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廣論進度:P45L05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 P45LL3 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音檔: [24A] 01’33” – [24B] 05’21”

手抄第三冊:P256L01-P273LL1

 

【科判】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戊一 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 加行

己二 正行

庚一、總共修法

庚二、此處修法

己三、完結

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內容】

◎實際修行應該如何做-

一.前行(六種加行)準備

二.正行

1.總共修法

Ø整個修行的大綱都統攝於此;說明修行共同的基本大原則和方法。

Ù我們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Ù所以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Ù因而修心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Ù因此修是: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u宗大師提醒我們一種錯誤的修的方式: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使修者。

u錯誤修行方式的壞處:

1、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

2、返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

3、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

u正確的修行行相:

1、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2、發起猛利誓願,謂如所定,不令修餘。

3、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2.此處修法:

 

【讚頌】@2019憶師恩法會讚頌《 正念威武 》

正念從法中來 一路越走越威武

(練習參考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an8Xt9-LA)

 

【喻】@身心很疲累時要怎麼修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

Ø累的時候一定要適度的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平常的身體鍛鍊更不可少!但是為什麼有人工作跟我一樣累,下班後還能精神抖擻,精力充沛地從事各種進修學習?

†有時「很累」的感覺來自「動機意樂」迷失了,內心真實喜愛的東西悄悄轉變了,被眼前的感受迷惑了。如果這個轉移是轉移到「對生命沒有幫助的事」那可就要小心了。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經驗,明明很累了,但一做起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可以好幾個小時不用休息,這證明了:感覺是假的,單單隨著感受走,並不能讓自己做真正正確的事,應該要依善知識言教,以理智觀察,抉擇自己的應行應止。

法師有提到他是–先「祈求」,讓自己從「感受」中,有機會跳脫出來看一看。

(參考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dTdahUmr0 )

 

【聽帶/研討1】@23組-/9/17收攝整理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1、師父說:「這個地方,這個「教他作、見作隨喜」,我們不大注意,但是我們經常很容易犯,很容易犯。譬如說,我跟某一個人不大好,然後這個幸災樂禍的心情哪,幹什麼?就是這個。你看見他,你的冤家受了痛苦了,你心裡:「活該!活該!我真高興,這個傢伙,真活該!該受罪!」你還覺得很有道理咧!你在幹什麼啊,你在幹什麼啊?所以這個戒經上面,不要說比丘,就是受五戒,它的妄語戒當中有一條,我當時一直不大懂,現在懂了。就是「證人入罪」,如果他犯了罪了,叫你去做證人,你看見的,你說:「對!我看見他。」不可以!欸?我們說:「他明明犯了罪了,我只是說實話,難道叫我說妄語嗎?」嘿,你們倒想想看,為什麼?要嘛佛不如你,你對!如果,你信得過佛的話,這個地方,它就有關鍵所在。所以不要說,「他就是錯的」,我就在這個地方的話,好像理直氣壯,就這個樣。就這個樣,錯了!」

2、師父說:「我們不要說佛法,不要說佛法—世法,記得不記得孔老夫子告訴我們一個最好的典型的故事?有一個人,他這個父子兩個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然後他的兒子去證察,說我的父親偷了人家羊了。人家說,哎呀,這個人很直啊!孔老夫子聽見了,搖搖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我想大家可能聽說過這個公案,所以聖人教人的方法,的的確確不是我們無明愚癡的人所看得見的。這個父親偷了人家羊,怎麼辦呢?這個兒子代父親隱;反過來,兒子偷了羊呢,父親要代他隱。欸?那我們想不通。」

Q :「這個父親偷了人家羊,怎麼辦呢?

這個兒子代父親隱;反過來,兒子偷了羊呢,父親要代他隱。欸?那我們想不通。」

請問,聽師父說到這裡,我們想不想得通?

3、師父說:「這地方我所以說這樣的話,倒不在這裡深一層地追究這個理論,說明不管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他們這種態度是這樣的。所以假定你自己覺得,我比佛,比孔老夫子還強,那你行你素,可以。假定你自己覺得,我們在無明當中,對不起,那麼這種概念,第一個要先打一個問號。也不必馬上摧毀它,先找:欸,他為什麼這個樣,我為什麼這個樣?你這樣的話,我想大概可以改變了。」

 

【聽帶/研討2】@24組消文收攝整理

Q 1:心中的行相 很重要,觀察過自己常出現心中的行相是處於什麼狀態?

師父說:「把我們現在的心裡所緣,心裡所緣這個就是我們心裡的行,受想行識的「行」,那個行的時候這個樣子,這個就叫作「行相」。

文字是這樣,然後呢我們的概念,然後最後實際的狀態,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現在的心理行相是什麼?慢慢、慢慢地了解,在癡相當中,癡相當中的特徵,你說不上來是好是壞,就這麼糊里糊塗、癡癡呆呆。

當它生起比較猛利的狀態當中,那有兩種,有一種呢,就是歡喜的方面,這個貪的現象;有一種方面呢,不歡喜的排拒,瞋的現象。如果說諸位,仔細地一檢查,馬上檢查得出來,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會感覺到這個東西。而這個能夠感覺到的這個特質就是人,三界當中、六道當中,「人」最強烈、最有力。所以只有人道當中能修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要了解。
當我們看見一個仇人來的時候,你一看見那個,心裡面火氣就來了,就這樣。然後你看見好吃的東西的話,一看見你口水就流了,就是這個樣。有的時候你沒有看見自己的心理行相,應該這樣說,就是你沒有注意到,好像你心裡還沒動,細的地方早就動了,細的地方早就動了,你們可以自己不妨試一下。」

Q 2:「憶念正知」的修行內涵?

師父說:「「憶念正知」四個字,整個的修行就在這四 個字當中,一個「念」、一個「知」,這個是正念跟正知。所以你正式修行的時候非常清楚,如果說你念佛的話,當下這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叫「正念」。然後你也曉得自己在正念上面,那就讓它去。因為你有正知在,所以它如果說對的,你讓它去,如果不對,你隨時拉回來,這個就叫正念、正知。但是這兩個一樣東西,它是個大學問,一直要到最後講到奢摩他的時候詳細講。我們現在是聽見了照著去修,對不起,你有大善根很快上去,如果你沒善根,聽見了這個你去摸,怎麼摸就怎麼錯。這個大祖師們,每一個人的過來的經驗,沒有一個例外的。這必定要對於這個每一個地方的行相了解得非常地清楚,而這個之前還要各式各樣的準備。到那個時候的話,你那個正念跟正知,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就提得起來,提得起來的,就能夠成就!是「應具足憶念正知」,這個是正修習,對了,如法的一點都不錯。」

Q 3: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全廣;講次0145  (2019/08/19 ~ 08/2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143)

Q3-1.我們早上起床會祈求佛菩薩,讓自己的心對煩惱處在一種警覺的狀態嗎?我都是怎麼做的?結果如何?

Q3-2. 你有對境的時候或是事後,察覺到非理作意的經驗嗎?

真如老師說:「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今天想利用一點時間,跟大家講一下最近常常跟法師們討論的一個主題,就是關於煩惱蓄積的問題。談到蓄積,有很多種積累,比如說積累財富、積累知識;沒有人願意累積煩惱和痛苦,但是煩惱在不經意中是會累積的。累積了這種東西,慢慢地變強或者被境界很強烈地挑戰之後,就會成熟為猛烈的苦受,所以煩惱是不可以累積的。

觀察一下我們每天的生活,會發現可能有很多小小的不愉快,比如說聽到了別人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或者別人做了一件你覺得不太合理的事情,乃至林林總總的、大大小小的一些不好的心情。這些不好的心情有的時候就好像讓它過去了,或者為了不給別人造成麻煩就自己忍了。這種忍的方式,或者放著的方式、轉移的方式,是不是讓那種煩惱不再增長呢?大家都會發現忍一次、兩次、三次,乃至第幾次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爆發,就會發現自己突然很生氣了。但是實際上那是一個小小的境界,可能就是最後那根草,然後原先忍耐的東西全部都跑出來了。

基於這種狀況,就討論到其實煩惱應該是隨時出來就要隨時用正念之矛讓那個煩惱削弱掉。那麼怎麼樣讓煩惱不要蓄積,而是疏導它呢?比如說這一天的生活之中,我們要發現什麼叫「煩惱」,就是開始不愉快了。那在這個不愉快的時候用蓋的行不行呢?比如說:啊!屋子裡邊進了一條蛇,然後你拿個布給牠蓋上或者不注意牠,是不是危險性就消失了呢?那很顯然,現在沒有發生危險,過兩天可能自己就被嚇到了。

對於我們的心來說,可能一早起來就要對煩惱處於一種警覺的狀態,比如說皈依發心,要認真地、殷重地祈求佛菩薩,說:「我這一天二六時中,一定不能作『作已增長煩惱』的那種惡業,因為將來會忍受苦果。」那麼怎麼樣去及時地發現我在生煩惱?怎麼樣養成立刻、立刻就發覺的這種良好習慣呢?就是早晨要有個預備,就要準備一會兒我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境、那樣的境……。可能我們沒法想像這一天到底會遇到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只能準備,就是著上正念、正知的鎧甲,然後準備去忍受境界之刺。

對於有準備的心來說,我們就知道:「啊!看,那個又來了!」什麼又來了?那個境界又來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非理作意呀、感傷啊、沮喪啊、孤獨感啊,或者很多負面的東西也都湧出來了。湧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它停止;停止了之後,要去觀察一下:到底是境界那方面出問題呢?還是我心中的非理作意在出問題?通常都是兩者配合。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痛苦的作用力,還是要以心為主,否則全部都交給境界、交給他人的話,那我們的生命永遠將失去掌控力,朝著快樂的方向是不可能把握到的。 [

所以要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在朝著非理作意的方向了。當我們說:「你又非理作意了!」好像是一個對自己的負評,但是卻是一個發現。如果發現自己在非理作意的話,那就想想非理作意的結果——會造惡業,造惡業的結果就是自己會痛苦、他人也會遭殃,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把非理作意的續流想辦法停下來,或者讓它變弱。 [04′49″]

那麼如何讓煩惱不要像蓄水池一樣一直蓄積的辦法,就是截流啊!如何截流呢?就是在每一次心對境的時候,不要再用非理作意的方式增長煩惱。因為人生有很多的痛苦、不如意、求不得等等,諸多的麻煩,很多的境界可能不是自己希望遇到的,有的時候是很突如其來的,有的時候是意想不到的,種種不如意。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起警覺的心,不要被瞋恨的火燒掉了自己的功德林呢?對境的時候能夠提起一個警覺的心,就變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大家討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用忍的,就是對境的時候先不要發作,比如說不要對別人口出不敬,也不要用眼睛瞪別人,先把這些忍了;但忍了之後,是不是在內心裡真的能夠消融掉呢?可能又會變成一種不愉快、胸悶,或者生悶氣的方式,就把它留下來了。留下來那個東西並沒有好好地處理,因為它有的時候在意念上其實還在自言自語,或者說自己內部還有一個聲音一直在非理作意,續流還沒有停下來,但是身、口是防住了。身、口防住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能進一步地把非理作意的意樂部分能夠防住,才能夠不蓄積煩惱,對吧?

那麼如何去防範呢?從我們聽聞的教典中會得到正念、正知,所以每天的聽聞就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有了很大量正念、正知這樣的正能量的輸入之後,才能會在六根的門頭樹起一面明鏡,在對境的時候照到非理作意的存在,能夠照清楚這就是非理作意。照清楚是什麼?就是我們能夠覺察到意念的正在進行式,非理作意一開始,然後就覺察到了。有些人是非理作意一段時間覺察到了,可是前面的非理作意到底是什麼?有人記不清楚,有的人能記得很清楚。總之越早追蹤到它越好,而追蹤到它那面明鏡一定就是從聞法上得來的——聞法、憶念正念,然後獲得正知,這樣得來的。所以它是要常加訓練的一個功夫。。」

 

【善行分享】

24組-美淑:9/22參加湖山朝山
22組-焱茗:隨喜美淑師姐護持19秋新班開班,因為有學員帶小朋友來,美淑師姐大力承擔帶小朋友讀經,而且帶得很好。

 

 

桌牌:七支供養: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