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76LL3第三當發何等念死心者~P80L3決定速死

手抄第五冊 P180L1~P209L5

音檔:[38A] 14:50~[39A]08:07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第三當發何等念死心者。若由堅著,諸親屬等增上力故,恐與彼離起怖畏者,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發彼心。若爾者何,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於死。故於彼事雖生怖懼,暫無能遮,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若於此事思惟怖畏,則於此等有可修作,能令臨終無所怖畏,若未成辦如是諸義,總之不能脫離生死,特當墮落諸惡趣故,深生畏懼,臨終悔惱。《本生論》云「雖勵不能住,何事不可醫,能作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觀世法性,諸人作罪當憂悔,又未善作諸妙業,恐於後法起諸苦。臨終畏懼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憶作如是事,復善修作白淨業,安住正法誰畏死。」《四百論》中亦云﹕「思念我必死,若誰有決定,此棄怖畏故,豈畏於死主。」故若數數思惟無常,念身受用定當速離,則能遮遣,希望不離彼等愛著,由離此等所引憂惱增上力故,怖畏死沒皆不得生。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一 思決定死,二 思惟死無定期,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卻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無常集》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云﹕「住於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即如彼云,「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於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隱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於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如《入胎經》云﹕「若於現在善能守護,長至百年或暫存活。」極久邊際僅有爾許,縱能至彼,然其中間壽盡極速。謂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為晝夜盡銷,此等復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此復現見多已先盡,所餘壽量,雖剎那許亦無可添,然其損減,則遍晝夜無間有故。《入行論》云﹕「晝夜無暫停,此壽恆損減,亦無餘可添,我何能不死。」此復應從眾多喻門,而正思惟。謂如織布,雖織一次僅去一縷,然能速疾完畢所織。為宰殺故,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漸近於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險岩垂注瀑布,如是壽量,亦當速盡。又如牧童持杖驅逐,令諸畜類,無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無自在引至死前。此諸道理,應由多門而勤修習,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爾。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艱勞及短促,此復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如傳說大覺(口+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說已而修。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三有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又如說云﹕「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故於眾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如迦摩巴云﹕「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非但壽邊為死所壞,而趣他世,即於中間行住臥三,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首從入胎,即無剎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於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為死故導令前行。故不應計於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云,「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破四倒論》亦云,如從險峯墮地壞,豈於此空受安樂,從生為死常奔馳,有情於中豈得樂。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者。】
怎麼樣去念那個死呢?這裡看。
【若由堅著,諸親屬等增上力故,恐與彼離起怖畏者,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發彼心。】
那麼我們說修念死,有的人就修了,結果一想到死,那個緊張得痛苦得要命。因為覺得要死了嘛,要死了眼前這些東西都得不到了,他當然會恐怖,那是錯了錯了!不是這個。平常我們一直牢牢地執著,對於我們眼前的這種東西,他上面的「親屬等」,「等」就是包括就是說我們眼前所貪著、所好的那些東西。忙一直忙這個,當你一想到死,哎呀,死了的話跟那些東西就要分離了,於是你就恐怖起來了!這種恐怖的心理,要了解:錯了,錯了!真正教我們念死,有它念死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不是說讓你單單地空白就是念著死,一想到死,想到死心裡面就緊張得要命,這個不是這樣。那麼應該怎麼呢?
【若爾者何,】
現在這個上面教我們念死是怎麼一個念法呢?下面這個道理仔細地看一下。
【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於死。】
是說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哪來的?由於無明、行,無明就是惑,由於惑跟業輾轉增加增上,而感得的這個雜染之身,這個雜染之身在任何情況之下,一定要死的,絕對不能超脫於死。所以,
【故於彼事雖生怖懼,暫無能遮,】
對這件事情雖然你恐怖,恐怖也沒用!因為這個身體是惑業所感的惡果,這個果本身,一定隨順著這個因果緣起的法則而流轉的。所以,它絕對不能跳出死,這麼這個地方不管你怕不怕,你沒辦法。那麼我們現在應該了解的是什麼呢?下面說:
【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下面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害怕的:我們現在了解了,這個生命這麼地迅速;然後這一生馬上要死,死了以後,眼前親愛、可愛的東西都失去了,這一件事情是無法可想的。那麼有一件事情,卻是我們做得到的,哪一件事情啊?說眼前我們趁這個生命健在的時候,是不是我們能夠種了、積了種種的善妙之業,還是我們沒有積善妙之業,造了種種的雜染惡業?因為雜染的惡業造了以後,將來要把我們送到三塗去受苦;那麼善妙之業的話,卻是讓我們超升人天,乃至往生淨土。所以我們真正害怕的,是害怕的—說,哦,還沒有把惡趣的因消除掉,這個要害怕;我們也要害怕,說增上生的這個因還沒有修持,那個時候要著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著急的。
所以念死是策勵我們:既然人生這麼快地死亡,死亡了以後,眼前的東西一樣都帶不去,只有造的業,這個業會影響我們將來上升或者墮落。所以我們想到這裡,真正重要的,著急在什麼?說,在生的時候沒有修行,為了這個事情而怕,怕沒有把惡業的因,經過懺悔淨除乾淨;怕沒有將善業的因如法修持,而好好地繼續積聚。在沒有完成這件事情之前死亡,那是恐怖的。所以我們要恐怖的,恐怖這一件事情。
【若於此事思惟怖畏,則於此等有可修作,能令臨終無所怖畏,若未成辦如是諸義,總之不能脫離生死,特當墮落諸惡趣故,深生畏懼、臨終悔惱。】
喏,是啊!我們對這一件事情了解了,那麼說趁我們沒有死的時候,我們可以修行,修行了以後,到臨終的時候就不怕了。因為你善業積了,惡業嘛已經懺除淨化了,那你怕什麼?假定這件事情你還沒有做,那你害怕,這個才是真正害怕的。所以下面告訴我們,真正要害怕的分兩部分:總跟別。總的是整個地我們沒有積脫離生死,特別是生死當中墮落惡趣,對這一件事情應該害怕。假定你已經修好了以後,那麼現在說死了,死了你到極樂世界去,不但不怕,我還怕不早死咧!在這個世間,哎呀,痛苦極了,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現在到極樂世界享福去的話,我想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叫你說:「某人啊!你稍微等兩天。」哎,等得及啊?叫你等到明天,明天都等不及,最好現在眼睛一閉,阿彌陀佛馬上接我去。怎麼會怕死?不怕死。所以真正怕的,就是怕還沒有修行而死,這個地方就了解了。
所以不是說讓你念了死了以後想到死害怕,不是的;讓你念到死,想到死之前沒有如法修行,因為你想到這一點,所以你拼命修行。因為你修行了,所以到了那時臨終的時候,你就快樂,這個才是念死的真正特殊意義。下面
【《本生論》云:「雖勵不能住,何事不可醫,能作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觀世法性,諸人作罪當憂悔,又未善作諸妙業,恐於後法起諸苦。臨終畏懼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憶作如是事,復善修作白淨業,安住正法誰畏死。」】
下面就是這個話,你要曉得我們這個生命,不管你怎麼個努力、怎麼個弄法,對不起,它沒有辦法,在任何情況之下,你沒辦法保住它。要死的這個事情,就是這樣,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保得住,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幫忙它。所以找醫生,我們有一句話「藥醫不死病」,欸,你如果是壽命該盡的話,那個藥是一點用場都沒有。
我還記得當年《因果輪迴實錄》上面有這麼一段公案,這是民國以後的事情,是眼前的事情。在北京有一個叫協和醫院,那是在大陸上面最精彩的醫院之一。那個協和醫院,那個時候有一個德國醫生,戰前世界上面最精彩的是德國人。有一個人盲腸炎,盲腸炎然後送到醫院來。現在的盲腸炎是小病,那時候這個盲腸炎是大病,現在有了抗生素什麼等等,你不怕發炎,一針打下去就好了。那時候沒有這種東西的,盲腸炎往往一來就腹膜炎,到那時候一點辦法都沒有。送到醫院去,醫生一看,「對不起,你回家去吧!」醫生沒辦法了,最好的醫生都這個樣了。那麼他家裡,譬如他太太什麼東西,就求菩薩了,求佛菩薩。後來那時候不曉得什麼,諦閑大師還是哪一位大師,反正去,然後求啊、許願啊!欸,最後居然說有一個冤魂來給他要債,那麼正好有高僧,所以他就許:冤冤相報永無了期……。最後那位高僧答應他超度,超度了以後,那個冤魂就說:「好、好、好,那麼我們今天得到這個高僧超度,我們這一場冤結就到此為止。」這樣。到此為止了以後,然後就不來要這個債了。
說好了以後,說好了以後,換句話說事情就過去囉!那個時候病人怎麼一回事呢?那個病人本來送到醫院裡,那個德國最好的醫生,協和醫院,盲腸炎。我曉得我小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生過這種病,曉得那個時候是,幾乎是十個人當中九個人送命,除非發現得早。它已經爛開了,變成腹膜炎了,不要說那個時候,連現在都沒辦法。結果那個病人就送回去了,欸,最後居然送回去了以後,這經過那個高僧一調教,那個病人到了家,大家以為是沒辦法了,他把他那個棉被打開來,他說肚子餓了要吃稀飯,就這樣。大家好歡喜啊,吃了兩天稀飯,過了兩天又起來了。起來了以後,說再去到醫院看看,跑到醫院一看,那個德國大夫就傻了眼,天下有這種事情的!「你什麼人看好的?」說:「沒人看。」「絕不相信,絕不可能,絕沒有這一件事情!」那個時候北平還轟動一時。我告訴你這一件事情,想到這個地方,真正的醫生這個醫治,是「藥醫不死病」,真正的冤業病到了那時候,沒有辦法可想的。所以這個生死到來的時候,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擋得住它。
所以我們想到這個時候,真正了解了這個死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辦呢?不是怕這個死,而是說想到這個死時,到時一點辦法都沒有,它很快就來。所以你趕快想,說在沒死的之前,你看看你做了些什麼,趕快把不該做的,把它停止不要做,該做的趕快去努力,這樣。所以他告訴我們,應該觀察世間,如果說你造了罪以後,將來是憂悔的;還有呢,沒有造的善業、沒有做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兩腳一伸去受苦的,那個趕快不要做,趕快不要做!那麼所以假定你生前能夠做種種的善法、白淨之法,你能夠做了以後,欸,你很明白、很清楚,這一生結束了以後,你得增上生,乃至於最後趣入決定勝,這個有什麼害怕?有什麼害怕?
就譬如說我們現在這個地方來說,這個地方說不准,你呀,不讓你住了,讓你走;說不讓你住了,讓你走,你覺得離開了這個地方,前途茫茫,不曉得哪裡去啦!那個時候,唉!你憂悔萬分。另外一個辦法,說這個地方將來有大災難,或者這個地方是個貧民區,現在那地方造好了很好的房子;不讓你住了,搬到那個地方去,喔唷,大家爭先恐後到那個地方去,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例外的。不過這種事情是被動的,而佛法這件事情,我們了解一切都是業,業這個東西你了解了,也可以說完全是你主動的,在你不了解之前,你覺得是被動的,實際上呢被什麼被動?被無明所被動。所以,我們真正要修,就是修這個。
【《四百論》中亦云:「思念我必死,若誰有決定,此棄怖畏故,豈畏於死主。」】
我們應該了解啊,最後我難逃一死,對這個概念,如果說你有了確定的認識,如法地去做。那麼你把自己的惡因消除掉,把善因都能夠修習起來,欸,這個不必怕嘛!不必怕嘛!你怕什麼死?這個才是我們真正念死的道理。
【故若數數思惟無常,念身受用定當速離,則能遮遣,希望不離彼等愛著,】
所以說,你如果能夠經常把無常這個概念擺在腦筋裡面,那麼你一擺在腦筋裡,有什麼好處呢?你說不管你眼前有多大的好處,請問兩腳一伸對你有用嗎?對你有用嗎?啊!不管是妻、財、子、祿都是恩愛萬分。唉!你還沒有死,大家已經想了:「喔唷!這個老頭子死了以後,這個財產我有多少份?」在這種情況,等你死了哭你兩聲,還算是好的;你屍骨未寒,他們那個官司已經打將起來了。唉呀,我的天哪!我不曉得我們忙些什麼東西?這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外面沒有一樣東西,你銀行存了多少的錢,這些錢都是把你送到三惡道去的火上之油。
然後呢,至於我們那個身體……所以我們常常想,古來的人真了不起!現在我們樣樣東西都是這麼現成,那還說營養不良!昨天有一個法師來跟我談了一件事情,我就想起一件公案,那件事情離開現在大概已經十多年,十多年。美國是最講究營養的地方,那時候美國佛教會有一個董事,那個董事那是最有前途的,大家很看好他。他的死就死在什麼上面?死的直接,不曉得,一個人不曉得為什麼原因死的,可是他死之前長時候生一個病,叫他醫院、醫生去看,說營養過多症,我告訴你!千真萬確的,我絕不騙你哦!
那個你們去看,現在我們太多人犯這個毛病了。你不妨問問老一輩的人,還包括那個我們的老和尚。直到今天為止,我母親我前年回去看她的時候,她沒牙齒了,每天吃兩碗白飯,牙齒不能咬,八十幾歲了。現在你們看看,叫你們吃兩碗白飯,啊!那你真是……。現在居然說,菜稍微好了一點、今天營養不良了,早晨沒氣力了,那個是顛倒,真顛倒啊!大家修行的人,真正努力地要求往上爬呀,你忙這個,是注定你啊下地獄不可!
我告訴你,我絕不在這兒說的空話喲!你們好好翻開戒經來,翻開修學佛法的,哪一個人告訴你注意營養,你忙那個身體的?沒有這回事情啊!這樣。所以我在這地方順便一提。這個就什麼?就是我們的見、思煩惱的錯誤的見解所使然。見煩惱當中有個什麼?壞聚見第一個,身見、邊見、見取、戒禁取,然後呢邪見。這個就是見取見,犯了這個毛病,我在這個地方也隨便地一提啊!
就算你把真正的弄好了以後,就算你身體不好弄好了以後,到臨終兩腳一伸,有用嗎?假定說這個東西真的靠營養,完全靠營養的話,那這個業感這個道理就一點用場都沒有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所以說修學佛法的人,不把佛法把住中心思想,而忙這些事情的話,完全顛倒了!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不要求大家一下改過來,如果要求大家,那是錯誤。但是你必須要認識概念的錯誤,然後照這個概念的錯誤,努力去懺悔,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完了以後,牢牢執著這個概念的話,那這個修學佛法就壓根兒就弄錯了。所以說「念身受用」等一切很快離開了,那麼那個時候你會「遮遣」,你就不會再對這個東西愛著難捨。不會對它愛著難捨,所以放不下兩個字,對你就完全沒有一點點黏著力量。
【由離此等所引憂惱增上力故,怖畏死沒皆不得生。】
因為你對眼前這種愛著難捨的東西都捨掉了,那死有什麼好怕?那自然不怕!我們現在想修行、修行,就應該修這個,這個才是我們要修的。所以這個真正的念死,修學的內容是什麼?是這個。這個我們要了解的,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下面真正告訴我們怎麼念死。等到你照著下面這個次第一念的時候,你自然而然,上面說的這個道理,都一一如量地生起,然後變成功強有力的推動你的力量,你就步步上升,步步上升。所以那個密祖有一句話:「慢慢修時快快到,低處修時高處到。」你不要急,你慢一點修,欸!結果就到得個快;我們現在是欲速不達,唉!你急求快呀,結果快不起來。還有呢,低處修時高處到,你下面的基礎做得好的話,你自然做得上去。我們現在下面的不要的,趕快做上面的,就這樣。喔唷!我在那兒是觀一個什麼,然後我在那兒的話做些什麼。基礎─基礎沒有!所以弄了個半天哪,沒有效果。現在我們看如何念死。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
這個修念死,它分成功三個大綱目,每一個綱目當中又分成三個子目,總共所以九段。然後由於這樣的話,產生三種決斷,決斷就是決心,換句話說,了解了這個道理,自己決心要這個樣去修行。那麼這個分三部分,就是從三個根本。第一個:
【此中有三: 思決定死, 思惟死無定期,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這個題目我們看一看,很明白!他真正修習思惟的時候,這樣。第一個決定要死,這是沒有問題,但它有它的方法哦!第二個思「死」的這件事情,沒有一定的時候,說不定什麼時候到來,誰都沒有辦法保險我說今天不死,或者明天不死。第三呢,想到死的時候,除了修行的佛法以外,其他東西對我們只有害處沒有好處。現在我們看,第一個就是決定死當中:
【◎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
我們要了解,說這個「死」這一件事情啊,決定要來的,決定要來的。
【此復無緣能令却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
這沒有任何辦法你可以把這個死擋得住。不管你受什麼樣的身,到最後一定要死,這我們了解,我們非常清楚。這事實擺在眼前,如果說有人不死的話,那我們可以看得見,可是我們眼前看見啊,沒有一個人一直活下來的,從來沒有一個人過!佛陀─佛陀圓寂了,耶穌─耶穌死掉了,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死掉了,孔老夫子也沒有了!不管是哪 一個宗教,不管是哪一個偉人,不管是哪一個醫生,對不起!現在一個人都沒有了,骨頭一罈灰,乃至於連骨頭灰都沒有了,千真萬確的事實。
【《無常集》云:「若佛若獨覺,若諸佛聲聞,尚須捨此身,何況諸庸夫。」】
不管是佛也好,獨覺也好,聲聞也好,他們是聖者對這個身體尚且要捨掉,我們呢?行嗎?當然必定要捨掉,這是對我們身體。還有呢,住的地方。
【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
不管你住在什麼地方,沒有一個地方能逃得了,所以這個《無常集》當中又說:
【「住於何處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無,亦非可住諸山間。」】
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躲得了的,說能夠不死這個地方,啊,絕定沒有!不是空當中,不是海當中,也不是住在山裡邊。
【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
哪!我們看看世間,的的確確,所有的有情沒有一個例外,最後都被死王閻羅王要去。
【即如彼云:「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
這不管是過去已經生的,以及將來要來的,最後都死,走到死這條路上去。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了解了這一個特徵,一定要死的話,唯有一件事情─趁他還沒有死的時候趕快修行,趕快努力修行!
【於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隱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卻。】
這個引一個經上面說,就像四個大山王,通常那個山王表示這個山當中最厲害的。實際上我們就是四大所造,被這四個東西追的損的時候,彼此之間有消損就不行了。這個山王堅固無比,觸天磨地的這樣的過來,你有什麼東西可以擋得住的?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擋得住的,這個文字很容易懂,我們就不一一的細細解釋了。所以這一個怖畏來的時候,生老病死然後這麼來的時候,你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擋得住。
【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
就是這四樣事情,你只要一旦有了這個生命以後,它最後的結局一定是這樣。這個裡邊啊老或者沒有,病可能還沒有,但是死這個東西,唉,絕不可能沒有的。
【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
沒有一個辦法可以擋得住。
【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那位大德就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你修習了這個念死無常這個法則以後,應該產生什麼現象呢?現在就怕死,哎呀!隨時怕死;因為你了解了念死的方法,現在怕了死,所以你就拼命修行;等到你拚命修行了,臨終時候你就高興了。我們看太多這個高僧大德臨終的時候,天樂鳴空,死的時候安詳無比,好啊!這個無量劫來苦惱之身現在捨掉了,現在去了啊,這是典型的榜樣。所以說眼前是怕,臨終不怕。
我們現在怎麼辦呢?反過來,「現在無畏」,什麼都不怕,我不在乎!逞英雄、逞好漢,到臨終的時候,「用爪抓胸」,哎呀!搶天呼地啊,來不及啦!來不及啦!所以我們現在千萬不要逞英雄啊,說:「你這個不對,我這個對!」你完全錯到不曉得哪裡去啦!處處地方反觀自己,當你這個心理覺得別人錯的時候,你早就已經錯到十萬八千里以外了。這時注意,這是煩惱現起,佛法的中心什麼?「我」就是根本。「我對」,對不起,你已經錯了,這個我們要了解。這個後面講,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談這個。想到念死你就不會坐在這個地方,輕輕鬆鬆在這個地方。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那麼這一點是我們應該了解,應該了解。那下面呢?
【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如《入胎經》云:「若於現在善能守護,長至百年或暫存活。」極久邊際僅有爾許,縱能至彼,然其中間壽盡極速。】
那麼下面我們繼續下去,它這個地方一共分成三個根本,每條當中又分成三個子目。剛才思惟決定死的,這個第一個,前面所說的決定死,三個大項目當中,第一個決定死。第二個,說不但決定死,這個壽是決定的,你沒辦法增長,增長是沒辦法增長,但是卻是在不停地一直在減,這個是第二點應該了解的。也有人說:「有的人啊經過了修行以後,壽命會增長。」是的啊,沒有錯,修行以後當然增長,所以要叫你念死,念了死以後你拼命修行,那個時候你壽命才有增長。現在你沒有念死,請問你能增長嗎?絕無增長的可能。如果你真正懂得了修行的道理以後的話,你也不一定要去增長,何必在世間增長那個有漏生死呢?你修了以後到極樂世界,這個永遠極樂,那何等自在啊!
不管它在這個地方增長也好,然後到那邊,都是經過了念死,然後才能夠產生的效果。如果說你不了解這個道理的話,請問這個壽能增長嗎?唔,絕無可能,它絕對不會增加,卻是什麼?剎那、剎那地在減啊!所以他下面引那個經上面說,如《入胎經》云:「若於現在善能守護,長至百年或暫存活。」說眼前如果你能夠保護得非常好,最多也活個一百歲,「極久邊際僅有爾許」,最長也就是這樣。下面這個話,這是每一句話啊,在我們看見這裡的話,就要痛心萬分哪!「縱能至彼,然其中間壽盡極速」,就算你能夠活到一百歲,但是中間哪,非常快、非常快!
謂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為晝夜盡銷,此等復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
時間過得真快,所以壽命一直在短。我們不觀察也就算了,觀察一下,你們每一個人當下看看,請問是不是這樣的?當你念頭觀察的時候,那個壽命在向前走,別的東西你可以叫它停一下,你絕不可能說:「我停一下,把那個壽命多活一秒鐘。」沒有這個可能,這是短的地方來看。長的地方來看,我們現在看看覺得好像這樣,我們往往這樣說「天增歲月人增壽」,這個真是顛倒、真是顛倒啊!天是增了歲月,人是減壽了。活一天我們的壽命就少一天,結果我們說人增壽,何其顛倒!
我們不妨進一步去想想看,我們想每一個人都可以體驗得到,不管你今年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四十幾歲,你回想一年以前,回想十年以前,就像眼前哪!你從那個時候回過頭來反看眼前,豈不是一剎那?這個生命就這麼快一剎那,請問這個十年當中你做了什麼?你現在如果還這樣下去,你能做些什麼?唉,我們現在居然啊,安然無事坐在這個地方!真正可修的時候做這個,然後叫你修的,你又覺得這個也少不了,那個也少不了,等一下今天早晨肚子也沒吃飽,又覺得修行沒氣力;吃飽了昏昏欲睡,提不起勁來也沒辦法修行。這個對我們來說,還是我們沒有如法地了解這個佛法的真相。所以這一點,說這個壽命一直在減短。
【此復現見多已先盡,所餘壽量,雖剎那許亦無可添,然其損減,則遍晝夜無間有故。】
眼前一觀察,我們這個壽,前面已經很多都已經盡了,餘下來的,對不起,不多,你要想增加是一剎那都沒辦法。要增加它就是一剎那都沒有辦法,損減就一剎那都不停的,晝夜在那地方損失啊!所以
【《入行論》云:「晝夜無暫停,此壽恆損減,亦無餘可添,我何能不死。」】
我怎麼能不死?上面這是簡單告訴我一下,我們真正應該想的。
【此復應從眾多喻門,而正思惟。】
不管在各方面,只要你能夠體會得到的各方面,這個比喻就是說眼前這些樣子來體會,而如理地去思惟。下面就告訴我們,
【謂如織布,雖織一次僅去一縷,然能速疾完畢所織。】
像織布一樣,你看起來好像只有一根線,欸,很快地就織完了!或者
【為宰殺故,如牽所殺羊等步步移時,漸近於死。】
牽了這個羊跑到那個死場,我們現在也是如此。我們每向前跨一步─不跨,你那個心就是步步走到死那地方去啊!
【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險岩垂注瀑布,如是壽量,亦當速盡。又如牧童持杖驅逐,令諸畜類,無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無自在引至死前。】
也是一樣,我們就是這樣,我們這個老跟病,你自己一點都沒有辦法自在,它把我們帶到死前面去。關於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啊,
【應由多門而勤修習,】
好好地努力,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努力的地方。
【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
就像我們織布一樣,你這個緯線很快地過去,這個人命也是這樣。
【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
就是上面那個牛羊的比喻,牽著牛羊步步地走向死亡,這個閻羅王來殺我們。
【諸人命亦爾。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艱勞及短促,此復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上面用種種的這個比喻,這麼快走向死亡,而沒有死之前,唉,是無邊大苦啊!各式各樣的比喻,這無非是策勵我們好好地修行。這個文字很容易,自己看一下,最主要的,總歸要找到自己相應的,修這個法門。
【如傳說大覺[口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說已而修。】
傳說當中阿底峽尊者跑到水旁邊,看見那個水流說:「哎呀,看啊!這是告訴我們修無常最好的方便啊!」這說明了什麼?像這種大尊者,他因為已經修這個非常堅固,他隨便遇到什麼,一看見─啊,無常啊!心生起來了,緊跟著因為無常生起來,他馬上就策勵他修啊!下面的緊跟著都來了。
【《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三有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
那麼這個經上面有種種的比喻:這個三有就是欲有、色有、無色有,不管是欲界的、色界的乃至無色界的,都是無常,就像秋天的雲一樣。我們秋天的雲有一個形容,叫蒼狗白雲,白雲蒼狗,瞬息萬變,這個無常就這麼快。然後我們的生死就像看戲一樣,你不曉得這個戲下面,欸!就這麼一場戲。所以我們這個壽命像空中的電,你看它一閃一閃,沒有了;像瀑布,這麼個快法!我們要這樣去認識,如理如法地修持。
【又如說云:「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如果你真正地能夠向裡邊好好地觀察思惟一下,外面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在顯示這個無常。所以我們現在真正重要的,不要看外面,我們真正要觀察我們自己,現在我們都眼睛看錯了,這個叫顛倒。
【故於眾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
所以啊,對於所有我們眼前的,都應該照著這一個上面所說的來去思惟觀察。你只要不斷地思惟觀察的話,對這一件事情一定能夠產生確定的見解。但是告訴我們「數數思」,努力地不斷地思。現在我們犯的毛病有兩種:有一種呢,聽完了就算了,那個根本不談;還有一種呢,他略略地修一下,這個效果,下面說:
【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
有人略略地思惟了一下,他說:「哎呀,這個生不起來啊!」這個沒有用,這個沒有用!下面這個話,看哦!
【如迦摩巴云:】
這是個祖師告訴我們,
【「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
有人說:哎呀!你這個思了一下,照它想了一下,生不起來呀!那個祖師就呵斥他:「你思啦?你修啦?你什麼時候修啊?白天幹什麼?嘿,放逸散亂,到了晚上,昏睡。真正說起來,你以為修了,你實際上,不要說平常閒談,坐在這裡不是散亂就是昏沈,你真的修了?你這不要打妄語啊!」這就是騙別人容易,騙自己騙不過。所以我們現在不要說:「哎呀,這個弄了半天弄不起來!」你真的弄了半天還算好的咧!你呀連它半天都沒弄,他們真正修行的要長年累月去修啊!所以我們現在太多人就說,聽見了道理好像修不起來,你真的修了?就這兩句話,這兩句話是祖師告訴我們的,好好地你擺在心上。你能夠把這兩句話擺在心上,這一生你就有希望。我們這裡休息一下,這兩句話下面還要講一講。
祖師說的這句話,真正想修行的人哪,好好地記住,常常照這話來策勵自己。但是注意喔!凡是這種祖師策勵的話,這都是對我們自己說的,我們千萬不要責備別人,拿這話責備別人就完全錯了。祖師他告訴我們,他有一個原則,這些人已經修行成就了,他的悲心所使。悲心就像一個父親一樣,父親對於自己的子女都是無比地疼愛,為了這個使得子女成材,所以那個時候,有的時候用一種嚴格的方法。我們現在喝斥別人的時候,不是這個心情,你千萬注意,這個自己一檢查,就很清楚、很明白。你跟煩惱相應的這種心理,用這個佛法來喝斥別人的話,對自己造的是很大的業,非常大的罪過!這裡順便一說。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不要說:「哎呀!我怎麼思了半天思不起來啊?」不是,我們沒有思。我們現在在什麼,在散亂、昏沈當中,就是這樣。所以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了,如果說你現在散亂、昏沈,沒有辦法對治,表示我們罪障未除、資糧未積,它有正確的方法。如果你生不起來趕快退、倒退回去,把前面的積聚資糧、淨除罪障,這個次第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不要自己妄想,照我們自己的辦法,那我們現在太多這種問題,說:「喔唷,這個大法師啊,趕快去向他求一個法!啊,這個人了不起啊!」太多人到處去,東啊跑、西也跑,西求法、東求法,不曉得求了多少法,然後拿回來一樣東西都沒有用,這種情況之下,就這樣地空空地又浪費掉了一生。現在有這個完整的次第擺在這裡,你只要照著它步步上去的話,後面你不要怕,一定會有成就。那麼繼續下去:
【非但壽邊為死所壞,而趣他世,即於中間行住臥三,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
看,不但我們的壽命最後死,就算是在沒有死的中間,不管在任何狀態當中,它這個壽命一直在減、一直在減,這個減的時候從哪裡開始?從入胎的時候開始。
【首從入胎,即無剎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
從一開始投胎那一剎那開始,就是說你的引業決定的時候,你的引、滿二業,就決定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你一直向後,這個在減、在減、在減……到你死了為止。
【故於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為死故導令前行。】
這個是我們要正確了解的,在這個中間都是為這些事情,不是老就是病,都是苦,都是死的前行。然後除了這個以外,除了這個苦以外,我們忙的什麼事情哪?我們為了免掉這個苦哇,找種種的求快樂的事情,這不是快樂,這是苦因,是苦上加苦,我們都是忙這個,這是我們的顛倒。眼前已經夠痛苦了,我們要想去掉一點痛苦,忙著這些事情啊,都是火上加油。正確的方法,是,眼前好像是苦的,卻是釜底抽薪,你眼前稍微苦一點,將來卻是快樂的,這是我們修行必不可少的正確的認識。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哎呀,修行出了家,跑著去啊樣樣享現成的樂,這是順世外道,佛法絕對沒這件事情的。如果出了家了以後,你還貪圖這個、貪圖那個、偷懶等等的話,那就完全錯、完全錯了!這件衣服披在身上的話,那個是地獄的那個鐵甲,苦不堪言的一件事情,這個我們要認識。
【故不應計於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
千萬不要以為說,現在還活著啊,還沒有死啊,而覺得高高興興,這個不可以。我們眼前的狀態像什麼?
【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
我們就像那個高山上面跌下來,居然還沒跌到地上,還覺得很快樂,天下有這種事情?那我們就這麼顛倒,我們就這麼顛倒!這個隨時,「叭!」一下,跌到地上粉身骨碎。
【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云:】
這個上面告訴我們,
【「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破四倒論》亦云:】
我們人生當中,剛剛投胎那一個心識、識心,就像什麼呢?就像剛剛入胎那一夜開始,從此以後啊,一刻不停地向前、向前,到哪裡去?到死、閻羅王那裡去。所以最後引《破四倒論》,《破四倒論》說,「四倒」就是所謂常、樂、我、淨。
【「如從險峰墮地壞,豈於此空受安樂,從生為死常奔馳,有情於中豈得樂。」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就像那個高峰,「叭!」一下,掉下來了,掉下來的話,墮到地上一定粉身骨碎。絕不會說,哎呀,還沒跌到地上之前,覺得滿快樂的,這個絕不可以。從我們投胎那時候開始,一剎那開始,以後一直向死那個方向在奔馳,所以這個地方,哪有快樂啊?關於這個一點我們要了解。所以凡是一切事情,都很明白地說明—很快地死。
那麼這個是第一個根本當中第二個子目。第二個子目,決定要死,不但決定要死,而且這個壽沒有可以增長的,一點點都沒有,而是這麼迅速地,從沒有間斷地,這樣來減退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