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230 週四班   2020.05.21 課程內容與總結

 

【海報】為大家好,所以不給你!

【桌牌】自住功德時,取自微惡行。

 

進度:P273L01第四施何等物~ P277L04即是有犯

手抄:第十五冊 P91L03~P126L02

音檔:[115B] 04:01~ [116B]1:48

 

  1. 讚頌//【千手觀音】詞/曲:真如

 

那月光 皎潔清涼 宛如蓮花

冉冉飄香 靜夜中 一片銀光

閃耀在那杳杳海上

歡呼著 我的祈禱

歡呼著 我的熱望

尋尋覓覓觀自在 大慈大悲儼然在

光華璀璨如月白

感天動地你翩翩來

感天動地你翩翩來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無為心內起悲心 無為心內起悲心

 

  1. 科判//

巳三、財施

    午一、實捨財施

      未一、捨財道理

          申一、惠施何田

          申二、何心惠施

          申三、如何行施

          申四、施何等物

              酉一、略示應捨不應捨物

              酉二、廣釋

                  戌一、廣釋內物可捨不捨

                  戌二、廣釋外物可捨不捨

                      亥一、不捨外物道理

                      亥二、惠施外物道理

應捨:

  • 能令現前離惡趣因,引生樂受究竟利益,能令斷惡或立善處。(現在好,以後好)

  • 現前雖無安樂,然於究竟能生義利。(現在不好,以後好)

   不捨:

  • 現生逼惱後亦無義。(現在不好,以後不好)

  • 或雖現樂於後有害。(現在好,以後不好)

 

 

 

  1. 聽帶討論//

 

【師父音檔】

【◎ 謂由施此物,能令現前離惡趣因,引生樂受究竟利益,能令斷惡或立善處。又於眼前雖無安樂,然於究竟能生義利,是則菩薩當施於他。】

這個原則,說經過了你布施這樣東西以後,那個時候啊,「能令現前離惡趣因」,現在你造的因哪,這樣布施了以後造的善因能夠離開惡趣的,是眼前哦;而且呢,將來得到究竟利益的。所以眼前也對,將來也對,這個是第一個。「能令斷惡或立善處」,總之,不管是現、後,這個壞的,經過這個行為布施了東西以後,能夠斷除他的壞的,能夠使他得到好的,這是前面說的。其次,眼前雖然不一定得到安樂,但是呢他究竟能夠得到利益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啊!這一點我們往往凡夫只看眼前,不能看得遠,不能看得遠。要從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所以這個利害要分得很清楚。這樣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應該送給別人,這樣的東西就應該送給別人!

 

Q: 為什麼凡夫只看眼前,不能看得遠? 智慧不足。

Q: 我的選擇有沒有『眼前雖然不一定得到安樂,但是呢他究竟能夠得到利益的。』?

 

志強: 想到師父致力於有機事業,在專家們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以一個外行人把有機事業做成功了。

班長: 隨喜志強,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可以結合師父的教授。

嬋莉: 拜懺及背科判,看不到眼前安樂,但知道對後世一定有幫助。延伸題: 比如遇到詐騙集團,明知道騙錢,但為了救人該不該給錢?

班長: 任何一個對境,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要看當時的動機。

 

 

【師父音檔】

【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

現在第一步,就時間來說,那個時候不可以。說我們修學菩薩道的人,那個身體,這個就是內物,雖然一開頭的時候已經「至心」――發了這個心,發了願心,當你修行心的時候的的確確這個願已經是夠了,我不管若內、若外一切東西都送給別人。心是對了,但是呀你這個大悲的這個意樂,大悲的心量啊,還沒有廣大,還沒有廣大。還沒有廣大這個大悲的心量的時候,就有人來求你的肉,而你不厭,對這個祈求的人不厭,你就送給他的話,這個不要。所以在這種狀態當中,雖然你自己不厭人家來要你,要你的身、要你的肉,就算有的人來求你,你也不厭,願意求,那個時候不要捨。為什麼呀?

 

Q: 為什麼?

 

【師父音檔】

【《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己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

這解釋,先就論上面的文字,下面是解釋這個。說你雖然要這樣去做,可是眼前為什麼要遮止你呢?因為不是說做了這件事就算完了,你要行無量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積無邊資糧,這種情況之下,不是一件小事情,要想完成這件事情必定要發大精進,大精進,絕對不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個不可以!

像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的時候,說「一時意興耳」,只是一時啊,哎呀,興起來了,好、好、好!沒有正確真實的、充實的內在的志向。興起來了,就霹靂叭啦忙一頓,忙過了以後,好了,蹋在這裡,這個就不是!精進這個東西呀,是要有原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從微漸的地方慢慢做,越做越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現在一開頭的時候啊,是,你有,然後人家來求你,那時候人家求的時候你心裡也不厭,然後送給,送給別人完了以後啊,唉呀,你痛得個要命,這個也不想。唉呀,想想到那個時候,就懊悔起來了。一懊悔啊,對不起,你就怯弱了;一怯弱,那個精進就受了影響了。所以,使得你精進退損的,這個什麼狀態呢?就是厭患。這個情況下使不得,使不得!就像什麼呀?你的力量很少,而你要拿重的東西,說你自己只能扛它十斤,你要超過了力量扛它十五斤乃至二十斤。就算你有十斤扛的話,你也不要扛十斤,扛它七斤,這樣才可以啊!

因為為什麼呀?因為你真正要努力的,要長夜發精進啊!你現在還是什麼?還在異生凡夫當中,還在無明長夜當中啊,你克服這個東西要經過長時期地去發這個精進。當然,你證得了大覺世尊以外,精進無減,那個時候已經有智慧明見的話,這個精進是絕對不難,而且絕對會行!現在你在長夜當中,要發這個精進的話,這個弄得不好的話,對你這個精進會損害,這是第一種。或是「由勝解尚未成熟」,那個時候雖然你一時意氣很高,但是你的意志本身並沒有很堅強,原因是因為勝解――就是殊勝的見解――沒有建立起來,那個時候所行超過你能力,這個不可以!所以這個時候啊,雖然你心裡覺得願意施,把我的什麼東西都送給別人,那時不是時候,所以這個要遮止的,現在不要做。為什麼呀?

 

Q: 為什麼損害我精進厭患,是一個取捨的問題呢?

 

少華: 菩薩應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只有利益一個有情。

班長: 菩薩應發精進,緣一切有情而發的菩提心。若厭患精進了,是有損傷的。

 

 

【師父音檔】

【是故《聖虛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喏!以前告訴我們,如果心裡面不相應的是名魔業;就算你心裡已經到了這個認識了,有了這個心,但是時間不對,還是不行啊!經是這麼說,論呢?說:

【《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

你雖然想捨,可是那個時候你的悲心沒有清淨。這個清淨作何解釋?什麼是悲心清淨?清淨有幾種相,說聞相應的、思相應的、修相應的。就是說,你的的確確產生了殊勝的勝解以後,你送完了以後雖然痛,啊,但是你絕對不動,這種狀態當中,那你可以送了。否則的話,你送完了以後,那個心裡面又動搖了,那個就是不清淨。所以前面那個悲心是什麼?是世俗的,所以叫世俗菩提心。這個清淨一定是跟什麼?跟智慧相應的,那個時候啊,你才可以捨,沒有到那個時候不可以!這是第一點,質,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標準。其次呢?

【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假定說,你現在這樣的布施,不但眼前,而且以後也有絕大的利益,眼前是現前增上生,究竟是究竟決定勝,那個時候才應該捨。所以前面這個事情,眼前好像很對,完了以後呀,後面這個東西就不對了,這個就不應捨。這是第一個,以時間來說。

 

【善行點滴】

英雄: 都還是很小的善行,在茶水間,看到失了就順手擦拭擦乾。

少華: 在課前準備,研閱經論就該是善行吧!

素珠: 感謝姊姊素真,每天為家人準備6-7人份豐盛早餐。

南屏: 跟大家分享魚腥草,泡茶對身體很有幫助。

 

【下次廣論進度】

廣論進度:P277L04 五就所為門不應捨者~ P279LL4 而行惠施

音檔:[116B] 1:48~ [117A]27:04

手抄稿第十五冊 P126L03~P156L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