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包著糖衣的毒藥?

桌牌:增上生謂受用身,圓滿眷屬勤圓滿。

 

 

◎朝禮法會

https://www.blisswisdom.org/topic/ceremony/5395-9354

如淨和尚在朝禮法會前行的開示,勉勵我們在疫情期間,應把握和家人相處的時光,互相觀功念恩,一起朝向善的方向增長,並要我們一起學習師父在朝禮法會上的開示。

師父在開示中提到,一般人在過年總想到說:「辛苦了一年,應該好好休息、犒賞一下自己。當我們學習佛法後,認識到了無限生命、業果法則,知道要生生增上,所以把握殊勝難得的暇滿人身,努力行善,在過年期間也不放逸,在法上繼續用功。而所謂「恭喜發財」,以前我們希望的是「發世間財」,但它把我們在輪迴當中弄得苦不堪言;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修行,獲得與佛法相應的「法財」——七聖財:信、戒、聞、慚愧、精進、捨、定慧,這才是真正的財寶。用這樣的心,見面時互相祝福,意義就很不一樣了!「天增歲月人增壽」是一句吉祥話,但不妨再仔細想一下!師父說,時間是增加了一年,可是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年少一年。眼看著一天一天、慢慢慢慢地走向老、病、死,所以並不是天增歲月「人增壽」啊!了解佛法以後,我們照著如法去修行,不斷從淨罪、集資兩個方向去做,希望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利益一切眾生。儘管剛開始感覺:「啊!這條路好遙遠,做起來好辛苦!」但不斷努力的話,辛苦的感覺就會漸漸漸漸減低,每過一天就積一天的福德智慧,善巧運用了我們的暇滿的人身。這個時候就真的是「天增歲月人增壽」了!這是什麼壽呢?就是我們法身慧命!

 

◎吉祥三寶

每年參加朝禮法會的同學和親眷都可以得到一份珍貴的加持物,就是吉祥三寶──福智圓、金元寶及摩尼丸。拿到它們時,以感恩的心面對,因為其中不但有師長的加持,更有許許多多義工同修的祝福。

 

 

◎喻  – 浪漫的週期

婚前婚後大對比,常一開始非常熱烈,到後來浪漫不再,忘了初衷,婚前的愛慕之心,為何不能長長久久….。

Q:影片中的人物為何前後的態度不一樣?為什麼快樂怎麼這麼短暫呢?

美玲:結婚之後,開始要體驗雙方的本質,所以原本戀愛所激發的喜樂,跟影片一樣很快就消失了。我的腸胃有一點不好,晚上睡覺很容易排氣,很感謝先生可以忍受我這方面的困擾。

明達:我的腸胃也是不好,後來吃素之後就好很多,也不再有腸胃不適的後餘症,而且吃素是我太太的習性,所以跟太太能維持很好婚姻生活。

正祥:結婚之後,開始一個新的生活,凡事盡力就好,不要太勉強,所以我跟太太的感情其實是愈來愈好。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原因是純粹的『浪漫』帶來的快樂通常很短暫,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同樣的,世間所有的快樂,各自都有長短不一的有效期限,而且都附帶了程度不一的副作用,甚至是不良的後果,就像包著糖衣的毒藥一樣。前面下士道的學習,告訴我們要希求增上生,但人天善趣的果報還是有期限的,結束之後還是要再次輪迴,知道這樣的過患之後,我們要出離輪迴究竟解脫,才能終止這樣的無限循環…

 

 

【科 判】                                     

【表六】

戊一、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發此之方便

己二、彼生起之量

己三、除遣此邪執分別

己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廣論原文】

敬禮勝尊具大悲者足。
如是隨念當死及思死後墮惡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厭捨現世,於後善趣發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業果,勵力斷惡修善,則能獲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發起共下士之意樂及發共中士之意樂,厭捨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緣而發大菩提心引入上士,故於此中,須修中士之意樂。所謂雖得人天勝位,然仍未能出於行苦,若即於此執為樂性,實為顛倒。故於真實全無安樂,其後定當墮諸惡趣邊際惡故,譬如有一無間定當墮於懸險,現於險崖暫為休息。《入行論》云﹕「數數來善趣,數受諸安樂,死後墮惡趣,常受極大苦。」《弟子書》中亦云﹕「諸常轉入生死輪,而於暫憩思為樂,彼定無主漸百返,漂流等非等諸趣。」故於善趣亦當厭患,猶如惡趣。《四百論》云﹕「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徧皆無。」攝功德寶中亦云﹕「諸具貪生死意恆流轉。」《弟子書》中亦云。「如如於諸趣中起樂想,如是如是痴闇極重厚,如如於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痴闇極微薄。
如如修習淨相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熾然,如如修習不淨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殄息。」此說從無始來,執著三有盛事為樂,增益串習諸淨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淨相彼等便息,若不修習便增痴貪,轉諸有輪,故修諸有過患為要。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一 正修意樂,二 彼生起之量,三 除遣於此邪執分別,四 決擇能趣解脫道性。初中分二,一 明求解脫之心,二 發此之方便。 今初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繫縛之體性。故從此脫,即名解脫,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又此解脫,非為惑業諸行生已息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故若未生對治,當於未來結生相續。由其發起對治力故,結生相續即便止息。
第二發此之方便者。譬如欲得止息渴苦,由於渴逼,見非愛相。如是欲得,諸取蘊苦寂滅解脫,亦由觀見,取蘊苦性所有過患。故若未修三有過患,於彼發起欲捨之心,則於苦滅不起欲得。《四百論》云﹕「誰於此無厭,彼豈敬寂靜,如貪者自家,難出此三有。」

 

 

【消 文】

透由思惟死亡無常、三惡趣苦的道理,能引導我們厭捨現世,而轉為希求後世善趣;然後由皈依三寶,對業果法則產生深忍信,經過努力地斷惡修善,可以確定未來能獲得人天善妙的果位。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應該要依次發起共下士及共中士的意樂,厭捨生死輪迴中的一切事之後,以自己解脫出發,並誓願救度一切眾生,這樣才能真正生起大菩提心,進入上士道。所以在此,我們須先修習中士道的意樂。雖然我們獲得了人天妙位,但是還沒有脫離行苦,還是在生死輪迴當中,如果我們不了解,而將它執為真正的快樂,那實在是顛倒。正確來說,人天只算是暫時的安樂趣,並非真實恆久不變,因為等到福報窮盡,一定會再墮入惡道受苦。這就好比即將墜落懸崖的人,眼前只是在崖邊暫時棲身歇息,終非究竟安樂之處。《入行論》中說:「雖然多次投生善趣,享受種種快樂,但死後也常常墮入惡趣,遭受劇苦。」《弟子書》中也說:「眾生恆常在生死當中流轉,有時在善趣,有時在惡趣。好不容易到善趣,卻將輪迴中短暫的痛苦止息當成真實的安樂,最後必將身不由己的隨業漂流,一次又一次地在善、惡趣中流轉,無窮無盡。」這說明不論善趣或惡趣,都是在生死輪迴中,都不是真正究竟的安樂。所以即使身處善趣,也要激發起厭離心,猶如在惡趣中一般。《四百論》中說:「真正的智者,看待善趣等同地獄一樣痛苦,令人怖畏。如果說生死輪迴裡有個安樂處,能讓智者歡喜,恐怕找不到。」《攝功德寶》中也說:「凡是對生死有所貪著,必定無法脫離輪迴。」《弟子書》中也說:「如果看不清楚真相,把輪迴善趣當成是快樂,那是增長自己的無明癡闇。如果能看清楚真相,把輪迴善趣也視為痛苦,那是自己的愚癡黑闇比較微薄。如果經常串習生死輪迴中悅意清淨的一面,耽著短暫快樂,實際上它是增長貪燄。反過來,經常串習生死輪迴中不悅意清淨的一面,畏懼輪迴過患,則貪欲的火焰能逐漸息滅。」這說明眾生從無始以來,以執著三有的盛事為快樂,不斷在心中串習、強化境界清淨悅意之相。要對治這些妄執,必須真正了解輪迴本質,只有純然的痛苦和不淨;唯有認清真相,修習苦性及不淨相才能止息妄念,若不修習而放任愚癡及貪愛勢力增長,將永無機會脫離輪迴。所以修習生死輪迴的過患,至為重要。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一、正修意樂,二、彼生起之量,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初中分二,一、明求解脫之心,二、發此之方便。  今初

所謂解脫,就是脫離束縛。業和煩惱是把眾生緊緊纏縛在生死輪迴中的兩股力量。由於這兩股力量不斷的輾轉增長,使眾生無自主地一直在三界,或說六道,或說四生當中輪轉不已。以「界」分別,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以「趣」而分,為天道等五趣或六趣眾生。(六趣中阿修羅與天道歸為一類的話,就是五趣眾生。)若按「生處」分,則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生死輪迴就是藉由業和煩惱的力量,無間斷的結生五蘊之體,並將前後的生死續流緊緊連結,成為難以掙脫的束縛,這就是繫縛的體性。所以逃離繫縛,從生死輪迴裡透脫出來,稱之為解脫;真實生起想要解脫出來的心,即稱為希求解脫之心。解脫,並不是指由業和煩惱(惑)所造的行蘊生而息滅,因為一切依於因緣而生的法並不會恆常安住,而是每一剎那都在生滅;也就是說,第一剎那生起的事物,在第二剎那時就息滅了,不需要修習對治,也不需要努力,所以也沒有解脫可言。解脫,是指如果不努力對治惑業,雖然先前惑業感果就到此為止,可是感果當下,這兩股力量又會輾轉結生,形成後有;因此,唯有強力發起對治力,才能終止業和煩惱的結生相續,而唯有這個結生相續停止了以後,繫縛也就沒有了,而此時即是解脫了。

第二、引發求解脫心的方法。譬如想要止息乾渴之苦,必須要先感受到乾渴難受之苦,而後能生起欲解渴之心。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解脫生死,必須先認識惑、業所產生的取蘊之苦,透過觀察取蘊苦的所有過患,而後才會真正想要獲得解脫,才會去尋求解脫的方法。所以成辦解脫的先決條件就是認識五取蘊之苦性。

如果不修習三有的過患,就不會生起出離心,也就根本不會想要從生死輪迴的痛苦當中解脫。《四百論》中說:「如果對生死輪迴不起厭離,又豈能以歡喜心希求寂靜涅槃?就像貪著自家親眷恩愛、世間盛事,自然難以出離三有。」

 

 

【收 攝】

一、莫以獲得善趣妙位為滿足,應發起修習共下士與共中士的意樂,進而發大菩提心趣入上士道。

二、必須些中士道的理由:

  1. 善趣究竟還是苦,並以於懸崖休息隨時有墮崖之險比喻,所以對善趣也應該像對惡趣般地厭離。

  2. 真正有智慧的人視善趣如同地獄而生怖畏,也沒有不畏懼三有的智者。

  3. 凡是具有貪著生死想法的人,永遠要流轉於三有當中。

  4. 要對治生死輪迴的過患,有賴於修習三有苦的本性以及不清淨相,就可以止息

 

三、共中士道正修意樂及方便

  1. 釋解脫的意思,於生死中能繫縛的就是業及煩惱。

  2. 惑業雖然剎那剎那生滅,然仍需發起對治,才能止息結生相續,故應勵力對治。

  3. 希求解脫之心有賴於觀察五取蘊之苦性,始得以生起。譬如想要止息乾渴之苦,必須要先感受到乾渴難受之苦,而後能生起欲解渴之心。

  4. 不修三有過患,難起欲得寂滅解脫之心。

 

 

 

  • 善行小點滴

俊彬:隨喜瑞鈴師姐今天帶來她及正隆所寫的春聯送給我們,讓大家感受過年的喜氣,另外,分苑今年推行誦大般若經,誦大般若經可以淨罪集資,所以我協助大家製作認養的登錄表,大家每個月可以依自己的興趣認養,誦一卷或幾頁都可以。

瑞鈴:過去一段時間大都在花蓮照顧我爸爸,很感謝大家幫忙迴向及加持,讓我爸爸的身體很快康復,即將過年,所以我及正隆寫了一些春聯,今天帶來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挑選你喜愛的,因智光為了大家的健康,堅持種有機好米,最近剛好又面臨缺水的困境,很辛苦,所以我特別書寫一份「人勤一世千川綠,牛奮四蹄萬頃黃」送給他,表示他如牛的特質,勤勞、無私 、執著、堅韌。

 

 

  • 讚 頌

祈禱     真如 詞曲

孤獨的靈魂 可曾聽見那深情的呼喚  苦澀的夜晚 可曾發覺那永恆的陪伴

睜開智慧雙眼 凝望著陰雲背後 是你悲智月輪的容顏 息卻六塵紛擾 傾聽

那風雨之中  有你亙古不變的期盼  讓我駕絢麗的彩虹 到你身旁  穿越迷惘

穿越苦痛 讓我乘熱情的陽光  到你心上消融時空消融你我  讓我駕永恆的彩虹 

到你身旁  穿越迷惘穿越苦痛  讓我乘智慧的陽光 到你心上 消融時空消融你我

跟著你心靈的律動 跳一支解脫的快舞 隨你理路的節奏 唱一首無死之歌  祈禱

是你我相見的彩虹 絢麗永恆的橋 跟著我心靈的律動 跳一支解脫的快舞隨我

理路的節奏 唱一首無死之歌 祈禱是你我相見的彩虹 絢麗永恆的橋 永恆的橋

  oh絢麗的彩虹oh永恆的橋

 

 

  • HOMEWORK

  • 在家造善業,多忍讓對方,寬容對方,讚美對方。

  • 複習,預習,多聽師父音檔。

  • 廣論進度:P154L1 希求解脫方便分二 ~ P155L7 亦為增上慢耳

  • 手抄第九冊:P108L1 ~ P129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