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207L9若勤修此生真實心 ~ P209L4非就所為而為安立

音檔:[90A] 07:04 ~ [91A] 01:28

手抄稿第十二冊:P42LL04 ~ 第十二冊P74L03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若勤修此生真實心,雖施烏鴉少許飲食,由此攝持亦能墮入菩薩行數,若無此心,縱將珍寶充三千界而為布施,亦不能入菩薩之行。如是淨戒乃至智慧,修諸本尊脈息明點等,皆不能入菩薩之行。猶如世說刈草磨鐮,若此寶心未至扼要,任經幾久勵修善行,無甚進趣,如以鈍鐮刈諸草木。若令此心至於扼要,亦如磨鐮雖暫不割使其鋒利,其後刈草雖少時間,能刈甚多。
剎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入行論》云﹕「大力極重惡,非大菩提心,餘善何能映。」又云﹕「此如劫火一剎那,定能燒毀諸罪惡。」又云﹕「若思為除療,諸有情頭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無量。況欲除一一,有情無量苦,欲為一一所,成無量功德。」又云﹕「餘善如芭蕉,生果即當盡,菩提心樹果,恆無盡增長。」
第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二 修菩提心次第,三 發起之量,四 儀軌受法。
初中有三,初從四緣發心道理者。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或從可信聞如是事,依此發心,謂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雖無如是若見若聞,而由聽聞依於無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發其心。雖未聞法由見菩薩正法將滅,便作是念而發其心,謂念如是正法久住,能滅無量有情大苦,我為令此菩薩正法久安住故,定當發心。雖未觀見正法欲滅,然見惡世上品愚痴,無慚無愧嫉姤慳等,便作是念,於此世中雖於聲聞獨覺菩提能發心者,尚屬難得,況於無上菩提發心。我且發心餘當隨學,見難發心而發其心,共為四種。發心之理,論說於大菩提發心,故是發心欲證菩提。由何緣者,初由見聞希有神變生希有想,念我當得如是菩提。第二謂從說法師所,聞佛功德先生淨信,次於此德發欲證心。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於佛妙智發欲得心。此中由見聖教不滅則能滅除有情大苦,亦緣除苦而發其心,然其發心主要因緣,是由不忍聖教寢滅,若不爾者,則與下說依悲發心有重複過。第四由見此心大利極為希貴,正由此緣之所激動,便於佛所發欲得心。又此發心,由於菩提發欲得心而為建立,非就所為而為安立。
【廣論 師父手抄稿】
【若勤修此生真實心,雖施烏鴉少許飲食,由此攝持亦能墮入菩薩行數。】
如果說你努力地修,了解了以後,當然認真去修了,只要這個真實的菩提心生起來了─這個真實的菩提心啊,是對比於上面說「僅於起首略憶文句」。前面只是剛開始的時候,照著文這樣唸一遍:「啊!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此,這個。現在這裡呢,真實生起來了!乃至於你不唸,可是你心裡面真實的狀態。生了這個心以後,哪怕你布施烏鴉─烏鴉就是鳥類啦,通常我們施鳥類什麼?哎,自己吃剩或者不要的,隨便給牠們吃;那麼一點點糖給螞蟻。再小的任何一點,你由於這個心,真實心生起了,那個時候啊,你就屬菩薩了。他並沒有說這個功德,功德在後面會講的,那個功德是大得不得了!
【若無此心。】
反過來,你如果沒有這個大菩提心,這個真實的心,如果沒有真實。
【縱將珍寶充三千界而為布施,亦不能入菩薩之行。】
這個對比要明白喔!我們現在供養人家一點點,喔唷,你幫了他忙:我幫他幾千塊錢,幾萬塊錢,喔唷,好像了不起,我就做了那個、做了這個。對不起,就把你三千大千世界整個的都是珍寶,都是布施,對不起,不是菩薩。不是菩薩是什麼呢?生天福。修二乘用不著這些福,生天的福是三世怨,經上處處地方的。再你做多少布施,因為這個是有限的,你跟那個無限的,永遠不能比。
【如是淨戒乃至智慧,修諸本尊脈息明點等,皆不能入菩薩之行。】
不但是布施喔,然後呢布施、持戒,換句話說,你儘管這個內容是六度,這個六度沒有用,如果說你沒有菩提心的話。這個是顯教的,進一步密教的是什麼呢?密教的說你修本尊、氣脈、明點,也沒有用。你有了菩提心,然後這個完全就成就了,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的。換句話說,你沒有這個真實的菩提心的話,然後修這些東西的話,不能算是菩薩,也不能成就你這個菩薩的果,成就菩薩的果嘛就是佛果啦!
【猶如世說刈草磨鐮,若此寶心未至扼要,任經幾久勵修善行,無甚進趣。】
就像我們世間來說,要割草的時候啊,先要弄個鐮刀,把那個刀磨磨快。現在呢,你這把刀是什麼?就這個磨這個就像這個菩提心一樣。假定說你這個菩提心啊,沒有達到如理如量的正確的內涵,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不管你經過多長的時候,不管是多少努力,修多少好事啊,「進趣」甚少,真正的進步很少、很少。就像什麼?
【如以鈍鐮刈諸草木。】
就像拿那個鈍的刀,「嘎噠、嘎噠」割了個半天哪,怎麼割也割不下。現在我們不必先忙割草,先幹什麼?先忙磨刀。現在這把刀就是什麼呢?我們練那個菩提心。
【若令此心至於扼要,亦如磨鐮雖暫不割使其鋒利,其後刈草雖少時間,能刈甚多。】
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怎麼修行的重點喔!現在我們第一步,幹什麼呀?喏,努力地把這個心能夠做到,所以令這個心「至於扼要」,使真正的根本上面把握住了。把菩提心先生起來了,不必忙布施、持戒、忍辱等等,不必修什麼觀本尊哪,什麼學定啊,學這個、學那個……一大堆,啊呀,這個暫時先不必忙。要忙的什麼?對於這個菩提心的正確的認識,認識了如理如量地去修習。就像那個割草一樣,你不要忙著去割草,先磨刀,磨得這把刀快了以後,然後你去割,一下!就割了很多了。說,
【一一剎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
前面是個比喻,現在我們修行,修行本身要做的幾件事情啊:第一個淨除罪障,第二個集聚資糧,第三個呢增廣無盡。現在我們如果把握住重點,說不忙著做這些,先把那個菩提心的教授認識了。你如果這個能夠做到了,那麼你很短的時候之內,依這個菩提心的動力,推動你去淨除罪障,或者集聚資糧,很快一剎那,乃至於很快的時間之內啊,把所有的罪障統統淨除,你要集的資糧很快地就集聚起來,而且任何一個微少的善,便能夠增廣到無窮無盡。喏!它這個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你要淨除罪障,做一點點小事情,因為跟菩提心相應,所以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地大,大得不得了地大!
譬如說你欠人家錢,十塊錢也好,一百塊錢、一萬塊、一千萬也好,但是現在呢,一旦如果你把握住這個重點的話,哪怕做一點點,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價值。譬如我們現在常常說你賺錢,哎呀,你就拼命去賺錢。然後譬如說,我們到山上去打柴,打了一百斤,換了十塊錢,哎呀,你拼命地打,把那個山上的柴統統弄下來了,哇,賺它嘛幾千塊錢,只是如此。現在我不忙,換另外一條路─去尋寶,這個寶很難尋。你要打柴,遍地都是啊!所以你眼前到處都是柴,你拼命去忙,忙得個一天到晚,你還覺得忙得滿頭是汗,可是忙了完了半天,你換下來的,換到一百塊錢。現在我不忙這個,我去找寶,然後呢吃盡了千辛萬苦。你看佛陀因地當中,結果找到了如意寶,欸,把那個寶一來的話,那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那七寶就充滿了!你打柴呀,你怎麼打也打不到,這不是很明白嗎?
所以經上面很多,譬如說像那個牛頭栴檀,這個牛頭栴檀啊,乃至於很少的一點點,它那個價值超過我們全部的南閻浮提。而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真正中心在什麼地方。你把握住,哪怕一點點,對不起,你要淨罪,什麼罪都淨除掉了;要集資,什麼資糧都很快集起來了。就像治病一樣,這個牛頭栴檀,有很多這種妙藥啊,一拿它到,什麼樣的病啊,一下子就完全拔除掉了。現在你找了好多的藥,弄了個半天,這個藥就是不生效。所以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沒有一個例外的,要有方便善巧。現在有太多人大家都說:「哎呀,這個要忙、這個忙啊、這個要忙啊……。」是的呀,是要忙,但是你要了解怎麼個忙法呀,怎麼個忙法呀!這個一點在這個地方啊,大家值得我們再三多學習、思惟、觀察。
【《入行論》云:「大力極重惡,非大菩提心,餘善何能映。」】
以你極大的量,造的極重的惡業啊,這個惡業之大,不得了!除非是大菩提心,其他的善不大容易淨除。所以在小乘當中,犯了五無間不通懺悔,為什麼大乘能懺悔呢?就因為菩提心,這菩提心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所以你再重的罪,只要跟那個心相應的話,它很快就淨除掉了,原因就在這裡,原因就在這地方。
【又云:「此如劫火一剎那,定能燒毀諸罪惡。」】
就像火一樣,那個火本身已經夠厲害了,欸,但是啊,對不起,這個火雖然厲害的話,你比如說那個火燒樹木,乾的固然燒,如果火旺的話,那個濕的也一樣地燒。但是它雖然能夠燒樹木,那樹木燒乾淨了以後啊,這個其他的燒不了。劫火來的時候,它把須彌山燒為灰塵了,大海水……沒有一樣東西不燒光的,就這麼個厲害法!所以啊,這個說明了我們淨罪也好、集資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大乘菩提心的真正珍貴。所以你了解了這個,第一件事情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哪怕施一點點小東西,施給烏鴉吃,啊!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這功德大得不得了!
否則的話,你儘管現在說:「哎呀,忙法!哎呀,弘法!哎呀,這個要弘法,要弘法……。」你先問問心裡面說:現在你拿什麼心去弘法?你拿菩提心吧!啊,那我讚歎!雖然我沒有力量去,我在後面為了你,日日夜夜睡在那裡我也笑、要歡喜。否則的話,如果心裡面不相應的話,暫時不必忙;如果你染污心的話,那種心理更不可以呀!騙人容易啊,騙自己啊騙不了!這一點務必要知道。
到現在說實在的話,我們騙是不會騙,真正地重要的還是什麼?就是我們內心煩惱,並不認識真正心理的行相,乃至於有的雖然認得一點,但是認得是認得了,就是它那個煩惱的現行的力量很強盛,擋不住。這個才是我們目前真正應該注意,應該對治的。
【又云:「若思為除療,諸有情頭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無量。況欲除一一,有情無量苦,欲為一一所,成無量功德。」又云:「餘善如芭蕉,生果即當盡,菩提心樹果,恆無盡增長。」】
這個上頭又說啦,假定說你發一個心,要想把一切有情的頭痛的毛病都治好的話,哇,這個心哪,就無量無邊的福德吧!你有這樣利益旁人的心,這個福德就大得不得了吧!何況現在你發了菩提心哪,不但是除頭痛,所有有情的一切的苦啊,你都要把它淨除,這個功德怎麼能衡量呢,怎麼能衡量呢?
現在我們不是正在溫習那個《了凡四訓》嗎?記得《了凡四訓.立命篇》它最後有一段話,他前面做這個功德,立了一個心,做了個十幾年才成功;後面哪,反正發了心啦,做了很久。到後來慢慢、慢慢地啊,心裡面慢慢地越來越純熟了。最後求那個進士的時候,他才發了一個善念,功德就圓滿了。他就懷疑:「欸,我還沒做,怎麼會功德圓滿了?」這個夢裡邊,就那個金甲神就夢他,告訴他嘛:「啊!你那個要求的那個功行已經圓滿了。」他懷疑,他就問那個五台山的幻余禪師,幻余禪師說:「那當然嘛!你發那個心。」他發的什麼心啊?他做了那個地方的縣長,他就想:「哎呀,那個今年年成不好,老百姓這麼個苦啊!怎麼樣想辦法,把他們那個收的那個稅減輕一點。」就是發了這麼一個念頭,他是只注意到那個一個縣喔,一縣能有幾個人呢?教我們現在算的話,一縣的話,那最多幾萬個人。我們現在人口密度是世界最高的就這麼幾萬個人,何況那一切有情的心,這不得了的啊!所以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所以你從這地方可想的,的的確確這個菩提心,菩提心是普緣一切眾生,法界一切有情。我們不要說法界,這個法界是無法想像地多大。我們現在說,喔唷,現在這南普陀這地方的一切有情,你看看山裡爬出來的螞蟻,晚上的飛蛾,啊,都是數以萬計啊!你現在幫了一個人的忙,哎呀,這個人感激不盡。的的確確啊,如果一家之主,喔,你外面賺了個錢是養太太、生兒子,那家裡面以為你中心,就這樣啊!所以你可想而知,從這地方我們從事實上面去體會到,為什麼這個菩提心的力量這麼強。
這我再說一遍,我們不要把那個文字聽過了,覺得:「啊,懂了、懂了!」不,不要這樣!這樣你雖然懂了,力量不強的。你務必在很多事情上面去想:「對,沒錯!沒有錯!」譬如說有一個人對你好了,你總歸感激他,常常不忘記,為什麼?他對你幫了一點忙嘛!你有病痛的時候幫你一點忙啊,你就對他這麼好,這樣。然後呢,不但是病痛時幫你忙,你吃的、用的他都給你,你一生真是,啊,感激不盡!假定說現在你能夠幫助對方的話,那個對方是這樣幫助;你能夠幫助兩個人,兩個人,幫助三個人,現在你能夠幫助一切人,請問是不是這個功德是無法想像地大?從哪裡開始?發心開始,發心開始。
然後呢,我們又了解了,業─業是什麼?業的真正重要的─意業。當你心裡面一動,就來了。所以他下面又說了,其他的善像芭蕉,做的善,是,但是啊一結了果就完了。芭蕉外面看起來實的,剝到裡邊沒有中心的;這個菩提心,不,這個是不但是有這麼大的好處,而且無盡增長,無盡增長!所以儘管我們現在真實的菩提心沒有發,但是我們每次完了以後要回向無上菩提,就算嘴巴上面唸一下,這個種子落下去也是好的。看看這有多大的意義,多大的功德!
現在我們前面已經了解了,前面了解了這個道理,所以真正入大乘的門是什麼?發心,這個務必要了解的。這個概念前面講的只是一個很粗淺的一個概念,我們目前第一件真正重要的事情,務必要對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這個注意!樣樣東西都是「正知見」最重要,什麼事情都是正確的認識最重要。那麼在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小乘最重要的是什麼?所謂共中士的。那麼世間求,共下士的什麼?然後呢不共他們的,是真正的上士的,真正重要的什麼?這個我們首先應該認識的,就是說,發這個大菩提心
那麼第二呢,進一步我們現在認識了,既然認識了,說這個這樣重要,那麼這個心怎麼個發呢?看見沒有,那個次第有沒有?很清楚、很明白。你因為了解了重要,所以那時候一心好樂地去求;要去求它,那時候進一步,欸,怎麼個弄法。然後呢,你有了這樣的強烈地推動的心,了解了怎麼發,那時候做起來就沒問題了!
現在我們做事情,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內心當中,對那個東西本身還沒有正確的認識,聽人家好,好也跟著好,後面缺乏那個動力,就這樣。所以啊,這個做起來也沒有勁。其次呢,因為你沒有正確的了解,又沒有強烈推動的心,碰到了一點點困難,哎呀,覺得這個就不行了。好,完了!所以這個十之八九,就因為這個圓滿的認識不夠,結果白白浪費掉了這樣難得暇滿的人身哪!所以這地方再說一遍,你必定要首先了解,他所以安立這樣次第的必然的原因。所以這個必然的原因,就是所以能夠感果的正確圓滿之因,你只要照著去做的話,一定能夠得到正確圓滿之果。現在我們說,好啦!那麼現在我們進一步說,一心一意要了解了去求,那麼請問怎麼發呢?它分成四部分:
【第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①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② 修菩提心次第,】
對,你要去發,因為什麼原因呢?一切都是這樣─如是因得如是果。反過來說,你要求這個果,那麼這個果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你一定要把握得住。這個是怎麼生起來的呢?你有了這個,那麼好。然後呢,照著去修的時候,次第又是如何呢?所以那麼內涵也了解,修學的次第又有了,去修行的時候,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所以
【③ 發起之量。】
了解了,然後受的時候─受的方法,所以
【④ 儀軌受法。】
哦!那時候才講。一一了解了,然後如理去行持的話,以最快速的方法,得到最圓滿的結果。
【◎ 初中有三。】
這個「初」,就是以什麼原因,怎麼生起的,分三部分。第一個由
【四緣。】
由四種原因發心,其中第一個。
【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或從可信聞如是事,依此發心,謂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
這第一個。親自看見諸佛、諸大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啊!教你心裡面不得了地歡喜。那我們眼前也是一樣,隨便看見一個,一看見哪:「哎呀,這個好啊!」你心裡面就癢癢的,就想跟著去了。其實說起來,的的確確我們人人都有這個力量,人人都有這個本能。其實何只我們一個人呢!一個小孩子、一個狗,任何一個動物;說起來,乃至於一個蚊蟲,哎呀,牠要來吃你的血,這個地方熱了,在那個地方叮在那地方,你趕牠,牠明明曉得拍上去要打死的,平常你遠遠地一動牠就飛掉了,那時候這麼好吃的,這揮之不去耶!所以的的確確這個能力,是十方一切眾生都具足的。什麼呢?就有它的好處啊!現在這個好處是不得了地偉大啊!我們現在看見這個人哪,哎呀,稍微有頭有臉,我們就羨慕他,我們真沒有出息!這個佛是這麼了不起的啊,這個我們才要真正去仰望的啊!
所以常常提起,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人!是,我要羨慕,當然要羨慕,當然要學!要學,要學什麼?你要跟人家學了半天,學個乞丐你願意嗎?當然不願意。那乞丐有他的好處的喔,你到處去討,很省事就討到了。對不起,這個不是我們要學的。啊,現在做個大老闆都不願意,要做,做個帝王,這樣,真正有志趣的人要這樣。所以我們現在說,我們要撐諸佛清淨幢相,人天導師,當然我們應該有這樣!所以看見─啊!這個才是。
這個是第一個親眼看見。再不然呢,聽見;可是聽見是可信的,有很多人亂扯一氣,這個不相信。那的確是這個很可信的,聽見了,然後呢說:「嗯,對了!」根據你所聽見、看見的,發這個心,然後一心一意覺得:啊,這個有這樣地不得了的好處啊!然後你修這個菩提心,
【雖無如是若見若聞,而由聽聞依於無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發其心。】
第二個呢,你既沒有看見也沒有聽見,但是啊,我們聽聞了「無上的菩提法藏」,就是大乘教法,因為聽見了大乘教法,所以信得過。所以由於信得過,所以進一步去追求,了解說:哎呀,這個佛有這麼樣的了不起的功德,他為什麼有這麼了不起的功德?因為他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啊,所以這個才是我要學的!那時候,發他的心。這是為什麼說,它前面在懺悔的時候,對治當中有一個讀誦甚深、大乘甚深經典。你單單念一遍,為什麼有這樣的大的功德啊?因為當你讀了以後,你一定把那個這個讀的內容落在你的心識當中;只要落在心識當中,它將來一定產生那個影響力量。因為它本身的這個內涵是無量無邊,所以你只要是任何沾到一點邊,它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何況現在呢,你根據了這個能夠啟發啊!所以第二個,就是聽見了以後,啟發這個心,啟發這個心,這個就是我們目前的狀態。
所以我們平常為什麼應該多讀誦大乘經典,你讀誦大乘經典,自然而然有不可思議的,內心當中策發你這種好樂之心─啊!真教你覺得歡喜啊、讚歎哪、羨慕啊!對了!就是這個。你有了這個心,然後進一步你要怎麼去學它,這個眼前重要的。第三,
【雖未聞法,由見菩薩正法將滅,便作是念而發其心。】
第三個呢,說雖然你沒有像第二個那樣,而是看見現在這個大乘的正法快要滅了,「菩薩正法將滅」,那麼心裡想:哎呀,不行啊,現在那個法滅了啊!
【謂念如是正法久住,能滅無量有情大苦,我為令此菩薩正法久安住故,定當發心。】
這是第三個,看見了法滅所以發心,說:我一定要好好地學啊,怎麼樣使得那個菩薩的正法能夠安住。這個眼前,這個是眼前我們正得的。所以前面告訴我們,你如果在正法將滅的時候,你任意持一個學處的話,功德無量無邊。欸,現在這個地方啊,他不但是指這個事相,而且出這個理由,因為它法滅的時候啊,你能夠發這個心,能夠持,欸!那這個法就有希望了,法就有希望了。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特別注意,正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不過注意喔!發這個心不是說,啊,我單單發那個心喔,那發那個心要跟發那個心的內涵相應,你不要弄錯喔!前面所有的一路上面來都抉擇這個什麼?正誤、是非之間;你弄錯一點點,那就最好的東西啊,就受到了大損害。那麼下面是第四個,
【雖未觀見正法欲滅,然見惡世上品愚癡,無慚無愧嫉垢慳等,便作是念,於此世中雖於聲聞獨覺菩提能發心者,尚屬難得,況於無上菩提發心。我且發心餘當隨學,見難發心而發其心,共為四種。】
最後一個,看見哪,現在法滅的時候,這個惡世啊,哎呀,這一般的人太愚癡了!他不說現在這個地方貪瞋而說「愚癡」,為什麼?愚癡是根本因,有了愚癡,樣樣都有了,一有愚癡,什麼毛病都來了。所以這個末法的時候,真正最嚴重的就是這個愚癡。因為愚癡所以不曉得自己錯誤,於是無慚無愧、慳貪等等,樣樣跟著而來啊!所以說,哎呀,這些人都愚癡到絕頂,真正要覺醒自己啊,不要走那個錯誤的路子啊!那個時候就要發心。就是說這個時候,發這個正確認識了解事相的心,說發菩提心有三種,菩提是覺,這聲聞也是覺得世間顛倒啊,然後呢發緣覺也是覺得這個不對,現在發這種心都是難得啊,何況是無上大菩提心;但是我要發,我要發!所以他就發這個心。發了心啊,其他的慢慢地隨分隨力地去學。它越是難,我越是要發!嗯,這個是第四種。它越是難,我越是要發,這個第四種。
這個裡邊有兩點:第一個呢,我們見到世間的行相的錯誤顛倒,然後呢所以要改正它; 還有一個呢,看見它難發而發,這個兩個心。我為什麼要這樣辨呢?你們了解了這個以後,然後可以檢查自己的內心,然後學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正誤,然後呢拿正的來淨除自己內心的錯誤的,那我們就有希望學上去。
關於這一點哪,我們往往發現我們很多同學啊,來,未嘗不想學;但是你要學,學些什麼?正是把你所不知道的,你所不會的學會啊!這個是非常明白的一件事情。結果他要學,學了以後呢,他對他不知道的事情啊,畏縮;對他不會做的事,又不肯。請問:你來學,原來是要學你不知道的,把它學會,把你不會的要做會;結果來了以後告訴你,欸,你又不想學,教你去做,你又不想做,你跑來幹什麼?這個概念我這地方特別指出來喔!針對著毛病─對啊,這個很正確的。所以我們現在要每一個地方找到這病理的行相,說暫時不一定馬上找醫,可是你必定要先曉得你的病,曉得了病,你才肯找醫生啊,對不對?想想看對不對?
再說一遍,說你跑得來幹什麼?說這個學院,是來學的。好!你學些什麼?對你不知道的,你要知道,對你不會的,要會,是不是這樣?所以現在看─哎呀,學了我不懂啊!這個所以你要來嘛,你懂了你來幹什麼!想到這個地方的話,那對了!是的,正因為這個地方能夠讓我懂啊!所以這個關鍵所在找到了。所以進一步不是說,哎呀,那退縮;進一步,欸,對,然後我找到了以後,總有什麼地方、細節上面……。這個總相找到了,細節上面找對了,你就會了嘛!你之所以處處地方不如人,就因為你不會嘛!現在這個地方讓你了解、會的話,豈不是最好的機會嗎?你放棄了,你完了!不要說佛法啊,要解救一切眾生哪,小乘要自己解決尚且如此。不要說佛法,就世間哪,你想做一件事情都要懂得,現在碰見了這個關鍵,最好解決了問題了,你反而退縮了,你豈不是顛倒了嗎?這個順便一提啊!
所以儘管我們眼前說大菩提心一時還談不到,但是呢就這個關鍵,你能夠把這個克服了,到那個時候的話,像碰見這種事情啊,自然迎刃而解。它所以,我們本論下士、中士、上士那個次第,真正妙的就是妙在這個地方,就在你眼前生活當中,每一個關節所在,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只要了解了跟走上去,就拿這個東西,你能夠一直走到最究竟的地方去,對不對?啊,好啊!大家注意。所以這件事情你真的把握住了,的的確確不難哪;反過來啊,你覺得難而不走的話,那個才是真正痛苦啊!因為並不是你做不到就在那兒躺在床上睡覺,你卻是在地獄當中煎熬啊!到那時候來不及了。現在眼前一點點的小苦都受不了、都衝不過,到那時候,對不起,你逃也逃不走啊!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必定應該認識的呀!好,下面,
【發心之理,論說於大菩提發心,故是發心欲證菩提。】
這個發的心是發什麼心呢?這個前面的依什麼原因。這麼是說,哎呀,看見了這個啊,所以要求。要求的什麼?原來他所以能夠這樣的話,他是什麼?啊!發了大菩提心。所以你要求的東西啊,就看見了,羨慕他,所以你要求的就是這個,你發這個心,所以「發心欲證菩提」,你要證得。那麼為什麼「緣」?就是見到了這個東西以後─內涵,它下面就是剛才說的這個,我們進一步看見了諸佛的難思神力而發心,怎麼一回事情啊?
【初由見聞希有神變生希有想,念我當得如是菩提。】
就這樣。前面告訴我們,論上面說就是對這個所盼望的、所景仰的、所羨慕的這個,發欲證得之心,就是這個。是啊,因為你親自看見,或者親自聽見,諸佛、諸大菩薩的無量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說:「啊,我也要得到它!」第一個就是這個。第二個呢,
【第二謂從說法師所,聞佛功德先生淨信,次於此德發欲證心。】
第二個是聽見了人講了,因為為什麼?聽見人講了以後啊,那個時候說「啊,這個佛的功德有這樣啊!」下面有一句話,「先生淨信」,這個很有意思。什麼叫先生淨信啊?清淨的信心。我們說:「欸,我們相信。」這個相信、信心不清淨的,不清淨的。實際上你對這個真正所聽見的、看見的這個內涵,你了解都不了解,你怎麼發清淨信?不可能。所以我們必定要對這個內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說你現在羨慕他,你為什麼羨慕他?這個你一定要把握得很清楚,說,「原來啊,這個佛有這樣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你能夠心裡上面真正相應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清淨信就生起來了。
以我們現在來說,譬如說:你聽見了佛覺得好,好是好,對不起,好他的,你心裡上面沒有這個感受。然後人家告訴你念佛,欸,到念佛了以後啊,你就得到這個念佛的殊勝的功德,或者有什麼感應,或者什麼啊,居然一個病怎麼弄也弄不好,醫生說:「你那個絕症!」結果你念佛念好了。啊!自己覺得,這個信心,就是這樣。或者你聽懂那個道理,覺得它能夠淨除你的煩惱,你照著去做,欸,這個煩惱居然抵銷,把它淨除掉了。啊!那個時候你對這個道理啊─能夠淨化你內心煩惱,跟這個法相應的,這種叫淨信心,這樣。那個佛的不可思議的威神的功德,在你內心當中產生這樣地正確的、不可動搖的力量。那個時候你才說:「對,對,對,這個才是我要的,這個才是我要的!」要不然你眼前始終跟眼前那種小名小利,莫不相干的世間的染污,擋在那裡,擋在那裡進不去。
【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於佛妙智發欲得心。】
這是第三個,因為你對大乘聖教,了解它的真正的殊勝的內涵,然後呢一心要修學弘揚;結果發現這樣的很快要消失掉了,你唯有的一個辦法,也只有發那個心,學這個行,你才能夠把它振興,那個時候才發這個心。這前面說,由這個念這個正法久住能夠利益一切有情啊,這個是由於悲。那麼所以這一條當中啊,有兩種可能:有一個呢,就是說看見佛的法消滅而發心;還有一個呢,因為看見佛法安住世間能夠利益有情,分兩樣。現在這個地方特別指第一樣,不是指第二樣。第二樣在最後一項當中,所以他這地方辨別:
【此中由見聖教不滅則能滅除有情大苦,亦緣除苦而發其心,然其發心主要因緣,是由不忍聖教寢滅,若不爾者,則與下說依悲發心有重複過。】
說現在這個第三條的發心,主要的是指說,不忍心看見這個佛的聖教有這麼好的好處,現在眼看著它快要消失掉了,我不忍心。就好像我們說:「哎呀!看見這個大廟這麼好啊,前人那麼辛苦,眼看著支離破碎啊!啊!那我們發心。」這是一種。還有呢,你覺得:「啊,然後把那個大廟修起來了以後,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啊,在這地方得到利益!」是的,你只要做到了,後面的一一都跟著來了,對不對?但是當時你那個發的心,你只看見:「哎呀,這個大廟這麼好啊!你怎麼讓它毀滅掉了,這個不可以!」這個。至於說這個廟存在了以後,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在下面一條。
他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要這樣辨別呢?所有的這個,前面一再說過的,他這個像圓滿的教典,他處處地方把事情都分得有條有理,一點都不含糊。談論任何一個問題,說這個關於這一點,這個問題的癥結在哪裡,不是牽絲扳藤一扯扯到不曉得到哪裡去,這樣永遠扯不清楚,它每一條有每一條的特質,就這樣。然後呢,你每一樣東西,每一樣做得,到那時候兜起來,行了!這個概念哪,我這裡不詳細講。所以平常我們,我常常說,說我們對這個理論的方法─所謂理則,不了解,是犯了太多的錯誤。比如像「切題」兩個字就是這樣,它這個題目明明在這個地方,可是啊你看見了,也不曉得扯到什麼地方去了。像他那個地方,雖然很小一個小範圍,他確定地就這麼要這樣,就這麼嚴密。
其實這個道理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你看現在的科學,所以發達得這樣的原因的地方,它任何一個地方,它一點都不能馬虎。這個尺寸,絕對不能說我們現在說大而化之,你們想如果是大而化之的話,像這麼一個小小的機器行嗎?短一點點不行,長一點點不行,凡是精密的任何東西,都這個樣的。這樣這個地方,所以他如此,「喏,我現在這一條所說的,什麼。」這樣。所以這一條是不忍那個聖教隱沒;至於聖教存在世間有什麼大利益,這是第四條。
【第四由見此心大利極為希貴,正由此緣之所激動,便於佛所發欲得心。】
由於見這個「此心」,這個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什麼呢?就是唯有這個心,才能夠救濟一切眾生離一切痛苦,就這樣,這一個大利益。而前面第三條當中聖教的真正的功德,也是利益一切眾生,也能夠救濟一切眾生,所以第三條當中的這個辨就是應該─關於第三條當中,也兼具利益一切眾生的功能,實際上在這個第四條當中。由於這樣的心情,說這個真是難能可貴,而且稀有極了!由於這樣的因緣哪,「激動」,策發了他的心裡了,那麼那個時候啊,就「發欲得心」,發欲得心。這個「激動」兩個字很美,很美!所以這個地方的文字本身哪,不一定雅,但是意義本身非常地「信、達」。平常我們看見這個東西滿好,心動了,但是呢,心動一動也就算了;「激」的話,就是這個強烈地推動你的心,你是非動不可!看到了這一點的話,強烈地策勵你的心─啊,一定要去做!就是這個。就是由於前面這四樣東西,策發你內心這樣的行相,那麼發這個心,發這個心。
下面更進一步辨發心的內涵,這一個辨,不要小小看它喔!他這個辨,每一個地方有它絕對重要的理由在,你弄錯一點點的話,將來發起心來的話,就因為小小的漏洞,對不起,這個心就不圓滿,不圓滿。因為不圓滿哪,所以出了大毛病。這話怎麼講呀?你常常記得:像那個引擎哪,這個汽缸一樣,引擎的那個汽缸那個piston,那活塞啊,你不能錯一點點,錯一點點哪,對不起,一漏氣的話,這個引擎就沒有用。現在它這個是什麼啊,要救濟法界一切有情的一個大船,我們像一個飛機,最大的一個大飛機,一載載個幾百萬人擺在上頭,你那個引擎出了一點小小毛病的話,對不起,幾百萬人豈止送命,怎麼得了呢?所以他這個地方啊,每一個地方的細節辨得這麼嚴密,也可以說;反過來說呢,正因為他辨得這麼嚴明,所以你走上去的時候沒有一點漏洞,所以才是千穩百當。 他現在成佛都是千穩百當,何況你只是要想求生西方啊,要想生天啊,要想得到現世那更是一萬個人哪,保證一萬個人沒有一個遺漏。就在這種地方,這細的地方他就辨別這麼清楚。下面看哪,說:
【又此發心。】
這個發心是什麼?
【由於菩提發欲得心而為建立,非就所為而為安立。】
一步一步來說,現在發的菩提心是什麼?就是說你心裡面想,欸,你要得到這個,「我要得到這個!」得到什麼?要得到佛圓滿的果位!就這麼一個心,我要得到佛圓滿的果位。「非就所為」,不是就菩提所為。菩提的所為是什麼?就是「哎呀,他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功德,能夠救濟這麼多的眾生。」是的,推動你所以去發這個心的,是因為他有這麼大的功德,因為他能夠救濟這麼多眾生,因為他有這麼多威神,所以你羨慕他。羨慕他了以後,如果你心裡那個時候想的心是什麼,「啊,我也要得到這個!」就是這個心,就是這個心。然後把這個心建立起來了以後,你說這個佛,哎,這麼了不起,這我羨慕他。那麼他為什麼得到?他是因為這樣。然後呢,就他所做的內涵,來進一步去找。所以下面就他所為,那是發了心以後的。這個次第步驟是井然不紊,一點都不錯,一點都不錯!
平常我們現在討論問題,一口氣把那些問題像雜碎一大堆在那個地方。欸,有一天想起來有一個很有意思,有一個同學跑得來問我一個問題,他一口氣問了很多問題,最後我叫他停止。他談到那個問題,他又牽扯到那裡,談到那裡又牽扯到那裡,我就沒辦法。我就問他說:「你假定燒飯的時候啊,你一股腦兒燒一個大鍋菜行不行?」我想,我先代他回答,我說:「當然可以。可是我要首先說明哦,你就算燒大鍋菜,你第一步什麼啊?拿出來分得清楚,洗洗乾淨,次第一步一步來,對不對?」說:「對。」「假定你不能這樣做,一股腦兒菜啊、油啊、鹽啊、米啊,那個菜上面的根哪,什麼泥啊,什麼農藥啊,什麼……然後乒鈴乓啷一起擺在那個鍋子裡,行嗎?」他笑起來了。我想我們誰碰到了這個問題,都會這樣。他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啊,就算你燒大鍋菜,對不起,你還是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對吧?這個地方的主要意思就在這地方。
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第一步進來的時候,就是每一個地方,它有非常明晰的界限,齊此為止─到這個地方你做,然後呢進一步這樣,再進一步這樣。我們走路也是一樣嘛,你做任何一件事情,你就這麼一步一跨、一步一跨,這樣。你別看那個非常複雜的機器喔!那個非常複雜的機器,每一樣東西它就擔負一個功能,然後呢,它因為彼此之間有最嚴密的組合,所以把無量無邊的東西擺在一塊兒,一個地方一動,下面緊跟著「嘎兒……」,一下,整個解決了!現在我們也學這個法門。否則的話,你在開頭的時候你忙這個,忙完了,下面一步怎麼辦呢,你又不知道。然後啊再去弄,等到你忙完了,這個又不知道,發現到弄錯了又重來,永遠在這個地方弄、弄,亂了半天,一團糟!
我想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在那二十年以前,有過一次這個經驗。那時候啊出家未久,那麼有一次有一點事情,就大概要出門一趟。出門一趟啊時間很逼急、很逼切,有很多東西待著整理。我就覺得:那個要整理、這個要整理……一大堆東西。然後呢,又要帶些什麼書,又要帶些什麼衣服,我就先想把那個書啊、衣服啊,就搬在那個地方。哎呀!結果時間一共只有三天,我弄了一天哪,是越弄越慌、越弄越慌,飯也吃不下,那個東西擺在那裡,不曉得怎麼是好。啊,這個書、這個書,一下要、一下又要那個。
然後啊,這個有一個人跑得來:「你在幹什麼啊?等了你半天哪!」我說:「哎呀,我實在忙得個不得了!」「哎,我來幫你忙!」「喔,你幫不上忙。」「為什麼?」我就告訴他這個事情,他進來一看哪,這個滿屋子攤得亂。欸!這個人非常精采,他說:「某人哪,你這樣做不行耶!」唉!我說:「你還來打我閒岔!」他說:「我正在幫忙你解決你的閒岔。」「怎麼樣?」說:「你安下心來,坐下來。喏,你先計畫一下,你要做些什麼事情?在沒有去之前,什麼東西留在這裡,怎麼準備?去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先我心裡面哪,心裡實在是寧靜不下來,後來他用種種方法告訴我。想了半天,沒道理,沒錯啊!那我就跟他坐下來,他也幫著我忙畫了以後,然後呢第二天哪,我想慢慢地,寧願地,心一亂寧願不作。嘿,結果第二天哪,半天就理出一個頭目來了,到了晚上就弄好了。哎呀,我後來一想啊,真是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沒錯!
以後我到了美國了,我看那個,看見好幾個人。那個時候在美國佛教會,我看那個沈居士,那個人做事情真有腦筋啊!平常我們出門哪,往往出門─好,出去再說,很多不會想得很周到的。那時候我們去接那個印順導師,印老到美國去,這樣。然後呢我們平常嘛去了就去了,到達飛機場啊……。他事前跑得來說:「欸,我們現在有幾個人要去,那麼開幾部車,你們法師們派什麼人來接,從什麼地方,居士們如何去法……。」然後他怎麼走法,然後到那個地方,迎接的時候如何。他也派一個人,因為他老人家身體不好啊,從飛機上接洽,用一個什麼車到飛機下面,進來的時候如何。我想這麼一件小事情,那個次第安排得這麼好!啊,那個時候我心裡想:「哦!原來他所以成就的原因在這個地方。」這樣。
幾次經驗以後,以後我在紐約,這樣,凡是出門,沒有出門之前哪,一定先坐在那裡想一想,今天我到哪裡去,走什麼路,這樣。然後因為那個公路網不像我們這裡一條高速公路,那個高速公路很多啊,你走哪一條,哪一個出口出去、哪一個出口出去;不但如此,萬一這個出口有了問題了,怎麼辦?我每次事前都想好了,都做好了,那到了時候就滿好。
有一次我發現:啊!這個重要啊,真是重要!在美國絕對不是你先認得了路,然後去開車的,你曉得要到哪裡去,然後呢你買了地圖照著那個地圖去摸索,都是這個樣。那一天我也是從那個長島的菩提精舍到城裡面去,這條熟路,但是儘管熟路,我這個計畫圖老早已經計畫好了,萬一這個出口有問題怎麼辦,跑了幾趟向來一直沒問題。那天居然跑到那個出口,那個出口在修理,「哦,不行,你從下面一個出口。」然後呢下面還有幾個出口,那麼旁邊再有一個很小的出口,我那個圖上都注意得很明白。如果事先我那一天不寫這個出口的話,你就沒辦法過那個大橋。你們沒去過不知道,過那個華盛頓大橋,一走啊要在這個高速公路上面,一個出口錯掉了以後,跑出去跑得很遠哪!過那個華盛頓大橋還要付錢,還要轉回來,還要來,至少要跑掉兩個鐘頭,錢丟掉不算。可是我因為事前已經有準備了,曉得那個地方還有個什麼小關口,所以那地方不行的話,我不急著走,我馬上停下來,把那個圖一看,對,跑出去!
啊!那時候我才想到,原來他們為什麼做事情能夠這樣的。所以諸葛亮成功,人家讚歎他,他怎麼說啊?「諸葛一生唯謹慎。」看喔!「謹慎」兩個字。然後呢人家讚歎愛迪生,愛迪生說:「我啊,聰明是成功的因素,但是只有一分,努力是九十九分。」為什麼要這樣說,你們懂嗎?所以我們現在做樣樣事都大而化之。
他們做世間小小的事情成功都有這種理由在,我們現在要求無上菩提就大而化之。好了、好了,就拜幾下佛;好了、好了,就念幾聲佛;好了、好了,出了家,然後坐在這個地方,喔唷,畏畏縮縮,這個也事情不要做,那個也事情不要做,說起來我要修行,成嗎?這個是所以大家務必在因地當中啊,要注意的。假定就這樣成的話,那我覺得這些佛菩薩,那跑得來給你做傭人是都沒用場。他要學無量阿僧祇劫,我們就坐這個地方,好了、好了,攏起袖子來反正是,要吃東西,人家送給你,這個策勵我們自己啊!
雖然這種小地方,雖然這種小地方,這個話實在說起來,是不應該說。但是我特別這樣強調的原因,就是我以前一直犯這個毛病。我剛出家也是這樣的,啊,總覺得:哎,這個出家很好,總覺得:「唉呀,這個真是,忙這些東西幹什麼?」結果我總算還幸運,由於善知識的提示,把我救起來。所以我願意把我自己的毛病,擺在這地方告訴大家。那現在經論上面,它任何地方都從這個地方很細緻地告訴我們,所以這雖然是一個閒話,但是對我們有大的指示。
<<上一進度    下一進度>>
17秋230(週四)文章列表
17秋231(週六)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