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263班 】1/8/2022上課內容及總結

廣論進度:P238L1正令增長所發心故~ P240L7已蒙昧

手抄稿第十三冊 P194L8~P229L2音檔:[102B] 02:50~ [103B] 00:23

 

 

◎廣海明月0372 發心是自利利他的雙贏

我們還是用剛才那個比喻說做生意人一樣,你得到了這個做生意人的利益,他把你要的東西送到你手上,派上用場,這個同時他就賺到了他的錢。這不是兩件事情,所以我們現在修習佛法也應該從這個地方著眼。同時我之所以用這麼通俗的這種事情來比喻,為什麼原因?就讓我們當下體會到,哦!原來這個佛法是這個樣的,這樣的話效果更大。否則的話,我們在這裡做一點事情都是為了別人,為了別人覺得這個不願意。你要曉得這真是為你自己呀!這越為別人是越為你自己,要和做生意人一樣,人人手上用的東西都是你的商品的話,你這個老闆是最大。

如果想要完成世間的一切利益,那麼要成辦什麼呢?成辦道種智,對不對?這個「世間利益」對於他人來說,就是救濟了一切眾生、普度一切眾生。然後師父接著說:「當你救濟一切眾生,對你自己來說的話,就成就了你的報身報土」,注意下面那句話:「一件事情的兩面」。彌勒菩薩說:想要饒益眾生的話,一定要用道種智成辦世間的利益,但是師父在給我們解釋這段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師父是從什麼樣的角度提示我們?是不是師父一直要告訴我們說:用道種智成辦世間的利益後,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勝利?似乎是從一個交換的角度在說,菩薩所應成就的事之後,菩薩自己換回來的結果是什麼。那做生意的例子也是一樣的,比如說:你要的東西到你手上派上用場,那麼做生意的人同時賺到他的錢。師父為什麼要用這麼通俗的事情來譬喻呢?想一想是什麼原因啊?有人回答說:「體會效果更大。」什麼效果更大?如果不強調這個效果的話,會怎麼樣嗎?

我們修學佛法應該要從這個地方著眼,師父這樣說:「也應該從這個地方著眼」,請問:是從什麼地方著眼啊?你們有找到嗎?我問的問題都在師父的解釋裡。從什麼地方著眼?一體兩面,是自他二利,對不對?尤其要觀察到自我成長那部分,就是要抉擇自己會得到什麼利益的部分。所以在這一段的時候,師父反覆地提到:其實你利他就是讓你自己會得到最多,其實就是在自利。為什麼要堅持利他呢?因為只有堅持利他才能夠最深刻地饒益自己。

◆修菩提心對凡夫很難,師父以做生意為例,告訴我們可以從交換的角度來想,也就是我做這件事情可得到什麼? 從這樣的心態來練習利他,所以我們想要自利,一定要從利他開始。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辛一、未得令得

辛二、已得守護不壞

壬一、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

癸一、為於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勝利

癸二、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

癸三、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

癸四、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壬二、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

辛三、設壞還出之方便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摘要】

一、為令所發菩提心增長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修學六次發心分二:

(一)不捨已發之願心

  1. 若捨願心之罪重過別解脫根本罪。發誓願度一切眾生,之後看到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暴惡、成佛須久劫勤修、福智資糧無邊難行等種種情況心生怯弱,而捨置發心重擔,其罪尤勝於別解脫他勝罪。

  2. 未捨願心縱享五欲仍具戒律。菩薩就算毀犯尸羅,但只要把菩薩的願心保護好,不動念退求二乘,這就是菩薩最根本的戒律,即使受用五欲,也不算毀壞菩薩不共的防護心戒。

  3. 若捨願心則須長夜馳騁惡趣。發了無上菩提心,卻違背誓言,等於欺誑一切眾生,這樣怎麼可能生於善趣呢?

  4. 猶如糞聚中獲得如意寶般歡喜。當思惟能得此菩提心寶是多麼地珍貴、稀有,應當一切時處絕不捨離。

(二)令所發願心增長

  1. 光是發不捨之誓願還不夠,必須晝三夜三勤修,使菩提心增長穩固。

  2. 進行的方式和三皈依的儀軌作法一樣,如果能照著儀軌受持,就照儀軌;如果不能,則應觀想資糧田而作供養,並修習慈心與悲心等所緣,每天重覆六次。

二、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捨有情,分二:

  1. 修學不捨有情:會讓我們產生棄捨的念頭之事,譬如非理作意等事為因緣者,應該避免。

  2. 心棄捨有情之量:棄捨有情的量為何?任何一個有情,如果由於他造罪或者做了不合理之事等,我們便生起念頭:「唉!我再也不想利益他了!」當內心有這種想法,就是捨棄有情。

三、修學積集福德、智慧資糧

  1. 若由儀軌受持願心之後,應每日供養三寶等,勤修積集資糧、增長菩提心的正因。

  2. 修習此一學處,雖然在經論上並無明文,實際上對自己的修學是有很大助益。

四、修學餘生不離發心之因分二,第一是斷除能壞菩提心的四種黑法;第二是 學習受持不失菩提心的四種白法。以下先說明第一及第二黑法:

(一)第一黑法:凡欺誑親教師、阿闍黎、尊長及福田者。

  1. 欺誑的對象:親教師、阿闍黎、尊長(饒益自己的善知識)、福田(具功德者)

  2. 欺誑的行為:只要對任何一個對象,凡是以欺誑心,做了蒙蔽師長的事情,都是屬於第一種黑法。《迦葉問品釋論》解釋欺誑的定義,說「親教師等因悲愍心而舉發弟子的過錯,弟子明知有錯卻以虛妄語欺騙師長」。

(二)第二黑法:於他無悔令生追悔,就是對於他人原本不該追悔的事,令他心生追悔。

  1. 令生追悔的對象:就是有人做了種種善事,本來心中沒有任何追悔。

  2. 令生追悔的行為:使他心生憂悔的心,對於本來不該憂悔的事生起了憂悔。如《釋論》中說:「對安住於戒律學處的同修,卻以諂誑心使他對所修戒律糊裡糊塗、不能決定。」

 

 

 

  • 師父音檔

~ 別人告訴我過錯,這樣是對我好還是不好,聽聽師父的開示

這一個事說到這裡,我就想起一件事情來。我以前就是在,那時候還是小的時候,先父啊,有的時候告訴我一件事情。那時候我們,那時候的情況遠比現在好,我們那時候家裡面的家長說,很少是敢對這個尊長去回嘴的。這有的時候不小心,如果說了你什麼啊,自己也講一點道理辯論,我父親就呵斥我,呵斥我,這樣。說:「古人哪,古人哪!很重要的就是要照什麼呢?不是說,真正重要的,聖賢都是靠什麼?努力改過而來。現在所以別人告訴你過錯,你呀求之不得,歡喜都來不及,何況是尊長?所以就算人家說錯了,要曉得,那個時候你如果說否定或者辯的話,下次缺少一個再提醒的機會,你懂嗎?」那個時候我不大懂,我現在了解了。
我們常常有這種情況,我自己也是一樣。剛出家的時候看見周圍的那些,不但是自己的尊長、同修,常常告訴他:「哎呀,我現在混身缺點哪,希望你告訴我。」但是就很少有人告訴我。我當時也不懂得什麼道理,後來慢慢、慢慢地了解了,人家不是不告訴你,有的時候偶然告訴你了以後,告訴你這個不對,你總是覺得:欸,對的、對的,我沒有錯!人家第一次講的時候滿好心地告訴你,你既然對的,誰願意第二次再告訴你呀?我們平常都是犯這個毛病。所以不知不覺之間,叫,「好了,還有什麼好跟他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就算人家說錯了,你還是很歡喜地感激,他至少─他吃飽了飯能夠來管你的事情,不是對你的幫助嗎?

Q:你喜歡別人唸你嗎?別人告訴你過錯,通常你的反應甚麼?有沒有覺得不舒服的經驗?

俊彬:不喜歡,自尊心會受損。

清泉:喜歡有人唸我,有人唸我是對我好,人家關心我才會唸我。

永德:有一次老闆要我去處理一件事情,我覺得他比我多很多的經驗,就跟他辯解,他就告訴我,要我去做這件事情是要幫助我成長,我冷靜思考之後,他講得很對,我是應該認真地聽前輩的話。
◆我們有過失常常是不知道,通常需要別人告訴我們,但是別人告訴我們時,我們又覺得自己是對的,如果沒有人願意告訴我的過錯,結果會有甚麼過患?人家來勸告你、幫助你的路,自己已把它砍得乾乾淨淨,下次人家看見你就算了。真正重要的,聖賢都是靠什麼?努力改過而來。

人家願意告訴我們,表示他的關懷,我們應該感謝他才對。

 

~子路聞過則喜,但我們常常做不到,聽師父怎麼說

所以普通的人來規勸你呀,我們也都應該感謝他,所以叫「子路聞過則喜」。子路之所以為聖人的原因,人家告訴他錯了,他「哎呀,歡喜啊、感激呀!」我們現在人家告訴你錯了,心裡面找了半天的藉口,「我總歸是對的」,就是這樣,那你還有什麼希望改過啊?所以這個地方千萬注意呀!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我們修學佛法特別重要的第一點,特別重要的第一點。
何況你還是欺誑的心裡面,你不曉得,那個時候你就應該進一步找老師,這個尊長告訴我,他總有原因在。所以前面一開始學的時候特別說,我們在長夜無明當中啊,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癡啊!有人提醒我,我總要想辦法先去找到他那個話。你先不要還沒有講,或者一講的時候,你把你一大堆理由講的啊,他說了一句話,你已經說了一百句還要停不住,那還談什麼?就算說一句,你不懂,你還追問說:「欸,對不起,我沒弄清楚。」總歸有道理,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到,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學的。何況現在進一步還有欺誑心,你還明知還要這個樣,那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們對子路聞過則喜,而我們的行相都是會找藉口,說一推理由因為怎麼樣,所以才會這樣,師父這裡告訴我們,當別人提醒我時,如果聽不懂,要進一步追問,弄清楚錯在哪裡,是要很積極的態度,因為修行是要看到自己的行相,並且知道正確的行相是什麼?真鈔假鈔比對後,才能一天一天的進步。

 

◆學了廣論的很多正知見,我們往往做不到,並不是有意棄捨了這些正知見,而是我們的習性太重,不作意對治,精進努力,是很難克服習性的,聽師父的開示:

實際上呢,我們倒不是有意地捨棄,而是說,你不作意對治,不精進努力的時候,它那個無始以來的習染哪,一下又來了,一下又來了,一下又來了!來的時候你又不知不覺跟著去了,這個是我們眼前最應該注意的地方。然後呢?這個對治了,把已經學會的東西啊,再怎麼增長它,而不是增長以往流轉生死的那些染污之業。

 

~ 我的現行,我的習慣是從哪裡來的?聽聽師父的開示

【◎《大寶積經。迦葉問品》說成就四法,於餘生中忘失發心,或不現行。】
說如果說你做了這四樣事情,那麼將來你會忘失,失掉了,或者那個菩提心不再現行。說到這個忘失或者不再現行,也許我們會說:「前生的事情,那我們這一生好像都記不得嘛!也沒有現行嘛!」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很多習慣什麼等等,都是前生的習慣這一生帶來的。有的人聰明一點,有的人是笨一點,有的人哪,欸,他寫文章或者什麼碰見一點飛花落葉,啊,這個情緒,這個潮思啊是潮湧而來,寫出來文筆很美,可是你要他碰到算術的話,他就頭痛得要命,表示他腦筋不好啊,但是他一加一加出來就叫他困難。有很多人哪,他對那個數理啊他非常清楚,可是你叫他寫文章,啊,他覺得這個非常困擾。為什麼?前面說的這種情況,並不是他腦筋不好,但是有的人就偏向那個、有的人偏向這裡,為什麼呀?現在這個現行,也就是說他前一生這麼帶來了。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如果你這一生造了這種業了,「他世現行猶如夢」,還記得這句話吧?到下一生他生起現行的時候像夢一樣,你自己不曉得為什麼來,它就這麼來了欸!就是這樣。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難得地獲得這樣殊勝的寶貝,你這一生雖然努力了,但是如果說你繼續做對的話,下一世自然它又現起來了。就像我們剛才一樣,這一生有很多人哪,就說這個天才;現在你這個天才就是跟菩提心相應,那何等地好啊!反過來說,你如果做得不對的話,這一生辛辛苦苦學會了話,對不起,下一生就沒有了。何況這個菩提心,一直從現在開始要憑著它作為根本,圓滿佛道,這麼珍貴、這麼可貴的東西!所以這個兩點啊─黑法,我們眼前就要斷除;白法,要努力!
結果你能夠努力了白法,欸,到下一世不要努力它自然現起了,這個多省力啊!這個多省力啊!就像我們常常說的那個比喻一樣,說現在如果你要做一個老闆的話,然後呢做一個小販,大街上揹了個箱子賣枝仔冰賣起,要賣成功一個大老闆的話,那不曉得做到那一天哪!但是如果說你從小生在一個大老闆、董事長家裡的話,那什麼都不要,對吧?你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你就是個小老闆,就是在這樣。哪!現在我們就是這樣,這個這一生你能夠稍花一點氣力的話,下一生你生生世世就是那個什麼?佛的佛子,連他世間的國王的王子我都不要幹,有這麼大的好處哦!

Q:想一想自已這一生的強項、弱項、優點、缺點?和下一生有甚麼關係?

◆我們這一生的習慣是宿生而來的, 所以師父說「他世現行猶如夢」,同樣的我的下一生的好壞,是來自於我的這一生的造業,對這一生的強項及優點,要持續精進,對這一生的弱項及缺點,則要去改善,為了下一生能出生在好的環境,擁有優良的人格特質,就要保握現世的暇滿,好好造善業。

 

 

  • 讚頌

善友     真如 詞曲 

青山伴著白雲飛 天多美 人生路上有你隨 太芳霏 太芳霏

流水月光風舉霓裳 梵音裊裊 心地清涼 野風送來千古的梵唱 

在你心我心 悠揚悠揚 悠揚悠揚 萬世飄香 飄香 

流水月光風舉霓裳 梵音裊裊 心地清涼 野風送來千古的梵唱 

在你心我心 悠揚悠揚 悠揚悠揚 萬世飄香 飄香 飄香

 

 

  • 善行小點滴

永德:今天學到利他也可以自利,覺得很受用。在家庭方面,最近買地自建房子,讓母親及岳母都能住在一起,這樣大家就可以相互照顧,另外在事業方面,近期將公司給的獎金,回饋給底下的工程師,讓他們覺得有被照顧,就會工作努力,乃至我將來退休後到園區當義工,公司可正常營運,我也可獲得報酬,這就是要自利先要從利他開始。

德傑:人生無常, 最近知道我很懷念的一位宗親,生重病住院,就幫他列在班上回向的名單,希望他病障業障能消除,這疫情期間不能探病,我會利用機會去關懷他及他的家人。

 

  • HOMEWORK

  • 多感恩,多道謝,小心對他人經常的付出越來越麻木。

  • 預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40LL6說正趣大乘~ P243L1明顯宣說

  • 手抄稿第十三冊 P229L3~P263LL2音檔:[103B] 00:23~ [104A] 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