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小

 

課程名稱: 觀功念恩 (六 )

課程目標: 數思圓滿德相知識–不修信的過患及修信的勝利

 

    觀功念恩(六)-1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正明此處(依止法)之信心>>

然此中者,謂信尊重。

現在這裡強調的是信什麼?信師長。我們前面講的信哪,實德能等等,哪裡進去啊?師長進去。有了這個後面全有,沒有這個後面全沒有,所以它是根本。

 

此復弟子於尊重所,應如何觀?

那麼請問弟子對這個師長,對這個師長應該怎麼去看呢?

 

如《金剛手灌頂續》云:

那是一部密續。

 

「秘密主,弟子於阿闍黎所應如何觀,如於佛薄伽梵即應如是。其心若如是,其善常生長,彼當速成佛,利一切世間。」

那個是金剛手菩薩問佛,所以佛就告訴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在密教裡他是秘密主,所以「秘密主」,那就是佛告訴金剛手菩薩說,做一個弟子的人對於他的阿闍黎─阿闍黎是總舉師長,師長有很多種─對於他自己的師長要這樣地看,怎麼看法呢?「你對佛怎麼看,那麼你對你的師長就應該這樣。」換句話說,把師長看成佛。假定能這樣的話,那麼這個善一直在增長,不斷地在增長,而且很快速地成佛;自己能夠成佛,利益一切有情。這是這個上頭。

 

諸大乘經亦說應起大師之想,

密教裡是特別強調,然後顯教的大乘也是一樣。所以不管顯、密,然後呢,

 

毘奈耶中亦有是說。

「毘奈耶」是戒律。也許他們又說:前面是大乘的。這毘奈耶、戒是共通大小的,換句話說不管是經藏、論藏、律藏,不管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所以,毘奈耶中怎麼說呢?「亦有是說」,也是這樣講。

下面看,為什麼呢?所以下面說。前面是舉出這個宗要,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舉道理:

 

此諸義者,謂若知是佛,則於佛不起尋求過心,起思德心。

假定我們了解他是佛,那我們對佛就不會找過失,我們就思惟他的功德,這個很重要啊!前面我們說為什麼要信「實、德、能」呢?就相信三寶的功德,因為你相信三寶有這麼大的好處,所以你內心當中願意去學。假定你覺得像想一個對象,一點功德都沒有,他只有過失、種種錯誤,你願意不願意跟他學啊?你願意不願意跟他學啊?你就不願意,你的內心當中排斥他。

現在好了!你要學的東西是不是必須要老師那裡來的?現在你看到老師的過失以後,你還願意不願意跟他學?那請問:最後的結果,是老師好、還是你好?老師壞、還是你壞?你把他看成佛,他不一定真的成佛;你把他看成地獄種子,他不一定真的地獄種子。但是你把他看成佛,照著他去做,你成佛;你把他看成地獄種子,不去做,你下地獄。請問:你願意走哪一個?所以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在這地方。

所以他有很完整的道理來告訴我們,前面是告訴道理,舉經文說明這個宗旨,現在這地方是道理,這樣。所以從正面的、反面的都告訴我們,正面的要思他的德,還有呢?

 

於尊重所,特應棄捨一切尋察過心,修觀德心。

對老師那裡看他的過失那個心,千千萬萬不可以,一定要把它拿掉,然後要觀他的功德。這個觀過這是由兩方面來看:有一個呢,老師可能有過,前面說過,可是你不去看,對你有好處;還有一個,老師可能根本沒有過,可是因為我們自己是染污識,我們把他看成過失,會不會?這兩種都可能都有。但是現在問題,我之所以跟他作老師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我要學好,既然要學好的,不管那兩種當中,你到底用哪一個?結論肯定:一定觀功,一定不可以觀過!

 

 

觀功念恩(六)-2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正名不修信的過患及修信的勝利>>

此復應如彼續所說,依之而行:

那要照著這樣去做,所以下面說:

 

「應取軌範德,終不應執過,取德得成就,執眾過不成。」

應該取他的德行,絕不要看他過失,如果你看他的功德的話,那麼你得到成就,然後反過來,你看他的過失的話,你就害了!下面:

 

謂其尊重雖德增上,若僅就其少有過處而觀察者,則必障礙自己成就。

那說我們這個師長,雖然他的德行增上,就是遠超過我們哪怕是。前面我們說依止善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德增」是非常重要的!說現在這個善知識實際上是超過我們,但是他的確有一點過失,或者是他沒有過失,只是我們去看,看了過失,然後我們看他過失的話,那是障礙自己成就。

 

雖過增上若不觀過,由功德處而修信心,於自當為得成就因。

反過來呢,就算是他過增上,他並沒有想像當中說比你好,他的過失比你多,也許是。但是因為你在功德的地方修信心,結果對我們自己卻成就。正面、反面說得非常清楚,所以前面說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腦筋機靈的人跟有智慧的人不一樣啊,腦筋很機靈的人,機靈的人他一定找出很多過失來,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定不會這樣做,清楚吧?所以前面說腦筋的機靈跟智慧不一樣,現在你看世界上做壞事的那些人,最會做壞事的人,大概腦筋都滿機靈。並不是腦筋機靈都做壞事哦!不是這個意思,腦筋機靈你可以做壞事、可以做好事,但是有智慧的人,一定只有做好事,這個我們要分辨得清楚。那因此在這裡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就是假定我們有好腦筋,我們要好好地利用這個好腦筋,不要浪費它,這一點是對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觀功念恩(六)-3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遮除觀過心之理>>

是故凡是自之尊重,任其過失若大若小,應當思惟,尋求師過所有過患,多起斷心而滅除之。

這是重要的,所以說只要是自己的尊重,那不管他過失的大小,應該自己想:「喔,說看師長的功德是非常嚴重啊!」那怎麼辦呢?馬上想辦法去斷除它,「多起斷心而滅除之」,這個要修行,要去懺悔,要去用種種照著去治。那萬一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呢?下面有兩個,有兩種,

 

設由放逸煩惱盛等之勢力故,發起尋覓過失之時,亦應勵力悔除防護。

這個是告訴我們的重點,我們凡是犯過失總有幾個原因,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無知,實際上我們都在無明當中,那這裡不談。前面告訴我們的都是這樣。那下面呢?就是放逸,雖然知道了但是不認真去做,這一點對我們很重要啊!原則上面我們在這裡應該說知道了,但是我們不認真去做,是這個放逸,它表相上面好像沒什麼做壞事,但是所有的壞事它跟著來。所以平常我們如果不精進,自然而然都是放逸,輕輕鬆鬆沒什麼事情,聊聊天、喝喝茶好像很高興,這是最嚴重的就是這個!所以在我們常住有一件事情,始終很強調提議不准串寮。你有事情去講可以,串寮的跑得去說閒話,這個東西是什麼?生長煩惱的最嚴重的溫床。放逸不好,然後煩惱盛,這個時候儘管了解,做不到,因為它勢力很強盛,所以它會尋過失,那個時候要更努力!這樣。前面是斷除,如果不行的,要更努力地去這個斷除它,還要防護以後不要再犯。

 

若如是行,力漸微劣。

那如果真的能夠這樣去做的話,它那種惡業的力量,自然慢慢地減少。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或具多聞,或信等德,令心執取,思惟功德。

前面是觀他的過,現在除了斷除以外,我們還要去看,嗯!他還是有他的好處。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你去看,看他有戒啊、有多聞啊、有信啊,這樣。使得自己放棄看他過失,而努力思惟他的功德。

 

如是修習,設見若有少許過失,由心執取功德品故,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假定我們能夠不斷地看他的功德增長的話,那就偶然有一點過失生起的話,因為你內心當中一直看他的功德,所以儘管有的時候會有一個小小的見過心生起,那個對自己信心沒障礙。我們舉一個比喻來說,譬如家裡邊,那父母對孩子,那孩子是完全無知,可是父母絕對不會說,這個孩子無知得像狗一樣。啊!非常歡喜,為什麼?因為父母對這個子女的功德心非常地強盛。所以我們很多地方可以,除了父母以外,凡是你跟他相應的、親近的這種人,因為你看見有很大的功德,所以他很多的錯誤,你都不會看見他錯誤。那世間我們輪迴生死尚且如此,現在我們要跳出輪迴生死的根本,居然不這樣作,我們怎麼修學佛法?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因此在我們進來的修學第一件事情,為什麼叫我們修信,原因是這樣,而儘量地去看人家的這個功德。那麼現在這裡呢,這裡有一點簡單地說一下,不,這個話說完了再講好了。

 

譬如自於所不樂品,雖見具有眾多功德,然由見過心勢猛故,而能映蔽見德之心。

這樣。那譬如說我們對自己討厭的,「不樂」就是討厭的,很討厭的東西,雖然它有很好的功德,但是因為自己很討厭它,見過的心很強,所以儘管它有好處,那我們都不願意接受,這個。

 

又如於自雖見眾過,若見自身一種功德,心勢猛利,此亦能蔽見過之心。

對自己呢?雖然曉得自己有各式各樣的過失,可是因為對自己呀,會執著自己的功德,所以這個心非常強,那個過失完全看不見,那凡是這種道理都輾轉地提出這樣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