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4L05易於獲得 ~ P15L08正聽軌理 今初

音檔:[008B] 16:07~ [009A] 25:33

手抄稿第一冊 P259L07~第二冊P16L11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者。至言及論諸大教典,雖是第一最勝教授,然初發業未曾慣修補特伽羅,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難獲密意。設能獲得,亦必觀待長久時期,極大勤勞。若能依止尊長教授,則易通達,以此教授,能速授與決定解了經論扼要,其中道理於各時中茲當廣說。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者。如白蓮華及諦者品宣說,一切佛語,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為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為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於是學,此不須學,執為應捨,遂成謗法。《徧攝一切研磨經》云﹕「曼殊室利,毀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若謗法者,由謗法故,是謗如來,是謗僧伽。若作是云,此則應理,此非應理,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菩薩宣說,此是為諸聲聞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獨覺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諸菩薩所學,是為謗法。」若毀謗法,其罪極重。三摩地王云﹕「若毀此瞻部洲中一切塔,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若弒盡殑伽沙數阿羅漢,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雖起謗法總有多門,前說此門極為重大,故應勵力而斷除之。此亦若能獲得如前定解即能遮除,故其惡行自趣息滅。此定解者,應由多閱諦者品,及妙法白蓮華經,而尋求之。諸餘謗法之門,如《攝研經》中,應當了知。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一 聽聞軌理,二 講說軌理,三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初中分三,一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二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三 正聽軌理。  今初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者。】
是,前面所告訴我們一切教授,都是成佛的必要的條件,那麼第一步。第二步呢,了解了這個的話,不但是我們必須要的,而且你眼前就能夠指導我們,所以都派上用場。不過這個同樣的派上用場當中,你自己去摸,往往摸了半天,很辛苦。就算你摸到,也很辛苦,萬一摸不到,麻煩!現在有了這個善知識精要的教授的話,你很快、很容易得到,這第三段。看文:
【至言及論諸大教典,雖是第一最勝教授,然初發業未曾慣修補特伽羅,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難獲密意。】
是的,佛所說的經以及諸大菩薩造的論,當然佛也有講的論,雖然是最殊勝的、最好的教授。但是對我們剛剛修學的「初發業」,就是初初修行的人來說,還沒有淨除罪障,還沒有積聚資糧,還沒有習慣走修行這條道路那些人—補特伽羅就是有情—如果不依靠一個真善知識的教授,自己的力量直接去找的話,它的真正的意趣,得不到。就算你能得到,下面說:
【設能獲得,亦必觀待長久時期,極大勤勞。】
就算你能得到,也必須要經過很長的時候,吃了絕大的苦。我們往往是這樣,人家說,不相信,等到你自己吃了大苦回過頭來,「唉呀!就是這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但是,這個不冤枉哦!我們人就是這樣。就怕你跑到了那個時候,回過頭來還不反省,那就麻煩了。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呢,你頭上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吃一些冤枉苦頭,多吃了幾次,欸,聰明人就不,下次曉得不必樣樣東西自己去闖。自己闖不透,很多東西就想辦法找善知識,那個時候你下面就省很多氣力。說,反過來,他能夠依止。
【若能依止尊長教授,則易通達,以此教授,能速授與決定解了經論扼要,】
因為這個地方這個教授,能夠以最快速、正確的方法告訴你:哦,經、論上面的精要何在!
【其中道理於各時中茲當廣說。】
上面就提出來,下面的整個本文就是說這一點。所以我們只要照著這個文一步步下去的話,質、量、次第,每一個部分,這麼個好,這麼個好法!你如果說能夠跟它相應的話,你跑到哪裡,就成就到哪裡,譬如說我們說學淨土的,他去什麼地方,你這個時候就可以。然後呢這樣可以去的是下品的,再上去的是為什麼中品的,為什麼上品。參禪、學教沒有一個例外,它這個次第。因為這個是什麼?共基啊!說得很清楚,顯密的共基。
真正說起來,這本書裡邊,密教,跟密教的真正不共的內容,一點都沒有。而是什麼啊?大乘必須經過的跟密教必須經過的,完全共同,所以實際上,這個才是我們學本論的……我已經說過,我們現在大部分來說,最好的法門,也唯一的法門—念佛,這老實不客氣。但是我們絕對剛才這個毛病不要犯哪!念佛,別的都不要了。我們就在這個理由上面,最佳的念佛的指導在這裡。如果你參禪,欸!一樣的。如果說你的的確確有大根性,你說我要學佛,那你要爬上去,這個共同的基礎還是這裡,那個在下頭。我們現在看最後一條:
【◎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者。】
它不但正面有這樣的功效,還有平常我們要淨除罪障是難之又難,它現在不要你這麼難,它自己消滅掉了。在還沒有說這個本文之前,我們大家曉得「懺悔」,說這個懺悔要得到淨罪相以後才算。這個《梵網經》上面說得很清楚,以及天台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乃至於《小止觀》上都說清楚,很多地方都講這個。那麼《準提陀羅尼》當中也說,你要去懺悔,要得到什麼啊?要得到懺悔的清淨相—晚上做些什麼夢;如果你定,定中應該有什麼淨相;乃至於你平常,說外善根發相,內善根發相,你有這種。
所以我們祖師當中有一位蕅益大師,大家曉得,這是好了不起的人。他因為這個研閱佛法的關係,覺得說:現在這個真正的得到的真實內容不容易啊!這個戒啊,這個戒體得不到。所以就照著這個《占察善惡業報經》的辦法,拜那個「占察懺」,一直拜到幾歲啊?四十九歲。四十九歲?四十七歲啊?總是這兩個當中。你看他二十幾歲就出家,然後花了這麼多年代,然後什麼?清淨相、淨罪相。喔唷!所以那個罪障一旦在這個地方,你要把它弄乾淨是難哪,難極了!你要沒有弄乾淨的話,對不起,這個佛法業果之間的話,是一點假不來的,一點沒情面的,你就得受這個罪呀!
而現在呢,欸,它不要你花這麼多辛苦,它自己就消滅掉了。這個好處不得了地大!這也為什麼在經論上面,處處地方說明,有了善知識的依靠的話,啊!沾太大的光,討太大的便宜,乃至於像善財這樣一生取辦。這個道理是有它特殊原因的,有它特殊原因的。在這個地方,我們雖然說不一定,尤其是我覺得:的確要學淨土,但是其他的各宗各派的很多祖師的傳記,值得我們參考的。談到這裡,有一本傳記值得看一看,《密勒日巴尊者傳》。他呀也沒懺悔,也沒有什麼,就因為跟著他的老師,被他的老師磨折得千辛萬苦,最後不但所有的罪惡統統淨除掉了,而且達到這麼大的成就。這些事情,我們可以值得作為我們的參考。現在我們看本論是怎麼消滅我們的罪業的:
【如《白蓮華》及《諦者品》宣說,一切佛語,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
這個引經上面,經上面告訴我們。這個《白蓮華》就是《妙法蓮華經》,它說所有的佛講的話,不管它實,或者權,實際上呢,佛一定是應不同根基的眾生,說不同的法,一定的。所以有的是權,有的是實。什麼叫「實」?就是說如理地、全部地顯發出來。什麼是「權」?慢慢地接引你。就像那小孩子一樣,剛開始進入小學幼稚園、一年級,這個教的書、教的內容,不是馬上可以叫你發明,或者做什麼的,這個叫「權」,權宜之計。當你一步、一步地上去,到最後,你行了。那麼這個,必然需要的,這個都是最後走到成佛的方法。其實就算拿那個剛才的比喻來說,你說一個小學生,你能夠把大學的東西教他嗎?對他來說也只有小學。當然,佛是個三界導師,他一定能夠了解我們的根性,所以他用的方法,絕對正確。所以我們能夠毀謗他嗎?這個一點,務必要注意!
【有未解是義者,】
有的人不了解這個。
【妄執一類為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為成佛障礙,】
因為有一些人不了解這個真實的佛說的意趣,所以他的邪妄的執著,說這一個是成佛的;這個不對,是障礙的。
【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
所以他覺得這個是好的,這個是壞的;這個是合理的,這個是不合理的;這個大乘,這個小乘。不過說到這裡,他有一個問題了:「欸,好像他這個上面教示我們,大乘也不要管了,小乘也不要管了。」好像這樣!不是這個意思。祖師們所以把佛的經教,判教說大乘、小乘,乃至於大乘當中還要判,這個通教、別教、頓教、圓教,他這個為什麼?告訴你這個次第的必然性。你認識了、了解了次第必然性以後的話,你才不會是此非餘。不會說我這個對,他這個不對。你曉得:喏!佛接引人,有這樣的方法一步、一步上來。既然你要學佛的話,將來都是你必然須要學的。現在我剛開始發大乘心,行的時候,是,一下不必廣學,但是你將來自己做到了,要救人的時候,你還得廣學,這不是很明白嗎?我們怎麼可以毀謗它?所以祖師判這個是這樣的。現在他這個地方說的是:我們不了解、我們妄執,才說:「哦,這個大的好,這個小的不好。」反過來也是如此。這非常糟糕,非常糟糕!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說大的嘛,
【謂其菩薩須於是學,此不須學,執為應捨,遂成謗法。】
說:菩薩要學這個;喔,這個不可以!那譭謗它。
【《遍攝一切研磨經》云:「曼殊室利,譭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
就是這個很容易。說這個經上面佛告訴文殊師利,這個謗法這件事情,很細微的,我們現在粗心大意,不大容易看得出來。假定有人這麼說,說:「這一個是好,這一個是下劣的。」你有這種念頭,對不起,就是謗法!
【若謗法者,由謗法故,是謗如來,是謗僧伽。】
如來無量劫來,三大阿僧祇劫積累的法,你說這個不對,不是謗法嗎?然後這個法的傳承靠僧伽,你說這個不對,不是謗僧伽嗎?所以啊,別的罪,你是造五無間罪可以救,謗法罪是沒辦法救,道理在此。所以現在大家千萬不要犯這個毛病啊!
【若作是云,此則應理,此非應理,是為謗法。】
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是為謗法。
【若作是言,此是為諸菩薩宣說,此是為諸聲聞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獨覺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諸菩薩所學,是為謗法。」】
那麼同樣的前面那個道理,就是說,如果我們如理去辨別的話,也要曉得:哦,學這樣的、這個地方,這個是共聲聞的,這個共獨覺的。有一些人偏向這個,那麼就是屬於聲聞;有些人偏向那個,叫做獨覺。這我們要判別得清楚,曉得自己走上去,而不是以我們的執著—我這個對,你這個不對。你一起這個心,錯了,這個裡邊很細緻、很細緻。我們弄得不對的話,又不要去學了,那個又錯了。
【若毀謗法,其罪極重。】
很重。下面引經。
【《三摩地王》云:「若毀此贍部洲中一切塔,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
你把南閻浮提所有的塔廟統統毀掉了,這個罪還好,而你謗法這個罪呀,比前面那個重。下面
【若弒盡殑伽沙數阿羅漢,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
你把恆河沙數的羅漢統統殺掉了,殺一個羅漢都不得了,五無間罪啊,你現在恆河沙數的羅漢都殺掉了,這個罪不得了啊!他下面告訴說,如果你謗法的話,這個罪還要來的重!經上面哦,《三摩地王經》,不是我們隨便講的哦!他處處地方引經,這個要注意!
【雖起謗法總有多門,前說此門極為重大,故應勵力而斷除之。】
真正謗法不單單這個,還有其他的,但這一點特別重要,罪也特別大,所以要努力去斷掉它。
【此亦若能獲得如前定解即能遮除。】
假定你對前面這個三點,決定認識了解的話,自然而然你不會犯那個毛病,對不對?所以說:
【故其惡行自趣息滅。】
所以,我們這個這麼可怕的罪業,自然就消失掉了。這個論有這麼大的好處,正面告訴我們引上直路;反面的話,自然而然那個很多罪障就消失掉了。
【此定解者,應由多閱《諦者品》及《妙法白蓮華經》,而尋求之。】
關於這個,你多看上面這二部經。
【諸餘謗法之門,如《攝研經》中,應當了知。】
關於其他部分,你看一看那部經。現在我們不妨來溫習一下《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大家都認識的。那個〈方便品〉當中前面的,它說得好清楚,說得好清楚啊!佛出世的目的是幹什麼?就把他佛無始以來所集的,最圓滿的這個大法要告訴你們。但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一樣,他所以用種種方法來給你,而他這個種種方法,只要你碰到一點點,都對!所以固然是你呀大經大論、驗證等等固然是,一點點的事情也是。所以他處處地方說,乃至於童子戲,這個小孩子,趴在地上弄了個沙,捏一個佛像,他也最後成佛。然後你隨便跑得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拿那個樂器去讚歎一聲佛,念一聲佛,拜一下,這些尚且都要成佛,現在反而這個經論是不對了,這,有這樣的可能嗎?所以叫我們多看,這個原因,這個原因。但是真的多看的話,的的確確要有一個人善巧指導的話,你就很容易懂;要不然的話,你自己努力了一些時候,也多多少少可以。
我覺得諸位,你們的善根遠比我好,所以我非常讚歎。為什麼講這個話?我自己覺得《妙法蓮華經》,我現在好像講給你們聽,講得頭頭是道,實際上我真的怎麼徹底……我就是膚淺地了解一點點。這個二十多年以前,那時剛出家,人家說,這個大乘最圓滿經典,我是以無比仰慕之心翻開來去唸,唸了半天哪是一點味道都沒有。為什麼一點味道都沒有?它就是什麼—你也成佛、他也成佛。欸,這個成佛的道理沒講,我想這個話好像那麼簡單哪!那時不懂,到後來才了解,那時候花了很長一段的工夫。原來它真正的重點是什麼?就是說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究竟目的。
那麼為什麼不一口氣成就呢?那因為眾生根性不同。儘管佛生生世世引導那些人,告訴他這樣做、這樣做啊,但是大家偏偏執著自己,結果所以還是走這個路。因為這樣,所以只好應你們的機,就騙騙你們哪,說:好好,這樣也好、那樣也好!但是儘管這樣,你最後啊也最後走到。所以說,這樣應那樣機的不同的方式來接引你,或者拿世俗的來說,來騙騙你,這個叫權,這個叫權。所以所有的這些,無非都是佛三大阿僧祇劫,實際上是無量阿僧祇劫,苦心積累的。而這個積累過程當中,都是捨身目、手足、腦髓,外面的妻子、國城更不在話下,這樣地得來的東西啊!
所以它下面就有一個特殊的意義,你說怎麼說是「三」這麼長的時間呢?這個都在《法華經》裡面。《法華經》不是〈從地涌出品〉當中,它最後有這段公案嗎?這個佛的真正成佛的年代,是不曉得無量阿僧祇劫啊,從了這個以後,他生生世世一直在度眾生。換句話,他這個法寶就是那樣地集起來的,這不是很明白嗎?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看。
那麼另外一點,我們要著眼這個《法華》,《法華》好像我們平常說總是走迂迴路子,實際上不是的!法華是把那個直路跟迂迴路子,都比出來了。就是說,如果你一開頭能夠聽從善知識,放下自己的執著,去照他的路線走的話,那是快速的路子,那是快速的路子!在沒有說這個快速路子之前,我們不妨體會一下,我們現在的實際狀態。我們會想:對呀!那麼為什麼不這樣呢?那些人哪,這些羅漢,轉了個半天都走那個路啊!我們平常難免會引起這樣的一個概念,單單這樣從文字上面去看的話,是會很容易,實際上我們要心裡上去體驗一下。
我們現在眼前這麼小的小事情,你能捨得放掉你自己的見解跟別人嗎?做得到嗎?就算勉強,你做了以後,心裡面還在嘀咕半天,總覺得不來勁,「我總要想什麼辦法,要照我的意見去做才對。」是不是這樣?細細想一想。我這句話沒有一點點說笑話,或者指責大家的意思,沒有。如果指責大家,那就我錯了!你們聽成這樣,你們錯了!我無非是讓我們體會一下,我們要放掉這個執著是何等地難啊!不管這個道理現在聽的時候,聽得非常來勁,你聽完了以後,你心裡面還是這個。聽了覺得好,我要照他做;等到你跑到那個地方去啊,廚房裡的時候,一吃—哎呀!他燒得怎麼這麼不夠我的口味,最好要想辦法多加一點鹽。你到時候就嘀嘀咕咕,萬一不行:我來,我來!是不是?你必定要從實際的行相上面去體驗這件事情。那麼世間這麼一點小事情,何況現在成佛啊!就這樣。所以這個裡邊真正的差別關鍵就在這裡。
不過在這種狀態之下,他有一個善巧的方法。一般來說,我們了解了這點往往想:哎呀!走這個直路,改那個習氣這麼個慢法呀,既然這樣的話,好了、好了,我這個習氣又這麼重,反正最後總歸到,那我就慢慢地來吧!又容易引起這種心情。所以這個真正好的教法,譬如像本論,它一開始不是告訴你,要這樣、要這樣、要這樣!很多高的條件,不是的。它開始的時候,沒有講那麼完整的教法之前,告訴你,你照這樣的辦法走,有什麼特別殊勝的好處,說:哎呀,這樣走的,這好處這麼個大!不但如此,反過來它告訴你,如果你不這樣走的話,有什麼嚴重的缺陷。而處處地方,它把這個好處跟缺陷,讓你體會得到。所以你還沒做的之前,心裡想:啊,一點都沒錯!而且這種好壞都是你眼前體會得到的,當你真正能夠體會得到,你心裡想說:「對、對、對呀!我為什麼要省力?還是希望省一點力,得到一點好處。既然這樣看起來的話,走我這個路子啊,不但省不下力來,而且吃了大苦。走他這樣路子,雖然眼前是小苦一點,省了大力,得到大好處。」你這個能力辨別了以後,那個時候做起來容易了,這個就是它告訴我們次第,以及很多關鍵,特別的好處,殊勝的地方。
翻到15頁。由上面我們了解,說這個佛法,這樣無比珍貴的這法寶啊,現在有這樣的一個殊勝的大成就者來造這個論。佛法深妙的意趣,我們不容易領會,那麼經過一個菩薩祖師的解釋,才可以體會到。而由於造者的成就高低,所以解釋的內容同樣也有深、廣或者偏、滿之間的不同。現在造本論的這一位菩薩,成就這樣殊勝圓滿的功德;不但如此,而且他一生造的論當中,以這一部是最究竟。那麼跟這樣圓滿的教法,如何才能相應呢?我們現在學它,應該有些什麼準備呢?假定你事先有了完整的準備,那麼你將來就可以得到完滿的結果。所以我們世間有一句話,孔老夫子儒家說的,「凡事豫則立」,你世間哪,事前先準備好了,那這個事情就可以做得好,事情可以做得好。所以我們對於這樣殊勝的法門,應該怎麼樣去聽、怎樣去講,才能夠跟這個法相應。
我想我們平常大概都有一個經驗,說哪個地方打七,哪個地方講法,我們趕快匆匆忙忙,把家裡的事情放掉了跑得去。是,或者你可能覺得這麼難得的機會呀,把安排事情弄弄好,匆匆忙忙騰出個幾天或七天。可是你剛跑得去,第一天的時候,那時候跟法不相應。原因是你剛離開家裡面,家裡一大堆的雜務還在腦筋裡轉,對於眼前的環境你又摸不熟。就算你家裡事情放掉了,大家在念,念些什麼你也不知道,趕快去找一本書本,怎麼拜也不知道,怎麼弄也不知道。結果等到你七天下來,也許你知道了,念些什麼,拜些怎麼個拜法,你樣子好像會了、了解了,可是它打七真正的意思,叫你跑得去,就學一個三皈依嗎?就叫你學得去拜一下佛嗎?當然不是。為什麼?原因就是事先沒準備。假定說,我們事先已經有準備了,說那個地方佛堂的規矩應該如何,打佛七的真正的宗旨,然後你跑得去,樣樣準備好了,一開始全心全意照著去念的話,完全不一樣。其實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都是如此!
在這個地方我們也經常舉這個比喻,常常說六祖大師一聽就開悟了。那麼至於六祖大師傳給他的學生,一講,那個學生就行了。他為什麼行?我們為什麼不行?經文是一樣的,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這個地方主要的關鍵,這個內容我們只要好好地看下去、研究下去,思惟、觀察、修習就會了解。這個文字本身是比較容易懂,而這個所以立這樣的次第,這個內容重要在什麼地方,我在這地方特別加以說明。所以,在正式講聞佛法之前,我們要曉得如何去講,如何去聽,你把這個工作準備好了以後,你講聽就有絕對大的好處。
我們往往說:「哎呀,現在找不到好的法師,找不到善知識,聽不到好的法!」是,這個是一個原因,但是裡邊更重要的原因—自己沒有準備好,自己一片荒田。我為了證明這一件事情,說兩個公案給你們聽聽。這個在佛世,在《雜寶藏經》上面,有一個老比丘,他是老年以後出家。修學佛法,年紀大了比較困難,年輕的時候就容易,為什麼?真正修行要拿出全部精神,不是說老了什麼都沒有了啊!平常我們世間都說,啊,等退休了,那時候修學佛法,來不及了!年輕的時候全部精神放下去都不一定,等到你年老了還有希望嗎?但是這個老比丘真是啊,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地有機會,有善根,到了晚年才進入佛門當中。但是他雖然晚進去,這個人意志倒是好樂之心非常強。
跑到佛門當中,佛世的時候,那個僧團也是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很多人固然看見老年出家,很憐憫他、同情他。但是就有這種年輕人,常常看見:嗨,這個傢伙老朽了,怎麼樣都不行啊!總歡喜開他玩笑。可是這老比丘本身卻是非常認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誠。他一點不會說像我們普通世間,往往倚老賣老,這是非常壞的大毛病,他沒有!他也沒有—普通人年紀大了以後,有很多老的習慣,他總覺得修學佛法了,世間的用不上,全部精神像年輕人一樣,跟著他去學。但是儘管你那個心裡有這樣的準備,這體力不行,所以他處處地方總不如人家。這個年輕人常常開他玩笑,開他玩笑,他總歸逆來順受,人家雖然故意開他玩笑,他還誠誠心心地聽人家去做。
那麼有一次,就有這個年輕的比丘在一起啊看見,那個年輕人看見他:欸,這個老傢伙來、來、來,給他開開玩笑。經常歡喜這樣。他們本來幾個年輕人在開玩笑,看見這個老比丘來了以後,大家故意裝得很莊嚴地在那裡講法。這個老比丘過去了,看見他們聽法好歡喜地過去。過去了以後,他很恭敬仔細,很羨慕這些年輕人講法,其實這些年輕人哪,都是調皮搗蛋的。看見來了,說:「好,你那個老上座,來、來、來!」這個上座有幾種,僧年也是個上座,換句話說年紀大,或者戒臘上座,或者智慧上座。就是說他年紀雖然輕,出家雖然晚,但是他智慧很高,或者開悟了,這叫智慧上座。因為人家開他玩笑啦,所以他出家雖然晚,年紀大了,說:「你這個老上座,來、來、來!歡迎!」然後坐在這裡,就給他講法,他聽得歡喜、高興啊!那些年輕人肚子裡都在笑:「這個老傢伙,老上當!」就這樣。然後有一位年輕人就說:「來、來、來!告訴你,讓你證得四果,佛告訴我們法要證果的呀!」他好高興,好歡喜!「就這樣,你坐在那個角落裡邊!」然後這個老比丘,就非常恭敬地坐在這個角落裡邊。
有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個鞭子,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那個,禪堂裡面用的那個香板,給他頭上面「叭!」一下,「好,這個加持你,使你得須陀洹果—初果。」這完全是開玩笑,但是這老年人卻是至誠恭敬地,一心一意地聽他們。結果一棒下去啊,他真的開悟了,證了個初果。哎呀,他歡喜啊!年輕人覺得開他玩笑而高興,這個老比丘因為開悟了,哎呀!非常恭敬、非常歡喜地,高興地下座感謝他們。結果大家一般地歡喜,但是內情完全不一樣。結果,「哎,你不要急,這個只是初果,還有二果。」「好、好、好!」跑到這個角落裡面。然後那個年輕人是後面笑得笑壞了,覺得這個老傢伙就這麼糊塗,會上那個當,這麼高興。這個老比丘心裡面真歡喜,證了果怎麼不歡喜啊?把生死了脫了,見到這個道相,一心恭敬從這個角落跑到那裡去。然後另外換了一個人,拿著個香板,頭上又「吭!」一下,說:「加持你,給你二果!」就這樣,如此這般四個角上面敲了四下,證了四果羅漢。
你們去看看,真實故事。這個說明什麼?意業很重要,很重要!就是他心裡上面已經自己成熟了。佛法這個東西處處告訴我們:內學,內學!你學了法,自己內淨心意。我們現在真正最大的毛病—學了法是專門當做照妖鏡看別人,看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除了這個以外,然後自己我慢心是越學越大,那個大得不得了!跑到任何地方,看看他不對,看看他不對;只有一個地方沒看見,應該看的地方就是沒看見。大家就是這個就是錯的。準備—真正的問題在這上面。換句話說,一開頭我們並不了解,佛法的特質是什麼,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說非常可笑的事情。所以在這地方特別告訴我們,我們不要急著受什麼大法,你如果這個地方,你能夠轉化得過來的話,下面的法一一受用,馬上受用而且!所以他這個地方,在沒有聽之前,先告訴我們怎麼去聽啊,就說聽聞的軌理。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① 聽聞軌理。】
這個佛法,聽聞佛法,應該有什麼樣的軌則?為什麼道理要這樣聽?在這裡再說一遍,大家千萬不要講道理!大家聽了這個道理,看看哪,是不是你心裡面相應不相應,這個才是,這個才對,否則的話那個東西啊,越走越遠!第二呢,
【② 講說軌理。③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講應該怎麼講,它為什麼先聽後講呢?你聽,自己會了,體會了,那個時候才可以講給別人聽。現在我們自己不會,先講給別人聽,這個是一個大遺憾。然後你聽會了自己,還要講給別人聽,那時候才圓滿,自利利他,然後二利才圓滿。這個地方也是,做完了以後,最後應該怎麼辦?一個法會是共同的。關於這個地方,聽聞應該怎麼辦,又分成三:
【初中分三,① 思惟聞法所有勝利,② 於法法師發起承事,③ 正聽軌理。】
這個聽聞佛法,又分三個步驟。第一個就告訴我們哪,「思惟」,就是觀察思惟,擺在腦筋裡去想,說聽聞佛法有什麼殊勝的利益,這個非常重要。平常我們總覺得:好端端地在那裡,舒舒服服、高高興興,為什麼要去聽啊?送到門上來啊我們還不一定聽咧!送到門上來聽的時候,覺得:「欸!他講得不對,我這個對,他那個有什麼了不起啊,他這個我也曉得!」這種心情完全不相應,完全不相應,完全不相應!你首先先要想,這個聽聞佛法有什麼好處?反過來不聽佛法有什麼壞處?那個時候你才心裡面會一心一意地會推動你去做,推動你去做。實際上我們心裡面的,平常啊有各式各樣的煩惱擋在這裡,假定你沒有一個準備的話,很容易都在煩惱上轉。儘管你坐在聽法的地方,在那個法會裡邊,你心裡面還在煩惱上面相應,結果在這種狀態聽了法,害了你。下面會詳細說,為什麼叫聽了法,害了你呢?就是剛才說的,聽了法,你不拿它來自己淨化而增長煩惱,這個原因。所以你先聽聞它的殊勝的利益,然後推動你,推動你去一心求這個法。
那麼其次呢?對法是如此,對講法的法師應該怎麼辦?發起承事,發起承事。要對他至誠恭敬,這個道理下面講。你有了這樣的準備,那下面就是正式聽聞。它每一部分有它的特殊的理由在,我們哪必定要照著去做,必定要照著去做!你能照著去做就得到好處,你能做多少就有多少好處。所以下面這個每一個部分,對我們現在是絕對,有絕大的意義!真的照著去做,這個才是對我們真實的好處。現在我們看,說聽聞佛法有什麼殊勝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