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

P40L11 第六攝彼等義~ P41L07 善財童子

音檔: [22A] 15’14″~[22B] 10’23″

手抄第三冊: P188L01~P202L11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廣論內容】

丁六 總結

1、立宗:上師相應法的重要性;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

2、提醒: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餘一切極為重要

3、下手: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惟。

4、策勵: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

5、果報: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讚頌】@曾記否

曾記否 那一顆心 從遠古走來

帶著他的慈悲 穿越到現代

曾記否 那一顆心 溫熱著你 溫熱著我

曾記否 那個聲音 呼喚著你 呼喚著我

曾記否 那一雙眼 洞悉著你 也洞悉著我

曾記否 多少春秋 他帶著我們走

無論苦樂 無論圓缺 風裡雨裡 他走在前頭

曾記否 他的淚 震撼著你 震撼著我

曾記否 他的笑 燦爛著你 燦爛著我

參考資料
Ø法師前行開示

2000年,法師第一次去上師處學習回來,那回有很深的印象。因為學習完,師父對法師的反應並不滿意,就讓法師下了侍者,分配法師去大寮。法師在接受上師教導後,一直很想見師父。以前當待者時,可以隨時見師父,然而在大寮不是隨時可見,所以法師找各種機會去看師父。照規矩不可以如此,一開始師父稍微容認法師的行為,會讓法師待一下再請法師離開。其後,師父教誡法師,沒讓法師進去。前後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當時,法師上午被趕,下午去又被趕,結果第二天又去,接連十天被趕。其後,師父找執事法師開會,法師一起參加。開完會後下樓,法師發現鉛筆盒留在樓上,就很有理由又跑上去。當時師父在辦公室,師父沒再趕法師,讓法師進去。進去後,師父桌上擺了內地的口服液,叫法師喝掉,法師就立即一飲而盡。師父在旁邊一直笑,說這是上師加持。 後來法師又繼續當侍者時,曾跟師父回憶第一次從上師處學習回來,被師父分配到大寮學習的過往。法師提到當時一直被趕,後來還喝到上師的加持物,法師問師父是否記得?師父說,那十天是認識你以來,你進步最快的十天。 當時在大寮,法師沒當侍者。師父後來又找執事法師開會,提到想再找一位侍者,每位法師聽到都想推薦自己。師父要法師們再觀察看誰可以當?法師怎麼想,還是想推薦自己,所以找時機祈求,下午就跑去找師父想再推薦自己。上樓時碰到另一位執事法師,兩人「心照不宣」,應該都想推薦自己。法師進去找師父,提到想再當侍者,師父希望法師把機會讓給別人,法師心一沈,下樓後,法師再進一步思惟,「師父要我把機會讓給別人」,那我就該很認真地想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因為當侍者不是照頧師父,而是師父照顧我們。因此,法師下決心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選。 其後,法師想到一位法師,其也曾當過侍者,那位法師也一樣在大寮,但不像法師一般樂觀,心裡悶悶不樂,每天在大寮燒火。觀察到這樣的狀況,法師想該法師應是不適應第一次下侍者,不像自己已有很多經驗。法師想師父應該會想提昇該法師,但也想知道其對師父的信心,所以找了該法師談談。該法師一開始不想多講,法師講了很多師父的功德,同時把上師 (大師兄)送的大白傘蓋佛母的項鍊,借給該法師。隔了幾天,晚課唱頌時,該法師急著找法師出去,在寮房中,該法師很激動,問法師項鍊是不是大師兄某某給的。法師回說是的。該法師很激動說了「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覺醒我者, 沈溺有海,拔濟我者,我入惡道示善道者,繫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中,病所逼惱。。。。」 同時說這項鍊的加持力很大,更提到「我很確認現在師父為我做任何事,都在利益我」。。。。。隔天就宣佈該法師為侍者,再過約半年,師父就送該法師去上師處學習 其後,師父需要一位秘書記錄師父的開示等,師父問法師答不答應。法師猶豫了,因為法師當師父侍者八年,一直被教誡像鸚鵡一樣,只懂文字,所以如果當秘書,不是標準地在弄文字?這樣想,是自己的業障,後來在掃地時,想到自己本來就只會文字,而沒有修行,現在師父讓我用一點專長,讓我當秘書,是給我機會,師父真的對我太好了,也確信另一法師說的「師父對我做的,都是對我最好的」隔天開始,就當師父的秘書。2003年228重新當侍者,1015去上師處做第二次學習。想到之前十天去師父那裡被趕,師父說法師進步了;之後全心全意幫師父找侍者,也得到好處;2003年再當侍者,之前則當秘書。去上師處回來後被師父叫去,師父桌上有兩串水銀念珠,師父說是「他」要給你的,法師當時動作很特別,眼睛瞪得很大,手馬上抓起來掛在手上。此時,第二位法師進來,師父也說了同樣的話,但該位法師先下跪頂禮。看到這景象,法師自我反省。之後師父說,我知道你很想去那邊學習,我會幫你。這就是「那一雙眼洞悉著你,也洞悉著我」上師說師父看我們就像「如觀掌中菴摩勒果」 師父在圓寂前去見上師,交待所有的事,自己沒有發覺師父就要示寂。師父交待完,說輕鬆很多。第二天晚上,師父說牀不太舒服,旁邊有一個手搖病人用的牀,師父讓兩位侍者移師父到另一張牀,但師父還是不舒服,師父要法師調整一下。法師小心翼翼調整墊被及其他部份,當時不論師父睡或醒,法師都不敢睡。調整好了之後,師父說「你既然來了,怎麼不出來?」法師看到上師從後面屏風走出來,先前上師不敢打擾師父。之後,師父開心跟上師談了很多,包含「這群人不能散」等。半年後,上師跟法師說,你像孝子一樣侍候我的上師,我一定會給你最好的學習,這時才發覺師父是這樣幫我的

 

Ø20190810-1〈曾記否〉這首讚頌要傳遞什麼?/福智僧團-如俊法師

(練唱網址https://www.luciditv.com/2019/05/03/midnight-music_曾記否/ )

 

【喻】師在我心─林楊月娥

好學不倦的林楊月娥阿嬤八十歲那年,面臨兒子的往生,她忍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傷痛,決定參加讀經大會考,將背經供養師長的功德迴向給兒子。

而且她的依師心力強盛,樂於在法人做義工。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RyOPoRow0)

 

【聽帶/研討1】@20/22組消文整理收攝

Q、修行難不難?

A.師父說:

【若如是者,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我們能夠這樣去做的話,欸,不要多久!為什麼?罪障清除掉了,資糧集聚了嘛!你有這個因,當然馬上就感得這個果,這不簡單嘛!所以我們想,喔唷!成佛遙遠得不得了,不遙遠!善財童子一生取辦,你只要因地做對了,就是啊!那麼這兩位是,一個是《大般若經》當中的常啼菩薩,一個是《華嚴經》當中的善財童子,這個公案在這裡不詳細說了。常啼佛子就是《大般若經》當中的,為什麼叫常啼?他為了求善知識痛哭流涕,乃至於他自己把那心都挖出來給人家 ─求善知識,這樣艱難法!善財童子,那我們比較更熟悉一點,你能夠這樣做,不要多久就可以、就得到。

 

那麼這個是善知識那方面。我們現在曉得了,喔!原來修學佛法從這裡上去,我們要感到慶幸啊!真正難的,你找不到這條路,現在找到了,走起來是容易的。將來你如果正確地了解的話 ─我現在的認識,不走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走啊!是一件很省力的事情。我們大家會想:那個修起來這麼個難,你怎麼說這個不走是難,是走反而是容易啊?欸這個道理說起來真簡單哪!我們人人都可以體會得到,就這樣。平常我們修行,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業障在這裡,所以這修行的真正很多狀態、障礙沒除。重重障礙,你當然沒辦法嘛,資糧沒積聚、路途不曉得,所以難。等到你真正了解了以後,為什麼容易?清除掉了,當然容易!

譬如我們現在來說,世間的很多好的事情,哪有一個人不想的?人人想,叫你不去做,欸,誰都不願意。有一個好東西擺在那裡,叫你說坐在那裡,你慢慢地去吃,你受不了耶!為什麼好東西在那裡的話,叫你不去吃?我們的的確確,就一個勁兒叫你坐在那裡,坐不住,站起來去走是遠比坐在那裡來得容易,那我想我們大家體會得到的,對不對?為什麼?那就是你內心當中,如實地了解這個對你有好處,然後生起來推動你的力量,那個時候做起來就很容易了。佛法也是如此。現在我們腦筋裡都有的染污,等到你真正認識了,我們真正要求的一切好處,都是靠什麼?這個法財,佛法之財,那時叫你不做是難的,叫你做是容易的。我想這個大家可以體會得到。

 

最後,說一個最切實的一個例子,那現在我們大家坐在這個地方,忽然之間大地震了,人人脫門而出,叫你坐在這裡真難囉!要有一點本事喔!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你還坐得住,否則的話一定逃出去。是不是逃出去比坐在這裡遠來得容易啊!所以我們不能做的原因,就是你沒有如實地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所以真正難的話,還是在正知見,你正確地了解了以後,人人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修行真容易啊!現在的難關就在這裡,他一關一關給我們突破,每一個地方指出世間的真相來。

 

Q、如何依止善知識?

   師父提到的這兩個公案,表現出來的行相有什麼不同?關鍵在哪裡?

A.師父說:

【爾時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

怎麼依靠呢?這個祖師告訴我們清清楚楚,你依靠他的時候,那是戰兢惕厲,就怕有一點點做得不對,這個是需要。說到這裡,我也覺得我們在座的同學當中,在座同學處處,可以作為我的老師,剛才說的固然是,其他的處處也是。有一天我在房間裡面,聽見那個電話響了,我就拿起電話來,一看那個電話不是我,找別人的,馬上有一位同學:「啊,找哪一個?」他本來在那兒自己用功,聽見了以後 ……。啊!我覺得真是我的善知識。儘管我,實在是談不到什麼,可是在那個地方,也只是像那個什麼錄音帶一樣,把那個我老師告訴我的,告訴你們一遍,但是他心目當中就很認真地這樣。啊,我覺得這是我的善知識!是說明什麼?說明真正的依善知識的相,就是他處處地方一心一意地。我看見古來很多那種大德們,他的的確確,就像是所謂的孝子心一樣,他一天到晚想,這個善知識怎麼樣,他怎麼樣去承事他,就怕一點點的、小小的錯誤的地方失着,錯誤地方失着。⟪善人是我師⟫

說到這裡,譬如我們現在這裡,有一個人離開這裡,那個離開這裡的我沒留他。他一來的時候,我對他印象很好,覺得這樣 ……總是不管任何人,現在只要他肯跑到佛門當中,我總是無比地讚歎。他來了第二天早晨,正好有居士們來給我什麼開心果,好像,然後呢我放在我房裡,第二天早晨我就拿出去,我就跟他說:「某人啊,你去供供佛,就這樣,等一下拿到齋堂。」他拿了這個東西,放在那裡一放,也就不管它了,那我也沒有說他,又過了個半天,這樣。後來總算看見供在那裡,我就跟他說:「那麼供好了,你收上去。」他說下午供的,要擺到明天。結果交到他手上開始,到等到齋堂上面,三天以後。我一看啊非常可惜,非常可惜!我在那個時候心裡想:唉,我不曉得用什麼方式能夠幫他忙,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去幫他忙。「惡人是我資」

 

【四家合註】

第六、攝彼等義分三:

第一、究竟欲樂根本—依止上師之勝利者:世徧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爾時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餘一切極為重要。見是究竟欲樂根本,故特引諸無垢經論,並以易解,能動心意,符合經義,諸善士語,而為莊嚴,將粗次第,略為建設。廣如餘處,應當了知。

第二、宣說若不如理依止知識有過患者:我等煩惱。極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師道理,知亦不行,諸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惟,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應由至心而悔,多發防護之心。

第三、教誡應當勤修一切生中得善知識攝受方便者: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若如是者,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善行分享】

24組-美淑:分享接觸廣論、報名廣論班、學廣論的因緣for 林楊月娥

 

 

桌牌: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