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02L08 處門廣釋者~P303LL05 令意全無不喜而轉

音檔:[127B] 07:48″~ [128A] 28:58″

手抄稿第十六冊 P223L06~P254L07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處門廣釋者。若須安忍所生苦者,為當忍受由何生苦。此分八處,依止處者,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此等諸物若得粗尠,他不恭敬,稽留乃與,不應憂鬱,當忍由此所生眾苦。世法處者,衰毀譏苦,壞法壞,盡法盡,老法老,病法病,死法死,如是九種是為世法,依此一切或依一分所生眾苦,應善思擇而忍受之。威儀處者,行住坐臥是四威儀,第一第三晝夜恆時,從諸障法淨修其心,由此生苦悉當忍受,終不非時脅著床座草敷葉敷。攝法處者,供事三寶,供事尊長諮受諸法,既諮受已為他廣說,大音讚誦,獨處空閒無倒思惟,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為七攝法,於此劬勞所生眾苦悉當忍受。乞活處者,剃鬚髪等誓受毀形,受持裁染壞色之衣,從其一切世間遊涉兢攝住故別行餘法,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依他存活,不應受用集所獲故,盡壽從他求衣服等,斷穢行故,盡壽遮止人間諸欲,捨離歌舞笑戲等故,及離與諸親友同齡歡娛等故,盡壽遮止人間嬉戲,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眾苦應當忍受。勤劬處者,勤修善品,劬勞因緣所生眾苦悉當忍受。利有情處者,謂十一事,從此生苦皆應忍受。現所作處者,謂出家者,便有營為衣缽等業,諸在家者,則有無罪營農經商仕王等業,從此生苦悉當忍受。如是八處所生眾苦,隨何苦起,皆應別別精進不廢正趣菩提,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轉障礙,令意全無不喜而轉。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處門廣釋者。】
下面就詳細地從各方面來說明,各方面說明:我們要修苦,有些什麼的苦、應該怎麼樣去忍。
【若須安忍所生苦者,為當忍受由何生苦。此分八處。】
是的呀,現在說,修行必定要安受修行的苦,那麼要忍受哪些苦呢?把它分八個大類:
【一、依止處者。】
我們修行一定要一個依止的地方。
【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
說我們為了修行,的的確確還要這些東西。可是這些東西的目的幹什麼?是「增長梵行」哦!根據了這些東西,然後你修行。所以你千萬不要弄錯,依止這些東西的目的是增長梵行,不是增長我們的雜染心。所以你吃這個東西覺得:哎呀,這個配你胃口、這個不配你胃口,這個是雜染心,不是梵行。當不配你胃口的時候,你覺得:欸,煩惱來了!所以呀,正因為不配你胃口,認得煩惱,我就要這樣,那個才是梵行。然後根據戒,根據等等。
【此等諸物若得粗少,他不恭敬,稽留乃與,不應憂鬱,當忍由此所生眾苦。】
這地方告訴我們很明白,這些東西不管是粗,或者比較差,或者是少,或者人家給你的時候不恭敬,或者種種留難你,不要在這個上面去多擔心,應該忍。不要說我們修行耶,古來中國的念書人哪,說念書人「士恥於惡衣惡食者」,那麼真正的念書人,如果嫌這個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要講這些的話,那種人啊根本不足以談道,這種人根本談不到。那個世間的一般的人哦!現在我們修行人,更應該超出他,他只是目的是世間聖人,我們現在要三界之內的導師,所以在這地方是特別注意,特別注意!
所以這一點哪,尤其是出家的同修們,千千萬萬不要說:「哎呀,人家跑到這個地方去啊……。」我以前也聽人家說羅漢齋,我說我們出了家都吃羅漢齋。「欸,羅漢齋好啊!喔唷,這個羅漢齋的味道真好,做起來要怎麼怎麼……。」然後呢講了一大堆,他現在那個羅漢齋啊,變成功台北最有名素菜館的那個招牌菜,他以為是這樣想。哎喲,我想了個半天,不曉得怎麼解釋,然後我就告訴他:「我這羅漢齋怎麼啊?放一點水,放一點鹽,放一點油,你有什麼再放下去,爐子打開。」他聽了半天,「什麼!就這樣的啊?這個菜不炒可以吃啊?欸,奇怪咧!」我說我出了家到現在,那時候剛開始啦,實際上到現在,說千真萬確的,你不妨看看我走過那個路。出家到現在二十四年,二十四年當中,頭上剛開始的時候,我在懺法師那裡出家,那個時候這樣。然後呢以後跑到這個福嚴精舍,以後跑到同淨蘭若,以後到美國,以後先在在美國的東海岸,到現在的西海岸。就只有很短的一段時候,在東海岸美國佛教會,那個時候大覺寺的時候,有一段時候他們請了一個人,啊,每天說煮幾個菜。除此以外,向來就是這樣,做法就這個樣!
我們這裡在座的還有一位,喏、喏、喏,你們都曉得,林某某,他跑到這裡,他長得這麼胖,吃得這麼好耶!這個不是問題呀,你們千萬不要被這個東西騙掉啦!我是隨舉一例啊!那麼,這是第一個,這是第一個。第二呢,
【世法處者。】
就是世間法則,什麼?
【衰毀饑苦。】
這個就是八法當中壞的那一面,還有嘛,
【壞法壞,盡法盡,老法老,病法病,死法死,如是九種是為世法,依此一切或依一分所生眾苦,應善思擇而忍受之。】
這個我們了解,「壞法壞」就是壞掉了,「盡法盡」沒有了,或者老、病、死等等,這樣的世間必然產生的,或者是所有的,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不管它有什麼的問題來,我們應該善巧如理地思惟,去忍受它、忍受它。因為我們雖然出了家了,的的確確出家還有出家的團體,乃至於眼前我們這種狀態,還難免跟世間人接觸。而且真正講起來,本來修學佛法,就是在世間上面,怎麼樣認得了煩惱,跳脫出來。那個時候像這些問題的話,你必定要認識得清楚,善巧思惟,然後呢去忍受它,就忍受它。
這個譬如說,我們現在也隨便舉一兩個例子啦!我們常常啊就修學佛法,還會說:「哎呀,這樣做啊,不好意思啊!」「這樣做啊,什麼啊!」「這樣做啊,是得罪人哪!」大家注意哦!你不好意思的對象、不好意思的特質是什麼?假定是你把法擺在這兒衡量:哎呀,我這樣做的不如法,不好意思。對!假定你不好意思,跟世間人來往的話,覺得你這樣做了以後人家笑你,不好意思。錯!同樣地,所謂得罪、不得罪的話,你看看,你得罪的佛菩薩。你得罪了人哪,往往佛菩薩歡喜;反之,你不得罪人哪,往往佛菩薩在那兒難過。這兩者當中,我們應該有所取捨。當然做得好的話,兩者都好,皆大歡喜;做得不好是兩者都壞。這個時候,我們必定應該如理取捨,這個概念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那麼,進一步呢,就是眼前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覺得:哎呀,這樣做的時候啊,要處處地方要顧慮一個問題─目的幹什麼的?這要「善思擇而忍受之」。
【威儀處者,行住坐臥是四威儀,第一第三晝夜恆時,從諸障法淨修其心,由此生苦悉當忍受,終不非時脅著床座草敷葉敷。】
這威儀處,就是我們的行住坐臥,這是一天無非是這個。第一、第三是什麼?行跟坐,這個時候啊,不管是白天、是晚上呀,喏,你應該努力的,幹什麼呢?依法來淨修,是,依法淨修。這個時候要忍受,千萬不要非時去睡覺,就是這樣。現在所以的確的,古人他晚上睡覺只是中夜,從十點鐘開始到兩點鐘,只睡四個鐘頭。現在我還是看見這種,啊,我們現在睡覺的時間的確已經夠多了,然後中午還要睡這麼個久,打了板還爬不起來。這個事情啊是並不太強迫,可是大家必須注意,就是就我們眼前的這種狀態當中,慢慢、慢慢地處處地方不斷地去改善它。
現在繼續下去,302頁,上面講了威儀處,第三。下面呢就是那個最後一行,威儀處是講行住坐臥啊、什麼等等啊,這個要忍。不過說到這個地方忍哪,注意啊!所以始終記著這個次第,前面那關鍵,他就告訴我們微漸修、漸次修。尤其我們要把握住,剛開始的時候告訴修,你不是說聽見了,「哦,那我聽見了,我今天晚上開始,我也晚上十點鐘睡覺,兩點鐘起來。」這個不是,這個不是。記得不記得?你隨遇,遇到一個馬上就修的話,那對你是不但沒有好處,一生這個善行終成過失。你必定要了解它那個正確的內涵,然後呢了解了以後,跟你現在相應那個狀態,然後從這個地方步步、步步地深入,這個點。不過反過來,我們不要說,哦,既然如此的話,聽見是聽見了,放在那裡不去管它,那又同樣地錯了!放在那裡不去管它的話,那的確是啊學到驢年也沒有用。驢年是,這個十二個生肖當中沒有驢年的,換句話說,你再修,修到哪一年,只是耳朵裡啊,始終是講講沒有用的。
這個情況就是說,我們現在……。那天有位同學就問我:他本身身體不大好,這少睡了以後啊總是精神沒有,那他怎麼辦?那麼我就給他講我自己的經驗。說我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固定的,那我這個倒是好,我一開頭的時候就立訂一個功課表,到哪裡都是這樣。譬如說,我平常的時候,假定說我是九點鐘就睡啦,或者說乃至於早一點嘛八點鐘就睡了,我現在了解這個道理以後,也絕不會說,一下擺在十點鐘,但是也絕不會說,停在那裡仍舊八點鐘。怎麼辦?變成功八點十分,這樣,然後呢固定的。所以我,現在你看我房間裡至少有兩個鬧鐘,原因就在這個上面。欸,我這個手上那個,它可以鬧五次哦:早晨幾點鐘起來、我每次幾點鐘上殿,這一定要鬧的,然後呢,下午幾點鐘起來、傍晚工作到什麼時候、睡覺的時候。
我把那個鬧鐘的時間哪,從八點鐘移到八點十分,結果第二天八點十分可以。不是說第三天馬上八點二十分,不!你擺在那裡,擺一個禮拜乃至半個月,一定要經過一段時候,欸,可以了,再提早十分鐘、再提早十分鐘。等到你提了三次,提早到八點半,停在那裡暫時不要再前進,再過它一個月,乃至於更長。你在這個時候,把你延長那個時候,能夠作了適當地運用以後,繼續地來,變成九點鐘,乃至於這樣。如果你跑到那地方,覺得這地方有問題了,停在那裡,但是不能退哦!這個很重要一個原則。所以你只能進不能退的,一退就完了!所以你進的時候你寧願慢,前面記得吧?所以他告訴我們這個公案,像捉強盜一樣。現在捉什麼強盜?煩惱強盜。你不是說一口氣猛追,你慢慢地來,你反正哪,我總歸老跟著你後面,欸,這樣,總歸有一天要把那個強盜把他捉到為止,不能停。現在我們對這件事情是亦復如是,當然,對於自己的說睡眠是如此,其他的亦復如此。再下面,
【攝法處者。】
這個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攝受,我們現在在這地方攝受法,世間的是攝受的非法,世間。為了要修學佛法,我們要攝受佛法,那個時候應該受這些苦,換句話說應該做的,分成下面七樣東西,這個是出在這個《瑜伽師地論》上面。第一個:
【供事三寶。】
很重要!喏,這個就是修行,修行。不但在家人要,我們出家人更要,他在家是業餘的都要,我們出家了居然不要了,這個話怎麼說呀?所以從我們早晨上殿、過堂開始,任何一個行為,記住:我跑到這地方來什麼呀?如法供養。然後呢打掃殿堂、廁所等等,每一個地方,乃至於每一個小地方。譬如說吃飯,不要說:「哎呀,大家拿起來嘛就吃啦,等一下你這麼念了個半天冷了。」不,不是!你要嫌它冷、嫌它暖,跑到家裡去。你有病、老啦,是,這個是;一定要佛告訴我們的佛制。佛制為什麼要聽呢?因為他是完全如理如法地了解的。所以跑到這裡一切都是什麼?「供事三寶」,或者是有上供養,或者是無上供養,或者是事的供養,或者是法的供養。然後呢,
【供事尊長。】
因為我們現在真正修學佛法,是跟誰學?就是跟師長,而真正最重要的修學必定要這個善知識,所以這個第二個。然後第三呢,
【諮受諸法。】
你為什麼跑到這地方來?為什麼要親近善知識?不是跟他結交一個朋友,而要了解佛法,什麼是如理的,什麼是如理的。我現在這深深地有一個感覺,我最後幾年,因為接近了幾個大善知識以後我才發現:的的確確的,這個真正接近善知識的話,這個跟我們現在差得十萬八千里!我們現在啊都是一樣像小孩一樣,哎喲,要哄了個半天哪;然後如果師長稍微勉強你一點哪,自己癟了個嘴巴,不曉得到什麼地方去了,這完全不相應,跟法一點不相應!我所看見的話,那是尤其我到後來,這凡是老師隨便一句話,他只要說出來的,不管他輕輕鬆鬆,我一定要盡我最大努力去做到。有的時候,他對我的說明,乃至於指責什麼等等,儘管有的時候,我自己覺得:欸,我合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自己覺得合理,現在不,完全反過來,理路上面至少,我做是做不到,可是我心裡面很清楚、很明白。
這個情況必定要知道,我們跑到這裡幹什麼?欸,要受法。你要受法,必定要有一個什麼條件呢?這個條件就是,你呀要把握住這個原則,然後一心恭敬地來求,一心恭敬地來求,這樣。否則的話,沒辦法!我曾經遇到過,這種事情不止遇到過一次,經常遇到的。一個典型的例子,說很多人現在覺得:「哎呀,佛法好啊,好得不得了!是,但是呢,現在這個時間哪,要想這個修很困難,而且不修啊也不行。」這也完全正確。所以呢最後是念佛,的的確確也是最好。然後呢他念佛了以後,怎麼個念法呀?「哎呀,你趕快告訴我們怎麼得到一心不亂!」然後你就告訴他呀:「是,嗯,如果說你已經宿生有善根哪,能夠很快念,那的確的,你不要去管他。這極大部分人實際上呢,不是的,那時候你得怎麼辦呢?」就告訴他這個道理。他聽了以後,啊!就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這樣。實際上這種情況什麼?他弄錯了,他弄錯了。當然,這個在家人他本來就是業餘性質,種一點善根。
現在我們到這地方一定要知道,我們跑到這裡來幹什麼?要受這個佛法,要這個接受這個佛法,你的的確確要一心一意地深入。就算我們現在條件不夠,或者年紀大啦、或者有病,至少有一件事情要做得到的─這個心哪,這個心哪,不要退怯!很重要哦,是最重要的一點!說:「是的,我現在有這個條件的限制,但是我心裡面一定要還是努力。」不但如此,更應該警告自己。那是我現在的感覺,所以我常常說,我不如你們的原因哪,這樣。我雖然今天老了,我就覺得,你看:那些你們這些同學都是善根比我足,那麼還勤勤懇懇啊!我的條件不夠,老啦,假定我現在心理上面,還不努力建設啊,還為自己躲在這個軟暖習氣屋子裡的話,養成功這個,這個就是我們的業,下一世來的時候啊,欸,它自然而然這個業就現起,前面說得很清楚。所以我儘管做不到,可是我心裡告訴它:我一定要做到它!一定要做到它!一定要做到它!你能夠這樣地策勵自己的話,外面這個緣適當的時候,你就做到了。
否則的話呢,現在我們現在心裡先已經打退堂鼓了,種種地方找那個退,可是環境逼在那裡沒辦法,等到一換一個環境的話,你就完了!這是為什麼現在那個情況,有很多「再來人」,他心裡面如果說有這個堅強的力量的話,他第二次跑到這個環境當中,他看看,欸,那很多世間的事情不一定動得了他。反過來,因為他心裡面一向就是這種心理成好。我們不要說從前生到這一生,就我們眼前來說吧!儘管我們現在,譬如說,坐是坐在這個地方,心裡面呀也在那兒盤算:噢,今天假期了。心裡想想:哎呀!假期快來了,這假期裡面我要怎麼怎麼……。想了一大堆,想了個一大堆。所以等到一到假期,啊呀,那個佛法是拋到九霄雲外,碰到什麼就沾到什麼,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我想我們人人都有這個經驗吧?
反過來,欸,說假期來了:「哦,趕快,這個在這個開學的當中,師友大家看見得來,有這個環境;假期來的話,哦,千萬不要為它所轉去。」所以心裡面先打好了氣,不斷地打氣。然後到了假期的話,別人哪,說今天放假啦,等不到明天;我是今天放假啦,今天至少我還不離開啊,最快我要到明天走,乃至於到後天走。心裡面就完全不一樣。然後跑到外面去的話,這個境界呀,緣碰見了以後它生起來了,「嗯,我在這地方學的這個東西對治,現在正用上!」喏,就是這樣。所以你這地方一定要了解:我到這地方幹什麼的?為什麼要不忙世間的,而來供事三寶?為什麼不自己供養了,供養尊長?跑到這地方來─諮受諸法。下面呢,
【既諮受已為他廣說。】
因為我們現在這地方學的什麼?忍辱波羅蜜多,這是大乘之法,所以不但自己了解,而且要廣為他說。不過這個廣為他說,注意哦,你自己要了解囉!了解的什麼?了解的法哦,了解這個法的義哦,不是了解這個名哦!單單這個名的話,是,還是有它用場的,可是這個名解決不了問題。既然我們現在真心要解決問題的話,要從這個名、字,說名句、文身所指的真正的內涵。至少在這個情況之下,你體會到一點,能夠在煩惱上面哪,不被它轉得七葷八素,那個時候,你把不被轉的這個經驗告訴別人,那個才是真正的說,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下面說:
【大音讚誦,獨處空閒無倒思惟。】
這個是第五,第五是就是說那麼修這個、這個,真正啊譬如說我們上殿、過堂等等,那個時候要讚歎也好、讀誦也好,這個也是一樣。譬如說我像剛才說的,我以前那個毛病覺得:哎呀!那個聲調太高,傷氣。不過現在倒是事實,我平常早晨上早殿,剛開始來的時候還是唸出來,現在我經常都很少出聲。這一點,我要特別跟大家說的,我現在很清楚,我平常這個目前的狀態是每況愈下,只有一個時候,我就一跑到課堂裡邊就提起全部精神來。下來了以後,平常的啊,常常氣都透不過來這個感覺。雖然好幾位告訴我早晚課不要上,我覺得這是難得的一個機會,至少我在這個地方的殿堂上面拜,至少嘴巴上面唸不出來,要留給大家同學的話,我心裡要跟著緣。
這個特別大家說明一下,在你們年輕的時候,我儘量地建議大家,像我這樣,這樣年紀大了以後,我還不鬆,輕輕放過,我覺得歲月無多啊!讓那個歲月癱在那個床上癱掉的話,是太對不起這個佛法,也對不起我自己啊!所以我寧願站在那裡跌倒,跌倒在那個大殿上面,我覺得:然後跌倒了以後,到了極樂世界來拜這個骨頭,那個遠比在床上養得胖胖的,到了地獄來,來打它來得好得很多。這一點大家注意!啊,這個。
下面呢,「獨處空閒無倒思惟」,再下面那就是第六個。平常的時候真正修學佛法的時候,最怕雜染,是啊,最怕雜染。所以好歡喜大家在一塊兒的,這完全是不相應的。只有一個情況,為了諮詢佛法,為了探討佛法,那個時候他必須要一起,這個有它的特殊的功效。然後呢住在一塊兒的依眾靠眾,那個是;但是呢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為法而增上的。所以說真正努力的時候,那個是這樣做法的。那麼在那兒幹什麼呀?不是叫你一個人獨處空閒那兒睡大覺哦─無倒思惟!要腦筋裡面就這樣,那個包括了修習很多各式各樣的。
【修習瑜伽作意所攝若止若觀。】
那麼「修習瑜伽作意」,「瑜伽」是相應義,所謂境、事、理等等。那麼現在我們聽懂了,如果在那兒聽,那麼從這個,怎麼從這個名字上面了解這個義理。了解了義理,怎麼從這個不相應的染污法上面,根據這個義理,轉變成功如理的這一方面,這個叫作瑜伽,就是跟法相應。以前是跟非法相應,這個一定要經過正確的認識,然後去修習,這個時候叫「作意」,思惟、觀察。那麼這個裡邊有兩部分,屬於止的、觀的,一共七個,這個叫
【為七攝法。】
這就是我們正修行的。前面這個東西,依止處啊、世法處啊、威儀處啊,這是前行,換句話說準備工作,我們正式修學的就是那一條。這個有很多條件、困難要克服,所以,
【於此劬勞所生眾苦悉當忍受。乞活處者,剃鬚髮等誓受毀形,受持裁染壞色之衣,從其一切世間遊涉兢攝住故別行餘法,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依他存活,不應受用集所獲故,盡壽從他求衣服等,斷穢行故,盡壽遮止人間諸欲,捨離歌舞笑戲等故,及離與諸親友同齡歡娛等故,盡壽遮止人間嬉戲,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眾苦應當忍受。】
這個也是七種,就是我們生活的方式。是,我們現在修行還要這個身體,這個身體要養活它。那麼所以他下面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幹什麼?不是為了這個「我」啊,不是為了這個「壞聚」這個東西啊,在這個身上面、色殼子上面作功夫;真實了解它的虛假,所以剃除鬚髮。不要說外面這東西一切都丟掉了,連他身體上自己有的東西,頭髮剃得光光的,什麼都沒有;「誓受毀形」,注意喔,誓願的!哎呀,現在受這個。然後呢所以「受持」,我們真正受持的就是「裁染壞色之衣」,這個大家都了解的。換句話說,對於世間一切東西的話,哪怕這個顏色本身,一定要是壞色、壞色,那個正色不用的。
那麼,從本來以前忙世間的大家一起,這些東西統統捨棄,統統捨棄,「別行餘法」,跟那個世間完全不一樣的,這點我們必定要把握得住。所以在這個上面啊,在家的如果想真正修學的話,那麼慢慢、慢慢地遠離。不要說:呀!這個也少不了啊,那個也少不了啊!出了家了,更是注意,你出家真正地不要說:哎呀!這個也不好意思,那個也不好意思。那個,出家完全錯了,出家完全錯了!出家真正的目的幹什麼呢?欸,就是這樣做,這樣做,如法去做。啊,這樣就夠意思!那樣才夠意思!你要這樣想:對啊!以前一天到晚忙,攀那個世間的這種交情,現在要跟佛菩薩談交情了。嗯,佛菩薩告訴我怎麼做,我要怎麼做,這個,所以這行別餘法。
然後呢,下面這些告訴我們就這樣,「捨務農等從他所得而存濟故」,所以我們的種植或者什麼等等啊,都是不要。討什麼,那得到什麼就吃什麼,有什麼就用什麼。然後「不應受用集所獲故」,還有呢,這東西他們送來了以後,或者是自己想辦法,或者……這個都不應該受用,都不應該受用。「盡壽從他求衣食等,斷穢行故」,還有呢,這個「盡壽」,樣樣東西都是,從樣樣東西,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如果說你不一樣去做的話,自己努力去弄的話,這個都是不清淨的穢行、穢行。所以現在有很多這種概念,說起來是很有意思:啊!我將來要修行的,怎麼辦?先賺一筆錢擺在銀行裡邊,然後去出家。你如果在家人這個倒是好辦法,你先賺了一筆錢,然後呢,我啊,好。我還是個在家,那個對的,因為我不必再為這個忙。如果出家的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絕對沒有說賺了一筆錢存在銀行裡邊;一刀兩斷,就這個樣,統統捨掉了!然後呢到那個時候吃的幹什麼辦?就討啊!這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典型的例子,這個是如法的。
不過跑到這地方大家千萬注意啊!這個法,只是來要求我們自己的,要求我們自己的。所以你常常記得這個話,不要看:喔,這個人、那個人。那錯了!他的對不對那他的事情,他是菩薩示現。就算他不是菩薩示現,你要修學佛法的,你自己說來批評別人對不對,那換句話說你有一個標準在。那麼現在修學佛法的標準是什麼標準?這個我們要把握得住。修學佛法的真正的標準是淨化自己煩惱,現在你在這裡管他這個長、這個短,請問這個是如法還是煩惱?如法嗎?煩惱嗎?你一想,曉得:啊!這個不如法,這個是煩惱之法。所以,別人怎麼樣不管,要了解這個道理是反過頭來照顧自己。
除非是說大家同修,像我們這個環境,大家曉得的。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我們容或有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也靠朋友來那個諫勸,我們旁邊的人也諫勸。是那個時候曉得的,我們大家同修。因為我自己一個不小心的話,又為它拉去了,那個時候靠師長策勵我。所以同樣地我看見那個同修,我對他非常好,那個時候告訴他:某人哪,你這樣錯啦!嗯,所以佛法裡面有如法的諫勸,可是那個諫勸是一定什麼啊?像剛才說的,就是你的的確確你自己是一番善意,然後告訴他。如果說我們是非莫辨的話,那個絕對不是佛法,佛法是智慧之法,所以辨那個是非要清楚,根本在什麼地方。
所以說譬如說,剛才說如果說外面這一些東西,我們還是辨,辨了以後,緊跟著自己腦筋上面策勵的什麼?說: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我應該走對的,所以我淨化我自己心裡的煩惱。然後淨化了以後憐憫他,你進一步幫助他,你絕對不會責備他,絕對不會責備他。所以持戒而覺得自己持戒,覺得人家不對,錯了!如果說我們在共同的圈子當中,然後呢這個某人不對。那個時候,如果說你看見他不對,你心裡面厭惡、瞋,那個時候你首先了解,對不起,我自己已經在煩惱當中,先把這個弄好,那時候你都不能開口。如果那個時候自己不是的,就是:哎呀!他是個很好的人,一個不小心。那時候他這麼好,我就勸他,說:某人哪,你這個不對。這樣的,每一個地方,你必定要辨別得很清楚,所以把握得住這個原則,那這一點我們這順便一提。這個上面有很多,一條、一條我們也不必細 說,不必細說。
所以凡是這個世間的一切東西,所以鄉里、國土,抉擇這種東西都是這個樣的。哎呀!這麼這個出了家了,還是嘛以前的老朋友一大堆,乃至於家裡的人什麼等等,牽牽連連哪,那真是不可以!那麼同時我也想起了,我昨天為什麼特別說,說以後凡是有人來找我的話,請你們任何一位都注意,請他到客堂,然後我去,除非熟人。這個我告訴你一件事情,離開現在已經二十年了,那時候我剛出家,住在同淨蘭若。有一天,我這個妹妹跟那個妹夫,他們夫妻兩個來看哦!那是從小我把她帶大的,也可以這麼說。那時正好生了一個病,從來我出了家以後,我到哪裡去根本不告訴他們,他們也從來找不到我。那麼那次因為動手術割胃,法師就說:「欸!這個大事情,你應該寫個信告訴你叔叔一聲。」好、好、好,那我就告訴他。哎喲,我叔叔聽見了,曉得我在哪裡,馬上趕得來。因為這樣的因緣,一住住了好幾個月養好了,他們來看我。
看我,那時候我就隨便地就讓他兩個人,我覺得這種情況之下,讓他們進來嘛,就跑到我房間裡。然後呢當時法師也沒說什麼,完了以後他跟著說:「剛才誰在你房裡?」這樣。我說:「妹妹,」我曉得他的意思,然後「妹夫。」「欸,戒律上面有沒有告訴你,這個女性哪一種例外的啊?」他沒有講別的了,我到現在一直深深地警惕這個話。他並沒有告訴你,乃至於母親;女性,他只是說,嗯,我們應該界線劃到什麼地方。是眼前這個環境是如此,我們不要太忽視這個環境,可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地方是儘量做得到,這點我這地方呢順便一提。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染是非常厲害、非常厲害,你不知不覺沾在那個地方的話,到那時候,它會發酵的。
所以常常記牢,那個廣告商那個辦法。你很討厭那個廣告,欸,但是他就放在中間。明明曉得,這個廣告商也明明曉得你討厭它,但是他偏偏放進去,結果呢這個廣告就偏偏有效。對不對?為什麼?就是你識田當中落下去了以後,一旦遇緣,如果你當時、事後沒有如法對治的話,它那個一旦那個種子下去了,到那時候就觸發這個緣的,會!所以這個戒律上面從很多微細的地方防啊,這有這個特質。所以我們別看,說好像這種很多小事情啊!實際上呢前面已經告訴我們,我們真正修的話,一定要從那個小事情上修起,大的苦我們忍不住,而是小的地方,這樣,這個地方是順便一說。
那麼這個就是什麼,第五項,第五項。由這種生活的方式,所產生的種種的苦。這個苦有兩方面: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的。譬如說我們生理的這個容易了解,心理的什麼呢?平常我們歡喜沒有什麼事情啊,大家聊聊天,到那時覺得:不可以、不可以!那心裡面要阻止它,要阻止它。第六:
【勤劬處者,勤修善品,劬勞因緣所生眾苦悉當忍受。】
這個容易,真正要修……。這個容易懂,但是呢文字容易懂,這可是做的時候很難啊!修行的時候要有勤精進,修種種的善品,這個時候有很大的苦,這個要忍受。最後,
【利有情處者,謂十一事。】
這個前面在戒裡邊,攝有情戒當中十一條。十一條在這個戒波羅蜜最後那個小字,詳細說明,詳細說明,這裡我不細解釋了。
【從此生苦皆應忍受。】
第八:
【現所作處者,謂出家者,便有營為衣缽等業,諸在家者,則有無罪營農經商仕王等業,從此生苦悉當忍受。】
我們做的事情,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在家人有在家的事情。雖然它什麼、什麼「無罪營農」,這是指在家人哪,你還要忙你的士農工商,但是呢這個要什麼?清淨的,要無罪的。同樣地,這個「無罪」兩個字,對我們出家人也是一樣。在佛世的時候,這個不必,因為那時候都是正法時期。眼前我們特別重要,這個兩個字特別重要,特別重要!所以千千萬萬不要說:哎呀!人家怎麼做。是的,人家怎麼做,你自己那時候要自己問:「我跑得來是學人家,還是學佛?」清楚極了!明白極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說:「我來幹什麼的?學佛的!」那不要說人家怎麼做。我學佛的,人家也是學佛努力,比你強,啊!你說:「人家比我強,我趕快努力。」人家做得不如法,你就記住:我是來學佛的,他不如法,哦!我可不要學他,然後我學好了我要幫人家。你應該這樣去想。不要說:人家也馬馬虎虎,我也馬馬虎虎。那你就完全錯了,完全錯、完全錯了!
至少現在這個環境之下,特別注意:是,因為這個環境非常惡劣,你要徹底地改過來,不可能。然後呢在能力範圍之內,盡你的最大努力去做,事相上面這樣。然後呢心理上面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它!該圓滿的功德,我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圓滿,該斷除的是百分之百地斷除。你心裡面應該百分之一百斬釘截鐵的一點都不留,這個心種很重要。你能夠這樣把那個心種擺在那裡,將來你遇見什麼緣的話,它觸發的自然這個。所以我們不要一開始的時候,「哎呀!馬馬虎虎啦,現在就這個樣啦!」那心裡的種子就是這個哪!
所以記著哦!我前面告訴你們的這個十二因緣,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鋼骨,用在濟度大家還是它;用在自己身上,你時時刻刻體驗到,說:這個下一念、下一生,乃至下一件事情,怎麼來的,都是這個上頭。就是說,你前面先把那個種已經擺在這裡,前面那個種什麼?無明、行、識,這個識擺在那裡。以後你遇緣去滋長它的話,然後呢這個識經過了愛、取的滋潤,下面生起來的就是它。下一生如此,下一念是如此,下一件事情是也是如此。
那麼我們目前,雖然是如法修了,還是集諦所攝,還記得吧!所以這個時候還是無明相應的,但是呢已經隨順於智慧的。要破無明,要見道以後的事情,見空性以後。所以現在我們處處地方告訴自己,現在這個心裡面,以前處處地方馬馬虎虎,不如法的心念,現在一定要做到這個,這樣。你心裡面是在,雖然還在無明當中,可是隨順著善法的行,留下的識種子是這個東西。然後呢再遇見境界的時候,你仍舊是繼續不斷地觸發那東西:我要努力地去做!儘管我做不到,事相上面莫可奈何,但是我盡我最大的努力。那個時候,你以善法欲相應的這個去處理它,下面緊跟著來的就是那個果報是生生增上。修行、修行,那就是修這個,這個我們務必要知道的,務必要知道的!
所以關於這一點的話,一條路─聽聞正法,如理思惟。如理思惟另外叫無倒思惟,從反面來說,不要錯,從正面來說,如理。平常我們經常這樣,然後呢如果我們要想開口,就談論這個問題。所以我特別讚歎,你們同學來問我,我總不嫌棄的,儘管我弄得一點氣力都沒有,但是一談到法,我的氣力就來了。這個千萬你們不要怕,我寧願在那裡講完了以後,把它倒在這個地上送到火葬場,可是我不願意在那裡享受那個舒服。千真萬確!我但願諸位同修來幫忙我完成這個志願。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這樣的八種,
【如是八處所生眾苦,隨何苦起,皆應別別精進不廢正趣菩提。】
嗯!這樣,上面所告訴我們的這個八樣東西,就是說明我們修行的時候,喏,這個大別。不管它生什麼苦,個別個別的這個苦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哪?欸,下面─精進。精進兩個字啊,去努力,而且要如法地努力,絕對不要走錯。走錯是什麼呢?廢棄了「正趣菩提」了。換句話說,我們現在跑得來幹什麼?要走上那條菩提大道,要走上去一定有一個特質─精進,關於這點哪,絕不能隨便地忽視、廢棄!
【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轉障礙,令意全無不喜而轉。】
那麼已經趣入的,那麼繼續地向上,千萬不要因為上面這種因緣使它產生障礙,乃至於使你退轉。下面有一句話特別重要喔!行為上面是這樣,然後呢意樂,心理上面「全無不喜而轉」,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處處地方要注意,做了一個東西以後,你要想一想:嗨!這下我對,這下我對!儘管你沒有做得完全對,你說:嗯,沒有錯啊,但是我在每一步、每一步向上跨。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常敗將軍!人家說「百戰百勝」,是啊,我是「百戰不退」!一直打下去。然後呢每打一次都敗,但是我敗完了以後就快樂。啊!我還在那兒打,這樣,我還在那兒打,是越打是越快樂,是越打越快樂!我曉得這樣打下去,總有一天被我打勝。而且打的時候我也快樂,固然克服了這個敵人快樂,我挨打的時候也快樂,為什麼?我並沒有被軟暖習氣所困啊!我是跟煩惱鬥,嗯,我正在精進啊!因為精進所以挨打,欸,既然是挨打的話,我只要做對了,快樂,這個很重要、很重要!你能夠這樣的話,你自自然然而發現,並不困擾,並不困擾。
這個說一件小小的有趣的事情,這種事情都是幫助我們策勵的喔!我記得小的時候打防預針,喔唷!一看見那個針就害怕得要命,躲得遠遠的,誰都不敢去弄。因為那個時候,在學校裡邊,喔,這個老師命令去見了,那個時候要找一個藉口,總是躲在後頭。然後呢一下有的嘛這個地方不對,有的小便去了什麼,排在最後,還是逃不走,還是逃不走。喔唷,痛得要命,咬緊了牙關,這樣來。
後來啊,我的先父他真好,他平常就跟我常常叫我念這個儒家的書,後來他信佛了,就跟我談起這個事情。欸,我覺得:對啊!就像剛才說的,不管你逃也好或者弄也好,你總歸逃不了對不對?你咬緊牙關這樣嘛去對,這樣。他,不管他怎麼說,我聽也聽得很來勁,碰到那個時候,心裡面總歸不行。可是呢他不停止,他一直給我打氣。打、打、打、打,後來我自己覺得:不再他打了,我自己也在打。欸,慢慢、慢慢慢,後來居然這個我一生經驗當中最強烈的一次經驗。有一次,不是,不曉得幹什麼,我想就想起了這個念頭:對呀!我勇敢,我第一個來。然後呢咬緊牙關:我不怕!結果居然一針打下去的時候,不痛耶!哎呀!我心裡面高興了幾天,高興了幾天,以後我一生一直在受用這件事情。
以後我就受戒去了─當然中間有很多這種事情─受戒去了,受戒的戒場上面有很多同修,喔唷,看見人家害怕得要命,又不能不燒這個,我們現在的習慣哦,哎呀!然後呢有一個人燒完了以後,他自己事前誇那個勇氣,燒完了以後一直叫,皺眉苦臉以後。那時候因為我已經有過這個經驗,有過這個體會,不是單單一次,不斷地體會。所以我心裡先想:欸,好啊!今天我在這個上面鍛鍊。我看看那個《法華經》上,藥王菩薩他那個焚身那個故事,那我當然做不到,乃至於焚指也做不到,可是這個我可以做得到。哎,我覺得我沒別的供養,在這供養。我這麼大的身體,這麼一點點供養,啊,這個我是難得的啊!
我這是先自己這麼想,也許拿現在的話來說,這種想法有點阿Q式的,但是這個妙不可言喔!我就這麼想,然後到那兒燒的時候,嗯,心裡面因為事前有準備,所以燒的時候,這個心裡也心念非常之強烈。啊,就是越想越開心、越想越開心、越想越開心……。剛剛燒的時候有點痛,等到你非常高興的時候,那個痛的感受就變得很微弱了,有很多事情就這麼克服的。乃至於後來啊,這個深一層的不說,你們不妨自己去試試看。
所以,所以因為這種經驗我才體會到,佛經上面有一個公案:佛為了求一個、半個偈子,然後呢捨頭目腦髓。其中有一件事情,有一個羅剎說,他有半個偈子,佛要求。「欸,求佛法哪那麼簡單的!」「那麼要怎麼辦呢?」「要證明你的誠心。」「怎麼證明法呢?」「喏,古來的人要燃什麼等等,你現在也是這樣,身上挖一千個洞,把油灌在裡邊─燈,你有這個誠心,我教你。」然後:「好,來呀!」就身上挖一千個洞。哎呀!這我們能夠想像嗎?絕不可能的!最後他因為得到了這個法,然後一心思惟這個法,得到無痛之定,你們好好地看看這段公案。當以前啊,我只是真正讚歎而已,欸,慢慢、慢慢地我可以體會得到。我但願你們慢慢地從這個上面去努力,你只要肯下這功夫,你們一定會體會得到。
那所以說這「微漸修」,你只要小的地方你能夠注意的話,你了解它的特質在什麼地方。你有了這個心,這個心會強烈地告訴你:對呀!對呀!然後呢前面說的道理都來了,你現世稍微做一點的小苦,將來這個無比的大勝利都來了。而且你有了這個經驗,很多苦來的時候,你才能夠擋得住,不但是不苦,而且是一種快樂,這個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說最後一句話「令意全無不喜而轉」,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說「安而行之」做不到,那怎麼辦呢?「利、勉強」兩個字,你們善巧地運用這個。平常的時候,你思惟它的利益;然後做的時候呢,因為這個利益的關係勉強它去做,做到後來你安而行之,徹底安而行之的時候,你就是佛,那我們就從這地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