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P210L11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 P213L04餘凡莫能曉

手抄稿第十二冊:P123L1~P149L8 音檔:[92B] 00:03 ~ [93A] 19:04

 

 

◎喻 -【猴王救母】

https://youtu.be/Dqhy5NhhjLE

佛陀跟在座的弟子說:「很久以前,在大雪山的樹林裡,有一隻獼猴王帶領著五百隻獼猴,在樹林裡找尋食物。當時有獵人架設獵捕猴群的陷阱,利用繩網來獵捕牠們。這時,獼猴王臨危不亂的告訴陷入網中的猴群:『你們不要擔心害怕!我會破壞這繩網,大家不要憂慮,我會解救大家到安全的地方。』於是猴群們,隨著猴王的引導一一脫離危險。而這時候有一隻年紀較大的老獼猴,因背著一隻年幼的小猴,不小心掉進了路邊的深坑裏,猴王因為眾猴解危,未注意到掉入深坑中的老獼猴,等大眾回巢穴的路途中才發現自己的母親不見了!於是獼猴王又帶領猴群們返回找尋,終於發現坑洞中的母親,這時猴王又運用牠的智慧,要猴群們互相捉住尾巴,同心協力的往深坑中延伸,而自己更是親入坑中,將母親拉救出來,解除了母親落坑之難。」

「這隻獼猴王就是過去生的我,過去我使母親出離深坑的苦難,而今天我至忉利天為母說法,更是解脫了母親輪迴三惡道的苦難。」

 

Q:假如在不久的未來,你/妳成佛了,會怎麼描述這輩子的母親(或是父親)?以及彼此的相處呢?

俊彬:我母親是個專責的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得很好,她很關心小孩有沒有吃飽,經常會買很多東西讓小孩吃得開心,她經常擔心小孩身體狀況,會不斷要小孩注意健康,為了感恩我的母親,我介紹她去上廣論,希望廣論對她有幫助。

明達:我媽媽是處在傳統的家庭,雖然比較弱勢,但她很溫和,她的希望就是小孩能夠幸福。我在台灣工作,比較少回金門看她,只有在有空的時候,多打電話陪她聊天,讓她覺得安心。

德傑:我的父母親都過得很好,他們不太愛管我們,希望讓我們自由發揮,所以我從小就很少被他們處罰,我父親是個船員長期不在家,我在學生及工作期間,也很少回家看他們,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的感觸,因為有他們才有今天的我。

巧君: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幫助我的母親解脫生死輪迴,反而覺得我母親是在救度我們,我從她的身上學到很多,雖然她沒有念什麼書,但她有堅強的毅力,做任何事情都很堅持,她一方面要照顧小孩,一方面又要工作,為了多念點書,又到補校求學,之前她去國外旅遊時腳受傷,她並沒有休息,而是靠自己的活動把腳傷治好,她這樣堅毅的精神讓我很欽佩。

啟中:我除了之前有外派到國外及大陸工作六七年之外,都是跟我父母親住在一起,現在我母親持續的在學習廣論,父親自己做他休閒的事情,他們都很健康,我平常會用他們的名譽做供養及迴向給他們,每天我都會去問候他們。

◆佛陀以猴王救母的典故來告訴每位弟子:「救助父母出離種種苦難,有無比的大功德,我由於從過去到現在,為母親除去苦難,所以生生世世感得無苦難的果報,所以大眾應當孝順父母。」

所以我們應該要回想母親對我們的恩情,母親的出發點都是為小孩好,今天的課程是知恩、念恩、報恩,到最後的發菩提心,希望學習之後能幫助大家如何報恩。

 

 

【科 判】      

【表八】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

己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

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

庚二、修菩提心次第

辛一、修七因果教授

壬一、於其漸次令發定解

癸一、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

癸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壬二、如次正修

庚三、發起之量

庚四、儀軌受法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

 

 

【內容摘要】

  1. 修學菩提心的次第,從阿底峽尊者傳下來的教授有兩大傳承:一是金洲大師傳給阿底峽尊者的七重因果教授,一是寂天菩薩中所傳授的自他相換的修法。

  2. 所謂「七因果」,通常說是六因一果,首先提到「正等覺」,此即為圓滿的佛果。要成辦正等覺佛果,須先策發起菩提心,而要想發起菩提心,要先生起增上意樂;要想生起增上意樂,須先生起大悲;而大悲是從大慈生起;大慈從報恩生;報恩從念恩生;念恩從知母生起;知母、念恩、報恩、大慈、大悲、增上意樂、菩提心稱為七種因果。

  3. 七因果之次第令發決定定解分二。一是說明大乘道的根本即是大悲心。二是七因果中其他因果是引發大悲的因或是大悲生起後產生的果。

  4. 大乘道的根本即是大悲心,在大乘道的修行中,大悲心非常重要,有了大悲心,才能引發菩提心,大悲心在修習的初中後期都很重要:

    • 初重要者:由大悲發動心意,才能荷度眾生擔,而入大乘數。具大悲,方能成就福智資糧,圓滿成佛誓願。如《無盡慧經》中說:「猶如呼吸是人命根的前導,同樣地,菩薩的大悲也是成辦大乘的前導。」所以大悲心在初發心至極重要,因大悲心正是行廣大菩薩行的所依。

    • 中重要者:行菩薩行過程,因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暴惡。因此,不是僅僅一次發起大悲心,就能肩負起救度眾生的重擔,而是須恆常修習,使大悲逐漸增長。由於悲心堅固,才能在行菩薩道中,對自己的苦樂完全不顧慮,對一切利他事業毫無厭捨。如《修次初篇》中說:「由於菩薩被大悲心所推動,完全不顧自己,一心只想利益他人,故能趣入至極難行的菩薩行中,安忍長夜的身心勞苦,精勤累積資糧。」

    • 後重要者:諸佛成就果位之後,不會像小乘安住在寂滅中,而是發願在虛空未盡之前,恆時不斷地利益眾生。如《修次中篇》所說:「由於大悲心的攝持,諸佛雖已圓滿一切自利,卻仍然安住於有情界中恆常不斷地濟度眾生。」又說:「佛證得無住大涅槃,盡未來際利樂一切有情,即由大悲之故。」譬如莊稼,初期要有種子播下,中期要有雨水潤澤,後期要能果實成熟,這樣才會有好的收成。同樣的道理,要想成就圓滿的佛果,無論初、中、後期哪個階段,都應以修持大悲為最重要。

  5. 由於大悲,菩薩自然能獲得一切佛法,大悲心所到之處,一切佛法也都聚集在該處,好比命根在,其他諸根就在。唯大悲心難定解,故應數數集資淨罪及閱讀《華嚴經》等諸大經論。

 

 

 

  • 廣論研討

Q.在學上士道發菩提心這一段時,心中常會有疑問:「我自己都無法自利要如何利他?等我自利以後再來利他吧!」要如何破除這個見解?

《幫了別人忙,把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廣海明月#0358

 日常師父:

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幫別人忙,為什麼啊?我們不妨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策勵自己──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你不妨拿一個世間那個眼前的做生意的人來看。做生意的人處處地方給大家幫忙,你要汽車,他就把汽車從台北的裕隆工廠搬到這裡來;你要美國貨,他從美國的販得來;你要德國貨他從德國販得來。他為什麼辛辛苦苦地弄這些東西弄給你們?賺錢嘛!就這樣。對不對?而且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一開頭要有這個認識,我們要賺的不是世間義利,要求法財,等到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你會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這個這裡不深談。

 

真如老師:

那麼面對有的人這個也不願意學、那個也不願意學,然後又有圓滿的教法擺在這裡,那些修行圓滿教法的人叫菩薩。接著師父就大刀闊斧地提出他的宗:「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注意聽!「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請問大家,這個正確的概念是什麼?師父在下面說是什麼?非常簡單的那個總結:「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這麼簡單!」

讀到師父的解釋、聽到師父的解釋,讓我感到很驚訝的部分,師父用做生意的譬喻,用做汽車生意的人,來喻那些學菩薩道的人。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學菩薩道的人,後來師父總結是什麼?「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為什麼呢?他都是滿足別人的需要,說:我要一個德國車就從德國來,我要美國車、從哪兒……就都是這樣有一個需求,而那個做生意的人就是滿足他的需求,結果他圓滿了自己的利益。

師父說:真正學習佛法的人一開頭要有這個認識,我們要賺的不是世間的利益,要求法財。問大家:法財怎麼賺啊?就要幫忙別人──要建立菩薩乘最初的這樣一個預備,像一個預備動作一樣,所以師父說:「等到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你就會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那反過來再問大家一個:我們做得很不愉快,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認識嗎?你確定嗎?還是因為也知道這樣做是好的,沒賺到錢!那錢是什麼啊?是歡喜心嗎?當我們幫了一個人之後,我們有歡喜心嗎?還是我們會積到成佛的資糧?而那筆資糧會讓我們更快地趣向於一切智智。

這一段,我會覺得透過這樣一個連結之後,我自己聽起來有一點無懈可擊的感覺:你不走菩薩乘,你有什麼理由嗎?幫人,建立了自己的淨土──你給別人買東西,最後你就賺了大把的鈔票。這完全是一個自利、利他同時完成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師父就把這個菩薩乘,用一個做買賣的事情講得深入淺出吧!會深入嗎?好像也都很淺的,在這裡邊卻蘊含著一個其實自己會得到最大利益的開始,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一開始就要什麼?一開始就要準備好,對不對?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正確的概念一開始要建立起來。

所以每天早起之後的發心,一定要安立大乘的意樂,乃至我們在研討《廣論》的時候也要安立這樣的意樂,因為這也是一個預備動作──我們做什麼事最開始的發心,就是要去學菩薩乘!你看看,師父在這個地方又開始引導我們了。但是師父有沒有說你必須學菩薩乘啊?有沒有這樣?也沒有,只是告訴我們說了解了之後會非常愉快的。

Q.對於要自利還先要從利他開始,在利他的同時也完成自利,大家認同嗎?

巧君:對於自利及利他有時候會有疑惑,師父的例子,從事貿易然後賣給需要的人,是自利也是利他,但想到另一種情境,例如買賣股票及投資土地,跟利他又有什麼關係。

德傑:我覺得對於自利的意義及真相是什麼應先弄清楚,有時候認為是自利不見得是自利,如師父所舉的例子,人家需要汽車,我幫助他而讓他拿到汽車,而我也賺到錢,如果只是為了賣東西賺錢的話,有時候會有些黑心的事情,雖然賺到錢但沒有利到他,從因果關係來看,未來對自己也會受害,所以這不是自利,所以我們要明瞭怎樣利他才會自利,我們要做的是能夠利他的自利,這是我今天學習的心得。

巧君:「幫別人的忙,就是把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覺得這很重要,當你想到幫助別人對自己也有好處時,很多的疑慮也就會去除。

美玲:今天的海報是「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所以我一直很佩服班長及黃背心發願護持班級,反觀自己,在完成儲訓班後,有被安排護持今年線上的學習課程,但却面臨許多的違緣,每天下班後要照婆婆及家人的晚餐,先生也不願我太勞累而壞了身體,所以護持的時間就經常無法配合,這是我最近很糾結的狀況。

正祥:我陪巧君上廣論對自己也有幫助,至少修養變得比較好,現在要吵架也比較吵不起來,然後對生命也沒有那麼徬徨,對前生今世的輪迴也比較有正確認識。另外今天學到父母恩,因我父母都已不在,很深的的感慨「子欲養而親不在」。自己有幸能在台積電上班,以前父母照顧我們,現在我會好好培養小孩,在行有餘力時,也希望能幫助別人。

清泉:今天的學習收穫很多,對於我們要幫助別人,我的心得是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有了機緣才能幫助別人。

啟中:對於自利利他,我在大陸工昨期間,我把公司產品的使用方式,整套都教會客戶,客戶喜歡用之後,公司就收到訂單,這就是先幫助客戶,自己也獲得好處。

◆這裡講的自利,是能真正幫助自己的,要有業果的概念,如果黑心錢,會害自己不叫自利。

◆師父說,我們學習大乘佛法,一開始要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菩薩們處處幫忙別人,幫忙了別人把自己的淨土也建立了起來。告訴我們,自利要從利他開始,並以賣汽車為例,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利他),自己才能賺到錢(利己),同樣的上班族的我們,自己想要自利賺錢,也是每個月要先替老闆賣命後(利他)才能領到薪水(利己),這一段大家可多想想。

學習佛法不是要賺世間財,而是要賺法財,賺法財的目的是要成佛,成佛必須學菩薩乘,先從喜歡幫助別人作為菩薩乘的預備動作,賺法財就是幫助別人,養成凡事不只是執著自己,而是先利他,這樣才會喜歡菩薩的道,當我們有了正確的認識,這個時候幫助別人就會做得很愉快,不會心不甘情不願了,所以正確的認識很重要。

 

 

 

  • 讚 頌

芭蕉雨    真如 詞曲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花無心 人有意

夢未圓 志不移 在未來的際遇 永遠等你

 滂沱雨 驟然起 撥奏蕉葉的旋律 玉珠落滿地 你的笑 你的愁 深深烙印在心裡

任誰也抹不去

花落謝 誰惋惜 月圓缺 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 傾訴著我的心  縱使山窮水也盡

獻出真誠一片心  無悔守護到天晴 美麗花季

 

 

  • 行政事項

  • 2021年憶師恩法會日期為2021/10/24 (星期日)

  • 每月將回實體教室上課一次,日期會再公佈

 

  • HOMEWORK

  • 把溫暖及善意送給別人,心量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複習、複習、 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213L5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 ~ P215L3故能引發為利有情欲得成佛

  • 手抄稿第十二冊:P149L09 ~ P168L11 音檔:[93A] 19:07 ~ [93B]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