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26L07此中分二~ P228L01顧慮惠施有情

音檔:[97B] 26:16~ [98A] 20:14

手抄稿第十三冊 P32L12~P49L10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此中分二,一 除其障礙,二 正明修法。  今初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修應除,此是他者輕而棄捨。能治此者,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唯互觀待,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就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唯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唯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此說唯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除此礙者,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施設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圓滿自他一切利益,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廣論 師父手抄稿】
【此中分二,① 除其障礙,② 正明修法。 今初】
現在這個修行分成兩部分:第一個,障礙先要除掉;然後除掉了障礙以後,正式學那個修法。
【◎ 修習此心有二障礙。一謂執自樂他苦,所依自他二身,猶如青黃各各類別。】
第一個說,是,那個自己快樂,他人痛苦要想換的話,因為這個所依的身體,這是兩個─他是他、我是我啊,各是各呀,你怎麼個換法呢?
【次於依此所生苦樂,亦便念云:此是我者應除應修,此是他者應棄應捨。】
其次的話呢,這個快樂本身,「對呀,這我的快樂,嗯,怎麼我的快樂去掉它; 他的快樂,我管它幹什麼呢?」這一般人的心裡面,就是這樣。這個是就指著我們平常的特質是這樣,現在你要改過來的這個困難在這個地方,你怎麼拿掉它?針對著這個問題。所以他處處地方,先認得你要淨除的內涵是什麼,然後針對這個內涵,告訴我們正確的方法。他現在說:
【能治此者,】
能夠對治它的,對這個病,下的藥怎麼樣。
【謂觀自他非有自性各各類別,唯互觀待,】
你要曉得呀,我跟他─自己跟別人,不是天生來就是這個樣的,只是互相觀待。 什麼叫互相觀待呢?就是兩個人擺在一塊兒才一下對比出來的,兩個人擺在一塊兒對比出來的。你如果說能夠換一個方式去觀的話,
【於自亦能起如他心,於他亦能起自覺故。】
你把這個對比啊,換一換就可以,就可以!
【如彼山此山,譬如彼山雖在此岸起彼山心,若至彼山則定發起此山之覺。】
舉一個譬喻,就像兩個山。我們現在站這個山頭上,欸,我說:「喔,這個山。」看看對面,「那個山!」但是這個山本身,絕對不是說「我這個山」就是我這個山,等到你跑到那個山上的話,你又會覺得那個山─這個是「我這個山」。現在你原來覺得我這個山,變成那個山了,對不對?就是這樣。譬如我現在坐在這個椅子上面,我說:「我坐的。」等到我坐在那個椅子上面去的時候,本來我說這個是「那個地方」,現在對換了就完全換過來了,是不是這樣?平常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現在我們這個身體本身,這很明白啊!這個身體本身是父母的精血,只是因為你現在這個識心所執著攝持的。就是你那個識心所攝持的,就好像我們現在這個椅子,那個椅子本來不是你的呀,你坐的,你覺得你坐的;你換到那裡去的話,你又覺得:欸,不是,現在你坐的是那個椅子耶!同樣的那個識心,你現在這個識心,你能夠執持對方的話,它馬上又要改變過來了,這個清楚不清楚?這是很明白的一件事情。
現在我們,或者說眼前任何一樣東西,啊,這枝筆,這是我的。假定是換一換的話,換給你的話,到那時候你就會把原來你覺得不是,他的那隻筆,你就寶貝得不得了,「欸,這是我的!」假如我現在說跟你換一換─本來如果是你用的話,你根本不管它,你只管你自己的─換了一換,原來你覺得他那枝筆,到那時候你覺得自己很寶貝它了,對不對?那天下的事情都是這樣,外面的東西也是如此,裡面的身體也是如此。所以我們首先一定要認得,這個「我」這個東西啊,它不是天生來的,所以就無自性,這個緣起這個道理。而這個緣起呢是因緣,這因緣本身啊,一定是互相對比出來的,所以他說這個比喻就是如此。
【故不同青色,任待於誰唯起青覺,不起餘色之覺。】
他前面說啊,「猶如青黃各各類別」,這個比喻深的地方我不講了,實際上,這個裡邊有很深的涵義。他舉一個例子,青是青,黃是黃,不對!那青是青,黃是黃,這是兩樣東西顏色的確是不同,但是呢這個青顏色,不管誰去看它就是青;你換一個地方去看看還是青,黃顏色還是這樣。現在那個此山、彼山不是!你換了一個方向去看的,就不一樣了,對不對?就是這樣。像那枝筆一樣,那枝筆,說我的筆、你的筆,我們對換的話,你的筆變成功我的,我的筆變成功你的了。然後不但是我看起來,別人看起來也是一樣,都換、都換,說換就換了。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樣,等到你兩腳一伸,哪個是、誰是誰的呀?嘿,根本也就不曉得是誰的,燒成功一堆灰,沒有什麼了。
所以佛經上面有這個故事,叫這個一個餓鬼鞭屍記,以及一個天人禮屍記。啊,有一個餓鬼在那裡打一個死屍,有人看見了說:「哎呀,這個已經死屍了,你還打他幹什麼!」「唉,你不知道,這就是我的前身。我前身一直為它忙,忙了個半天,結果我,我忙了半天啊,把我送下地獄去了。我現在是越想越恨、痛苦不堪,都是為了它,而它躺在那裡,躺在那裡,我還饒不過它!」這樣。那個屍體啊是又肥、又胖、又好,這樣。另外呢 瘦瘦垮垮的,一個天人在那裡向它磕頭。「欸,奇怪,那個骷髏怎麼長得枯枯瘦瘦的,你這樣磕頭,磕頭幹什麼?」「啊,那個前身就是我!它呀,辛苦了半天,然後讓我生了天堂。我想想,我所以生天堂啊,就是虧了它呀!所以現在來感謝它。」你看,就是這樣的,對不對?所以我們趁早,嗯,趕快你早一點換啊!早一點換,你能夠幫助別人的話,少一點嘛生到天堂,好一點嘛到極樂世界,最好一點成佛。所以現在趁這個機會早一點換啊,你一換啊,就好囉!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如《集學論》云:「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唯觀待,妄如此彼岸。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
他還是說這個。不要啊只看自己,先要站在平等的地位。實際上他那個「換」的話,原因就是這樣的─不要執著自己。就像執著別人像自己一樣的這個心裡面,擴大它,你用這個方法來堅固你的大菩提心。你平常所以不能做到的原因哪,因為你妄執了這個自己,實際上你要曉得,你這個自己跟他人啊,都是互相對比出來的。因為你虛妄分別,所以看起來就像那個山一樣,是啊,這個我這個、他這個。它這個自他之間並不是天生就是的呀,只是互相對比出來的,這個你要了解啊!在這種狀態當中,自己根本談不到自己,那他也一樣的道理,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此說唯由觀所待處而假安立,全無自性。】
這個自他呀,就是看你所處的地位而假名安立,這個假名安立就是你的妄識所分別出來的。我站在這裡,覺得這個是我的;你站在那裡的話,也覺得你是我的,那到底哪一個是你的呀?那就是你那個虛妄心識所安立的。譬如我站在這裡,我說:「你們在我東邊。」我跑到老和尚那裡,那我說啊:「你們在我西邊。」那東邊、西邊不是兩個完全相反嗎?不是顛倒了嗎?那麼說來說去,就是你內心虛妄執著,是假安立的啊!本來就沒有這個所謂東啊、西啊,因為你妄執著,所以現在這個自他是這樣的。而這個是,第一個就是我們自他所依兩個身,從前面這個道理告訴我們,它不是天生來的,原來就是假安立的。既然是假安立的話,你只要把那目標換一換的話,認識清楚的話,不就解決了嘛!次,進一步,說自己的快樂跟別人的痛苦,這個怎麼弄法呢?
【二謂又念他之痛苦,無害於我,為除彼故不須勵力。】
這個,喏,第二個,覺得別人痛苦是別人痛苦,跟我沒害嘛,我為什麼要忙這個呢?好像這個是平常我們的……欸,他有一個方法:
【除此礙者,謂若如是,則恐老時受諸苦惱,不應少年積集財物,以老時苦無害於少故。」
這個比喻美極了!說就像你老的時候要受苦啊,那麼我們要防老,少年的時候積集了很多財物。其實老的是老的時候,少的是少的時候,你忙它幹什麼,跟你沒相關嘛!欸,對不起!我們偏偏要去忙欸,這樣。所以不是說,啊!現在這樣跟你不相關,不是的呀!「如是」,進一步,
【如是其手亦不應除足之痛苦以是他故。】
手對足來說,這個手跟足,這個腳對那個手來說,別人嘛!腳上痛,你忙它幹什麼!你這個手不會去忙。欸,但是腳上痛了,我們這個手要去摸摸它,對不對呀?欸,是要的。他說,他同樣地說:
【老時幼年前生後生僅是一例。】
同樣的這個情況,手對腳,老跟幼,前生跟後世,就是一個例子。進一步說,
【即前日後日,上午下午等皆如是知。】
都是這樣。那麼有人說了:「不對呀!老跟幼是你一個相續,只是不斷地在你自己身上;手跟腳,雖然是手對腳是分開來的,這是同樣對我來說一個身體,這是沒錯呀!」
【若謂老幼是一相續,其手足等是一身聚,故與自他不相同者。】
有人說,對自己跟他人是兩件事情啊!
【相續與身聚,是於多剎那多支分而假施設無獨立性,自我他我亦皆於假聚相續而安立。】
是的,「相續」就是前後、老小;「身聚」就是手跟腳。它這個東西怎麼來的啊?它也不是天生有它的自性,只是時間一剎那、一剎那積聚起來的,這個從小到老。還有呢,手跟腳,只是肢體啊不同的,安立起來的。然後呢自己跟別人,它還是什麼?不同的幾樣東西─時間是剎那積累的;然後呢身體是支分積累的;自他是什麼?不同的蘊所積累的,對不對?還是這個、這些東西積累的,其他的東西積累。有的東西木頭做的,有的東西鐵做的,有的東西啊木頭、鐵都混起來的,只是如此不同嘛!反正說來說去,都是這樣的這些東西混在一塊兒,湊成因緣湊成功的。所以你那個自他,跟那個老小,跟那個手足,都是一樣的─混成功的材料是不一樣,但是都是由其他的幾樣東西兜起來的,這有什麼不一樣的! 什麼不一樣的!
【故言自他皆觀待立全無自性。】
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跟他人都是相待而安立起來的,它並不是天生有這樣的東西。只是
【然由無始串習愛執增上力故。】
這是無始以來的這個無明執著,這個力量產生的。
【自所生苦便不忍受,若能於他修習愛執,則於他苦亦能發生不忍之心。】
因為無始的習慣,所以自己身體就不忍受,別人的啊就不管。假定你能夠修習的話,不斷地照著如理地修,你對別人一樣的也可以發生這個無法忍受的心情。
其實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極了,就是前面講的七因果的時候,說得很清楚。假定這個自他一定是完全不能辨別的話,那麼對不起!七因果也無法建立起來了,實際上七因果是建立得起來的。雖然我們不一定,乃至於還根本沒有照著七因果修成功,可是七因果當中所說的那個道理,我們人人體會得到的。我們自己的親人,他也是個他耶,跟你了不相關呀,可是他有苦的話,唉喲,你就很擔心。唉呀,自己的父母啊,心裡就擔心了,這樣。這個他,你就擔心他;是怨家,你看見了,你就開心了。同樣的他,為什麼一個你就不忍心,一個你會他這樣呢?為什麼?就是你自己的什麼?你自己的愛執之心,對不對?很明白擺在這個地方啊!而這個愛執,無始的無明相應的。現在我們要修學,沒有別的嘛,就是了解這個無明,然後你把那個無明轉成功智慧相應的話,那不是轉過來了嗎?所以當下證明,我們確確實實這個能力是具足的,主要的原因在哪裡啊?就是我們無知,還偏偏執著這個無知不肯放,那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你現在了解了這個:哎呀!原來不是別的啊,真實害我們的不是別的,就是我這個無知啊!那個前面那個障礙都去掉了。說理論上去掉了,這個習性哪,就好辦了。修,為什麼要修啊?就是說理論了解了,錯誤的你才不採取它,照正確的理論,然後呢把那習性修改過來,這個就結果就出來了嘛,對不對?所以這個概念很重要。所以我們每一個地方啊,這個行相讓你認得得清清楚楚,這個是它最特殊的一點。然後你去修行的時候啊,你只要肯做,你做到哪裡,成功到哪裡,障礙斷掉了,功德生起來。
所以儘管經上面對現象界來說,說明這個,說:發菩提心哪,發的心、發心的人多,成就的少。原因在哪裡呢?原因就是他不了解這個真正的內涵,沒有得到正確的教授,沒有如理行持。現在我們真幸運啊!原來喏、喏、喏,這個教授這麼清楚明白。而這個教授絕對不是說,說一個高深的理論,像人造衛星。是的,這是一個高深的理論,可是卻是什麼?就像我們到摩天大廈一樣,它是下腳的第一步就已站在這個地方,你已經站在這裡,只要你肯跑,就這麼……。為什麼叫「你已經站在這個地方」呢?我們剛才說的心理不就是我們現在的心理嗎?對不對?想想看,對不對?喔,你的父親,然後你的兒子、你的親戚朋友,哎喲,你心裡面……這明明是「他」呀,但是你心裡面會覺得:唉呀,這個放不下!為什麼?喏,就是你無始的習性,所以我們是有這個本來的本能哪,只是問題在哪裡啊?無明,兩句話,兩個字,不是兩句話。好,現在我們可以繼續下去。
【◎ 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正修習者。】
好了,障礙拿掉了,現在呢正式去修習了。
【謂由於自貪著力故,起我愛執,由此執故無始生死乃至於現在,發生種種不可愛樂。】
這個地方就,正式修習的時候修什麼呢?由於前面這個無知─啊,人最可怕的就是這個!然後呢,明明是虛假東西啊,貪愛執著,起了我愛執。無始以來,唉,結果你貪愛它啊,一直在生死當中。不但在生死當中,而且發生了一切這種不可愛樂。
前面修那個八苦、三苦、六苦當中,說得清清楚楚的。唉呀!那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而且越是你增長它的話,痛苦是越多。再進一步,我們從十二因緣去看的話,這個真正的痛苦所以這麼來就是這個原因,這樣。我所以要出那個題目考考你們的原因,主要的就是讓你們好好地溫習一下。然後呢一點的話,你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唉呀,真正的痛苦都在這裡!現在不求快樂嗎?喏、喏、喏,現在指出來告訴你了,這個痛苦、快樂的根本在這裡。現在我們所以很高興地,啊!曉得了,從這地方學進去。
【欲修自利作自圓滿,行非方便經無數劫,自他二利悉無所成,非但無成,且唯受其眾苦逼惱。】
是的呀!是,你未嘗不想求自己的利益,要想使得自己樣樣圓滿哪!可是不幸的,你呀所做的方法做錯了,所行的不是正確的方法。最主要的還是沒有正確的了解,所以已經經過無始以來呀,結果自己既沒有利益,別人也沒有利益啊!沒有利益還好,還要受無邊的眾苦啊!只是苦,顛倒極了!這不是很明白嗎?所以這個道理現在聽懂了,不斷地擺在心裡想:「對呀!對呀!」你能夠想多少,於是推動你改變的力量就生起來了。而這一件事情再容易不過,為什麼?眼前就是一個苦惱,再說眼前你就是求快樂嘛,這個心理我們有的呀!你只要從這個地方一步一步追下去,不叫你放棄你自己快樂,恰恰相反地正要給你快樂呀!他不叫你不管你的痛苦,他正是要告訴你怎麼除掉你的痛苦,而主要的關鍵在哪裡?他說的「行非方便」啊,對不起!你做錯啦!現在所以我們高興:啊!現在做對了。做對了,我的快樂就可以得到了,我的痛苦就可以去掉啦!怎麼做呢?換一換。
【若自利心移於利他,則早定成佛。】
我們如果能夠換一換的話,早就成了佛了。成了佛以後啊,
【圓滿自他一切利益。】
這個很清楚,這個很……太清楚、太清楚!佛陀因地當中就是這樣,所以感得這個果啊!
【由未如是,故經長時勞而無益。】
因為沒有這樣做,所以無始以來,勞苦嘛勞苦得不得了,一點好處都沒有。
【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
啊,現在好高興啊!了解了,喔,原來我真正的大怨家是什麼?就是這一個東西 ─我愛執。
【應後依止念及正知,堅固決定勵力滅除。】
所以以後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呢?要、要靠這個─依止於念、知,依止這個正念跟正知,這個才是我們皈依之處。所以這個「皈」跟「依」有二個:皈就是反過來,沒有別的;然後呢依止在什麼上面?依止在正念、正知。以前我們依止在什麼?無明、無知上面。然後呢把這一個力量加強它,一定要努力去除掉它。
【其未生者當令不生,其已生者令不相續。】
對於自利這個,還沒有生的不要讓它生起來,它「已生者」,不要讓它繼續下去。
【《入行論》云:「此於生死中,百返損害我,意汝欲自利,雖經眾多劫,以此大疲勞,汝唯引生苦。」】
論上面告訴我們,在那個生死當中,這個「百」啊,就是一個泛指,泛指,它不是一百。平常我們說百樣東西、泛百樣東西,一切、一切,一直在這個生死當中損害我們。說你這個「意」─就是我們現在的心念─你呀要求自利,結果呢經過無始劫來,因為這個念頭,唉!疲勞得不得了,結果只是苦啊!
【又云:「若汝從往昔,能作如是業,除佛圓滿樂,定無如斯時。」】
假定你早一點覺醒,能夠做現在這樣的話,那麼早就成了佛了。而得到的,除了這個佛的圓滿的快樂以外啊,那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現在這樣地受種種的苦,絕對沒有了。
【如是不執自言,不護自品,當數修心,將自身財及諸善根,悉無顧慮惠施有情。】
好了,這麼一來就行了。也不執著自己的,不保護自己的種種,拿這個東西來修行,把自己的身、財,乃至修的善根,毫無餘遺地惠施有情,這樣。所以這個啊,現在我們講布施、布施,不要先講布施,你這一點做到了,叫你不布施也不行。因為你曉得得很清楚嘛,你,這個東西就是你的生死大怨家,有了唯恐不送出去;送出去的話,那就對了嘛,你自己得到利益了嘛!所以這一個自然有它的必然的次第,必然的道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