,的的確確是如理如量證得。

當然對我們現在來說條件不具足,可是記住哦!假定我們要想得到圓滿果位的時候,道位不能錯,要道位不能錯這因位不能錯。所以我們現在目前下腳第一步做的什麼?因位,對不對?所以對這個概念一定要辨別得很清楚,你能夠辨別得清楚,將來走上去這一條是直路。
◆師父說,本論真正最殊勝的地方是最後的毘缽舍那,但宗大師看到眾生在末法在顛倒中,毘缽舍那本來不想寫,後來本尊文殊菩薩告訴他,如果本論只寫到奢摩他的話,一般人連下等的利益都沒有,才將毘缽舍那寫下來。雖然學習毘缽舍那,我們現在的條件不足,但師父說,想要得到這個圓滿的果,先從因位上發個心,然後在因位上去努力,就有機會達到目標。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學習「成佛要智慧方便一分不能少」,也就是要廣學一切,大家聽完之後內心是:這是我想要的? 還是覺得好難,我不行,我不能?

師父說,我們修學的第一步,絕對不是馬上教你去做, 不是要我學了之後馬上做到,而是要我學了之後,先從發心開始,發心廣學一切,「是的,這是我盼望的,這是我要的」。

 

廣發大願~發個心念,效果完全不一樣。

所以佛法裡面特別告訴我們,你不是要得到圓滿的果嗎?對!那麼從哪裡開始呢?哪!你只要時時刻刻、心心念念,因地上面做對了,那自然而然那個果啊就在這裡,自然而然就會得到這個果。事先沒有做的時候啊,他先一定讓我們對業感緣起這個道理,產生一個決定的定解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我們普通凡夫啊,的的確確都是忙著從果上面,看見這個好的,哎呀,羨慕啊!大家要啊!這樣。現在呢,我們對業感緣起這個道理如實了解了以後,那個時候你一看到那個果,你立刻想到:「欸!這個果是好的,那麼這個果哪來的?必然有感得的因。」所以說,你呀,當看見果的時候,你就立刻想到因;同樣地,當你在因地上面努力的話,你立刻覺得:我今得到果了!所以自然而然哪,你會勤勤懇懇在因地上面。要不然我們說「只問耕耘」,就是耕了半天,沒有收穫的話,喔唷,誰願意做啊?啊!一點都沒錯。所以破除這個難關,就在這裡。
所以古人有一句話欸,叫「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樣,這個是漢朝的大儒《董仲舒傳》上面的,而且很多人引這個。說你跑到河邊哪,看見那麼多魚呀,或者人家在網魚:「哎呀,這個好啊!」欸!你不必在那地方,空「哎呀!他有魚我怎麼沒有啊?」欸,你趕快回去結網啊,正好啊!你現在要想撈到這個佛果的大魚的話,那你就自己在因地上面下功夫,這樣。

◆當果報現起來時,一定要想到因,例如看到別人開名車,要想到是他上輩子有種下好的因,這輩子才得到好的果,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好成就時,不要只是羨慕,要想到因,要在因位上好好的努力

 

要種下好的因是不是很難,下手處要在哪裡?

下面這一段,「暫未能者當為願境」哪!這個太重要了!前面說的,有很多人自己覺得比別人強,他又傲慢了,不可以。另外大部分人說,碰到那時候啊,覺得:「哎呀!這個道理現在聽懂了,覺得好難噢!道理是好啊,叫我怎麼辦哪?」欸!現在就告訴我們這個正確的辦法。前面一再說的,我們修學的第一步,絕對不是馬上教你去做,這個概念一定要弄清楚。馬上教我們去做,是走遠路;我們第一個概念,一定是對整個的綱要有個認識,既然這樣的話,自然而然對那個綱要的內容,我們只是認識而不是做到。所以實際上呢,這一段話,確實對我們─可以說最主要的教誡就在這裡。哪!我們對沒有做的,不能做的,怎麼辦呢?哪!這個就是我所希望的願境,願境。所以我們平常說「境、行、果」,這個「境」,就是我們所願的;那對境界,我們了解世俗凡夫的不理想的地方,我們了解怎麼樣改善理想的佛的果,這個就是我們所願的這個境界。現在世間充滿著苦啊,我要去掉它呀!欸,這個就是我願望所在。那麼,不但自己去掉,而且幫助一切人解決啊,如何解決啊,這些道理,那個時候聽見了以後,就是前面所說的。那時候我們千萬不要說:「哎呀,這麼難哪!我不行啊!」欸,他告訴我們非常巧妙的辦法。「是的呀!這就是我盼望的,我要的啊!」既然你要這樣的一個結果的話,所以他下面說:「欸!你就努力啊,做下面這件事情。」什麼呀?修習這個因,你只要這個因一步一步做上去,自然而然得到。那麼因是什麼呢?「集聚資糧,淨治罪障,廣發大願」,這個前面是一再說過了。你能夠這樣做的話,因為「因」你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積累,所以自然而然哪,慢慢慢慢地,不久都能夠做到。這是我們最最重要的關鍵,一而再、再而三,這個地方地提。
所以在這裡的話,也停下來我們說一下。那麼像我們現在這個狀態該怎麼辦呢?喏,就是這樣三件事情,簡單極了!淨治罪障,集聚資糧,廣發大願。懺悔就是這個,然後呢,忙所有的這些,現在我們出家以後,為三寶的事情,無非都是在這個地方─集聚資糧。可是我們要記得,這個都是什麼?一切迴向無上菩提,否則就成為三世怨。不管三者當中做那一個,它必須要有一樣東西─正知見;沒有正知見,你做起來的話,總歸是吃力得很,效果不大,乃至於呀,空轉!你能夠做到了,慢慢地自然相應。

怡伶:有時候我會在學校分享廣論班的學習及善行, 我平常學校的工作很忙,假日還要照顧小孩,但有時間還是會來學習廣論,希望把所學習的應用在生活上,例如教小朋友如何減塑愛地球。

◆師父說,『我們修學的第一步,絕對不是馬上教你去做,這個概念一定要弄清楚。馬上教我們去做,是走遠路;我們第一個概念,一定是對整個的綱要有個認識,既然這樣的話,自然而然對那個綱要的內容,我們只是認識而不是做到。所以實際上呢,這一段話,確實對我們─可以說最主要的教誡就在這裡。』對我們不能做的該怎麼辦呢?廣發大願,下手處是〈淨治罪障,集聚資糧,廣發大願〉,心的力量非常大,現在做不到,但只要發個心念,這個是我要的,這個是我要的,有一天就會做到。所以我們要有正知見,正知見是來自善知識,然後發願,最後要迴向無上菩提。

 

說到這裡,這個地方要特別提醒,現在我們見到了這個圓滿的教法,有很多人說:「哎呀!看見了,歡喜得不得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的因地當中啊,看見了這個教法以後:「哎呀!好啊!要肯努力學。」還有一種呢,雖然見到了這個教法是好,哎呀,他就覺得難哪!那因地當中什麼?就當初的時候就這個心理,乃至於覺得不要的,無非都是這種原因。我們已經清楚了,所以說眼前這個果現起的時候,你很容易檢查得出來,當時因地當中我們是下的什麼因。由於這樣的異熟,所以感得現在的聖教慢慢地隱沒;由於當時的這個等流,所以感得現在對這個境界的時候,心理這個狀態。

Q:聖教隱沒是我們造成的嗎?

美玲:因為我們很冷漠,然後不去做,久而久之之後,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這是個因,慢慢沒有人做,聖教就會隱沒了。

◆看到難,我不行,我不能,最後就排斥,不要,最後佛法就隱沒了。當我們在學習上覺得難,應該怎麼辦呢?

現在我們幸運而了解了,「唯一」,而且「必須」應該做的,什麼?就是告訴自己:要努力!不知道的,一定要想辦法去知道。千萬不要說:「哎喲,這個好難哪!我現在不行啊!」應該這麼說:「哎呀,這個的確難哪!是!原來這個裡面還有這麼多,但是它的好處有這麼大呀!我以前哪,沒有能好好做呀,所以感得現在還在苦惱。現在曉得啦,趕快努力還來得及呀!雖然我宿生造了這個聖教隱沒的這個業,今天感得末法,但是總算還有一點善根,在末法當中,居然還能聽見這樣的圓滿的教法!就憑這麼一點點最好的那個寶貝,如果這一生再不努力的話,如果自己還是:『哎呀,我不行!』一放,完了!下次就沒機會了。」
所以大家常常記得一個比喻:比如說現在我們這考學校,哎呀,說這個考學校真是千難萬難哪!要考一個好學校啊!考一個好學校,當然啦,你有本事考上狀元,那固然了不起;可是我始終有一個感覺啊:這個第一名跟最後一名當中,我覺得最後一名比第一名來得幸運。你們相信不相信這個話?第一名沒關係,他第二名、第三名,不管他哪一名,他總歸進去了;可是最末一名的話,那差一點就完了!對不對?想想看。現在我們什麼狀態?記住:就是,我們就是這個最末一名哦!啊!所以前面沒有好好地努力啊,但是我們總算努力地趕到最後一名啊!你只要進到這個最好的地方去,你肯努力的話,將來這個地方畢業的時候,你可以趕上第一名,這個很明白嘛!所以這幾個概念哪,我前面一再跟大家說,跟大家打氣的原因,就在這裡。
我所以跟大家打氣,真正說起來,是給我自己打氣;因為我自己深深地感覺到了,我跟你們打十分氣呀,我自己脹足一百分!欸!就有這個力量,你們不妨自己試試看。這個道理就是這樣,當你還沒做,心想了退縮的那一面哪,你就完了!始終記住:事情還沒做,先打了退堂鼓,你只有一條路─失敗!打仗,絕對不能拿背跟人家打的。你再逃得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瞄準了一槍打不到,還有第二槍;第二槍打不到,第三槍,一直把你打死為止,這個不是很明白嗎,對不對?
Q:假如你最後一名考上建中,你的心態會怎樣 ?

美玲: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我終於考上了,既然有這個機會,要把握及好好的努力,另一種心態是負面的,認為我是這一群人當中最爛的,就會放棄學習。我當時考上新竹女中,因為是吊車尾,心態是負面的,因為沒用心學習,還差一點就被留級,後來心態轉變之後,知道依止老師,就順利完成學業及考上大學,所以最後一名很重要,是可以幫助自己增上。

◆就是因為難,所以我要更加努力,還好我吊車尾考上了,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只要好好努力就可以趕上第一名啊。

別忽視起心動念的威力,沒有人天生就是佛。

那麼這個因怎麼能夠感果呢?現在我們也了解了、也懂得了、如果我們仍舊跟無明相應的時候:哎呀,我不行啊!我不對呀!我什麼,我不知、不行,還執著它的話,那就完了!現在不!哪有不行的!佛陀,每一個佛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都是這樣來的,我當然也是這樣來的,當然也是來。一切法都是什麼?所謂性空緣起,沒有天生來就是佛,沒有天生來固定就是眾生,你什麼因緣,感什麼果。現在你那個種子下下去,第一個先哪:「哎呀,我不行啊!」好,這個因,就是個不行的因。然後呢,完了既然不行,「哎!那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做;這個要退、這個也退。」那個緣這樣,完啦!
結果呢,你這個事情不做,那個事情不做,你忙些什麼啊?嘿!偏偏你呀,在世俗當中這些也逃不了;等一下張三跑著來要麻煩你,李四要跑得來麻煩你,親戚要麻煩你,朋友要麻煩你,這個也麻煩你……。哎呀!你空忙一生,對不對?你說你現在不努力,忙些什麼?你就算不做這些事情,你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要不要那個?結果呢,兩者當中,你同樣地把一生辛辛苦苦過去了,兩條路是完全不一樣啊!所以這個我們一開頭,是務必要辨別得清楚啊!現在大家都是啊,稍微一點不行啦……。所以你如果說,前面這個道理不清楚、不明白,固然沒有用;聽清楚、聽明白了,不深思熟慮的話,聽完了以後,等一下還是老習氣在轉,這個還是沒有用。所以記著啊!因下對了以後,怎麼樣把那個因,繼續策發它、滋長它。
◆心無自性,所以凡夫也可以成佛,發心很重要,同樣是辛辛苦苦過一生,君子樂得為君子, 小人枉自為小人,我們同樣過了一生,有人依止善知識,聽聞正法,得到正知見,努力向上,成為君子,和沒有得到正確學習的人,絕對是兩條不同的路。

 

 

 

  • 讚頌

文殊菩薩祈求頌  真如 詞曲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 祈求中 文殊現 熠熠心光熠熠容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 祈求中 文殊現 燦燦心光燦燦容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 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

契經及論教典皆證得 願賜智慧辯才咸顯現

祈求增長聞思修慧能 祈求增長講論著智慧

祈求賜予共不共悉地 願速如尊成就祈加持

祈求任運現覺智勝樂 祈求速消除顛倒邪執

祈求盡斷身心疑惑網 願速如尊成就祈加持

碧海中 明月升 藍藍大海月光明 祈求中 上師現 燦燦心光燦燦容

燦燦心光燦燦容

 

 

  • 善行小點滴

德傑:今天開車載我太太上班,在車上我有放廣海明月,我太太聽了之後,她覺得以後也要努力學習,才不會上廣論課時,不知道如何分享意見,我很高興我太太的改變。

啟中:我每天早上跟著背入行論,晚上拜懺之前都會念文殊讚雲海, 念完之後心情會很平靜, 會去想到我太太的許多優點。

怡伶:每次來學廣論,都覺得收穫很多,跟師兄姐一起學習,會促發自己生命中發生的事情,提醒自己不要犯這樣的錯誤。我平常在學校,都會告訴小朋友,少用塑膠袋,要自備環保袋,雖然是微不足道,但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做環保。

 

 

  • HOMEWORK

  • 多感恩! 多道謝! 把握家人相聚的時光.. ..

  • 預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56L02又大小乘~ P259LL03當求定解

  • 手抄稿第十四冊 P152LL06~P182LL03 音檔:[109A] 21:49~ [110A]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