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正明暇身

戊一、閒暇

戊二、圓滿

 

 【廣論內容】

一、暇滿

1、攝功德寶云﹕「由戒斷諸畜趣體,及八無暇常得暇。」

(暇是閒暇。脫離了八種無暇,就是所謂的有暇。)

(「八無暇」是指缺少閒暇和機會學佛的八類眾生)

1-1、八無暇:

1).執邪倒見-(不信前.後世、業果、三寶)

2).生傍生-畜生道

3.餓鬼-餓鬼道;飢渴之苦。

4).地獄-生在三惡趣,極難生起修法的心,即使生起一點,也被痛苦逼迫,不能趣入修行,極難生起修法之心。

5).無佛教-無佛出世或佛法滅後。

6.生邊地懱戾車-沒有四眾遊行的地方,就是沒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四種出家眾的地方,沒有出家眾,便表示沒有僧眾來宣揚佛法,就沒有機會聽聞佛法。

7).性為騃啞-此等人因愚癡、啞巴、耳朵缺、斷支節,根不具,不能見佛聞法。

8).長壽天-長壽天之範圍,及屬無暇的原因。所謂長壽天,《親友書釋》中說是色界第四天無想天與無色界天,《八無暇論》亦說包含欲界諸天。

(指1)沒有行心所無想天. 2.透由打坐得定升無色天未修懈脫道的凡夫;但修小乘升無色界天的聖人屬有暇。3.散亂享樂的欲界天。)

(八無暇之長壽天考@作者:釋如法  參考網址https://bwsangha.org/teachings/monastics/312-03011)

 

2、「滿」是修法的因緣圓滿,包括自己方面的五種和他人方面的五種,總共十種。

2-1圓滿分二

Ø五自圓滿

五自圓滿者,如云﹕「人,生中,根具,業未倒,信處。」

1).人-投生人道

2).生中-中道所在的這個國土,亦即能生在四眾弟子遊行之處。

3).根具-非癡呆、聾啞,身體支節、眼耳等具全。

4 ).業未倒-未親自作或教他作五無間罪。

5 ).信處-信解三藏是出生世出世間一切白法的依處;對佛、法、僧三寶有真實信心。

Ø五他圓滿

五他圓滿者,如云﹕「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愍。

1).佛降-即經三大阿僧祇劫積集福慧二資圓滿,於菩提座上現前正等覺而成佛。

2).說正法-佛陀出世後,由佛陀或其聲聞弟子宣說正法。

3).教住-即從成佛乃至未示現入般涅槃期間,勝義正法可現前修證,還存而不衰。

4).隨教轉-即如是現證勝義正法的聖者,了知有堪能修證如是正法之眾生,即按自己所證之法,為彼等傳授隨順其根機的教授教誡。

5).有他具悲憫-即有施者及施主對修法者施予衣服等生活資具。

◆前四者皆發生於佛住世期間.現雖不具全.尚具足其隨順

◆遠離八種無暇不代表就具足十圓滿,具足了18個條件才能稱為暇滿。

 

【誦無常經】

Ø佛說無常經-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敕譯

《佛說無常經》旨在闡述老、病、死之難免,經中提及「老病死苦常隨逐,恆與眾生作無利」之無常本質,勉人勤策三業,恆修福智,並指出「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

(參考網址https://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sutras/a/005)

 

Ø生死大事-日常老和尚-2019.03.19編輯

~根據經典記載,今天來參加誦經法會的人,得到七分之六的功德,亡者得到七分之一,能夠虔誠參與的話,冥陽兩利。…..

~告別法會誦《無常三啟經》,經文一開始就先皈依,「皈依無上師」,並要常起弘誓大悲心,悲心救度一切有情「令得涅槃安樂位」,有情就是一切有生命之物,包括人在內。至尊無上的導師,為什麼要救我們?並不是我們窮,或者得不到名利等小問題,而是為了我們的生死大事!………

~我們拿《心經》來做比對:「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心經綱要,觀世音菩薩憑什麼來救度我們?最開始時,我們同樣都是凡夫,他透過「無常經」上佛陀的教誡,看清楚世間的真象

~拿《無常經》和《心經》來觀照、反省,世間人所皈依的不外名利、事業,但是在這法會上,我們清楚明白,不管地位多高、事業多大,一旦生命結束,兩腳一伸,什麼都沒有了。我們要皈依的是三寶,也就是照著佛陀所開示的道理去做,生生增上,這才是真實的。

回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世間最苦的事情是障礙──業障、報障、煩惱障。每個人都有其欲求,可是偏偏得不到,主要是三障的關係,如何解決?得靠智慧。

有了智慧,才能看清世間真象,所有災障方能消除,也才能世世行菩薩道。菩薩是覺有情,自己透過正確的認識,不斷淨化、提升,更進一步幫助世間一切人提升。

(參考網址:http://bwfoce.org/web/article/%E7%94%9F%E6%AD%BB%E5%A4%A7%E4%BA%8B-YoINcuT5Z.66YeR5pyDLeW_g.mdiOaVmeiCsueQhuW_tS3ml6XluLjogIHlkozlsJrms5Xoqp4~)

 

【喻】

1、滿七之後已經投胎了,要怎麼迴向呢?-誦經迴向釋疑vol.7《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

Ø看著親人承受多年的病苦,乃至於是年事已高的長輩,長久以來抱病臥床,可以迴向順利往生嗎?   經典不是說七七四十九天一定會往生,那迴向給對方,還有用嗎?

Ø他已經往生了,但在那個地方,還是可以回向,希望他能夠究竟離苦得樂;不管在哪個地方,每個人都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所以甚至可以回向他得師長三寶攝受、衣食非常富足、善根雄厚這些都可以。ex. 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目睷連救母。

2、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The Silent Teacher

Ø游泳教練林惠宗從嘉義北上,到醫學院看他結縭23載的太太,他的太太是大體老師,下周就要上解剖台,女兒在母親離開後,意外有了機會修補父女關係,醫學系學生在上解剖課前的暑假,必須拜訪大體老師的家庭……當老師不再只是遺體,而是一位朋友的親人時,生命輕如鴻毛,亦是不可承受之重。

Ø子曰:「不知生,焉知死。」

Ø當死亡這件事可以變得生活化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恐懼終結的那一刻,好好活著,就是對死後的自己最好的交代。

Ø自己反思生命、存在的意義:當我們都終將走向死亡,生前的一切也隨風而逝,那在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可以如何讓自己的存在、生命發揮更大價值?

 

【聽帶/研討1】@25組消文整理收攝

Q:要遇到一個好師父,學習一門流傳下來好功夫到底容不容易?

師父說:

【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謂經三大阿僧祗劫積集資糧,坐菩提座現正等覺。】
這個就是「佛降世」。我們常常說,啊,佛出世,好像很輕易地一句話就佛出世,為什麼他下面告訴我們,經這麼多集聚資糧,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告訴我們難能可貴啊!一個佛的出世,不曉得要經過多少時候啊!那個多少時候幹什麼嘛?不是在這懶懶散散—捨頭目腦髓經過這麼長的時候。哎喲,今天我們這裡常住要你做點事情出坡,叫你做兩個鐘頭,你還覺得:哎呀,累得要命,這樣。結果出了坡這個好處還是你得的,我們都不願(p202)意去做。佛無量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這個好處都是給人家的,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要體會啊,不簡單哦!然後他捨了頭目腦髓這個功德,還要回向給人家的。所以我們應該從這個地方去想,從這個地方去想啊!好的東西都給人家,單單佛夠不夠?不夠哦!還要很多弟子,所以一大群的人,不曉得多多少少人這麼樣努力做,這個佛才能出世哦!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著眼,這才對啊!第二,
【說正法者,謂若佛陀或彼聲聞宣說正法。】
那個就是佛出世了嘛—說教法。欸,大家就說佛出世了嘛當然講,不簡單哦!不簡單哦!佛出世有不講的哦!然後就算講,講得不多哦!那個是剛才說不但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還要很多相應的人。那個說正法就要靠那些人。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話,佛就不說。看看!佛說法一定是什麼?「有人問,有因緣」,一定有因緣!只有一個無問自說,這個無問自說還是有因緣哦!懂不懂?所以真正的,這兩個真正出現在我們眼前是難得極了!然後第三個呢,第三個呢,說:

【教法住世者,謂從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勝義正法,可現修證未壞滅故。】
換句話說,這個就是「教法住世」,這個教法住世不是說:啊,現在經論在那裡哦!(p203)不是的。什麼?他現證的這個狀態,「勝義正法」住世這個才是。所以正法的時候才是,像法的時候這個教法就沒有了,有點相似;末法的時候更沒有了,就指這個而言,不是我們的經論。既然不是我們的經論啊,所以不是我們說,啊!聽懂了,然後呢,可以會說了。不是!要能夠如法相應、親自證得。第四,
【法住隨轉者,謂即如是證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證如是正法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
什麼叫「法住隨轉」呢?這個法安住,而且隨著它能夠轉那個正法輪的,就是說前面說「如是證正法者」。就像上面說能夠現證的,他確實因為他現證所以了解,喏!說:「我親自做到了!」就這樣,所以凡是真正做到了就曉得這樣。那麼這樣的正法的人,就像他所證的,跟他相應的全部內容,或者隨順的這個內容來告訴我們。「隨轉隨順」呢,只是一個,就是整個圓滿的內容,還有一個隨順的就是雖然不是那個圓滿的,譬如我們現在說,基礎、前行、然後呢正行,「隨順」就是它的基礎前行,相順的你懂得這個,你慢慢走上去然後到那個狀態。凡是這些東西,都是的的確確圓滿正確的,把正確的道理告訴你,這個叫教授。關於這個教授告訴你該怎麼做,該怎麼不做,這個叫「法住隨教轉」。
(p204)通常這個法住隨教轉,必定要什麼啊?具足師承以及如法驗證,這兩個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這個才談得上法住隨教轉,如果說你沒有師承自己看一點的話,這個不算。儘管那個有了師承告訴你,你沒有辦法真正地照著他去驗證的話,這個也只是它的隨順,似是而非的。你有善根的人可以,沒有善根的人,聽見這個仍舊種一點善根,爬不上去,這個概念我們要正確的了解。

 

【聽帶/研討2】@25組-園尹分享

Q:要遇到一個好師父,學習一門流傳下來好功夫到底容不容易?

Ø從找工作中體會他圓滿(相似的喻)

1.念化學研究所時,聽到工研院來招募研發替代役,對研究的熱情,讓我不斷的希求可以進來工作,於是努力的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集資糧)

2.面試遇見了現在的主管,在五個候選人中錄取了能力中下,且研究領域與該實驗室毫無關聯的我(佛降)

3.研究所二下學期特別為了工作去修”高分子物理(全英文)”(集資糧)

4.研替期間謙虛努力的學習,主管也因此開始給我許多指導,除了專業技術外,更多的是職場上的倫理道德(說正法、法住隨教轉)

5.主管只剩下3年就要退休了,我要把握剩下的這段時間(教法住世) ,繼續學習

6.我常在想,只要再差個幾年,就無法相遇了,希望我可以在最後的時刻,幫助部門營運(他悲憫者) ,讓主管可以順利做到退休

 

 

桌牌: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說,如法會中變心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