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2課程內容與總結16秋230(四) 【十二緣起支Part2_一重又一重,到底幾多重】

【前行緣念】
【皈依發心+心經】
【讚頌】【供花】
讚頌:大雄大力尊 真如 詞曲

【科判】
【表七】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己一、 正修意樂
庚一、 明求解脫之心
庚二、 發此之方便
辛一、 由於苦樂門中思惟
壬一、 思惟苦諦生死過患
壬二、 思惟集諦流轉次第
癸一、 煩惱發生之理
癸二、 彼集業之理
癸三、 死沒及結生之理
辛二、 由於十二緣起思惟
壬一、 支分差別
壬二、 支分略攝

【浴佛】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海
五濁眾生離塵垢
同証如來淨法身

【班長】

Q、佛陀為什麼要有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形好?

嬋媛:因為很莊嚴,讓人會嚮往!
班長:佛陀也是從凡夫一路修行而來的,佛陀之所以要成佛就是要利益眾生,另一個角度說,其實是為了我們的,所以佛陀為什麼要修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形好,也是為了我們。

【班長】

如英法師說我會出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報答父母恩。如果你修行夠了,有了足夠的智慧,才能夠真正幫助你身邊的人。大家也可以下週四來請問法師喔!

【如得法師開示支分略攝】

所引法就是所引果
十二緣起順序:1 2 3 8 9 10 11 12 (11、12就是4、5、6、7)
所引跟所生是同義詞
所引果:名色、六處、觸、受和生、老、死是一樣的
果位識就是:生
色、六處、觸、受就是:老、死
現在苦或未來苦,不是所引跟所生來判斷
你在無明、行、識的時候,箭就已經射出去了(不要以為現在沒感果或沒關係)
感果=近取因+俱有緣
EX.蘋果的因緣必須有:種子、陽光、水、土壤,其中種子是-近取因(因為種子跟蘋果是同一性質的相續),陽光、水、土壤則是-俱有緣

【聽帶】
(手抄稿 第十冊 p217)
前面生這個果叫「所引」。後面這個叫作「能生因」,那麼果呢,叫「所生果」。前面這個所引的果,這是種子,並不苦;後面所生的這個果,是現行苦,是苦。所以這個兩個因果之間有這樣的差別。在我們的起心動念當中,到那個時候你用上了,就了解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現在眼前很多東西,這明明是苦的,但是我們感受不到,然後呢拼命去集那個因,等到你感受得到就來不及啦!這個裡面有這樣的兩重輾轉關係,所以我們必定要了解說,喔!現在你這個一念哪,雖然感受不到苦,可是這個正是苦的因,使得這個苦的種子策發,將來感苦果的就是它。那麼你對這個有個正確的了解了以後,那個時候你就會努力去修行了。

【聽帶】
【是故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二者非是一重緣起,發愛之受,乃是餘重緣起果位。】
這個一句話,就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在這裡了,修行的根本在這裡。所以這地方說「能生之愛與發愛之受」,這十二支當中,受的因緣所以愛,那麼愛哪裡來的?因為前面有了受、感受,啊!覺得個感受是可愛的,然後你就愛著;那個感受使你不舒服的,然後呢你就排斥,是乖離愛;還有一種叫捨受。這個兩樣東西彼此間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緊緊地不相分離。欸,妙了!雖然緊緊地不相分離,「兩者非是一重緣起」。嘿嘿,這個就很有趣!它種種的因果緣起的流轉過程當中來說,它並不是在一重緣起當中,是兩重緣起當中的。
哪兩重緣起呢?就是前面這個無明、行、識,是「能引」之因,這個因,對不對?由於這個因而引發名色、六處,然後呢觸、受,這個是「所引」的果,這是第一重 緣起,到受為止,到受為止,到這一個地方為止。第二重緣起呢?是愛、取、有,為「能生」之因,能生之因。那麼引發的是什麼呢?「所生」的是什麼呢?生、老死。由於這個愛、取、有為因哪!然後引發生、老死那個果,這第二重緣起,不是一重緣起。
既然不是一重緣起的話,中間這個關鍵在什麼地方,我們找出來。喏,真正的流轉生死,就是不曉得這個關鍵。然後呢你了解了這個關鍵,切斷的地方也從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切斷,行了!所以當這個關係你了解了以後,你照著它去做的話,那麼證的果,說一個利根的小乘,叫緣覺。如果萬一我們沒有這麼聰明,那佛告訴你這個受是苦哇!實際上受呢,就是我們現法,眼前一切都是受。為什麼眼前會受啊?到現在為止我們大家都了解了,原來我以前造的種種的業呀,你造了這個業嘛當然現在感得這個東西,你有這個感受啊!這不是很清楚嗎?一重因果對不對?就是以往你造了那些,所以現在有這個感受,就如此而已!
在這個感受上面,你又起種種貪著,告訴你呀!這是錯的。嗯,好,你到此為止,擋住了!如果說你到那時候,到此為止擋住了,不跟無明、觸相應的這個受。你認得了所以生愛是因為無明,現在你認得了,不再生起無明的話,這個愛就不生起。為什麼呀?原來這個都是業感緣起—空,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下面你正確認識了以後, 這個不再無明相應。無明是什麼?就是惑嘛!所以細的地方,或者是說,內在的是無明,因為你不認識,所以生起種種的愛著等等;那麼認識清楚了以後,那個就不生了,擋在那裡。擋在那個地方的話,它這個就不會再引發生死,這個它重要的關鍵。

崇呈:為什麼會用俱有緣這個詞?
班長:俱有緣是相對近取因來講的,是就感果來講的,如果一棵樹最後長出蘋果,近取因是蘋果樹的種子,最後才會結成蘋果,你拿別的東西,它不會結成蘋果,比如說一個人的小孩最後會長成大象嗎?不會。小陳彥廷慢慢長大成為大陳彥廷,他要吃飯,要喝水…這些就是近取因。

【老師-浴佛前行】
【班長】
P.103L3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又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P.103L6又云:「清淨身語意,常讚佛勝德,如是修心續,晝夜見世依。若時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奪。」

【 行政事項 】
1. 下週四性冠法師關懷企業班同學,請直接到4-1教室就位
2.
~Homework~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廣論進度:P185L3第三幾世圓滿者~ P187L5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
…手抄:第十冊:P271L9~第十一冊P21L3
…音檔:[80B] 07:18 ~ [81B] 03:58
…網頁:http://www.mylamrim.org/?p=16548

<<消文部分>>22組
P186L1諸阿羅漢昔異生時~P187L5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