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55L8 第二正修苦分二 ~ P159LL1 實無能忍之方便

手抄稿第九冊:P129L4 ~ P167L5

音檔:[68B] 17:31 ~ [69B] 20:52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第二正修苦分二:一、思惟生死總苦;二、思惟別苦。 初中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三、思惟三苦。  今初
如《親友書》云:「仁和應厭於生死,欲乏死病及老等,無量眾苦出生處。」應如是修。此中修習厭生死者,謂思惟彼是眾苦根源。苦者,謂已顯說欲乏等四。等字攝四,共為八種。此八種苦,是薄伽梵於多經中,明苦諦時數所宣說。

修共中士一切所緣法類,如共下時所說共法,此亦應取。諸不共之修事,若有慧力,如下所寫皆當善修。若慧劣弱,可暫捨置所引教文,唯當修習應時義體。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然除應修諸所緣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當於所緣遮心掉等,亦莫令隨昏睡沈沒增上而轉,當令其識極為明淨,漸次修習。《入行論》云:「雖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若心散亂修,佛說無義利。」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正思惟者,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捨那或其隨順。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捨那所得之果。」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如是八苦之中,初思惟生苦分五。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如《弟子書》云:「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闇遍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鎖穴孔,復有便利清腦腦膜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為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為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屍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生臭變臭猛暴黑闇,不淨坑中上下遊轉,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為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極遍煎炙,燒熱遍熱極遍燒熱,燒然遍然極遍燒然,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極大苦受。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為喻,極大苦受。」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乾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於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如被五縛插之尖摽。從胎產時及產出時,所有眾苦,亦如《弟子書》云:「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捨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捨。」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闇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份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遍粘其身,由乾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臟悉皆枯燥,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八苦之中,特於此初及於最後,須慇重修。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思惟老苦分五。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氣力衰退者,謂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於死。應當數數思惟此等,廣大遊戲經中亦云:「由老令老壞少壯,猶如大樹被雷擊,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說老出離。諸男女眾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慬哦瓦云:「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廣論 師父手抄稿】
【第二正修苦諦分二:① 思惟生死總苦,② 思惟別苦。】
把苦的總相,說明一下。第二呢?個別的說。
【初中分三,① 思惟八苦,② 思惟六苦,③ 思惟三苦。今初】
先說總相,總相當中,平常我們常常聽見說八苦交煎,乃至於下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 如親友書云:「仁和應厭於生死,欲乏死病及老等,無量眾苦出生處。」應如是修。】
所以菩薩呀!這個你應該了解,去生起厭患的,對於三有生死輪迴這個內涵,你應該認識而生起的厭惡,要曉得這個裡邊,快樂是一點都沒有,你要想的東西都得不到,卻卻相反的是什麼?死、病、老,各式各樣的痛苦都從這地方來的,這是我們應該認識,應該這樣去修的。
【此中修習厭生死者,謂思惟彼是眾苦根源。苦者,謂已顯說欲乏等四。等字攝四,共為八種。此八種苦,是薄伽梵於多經中,明苦諦時數所宣說。】
前面告訴我們,苦說明了什麼?欲乏,就是欲樂缺乏,沒有好的,沒有好的,那就是壞的!「等」,這個等字包涵了下面,生老病死,現在共分八個項目,這八個項目,世尊在很多經典當中,不斷不斷的告訴我們。他為麼要不斷不斷告訴我們?用多方面的策勵,總有一點一下觸動你的心,然後你從這地方拼命進入努力,就行了。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所以不要說稍微看一看,看了沒有勁,你要努力去看,那裡看到了跟你相應了,你就拼命把握住,去努力,那就有機會。否則只是在外面轉,好可惜,把暇滿的人身就浪費掉了。
【◎ 修共中士一切所緣法類,如共下時所說共法,此亦應取。】
現在我們開始修中士了。說這個中士跟前面的下士,質、次第相關的向上進步。所以前面共下士的,這個地方還是應該取來修習,等到這個堅固了,然後走上去。所以:
【諸不共之修事,若有慧力,如下所寫皆當善修。】
不共呢?就是指中士道,中士道對下士來說,不共的。有很多人他的目的在上,是共同的,有很多人目的只求下,所以對下士不共的。假定他把前面基礎修好了,進一步修上面這個,那個時候,如果有慧力,照著下面的所做。換句話說,這告訴我們,如果你的力量不夠,暫時不必忙,先把基礎弄好。所以說
【若慧劣弱,可暫捨置所引教文,】
如果你的力量不夠,暫時不要先忙,忙下面深入的。
【唯當修習應時義體。】
應該修學跟我們相應的、合宜的這個,我們總要步步踏實,這樣深入,這個是他最重要的。那麼照著這個次第上來,就步步的。所以我剛才說,我們懺悔有人見效,然後讀了文有人見效,最近有好幾位同學,以前有一位同修,他常常歡喜講道理,最近他認識了,他常常說,我已經錯了,我感到真高興!我實在讚歎,我實在感謝!因為我們大家共同研究,他轉過來了,他得到功德,我也沾了他的光,我一天當中為了他歡喜,我覺得真歡喜!這個法,所以我這個地方特別說明,你們一定要了解,一定要了解什麼?兩件事情,哪兩件事情?這個目的何在?還有習氣是什麼?我們因為宿生的習氣所使,因為宿生的習氣所使,所以自然而然又跑到佛門當中來。但是剛才說過了,雖然來是來了,來了目的幹什麼?一下的的確確弄不清楚的,這個倒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極少數的大根性的人,他很快相應。比如六祖大師,他聽見了人家唸一句金剛經,行了,就這樣。可是這種人畢竟少數,我們大部份人,你看見這個廟很歡喜,你只是歡喜而已,這已經很難得了,你肯出家已經更不容易了。但是呢?畢竟我們在這個習氣當中,所以現在眼前進來第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把這個,如果說弄不清楚的話,千萬不要說,哪裡有大法去求?哪一個什麼好?不是的。主要的根本地方把握住,根本因,進一步是圓滿因。就像你賺錢一樣,你先要了解,你做這個生意賺錢不賺錢,賺錢的,再談那個生意做下去。所以你弄不清楚,明明虧本生意,你拼命的做,愈做是愈虧本,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實際上,他前面告訴我們,如果自己的慧的力量比較差的話,那應該修學應時體義。慧的特質是什麼?慧的特質是對治煩惱,你必定要認識這個東西,你才談得到對它對治。對治了煩惱,才能夠解脫生死,這個才是我們進入佛門當中修行的特質,否則的話,你把世間的事情拋棄掉了,跑到這地方來,你不顛倒了嗎?你忙這些事情幹什麼?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繼續。
【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然除應修諸所緣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緊跟著下去,說這些,是的,修這些都要思擇,他為什麼不講聞呢?因為前面告訴我們,是善知識指導正確的內容,讓我們學習聽聞,從這裡我們現在開始的是,如所聽聞的真理而得的思惟!所以是思擇而修,但是除了我們應修諸所緣外,這個很重要哦!就是說,我們現在上課的時候要聽,做早晚課的時候要隨文作觀念誦,然後呢?除此以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在除了這個時間以外,一切時間上頭,不管是善的、不善的、無記等上,都不應該散亂。你說善的不要散亂,不善的無記上面怎麼不散亂?善的固然是不要散亂,不善的是更不能散亂!因為你不散亂,所以你曉得不善的,你對治。如果不善的現起你一散亂,你修了個半天白忙!抵消掉了,懂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你正式修的時候,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必定要自己把握得住,那樣的話你才會認真的去修習。就算那時候你出去散一下步,聊一下天,你也不會走歪路。要不然,你就算用功在這兒坐了一下,坐了沒味道,跑出去想散散心,看見幾個人坐在涼亭裡,找到機會了,就坐下來,高高興興。在那裡看書,難得看它十分、二十分,一坐坐三個鐘頭,還嫌不夠,為什麼原因?就是這個。這個地方你別小看,好像沒有深刻的道理,實際上,真正的我們毛病關鍵都在這個上頭。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必定應該了解的。
【當於所緣遮心掉等,】
我們在任何時候,要在攝心當中,一定有一個能攝的心,去攝所攝的對象、所緣的,這個對這個所緣的,如果不如法的話,要遮止它,掉等,等字包括了不相應的,掉就是跟散亂、貪相應的這種。
【亦莫令隨昏睡沈沒增上而轉,】
向上揚的時候嗎?掉舉,掉完了以後,向下沈的時候昏沈,都是輪迴因。
【當令其識極為明淨,漸次修習。】
一切時處,要使我們的心情,兩個現象,明跟淨,淨是清淨的,一定是跟善淨之法,而且這個善淨之法很明。
有的時候稍微一點輕昏狀態已經不對了,一定要明淨,這是目標。然後我們慢慢慢慢的根據了認識的目標,慢慢的修習,想辦法一步一步的深入相應。
【入行論云:「雖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若心散亂修,佛說無義利。」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
引論上面告訴我們。雖然你長時候的修行,念誦苦行等等。這個各方面的,但是你的心如果散亂的話,沒有多大的利益。要怎麼辦呢?就是照前面說的,令其身明淨。「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它得到的果非常少、非常少。說到這裡我們也同時可以回想一下。前面說我們修行要靠人身,得到了人身還要最圓滿德相。所以外面的身一定要選這樣的,說六道當中只有人道,人道當中還要這樣的圓滿德相。不是一般的在家,不是受具五戒,八關齋戒,乃至於沙彌,要具足戒,而且在具足戒上面還要受菩薩戒等等。心裡邊是要什麼狀態?也要身心一一相應,明跟淨。這才真正應得上佛告訴我們的戒。佛講的戒,總括起來就這麼三句,以自淨其意作為它的中心,然後呢由於這個心體上面,行之於身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後進入定慧,這個是必定不能動的一個道理。
【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
前面是論,經也告訴我們,由於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各式各方面異門,是各方面不同的種種門當中說,修大乘,信解大乘,就初步的信,由如何認識啟發信心,然後深入增長戒解,如法行持,一切大乘的功德,從開始到圓滿出生,都從這地方。什麼?不散亂心,那個不散亂心幹什麼?用這個心正思法義。是前面所說的,我們現在的一切時處,不管是善、不善、無記等上,不要令它餘散,都安住在這個上頭。
【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
這個道理,我們只要自己內心上面,一觀察就很容易了解。現在很多人來了,大家覺得來是來了還蠻好,心裡面就是煩煩惱惱。那時候你要清楚,修學佛法沒有別的,佛法的真正的中心就是對治煩惱。如果說你不能對治煩惱的話,在任何地方,就是跟著佛身邊也沒有用。這是我們千真萬確必定要認識的。我們所有學的東西,只有一個目的。是什麼?淨除煩惱。如此,因為這是根本。所以不散亂,正思法義。法的特質指的是什麼?就是指這個,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正思惟者,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
然後呢?你照著它的正思惟,如法的、一點不錯的思惟。思惟什麼?就是以觀察的慧,就是我們的心裡面觀察抉擇。不是糊裡糊塗的,這個慧就是智慧,去觀察、去思惟、去抉擇。從這個地方說,一切的功德都這樣來的,都這樣才來的,以不散亂的心去正思惟,然後深入。
【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
那麼,這個裡邊整個的三乘的功德,主要的只有二樣。一個就是止,所以「善所緣心不餘散」,安住在這個上頭。或其隨順,什麼叫隨順?就是你沒有證得奢摩他之前,隨於這個法,順於這個法。就像我們現在,把這個心總是種種的先集聚資糧,準備努力。所以戒是什麼?定的基礎,這才是我們學戒的真正目的。這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
現在我看見有一些人真是,說起來也可以說很可憐。他講這個戒,這裡怎麼說,那裡怎麼說,結果弄了這個戒,到處在那兒生是非。他不曉得戒的真正的特質是幹什麼的,完全弄錯掉了。所以說,佛說得清清楚楚,十八部,哪一部隨不同的根性,金碗裂開來,不管那一塊都是金。真正重要的,你要派這個用場,現在你弄錯了,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這個目的在這裡。那所以起隨順,就是你要集聚定的資糧,那麼我們目前做的都是。定是為什麼?目的還是為了慧。所以說進一步是「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那麼,這個盡所有性如所有性,前面也簡單的說,正式的內涵等到毘缽舍那的時候,再詳細講說它。
如所有性就是換句話說,一切法的真如,簡單的說,換句話說,我們就說這一切法的真相,或者說它的本性,或者空性,就這個。盡所有性,就是一切法現出來的相,就是這些,或者是五蘊、什麼六入、十八界,換句話說這個法在圈子裡面就是這個,它就是它整個的邊際。進一步來說,就是那一個空性所現出來的行相、法相或者緣起,或者是俗諦種種所牽涉的,你歸納起來,那不外乎說五蘊,乃至於到十八界等等,這些。那麼這個就是屬於毘缽舍那,屬於觀。我們現在這個也就是隨順,一步一步這麼上去,這個才是我們的中心,我們的目標。做任何一件事情,修學佛法,我們始終記得這個,你如果記得這個的話,做什麼事情,慢慢的、慢慢的,越跑越近,越跑越上,這一點特別重要。
【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
經上面不管聲聞、菩薩,佛不管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這兩樣東西所得的果。
【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假定沒有真實的這個止觀及其隨順,隨順就是說它的眷屬,內屬、那麼就三乘的功德不一定。實際上呢?三乘的所有的功德,都是止觀的果。所以換句話說,這是反省,總之一句話,不管三乘哪一乘,它真正重要的目的都在這個上頭。那是在正修那個八苦之前,先又提一下。說現在我們要修了,那麼這個次第,從下面怎麼上來,乃至於修的時候,又重新提。前面是告訴我們修的時候正修是怎麼修,然後呢修完了以後,迴向怎麼迴向,迴向完了再下面一柱還沒有修中間應該如何?又講四種資糧,然後又把很多錯誤的概念又提出,一步一步說的這麼清楚。乃至於到現在正式修了,他又隨時提醒我們。
這個地方有一個重點,這我們平常真正提不上去的,就是忽視掉了這一點。所以這個地方的一再提醒,為什麼佛要一再提醒?佛陀的一切智人,就正見到我們平常的毛病都在這上頭。平常我們看書總是這樣,趕快要找到那問題的中心在哪裡,結果你往往前面的東西不要的,像造房子一樣。我希望造的房子,造的一百層樓,你趕快把一百層樓建起來,下面基礎不要的。至於像這個地方,他佛陀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說下面這個你必須修,你有了力量向上去。
現在我們每有一類人,好高騖遠,總要求高的。反過來有一類人我就是不行,癱在這裡,就爬不起來,就這樣。說我只要念念佛,念佛本來不錯,你真的如果念佛的話,是非常好。結果呢?他心裡面就因為這麼弱。他說的時候,我只要念念佛,實際上行的時候,他念了佛沒有?沒有念,在那裡昏沈瞌睡,一生空過,所以過猶不及。我們目前大部分犯的毛病就是這個,大的來說這樣。細的來說呢?我們心裡狀態平常也是這樣,一下猛利的時候,就衝過頭;要塌下來的時候,又提不起,就這樣。
所以這一點地方,從這地方我們要注意,這個不是說一下叫我們改過來,所以這個後面就告訴我們,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這樣。它開頭的時候,起伏很大,然後呢你曉得了,慢慢、慢慢,它必然的調得相像,只要你自己感覺得到,慢慢的在對了,然後呢你緣著你做的這個方式,這樣進,還是急不來的,這就是正式的進步,正式的進步必然如此的,這我們要了解。然後到了這個時候的話,你隨時觀察壞的方面,策勵自己。然後呢策勵自己覺得很緊了。然後呢觀察好的方面呢,慶幸,也放寬了,高興,就這樣的不斷的在調,它慢慢的,一步一步。
這個地方我順便提起以前的事情來,所以平常思惟觀察,固然絕端的重要,還有呢同學之間的共同的真正的討論,也非常重要。諸位!你們千萬不要把這個工夫,用在聊天上頭。這裡有幾位同修經常願意跑的來跟我談談,我真歡喜,真歡喜!他往往有的時候他有一個小問題,我不妨舉出來。
那有一個同修就說有的時候,覺得用功用的心裡很緊。那是一個的確非常好的一個同修,他然後用功用的很緊,所以這個心裡就非常緊張。覺得這個死,又是一旦生命失去了,那都是好現象。然後呢越弄越緊、越弄越緊,到那時候,睡也睡不著,到那時候,書看起書來這樣。那怎麼辦?他就想一個鬆弛的辦法,最後有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鬆弛的辦法。那麼那位同修是一位在家的同修,他說,因為在家人,以前譬如說有的時候聽聽什麼,外面偶然,這個很輕鬆的這種音樂等等,這個是蠻好,這樣,對呀!然後呢放輕鬆了以後再來。他說我的的確確得到,我並沒有染著這個音樂,可是那個時候,卻是放鬆了我的這個心情,在他想起來很好。
原則上面,我也非常讚歎他,可是那個時候就顯著那個討論的非常重要了。所以我那時候舉了一個比喻,我當時也沒有談,是非常好,可是我舉一個例子給你聽聽,他說好。你聽看電視看過沒有?看過,然後正在一個重要的節目,你聽的看得很起勁的時候,忽然之間來了一個廣告。你就覺得這廣告真討厭,怎麼來這個東西,趕快過去。是,廣告商也未嚐不知道這樣,但是他就把那個廣告插進去,你曉得他為什麼?妙了,你那個時候固然一心一意,正因為一心一意全部吸引在裡頭,那個廣告上讓你討厭,等到完了以後,你不在這個節目當中現行,有一天你想到要用的時候,你就想到當年討厭的東西就是你現在要的,他就派上用場了。對呀!
現在你想想看,那個是沒錯。你現在覺得很緊的時候,讓你調一下,是的,你覺得現在的心裡並沒有什麼。可是調的這個,那種世間的這種靡靡之音的種子,落在心裡面。假定說你證得果的聖人,不怕,佛根本不在乎。你是個凡夫,你還有無比的染污的種子,還有很多無比染污的外緣,當另外一個時候,你的心不在正念上頭的時候,然後呢你心裡本來就在這個世間的染緣當中,它又升起來了,因為有這個種子,裡邊有這個種子,外面有這個緣,你就跟著它去了。他想了半天,沒有錯。就像你雖然當時是討厭這個廣告,但是對不起這廣告就派上用場了。對嗎?是啊!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我們自己覺得想對了,對不起,這裡有問題的!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觀察討論。平常不要說我懂了,現在我就是對,對不起,這裡大有問題,佛法不是那麼簡單。那麼佛有沒有?佛有,有種種善巧、方便。這地方我們不深入,我隨舉一例。結果這位同學聽了好歡喜。我剛才告訴你的,馬上有感應的,就是,他只要處處深入,他隨時觸發到,隨時就來了。他今天早晨懺悔完了,一句話,他哭了個半天,然後又歡喜了半天。我就報告老和尚,老和尚好高興。善根發,這千真萬確的。凡是真正有過經驗的,他這個次第必然是如此。
所以我就特別提醒你們,你們不要怕,眼前好像顯得怎麼也摸不進去,你不要忙,只要因,這個因地當中你做對了,你只要再摸,你不要問它摸得進摸不進,這個因地在對了,你正在進去,很簡單嘛!到那時候,到某個時候,它這果,自然必然現起來。這是所有過來佛菩薩,都是這樣的經驗,他也告訴我們,眼前就是像我們普通這麼看看,大家推起來,你看看、我看看,我跟你都差不多,的確差不多,但是他的因地上面如法走,馬上見效。所以像這樣完整的次第,你只要肯做,立刻見效。現在我們有了這個次第,有了這個認識,那時候正修了,原來在這裡,那麼怎麼修?說八苦當中,
【◎ 如是八苦之中,】
思惟生苦。那個八苦平常我們曉得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盛,五陰熾盛,八樣東西,一樣一樣分開來,研究下去。
【初思惟生苦分五。】
分五個項目。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
第一個,「生」這個苦,它這東西,一切的苦都隨著這個生。一生一來,苦就跟著來了,那洛迦當然不談,一跑下去那不得了,餓鬼。除了這個以外,就是其他的胎生、卵生,一切四類,只要一生,一有了這個身體以後,無量的猛苦跟著來了,只要生有,苦都跟著來了。第二呢?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
什麼是粗重呢?粗重就是煩惱的異名。
【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一旦生了以後,生起來了以後煩惱也跟著來了。三界一切行,不但是地獄那當然不談,惡道不談,乃至於天上面,色界也好,無色界也好,行苦當中,這個行本身就是煩惱品,無堪能性。什麼叫無堪能性?你沒有力量,你想不受這個苦的輪迴的圈套,做不到。你不得自在的,這第二個。
【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這個就是粗重煩惱的特質。因為三界的一切有情在行當中,那麼行的話呢,煩惱和粗重跟著來。所以總之一句話,由於生住增長,生的下面緊跟著就什麼?這樣來了,就是那個煩惱的現行,現行種子,跟著在這地方流轉,你沒辦法安住在善所緣裡,沒辦法,亦不如欲自在而轉,你希望的事情,對不起,做不到。你希望要快樂,它就偏偏不聽你招呼,就是眼前小小的快樂,好吃的東西吃飽了,肚子脹脹的難受,等一下還要上大號去,還要去洗,還要去忙,還要去買,還要去弄。那吃這最快樂的事情,就這麼多,其他的不談了。所以這個生,是會有這樣的不理想!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第三個,這個生是一切苦的依處,這個一切的苦都依這個上面,所以眾苦所依。第一個是眾苦所跟著來,還有呢煩惱跟著來。現在呢一切的苦是依於這個生,這三界之內一旦受生了,下面的都依這個,無邊眾苦。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那麼這個是煩惱。這個幾樣東西,一個是苦的果,一個是苦的因。因當中又分成業因跟那個業因當中惑、業等等。現在這地方講的就是苦因、煩惱,煩惱所依。一旦生起來了以後,這個煩惱都增長了,這煩惱是心理現象。上面說這個是生理的,病、老、死,這地方是心理的。因為你生了以後,對於好的是貪,不好的是瞋,其他的是痴,發生三毒。因為這個三毒令身心逼惱,不淨、不安樂。這是第四點。最後。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
就這樣。最後生苦是什麼?不隨所欲,就是道地的不自在,你沒辦法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你希望的,它總歸不聽你招呼。到最後呢別離,沒有一個人想別離,換句話說,沒有人想死的,它偏偏到最後你要死,這是別離法性,它生這個特質的本質,法爾如是。這就是苦。
【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
就這樣。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
一共五樣。
【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所以從第一個,從生上面去想,又分這五個項目。你越能夠深入多方面去思惟,那麼增長的功德是越大。我們眼前都顛倒了。前面一開始告訴我們,我們把眼前很多事情覺得境相增長。境相是什麼?好的,快樂的,安樂的。我們無始的煩惱在這裡,唯一的方法就是對治。所以對眼前很多可愛的東西,千萬注意!要想到它的可怕,不可愛的那一面。你如果不修習這個的話,說什麼都沒有用。講戒,就在這個上面,所以講了半天的戒,然後呢到這個境界現起,為什麼一點用場都沒有?就是你沒有認真思惟。所以有一些人,講戒講這個講這個,境界現前,了不相干,我心裡面實在覺得可憐,也只能說這樣,只能說可憐、愚痴。然後呢他還自作聰明,這是我覺得愚痴是莫勝於此!我想這是我的善知識,「阿彌陀佛」,我可千萬不要犯這個毛病。這個,這個地方他現在提醒我們這一點。
【◎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
那個是指出生以後,然後呢這地方特別告訴我們,這個出生這件事情,還沒有生起來,特別要了解一點。為什麼這地方要講一講呢?因為我們感受就是出生以後的事情。在沒有出生我們感受不到,實際上這個裡邊的的確確,所以提出來讓我們想,我們一想到,覺得可怕不已,更策發我們。下面。
【如弟子書云:「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闇遍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此諸文義,】
那麼這個是論上面告訴我們。這地方又臭、又髒、又逼迫、又黑暗、又窄,這真像住在這個地獄裡邊一樣,備受痛苦。所以經上告訴我們,住胎的時候,若這個母親吃飽了,像壓在山底下一樣,等一下肚子餓了,你就像吊在空中一樣,因為前面壓著嘛,忽然之間又這樣子。然後吃的熱的話,又燙得受不了。等一下冷的話,你又凍得受不了,這麼個嚴重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是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多多思惟的話,那對於這個生事,的確是一無可取。所以這地方,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人最可貴的是什麼?就是我們有思惟能力,現在我們偏偏把那思惟能力,想胡思亂想,這東西好可惜。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談的一些問題,有的人意見特別多。我心裡常常希望告訴他,你這腦筋好,你不要用在莫明其妙的事情上頭,這是才是真正該想的地方。該想的地方,多去想想的話,自利利他,一切好處都在這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所以黑板上面特別想,我牢牢記住,我來這裡目的幹什麼?宗旨幹什麼?這個觀念把握住了,你就很容易進去了。下面經。
【如入胎經云:「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鏁穴孔,復有便利清腦腦膜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為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為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生臭變臭猛暴黑闇,不淨坑中上下遊轉,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為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極遍煎炙,燒熱遍熱極熱遍燒熱,燒然遍然極遍燒然,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極大苦受。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為喻,極大苦受。」】
前面是經上的,不仔細解釋,我們真正修行的就要學這個。用功的時候,你先把道理弄懂,弄懂了就想,如果你想不出來,簡單極了!現在不大簡單,我們小的時候比較好,現在的衛生設備說起來叫衛生,好!以前我曾經遇見一個老師,他就告訴我們,現在人真顛倒,邪見增長,說我們那時候處處都是修行,他現在裝飾的每一個地方裝飾的真美,甚至太平間,人死了以後,裝飾得還要畫得就像那個一切的,進去沒有一點點喪事的氣氛,這是因為你的親人的感受。我現在愈想愈對,我們小時候沒有衛生設備,一個坑,老遠蒼蠅飛,臭氣很重,還能看見蛆在裡邊。我們在母胎當中就這個樣,說實在的就這樣。所以你一定要用這種方法,實際上呢比他還要苦。他這個蛆,在這個糞坑臭一點,他不會逼,不會遮,我們在這個地方不但又臭又髒,而且又壓又冷又寒又熱,沒有一個不具足,這樣。不,但是並不一定完全如此,有很多如果生他的善業的話,他在這地方母胎當中是很安樂的。但是這地方我們不要去想善業,就是說:如果說你不如法的去修苦的話,將來你總有一天升了天下來的還是這個,這個還是最好的,你還要墮落地獄當中去。所以這地方的特質你要把最苦的想出來,想了以後然後被苦的力量推動你拼命去跳出來,這是他的目的,這個我們重點要瞭解的。所以他下面是解釋,我也只把他唸一遍。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乾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於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
上面是壓,下面是刺,你就像坐著針氈,如坐針氈!是我們自己坐在上面,上面還有一個泰山壓頂,實在是一無是處。
【如被五縛插之尖摽。從胎產時及產出時,所有眾苦,亦如弟子書云:】
住胎是這樣,出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出來的怎麼樣?
【「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捨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捨。」】
出來的時候,就像壓油一樣,不曉得你們看見過搾油?現在的搾油用化學提煉,我們以前那個搾油,那真是!先把油擺在鍋子裡面燒,烤得熱得不得了,先把他壓扁,壓扁了以後呢烤熱,烤了以後放一個籠裡邊,然後用大鐵鎚去壓,那個不得了的力量。現在我看見人家鍛鋼筋,以前老法的鍛鋼筋拿了大鐵鎚叭一鎚下去,把那鋼筋弄斷了。他那個搾油的人,那工人也是一樣,那手都是這麼粗,打那個大鐵鎚,那我們被出生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要現在那個鐵鎚,不要說碰到一下,你輕輕的那個鐵鎚放下來壓在你腳指頭上的話,壓的你哇哇叫,現在那出生的是那麼苦法!這是處處地方告訴我們。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
上面是解釋:開始繼續的念下去。
【「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闇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分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遍粘其身,由乾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臟悉皆枯燥,】
【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這個出生,住胎的是這麼痛苦,出生的時候又這麼難受,經上面告訴我們出生的時候,本來在母胎當中,這非常嫩非常嫩,一旦出來碰見外面觸的時候,那痛苦,痛苦極了!這東西我們不太容易想。當你有的時候,或者燙傷了,或者特別的因緣身碰傷了,外面的表皮碰掉了,肉在的時候,外面的不要說碰到一點什麼東西,風吹上去也痛的不得了,對不對?一點的水,如果一點的鹽水,簡直無法忍受的痛苦,我們出生的時候,感受就是這樣。所以嬰兒一下地哇哇哇哭,就是這原因,他痛苦極了,心裡有絕端的恐懼,身上面有絕大的痛苦。這個我們無法感受的,如果佛不講,我們還根本不知道,就這個樣。
【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
然後呢?大人看見很歡喜把他抱起來,抱的時候他碰到任何一個地方碰到的無非是,所以那小孩一生下來,哭啊!就這樣,就是這原因,他痛苦嘛!每一樣東西都是難以忍受的,都不是好的。
【八苦之中,特於此初及於最後,須慇勤重修。】
實際上這兩個最苦,生苦跟死苦,偏偏這兩個我們還感覺不到,不是佛講,我們實在不知道。
【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所以我們必定要把前面告訴我們的觀察慧,生,然後老,生老。前面我雖然略略的念過,所以念過的因為現在的重點,讓我們認識這個知見,然後你們正修的時候,先把道的次第的綱要認識,這是重要。平常如果你要懈怠了,或提不起來的時候,自己認真先去看他。當然不是等到提不起來,就是事先你先看完,看完了萬一你覺得要懈怠的時候,翻翻他,就想到一懈怠,那對不起!那就停在這地方。所以這個世間你瞭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往往有人說弄弄不行,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了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來受這個罪,因我現在瞭解的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有跳出苦的機會,你現在這點小苦都受不了,退轉後面是無邊的大苦等在這裡,現在這麼小苦你受不了要退轉,你那個無邊的大苦就受得了了嗎?這是最重要的概念。為什麼我們要退轉呢?就是糊塗,所以這些都是真正幫忙我們的。所以說:在這裡雖然不講,對你們修行這個是最重要的。現在我們繼續下去,反正每一個地方我們曉得他的功效在什麼地方,如果生這種病的時候,馬上跑的來找這個藥,這個藥是對我們的正對治。那麼生曉得了,老。
【◎ 思惟老苦分五。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
第一個老,平常你站起來,站得很挺,老了以後站不起來了,腰像弓,我現在已經深深感覺到了,曉得要坐得好好的,坐了一下,這腰酸背痛那沒辦法,就這樣,就下來了。其實你們沒有老,我們在這裡很多人未老先衰已經,真可憐,趕快好好努力!尤其是心裡上面有一些人這個是更重要。頭白如艾,看看頭髮都白了,面額如砧板,砧板什麼樣子?平常我們皮膚非常細嫩,而砧板的樣子,刀痕切的都是,到老了,面就是這樣。尤其是女性特別注意,不要說修道很苦,你想到這裡,也是唯一的一條路,這是唯一的一條路,回去沒退路好想的。皺紋充滿,這個容貌令非可愛,並不一定是女性,凡是你歡喜這個的話,這一點對你特別有價值。第二:
【氣力衰退者,謂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
第二個氣力衰老了,坐下來的時候如斷袋索,什麼叫斷袋索?那個袋,它平常的時候那個綁住的,然後呢?袋一放「噗脫」一下,老了就這樣的,跑到那個凳上看他卡嗒一下坐下來了,站的實在站不動。平常我們坐好好的,站起來站不起來,站起來是千難萬難。現在你們不大會感覺得到的,但是生病的時候就是這個狀態,這個站起來那個腳裡面實在是沒有氣力,講話的時候遲鈍,行步的時候遲緩。
【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
諸根衰退,這個是特別講身根,氣力沒有了,講裡邊的根衰退了,眼是不能明見,重忘念等,念力衰退等,就是這樣,近視了,遠視了,遠也看不見,近也看不見,真是就這樣。很多事情回頭就忘記掉了,要記也記不住,尤其現在大家都是等到慢慢的到那個時候再去修,老的時候你就是這個樣,你還能修嗎?年輕力壯把時間都浪費在不必要的上頭,在家人還情有可原,他本來不知道,出了家還忙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真可惜!忙不相干的事情,等到老了以後,死路一條,這個情況。
【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
這是裡邊的,外邊的境界呢?對受用的,以前一直覺得很好,對不起,你老了難消化,你沒辦法堪忍,你很想,偏偏不行。然後
【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於死。應當數數思惟此等,】
這個五樣東西不斷的好好的去思惟,下面引經上面告訴我們。
【廣大遊戲經中亦云:「由老令老壞少壯,】
老這個法、老的這一個特質,使得每一個人慢慢的趨向於老,把你的盛年少壯慢慢、慢慢的破壞掉了。
【猶如大樹被雷擊,】
就像一顆長得好好的樹,被雷擊的支離破碎。
【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說老出離。】
老是這樣,所以世尊告訴我們這個老相,所以你瞭解了,趕快趁現在能作的時候,趕快跳出,跳出這個痛苦。
【諸男女眾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
一切的,不管是男女,被老所枯,這個枯像什麼?像大風吹娑羅林,娑羅林樹很脆的,被猛風吹過去,吹枯拉朽一下通通破壞掉了。我們現在這個想作的精進,勇猛的心情,到那個時候一點都沒有了,就像陷在淤泥裡邊,真是進退兩難。
【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
這麼個嚴重法。
【慬哦瓦云:「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
死苦雖然厲害,但是他很短,真的說起來老最嚴重,下面祖師講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
【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幸好老是慢慢的來的,通常一個人四十以後漸漸開始就來了,到七十到八十,這幾十年當中,如果老的形象幾十年當中一口氣來,沒有一個人受得了,這是千真萬確的。平常我們忽然間生了個病,倒在那地方,你這個痛苦之難受,就這樣。我們往往生到那個病,想到簡真是不想活了,為什麼?他受不了了。所以假定這個老,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受得了。不想則已,有的時候,我現在已經有這種感覺,不管是哪一方面,剛才前面所說的每一樣東西,我到不大在乎我的頭髮白,也不在乎我的面孔上的皮膚像砧板一樣,可是的的確確坐下來的時候,叫我慢慢的忍,我就坐在那裡卡嗒就坐下來,站起來的就像拔樹一樣,站了個半天,實在好好辛苦。然後呢跟你們講,有的時候是清楚明白的不得了的事情,講到口邊就是那個名字就記不起來,想了半天想不起來。眼前的人,就這麼眼前的人,念力是衰退到這種程度,你們無法想像的,會是這樣個嚴重法。所以老如果一口氣來,真是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可是我們現在居然安之若素,居然還說還是慢慢的來,怎麼能慢?只有唯一的年輕力壯的時候,所以我現在看見你們在座的尤其是年輕同修,居然還躲在後面,反正輪不到我,偷懶,是最大的損失。反過來說,我看見那些年輕的同學,我真讚歎真高興,我現在老了沒辦法了,我只有沾一點什麼?隨喜功德,所以我一早起來,對面那個同修,我一早起來最大的歡喜就是看見他的燈光,讚歎啊!我雖然是老了,這個人還在修年輕,而我成就沾到年輕的功德。另外呢?我已經起來了洗了個半天,另一個人還在那邊拖拖拉拉,鐘已經敲完了,敲鼓了,他還在剛剛洗臉,以前我心裡面總覺得這個人怎麼樣,現在我也讚,也學會了,我覺得這個人真可惜,我可不要這樣,他可策勵我!好哇!真好哇!我但願你們也能如此,所以你不要為人家而驚,不要為人家而生煩惱,總之,一方面對你自己增長,一方面正信你自己,處處地方要把前面這個道理,多思惟,多思惟,你就開始可以努力了。現在我們下面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