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50 L04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 ~ P151 L07 淨修心訖

手抄稿第九冊:P31L1 ~ P51L3

音檔:[65B] 22:57 ~ [66A] 27:44

音檔:

【廣論原文】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謂有一類,以佛經說,悉應背棄生死所有一切圓滿,為錯誤事。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諸圓滿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發求此心不應道理。然所求中略有二類,謂於現位,須應希求,及是究竟所應希求。生死之中身等圓滿,希解脫者,於現法中,亦須希求,以由展轉漸受此身,後邊乃得決定勝故。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屬圓滿,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攝。以其身等圓滿究竟,即佛色身,圓滿佛土,佛眷屬故。故《莊嚴經論》於此密意說云﹕「增上生謂受用身,圓滿眷屬勤圓滿。」此說由前四度,成辦增上生。又多教典,說由此等成色身故。是故修種智者,經極長時,修諸極多,諸極殊勝,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極殊勝身等勝生。成辦究竟決定勝者,謂如《入行論》云﹕「由依人身舟,度脫大苦海。」是須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諸有海,趣妙種智,此復須經多生,故能辦此身勝因尸羅,是道之根本。
若善趣身而不圓滿一切德相,僅能成就一少分德,雖修諸道進程微少。故定須一最圓滿者,此中護求寂等未圓學處,猶非滿足,故須勵力,護苾芻等圓滿學處。
有作是說,護持尸羅,若是為辦諸善趣者,則近事等亦能獲得,何須艱難,義利微少,諸苾芻等。又餘眾云,若別解脫所有要義,是為獲得阿羅漢故。然苾芻者,未滿二十,則不堪受,近住之身,亦有能得阿羅漢者,應讚其身。難行少義,苾芻何為。應當知此是全未知聖教扼要,極大亂言。應以下下律儀為依,受上上者,委重護持圓滿學處。已說於共下士道次,淨修心訖。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
同樣地,說明了道理以外,有一類錯誤的,他要把它排除掉。
【謂有一類,以佛經說,悉應背棄生死所有一切圓滿,為錯誤事。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諸圓滿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發求此心不應道理。】
那麼它錯在哪裡呢?說有一類的人士,他看見佛經上面告訴我們說,說生死當中的一切的圓滿哪,那都是虛假的,我們應該曉得它的過患,應該背棄它,應該背棄它。所以他就看見經上這麼說,所以他就說:「哎呀,既然經上這麼說,所以我們眼前的受用等等,這一種屬於增上生的事情,那個都是生死輪迴當中的事情,要求這個不合理,要求這個不合理。」對這個話我們聽起來:對啊!千真萬確,我們不要它呀!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不,不!對於求聲聞乘來說,是!因為聲聞乘的目的,的的確確「急求解脫」,他全部的精神求解脫,根本不要別的,根本不要別的。但是現在這個地方,它有它特別意義,看下面:
【然所求中略有二類,謂於現位,須應希求,及是究竟所應希求。生死之中身等圓滿,】
說我們真正要求的這個增上生哪,一共分兩部分、兩類:有一類呢就是求現生,為了現世的快樂;還有一種呢,為了要求究竟的利益。那麼那個時候,我們也要利用這個身體,不但要這個身體,前面告訴我們,你為了要達到最圓滿的修道進程所用的身體,平常一個還不行,一定要最好、圓滿具足種種德相的身。這一個身是增上生,這是為了究意意義而要求的,分成功這個兩類。這個前者,對於現生要想求快樂,那個是的的確確,不管哪一個,五乘共法當中,統統排斥的,一有這個概念,跟佛法就不相應,完全不相應。至於後者呢,這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需要的,所以下面說,
【希解脫者,於現法中,亦須希求,】
這一個真正求解脫的人哪,對於這個增上生也要的。為什麼呀?
【以由展轉漸受此身,後邊乃得決定勝故。】
說你必定要憑藉了這個圓滿的暇滿人身,不但得到人身哦,單單這個人身還不具足,要具足種種最圓滿德相的這一個人身。根據這個作為修行的工具,然後才達到究竟圓滿的「決定勝」,這樣。所以說:
【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屬圓滿,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攝。】
說,不是說所有的這些事情啊,都是生死輪迴當中。是,目前它是在生死輪迴當中,但是你要跳出生死輪迴,還要藉這個在生死輪迴當中的暇滿之身,去修習以後。這一部分這是我們要的,這我們要認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以我們眼前來說,我們處處地方,這個飲食、受用,種種地方的呵斥不好;欸,但是它有個好處,什麼好處啊?修行還必要藉它,就是這樣。所以講究這個眼前這個,我們不需要;可是吃飽了以後讓你修行的這個,卻是我們需要的。眼前是如此,整個的生命亦復如是,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在這個裡邊,你能夠邪正分別得清清楚楚。要不然,我們到哪裡都是含含糊糊,哎呀,好像是這樣,好像是那樣,不知不覺之間,那個錯誤夾雜的東西都夾進去了!那麼繼續下去。
【以其身等圓滿究竟,即佛色身,圓滿佛土,佛眷屬故。】
因為最後邊際的這個增上生,達到最究竟圓滿的時候,以及你周圍所有圓滿的一切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你圓滿的報身,就是你圓滿的佛土,以及你圓滿的眷屬,就是這樣。所以它所求的不是眼前的,但是反過來說,你覺得既然要,然後你講究眼前,那你又完全錯了,這個裡邊的細微的道理,我們一定要分別得很清楚。理路上面分別清楚了以後,然後呢,在自己的概念上面要時時檢查、檢點。這個是我們眼前修行第一步重要的事情。要想在自己的內心、概念上面查清楚,這一點不大容易,但是這個卻是真正我們修學的中心,真正修學的中心。
【故《莊嚴經論》於此密意說云:「增上生謂受用身、圓滿眷屬勤圓滿。」】
所以這經個論上面告訴我們,經論上面它真實的意思就是說:什麼是增上生哪?那就是這個—你自己的受用的身,以及眷屬這些事情求得圓滿。為了這個,所以你要好好地努力去勤修,使它達到最究竟圓滿的地步。
【此說由前四度,成辦增上生。】
所以六度當中,前面這個布施、持戒、忍辱,就是為了這個。
【又多教典,說由此等成色身故。】
他不細講,但是說很多經論上面都說得很清楚。
【是故修種智者,經極長時,修諸極多,諸極殊勝,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極殊勝身等勝生。】
喏,所以說修佛種智,就是佛經過非常長的,通常我們說三大阿僧祇劫,實際上,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並不是在這個長時候當中隨著業在轉,是認真地修行。修什麼?布施、持戒、忍辱等。為什麼?就求這個殊勝之身,殊勝之身,這個才是它真正增上生的意義。那麼由於這個,然後呢達到究竟決定勝,當他究竟圓滿的時候,兩者就是一個。
【成辦究竟決定勝者,謂如《入行論》云:「由依人身舟,度脫大苦海。」是須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諸有海,趣妙種智,此復須經多生,故能辦此身勝因尸羅,是道之根本。】
引論上面,我們一定要「依人身舟」,這個暇滿人身就像船一樣,這個人身是使我們超脫生死輪迴的寶貝、工具,船是讓我們渡脫這個生死苦海的寶筏,就是這樣,這個比喻所指的內容。所以需要依止一個身體,這個人,善趣人身當中超脫三有之海,達到一切種智的地位。這個要經過很長時候,很長時候。那麼為了達到這個種種的因緣,前面說過,而這個根本是什麼?尸羅,所以這個是道的根本。以前我們講「尸羅」好像就是戒,現在了解了這個戒的真正的綱要、綱骨,就是業的道理,業的道理;由於是業,所以你必定要持戒。
那麼這個是關於共下士部分,前面已經簡單地說明。最後有幾句話,這個幾句話對我們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因為前面我們說是下士,說共下士,說現在所講的雖然是下士,但是呢卻是你為了達到最上圓滿的基礎,這是跟那些人共同的。跟那些人共同的基礎,對這些條件不夠的人來說,叫作共下士,共同他的;對於條件夠的人,這是他走上去必須要的基礎。所以在這一點上面,他說明了下面這兩句話,現在我們看看他說明的是什麼呀?就是你要達到最圓滿的、究竟的、圓滿的位嗎?喏!這樣的條件,這是我們需要的。
【◎ 若善趣身而不圓滿一切德相,僅能成就一少分德,雖修諸道進程微少。故定須一最圓滿者,此中護求寂等未圓學處,猶非滿足,故須勵力,護苾芻等圓滿學處。】
說雖然你得到了善趣,這個是特別指人身,暇滿的人身,但是如果這個人身,「而不。圓滿一切德相」,這個德相在前面思惟「別」,這個關於這個業果那一部分,教我們特別認識的那一點,就是講這個。如果你不圓滿,那麼你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因為得到一部分,所以你用這個不圓滿的東西,那個時候去修道的話,他進步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現在你要想求的這樣的圓滿無上菩提,根據這樣的一個差的工具,不可能、不可能,所以一定需要一個圓滿的這個道理我們現在眼前樣樣事情都可以了解它,樣樣都了解它。你隨便做一件小事情,那沒關係。你不要說別的,現在你要想釘一個釘子,對不起,釘一個釘子,你就拿那個釘子,拿你的手,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釘不進去,對不對?這個很清楚。那麼簡單的一個釘子,你如果不用鐵鎚的話,對不起,你就是釘不進去。然後呢,譬如說你要到別的地方去的時候,你說用腳走路;對不起,腳走路,就算你走得到,你走來走去的話,也最多只能走在這個台灣,離開台灣一步,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不是很簡單嗎?沒有一件事情例外的,我們現在做眼前的任何事情,你沒有完整的工具,就做不好這件事情。何況他現在所要求的是什麼?無上佛道,這一點我們必定要知道的。那麼為了要求無上佛道,他一定要滿無邊的功德;要滿無邊的功德,一定要最圓滿的德相的工具,這個就是我們暇滿的人身。
所以他下面說「此中護求寂等未圓學處」,還沒滿足哦,就算是你出家作個沙彌,哦,這個沙彌已經是比起凡夫好得多很多,欸,不圓滿。真正要努力的,努力要保護這個比丘「等」!為什麼講等啊?比丘還不圓滿喔,不過呢這個是基礎,在這個上頭還要什麼?還要菩薩,然後乃至於密宗戒。在前面具力業門當中,大家記得不記得?大家記得不記得?所以對我們外面來說,最圓滿的是這個身;對我們的裡邊意樂來說,最圓滿的是菩提心。現在你外面有一個最圓滿的這個比丘的相,裡邊是有最圓滿的大菩提意樂,在這種狀態當中,以兩個無上圓滿的因,那你要想辦那個佛果的話,那就容易了,輕而易舉,輕而易舉!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他下面
【◎ 有作是說,護持尸羅,若是為辦諸善趣者,則近事(編者按:藏文版原文為「近住」,暫保留,待考)等亦能獲得,何須艱難,義利微少,諸苾芻等。】
有人說:你持戒持得好的話,他可以不墮落,可以得到人天身呀!乃至於我們現在說:喔唷,往生啊!對不起,這不需要出家。為什麼?近住也能獲得。「近住」是什麼?就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實際上說的那一點,乃至於五戒都可以。那個五戒跟比丘戒,啊!這個難易差得天差地遠。既然五戒、八關齋戒可以做到,你何必持這個比丘戒?這麼艱難,難極了!結果得到的呢,一樣得到這麼一個小小的。所以這麼難地做,而得到的利益是這麼少,你何必呢!不需要。
是,為了得到善趣的確不需要,乃至於你為了要求生淨土也不需要。你老實不客氣關起門來,自己在那兒吃飽了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念念就算了。現在這個時候要到世界上面賺一口飯吃吃,那太簡單啦!你何必出家啊!那麼進一步要什麼呢?有人說:啊!對、對、對,不單單是要人天哪!
【又餘眾云,若別解脫所有要義,是為獲得阿羅漢故。】
喏,他現在就比較高明了,說:「不是、不是,要獲得求解脫,解脫果是求阿羅漢。」阿羅漢是了不起,喔,那是真正我們人天的福田喔!嘿嘿,但是你看,他說:
【然苾芻者,未滿二十,則不堪受,近住(編者按:藏文版原文為「近事」,暫保留,待考)之身,亦有能得阿羅漢者,應讚其身。難行少義,苾芻何為。】
這個比丘啊,要曉得他很多條件啊,乃至於年不到二十是不能受。「近事」就是居士之身。這一點我就不敢肯定了,據我所了解的話,就是說獲得阿羅漢還要八關齋戒;換句話說他那個,這個淫一定要斷。不曉得這個是文字上的誤,還是我自己的了解不足。不管怎麼樣啦,不管是五戒也好,八關齋戒也好,的的確確是可以證得阿羅漢果的。那你同樣地,何必要這麼難行的比丘呢?啊!這個比丘是比起這個八關齋戒不曉得難多少,比丘是終生奉行,一行要二百多條,比丘尼是更多!然後呢,它這個東西只要八條,加上一個過午不食,然後呢奉行只要一天一夜,就能得到了,你何必多此一舉呢!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他說:
【應當知此】
這是下面我們正確應該的,這種說法
【是全未知聖教扼要,極大亂言。】
他誤解了,並不了解佛告訴我們的真正的意趣。那麼真正的意趣何在呢?
【應以下下律儀為依,受上上者,委重護持圓滿學處。】
哦,說拿我們最基本的這個律儀,作為我們的基礎,然後呢我們真正要達到的目的是最究竟圓滿的。所以我們為了這個最究竟無上圓滿的,所以要建最穩固的基礎,從最下面建立起來。所以這個情況之下,要這麼認真保護、維持這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我們的比丘的學處。這個在三界當中,只有這個最殊勝,只有這個殊勝,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其實這個道理這麼簡單,現在你要造一個房子,你要造一個什麼房子啊?你說,我造個狗窩,那根本不要基礎,要什麼基礎呀!你隨便弄兩塊木板一釘就行了!啊,我要造一個普通的茅篷,那地稍微平平就可以了;你要造一個鋼筋水泥的房子那就要了;現在你要造一個摩天大廈,對不起,你這個下面的基礎不做,你造得起來嗎?有這樣的嗎?所以我們這個地方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現在大家千萬不要說:「唉呀,出家呀……」好像出了家就是貪一點便宜,那完全錯了,完全錯了!乃至於說:「唉呀,現在我出了家,我要念佛啊!」是,老年人是的,或者有他特別條件。真正的出家的因,我們要了解在這個地方。
大家記得不記得前面在一百三十三頁上面,講業的時候,「具力業門」,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同樣地兩個發了菩提心的人,一個是在家人,一個是出家人,出家當然指圓滿的比丘。那個在家人發菩提心,這菩提心的意義不得了,他把三千大千世界作為容量,所有的這麼多的最美滿的東西去供養佛、供養三寶,這個功德之大是不得了地大!結果一個出家人,就跑得去點一個小小的蠟燭,欸,這個功德,就出家這個人的功德要來得大,不能為比。為什麼?他所依的就是這個!這是我們應該真正了解的,在這裡、在前面、在後面,他一再地說明這一點,一再說明這一點。
所以平常我們的的確確不了解出家的真實的意義,這個東西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也可以說非常可惜,非常可惜!出家哪那麼簡單?你不是有殊勝因緣,連它名字都聽不見,也看不見,何況你有機會去被這件衣服啊!所以現在很多人說,總覺得:唉呀,修行就好了,你何必出家!這完全錯誤,完全錯誤,完全錯誤,完全錯誤!
這個佛經裡邊有這麼一個《出家功德經》,這個我在這地方,有好幾個《出家功德經》,我只是講這裡邊的一個,講這麼一個。有一個人他叫鞞羅羨那,這個名字,這個梵文啊,西藏話,我都唸不準,那沒關係啦!嗯,他也是個貴族,所謂長者子。那麼平常跟阿難很好,阿難經常也到他家裡去乞食,總是跑過去,總是去。有一天佛就告訴阿難:「阿難哪!你這個好朋友某人哪,他還有七天的壽命就要死了。」這樣。那麼阿難聽了,喔唷,很著急,他那個好朋友就要死了,那怎麼辦哪?「死了以後怎麼辦哪?」「那很難說,就看他怎麼辦。如果像現在這樣的話,他要墮落的,現在呢你可以救他。」啊!阿難聽見了佛講的,跑得去,跑到那家人的家裡去。
平常因為他們都是貴族子弟,看見阿難是非常歡喜,然後呢就供養他。那一天阿難到了家裡,他也非常歡喜迎接,阿難就是愁眉苦臉,一言不發跑得去在那裡。欸,他就說:「阿難哪,我今天很高興看見你,你怎麼愁眉苦臉,你有什麼心事啊?」阿難還是不開口,連問他幾次都不開口。他心裡面覺得奇怪:「什麼,我做了什麼不對啊?什麼傷害了你,得罪了你啦?」阿難愁眉苦臉說:「這倒是沒有,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為了我?為了我為什麼這樣啊?」說:「佛告訴我,說你的壽命還只有七天啦!」啊!他一聽這個話,啊!人就癱掉了。他們都曉得,佛講的話,那絕對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可靠,「虛空可以變餘相,佛不說非諦實語」,他們都曉得這個。
啊!那聽了這個話,怎麼辦啊?求那個阿難。阿難說:「你求我是沒辦法。佛告訴我,你死了以後這個要墮落的,唯一的辦法你出家。」「對啊!好、好、好。那既然還有七天,那這樣吧!我實在捨不得,讓我痛痛快快地再玩上六天,然後再出家。」要我們想起來真可笑,欸,但是真有這種人。但是這個人也真可愛喔,因為他曉得佛講的話就這麼確實,好、好、好。然後他就在六天當中盡情享受,到了第七天,那反正是明天就要死了,啊,就出家,就這麼出家。那時候因為佛在世,心裡邊也猛。你想假定是我們想到明天要死了,你出了家,你還肯忙別的嗎?當然什麼事情都不要了。那個時候大概他還沒有聽見那個淨土法門,如果聽見淨土法門,他一定往生了。不過他只是說:「好、好!現在就出了家了,照著規矩就這麼來。」第二天就死了。
死了以後,那麼阿難就問佛陀了,說:「現在他到哪裡去了?」「他現在到四天王天去了。」佛就說這個功德:「然後呢四天王天死了以後到忉利天,忉利天死了以後到夜摩天,夜摩天死了以後到兜率天,然後再上去叫化樂天,再他化自在天。」我們曉得我們人間一般不是定福,定福是不動業,這個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他就這麼一天一夜的持戒功德,然後呢這麼樣。壽命多長呢?這我們就曉得的,這個四天王天的壽命是人間九百萬年。然後九百萬年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欸,再升上去啊!升到忉利天,忉利天的壽命是人間三千六百萬年。忉利天完了以後再上去,是夜摩天是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這樣地上去。然後呢,到了這個第六天,完了以後怎麼辦?再下來,哪裡去?四天王天,再來,七返、七趟。
經過這麼長的時候,那個天上的福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你不要說他化自在天,就最起碼的到這個天,一到人間把最好的東西給你吃,你就覺得像吃大糞一樣,避得遠遠地受不了,這樣啊!你要什麼就什麼,哪有像我們現在,現在你再好,對不起,再好的東西,就算你有電扇,電扇吹了,等一下要風濕;冷氣要風濕,暖氣到那時候出去還不行。就算什麼都沒了,大小便沒人替代你,沒有一樣東西有這個。欸,他那個天上這樣,沒有一樣東西有這種事情的,也沒病,這樣。
完了以後,七返完了以後,最後下來了,又跑到人間。那時候跑到人間,有一個佛出世。完了以後,他也是人天當中也是最富貴,到中年以後,覺得:唉呀,沒有意思。他出家這個另外這個因緣成熟了,然後呢跑得去見佛,再去出家,證羅漢果。阿難聽了:「啊!這麼好啊!佛陀啊!他大概以前還有很多善根吧!」佛陀說:「錯了,你完全錯了,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出家的根本意義。他這樣大的福報,就這麼一天一夜的出家功德,你千萬不要起大邪見,就這麼一天一夜的出家的功德。但是他之這一生所以能夠出家,這個倒是的的確確地以前有功德。如果以前沒有殊勝因緣,對不起,他絕不可能。」出家的功德這麼大!
所以諸位要了解,我們千萬不要說:「唉呀,平常都一樣的。」絕不一樣、絕不一樣!經上又告訴我們,如果人家出家,你贊成他,然後你幫助他,乃至於什麼都……,你隨喜,這個功德就不得了!經上有種種的比喻,你看看:「哎呀,這個出家人!」你無比地隨喜,比你供養什麼都好,比你供養什麼都好,乃至於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東西去供養,比不上隨喜人家出家。為什麼?你那個供養是有盡的,這個出家的功德是無限的。眼前儘 管他是先證得小乘果,但是究竟一定會走上這條路。這個有限的東西,跟無限永遠沒辦法比的,永遠沒辦法比的,這我們要了解,所以這個才是它真正的特質。反過來說,因為出家有它這樣無比殊勝的功德。出家所代表的,為什麼有這樣它的功德呢?因為它所代表的是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你一被這件衣服的話,你那個時候所代表的這個意義就是這樣。所以你只要認認真真地、戰戰兢兢,儘管你是個凡夫,你只要把那個清淨幢相把握住了,一天一夜就這麼大的功德。
這個道理說起來也簡單,我們世間什麼地方都可以做個比喻。譬如說我們現在做一個國旗,那個國旗大家看見了代表這個國家,人人看見了這是以國家這樣地尊敬它。這個國旗做的布沒什麼關係,綢做的也是,布做的也是,髒的、好的、壞的也是,你只要做成功這個國旗,這代表的意義這樣。他現在代表的不是國旗,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這個標幟喔,你想想看!所以你如果做到了,有這麼大的功德,染污了,對不起那就害了,那就害了。
所以這是我特別強調,一再鼓勵大家出家。但是萬一你們出了家,不能好好地做的話,我始終也建議你們趕快回家去,下地獄是非常划不來、非常划不來。不!你就算下了地獄,欸,妙了!這個出家功德之美啊,真是無法想像的!等到你穿了這身衣服,如果作得不好下了地獄,他也是一樣的,一層一層地來,一層一層地來,受盡了苦難,然後呢到畜生當中,完了還了一個債,最後遇到佛,你也還是證果,出家功德就是這麼地殊勝。不同的呢,就是你如果說好好地持,短短的幾十年的辛苦,乃至於一天一夜的辛苦的話,你就得到這麼大的好,好完了以後最後證果。如果你不好好地,貪一點小便宜的話,下去!受無量無邊的苦,苦完了以後上來,他還是解脫,這個出家功德有這麼大,這是我們要了解的,這樣。
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的話,就算你現在沒有因緣,心裡想:「啊!我一定要出家,一定要讚歎出家!」一定心裡面要種下這個出家種子。如果出了家以後,千萬記得:這個眼前短短的幾十年,那太值得了,實在太值得啦!而且你好好地做的話,它有殊勝的種種的特別的感應,心裡歡喜,身心都歡喜,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他下面後面一再強調。
不過這個地方最後又說一句,要「護苾芻等圓滿學處」,這個「等」字告訴我們,不僅僅是這個相,還有跟「相」相應的內在的內容,這個內容是什麼?這個內容是什麼?菩提心,這個是菩提心。為什麼說這個是它的內容呢?因為它這個相所代表的—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那麼佛是什麼?佛是以菩提心為因,圓滿了菩提果,這個是他的內涵,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了解的。這一點我在這地方再特別跟大家說一下,共下士道到這地方為止。所以現在我們講那個關於懺悔一切等等,以及眼前我們所有做的、忙的這些,真正究竟的目的在這裡,這個我們務必要了解的。
【已說於共下士道次淨修心訖。】

<<上一進度    下一進度>>

17秋230(週四)文章列表
17秋231(週六)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