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P215L4第二如次正修分三 ~ P217L3則念恩等無所依故

手抄稿第十二冊:P168L11 ~ P205L10 音檔:[93B] 20:50 ~ [94B] 18:59

 

 

◎喻-【福智佛教學院為什麼可以辦?聽聽看CEO們怎麼說】

藉由多位CEO的學習分享,我們再一次回顧師父的悲心、眼光與遠見,來憶念師父對我們的恩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QnWz1PUaE

Q:這些CEO看見了哪些師長的功德?

智光:對於環境、生態及氣候的變遷,師父在20多年前就看到了,所以成立慈心事業,希望透由種有機來保護環境,讓地球免受天災人禍。

德傑:師父在講心及物質,物質發展得快,心發展得慢,師父推廣的是心的教育跟學習,如果心是好的話,事情就會變好。

Q:福智佛教學院的成立,可以貢獻什麼給社會?

美玲:有位CEO談到,在40多年前,孫運璿院長知道當時的社會需要什麼,所以在新竹成立科學園區,開始發展半導體事業,使得之後的台灣經濟蓬勃發展。之後的20年,師父看到心靈非常貧窮,所以推廣心靈教育及有機事業,師父總是超前部署,也規劃要成立佛學院,希望經由佛學院來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改變生命的意義。

◆影片的一開始,師父就確立了人類生命的兩大方向,物質與精神,但物質進步得太快,以至於精神的發展跟不上!接著藉由多位CEO的學習心得,來證成師父當初給出的結論。當初師父建立福智教育園區的初衷,就是要為這個社會留下一個良善的心靈歸宿,如今佛教學院的成立,等於是把涵蓋面擴展到成年人,讓更多人得以學習到真正讓心靈快樂的方法!

相信在師父老師的慈心悲願之下,佛教學院能將離苦得樂的生命哲學,廣弘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修七因果教授

壬一、於其漸次令發定解

癸一、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

癸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壬二、如次正修

辛二、寂天教授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摘要】

  1. 如何對一切有情修平等心?

    • 應先善修下中士法類,這是菩提心的前行,再遮止分黨,修捨心。

    • 「捨」有三種:行捨(所造不善不惡的無記業)、受捨(不苦不樂的受)、以及無量捨(面對無量有情,遠離貪瞋的平等心),此處平等心是指要修無量捨。

  2. 如何做到無量捨?

    • 無量捨所修的方式,是於眾生,自離貪瞋,令心平等。

    • 依次第而修,先以中庸為所緣事,漸次令心平等。若於中庸心平等已,繼而應緣親友修平等心,緣親友心平等已,依序於怨敵、一切有情修平等心。

  3. 如何修斷除貪瞋不平等的心?

    • 就有情:應如是思惟一切有情都和我一樣,想要離苦得樂,既然都有相同的想法具有相同的能力,貪著一類、損害另一類是沒有道理的。

    • 就自己:應如是思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輪迴當中,每一位有情,都曾作過我的親屬,既然都是親屬,我該對誰貪?又該對誰瞋呢?

    • 滅除於親生貪、於怨生瞋,不是不准去區分親友、怨敵之分別心。而是要滅除因為區分,而生起的貪瞋二心。

  4. 如何修對一切有情生起悅意之相?

    • 修習平等捨之後,為了引發對一切有情真正的愛護,要進一步修習不論看到哪個有情都很歡喜珍愛的悅意慈。這裡所說的悅意慈,指觀待一切有情如愛子般的悅意相。

    • 要對一切有情生起悅意慈,須先修知母、念恩、報恩三者。

  5. 如何修知母?

    • 思惟眾生皆曾是我母,如《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說:「遍觀大地,很難找到一個人不曾在這塊土地上受過無量生死;遍觀有情,很難找到一個人未曾在輪迴中做過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軌範師、親教師、其餘上師、尊長,或恩同師長者。」

    • 不僅過去世曾做過自己的母親,未來世還將無數次做自己的母親,這樣思惟後,要對「所有有情都曾是我母親」這件事,求取堅固不移的定解。

 

  • 師父音檔

【謂修有情無貪瞋等煩惱之相,及於有情自離貪瞋令心平等,此是後者。】
說,當你緣這個有情的時候啊,那時候你可能有兩種。你看見這個有情本身,每一個有情他都是和和平平,這個是一種。因為他有情本身和和平平,既沒有貪、也沒有瞋,當然你看了以後,你的心裡面也引不起貪跟瞋來,對吧?這是一種。還有一個呢,不是的,他這個有情本身是有貪、瞋相,或者說你對這個有情是可愛的,你對這個有情是並不可愛的,但是儘管這個人,對你一個是怨、一個親,可是你對這個怨跟親的人的心裡的反應,卻是在無量捨當中。這個人跟你很要好,要好也沒關係,我心裡不為要好所動;這個是你的怨家,你的怨家也不動我的心,我的心始終在那個捨相應當中。現在這個是真正重要的就在這裡。
他為什麼這樣?這很明白,你要有情離開這個貪、瞋,這是不可能的,對不對?在我們張開眼睛來,這個是跟你好朋友,這個跟你不好;有情的人,這個人他要發脾氣,這個人很快樂。如果你跟著外面轉的話,你這個修什麼?這個修不起來。就是你自己要修,不管外面任何境界,他在轉,你不動;他跟你的關係有親疏,你不動。那個時候你不為外面一切所動,站在這個上頭,你才能夠修啊!這個地方就辨是辨這一點。所以我們正式下腳的第一步,要這一個。有了這一個,那麼令我們的心立於平等,這個是指這點。

◆我們平常遇到不配自己胃口時,都想要改變外境,我的苦都是來自對方,師父說,要有情離開這個貪瞋,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情有貪瞋時,不是要對方把貪瞋拿掉,而是要修自己把貪瞋拿掉,修行就是要修自己,不是要修別人。

【修此漸次為易生故。】
我們正修的時候,他又說了:欸,你要想修的話,必須要這樣的一種心理的狀態。而要修的這個心理的狀態,這個心本身是什麼?我們現在的心─就是心識的識,心識的心─那麼這個心識本身,一定「三事和合觸」,你的根對了境,然後生起了這個心理來。既然是因為對著境的話,由借重這個外境的這一個重要的一個因素在裡頭,所以他一定借重哪一種外境啊?中庸境。因為這個中庸境界,就是既沒有利、又沒有害,你看見他自然而然那個心平等。先把那個平等的心生起來,堅固了以後,然後再進一步看別的時候,不為它所動。不為它動了,然後呢在他身上面,把它的原來動的都拿掉,於是你心裡面一步比一步穩固。你看,它那個次第這麼個完整法!

美玲:我婆婆很堅持豆芽菜要把尾端摘掉,但我沒有時間摘掉,她就覺得煮了不好吃,後來我就把買的豆芽菜標示待處理,我婆婆看到就會幫忙摘掉尾端,就這樣解決我跟婆婆的困擾。所以有時候面對境的時候,我沒辦法改變別人,只好改變自己。

◆修平等心的次第要從中庸開始,修的次第是中、親、怨。

◆為什麼是從中庸開始,而不是從親怨開始修?

平等心從中庸開始比較容易生起的。

◆修行是要修我心裡的狀態,所謂「三事和合觸」,我心裡的狀態非要藉由外境才能看的清楚,平常獨處的時候覺得滿好的,只有在碰到外境,你碰我,我碰你的時候,才會看到自己心的狀態,觀察到自己原來都在煩惱中

 

 

 

  • 讚 頌

凝眸  真如 詞曲

那一天親睹你的容顏  整個世界似乎都消失不見 情不自禁注視著你的眼 好想凝視千萬年

像太陽燦爛光明 又像明月清涼寂靜 如水波光粼粼 如火燃燒熱情

慈悲凝成你柔情的眼 智慧化成你深邃的眼 勇悍變成你威猛的眼 那一雙神秘之眼 當我看

著你的眼睛 紛亂的心靈頓時安寧 進入你勝妙的宮殿 神聖光潔

當我又看著你的眼睛 喧雜的心念瞬間純淨 融入你悲智力的體性 你的雙眼 再讓我凝視萬年 終不疲厭  融入你悲智力的雙眼 我要再凝視千萬年 直到永遠

 

 

 

  • 善行小點滴

德傑:今天的讚頌『凝眸』是在憶念師父的功德,師父是我目前學習的善知識,我在學習之前曾看過師父的生平,很相應的是他是我成大土木系學長,師父的開示都很契合我想法,看到師父的志業可以感受到他的慈悲心及勇悍心。

巧君:前幾天跟同事到鹿港老街旅遊,經由當地人的介紹,了解鹿港天后宮、龍山寺等古蹟的歷史及藝術。在這鹿港小鎮有些半邊井,這井的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 舊時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因此鹿港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則位於圍牆外,讓窮人能夠取水,這讓感受到他們的行善及愛心。

明達:因為很多同事對工作都很積極,所以他們在下班之後,還會傳一些訊息請我幫忙,我也會協助他們把事情做好,解決他們的需求。

啟中:我常常要到其他公司去推廣公司產品,這個推廣是沒有酬勞,但有一家公司邀我推廣時,有給我一筆酬勞,我就捐了三千給南海寺。

 

 

  • HOMEWORK

  • 把溫暖及善意送給別人,心量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複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17L04二修念恩者~ P219L07然此亦合苦惱之理

  • 手抄稿第十二冊:P205L11 ~ 第十二冊P236L6音檔:[94B] 3:23 ~ [95B]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