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小

 

8/21廣論進度

原文: P313 L5 第二積集順緣 ~ P315 L3 假名為慢

手抄: 17114~ 17141

音檔: 132A 19’24″~ 133A 05’59”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 發勝解力, 發堅固力, 發歡喜力, 暫止息力。】

它分四部分:「發勝解力」,第一個;「發堅固力」,第二個;第三,「發歡喜力」;第四是「暫止息力」。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地去看下去。

 
諸論中說:欲為進依,此中勝能即是欲樂。】

這個所有的這個經論上面所告訴我們,我們這個精進的根由在什麼地方─欲,欲樂,這樣。那麼所以這個欲是善法欲噢!換句話說,你對你所對的這件事情,產生一個絕大的好樂之心。這個欲我們人人都有的,喔唷,是強烈得不得了,不幸的這個欲都是惡法欲,所以這個由於這個欲的推動啊,把我們送到地獄去。現在呢,我們要策發那個善法欲,有了這個善法欲就勤精進。那麼這個善法欲是什麼呢?就是勝解,所以這個地方勝解就是這個欲樂。

【須發此者,如云:「我從昔至今,於法離勝能,感如此困乏,故誰棄法解,佛說一切善,根本為勝解。」】

就下面說的,祖師引的,說:「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因為沒有佛法的勝解,所以才感得眼前身心的種種困擾,種種的貧乏呀!哎呀,所以了解了這個,哪一個人肯放掉這個東西啊!這個最重要的,我們唯一應該把握得住的法的勝解啊!」

所以現在忙這、忙那個,都是開玩笑啊!當然你發了大菩提心,行大菩薩行,那是該行的時候;否則的話,這件事情我們要清楚。這個是騙得了別人,是騙不了自己;是騙得了自己,是騙不了因果,最清楚、最明白!所以說,不管你說什麼,你說自己問:「我來修行嗎?我來救人嗎?我來幹什麼嗎?」不管你要求開悟也好,要求往生也好,要持戒也好,哪!這個地方檢查一下:對於佛法的正確的認識有沒有?如果沒有的話,別的先不忙,第一個有這個,這是根本。你談到了這個根本,才能夠在這個根本上面增長,才談得到修行。

所以佛說得清清楚楚啊,一切善的根本是什麼啊?對於正法的正確的了解,而且這個了解叫「勝解」。要了解到什麼程度啊?不為外境所動!要不然你聽的時候滿好,碰見事情啊,又不行了,這個不算,這個不算勝解,這樣。現在我們哪,的的確確地宿生有大善根,聽見了這個道理,但是真正有勝解的人,說實在的還是沒有,還是沒有。真正有了勝解的話,外面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你,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你!

我記得祖師這種,有很多這種公案。有一個人去學禪,結果他因為學禪,全部精神擺在那個地方啦,結果呢,他把家裡面冷落了。哎呀,這個家裡面冷落了以後,這個實在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啊,所以難免就發生了意外。那麼後來他學好了以後回去了,喔唷!回去了以後,那個丈夫回來了,啊,就是那個她這個姦夫看見原來那個主人回來了,馬上躲起來,其實他看得清清楚楚。要我們碰見這種情況,那還得了啊!結果啊,他就把他請出來,哎呀,叫他那個太太好好地:你啊這個燒一點菜……。燒好了以後,他還不吃,說叫她:嗯,床底下某人把他請出來。哎呀,她弄得個臉紅耳赤。請出來了以後,他說:「哎喲!我真感謝你,我一直在外面,我家裡沒人招呼,現在我已經哪,已經了解這種事情,那太感激你了!好,好,好,現在一切啊都送給你。」喏!這個真正修行人,雖然是個故事噢!

這個現在我們自己看看,這個是什麼?得到勝解以後的必然效果,當然可能更高。所以我們現在常常說要修行,說是說修行,哎呀,這個也放不下,哎呀,那個也放不下,喔唷,這個人情世故,牽絲扳藤一大堆。外面的嘛是這個,然後裡面的嘛,哎呀,等一下冷了不行,熱了不行,出了汗也不行,這個也那個、那個……弄了一大堆,那個累贅是越來越多啊!為什麼原因啊?就在這裡─根本,根本!

所以我們的的確確地,這一點事情啊,我只是策勵我自己。我自己這個毛病,儘管我在這裡給大家說,這個坦白地說,我一直在這個毛病當中。正因為自己曉得這個毛病,所以深深見到這個毛病的可怕,深深見到這個毛病的可怕。所以我想說不定哪,在座的同修當中,也有心向上,那麼那個地方,自己要好好地真正下功夫啊!不要在文字上面轉哪!那麼下面又說勝解如何起呢?對呀!這個東西這麼好,怎麼生起呢?下面:


【勝解如何而起者,如云:「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

就這麼簡單!你要得到勝解,就是這個「修異熟果」,而且要「恆修」,要多修。異熟果什麼啊?就是你什麼因感什麼果。現在你放不下嘛,沒有錯,你放不下!放不下積了因,你看看這樣放不下的果是什麼。你說所以放不下是為什麼?要得一點好的好處,結果你放不下,結果真正的結果是什麼?大大了傷害你啊!不得了地傷害你啊!欸,現在是的,你放掉一點點,好像是打一針這麼刺痛一下,乃至於動手術割掉一下,但是啊,是大大了保護你啊!所以


【此說修習後黑白業,生愛非愛諸果道理。】

所以這個就告訴我們,你從什麼樣的業,感什麼樣的果;造了黑業是一定感非愛之果,造了白業自然感可愛之果。總之,我們時時提醒自己:佛法沒有別的,講因果、業感緣起,更進一層─空,就這麼,就這麼!


【諸論又說信為欲依,以從二種深忍之信,能引取捨二種欲故。】

是的,那麼現在要策發那個善法欲,那個欲又靠什麼來的呢?靠信來的,論上面說「信為欲依」。這什麼信哪?說兩種深忍之信。哪兩種啊?哪兩種啊?那就是這樣的啊,上面的黑業啊是感得非愛果,是白業啊是感得可愛之果。對於這個關係,深深地忍可於心,不是浮在嘴上面的,不是浮在耳根旁邊的,而是從心底裡面深深的。然後你因為深入我們的心、腦當中,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做任何事情的話,曉得該怎麼做,該做的是取,不該做的是捨。因為對這個有堅定不移的信心,所以啊,才能夠產生這個欲樂。的的確確推動我們是欲樂,可是所以你推動你的話,你目的求什麼?要求好。現在你了解了,如理地信得過,了解了這樣對你好的話,那個時候這個善法欲就生起來了。否則你不了解的話,這個欲始終是什麼?貪欲,三毒之欲!然後不管你用什麼美麗的藉口,世間聖法也好,佛法也好,是越弄越害,是越弄越糟啊!


【此是思惟諸總業果,及特思惟諸菩隆行所有勝利,及越諸行所有過患諸因果等。】

他下面告訴我們的,思惟一些什麼呢?就是啊,總的這個業感果,這樣。特別呢,思惟菩薩行的殊勝的利益。

 

這是從它好的那一面看。反過來呢,就違越、「越諸行」,違反了,超越了這個的所有的種種的過患的因果。你把這兩個真正地肯擺在我們心裡面一轉的話,的的確確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他一定會全心全力走到這條路上去的,走到這條路上去的。

所以前天那個同學跑得來,問我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平常我們的概念哪,往往一種似是而非的概念,自己覺得對了,啊,好像是這個樣。所以我建議大家,你們應該空的時候討論。這我想我下個禮拜回來的時候,我會安排那個課,必定要把我們平常那個腦筋裡的這種錯誤的概念,似是而非的,要把它找出來,然後呢要把它改善它。就算你沒有能力,聽聽別人的話,心裡面也會增長。那個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呀,真正地能夠策發那個淨信心的種子;有了這個淨信心的種子加強它,才有這個淨信心的果。有了這個淨信心的話,那個時候你的善法欲才生得起來,那個時候修行就有可能,就有可能!


【如是勝解大乘入大乘門,即是誓除自他一切過失,誓引自他一一功德。】

你那個時候有了這樣上面的幾個層次,一步一步得到了這個勝解,那個時候了解:啊!原來我們真正走的最好的路是這個啊!於是就誓願─發誓一定要淨除自他一切過失,一定要真正圓滿自他一切功德。必然會產生的!

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這個次第,所以第一個欲為進依,我們第一個要找到欲,欲是勝解。那麼勝解怎麼來的呢?修異熟果。然後呢這個是什麼?根據這個,要深忍之信。更從這個深忍之信,這個淨信哦,這推到必定要找到善知識。現在我們非常幸運,有這麼好的一本論,有這麼好的環境配合在這裡,內外都具足啊!所以這個因緣,如果你平白放過的話,那不得了啊,那非常可怕!尤其是現在在這個因緣當中,如果你自己不小心,產生什麼?第一個浪費,浪費本身就是一個最可惜的事情。如果在這個浪費當中,你還扭錯一點點的話,那不得了啦!那不得了啦!

所謂弄錯是什麼樣呢?譬如說我們現在說,啊!現在在這個地方,要教你沙裡面揀金,結果你弄錯了,揀出來的是沙,把金丟掉了,完了!你以後注定你,只有永遠窮苦啊!所以這一點,我是特別地提醒大家一下。這我想,諸位所以願意在這個地方啊,跟我一樣,大家互相鞭策的原因,就是我們大家怕:在這個情況之下,得到了這麼好環境啊,不但不能浪費,還要扭錯,那個後果非常可怕!我們也不妨從本論上面,一向告訴我們的:它的殊勝的利益是什麼;錯了以後,它的過患是什麼,常常去想。繼續:


【然一一過及其習氣究竟清淨,一一功德畢竟圓滿,必須經歷多劫修習,不見我有淨除過失引發功德一分精進,我實徒耗有暇之身,如是思惟自行策發。】

好!懂得了上面這個道理啊,好囉!說你要淨除一切的過失,要達到究竟清淨,以及修習功德要究竟圓滿,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而我們現在呢?對不起,這個都沒有,要做這種東西,要精進。如果在這種狀態當中,「哎呀!我們得到了這個暇滿難得的人身寶啊,讓它空空地過掉了以後,不可以啊!」自然而然哪,就努力地策勵自己。否則你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話,一聽見要除無邊的過失,要集無邊的功德的話,唉呀!害怕就退怯;一個退怯,從此完了!然後你如理了解了,一個精進的話,那就對了!你只要跨一步,時時跨一步,的的確確這個菩提呀,就在我們手上!

【如云:「我應除自他,無量諸過失,然盡一一過,須經諸劫海。未見我有此,斷過精進分,墮無量苦處,我心何不裂。】

我們看,下面就說,唉呀,說我現在啊,要想除自他的一切的過失,但是呢,任何一個過失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但是反過來,我們自己身心上面找一找,我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乃至於有了這個精進心嗎?唉呀!沒有。所以呀,因為這樣的關係,結果嘛一直在這個無量的大苦當中啊!所以下面叫,什麼叫「我心何不裂」啊?說我們現在真正不應該忍的就是這個,我們應該把這個事情看見了以後,然後呢心裡邊說:「嘿,我這算什麼!」不要眼前一點小小的事情啊,等下說幾句,哎呀,心裡面就是自己嘀咕了,一點點小的事情就嘀咕了,這種事情根本動不了你!

真正是要什麼?就是思惟法:哎呀!想想我這樣,那不可以,那個絕對不可以!一想到這個大痛苦,一想到我們不能淨除這個大痛苦,那個時候心裡面哪,就要熱惱得不得了,就像要真正地遭到大傷害破碎一樣,你有了這個力量就行了,那就行了!我們啊,現在不是跟煩惱鬥的這個力量,而是被煩惱轉的這種狀態,一點點小的利益,就被它牽去了,一點小的煩惱就被它牽去了。然後呢我們忍受它,還覺得為自己忙,結果害了自己。所以說,

【我應勤引發,自他眾功德,然修一一德,須歷經劫海。我終未能起,修此德一分,我將難得身,空棄實奇哉。」】

好的方面來說,我要啊成就自他一切功德,欸,任何一個功德要經過這麼長的時候。現在呢,我沒有這樣修啊,這個不可以啊!欸,目前尤其是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暇滿人身,這個暇滿人身,包括了能修的身,以及應修、所修的法,就白白地浪費掉啦!那個實在說起來,啊!真是叫奇哉,是、是、是算什麼呀!這種地方是我們真正應該策勵的。這個叫什麼?第一個勝解力,勝解力。上面說的雖然簡單,可是我們真正眼前應該努力的,就要不斷地努力這個事情啊!要不斷地真正努力的就是努力這個!第二,


堅固力者,謂何事發起精進,即於彼事究竟不退。】

由於前面發了那個勝解力以後,然後呢心裡面一心一意,被這種善法欲所策動,你就努力去做了。那麼等到你去做的事情,要注意!要第二個力量叫堅固力。對於你所做的發起了精進啊,要一直做下去,達到究竟而不能退轉,這個很重要!所以他下面呢,先防反面的,然後呢,正顯。


【此初不應率爾而行,當善觀察,見其能辦次乃進趣,若不能者則莫趣入,與其既行中間廢捨,莫若最初不趣為勝】

怎麼樣達到那個堅固力呢?說在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不要「率爾」,好像很輕率地隨便就這麼開始去做了。要好好地善巧地去觀察,看見、了解的確地如是─欸,能做了,那麼然後去辦。假定說覺得還不行,那麼先不要去做,為什麼呀?與其中間做了以後不行退捨的話,不如最初不做。為什麼原因呢?他下面,


【其因相者,以於中間棄捨誓願,若成串習,由此等流,則餘生中亦棄所受學處等故。】

我們做什麼事情啊,中間棄捨掉了,這個養成功了習慣以後,由於這個習慣、等流習氣啊,你將來也是會這樣去做的。這一點也許我們並不知道,說以前究竟怎麼樣會到現在,現前究竟怎麼樣到將來,不知道。可是假定我們仔細檢查我們的內心的、眼前的心理狀態,就看得很清楚,就看得很清楚!我們大家都是已經住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來的時候都有一番好心:啊,要學佛啊!要這個樣啊,要那個樣啊!結果進來了以後呢,是不是真的能夠如理地、一點都沒有退怯的這個心在走啊,不一定,不一定。

所以我們經常有這一句話,雖然這是句笑話,而經常有的說明了大部分犯這個毛病,什麼話啊?出家一年,然後呢出家三年,一年是佛在眼前,三年是到了天邊,再以後沒有了!為什麼原因?就這個。這個我們不必管眼前,這個狀態就是那我們以前就養成功這習慣,然後我們檢查、檢查我們自己心裡也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心情很猛利,來了以後啊,看看不對勁,然後呢到那個時候,或者拖拖拉拉,或者嘛就下去了,下去有各式各樣,這個情況我們就很容易了解。

不是不談這一生哦,這是我們宿生的習氣,宿生的習氣使然。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千真萬確的。所以我一開頭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說:我自己呀!就一直在毛病當中。不過我幸運的呢,就是這個拉鋸戰,拉了幾趟以後,欸,總算沒有退下來,慢慢地拉上去了,就這樣。我看見真正上去的那個,那的確不同、的確不同,他就是慢慢、慢慢地越來越深、越來越深。而且你去看的話,都有一日千里這個上升的情勢,一日千里的上升的情勢,這種善知識當代─有,我保證你們有!但是呢有一個問題,前面一再說過了,這個東西非要你自己努力,到那個時候看得見。否則你看不見,絕對看不見,他也不會給你看,真正修行人的話,他不會把那修行貼在面孔上。你心裡不相應,你也不曉得他心裡用功怎麼個用法,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現在我們繼續下去,不但餘生這樣,


【於現法中增長眾惡,於餘生中增長苦果。】

現在增長種種的惡業,將來呢,增長苦果,為什麼?欸,本來你要修善法的,現在棄捨掉了,當然棄捨善法嘛就是惡法囉!既然棄捨了善法,修了惡法嘛,將來嘛當然增長苦果囉,那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前面特別說明的,發菩提心的時候,說你許一個人,說我給你一個東西,到那個時候沒有了;現在你許法界一切有情的東西,到那個時候你沒有了,這有何等可怕呀!這樣啊!


【又因先思作此事故,未修餘善,退捨先作其果下劣,即此一事亦未究竟,故其所作終無圓滿。】

再說,本來啊你要做這件事情,因為你要做這件事情,所以別的事情你就不做了。結果呢,別的事情嘛你沒做,現在你做的事情嘛又退捨了,完了!對不對?先前要做的事情,你說我現在不做、不忙這個,忙這個。譬如拿我們現在來說吧!假定我們不修學佛法,那麼至少我們在世間上面還做一點事情啊!然後賺一點錢啊供養、供養,上面供養父母,對社會上一點貢獻。現在我們這些都不管了,跑到佛門當中來,張開嘴巴來嘛吃,就是這樣,結果呢?你跑到佛門當中嘛,你也沒有好好地做,世間的事情嘛你也荒廢掉了,不是很明白嗎?兩頭皆失啊!「即此一事亦未究竟」,唉,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也沒究竟,所以呀「所作終無圓滿」。所以,

【總之誓作何事,其事未成亦障餘事,】

喏,這個很清楚。如果說這件事情你不成功的話,其他的事情也跟著弄垮。


【由其等流,令其誓願所受律儀,亦不堅固。】

這個習性,平常我們說習性難改、習性難改;而且我們另外一個立場說,也了解,我們一直在我們的習性所使當中。所以平常我們總是說:唉呀,就是這個樣啊,就是莫奈何它呀!正因為這個習氣的深厚莫奈何,所以大家務必要在這個地方要著眼!如果這個地方不著眼,不從這個病根上面除去的話,是永無了期。所以古德們總告訴我們,剛開始要五停心觀,為什麼?就是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這個強烈的熾盛煩惱,就是無始以來的強烈的習氣。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不努力去加以對治的話,不管你說什麼都是空話,始終被這個裡邊的轉。這一點哪,我們切切應該記住的!


【如云:「先應觀加行,應作不應作,未作為第一,作後不應退。】

先我們看看哪,我們要作的事情,該不該作、能不能作。沒有作,最好;然後已經作了,絕對不應該退。所以現在這個地方,注意啊!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碰見這種情況了解了,是,我們會怯弱,可是我的感覺當中啊,不是退。在我們現在這個已經站的位置上面,我們第一個把它牢牢地守住,在上面增強,那這樣的話,我們就有希望。你一退的話,那剛才說的,完啦,完啦─兩頭皆失。而且這個習性啊,會生生世世地輾轉增上,太重要、太重要了!


【餘生亦成習,當增諸惡苦,障餘及果劣,此亦未能辦。」】

將來養成功了習慣,而且增長種種的惡,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是故願令誓願究竟,應修三慢,】

下面告訴我們,你要想誓願堅固,他有個好的方法,什麼?修三慢,這個妙不可言,這個妙不可言!那麼在正式解釋那個三慢之前哪,不妨有一件事情說一下。我們平常看那個經論上面,常常發現有一個事實,說某人哪,他以前出了一次家,然後呢不能如法地做,然後因為這個善根,雖然墮落了,然後呢出來,碰見下一個佛出世,那個時候善根成熟了嘛,他就成就了。大部分的地方,經常有這種說法。我們樣樣說:「對呀!」這樣。現在教你爬上去是真辛苦啊!「好、好、好、好,那反正我種了這個善根,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熟的。」

這個事情要曉得,不是啊是自己告訴我們自己的哦!這件事情是就是說,幫助那些人,他萬一沒有辦法可想的時候,你就給他種了一個善根,它總遲早要出來的。對我們自己來說的話,你應該深入地了解哦!說種了這個善根以後,是,你如果不成熟的話,只要種下去,它遲早會成熟。現在這個裡邊,你必須比一下,在還沒有成熟之前,這一段時候幹些什麼?受無邊大苦。然後呢,最後沒有錯,它成熟了;成熟的時候,是不是天上掉下來你坐在這裡成熟了?沒有!然後你還是拼命去做,為什麼?因為你受了絕大的苦受,那個時候內心撐你這大的力量,我們願意嗎?我們現在所以上不去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怕那一點苦啊!所以這個是我們現在這個如理的教法,應該策勵的。所以對於自學來說,千萬注意、千萬注意!你幫助別人是莫奈何的時候,才是如此啊!

所以你了解了這一點,那自然不一樣。說來說去一句話,你對圓滿的教法認識了以後啊,自然而然會引導到我們只有一條路。反過來說,了解了以後,自然而然逼到你非走這條路不可,只有這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而要想幫助我們逼上去,一個辦法:書本闔上來的時候,緊跟著在還沒有闔的之前,約束自己─哎喲,把那個聽見的不要忘掉。不要說還沒有闔書本,心已經想了:唉呀!怎麼還沒有下課,我還準備忙這個事情。那你注定一點用場都沒有,注定一點用場都沒有。你這個教法聽的時候都已經準備捨棄它了,到外緣一來,課一下,當然你捨棄它了,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嘛!所以你必須要在聽的時候聽對了,說:「哎呀!對啊,沒有錯!」你必定要把握得住,必定要把握得住!「下了課以後,我牢牢地拿著這個東西去!」你能夠這樣地努力去作的話,那才有機會哦!

所以前面那個所有講的道理,在這個地方都是它的基礎,都是它的基礎,那個基礎你如果不建立起來的,後面一定不行。所以你有了這個,然後呢牢牢地把握住,這個這樣地堅強的心,才能夠擋得住。同時在這個地方也告訴我們,我們精進第一個─擐甲,就是心裡面先披起來。反過來呢就是什麼?退弱。所以你還沒有作,心裡面啊這個甲已經棄甲,盔甲倒掉了,已經是準備打敗仗,準備逃走,當然到那時候非逃走不可啊!對這個概念先認識,然後呢,這個時候才談得到三慢。否則講那個三慢啊,還是口頭禪,還是飄在口上面。下面三慢是什麼?


【如云:「於業惑功能,三事應我慢。」】

對於這個三件事情─業、惑、功能,對於這個事情應該生慢。嘿,妙咧!佛法裡面處處地方叫我們除貪、瞋、癡、慢、疑;但是啊,大乘佛法當中,卻是教我們利用這個貪瞋癡慢疑,來對治我們的三毒。前面說我們不忍,要瞋,瞋什麼?瞋我們的煩惱,對了!我們要貪,貪什麼?貪功德,對了,善法欲嘛!然後要慢,慢什麼?就在這個上面去慢,現在我們看看如何慢法。


【其業慢者,謂自修道全不賴他為作助伴,唯應自修。如云:「謂我應自為,此即事業慢。」】

什麼叫慢?慢的行相就是「我」─我行、我高、我厲害。現在對什麼慢哪?對事業,這個業。說現在我要積的、造的什麼?善淨之業,這個業我來啊!一點不靠他人,不管別人,只有自己修,這樣。所以啊就像說:「我應自為。」欸,這個叫作事業慢。所以你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啊,平常我們做眼前一切的事情的話,你就歡喜都來不及。不要說:「喔唷,他不做。」嗯,他不作啊,他自己白白浪費了集聚功德的時間哪!我做,這個功德就是我的啊!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用得上「我」的時候。


【《親友書》亦云:「解脫唯依於自修,非他於此能助伴。」】

解脫是靠你自己的,別人沒辦法幫你忙,是千真萬確。不要說人哪,佛都沒辦法,佛只能告訴你這個道理,還要你自己如法如理,聽了道理去做啊!


【此是念其我當自修,不希望他,與慢相似,假名為慢。】

這個就是說,在這個地方策勵我們,說讓我們心心念念說:欸,這個靠我自己,我一定要自己去修,這不能靠他的;因為不能靠他,所以也不希望他。這個相跟慢相似,所以叫作慢,這個叫業慢,業慢。

這個《親友書》是龍樹菩薩寫的,實際上呢,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上面也說得清清楚楚。說我們應該怎麼如理思惟啊,說若我如不做的話,不得果報;若我不自做的話,不從他來。換句話說,我不做沒有果報;反過來,我不自做,絕對不會別的地方來,別人沒辦法幫你忙。而我做了以後呢,一定不會失去,就是業的定義就是如此嘛!所以現在既然你要好的果,就要好的業因啊!這個業因也沒別的,就靠你呀!所以別的地方,我拿「我、我、我」,我一來的話,這個慢就來了。欸,這個地方妙極了!他前面告訴我們拿掉它,這個地方就要利用它,結果利用它你成就了。所以這個地方,千萬我們真正應該提起來的,就怕你不提這個,這個叫作「業慢」,這個叫作「業慢」,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慢的地方。第二是功能慢:


【功能慢者,謂諸眾生隨煩惱轉,尚不能辦自己利義,況能利他,念我能引自他利義而勤修行。】

什麼叫功能慢呢?功能就是有做了這個事情,就有功德,它有能力可以達到我們要得到的種種好處。說那個一切眾生都是跟著煩惱在轉,因為他跟著煩惱在轉,真正自己的利益都做不到。他是想要得到利益,結果因為弄錯了,在無明當中,結果害了自己。他自己都在害自己,還要談利他嗎?欸,只有我能夠,不但是自己利益自己,還能夠幫助別人哪!現在為了這樣的大好處啊,努力勤懇地修行。


【如云:「此世隨惑轉,無能引自利,眾生非如我,故我應修此。」】

世間的人,都跟著煩惱在轉哪!連他自己的利益,都沒有辦法。那些人都不行,不像我這樣,嗨,所以我要!那個時候這個也是跟慢相似的。


【又此諸人於下劣業且勤不捨,我今此業能引妙果何故不為,作是思已而正修習。】

你再看看旁人哪,為這種下劣、差得不得了毫無意義的事情,哎喲,忙、這個人忙這個,那個人忙這個,忙得個不得了。我現在忙這個事情,可以引發無邊勝妙大果,為什麼不幹哪!他們那些人種一點田,唉呀,忙得個要命;現在我能夠得到無比的佛果啊,為什麼不做啊!哎呀,早晨的的確確不要等到他三點五十分打板,我三點二十分就起來了,乃至於兩點鐘就起來了,哦,就這樣。然後他馬馬虎虎,正好我去幹哪!這樣自然你能夠如是思惟了修習。


【如云:「餘尚勤劣業,我如何閑住。」】

別人都忙這個毫不相干的,我怎麼可以停在那個地方呀!


【然修此二,非輕蔑他而自憍慢,謂應觀為可悲愍相,無慢雜糅。】

但是這個地方不是說輕視別人哦,自己驕傲哦!是說別人看見,唉呀,這個人真可憐哪!他不懂啊,我懂啊!所以這個地方是並沒有真正的慢。


【如云:「非以慢修此,自無慢為勝。」】

不是真正拿慢心,而實際上心裡面並沒有慢,這個才對的。


【由念我餘則不能,與慢相似假名為慢。】

因為這個地方,說這個是有功德的,別人做下劣的事情毫無意思的,所以說別人不能,真是可憐者,而我能夠,這種行相啊是跟慢相似,所以叫作慢,叫功能慢。那麼今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315頁,上次講精進,已經講到順著這個次第,就是正式地講精進有兩個,一個是違緣,什麼是障礙我們精進的違緣,把它消除掉。然後呢消除了這個違緣哪,我們在精進之前,還要四樣東西─順緣,幫助我們精進的,這個四樣東西。那麼這個裡邊是,第一個勝解力,第二個堅固力。關於這裡啊,請諸位特別注意,佛法整個的中心是菩提心,但是要想得到這個圓滿結果的,最重要的是精進,是精進。

所以我們大家記住,一開頭的時候,特別經論上的證明當中,兩句話你們特別注意:「資糧善中,精進是第一」,在積聚資糧的時候,精進是第一;還有呢,「唯有精進是修學菩薩的唯一的勝因」,這兩句話。「唯一」,注意哦,就是這個!那麼經上面呢,反過(p140)來告訴我們,誰一有懈怠,那麼誰就不可能修習成功。這在305頁上面,大家,請大家再回過頭來看一下,305頁第六行,最末

【《莊嚴經論》亦云:「資糧善中,精進第一。」】

在我們現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最主要的積聚資糧,而在積聚資糧當中呢,根本─精進是第一。由於這個,依於這個根本,依於這個資糧之善,其他的跟著而來;如果這個沒有,其他都沒有,這是第一個。然後呢,《瑜伽師地論》上面是跳過兩行,

【〈菩薩地〉亦云:「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餘則不爾。」】

其他的不行,這個是論上面。

經上面呢,是最後一行,《海慧請問經》云,「有懈怠」,懈怠就是精進恰恰相反,那麼「菩提遙遠最極遙遠」,根本你就沒辦法碰到它。

【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

布施跟慧那是六度,就是說就自利方面來,你一有這個東西啊,你自己根本沒辦法真正利益你自己。

【諸懈怠者無利他行。】

自利既不行,當然利他更談不到。那麼下面呢,

【《念住經》亦云:「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

誰有煩惱,煩惱的根本在哪裡?喏,就是這個,根本,唯一的、獨一的根本─懈怠。一有懈怠,好了,一切都沒有了。

當然,這個是就我們精進一度來特別來說明一點。所以諸位同修,或者是對整個的輪廓還並不了解,那必須從頭開始,好好地注意。其次在過程當中的時候,對於這個一步一步加深,乃至於到現在的精進,我們這個概念必定要把握得住,必定要把握得住,有正確的認識,那時候才談得到修學佛法。否則的話呢,所謂的修行,始終都是戲論。「戲論」拿我們現在來說,那是開開玩笑的,這個可是並不是跟別人開玩笑,而是跟我們自己開玩笑。而這個玩笑,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輕輕鬆鬆的,很輕鬆的玩笑;這個玩笑,是把我們長劫在生死苦海當中,在地獄當中燒、煮這個玩笑,這個玩笑是萬萬開不得的!這是我們必須應該了解的。不要說在沒進入佛門談不到,進入佛門以後,如果你不認識這一點,乃至於認識了,不從這個上頭實際行持的話,那始終是在這種狀態,這個是真正對不起我們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