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300LL3第二思惟能忍~P302L07怯弱之所致

音檔:[126B] 08:34″~ [127B] 07:48″

手抄稿第十六冊 P191L09~~P223L05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第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德分二,一 思解脫等諸大勝利,二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  今初
我昔流轉生死之時,為求微劣無義欲故,雖知有苦尚能輕蔑非一大苦,作感當來無量苦因,忍受非一無義大苦。況我今者,為求引發自他無量利益安樂,尚應故知忍受過前百千俱胝倍數大苦,而修善行,況輕於彼,應數思惟令心堅固,《入行論》云﹕「為欲曾千返,受燒等地獄,然於自他利,我悉未能辦。現無爾許苦,能成諸大利,為除眾生苦,於苦唯應喜。」思惟往昔於自他利俱無所成,尚能忍受爾許難行,今為引發極大利義,於諸微苦何故不忍。故雖有苦,然有此利,我實善得,如是思惟令心高起。又由惡友之所誑惑,尚能趣向無義惡途,忍諸苦行,謂跳三尖矛及炙五火等。又為世間微劣事故,能強忍受務農,徇利戰兢等事,非一大苦,如是思已當於苦行而發無畏。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者,如有一人是應殺犯,若截手指能免殺罪發大歡喜,如是若由人間小苦,總能脫離無邊生死,別能永斷那洛迦等惡趣眾苦,極為善哉。若能善思現前久遠二苦差別,則於難行能生心力全無所畏。如云﹕「若截殺人手,能脫豈非善,若以人間苦,離獄豈非善。」
從微漸修無所難者。如云﹕「若習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修忍小苦,大苦亦能忍。」若被忍甲受苦意樂,雜諸小苦漸次修習,則忍苦力漸能增廣。《集學論》亦云,「此中若修小苦為先,則於大苦及極大苦而能串習。譬如一切有情由串習力,於諸苦上妄起樂想,如是若於一切苦上,安住樂想而漸串習,則亦能住安樂之想。」又生此想,復如《猛利請問經》云﹕「應當捨離,如樹棉心。」《華嚴》亦云﹕「童女,汝為摧伏一切煩惱故,應當發起難行之心。」謂須心力最極堅穩,非心微薄之所能成,故若先發堅強志力,則諸大苦亦成助伴,譬如勇士入陣戰時見自出血,以此反能助其勇志。若先未聞如是之法,雖聞云我不能行此自輕蔑者,則苦雖微亦能成彼退道之緣,譬如怯夫,雖見他血亦自驚倒。如云﹕「有若見自血,反增其堅勇,有雖見他血,亦驚慌悶絕,此由心堅固,怯弱之所致。」
【廣論 師父手抄稿】
【第二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德分二,① 思解脫等諸大勝利,②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今初。】
一個一個來說。你能夠忍受這個苦的話,就可以得到這樣大的大利益。第一個:
【◎ 我昔流轉生死之時,為求微劣無義欲故,雖知有苦尚能輕蔑非一大苦,作感當來無量苦因,忍受非一無義大苦。況我今者,為求引發自他無量利益安樂,尚應故知忍受過前百千俱胝倍數大苦,而修善行,況輕於彼,應數思惟令心堅固。】
說我以前哪,是流轉生死當中,實際上這個以前是無始,這個時間是你無法計算。我們在生死當中幹什麼啊?求微劣的、無意義的。世間的這種事情啊,真正說起來,真的是毫無意義啊!都是在虛假的,在騙我們哪!這種,就是騙我們的這種啊,也是微劣得不得了。然後在求這樣的毫無意義微劣的,還不怕苦地去努力啊,去努力啊!現在我們農夫種田,商人作生意,然後是念書,喔,別看那個官好作喔!喔唷,這個競選,然後呢戰戰兢兢,請問哪一個不苦?要求這種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就算有是非常微劣的;明明曉得這是苦的啊,我還輕蔑,不管它,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這時候念書非常苦,還大家都要念書,哎喲,這個學校這麼真不容易擠進去咧!種田也是如此,因為大家要搶著種田,所以那個田這麼貴嘛!天下的道理,千真萬確的啊!
結果呢?「作感當來無量苦因,忍受非一無義大苦」啊!就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啊,眼前嘛不怕這個苦,還要造將來無量無邊的苦因,受無量無邊的毫無意義的大苦。這個是做一個比較,前面我們做這小事情尚且這樣,現在我們怎麼辦哪?
「況我今者」啊,是為求「自他無量利益安樂」。現在我們真正要求的,求有意義的,而且大意義的,大極了,沒有跟它相比的利益!什麼?自己、他人無可衡量的真實利益,真實安樂。在這種狀態當中啊,絕對應該,明明曉得應該去受這個苦。既然現在這個安樂,比前面這個大這麼大的話,當然你忍受這個苦,也應該超過前面不曉得多少倍。絕對應該的!所以真正修行啊,再苦比現在不曉得再苦多少倍,都應該忍受。何況真正修善行的時候,那個苦沒那麼多,要比這個輕很多啊!所以應該「數思惟令心堅固」,這千真萬確的啊!我現在看見太多這種人哪,世間的事情忙得不得了,喔唷!這樣去忙;修行的事情啊,唉呀,覺得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唉!我看看,實在是覺得很糟糕!同時我回想回想我以前也是一樣,這也難怪,所以我們一定要如理地了解。
眼前這個雖然是出了家了,說我自己回想我當初,跑到這個廟宇裡邊來、寺院裡邊,雖然出了家,說起來這個很難得,的的確確有善根。做一點小事情啊,唉呀,自己覺得委委屈屈,不肯!可是外面一點世間的事情啊,做起來還很起勁欸!喔唷,等一下一個親戚又來了,朋友又來了;唉呀,這個也過意不去,那個也說不下去,那個也什麼。還不怕呀,喔唷,現在大概比較好一點,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計程車沒有那麼普遍,擠公共汽車擠得個滿頭是汗,一點都不在乎。跑到這個廟宇裡面稍微做一點事情啊,自己覺得委委屈屈。這一點,這個地方啊,為什麼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如理稱量思惟、觀察。稱量了以後呢,還要不斷地依法思惟,使得我們這個內心對於這一件事情的認識啊,要堅固。
【《入行論》云:「為欲曾千返,受燒等地獄,然於自他利,我悉未能辦。現無爾許苦,能成諸大利,為除眾生苦,於苦唯應喜。」】
所以這個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上面告訴我們,我們為了世間的這種欲啊,曾經「千返」,注意喔,這個千不是一千趟,這個千就是泛指無量次,受了不曉得多多少少的大苦。而受了這麼多大的苦惱,結果利益得到了沒有?沒有。不要說對別人沒有利益,對自己啊也沒有利益。現在呢,不要受這個地獄苦呀,這千真萬確的,修道的苦比起地獄的苦來,那不曉得要好多少倍呀!所以眼前沒有這麼大苦,而得到這個利益是大得不得了啊!既然這樣的話,我們要除掉這個眾生苦這件事情啊,應該什麼?感到歡喜,哎呀!歡喜得不得了,賺那個大的法財啊!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01頁,我們昨天講到這個「能忍眾苦難行」,能夠行忍眾苦的這個功德。前面是講苦的功德,苦的功德跟你忍苦的功德,這是兩件事情,這個層次我們要分得很清楚。那麼第一個說,喏,你能忍眾苦的話,有這樣的大勝利,現在講這一點。這一點前面已經講到了,說引《入行論》上面的一段文:「為欲曾千返,受燒等地獄,然於自他利,我悉未能辦。現無爾許苦,能成諸大利,為除眾生苦,於苦唯應喜。」這一個偈子,欸,這一段話,兩個偈子啊,我們常常記住,這對我們有絕大、絕大的幫助。要記到什麼程度呢?你一直思惟觀察,在我們腦筋裡面哪,隨時在這個概念當中的話,那我們這個修行就很容易了,很容易了!我們無量劫以來呀,都是為了自己的好樂,哎呀,我要這個、我要這個、我要這個;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這個也必須要、那個也必須要。結果你忙了半天哪,有沒有什麼好處啊?不但沒有好處啊,一直在地獄裡邊。實際上面,你想利益自己,真正利益了嗎?沒有利益,沒有利益。
昨天還有一位很好的居士,前幾天也是一樣,哎呀,當初他很想要學佛,這樣啊!唉,最後啊,這家裡面放不下,兒子媳婦沒娶,女兒還沒出嫁,這千真萬確的事實。平常我這麼說,喏、喏、喏,我想在座的有好幾位都曉得這個事情的。然後呢等到兒子娶了媳婦,女兒然後這個有了女婿以後啊,這個孫子長大了,沒人招呼,怎麼辦?肚子餓了,你也沒辦法弄,人就是這樣的一個牛馬。自己也沒有這個之前嘛,先忙自己的,為這個東西而綁得死死,然後呢為這東西綁得死死,欸,他覺得還很好咧!結果你真的利益了嗎?沒有!什麼呢?欸,地獄等等。可是前面說的,我們為了這種事情啊,還不惜受種種苦去做。現在呢,修行不要這麼多苦喔,修行絕對不需要你下地獄的喲!只要你肯修行,不修行是非下地獄不可,這是千真萬確的,對吧!就像佛陀因地當中捨身飼虎,這個比起下地獄來,那是快樂,那個輕鬆,不曉得輕鬆多少倍呀!欸,但是啊,能夠除無量的大苦,能夠成就無邊的大利益。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對於這個苦應該感到歡喜啊!這個概念哪,要把文字轉變過來,變成功我們的認識,經常擺在我們的腦筋裡去想。然後呢你能夠辨別得很清楚了以後,在事相上面去磨鍊。經過了這個磨鍊以後,你內心當中會感受到:哎呀!那個跟法相應的喜樂起來了,你就有希望走上去了。繼續下去:
【思惟往昔於自他利俱無所成,尚能忍受爾許難行,今為引發極大利義,於諸微苦何故不忍。】
喏!我們想想看,以前哪、以前哪,我們的的確確也未嘗不想為利益自己,也未嘗不想,想幫助別人。所以為了這個目標,所以忙很多事情,忍受很多難行之行。結果忍受了這些苦,做了這麼多難行的事情,對於自己也好,對於別人也好,有幫助嗎?沒有!是「俱無所成」。這個我們一定要很正確、很明白地擺在心裡上面,如果這個概念你弄不清楚的話,所謂修道始終都是空話,始終都是空話!那麼現在呢?說不!我對事情認識得很透澈,看得很深遠,這樣去做法的是真正有大的殊勝的利益,於自於他,於他於自。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也應該付出代價努力,而且這個努力付出來的代價,比起以前來的話,要小得太多、太多。以前這麼大的苦,沒有利義,現在呢有這麼大的利義,一點點的小苦,為什麼不能忍呢?這個概念。
【故雖有苦,然有此利,我實善得,如是思惟令心高起。】
所以這樣一觀察以後,就感覺得:是的呀!苦是苦啊,但是現在這麼一點小苦,卻有這麼大的利益啊!哎呀,太好了、太好啦!我是真是啊,得到了太多啦,賺了大錢啦!這樣一想的話,你那個心就高昂起來了。否則的話,還沒做事情,就畏畏縮縮啊縮在後頭,現在是越想越起勁!
這地方就告訴我們,修學佛法處處地方說正見,為什麼?那就是這個,當你一旦真正地體會到了這一點以後啊,你自然而然,你會全部精神打起精神來做。現在因為我們沒有得到那個正確的知見,是隨順著無明,自己還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做起來也是一樣地很起勁地做。那麼這裡他並沒有教你損失你的利益,相反地,告訴你讓你得到真正的利益啊!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的的確確應該認識的,這個關鍵所在。
嗯!想到了,那個時候啊,你對修行這件事情,做種種的難行啊,就會一點都不怕。不但不怕,而且心裡邊做起來幹勁甚大,所以這個「心高」就這個樣。就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現在是為煩惱所轉,為無明所轉,自己覺得還想得很對。這個什麼啊?見煩惱;自己覺得這個對我好,貪著難捨,這是思煩惱。因為這樣關係啊,做起來也幹得很起勁,起勁了半天,把自己送到地獄,這樣。這個概念,眼前第一步要了解的。
所以我剛才談說,這個同學來討論這個問題,辨別是非,就是因為這樣,我看見了這個大好處,所以我才說。平常我們懂得了一點道理,就是根據我們的想法,想想、想想的話,自己錯了,仍舊想到老路上面,還不知道,自己還覺得這個修學佛法。對不起!這個始終是啊,為什麼叫它繞圈子,原因在這樣。他是碰到了一點佛法了,但是那個很多漏洞進去,他不知道啊,就這樣。現在我想學到現在這個程度的話,我們對這個概念應該認識越來越強,體驗越來越深。繼續下去:
【又由惡友之所誑惑,尚能趣向無義惡途,忍諸苦行,謂跳三尖矛及炙五火等。】
那另外一類呢,由於惡友所誑惑─這個惡友,始終記住:惡知識、惡知識。所以稱他為友啊,欸,你還很好咧!但是對不起,他引導你的不是正見,邪知邪見。這個特別是指什麼?指佛在世的時候那些外道。那些外道啊,有的是持牛狗戒,持種種的無益處、無特別好處的苦行,哎呀,那個所謂五火炙身,乃至於做這種事情。我們現在啊,也常常可以看得見那個跳神,我前天才聽人家講,拿這個鞭往自己背上打得都是血痕,然後呢用那個什麼火啊,唉呀!這樣地鏗鈴匡啷去弄。那個的確苦啊!我不要說叫我去做,我看看他,哎喲,都不忍看哪!為什麼?那就是這個!他對於這些東西啊,毫無意義的事情,而且能夠把我們送到惡道當中去的,欸,他都能夠忍受,認真去做呀!
【又為世間微劣事故,能強忍受務農,徇利戰競等事,非一大苦。】
剛才說這個惡友,是特別指不如理的這種教法、這種言論、這種思想等等。那麼最後現在說那段是世間一般的事情,我們士農工商不管哪一個,都是要忙的,這個是什麼?「微劣」,這個很微小、很下劣的那些果報,我們都去忙。種田的人嘛是忙種田,商人嘛忙作生意,士嘛念書等等,實際上沒有一個例外的。
你看,如果說,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這為什麼要指這個,就是我們感受特別容易親切的。他如果有一塊田擺在這個地方,給了他,喔唷,他高興得不得了啊,去忙啊,去種啊,讓他那塊田,給了他荒在那裡他很可惜,對不對?他絕對不忍去荒在那裡的。然後呢說,欸,那個是作生意的黃金地段,有一棟房子在那裡,你也絕對不忍關在那邊,讓它擺在那裡;喔,那個生意非常好啊,你也絕不忍心把那個人家來買你東西的人,讓他趕走。大家都去忙,為什麼?賺一點點世間的好處。這種世間的好處,「微劣事」啊!
結果去忙的時候哪,唉,種田也苦,作生意人也苦。唉,我看看這個真是好苦喔!現在我們碰見一點點事情就受不了了,又看看他們的話,那太陽這麼大,他還那兒曬著個太陽弄,哎,冬天就這麼冷,他也這麼做,一大早起來,那個作生意人沒有一個例外的。為什麼?「徇利」,徇就是以身從物,通常我們說徇情、徇戰什麼,就是全部精神為了它忙,他希望的事情啊,全部精神貫注下去,乃至於不惜生命這樣去做。他們現在那些人,忙的是什麼?忙這個世間的利益。而實際上世間的利益,哎呀,眼前一點點小小的好處,帶來無邊的大苦啊!忙這種事情,他怎麼個忙法啊?下面是「戰競」,真是戰戰兢兢。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啊,造種種的大苦,這個眼前的事實。
【如是思已當於苦行而發無畏。】
現在呢,你能夠照著上面這個次第一步一步觀察、抉擇思惟,覺得:啊!我現在忙這個修行,得到這個利義之大,那不管說前面哪一種,是完全不能比啊!那個時候自己對於修行當中所發生的種種的困難哪,就一點不害怕了,一點不害怕!所以目前我們真正重要的,最重要的這概念要認識,然後呢不要停在那裡哦!現在我們的大毛病,第一個是不懂,還不想去學。這個難關對於在座的諸位來說,已經慢慢地在衝破,或者已衝破,或者正在過去。那麼下面一步呢,聽懂了,也聽了很喜歡,可是書本一闔,在書本裡,這個一定要想辦法提升它。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思惟、觀察,用這個思惟觀察的道理去運用它。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啊我們就像上面所說─哎呀,這我種田就勤勤懇懇,做生意啊勤勤懇懇,現在我們學佛賺那個法財也是一樣,你越做越歡喜。別人拖在後頭拖拖拉拉,到那時候一點都不會影響你,你還覺得:哎,這個朋友真好,他把他該賺的那個財不賺,讓我賺,我才真感謝他咧!欸,賺了以後我將來還要幫他,分他一點。那麼這是第一個。下面:
【◎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者。】
說我們能夠忍受這個修行當中的種種的苦事情,去做這樣的難行能行,這樣去做的結果,能夠把無量的大苦都由此消除。是,眼前是要稍微付一點代價,出一點力,吃一點苦,哦!但是啊把大苦由此而淨除掉了,有這樣殊勝的利益。
【如有一人是應殺犯,若截手指能免殺罪發大歡喜。】
就舉一個譬喻:說有一個人本來是判的死刑,要殺頭的,或者要槍斃的,結果呢現在沒有這樣的嚴重法,就把你削掉一個手,乃至一個手指。覺得:唉呀,那歡喜得不得了!我想我們人人都是這樣的。生了一點小病,本來要送命的,結果啊跑到醫院裡面去動一個手術,喔唷,我們還要出很多錢,對不對?還要受很多苦哦!但是大家好歡喜啊!哎,這個大夫好,這個醫院保險絕對行!花再多的錢跑得去,受這個苦還很高興啊!我們現在就是這樣,這是千真萬確的一個事實。
【如是若由人間小苦,總能脫離無邊生死,別能永斷那洛迦等惡趣眾苦,極為善哉。】
現在我們這樣地修行哪,只要人間的一點小苦,就能夠把整個的生死、無邊的生死能夠脫離;而特別是在生死當中,這個惡道─地獄當中的苦啊,那絕大的痛苦都能夠解除,這個好得實在太好太好啦!這個實在太好太好啦!
【若能善思現前久遠二苦差別,則於難行能生心力全無所畏。】
現在告訴我們,所以如果說我們能夠很善巧,這個「善巧」兩個字一定要什麼?如理、如量。要正確無誤啊!最怕的就是這個地方有了問題,不能如理,那對不起,你動不動總是把錯誤的概念帶進去了,這個毒帶進去了,那一定不行!這個「見」是最難辨別得正確的,就這個東西。然後呢正確了以後還要如量,這個叫「善」。「善思」,思什麼?眼前的跟久遠的這兩個的差別,你能夠修行的話,眼前受一點點的小苦,結果啊,哎,將來是把所有的大苦徹底解決。而且真實地來說,眼前那個小苦啊,當下就有很大的快樂,後來的快樂更是無量無邊;反之,你如果不能忍受眼前的這個小苦的話,眼前本身也並不快樂,將來啊快樂是更是一點都沒有。你把這個兩個之間的差別,要能夠分別得很清楚的話,那麼對於眼前稍微受一點小苦的這種難行啊,你就不怕了,就不怕了。這個時候啊,你對於這個難行「全無所畏」,一點不怕的這個心理生起來了,這個是一個最重要的概念。
【如云:「若截殺人手,能脫豈非善,若以人間苦,離獄豈非善。」】
如果說,本來這個人要被殺的,現在呢你只要把他削掉一個手,就可以把他命救活,那豈不是一件好事情嗎?同樣的,我們現在只要受一點人間的苦惱的話,把整個的地獄當中的大苦徹底解決,那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這是第二。所以從前面是兩點它的殊勝的大利益:就好的方面,以及遮止苦的比較起來的大利益上頭,有了。於是下面緊跟著開始修,修怎麼修呢?要告訴我們,它有這樣的一個次第,你修的時候,你只要一步一步地來。
【◎ 從微漸修無所難者。】
你只要順著次第這樣去做的話,一點都不難!
【如云:「若習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修忍小苦,大苦亦能忍。」】
下面說:
【若被忍甲受苦意樂,雜諸小苦漸次修習,則忍苦力漸能增廣。】
說你只要修行,修習了以後說不成功,這樣的事情決定不會有的。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地方要想修,先從忍耐小苦修起的話,自然你忍苦的力量就有了,慢慢增大,到最後呢再大的苦你也忍受了。其實這件事情啊,我們人人都有這個經驗,人人都有這個力量,這是千真萬確。譬如說我們習慣上來說,有的人歡喜吃辣椒,有的人歡喜吃茶。哎呀,歡喜吃辣椒的人哪,沒辣啊他實在是吃不下飯。可是第一次吃進去的時候,哇!一吃辣,「叭、叭、叭、叭!」吐了半天,用那個手,小孩子哭啊、鬧啊!欸,但是慢慢、慢慢吃,吃到後來的話,他沒有辣就吃不下飯了,「唉!今天沒辣。」
有的人歡喜吃茶,他就是剛開始第一次,我想,不會天生來的吧?你們怎麼樣我不知道,我現在也很歡喜吃茶,可是第一次吃茶的時候吃是苦苦的,「唉!這個。」欸,可是後來慢慢、慢慢地養成功習慣,是不是?千真萬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沒有善巧,在無明當中,我們明明真有這個能力,就偏偏把這個能力冤枉用啦,還讓它送到我們地獄裡面去。所以你有了正知見,你只要改過來,一定會改得過來的!
記得前面也是《入行論》上面的一個偈子吧?「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生」,記得不記得這個?「先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說你不要說困難,困難不應該退,困難不應該退。尤其是修行哪,凡是任何事情,都是經過了修習以後,「修」,你也可以把這個「修」改為成「習慣」,不斷地練習而成功的。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怨家對頭你一聽見啊,哎呀,你就害怕;到後來啊,沒有這樣東西,嗨,你還不快樂,還放不下咧!這個人是如此,東西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茶也好、咖啡也好、辣椒也好、香菸也好,我想我們太多人都有這個經驗的,對不對?欸,它就是這個樣,就這個樣!所以這個說明什麼?喏,你只要習,不斷地去習、習、習。
那麼,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說明一件事情,我們中國的古代的聖人告訴我們:「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說你做這件事情啊,有的人天生來,欸,他自然而然就覺得這樣去做了;有的人不是的,為了覺得這樣的有利益而去做;有的人連它這個利益都不知道,被環境逼著勉強而去做的。做到後來啊,「及其成功,一也」,到最後都改變過來了。那我們剛才講的那個辣椒等等也是一樣,比如說,我長在這個環境當中;這個印度人,對不起,他整個的就是辣椒,小孩子長大了就在那個辣椒圈子裡。譬如說,以我來說啦,當然我現在這個胃不好,那我沒辦法。假如我胃不在乎的話,第一次儘管不行,我也跟著大家,你沒理由嘛,好、好,就吃吃。吃到後來的話,這個是什麼?也會養成功這非辣不可,這個就是勉強而行之。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就是諸位,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修習的時候,是的,宿生善根所使跑到這個地方來;但是我們的善根力量不強,如果善根力量強的話,你來了就不肯回去了,你來了以後就全部精神放在這個地方,我們看見祖師大德們都是這樣的。像玄奘大師、像憨山大師,他們很小一點點,跟著那個母親跑到廟裡,一到了廟裡他就不想回去了;然後呢到了那個廟裡以後,噢,聽到人家講好的,他就拼命地去做,壞的他就拿掉了,這個是說大善根。我們現在呢,有善根的,欸,人家勸勸聽聽,聽見了好啊,然後呢來了。來是來了,但是不是安而行之,可是我們確實曉得它利益的,那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兩種:利而行之、勉強而行之。其實這兩者是同時並用的,了解不了解?譬如說我們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啊,就是讓你了解:那個你這樣做的殊勝的利益,不這樣做的大過患,然後呢推動我們。推動我們本身卻是什麼?就是勉強嘛!
所以真正重要的,對我們現在來說必須要的,而且究實說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祖師也好、佛也好,沒有一個例外都走這一條路。就我們一生來看,短短的幾十年,是,有安行、有利行、有勉行;但是就整個的修學過程當中來說,任何一個人從無始以前的凡夫,到最後圓成佛道,剛開始的時候啊一定是被迫而來,然後步步上去,這個叫作修習過程,這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說我們安而行之固然好啊,我們更應該策勵自己說:人家善根這麼夠了,還在努力,我現在不夠啊,如果我現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勉強自己的話,你到哪一年哪?永遠沒成功的機會啊!所以這樣的話,就推動自己,這個裡邊就是有利而行之,就勉強而行之,這是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
所以碰見任何事情,萬萬不要為自己找藉口,哎呀,找了種種藉口,那個不是幫自己,這是害自己!這個概念我們是務必要認得得清清楚楚。我們自己固然不可以,這旁邊大家朋友,人家來啊好像很同情你,那時候你要很清楚:這個是惡友,這個是惡知識。這一點是絕端重要的,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概念,我們一定要把得清楚!我們也千萬不要作惡知識:哎呀,某人哪,對呀!這個地方啊,這個老師怎麼要求這麼嚴?噢,怎麼等等。他這個地方啊,好像處處地方給你開一個方便法門;我們也不要這樣去做,也千萬不要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害人不淺的惡知識的這種言論。
下面說,假定我有了上面這個認識以後,然後「被」,這個被呀,被什麼?「被忍甲」!做任何一件事情啊,這個第一個,先要心理上面作心理建設。現在我們修行忍辱,就是心理上面要被起這個忍辱的鎧甲,然後呢跟那個敵人去打仗。所以那個時候被了以後,心理上那個心意是什麼呀?欸,覺得對!我現在要去該去受苦,不是享受快樂。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就得受苦啊,就這樣。所以被這個受苦修行、忍種種難行能行之苦的這個鎧甲。
被好了以後,然後你去修的時候「雜諸小苦」,那種小小的地方漸次修習,你能夠這個地方慢慢地做的話,你的忍耐力慢慢地增廣。想想看對不對?的確如此,我們寫字、做任何事情。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說:不怕你們提問題,就怕你們不提問題。為什麼呀?就是你提問題,你開始思惟、觀察了;否則的話,你聽,聽得很對,實際上呢,你自己想得錯得不曉得哪裡,你還不知道,自己還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呢不但要提問題,而且你要去行,實際上說來,你只有在這行思的時候你這個問題才有,否則的話,的確很難改,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道理如果說你不實際上去體驗的話,沒有用!
所以我們平常怕錯的人,哎呀,覺得提出來呀要錯,對不起,那沒有進步的時候。沒有一個佛例外的,假定說天下的人居然有這種人一學就會的話,那十方三世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一點用場都沒有的人。為什麼?一聽就會了你,他現在要每一個佛沒有例外的,都要經過這麼長的行持才能夠證得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們這個基本概念上的錯誤,一定要改過來,從這個地方開始。
所以講那個地方的「雜諸小苦」,眼前為什麼我說這個寺院裡的很多的事情,你認識了以後,每一個地方都是我們修行最佳的機會。我這個二十多年以前剛出家的時候,看見來果老和尚的語錄,他就是說跑到那個禪堂裡面去。他本來啊是河北人,湖北,不是河北,湖北人,然後這個小廟上出家。以後聽見說揚州的高旻寺是個大禪堂,他就跑得去。剛去的時候,這個禪堂裡的規矩不曉得多少,哎,一個半天下來啊,被打那個香板,還是楊柳條,打了幾百下。那我們無法想像的,他就半天被處罰了幾百次,換句話說,一動就錯、一動就錯。哎喲,要我們怎麼受得了?要我們哪,不要說一天打幾百下,幾天這個打一下、罵你一下就受不了,愁眉苦臉,這個所以我們根本差的原因。
他結果怎麼說啊?「欸,後來發現原來啊,這個無一個地方,無處不是鍛鍊行人斷除習氣,幫助我們的最佳的鍛鍊。」為什麼?喏,就在這裡。你別看這種小地方,我們現在往往說:啊,這是小地方!小地方你都不能做,大地方你就能做了嗎?教你做一點事情就不行,你就能夠解脫生死了嗎?你就能夠幫法界一切有情嗎?然後跑到大殿上面,「為利有情願成佛」、「眾生無邊誓願度」,喔唷,唸得聲音很響,沒有用啊!
我自己現在想想,真覺得可笑!多少年以前,那是很多年以前啊,那時候剛出家,總覺得這個修行嘛要念佛的,大家要做那個早晚課,總去嫌它。後來嘛,這個困難克服了就去做,做了以後啊,有的人有的時候,那個聲調高一點、低一點,覺得:唉,這麼高,在那個地方唱那個傷氣。現在想想,真是一天到晚不曉得忙些什麼!就是眼前那些東西,總歸隨著「我」在轉,嗯,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實際上,真正的話,所以我們不要說它對不對,就是他完全錯了,你能夠跟著他的話,他卻是成就我們的忍辱波羅蜜。
現在我們不妨想一想:我們來幹什麼的?而且我常常提,經常提,我們必定要問,說:我來幹什麼的?來學佛啊!看看,既然你學佛,佛怎樣做啊?嘿嘿,妙咧,佛不是一天到晚跟著佛後面哦!佛,是,一開頭的時候跟著他的善知識,告訴他這個道理;後來在生生世世當中,卻是跟著誰呀?跟提婆達多在一起耶,對不對?提婆達多從來沒有做一件事情如理的,結果佛就生生世世跟著他,而且他感謝:沒有提婆達多就沒有佛。這個概念,我們必定要從這個故事上面了解它的精神;從它的精神上面體驗到它的特質。要體驗到它的特質,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
所以眼前這些小事情的話,你千萬不要說:唉呀!這個不配你胃口、這個不合理。凡是這種事情,都是成就我們這些事情,從布施開始一直到智慧,千真萬確!然後呢忍辱、精進,都從這地方,都從小事上面。所以你不要看小事覺得馬馬虎虎,你小事馬馬虎虎的話,大事你就完啦,一點辦法都沒有。小事你能夠戰戰兢兢的話,增強力量的話,你才有提高你力量的可能;然後呢你的能力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到最後你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所以呀,我覺得中國人有一句話,孔老夫子說他「寧取狂狷」,這個人狂、這個人狷,欸,他好;是「不取鄉愿」。大家曉得不曉得這個故事?我們心理上也應該這樣,也應該這樣。這個為什麼要取狂狷呢?狂狷的人,就是說心裡面他有一個把握住原則,就這樣。這狂的人哪,就是把握住大的目標,從大的地方去做;小狷的人哪,他也有,原則有的,可是他從小的地方去做。鄉愿這種人沒有原則的,哎喲,你看起來這種好人,好得不得了,好、好、好、好,樣樣都是好,實際上做起來,裡面是樣樣一百個不好。
眼前我們這種地方就是,第一個要被這個甲,就是心理建設,然後呢有了這個心理建設,你在行持上面去下手。那行持下手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啊我們就是,或者你把握住這個重點,大原則去做。是的,是有這種也許小的地方不大注意,譬如說現在我們來講,禪宗的祖師,噢!他這個精神那的的確確是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邊,那其他的小地方都不在乎,你來打,打、你打好了,沒關係。所以,像來果老和尚一樣,跑到廟裡住了三個月,人家問他:「欸,某人哪,我們這個大殿上供的三尊什麼佛?」「哎喲,不知道。」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常常說,如果是你們真的有這種精神,沒關係,你這裡不做好了!因為他的的確確,他心志全部貫注在這個上頭。不過這普通人我們做不到的,那我們怎麼辦呢?小地方來做起,欸,你一滴一滴從那個地方不放鬆,不過不管怎麼樣呀,這個大原則必定要把握得住,你只要認真這樣去做的話,無有不成功者!
【《集學論》亦云:「此中若修小苦為先,則於大苦及極大苦而能串習。」】
就是這樣,這個上頭也說,你先從小的地方開始,那麼你慢慢地習慣了以後,慢慢地增大、增大,對於大的,乃至於最大的,你都行啦!
【譬如一切有情由串習力,於諸苦上妄起樂想,如是若於一切苦上,安住樂想而漸串習,則亦能住安樂之想。】
他下面譬如,實際上不是譬如,那這個指出這個實際情況。我們所有的一切有情啊,由於無始的習氣所染,所以明明這是苦事情,我們就「妄起樂想」。這一點太清楚、太明白了!眼前的所有這些事情都是苦事情,但是我們偏偏覺得快樂得很,為什麼呀?由於無始無明的習性所使。所以你了解了,你只要能夠修習,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在眼前修行的這些苦事上面,你也「安住樂想」。這個所以剛開始的教我們哪,說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具六想等等,具什麼想、如何觀想,就是如理地去觀察,一路上面來告訴我們的這種道理都是。是的,修行是件苦事情,但是呢你如理觀察了以後,覺得這個是個對你有大利益的,所以這樣去做的話這是好的。你剛開始的時候,安住在這個上面,而漸漸去練習它,那麼到最後啊,欸,你呀也做得越來越起勁。
我常常說的這個,比如說,我說早晨起床了,是,你一聽見那個板聲,你就「叭!」一下坐起來。坐起來了以後,那個心理很重要哦,不是就坐了就行了。然後呢也許你想:坐了以後,唉,累了個半天!第一天可以;第二天,也許還可以;第三天哪,你就坐、就坐起來了又塌下去;第四天乾脆就不坐起來了!現在不,怎麼辦呢?你坐起來,坐起來你心裡想想:啊,你看,以前我從來做不到,今天我居然做到了!其實坐起來也就坐起來,然後呢你下床走了。你說:結果我今天提早走了,跟昨天不提早走,完了以後一樣嘛!啊,我今天做到啦!然後你能夠不斷地這樣想。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哦!修、修、修,始終是什麼?調伏自己的心,對不對?所以你必定要從這個地方,這個真的修。以後你養成功了習慣以後,它自然而然哪,一來你不但「蹦!」一下坐起來了,而且坐起來你那個心裡邊相應,這個才是我們最佳保護,我們這個必定要懂得的,這樣。
這是我自己真正一生受用的地方。要不然的話,儘管在這個地方呀,慢慢、慢慢逼它個三年、兩年,你養成習慣了,到那個時候,是;可是換一個地方,跑到那地方的話,對不起,早晨哪,你塌在那裡。我當年因為跟著我的老師的關係,剛開始的時候逼在那裡,後來慢慢、慢慢地這個概念有囉,喔唷,後來情況就不一樣了!換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自然而然由於這個心情的策勵,它不是……。習慣本身啊,它總歸是無始以來的習氣,總歸貪那個軟暖的習氣,當那個心力本身很強,坐起來了!坐起來了以後感到歡喜啊!我今天可沒有被這個煩惱,被那個習氣所困住。嗯!儘管哪,外面的環境已經改變了,以前我所以成功,是外面的環境幫助我成功的,現在這個卻是我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你不但成功了,而且成功得很歡喜。
你能夠這樣去想的話,以後任何事情哪,都拿這個原則,你都做到了,就是這樣。所以等到一旦養成功了習慣,這個好習慣有很多好處在,很多好處在,這個好處只有你們自己去想了;這個不是想,只有你們自己去體驗了。所以這個修行這件事情,的的確確別人是一點替代不了,別人能夠的事情,幫助你的事情,就把那個道理告訴你。
【又生此想,復如《猛利請問經》云:「應當捨離,如樹棉心。」】
這一點重要啊!關於上面這種概念哪,你要去做的時候,要什麼?「捨離如樹棉心。」這個,就是我們講棉花有兩種,有一種叫木棉,叫草棉。這個棉花呀,那個地方是長在樹上的,所以我們這個心裡面呀,真正修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拿著這軟趴趴的心。那個棉花就是,你看它一大堆,哦,一碰,軟軟的,沒有用!修行的這個心理的話,就是要非常堅固!非常猛利!非常殷切!所以叫「被甲」,那個甲是盔甲,盔甲!要有這樣。然後呢跟那個煩惱鬥的時候,那個、那個自己手上的工具是利劍,要這樣地銳利。這一點也是同樣非常重要的,因為習氣這個東西的力量太大了!你這個軟趴趴地對它的話,拿它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譬如說我們現在要想去搬,不要說大的什麼東西啊,要想搬掉前面一個土堆,或者是搬掉那個水泥塊塊,你用的工具像棉花一樣,有用嗎?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
【《華嚴》亦云:「童女,汝為摧伏一切煩惱故,應當發起難行之心。」】
《華嚴經》上也是一樣,《華嚴經》上面後面這個,這個前前後後很多地方,那一段出在什麼地方,我不知道,因為經過了翻譯以後,更不曉得屬於哪一個。換句話說,這個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要修行摧伏一切煩惱的話,要發起這個心,要……。不是說,哎呀,這個省事的事情、討巧的事情去做;就要在難做的事情上面要發起勇悍、猛利之心,這麼去做。
【謂須心力最極堅穩,非心微薄之所能成。】
我們這一個地方,要把自己的認識,第一個認識,當然這個心力的話,如理的哦!怎麼辦呢?極堅、極穩。非常堅固,不為外面這種非理的事情所動搖,而絕對不是微弱,這個不行的。
【故若先發堅強志力,則諸大苦亦成助伴,譬如勇士入陣戰時見自出血,以此反能助其勇志。】
假定說你先啟發了這個堅強的意志之力的話,然後去如理去行,不怕艱難這樣去做的話,欸,妙咧!不但你能克服這個苦,而且這個苦啊,反而會幫助你,這個的的確確的。平常我們哪,不曉得你們有沒有這個運動打籃球的個經驗?我們不一定有打籃球的經驗,可是呢,我想,很多人有看球的這個經驗,或者是籃球,或者我們這裡尤其是什麼?尤其是棒球。如果說這個對手方面,一個是很強,一個是很弱的話,你看起來沒勁,打的人也沒勁,對不對?反過來,如果說這個雙方啊,這個勢均力敵的話,喔唷!看的也非常有勁,打的時候也非常來勁。所以,那個時候對方的力量越強啊,然後你跟他打的時候,這個自己的意志力、戰鬥力也越強,是不是這樣啊?
現在我們跟誰打?我們跟那個煩惱打。跟那個煩惱打,那個煩惱的力量很大,所以它這種情況之下,它那個苦越大呀,欸,反而你這個勇悍的心是越強!所以它那個苦,它變成功幫助你的,所以這個大苦成功我們的助伴。我們剛才所舉的比喻是以球賽,現在這個地方呢像打仗,這個戰場上的勇士一樣,有的時候,自己一個不小心被人家傷了,他因為傷了,更是勇氣百倍!這千真萬確的事實。
【若先未聞如是之法,雖聞云我不能行此自輕蔑者,則苦雖微亦能成彼退道之緣,譬如怯夫,雖見他血亦自驚倒。】
現在呢,另外一種狀態,假定我們沒有如理地聽聞這個正確的方法的話,那個時候,因為他不了解行持的原則,雖然他想,說我要學佛、我要成佛,但是因為不懂得怎麼修這個原因。所以一旦說真正說我要成佛,要教你去行持的話,喔唷,說這個成佛要修道,修道要這麼苦啊,哎呀!不行、不行,我怎麼可以呀?哎呀!我這個不行。自己把自己就首先打了退堂鼓了,那個地方什麼?「輕蔑」。這個輕蔑的意思就是我不行啊,自己看輕了自己。那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一點點小苦你也沒辦法,一點小苦也沒辦法。就好像這個那種懦夫,不要說自己身上,看見別人流了血,喔唷,他就害怕得就嚇壞掉了,嚇壞掉了!
所以的的確確有這種人,有很嬌嫩的這種人哪,我就看見,昨天跟你說的,哎喲,怕蟑螂,老遠看見個蟑螂,哎喲,他就害怕得要命,然後最妙的是閉上眼睛哇啦哇啦大叫在那裡。我們常常笑啊,說這個竹雞,就是那種山雞,被那個鷹追的時候,牠沒地方逃了,把那個頭塞在那個草堆裡面,自己覺得很安全。我們笑那個這些動物,居然人間也有這個,喔唷,看見個小小的蟑螂,喔唷,眼睛摀嚕摀嚕,就這麼害怕。是啊,所以我們現在修行人,在這個地方務必要有正確的認識。
不要笑哦!真正如果我們仔細衡量一下的話,我們有太多人就是這樣哦!大家覺得,哎呀,要出家修行,就好像一跑到那個寺院裡面哪,樣樣……。啊,這件衣服你只要一被,喔唷,那些居士們跑得來,送錢給你還要跪在那裡,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供養你,樣樣都是坐在那兒現成的。然後你跑到寺院裡面,還要所謂早晨嘛這麼幾點鐘起來、還要這麼做,「啊,要這樣的啊!喔唷,那不、不、不,那不!」這樣。所以有太多人說:「這樣,等到我老啦,然後呢賺了一點錢,然後呢買一個公寓,然後呢在那兒修行;再不然跑到廟裡邊,拿了幾十萬討一個單,在那裡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好像到那時候人家送來。」那個是一個絕大的大錯誤,絕大的大錯誤!所以這個概念哪,我們一定要了解,修學佛法如果這個上面不認識的話,那一無是處啊!是一無是處。
【如云:「有若見自血,反增其堅勇,有雖見他血,亦驚慌悶絕,此由心堅固,怯弱之所致。」】
這容易了解。那麼,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修行的時候,怎麼辦呢?這要慢慢地來、慢慢地來。了解了這一點,現在我們就從我們的下面起足、下足,那個好重要、好重要!我們務必要注意到這個,務必要注意到這個!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