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秋週五班2021 1112課程內容與總結

 

●師父前行緣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一遍)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啟鎔 領讀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前行:眉姝

● 海報:做給誰看?
● 桌牌:你真正懂得了佛法,你怎麼做就怎麼對。

 

 

★ 影片:堅持師父的堅持 – 建造一座創造人類幸福的大學「福智佛教學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vV1gqNH88
福智佛教學院籌備處:
有一群人,在20多年前全心投入參與大學的籌設;
另一群人,長期以來不間斷護持大學的建造。
日常老和尚創辦福智教育園區後,開始申請大學。
2001年7月9日老和尚以創辦人身份親自到教育部參與複審備詢,
委員們提出各種意見,就是希望老和尚撤銷申請。
老和尚因此更加堅定辦大學的決心,
會後並跟在場的弟子策勉:「只要我們有一點突破,人類就有希望,我們是以卵擊石,石破!」
我們不會散 堅持走下去…

 

 

 

● 聽帶研討:美蘭/班長

美蘭:
★ 聽師父講廣論
【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
『現在我們要做各式各樣的好事,然後呢你做了好事以後,不管你要不要,一定有它的善果的。那麼,那個時候我做的時候,我說我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什麼?為了要求無上菩提,絕對不希望異熟果,絕對不希望異熟果,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那麼加深這個印象起見,我要提一件事情。我們往往做一點小小的事情,做了以後,總希望別人知道,啊!然後讓人家知道。或者做了以後,這個心裡面你不知不覺當中要做給別人看。人家希望異熟,還不希望現世,還希望以後咧!現在我們連它希望後世都等不及,就眼前馬上讓人家看見
:你看,我在那兒做那件好事情。』

美蘭:你做了好事以後,不管你要不要,一定有它的樂果的。那個時候我做好事的時候,我的起心動念是什麼?
(升官、發財/做好人、好名聲/異熟果/心清淨(自淨其意)/無上菩提)

是文:以前就知道善有善報,做好事就是期待善報到來,後來發現做好事的心情其實是快樂愉悅的,所以後來就想是不是可以把做好事,變成一種習慣,讓自己一直維持一種很快樂的心情去做,越做就越快樂,這就足夠滿足自己了。

健華:爸爸媽媽叫我做善事,不要求回報,長大以後才知道,幫助別人我也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做善事不會刻意要求回報,只想有一顆快樂的心,能幫助自己向上的心。

志鴻:我只會想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幫助他,他需要什麼幫助呢?衡量自己的狀況及能力去幫他,比較不會想那麼多,可能比較像是心清淨吧。幫助別人也希望自他能雙贏,在幫助人的過程,有很多也需要取捨,要能區分輕重緩急,若當下無法幫到他,應該也要跟他說明白,取得他的諒解,或者也能推薦其他專家來幫他。

 

 

★聽師父講廣論
『所以你不要小看說迴向菩提,這真正的內心迴向菩提,這是有它一定的量則在,這樣。所以你做任何事情,你心裡很清楚,我為什麼做,我是為了這個。將來的果報都不要,眼前的果報更是虛假的,兩腳一伸有什麼?所以不管別人看見不看見,不管別人讚歎不讚歎,人家埋怨我,他是他的,我自己努力做。所以這個迴向菩提兩個字,不要把它文字看,看看自己的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不希異熟」啊!那個時候才談得到不希異熟。這是第一個,就是自己心裡很清楚,你做任何事情,說:是!

所以,關於這一點,為什麼我對我的老師這麼讚歎,為什麼我現在才懂得他這一句話:「我做這一件事,可是做給我自己看的哦!」那我現在懂了:對啊!做給我自己看的,沒有錯,做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到了這個時候,我才了解為什麼上一次講那個故事,說在全西藏供養三寶,最好的是奔公甲這一把灰。你們還記得吧!他拿出這一把灰來,往那個供桌上面撒了一把,結果一個大成就者說:「喏,全西藏最好供養的,就是奔公甲這一把灰!」要我們現在跑到灶裡面,拿了一把灰,在佛臺上面撒著,這個最好的供養嗎?這不是顛倒嗎?為什麼?他就了解,欸,他心裡面起心動念不對,他要做給別人看,馬上:不對!淨化 ─自淨其意呀!這個我們要了解,這樣。』

美蘭:做任何事情,心裡要很清楚,為什麼而做,是為了求果報嗎?師父說要做自己的,而且要努力做,不是希求異熟果,希求後世安樂。
奔公甲那一把灰,是全西藏最好的供養,自淨其意呀!

班長:1.《大般若經》經文:【彼諸菩薩摩訶薩乃能發起如是廣大隨喜迴向,謂彼菩薩摩訶薩方便善巧,以無相、無所得、無染著、無思作而為方便,於諸如來及弟子等功德善根發起無倒隨喜迴向。】三輪體空,心清淨、田清淨、加行清淨做到最高就是跟般若般羅蜜多相應的時候,就是我們希望在造任何業時都能達到的一個境界。
如果我們在造業的時候如果只是希求眼前的果報,比如希望別人稱讚我、不久後得到別人回報、或追求增上生形色較圓滿,當我們在造業去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它就很容易感果。也許你受到稱讚那個善業就感果完畢了,它就不太有機會去增長廣大,但是當我們的心去回向無上菩提的時候,那個業-種子就會一直被陽光、空氣、水一直不斷地去滋潤長大,一直要到我們真正已經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它才真的感果。這就為什麼師父說,我們如果能造八因三緣,三緣目標努大去做到,能得到的果報會是真正最大。

2. 普賢十大願王裡的廣修供養,種種的供養可是最重要的是?《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經文:【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所以為什麼說奔公甲的那把灰是全西藏最好的供養,為什麼?因為他是真正的法供養,他是為了自己做這件事,在造業的時候真正能夠如法跟法相應,就是跟修行相應,利業眾生相應,跟攝受眾生相應,跟代眾生苦相應,跟勤修善根相應,跟不捨菩薩業相應,跟不離菩提心相應,在那個時候那個供養就最殊勝了。

 

 

聽師父說
【於如來語,應修深忍。】
『於如來語應修深忍哪!於如來語應修深忍哪!於如來語應修深忍哪!記得前面這句話嗎?我們現在對於諸佛的妙智,一切諸佛的妙智啊,在我們的感受上面,不如一個醫卜星象的人哪!哦,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你這樣的,我相信得過他;這個醫生怎麼說的,我信得過他;然後世間的科學家,信得過他;乃至於普通人告訴你,你不要這樣,我信得過他。佛講的話,說:「唉呀!現在這個時候時代不同啦,不要這個樣啦!」所以我把上面這個話,連唸三聲就是這個道理。』
【若未於此獲得真實決定信解,任於何法,悉不能得,勝者所愛,決定信解。】
『假定對於這個道理,沒有得到真實的—這個最重要喔—正確而實在的認識,然後這個認識還要決定的認識。正確、實在這是如理,經過了思惟觀察的產生決定不移動的信解。你如果得不到這個的話,那麼,「任於何法」,不管你說什麼法,都沒有用。為什麼?心情沒有深忍,一碰、碰一點事情就動搖了,聽的時候滿好,下了課等一下耳朵一聽見別的,不曉得跟到哪裡去了,這個沒有用,這個我們要主要注意的!』

班長:師父說如果我們對業果的狀態深忍是什麼情形呢?
師父說: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百四十二頁,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切苦樂的原因,一切苦樂都不是偶然的,絕對有它的因感果,這個必然關係都了解了。那麼經過了這樣認識了以後,下面應該怎麼辦?說「思已進止道理」,那麼這個地方呢,就先總括地,整個的綱要說一下。昨天說到空性,這個再唸一遍,說「於如來語,應修深忍」,對於佛陀告訴我們最正確的教誡,這個就是法,因為真正地解脫痛苦,以及完成一切功德—無上菩提,正依止是法,如法行持,然後呢,分分斷證功德都由此而來。這個概念不但要認識,而且要經過深入地思惟觀察,產生殊勝的勝解,那個時候會深深地忍可於心。那麼這個深忍是什麼狀態呢?就是你起心動念之間,它一切時處,隨時它會現起來:「嗯!這個事情是這樣的,為什麼有這個果,一定有它的因。」同樣地,你現在起一念,你就立刻曉得,這一念將來感得什麼果,這樣的一個狀態,那個時候是得到了深忍信,那個時候是信心就堅強了。』

班長:到底我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得到深忍信呢?我到底應該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我現在學法的條件和未來要走的路呢?

達賴喇嘛尊者Be determined [Dalai La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RV0N8owSA&ab_channel=%E6%AD%A3%E4%BF%A1%E7%9A%84%E4%BD%9B%E6%95%99BuddhistChannel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決心,你不應該認為這個成果會在短短幾天或者短短幾年之中達成,我們必須了解這個事情的發展可能需要好幾劫。
你看我們的決心,如果你把自己視為佛教徒並且特別希望修持佛法,一開始你就要有心理準備,無論需要多少億萬劫都沒有關係。
除此之外,(去思考)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意義。沒有其他,採用一些正面的思惟,然後你會發現幾天幾月或者幾劫後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你真是在浪費你的人生,人生的價值,即便是一天,都太長了。
一旦你的心做了堅定的決心,你會清楚的看到目標,時間不是關鍵,如寂天菩薩的《入行論》所說:『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苦,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內在力量和啟發。沒有耐心,希望以最快速度最好質量達成某事的願望,我想結果會是不好的,以最廉價的方式得到不好的結果,我認為那是錯誤的,這是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
我自己每天都會持咒、觀想以及一定要做的曼達拉,但是我的日常修行,雖然我的修行非常的差,即便如此,我最主要的修行是在強調我的菩提心及四聖諦的內容,還有大悲心。這真的讓我感覺到一些實際的層面,透過這種修行,你會得到一些實際的利益,觀想很高大的本尊,有時候我會認為那是在自欺欺人,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帶著耐心和決心次第修行。
一旦你開始下定決心或專注於修行,假以數年或者假以十年之後,你就會看到一定的成效,至少你能看到某種程度的改變,某種程度的進步,一旦你看到了進步,你就會獲得相應的鼓舞,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佛教的兄弟姐妹們,這是我的演講,重要的是,如果你認為你是佛教徒,請您實踐它,並非僅僅停留在智力層面,修持與教法必須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不僅限於佛教徒,包括其他宗教的修行者,基督徒,穆斯林,或者猶太教徒,無論你的信仰是什麼,只要你接受了你的信仰,它就必須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星期天到教堂是不夠的,然後保持這種狀態一段時間,一旦離開後什麼都不做了,這是不夠的,無論你有沒有在教堂裡面,我認為你一定要將自身宗教的教法時常銘記心中,這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你會獲得真實價值的經驗,否則知識只是在大腦裡,當你真正面對困難的時候(知識)不起作用。一旦教法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當真的問題來臨時,可以面對,教法將會給予你內在的力量。
當你最終年老色衰病不可癒的時候,最終死亡來臨的時候,平時修行成果才是你最終內在的保證,這才是最重要的。讓修行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沒什麼好呀異的,遲早有一天,我們必須要通過那個生死之門。
無論那裡是否有來生,在那個當下,內心的平靜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在那個當下擁有平靜的內心。如果你自己擁有相關的經驗,你將獲得某種程度的內在力量,沒有沒人,沒有本尊,沒有上師,沒有任何以替代的,這也是為何佛陀說你是你自己的老師,這很關鍵,謝謝大家。』

班長:所以,如法王所說,當你在說你自己是你自己的老師的時候,那個就是你的心真正在皈依法的狀態,因為你依法而行,法就是業果法則。
當我們心裡面對業果生起很大的信心的時候,當我們真的想要去修行的時候,當我們真的想把修行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的時候,我們就會很想很想去實踐法,把法拿來用在我們身上,用在我們的心上。希望我們在臨終的時候,在生病的時候,在碰到各式各樣不可知生命困境的時候,我們能夠真正得到很強大實質的力量,那個力量是因為透過法,透過對法的實踐,我們能夠真正掌握到的內心的平靜。
法王說當我們真正要準備修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就是我們的改變不是很短的時間就能夠看到改變,可能不是一生、二生、甚至要好幾劫、幾萬劫,你才能夠看到一個東西的改變,或是看到你在修行上的成功。所以當我們今天在學習業果,學法的時候,在修行的時候,如果我們心裡還是抱持著說,我希望用一個很快的速度,希望能夠它很快的看到結果,很快的看到自己的改變,那我們很可能就是對業果沒有認識的很清楚。反之,如果我們知道其實學習,希望能讓自己的身心能夠順著正法、善法去改變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它會是需要相當大的耐心,還有相當大的決心的,我們要很有耐心的一步一步地按照佛菩薩或善知識教我們的正確的道理,慢慢地希望我們能夠透過皈依、慢慢地思惟、觀察,讓我們在心裡面對這些道理產生確立的見解,然後照著去做,然後久而久之我們真的得到一個改變,得到心裡實質的東西。所以我們的心裡準備應該是,沒問題,我就是要跟你戰下去,用多長的時間都可以,但是我心裡想的是我就是要改變。

嘉怡:每次善行做回向,不是會求回報嗎?
班長:我們本來就是要希求身體健康、順緣增長、逆緣淨除…..,只是在希求那些東西的時候,要想到我們現在得到的東西,一定不是我們最終要的東西。假設開班,當然可以希望大家學習順順利利,可以如此回向,但是心裡要一個念頭,心裡永遠不要忘記,這個一定不是我最後想要的,我最後想要的是借由這個因緣,借由我的順緣增長,我最後要得到無上菩提。

 

 

● 觀功念恩:恩各老師

● 老師《中秋開示_決斷利他、發菩提心、點亮善行心燈》
『要好好珍惜你面對的那個人,希望他的生命因為有你在他身邊,他多一些快樂、少一些憂悲苦惱。因為有你在旁邊分擔著,或者說一起承受著生命的苦難,他會過得快樂一些。就是這樣很簡單
、很樸素的一種希望一凡是遇到我的人都要快樂一些,我能讓你更快樂一些嗎?努力地去為別人的生命離苦得樂奉獻。注意!這會成為一種習慣。索取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就是:「欸,你怎麼不體諒體諒我呢?你怎麼不說點好話給我聽呢?」會變成一我主動地體諒你,我主動說好話給你聽。比如說,「我身體不舒服,你為什麼不關心我?」那你就去關心他人,反正種子就是種了這個,以後你就會結這個。所以與其抱怨生命中有這麼多缺憾,那你去把那些缺憾在你的生命裡再種植出來,以後就不缺了。』

Q、想一下生命裡有沒有付出、索取的經驗?當時的想法跟事後的總結,你覺得這種經驗是快樂還是痛苦?原因是為什麼?

前軒:我小孩現在一歲多,我會幫忙泡牛奶跟換尿布,一開始覺得上班就已經很累了,晚上還要爬起來泡牛奶,隔天起來就會覺得精神不太好,不過後來就痕習慣了,現在小朋友在我回到家的時候,會說:爸爸回來了,就跑過來給我抱,覺得小朋友也知道感恩父母,感覺真的很幸福。

家萍:不管在職場或是家庭,總是希望帶來一些快樂給別人,少一點憂悲苦惱給自己,但是上了《廣論》課後才知道,過去自己覺得帶給別人的是快樂,給自己帶來的不一定是快樂的未來,也可能給自己帶來痛苦的因,現在比較能用
正確的方法,帶給別人快樂,也帶給自己快樂,還會提醒自己,盡量不要帶給別人憂悲苦惱。

 

 

● Homework:

…持誦心經,為家人及世界祈福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防疫
…週二-20秋線上學習歡迎參與
…11/19 為Zoom線上上課(暫維持每月1次回實體教室上課)

● 下週廣論進度:P142L9 即彼經云一切諸法如水月 ~P144L9 由作如此業於此中生
我們心靈的家:http://www.mylamrim.org/?p=25006
手抄稿第八冊:P175L6 ~ P208L7
音檔:61B21’52” ~ 62B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