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230 週四班   2020.04.09 課程內容與總結

【海報】請勿亂丟垃圾!

【桌牌】對於六度引發定解,最為切要。

 

廣論進度:P262LL02第三學此次第~ P264LL1欲利亦復然

音檔:[111A] 18:35~ [112A]15:00

手抄稿第十四冊 P216L04~ 第十四冊P248L5

 

 

  1. 讚頌//【 般若法會頌 】詞/曲:真如

 

麋鹿奔騰美林苑 象群喜赴日午池

仙鶴高鳴松澗裏 師帶我進般若園

法會寬廣廣無邊 無量天子來集會

身光美妙諸天子 到佛陀前光不現

長老須菩提承佛威神力

哀憫諸天眾開示般若義

無量祖師來集會 龍樹提婆聖父子

慈尊無著師子賢 喜光燦燦空中現

般若法會聖無比 感師住持般若法

弟子皆契甚深見 弟子皆入廣大行

啊~無量法鼓頓時鳴

大法螺聲聲起

正法將興 正法將興

歡呼聲響遍虛空裡

靈山一會宛然在 佛陀從未離身邊

生生世世無足畏 般若法會從未斷

勸發菩提心 無量有情聽

勸發菩提心 無量有情欣

我佛一乘法 般若花無窮

不生亦不滅 不一亦不異

不斷不常 不來亦不去

禮敬佛所說寂靜微妙法

禮敬般若會上佛菩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

 

 

  1. 科判//

 

癸三、於此如何學習次第分二

     子一、初於總行學習道理

         丑一、學修六度熟自佛法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卯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卯三、布施差別

                 卯四、此等略義

        丑二、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子二、特於後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

 

 

  1. 收攝//

 

何謂布施度性?

《菩薩地》云:「云何施自性,謂諸1菩薩不顧自身一切資具,所有無貪俱生之思,及2此所發能捨施物身語二業。」謂善捨思,及此發起身語諸業。

  1. 無貪-諸菩薩不顧戀自己的身體、一切資具,所有思惟都是無貪念而生起的。

  2. 能捨-由這樣的思惟所發起的能施捨財物之身業和語業。

何謂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圓滿布施波羅密多,不待於他捨所施物,捐除眾生所有貧窮。若不爾者,現有眾多貧乏眾生,過去諸佛所行布施,當非究竟,1是故身語非為主要,唯心為主。謂自2所有身財善根,一切慳執皆悉破除,至心施他。3又非唯此,即諸捨報亦施有情,由修此心到極圓滿,即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1. 唯心為主-主要的是在於心,而不在於身和語。

  2. 破慳執-自己所有的身、財、和善根,一切將成慳吝、執著的對象皆須破除,至心的施捨他有情。

  3. 施且捨-因施捨能獲得的果報,也都應該回布施他有情。

 

  1. 聽帶討論//

 

班長: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誦經或是背書,是不是修行? 看大家回答都是修行;接著請大家討論一個問題。

 

Q: 請問我們誦經或背書,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南屏: 讓我們對宗教信仰,更具信心,也讓我們更了解佛法。

 

振益: 我們念誦大般若經,或是背誦科判,是為了希求後世,究竟成佛的目的;而且感覺到,念誦大般若經的CP值很高,另外如果可以把科判唸誦熟悉以後,最好是下輩子都能記住,就更棒了。

 

【師父音檔】

【如《入行論》云:『若除眾生貧,是施到彼岸,現有貧眾生,昔佛如何度。一切有及果,心與諸眾生,說名為施度,以是施即心。』】

《入行論》上面就提出來,說:假定說你為了要解救一切眾生的苦惱、貧乏,所以要布施,這個叫布施圓滿的話,請問:現在有這麼多窮苦的眾生在那個世間,那以前那些佛,做些什麼呀?以前那一些佛不是要度他們嗎?結果呢這麼多窮苦的眾生還在這裡呀!嗯,下面告訴我們說:不是的呀!這布施的圓滿是什麼啊?是指「一切有」,你所有的一切,以及你所經過了布施的一切的果報,你那個心裡邊哪,沒有一點貪著,都捨給一切有情,這個叫作布施波羅蜜,或叫「施度」。所以這個地方說的布施波羅蜜,就是你的心相達到這樣的究竟圓滿的狀態,這個是我們要了解說,布施的自性是什麼。

 

【故修布施波羅蜜多,現無財物可施於他,當由多門引發捨心漸令增長。】

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現在就算我們沒有東西可以送給別人,那個時候啊,我們照樣可修,為什麼?修的心嘛!所以你處處地方,使得自己的捨心增長,捨心增長。這個地方,我說一個小小的故事。平常啊我們在家人,固然,在家人本身就是只為自己忙,這個我們也不必談,應該的。現在說了出了家,乃至於說大乘、說利人,請看:現在我們出了家,跑到廟宇來,不要說利人,我們說供佛,佛殿上面哪,大家肯捨棄自己時間,好好地把那個佛侍候一下的,有幾個人?碰到這嘛自己,自己的事情,哦唷,弄得乾乾淨淨;啊,公家的事情啊,不一定!

所以我當年哪,的的確確剛出家的時候,我始終感念我的老師。他告訴我,說:「私財如土,公財如命。」對自己的東西啊,像土一樣,公家的東西啊,像命一樣。這一句話,在別人嘴裡也聽見,雖然少,但是還是聽得見,可是從他嘴巴裡聽見了,產生了絕大的力量!咦,我發現他是在那兒去做。所以我們剛去的時候,他也……人少,有的時候自己也來忙。哎喲!他做常住的事情做得很起勁,可他跑到他房間裡面哪,它髒得個不得了!哦,有的時候去幫他忙,「欸,不要!這個我自己的。」那個時候問他:「你別的地方都弄得乾淨,這地方髒得……」「哪有時間哪!」一點都沒錯!他實在用功得不得了!他房間裡面啊,弄得這麼髒了他不管;可是外面的事情,哦!他做起來是非常認真。

 

Q: 為什麼師父在這裡要特別講,老師告訴師父的「私財如土,公財如命。」的公案?

 

姝婷: 成佛就是要發菩提心,要捨棄自己成就他人,布施就是成佛的入門款下手處。但想到這是違反現在普遍社會價值觀,以及人性,所以覺得要捨棄自在成就他人,成佛之路真的很挑戰。

 

英雄: 先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個抉擇;這講到的收拾東西也是一種習慣,也是種修行,不應該自己事情沒有做好,就去忙別的事情。

 

班長: 師父開示一定是緊貼著宗大師的原文講的;師父如何用多門引發我們的捨心,漸令增長。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為什麼師父特別說: 可是從他嘴巴裡聽見了,產生了絕大的力量!咦,我發現他是在那兒去做。此外師父說到: 他房間裡面啊,弄得這麼髒了他不管。大家為不會有些疑問? 第一個自己在想師父跟仁俊長老對於乾淨的標準應該是非常高,所以師父講的髒,可能跟我們不一樣;第二個這段是說到捨心,「私財如土,公財如命。」是要增長對自己的捨心。主要就是要多門引發捨心漸令增長。

 

【師父音檔】

這一種地方啊,所以我真正覺得那個善知識的重要,他不是個道理,他處處地方,會使得你策發你。比如昨天來說,我在那兒啊,在洗澡間裡面正在洗腳,旁邊有一個同學弄弄啊,「哎呀!這煤氣沒有了!」就這樣,他就是講話。馬上有個同修出來,他正在忙啊,出來就問:「沒有啦?啊,來幫忙。」我聽了真感動,這真善知識跑到這裡來。因為太多地方啊,「反正別人的事情,我自己要忙,我自己的看書要緊,管他!管他幹什麼!」所以我隨便一提,提這種事情啊,說是、為什麼要提呢?就是我們現在學這個道理呀,不要把它看成一個道理,總要把這個道理啊,認識道理所指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內心的心理的行相,總要不斷地在那個內心當中,去改善它去,改善它去。

所以我們這個晚自習,為什麼要講,講《了凡四訓》這一類的書,這個你們漸漸就了解了。昨天晚上我們剛做到─哪!他的的確確,不管事情大小,只要對人有利,他總歸努力去做;就算做不到,心裡也要圓滿:「哎呀!我要去做,我怎麼做不到的?」而這個東西必定要靠什麼?靠如理地認識,然後呢作意地對治。否則的話,你不知不覺的習慣哪,總覺得……現在有太多的人哪,都是這樣:「喔唷!來修行囉!」所以他自己呀,說不定很認真,他會早晨幾點鐘起來,然後呢要唸多少卷經,要拜多少拜,哎呀,別的事情,誰都不管!然後呢,自己好像覺得修了行了,該人家送給你吃的。他為什麼自己不修行,要送給你吃啊?就是送給你吃了,你就這樣地什麼事情不管,這個就叫修行啊?我當年我也犯這個毛病啊,總覺得好像人家送給我是應該的那樣,人家還要向你磕頭,他是好像求他的福。現在我了解,錯了!不是這樣,尤其是學大乘佛法,的的確確不是這個樣。

這種道理啊,我們首先要認識,認識了以後,還要自己作意辨別,那個時候你才慢慢慢慢地,真正地能夠碰得見大乘的邊,然後呢,不要停在這裡,步步上升。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起心動念,隨時這樣的話,那才能夠相應。不要說:「哎喲!我在這兒修行,我一天拜多少拜佛,啊!我能夠看多少經。」所以古德告訴我們:你呀看了很多經啊,不解它的意思;解它的意思,不照著它的去做的話,不對!也沒有多大意義。

所以在這地方說,喏!現在我們修,前面是總說。總說的時候,是,你要學這個東西啊,就算你沒財物,那時候內心當中要告訴自己:「對呀,我一定要去做到它!我一定要去做到它!」所以任何一方面都要策發這個心,千萬不要打退堂鼓!

 

Q: 為什麼師父又舉了這一個同學的公案? 請問我們誦經或背書,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姝婷: 師父說看了很多經,了解了不照著它去做,就沒有意義了。想問問大家,如果時間有限情況下,我們要護持做義工還是要讀經?

 

金龍: 一開始會認為讀佛經是為了自己的學習-利己;現在會認為讀佛經是為了利益有情-利他。

 

英雄: 如果時間有限下,就會看當時需求大的一方,做抉擇是做義工還是其他事情優先。

 

嬋媛: 經常下班回來後,看到振益在拜懺,為什麼我就要煮飯? 但是我兒子就說,媽媽護持爸爸拜懺,妳的功德更大;聽了以後,自己心裡也比較能放得開了。

 

班長: 到底什麼是修行? 師父說: 就算做不到,心裡也要圓滿:「哎呀!我要去做,我怎麼做不到的?」而這個東西必定要靠什麼?靠如理地認識,然後呢作意地對治。這必須透由聽聞而來,透由對經典正確認識而來的。所以背誦經典真正目的,就是正確認識後,真正去做,就算現在做不到,以後一定要做到。

 

下週廣論進度:P264LL1又能障礙捨心增長~ P267L1不應道理

音檔:[112A]15:00~[113A]25:28

手抄稿第十四冊P248L6 ~ 第十五冊P15LL2

2020/04/16與 04/18***廣論進度***16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