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這事我只跟你講ㄡ!

桌牌:習近十種善業道者,即是成辦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種義利,所有根本。

 

 

  • 喻 【《知道嗎?你也可能是共犯》】

社會上經常出現一些網路霸凌事件, 有時候會帶給當事人很大困擾及傷害,影片裡,一位女學生在校園裡拍到另一位同學的不雅照片,經另一位同學的建議,就把不雅照片上傳到網路,整個校園瘋傳,雖然這位被拍同學試圖解釋,但仍無法取得大家的相信,這樣的傷害逼得她不得不轉學…

Q我們對於朋友或者公眾人物,如果有不好的事情,你也會同影片一樣分享出去

啟中:以前會把別人不好的事情分享出去,現在不會,以前會的原因是人家對我不好,所以會想報復回去,現在有這麼多的影片傳來傳去,自己也身在其中,如果把別人不雅影片傳出去,業會回到自己身上。

美玲:我們應該要有同理心,不管是朋友或是公眾人物,都不要把他們不好的影片分享出去,因為我們也不希望自己出糗的事被傳出去。我以前有犯了這樣的事情,把同事運動中奇怪動作,因為覺得很有趣就分享出去,也許傷到他的自尊心,事後想起來很後悔

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多事情的抉擇是不清楚的,影片中這位上傳照片的女學生 ,雖然覺得這樣做不太好,但別人教她做她就做了,她也以為這是真相,上傳出去應該不會怎麼樣,這就是我們貪瞋癡經常會造的惡業

影片是讓我們思惟對境的取捨,有些人打著正義的口號 ,但對或不對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我們口中的「正義」到底是為了自己好?還是為了他人好?教人做惡業是否也是共犯,這些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

 

 

 

 

【科判】

【表六】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庚二、習近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壬 一、思總業果

癸一、正明思總之理

癸二、分別思惟

壬二 思別業果

壬三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廣論原文】

欲邪行。事者,略有四種,謂所不應行,非支,非處,及以非時。此中初者,謂行不應行所有婦女及一切男,非男非女。此之初者,攝分中云,若於母等母等所護,如經廣說名不應行。如馬鳴阿闍黎說此義云﹕「言非應行者,他攝具法幢,種護至王護,他已娶娼妓,諸親及繫屬,此是不應行。」他所攝者謂他妻妾,具法幢者謂出家女,種姓護者謂未適嫁,父母等親,或大公姑,或守門者。或雖無此,自己守護。若王若敕而守護者,謂於其人制治罰律,於他已給價金娼妓,說為邪行,顯自給價,非欲邪行。大依怙尊,亦作是說。男者俱通自他。非支分者謂除產門所有餘分,馬鳴阿闍黎云﹕「云何名非支,口,便道,嬰童,腿逼,及手動。」大依怙云﹕「言非支者,謂口穢道及童男女前後孔戶,并其自手。」此說亦同。非處所者,謂諸尊重所集會處,若塔廟處,若大眾前,若於其境有妨害處,謂地高下及堅硬等,馬鳴阿闍黎云﹕「此中處境者,在法塔像等,菩薩居處等,親教及軌範,并在父母前,非境不應行。」大依怙師亦如是說。非其時者,謂穢下降胎滿孕婦,若飲兒乳,若受齋戒,若有疾病,匪宜習故,若道量行量謂極至經於五返。馬鳴阿闍黎云﹕「此中非時者,穢下及孕婦,有兒非欲解,及其苦憂等,住八支非時。」大依怙尊亦復同此,稍差別者,謂晝日時,亦名非時。非支等三,雖於自妻,尚成邪行,況於他所。意樂分三,想者攝分中說,於彼彼想,是須無誤,毘奈耶中,於不淨行他勝處時,說想若錯不錯皆同。《俱舍釋》說,作自妻想而趣他妻,不成業道,若於他妻作餘妻想而趣行者,有二家計,謂成不成。煩惱者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欲行諸不淨行。加行者攝分中說,教他邪行,教者亦生欲邪行罪,《俱舍釋》說,如此則無根本業道,前或意說非根本罪,然須觀察。究竟者謂兩兩交會。
妄語。事者,謂見聞覺知四,及此相違四。能解之境,謂他領義。意樂分三,想者謂於所見變想不見,及於未見變想見等。煩惱者謂三毒。等起者謂覆藏想樂說之欲。加行者謂或言說或默忍受或現身相,此復所求或為自利或為利他,隨為何故說悉同犯,此中說於妄語離間及粗惡語,雖教他說其三亦成。俱舍本釋,於語四業。皆說教他亦成業道,毘奈耶中,說起此等究竟犯時,要須自說。究竟者謂他領解,《俱舍釋》說若他未解,僅成綺語,離間粗語,亦皆同此。
離間語。事者,謂諸有情,或和不和。意樂分三,想及煩惱如前。等起者和順有情樂乖離欲,不和有情樂不合欲。加行者隨以實語,若非實語,隨說所說,若美不美,隨其所求,為自為他而有陳說。究竟者攝分中云﹕「究竟者,謂所破領解。」謂他了解所說離言。
粗惡語。事者,謂諸有情能引恚惱。意樂中想煩惱如前。等起者謂樂粗言欲。加行者謂以若實,若非實語,或依種過,或依身過,或依業過,或依戒過,或依現行所有過失,說非愛語。究竟者攝分中說,「究竟者謂呵罵彼。」《俱舍釋》說,須所說境,解所說義。
綺語。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意樂中三,想者雖僅說為於彼彼想,然於此中,是即於其所欲說義,彼想而說,此中不須能解境故。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加行者謂發勤勇宣說綺語。究竟者謂纔說綺語。此復七事相應,謂若宣說鬥訟兢諍。若於外論或梵志咒,以愛樂心受持諷頌,若苦逼語如傷嘆等,若戲笑遊樂受欲等語,若樂處眾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等,若說醉語及顛狂語,若邪命語,語無係屬,無法相應,非義相應者,謂前後語無所連續,若說雜染,若歌笑等,若觀舞時而發言詞。前三語過,是否綺語,雖有二家,然此所說,順於前家。

 

 

 

【消 文】

第三個黑業道是邪淫。邪淫的事相大略分成四種狀況,也就是不應行淫之對象、部位、場所、以及時間等。 四種邪淫事相當中的第一種,對象是指不應該行淫的所有婦女、所有男子、以及所有的非男非女等。而其中的第一種指所有婦女,攝決擇分當中說,根據經論當中所說,「於母等」、「母等所護」都是不應行淫的對象。馬鳴菩薩解釋《攝決擇分》說:「所謂不應該行淫的對象如下,他所攝者、具法幢者,為種姓所護者、為王家所護者,他人已娶之娼妓,所有的親戚與眷屬,以上所列都是不應行淫的對象。」他所攝的意思就是指他人的妻妾,具法幢的意思就是指已經出家的女子,種姓護者的意思就是指未婚女子有父母輩等親戚監護者,或已婚女子有公婆監護者,或有門房監護者,或者儘管不具備前述條件,但是自己有守護能力者。若王若敕而守護的意思,就是指欲行淫對象已受王室禁制令監護者。對他人已經付了錢的娼妓行淫,便是邪淫,如果確定是對自己給了錢的娼妓行淫,就不算是邪淫。阿底峽尊者也持相同的看法。所謂行不應行一切男的意思,自己或他人都通用。邪淫事相的第二種,非支的意思,也就是說,除了產門以外都稱作非支分。馬鳴菩薩說:「何謂非支?口、大小便道、嬰童、腿逼、及手動等都稱作非支。」阿底峽尊者說:「所謂非支的意思,也就是口、大小便道、男女兒童大小便道、以及自己的手等。」兩者的說法相同。非處所的意思,即是不適合的地點,也就是許多上師集會的地點、佛塔、大眾前、或者對行淫對象有妨害的地點,有妨害處是指高低不平或者堅硬的地點,馬鳴菩薩說:「這當中處境的意思是指在經論、佛塔、佛像…等前;在菩薩居住處;在親教師、軌範師、以及在父母前,都是不應行淫的處所。」阿底峽尊者也這樣說。 非時的意思,也就是婦女經期、懷孕足月、或者幼兒哺乳,或者受齋戒等期間、或者有病在身,都是不適合行淫的時間,或者次數超過數量,意思是最多不超過五次。馬鳴菩薩說:「邪淫的事相當中非時的意思是經來、懷孕、有幼兒、沒興緻、身心逼惱、以及受持八關齋戒等期間,都稱作非時。」阿底峽尊者說的也相同。稍有差別的是,尊者認為白天也是非時。非支、非處及非時等,即便是對自己的妻子,都算是邪行,更何況是對他人。邪淫的意樂相分成三方面,關於邪淫的想相的意思,如《攝決擇分》說:「對於邪淫的對象,正確地想成該對象,也就是必須不錯想。」《毘奈耶》說:「判斷不淨行犯不犯他勝處法時,不論是錯想或是不錯想,都是一樣的。」《俱舍釋》說:「如果把他人的妻子想作自己的妻子而行淫,不算犯根本罪。如果把他人的妻子比作其他人的妻子而行淫時,則有兩種說法,也就是犯根本罪與不犯根本罪。」邪淫的煩惱相的意思是貪瞋痴三毒當中的任何一種。邪淫的等起相的意思是有行淫的慾望。至於邪淫的加行相,《攝決擇分》當中說:「教唆他人行邪淫,教唆者也犯邪淫罪。」《俱舍釋》中說:「這樣是沒有犯根本罪。」前面《攝決擇分》所說的犯邪淫罪或許是指非根本罪的邪淫罪,不過必須觀察。邪淫的究竟相的意思,是指邪淫成立之相狀,也就是行淫雙方兩根相會。

第四黑業道是妄語。妄語的事相,包括見、聞、覺、知等四方面,以及不見、不聞、不覺、不知這四個相違的方面。能了解的情境,是指對方領會了所說的意思。妄語業的意樂相分三類,妄語業的想相就是對於所看見的把它表達作沒有看見,以及對於沒有看見的把它表達作看見等等。妄語業的煩惱相也就是貪瞋痴。妄語業的等起也就是喜歡說覆藏想的欲念。妄語業的加行相,也就是或者以言語表達,或者默不作聲,或者以肢體語言。此外,說妄語的目的不論是為了自利,或者是為了利他,不管是哪一種都算犯妄語業。本論對於妄語、離間語以及粗惡語等,即使是教他人說,也會構成罪業。《俱舍論》與《俱舍釋論》對於四種語業道,都說教他人說也都構成罪業。《毘奈耶》當中說:「至於判斷這些行為是否確定違犯惡業時,必須視是否自己親口說而定。」妄語業的究竟相,就是對方領會了解我所說的內容。《俱舍釋論》說,如果他人並不了解所說的內容時,只能算作綺語。至於離間語和粗惡語,也都依照這種標準去判斷。

第五個黑業道是離間語。離間語的事相是對象中的有情,或者和合,或者不和合。離間語業的意樂相分成三方面,想相及煩惱相同前面的妄語。等起相是對於和合的有情希望他們乖離;對於不和合的有情則希望他們繼續不和合。加行相是,不論所說的內容是真實的或者是不真實的,不論所說的詞藻是美的或者是不美的,不論是為了自己,或者是為了他人而說。究竟相是,如《攝決擇分》當中所說:「究竟者,謂所破領解。」就是受挑撥離間者了解他們所聽到的離間語的意思。

第六個黑業道是粗惡語。粗惡語的事相,是聽到後會引生恚惱的有情。粗惡語的意樂當中,想相與煩惱相和前面一樣。等起相是喜歡說粗惡語的欲念。粗惡語的加行相,也就是以真實語或者非真實語、或者根據種姓下劣的過失,或者根據身體缺陷上的過失(愚啞缺耳、斷支節等),或者根據身語意三業的過失,或者根據違犯禁戒方面的過失,或者根據當下發生的威儀方面所有過失,說他人不喜歡聽的話。粗惡語的究竟相,《攝決擇分》當中說:「究竟的意思就是呵斥謾罵他人。」《俱舍釋》當中說,必須對方理解所說的意思才算是究竟。

第七個黑業道是綺語。綺語的事相,是所說的內容對於聽者毫無利益。意樂相分成三部分,想相雖然在《攝決擇分》當中只說「想者,謂於彼彼想。」但是這裡所說的意思,是指說者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念頭,不需要有能夠理解所說內容的對象。綺語的煩惱相,就是貪、瞋、痴三毒當中任何一種。綺語的等起相,就是喜好講說毫無關係的胡言亂語。綺語的加行相,就是發起樂說綺語。綺語的究竟相,就是才一說出綺語即成究竟。此外,以下七種情況都屬於綺語,譬如談論打鬥、訴訟、競相諍論等情事。或者以歡喜的心受持讀誦婆羅門外道經論或志求梵天之咒語。或者因為身心逼惱而發出的感傷哀嘆。或者嬉戲、遊樂、受欲等時高興的言語。或者喜歡在大庭廣眾前高談闊論,內容遍及國王、大臣、國家社會、和盜賊宵小等消息。或者酒醉亂語以及瘋言瘋語等。或者為求利養而說綺語。語無係屬,無法相應,非義相應等的意思,也就是前後所講的話全無關聯;或者所說的話有雜穢染汙;或者在歌唱歡笑及觀賞舞蹈等場合所發出的言詞。前三種語業過患(妄語、離間語、粗惡語)是否等同綺語,有二派說法,然而本論是採前一派的說法。

 

 

 

 

 

【收 攝】

十惡業的內容,在前面已說明第一種惡業殺生,及第二種惡業不與取,本週繼續解說第三到第七種惡業,即欲邪行、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綺語等。

一、第三種惡業是欲邪行

  1. 事:是指邪淫大略分為不應行(不該行的對象)、非支(不該行的部位)、非處(不該行的地點)、及以非時(不該行的時間)

  2. 意樂有三:(1)錯想或不錯想有二說。( 2)煩惱三毒任一種引起。(3)等起想這樣做。

  3. 加行:自作或教他作,教他作有無犯亦有二說。

  4. 究竟:兩兩交會。

二、第四種惡業是妄語

  1. 事:是指欺騙,事相包括見、聞、覺、知,以及不見、不聞、不覺、不知這四個相違方面妄語對象是對方領會了所說的意思

  2. 意樂有三(1)看見說沒有看見,沒有看見說看見,聽到說沒有聽到,沒有聽到說聽到等等(2) 煩惱三毒任一種引起。(3) 等起, 喜歡說覆藏想的欲念

  3. 加行:明說、暗示或肢體語言等,其目的為了自利或者利他

  4. 究竟:對方接受你所說的。

三、第五種惡業是離間語

  1. 事:離間語的對象,無論對方和睦或不和睦

  2. 意樂有三想及煩惱同前面的妄語等起是和的要他們不和,不和讓他們更不和。

  3. 加行:離間對方無論說真話或假話或隨便說說言詞美或不美,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

  4. 究竟:對方接受你所說的。

四、第六種惡業是粗惡語

  1. 事:粗惡語的事相,是聽到後會引生恚惱的有情。

  2. 意樂有三:想與煩惱相和前面離間語妄語一樣等起是喜歡說粗惡語的欲念。

  3. 加行:以實或不實說對方不喜歡的話,如種姓下劣身體缺陷身語意三業過失等

  4. 究竟:對方了解你所說的。

五、第七種惡業是綺語

  1. 事:綺語的事相,是所說的內容對於聽者毫無利益

  2. 意樂有三:(1)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念頭,不需要有能夠理解所說內容的對象。(2)煩惱三毒任一種引起(3)等起喜歡說無意義的話。

  3. 加行:就是發起樂說綺語

  4. 究竟:只要一說出這種沒有意義的話語,就圓滿綺語

  5. 其他七種情況也都屬於綺語:(1)談論打鬥、訴訟、競相諍論等情事。(2)歡喜的讀誦外道經論或梵天之咒語。(3)身心逼惱發出的感傷哀嘆。(4)嬉戲、遊樂等時高興的言語。(5)高談闊論國王、大臣、國家社會等消息。(6)酒醉亂語。(7)前後所講的話全無關聯,所說的話有雜染,或者在歌唱歡笑發出的言詞。

 

 

◎聽師父音檔

◎從嚴只有好處

原則上面呢,我們了解各家有各家的判這個罪的輕重不同。以我們來說的話,我主要的,總是像這種事件從嚴,從嚴總沒有錯,從嚴只有好處。萬一另外一個,「從嚴啦,大家做不到啊!」是啊!就因為有嚴的做不到,所以引發你的慚愧,由於你的慚愧策發你自己努力向上,不是很好嗎?這一點是我們要了解的,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我們要都從嚴看待這件事情,不要因為有人說沒有犯了就可以去做,師父在這裡告訴我們,從嚴的好處是引發我們的慚愧,策發我們努力向上。

什麼叫犯戒
所以前面為什麼在抉擇這個,總抉擇業果的時候,他下面告訴我們,說萬一你犯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不能圓滿哪,正見未破不怕;道理特別的,就是我們初機行持的人,的的確確要想圓滿不可能。而且《瑜伽菩薩戒本》上面特別說,什麼叫犯戒,什麼叫破戒。犯戒也就是說,就是我們一心想努力,然後呢真實去學,你了解了去學,但是因為你煩惱重啊,偏偏有很多做不到。那個時候,然後你慚愧說:「哎呀,我怎麼做不到啊!」然後你懺悔,努力去學,這種情況不叫犯戒。那麼什麼呢?就是你自己還做得不對,還覺得我對了,或者雖然犯了,你不曉得慚愧,這個就犯戒了。這個犯不犯,主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說你努力肯不斷地改善,正見未失,努力增上,時時向上,這個就是我們初機修學應該了解的,這個是我特別說明哪!

Q.佛法教我不要殺生,但辦公室螞蟻擾亂大家上班,老闆要以藥來處理,我是殺還是不殺呢? 聽聽師父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啟中:師父是在告訴我們,因為做不到,所以要懺悔及努力去學,然後想辦法改善,不要認為做不到就不做了。

初機學佛人,行持想圓滿是不可能,但正見要把握住 心中要有一把尺,取捨這樣做是對或不對,對於做不到要有慚愧心,努力向上 ,時時向上的心。

 

【綺語。事者,謂能引發無利之義。】
這個一樣一樣來解釋。那麼最後是「綺語」,綺語就是說,你說的這話呀沒有真實利益的,沒有真實利益的。這個我們普通造這個業呀,這個語業最難防,而語業當中這綺語是尤其不容易、不容易。這個綺語是容易犯極了!要防是難極了!只要說的話沒有意義的話,都是綺語。

Q.為什麼绮語容易犯又難防?

美玲:因為我們常常要說一些場面的話,這些場面話也許就是綺語,所以綺語是最難防的。

師父在音檔裡有講過,我們碰面常說「今天天氣……哈、哈、哈!」這就是沒有意義的話,我們平常跟人家打招呼,都會說類似的話,但我的起心動念是想要關懷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另當別論。
通常講绮語時我們的狀態都是散漫鬆懈的。

為什麼綺語最容易犯

【煩惱者,謂三毒隨一,等起者謂樂宣說無屬亂語。】
「煩惱者,謂三毒隨一」,貪、瞋、癡隨一。「等起者」,就是心裡面這種,由於這個心裡面煩惱相應的欲樂,你說你心裡面就好歡喜說那種無意義的,無意義的。所以平常這一點我們不仔細檢查不知道,你仔細一檢查的話,我們一天到晚就在這個上面。這個心裡面浮浮泛泛,一點風吹草動,欸!你就會:「哎呀!這個幹什麼?」這樣。說「幹什麼」,幹什麼就是你心裡面的散亂,非常簡單,就這麼一件事情。啊,你老遠聽見一個東西你就跑得去,瞪大了眼睛,「啊,這個熱鬧得很!」幹什麼?就是你心裡的散亂。所以平常我們真正要想努力的,真正用功的,就必須要從這個地方去。

師父在這裡告訴我們 ,我的內心平常是浮浮泛泛,一點風吹草動,就跟著走,也就是心是被外境拉著走,修行就是要能夠掌握自己的心,讓心能如我們所願安立在善所緣,不要在散亂中,所修行真正努力要從這裡開始。

 

總覺得自己對的,你就錯了?

所以以前古人辦道的時候,啊,那的確是,他全部精神,一定是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頭。比如或者剛開始持戒,現在我們心裡面就是悠悠散散,大家還覺得:「啊,好像還滿好啊!」其實你已經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這一點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這個地方先開始提一個頭,以後正式開始講的時候,真正的修行的關鍵就在這裡。平常我們一開口,總覺得自己對的,你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你只要一念,這個精進的心,這個提持的心失掉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失念的時候,那就是放逸的根本,你已經錯了,這樣!所以自然而然,這個無始以來的習氣,一碰見一點東西就來了,這個綺語的範圍很廣很廣啊,這我們特別注意!

Q:對於師父說,總覺得自己對的,你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你的理解是什麼

德傑:如果覺得自己是對的話,對方講的話就沒有聽清楚,或者聽不懂聽不進去,所以一開就錯了

◆當認為我對了,我懂了,通常耳朵就會閉起來,如果心中已先安立在我是對的,在聽法或與人溝通時,通常是聽不進去,也就是在覆器、污器的狀態,這樣的狀態都是在精進的對立面。

 

只要肯,習性是可以改

因為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那個散漫的這個習性當中,自己還不知道,你們真正要想講修行的話,這個地方就要好好地努力地提起。其實我們不是改不過來,我們真正要改的話,的的確確你還是很容易啊!我隨便說一個小事情嘛,隨便說一個小事情嘛!在座我們這裡的一個同修,平常啊,我總歸是嫌他什麼懶懶癱癱的那個樣。有一天說早晨他做維那,他跑得滿快,我就拉了他一下,我覺得:「你走得慢一點!」就說過一次。第二天再來,就是前天,欸!我發現他就慢了。啊,那時候很出我意外的啊!平常我總覺得這個人邋邋遢遢,說不定說他十趟八趟他不一定改過來,說了一趟他馬上很快地改過來,就是反正真的要有心,他很快就改過來。還有拿那個引磬,他敲起來一直乒乒乓乓一直敲,敲得非常快。因為在我這兒沒有仔細講,結果那一天我又注意到了,這個事情我沒有講,他就敲得很穩,我只是說說別人:「你們敲得慢一點。」所以我了解,你只要肯啊,你只要肯,你只要注意!

我們習性雖然散慢,但我們聽了正確的知見之後,只要有心,只要肯的話,我們的習性是可以改過來的。

 

聽法之前真正的關鍵在什麼地方

所以這個真正的關鍵在什麼地方呢?你聽法的時候啊,你聽了法有時候聽得心裡不對勁,心裡就排斥它,為你自己辯護,那就完了!所以他前面在正式聽法之前告訴我們,我們有三個過,自己心裡上面總覺得自己對的,你有這個擺在這裡的話,你再學一百年都學不上,因為講到你的時候,你總歸為你辯護,完了!如果你一開頭的時候,認得說我自己在無明大病當中,現在這個佛菩薩的教誡是幫助我的,你至心去聽他的話,你只要肯聽,很快就轉得過來,這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現在學習「深信業果」的十黑業,學了法是用來內明,就是來看自己,當我們看到自己不足,不符順善法的時候,我們的習性通常是「我哪有,然後辯解」,這時候法就聽不進去了,所以在聞法前先要安立自己是在無明大病當中,佛法都是來幫助我治療我的無明大病,要有病想。

正知見建立後,要去做時又做不到,就是師父所說「初機學佛者行持要圓滿是不可能」,但我要有慚愧心,我現在做不到,我要努力,一定要做到,要發願將來我要做到圓滿,正知見一定要把持住。

 

 

 

 

在這個時候 真如 詞曲

在這個時候  你還安好嗎  在這個時候  你在哭泣嗎  在這個時候  我們陷入了慌亂 在這個時候  我們在經歷考驗  風雨來了  樹在搖撼 江天變色  心在吶喊  

在這個時候  人們在經歷苦難  我們的心卻緊緊相連  在這個時候  我們從未有如此堅定信念

再大的風雨  也會驟然天晴  再強的磨難  我們定會攜手過關  盼望那風停  盼望那雨後 春暖花開 再聽你把琴彈  等待天明  等待月圓  春暖花開  雨絲綿綿  再聽你把琴彈

在這個時候  你不要害怕 在這個時候  天使在身邊  在這個時候  愛在苦難中綿延  在這個時候

讓絕望煙消雲散  盼望那風停  盼望那雨後  春暖花開  再聽你把琴彈  等待天明 等待月圓  春暖花開  雨絲綿綿  再聽你把琴彈  再聽你把琴彈

 

 

  • 行政事項

1.2020憶師恩法會

*時間:10/8 – 10/10

2.祈請 老師宣講毗缽舍那

*恭誦大般若

*拜三十五佛懺

*聽聞廣海明月次數。

回報網址: https://reurl.cc/L3vMG4

 

 

HOMEWORK

  • 每天跟父母親說幾句感恩的話,若不在了,可以念經或做善行迴向給他。

  • 歡迎上我們心靈的家。福智全球網。看看他人,看看自己的學習

  • 周課程: P127L1 貪欲~ P129L4 業道非業

  • 手抄第七冊:P171L8~ P204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