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62L5 第二思惟六苦者 ~ P166L3 如是總攝亦當思惟

音檔:[70B] 11:44 ~ [71B] 12:46

手抄稿第九冊:P198LL1 ~ P238L9

音檔:

音檔連結(若無法線上聆聽,也可自行下載)
【廣論原文】
第二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其中無定過患者,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瞋,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無飽足過患者。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由此常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然其安樂不及一分。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應如是思。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如云﹕「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為蟲極飢虛,所噉諸土糞,於大乳海中,充滿極高盛。」如是又如《華嚴經》云﹕「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於此摧諸欲。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謂盡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誑,領受無量無義大苦。如前唐捐無量色身,皆當憶念,若後仍不策勵勤修,更當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厭離。慬哦瓦云﹕「覺(口窩)敦巴從無始來,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猶如今日,故須策勵。」又如桑樸瓦云,「此生死中須多仰覆,此於心中實覺不安。」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須勤思惟,縱起亦當恆常修習。
數數捨身過患者。如云﹕「一一身體諸骨聚,超過幾多須彌峯。」謂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爛壞,多於須彌。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即此釋中引經文云﹕「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丸,量如柏子,作是數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諸苾芻此大地泥速可窮盡,然諸人母展轉非爾。」是顯自母及彼母等母轉次第,此論亦說母邊際故。此成厭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論》云﹕「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其釋亦云﹕「此顯由諸難可度量稠林相續,令極難行生死大野,常應厭患,隨順於此,當如理修。」如此當知。
數數高下過患者。如云﹕「既成百施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長時安住須彌頂,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入,難忍灰水無極河。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間絕。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覩。」磨等三鐵輪者,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天女隨逐者,謂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此如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無伴過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三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闇中。」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種善事。無邊黑闇者,謂無明黑闇。無伴而趣者,如《入行論》云﹕「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如是六苦總攝為三。謂於生死中,無保信處。受彼安樂,終無飽期。無始而轉。初中有四,一於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謂身數數捨,二作諸前益不可保信者,謂無決定,三於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謂高下變易,四於諸共住不可保信者,謂無伴而往,第三者謂數數結生,展轉受生不見邊際,如是總攝亦當思惟。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第二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
這個六苦的來源,他,換句話說這個地方,處處地方說明這個師承,這點我前面說過很多次了。我覺得古人著述立說,他一字之差,明明曉得這個字錯了,他不改,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後呢他有說明的,這個是他想當中可能什麼,找不到根本不會改。我們現在動不動就是亂改,然後呢不但一個字改,然後概念拿我們的想法去想。我們實在是生死當中,百分之一百的凡夫,如果我們這種概念正確的話,那佛菩薩是一點用場都沒有。我們不是學佛菩薩,我們變成功教佛菩薩了,這一點大家要了解啊!
雖然這個小地方,他處處地方說明了真正的聖者,他們的著述的立說,一定有他的圓滿的師承。而且這個師承不僅僅是說聽見就對哦,他一定要自己親自驗證。像本論的根本—阿底峽尊者,以及根據阿底峽尊者的藍圖造本論的宗喀巴大師,他都是三事具足哦!這個都是三樣東西都具足的。換句話說,他們說出來這個量本身的話,百分之百地正確。所以這一點他有這樣的說明,這個意義在這裡。「其最後」是各別的,所以這裡不談。那麼現在我們是總思的時候,所以這個裡邊只說它的總的六種。
【其中無定過患者,】
是第一個,說這個沒有定,看看那個內容什麼叫無定呀?
【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
嗯,就是這個,沒有一定的。這個本來很親愛的,到下一生變成怨敵,本來怨敵又變成功親愛的。上面說「父轉為子」是顛倒,這個顛倒還是親,可是有很多怨家仇敵轉過來了。那我們是不是也一天到晚,唉呀,你跟我好,我跟你怨,是毫無意思、毫無意思。短短的幾十年完了以後,到下一次誰曉得誰是誰?這個時候都不是我們應該忙的事情,不是我們應該忙的事情。我們如果了解了這個,那一無可憑。所以我們第一了解,現在世間的親愛,一切無可憑信處啊!所以這些東西,「是故全無可憑信處」。《親友書》上面怎麼說呢?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
不但在輪迴當中轉,那現在也是一樣的,這個千真萬確。欸,以前的好朋友,到那時候反面成仇;以前說不定兩個人不好,到那個時候,大家也有的好得很欸!處處地方都是這種。經上面:
【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
就是這樣,實際上一直在轉哪!真正地這樣轉來轉去,真正有智慧的人,所以對這個是一無可貪。因為平常我們最難捨的這個事情就是這樣,你了解了,還有什麼好貪?應該停止,停止啊!那麼停止了這個貪愛的心,怎麼辦呢?在法上面善安住,這個是基本的。實際上呢,他更進一步分進昇華這個東西,把它變成功大乘的。你既然是寶愛的話,真正要寶愛,不是像現在世間的染污,這個沒有用。你要進一步地幫忙人家去解決,那就變成功大乘。所以那個大乘的心的的確確,就把那愛的染污部分淨化了,把它好的那部分昇華了,就變成功悲呀!
【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瞋,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這一點就是第一個,我們觀生死流轉當中,啊!「全無」,一點點沒有憑信的,沒有憑信的。
【◎ 無飽足過患者。】
然後呢生死當中,最大的行相就是貪,當你貪而遇不到,或者違背的時候那是瞋。這一個情況叫「無飽足」,做任何事情永遠沒有飽足的,不但沒有飽足,越做越厲害,越做越厲害!這東西真是可怕極了,真是可怕極了!我想這個我們人人有經驗,有的人很多,也就是貪心比較淺的人,不一定感覺到;貪心重的人的確,你不管怎麼樣,啊!他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東西的可怕,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看見了,唉呀,到那時候只有除了這個以外就沒有了。但是不管你怎麼樣,你沒辦法飽滿它,它這個過患就是這樣。
【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
我們任何一個人,就是單單吃母親的奶,比四大海水還要多,不曉得多多少。而且向後去,你只要還在生死輪迴當中,你吃的還遠超過這個。
【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那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所飲的奶汁不曉得多少,如果說我們不求解脫的話,以後還遠超過這個。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在生死當中,不管任何一件事情,苦事、壞事沒有不經過的。而所有經過的事情,沒有一個例外,永遠就是這個行相,永遠沒有夠的時候,永遠沒停止的時候。結果呢實際上狀態,沒有停止的內容是什麼?唉!一點點小小的快樂,這個是虛假的,帶來是無比的痛苦,帶來無比的痛苦。所以想到這裡,要厭離啊,要厭離啊!
【◎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
假定說,你受了快樂可以使得我們滿足的話,真的能滿足那倒好呀!但是三有當中,不管哪一個,不管你受多少,你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不但沒滿足,而且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厲害!
【由此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
就因為這個,然後無量無邊劫受無邊大苦。現在我們貪小小的一口之食,將來烊銅熱鐵丸,到那時候好可怕,好可怕!唉呀,所以想到那個,實在是不值得,實在不值得啊!
【然其安樂不及一分。】
那個痛苦是無量無邊,所受的快樂是一點點。
【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
就像那個生癩,「癩」就是痲瘋病,啊!這個痲瘋病的可怕,不曉得你們去過沒有?這新莊有個樂生痲瘋院,我去過一次,我聽他們敘述說這個事情,當時沒有什麼感覺。有的時候自己身上癢了以後,你去抓抓,啊,那真是越抓越癢。但是比起那個痲瘋病,那個痲瘋病的痛苦,他實在是受不了,受不了到什麼程度?他寧願拿那個火來烤。對不起,烤得那個肉都燒焦了,他那個外面是痛得要命,裡面還在癢。啊!這個東西,那我們這個貪心就是這麼嚴重法,這個這麼嚴重法。可是這個東西比起地獄的猛火來,那還不曉得多少。
所以平常我們的心裡邊,這種貪、瞋的心相,那個就是將來到地獄裡面去感得餓鬼的,所以你長劫受苦的就是這樣。眼前哪,我們到那時候,一到那時候猛利的貪生起來了,你永遠不得滿足的,就是這個心。將來為什麼會感得那餓鬼,就是這樣,你就永遠不能滿足。那麼偏偏貪心的人也就是這樣,哎喲,好東西樣樣顧自己,完全顧不到人家,所以沒有積一點福報。所以那個心裡面永遠不得滿足,偏偏又造了這個業,所以他吃的時候,對不起!又找不到東西吃,這個。所以眼前你了解了這個因果關係的話,你很明白就了解將來這果性的狀態。所以我們現在多思惟、多觀察,那唯一的方法,來靜息、轉變它。
【《攝波羅蜜多論》云:「獲得此案樂,猶如一日享,多累仍不足,重疾莫過此。」】
【《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
那這上面又告訴我們,這個「百」,並不是說一百趟,實際上是「泛百」。就是我們任何一趣當中,任何一趣,都是經過無量無邊,任何一個快樂都受過,任何一個好事情都有過。結果有了以後,對不起,我們的貪心滿足了嗎?對不起,沒有耶,反而增長。唉,還有呢苦也是如此,也是如此啊!正因為你受那個貪,所以受那個苦,就因為我們不能滿足所以受那個苦。然後呢受這個生死的輪迴當中,「無有情腹未曾臥」,這個話什麼意思?就是互為母子,世間的有情是無量無邊找不到邊際,可是又因為我們的生死是無量的,所以人家互為母子。找不到一個人,絕找不到一個有情例外的,所有的有情都曾經做過,互為母子過,這麼多!結果呢,對不起,還是不能滿足,我們也不能離開。
【應如是思。】
應該這樣去思惟、觀察啊!
【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
照著除憂苦的經上面這樣思惟的話,你就很容易了,很容易了。說實在,有的人讀那個經,有的人曾經告訴我:「唉呀,法師啊!聽了這個,我就不敢聽、不敢看了。」我說:「為什麼?」「唉呀,看看那個都好怕哦,就是這樣,做也做不到。」如果是你們碰到這種情況,你們怎麼說?以前我也這樣想,後來不,後來不!因為你做不到的結果你退下來,退下來安樂嗎?假如退下來安樂的話,誰也不願意做,我是第一個絕對不願意做,喔唷,做這個苦事情幹什麼!因為你退下來,是只有一條路 — 死路一條,永遠受無邊的大苦。你現在這樣做地做下去的話,欸,你眼前雖然做不到,你只要咬緊牙關慢慢地做的話,做到;做到了以後,問題都解決。這眼前雖然你心裡面覺得:啊,有一點做不到。那一點做不到,實際上並沒有苦欸,只是心裡面一點恐怖,對不對?你這一點心裡的恐怖擋不住,將來這個大苦你怎麼擋得住啊!所以你想到這裡的話,你一定向前衝。
所以說來說去,主要的是什麼 — 正知見。你就把那事情的問題看得、認得得很正確了以後,這問題都會解決的。你如果仔細想想:啊,發現了!努力地一心只有向上。所以這一點是告訴我們:所以我們要照著這個經上面,能夠這樣去做的話,那一定能夠產生厭離。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如云:「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為蟲極飢虛,所噉諸土糞,於大乳海中,充滿極高盛。」】
你看看,經上面告訴我們:啊!我們在地獄當中所飲的烊銅,超過大海水。唉呀!想到這一點,想到這一點哪,那個貪心實在一點都生不起來,想到這一點,那貪心實在一點生不起來!我們不要說飲大海水的烊銅,不要說熱鐵丸,你們試試看,把那個鐵燒得啊,不要說燒紅哦!把那個鐵擺在火裡面燒它五分鐘,還是黑黑的一點看不見,你們摸它一下看,你們不妨摸它一下看。我有一個同學,我們同班的,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參觀高雄那個鋁廠,那個鋁錠拿出來,就是這個從原料當中拿出來以後,放在邊上,放在邊上。那時候已經完全變成鋁錠,一點看不見,像好好的。嘿!他老兄好玩地跑得去一摸,這就這樣。這一摸,旁邊人告訴他:「欸,這個不能摸的!」把那手馬上就一下打開,打開當時感覺不到。打開完了以後,發現那個手整個地爛了,整個地爛了,這個就這麼厲害哦,這樣啊!
所以,這種地方我們不要單單,如果想真正聽聽、結結緣,那也就罷了。啊,反正覺得滿好玩的,倒真是滿好玩的。你覺得滿好玩,願意看看也有好處哦!如果你要真的希望,這個心情能夠感受得到的話,你最好自己試一試。可是不要吞下去,吞下這個受不了哦,你手上面去試一下。那個開水燒了一百度,把那手指伸下去,不要用那個手指,用那個手指,為什麼原因?因為那個手指要做事情的。或者用左手的手指,然後你弄,萬一到那時候你又來了,放那邊又燙它一下。如果你覺得燙的太不行的話,你割開來放一點鹽上去。然後呢你歡喜吃醬油嘛,你歡喜吃那些嘛,你要歡喜吃的東西,你放上去試試看。你來了幾趟以後,大概我想可以稍微對我們有一點幫助。現在受一點小小的痛苦,將來可以免除極大的痛苦哦!所以說如果自己想有心痛改的話,這個自然……也許這個方法太笨了一點,但是卻它收效最快。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要燙手指,不要燙這個,燙這個的原因在這個地方。這是隨便,雖然這個是並不善巧,可是確實不妨以你們自己的量去想一下,然後呢在這個犬豕當中所食的不淨高過於須彌山,這個是對貪的人,對貪什麼?飲食等等。還有呢對親友難分別的人,由生死中別離,別離了以後,我們流的眼淚,已經高過這樣,你想到了這一點,難捨的這種事情,沒有一點捨不掉的。還有呢如果瞋心大的話,你看看你為了大家一點鬥爭,這個平常我們鬥爭中不須送掉性命吧,鬥爭乃至把命送掉那個頭積起來高過於梵世,那個不得了。我們墮落小蟲當中食這個大糞、土,也這麼多。
【如是又如《華嚴經》云:】
他不斷地用那個經上面的證,無非是用種種方式,總是我們越多,總有一個地方能夠觸到我們的心,那個時候不要輕輕放過哦!當你觸到了這個心上面的時候,你要想辦法把你這個相應的感觸,那個時候加深它,那個力量就從這個地方產生的,那個地方產生的。所以你平常的時候儘量地多去研閱,當一下觸到了,你停在那個地方。唉呀,對呀!使得這個心量慢慢地加強堅固、加強堅固。你這樣地經過三番五次努力,以後就容易慢慢、慢慢地產生對治這種效應。那麼《華嚴》怎樣說呢?
【「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於此摧諸欲。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
它經上面,前面是單單從苦的那一方面,這個方面又正面地告訴我們:你想想看呀,我們為了前面這種無理的貪欲,然後呢虛耗的這個生命,不曉得無量無邊哪!現在是為了解決這個無義的痛苦,然後一心努力地如法行持,然後呢依戒定慧這樣,應該努力趁這個機會,把這個欲摧毀呀!在我們這裡,的的確確正應該努力的。所以跑到這地方來,我們正應該努力的在這地方,這一點這是最重要。如果跑到這個地方來,這個地方還是嘻哈放不下,這個千真萬確的,脫下衣服回家去;先懺悔,等到有了力量再來。嘻嘻哈哈那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做的事情是這個,說:「我跑到這個地方來,為什麼要做這個的!」嗯,那麼這樣。所以我們這裡有一位同修我非常讚歎他,他覺得:我持了戒做不到,捨戒。乃至於必要的時候,連它沙彌都不要,然後做淨人伺候你們,必要的時候回家去,然後吃盡了苦頭再來。這個才是有志氣!這個每一樣事情,應該我們要了解這一點哪!
【謂盡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誑,領受無量無義大苦。】
不管你得到的三有之間一切好事,那個都是什麼?「欺誑」兩個字。它騙了你,一點點地騙了你,結果呢受無量無邊大苦,這個大苦還是無義的。為什麼說「無義大苦」?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快樂的哦,修行是一件苦事哦!欸,但是修行—這個小苦而有大義!它現在呢大苦而又無義,這個我們要分別得清楚哦!欸,這個要萬萬地要分別得清楚。
【如前唐捐無量色身,皆當憶念,】
以前已經不曉得白白地消耗掉了,這個東西應該好好地思惟啊!
【若後仍不策勵勤修,更當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厭離。】
如果以後我們還不努力的話,以後還是這樣啊,這個是我們應該如法去思惟的,不要讓我們難得的暇滿的人身空空浪費掉。空空浪費都不可以,何況還要去思惟非理作意,把自己送到惡道當中去啊!所以這一點一定要生起這個厭離心啊!那個祖師怎麼說啊?
【慬哦瓦云:「覺壠敦巴從無始來,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猶如今日,故須策勵。」】
啊!說從無始以來,這個受各式各樣的身,但是沒有修正法,尤其是「大乘正法」,像今天這樣認真從來沒有過,所以今天居然做了,趕快努力啊!記得那個祖師前面有一段話吧?人家看見他用功得不得了,就說:「某人哪,你這麼用功你休息一下呀!」他說:「對呀,照理應該休息一下,但是我一想到這個生死痛苦、暇滿人身,我就停不住了。」嗯,這樣,那祖師的典型的公案,我們真正講修行,要把這個作為榜樣。所以他又說,我是仰望於……是怎麼講?「一心仰望這個,把古德的傳記擺在腦筋裡面,一心仰望,我要學他、我要學他啊!」我們千萬把腦筋裡面放不下的這種貪著,要丟到東洋大海。不要說這個人難捨,這個東西難捨,這樣。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所以這些東西千萬要捨掉啊!
我想到了這個,最近哪,早一陣子我剛來的時候,看見我們這裡有很多這個梅乾菜,那個的確是非常好的東西。我說:「唉呀,我們這麼多,就送掉一點啊!」就有一個人說:「噢,這個東西很好吃呀!」「哦,這樣。那吃不完嘛,就送掉。」結果大家也是放那裡,最近我聽說生蟲了。你看,人家居士一番好心送到這個地方來。唉!這種地方……。這要我的話,好吃,好吃趕快送掉。我看見很多祖師這種公案,那增長貪心,就增長貪心啊,我只要把肚子塞飽了那個是最好。所以人家弄很多好吃東西,我看見了就眉頭皺皺,心裡就害怕,就因為我的貪心還是很重呀!這個地方要看看那個祖師,祖師怎麼做的,這個才是我們到這裡來的目標。
【又如桑樸瓦云:「此生死中須多仰覆,此於心中實覺不安。」】
這個在現在生死輪迴當中,我們都要……什麼叫「仰覆」?反覆地多多思惟。你能夠反覆地多多思惟,你心裡面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哎呀,快樂得很啊!就不安了。於是你說怎麼辦哪?啊!他前面告訴我們思惟這個東西,「坐起慞慌,腦漿炎熱」。啊,你坐立不安!唉呀,那個時候那個心裡面就是,就像火燒一樣的話,你實在是害怕得要命,一心求脫,那就對了。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須勤思惟,縱起亦當恆常修習。】
說乃至於這個心裡面還沒有生起,要努力,縱然生起了還要繼續不斷。每一段前面講完了,一定告訴我們這幾句話,每一段講完了,一定告訴我們這幾句話。實際上呢,我們修行的時候也就是,沒有別的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不必好高騖遠,說:「唉呀,哪一個大法,哪一個大師呀!」佛早就說得清清楚楚了,就是這個樣,你從那個根本上面去做,那就行了。尤其是最近又有人說:「哎喲,最近有一個大上師要來灌頂了。」喔唷,他又想辦法要去灌頂。我就想起來了,據說來那個大上師白教的,這個錫杜佛爺,他的確白教的錫杜佛爺,那是非常精采的,非常了不起的。大寶法王走了以後,他現在認證的工作落在他身上,也可以說那他是第二把交椅。當然白教當中坐第二把交椅有四個上座,他就這個第二把交椅當中的一人,這個倒也是事實。
但是我們不妨說,同樣的白教的真正祖師是哪一個?馬爾巴祖師,然後呢密勒日巴尊者,然後到岡波巴大師再發展開來。而其中尤其是密勒日巴尊者,那真是千古奇人。他說了兩句名言,他怎麼講?叫「低處修時高處到,慢慢修時是快快到,一人修時是兩人到。」你修的時候你慢一點,結果你到得快;你低的地方去修的話,你可以爬到高的地方;你不必忙要幫一切人,你先把你自己弄好。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千真……他真正的成就,就在這個地方,他真正的成就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你們看過他的傳記的人曉得,沒有看過他傳記,我也把它說一下。他那時候修苦行,不得了!人家送給他一點東西,然後呢他是個在家人,尤其是西藏他們那個地方,就是不是像我們,一定要吃葷的—送他一點糌粑,送他一點點起士,還有送他一點肉乾。到後來那個肉乾上面生了蟲了,他把那個蟲拿掉,他後來想:「不對呀!牠也吃,我也吃,你怎麼可以搶牠呢?好、好、好!我餓肚子,那個蟲就讓牠吃。」結果他先頭發誓了,說:「如果這一生不證道的話,我絕不為八風所動,絕不為這個生命而跑做任何。如果這樣的話,寧願讓那個護法神把我一下弄死,下一世投胎我再來修!」結果到了眼前,眼看著沒吃東西,餓了幾天,他也不管。後來想:「對呀,我所以發那個是為修行,現在餓死了還是不能修行啊!所以這個並沒有違背我的誓願,那好、好、好,我討一點東西去吃吧!」結果他就跑出去,一跑跑出去,欸,看見了那個綠的蕁麻。
你們不曉得那個蕁麻什麼東西,我這次到印度去才看見。哎呀,那個東西上頭滿身都是草,這個草上綠綠的,那個上面有刺,那個刺有毒的,這個毒不是中的毒哦!那時候我不知道,我就一碰,唉呀,一碰那個手整整癢了兩天,唉,癢得你簡直是不曉得怎麼好!這麼個東西!他居然拿這個東西,它那個嫩頭就把它拿下來,他也不知道怎麼弄的。他們說:「喏喏喏喏!當年密勒日巴吃這個東西。」我當時第一次聽聽也沒有什麼心裡上印象,後來我刺到了,自己去想啦,哎喲!這個東西我哭了好幾次。唉呀,想想古人這樣,我自己實在是好差呀!人家還燒了這個東西,我還嫌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哎呀,還要醬油、麻油一大堆。他那個東西,就吃蕁麻,獵人不是跑得去找他嗎?跟他要一點東西說:「我在打獵半天,我找不到東西吃,你的東西先分我一點,然後我找到了給你。」密勒日巴尊者怎麼說?「哎,我吃的就是那個蕁麻。」「哦,那好好,你總給我一點鹽!」「鹽!有鹽就好了,我吃的就是那個蕁麻。」然後呢,跟他要了幾樣東西,他就說:「我吃的就是這個。」結果因為一直吃那個蕁麻,弄到後來,那個身上面都長出綠的毛來了。
以後他的妹妹不是來找到他了嗎?他的妹妹找到他的時候,那時經過一個地方,一個大喇嘛,哎喲,那個大喇嘛很神氣,然後呢那個弟子很多。他的妹妹就跟他說:「唉呀,哥哥我找了你多少年找得好苦,居然最後找到你了。你在這裡幹什麼?」「修行!」「那你怎麼這麼修行呢!我看見這個修行的大喇嘛,這麼多人擁護,吃得這麼好,他同樣地修行,你為什麼不這樣修行?」密勒日巴尊者怎麼說啊?「獅子跳的路,兔子我不敢跳啊!」他這麼了不起的人,他把他看成是兔子,密勒日巴尊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所以藏傳不管哪一系、哪一派尊重他,他一生有這麼高成就,就靠這個—他自己曉得我條件差。其實他條件真的差嗎?如果我們比比,我們絕對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乃至於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自己看「我是一個兔子」。哎喲,我們現在還看得自己很高咧,覺得:哎喲!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看看那個瞧不起,那個瞧不起;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那所以我們不成就的原因。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這種情形我們真正要思惟觀察的,不是它高高大法,而這個地方的基本。所以說「低處修時是高處到」,你把基礎做好了。其實學到現在還是很清楚,一旦你對這個死念生起來了,你現在的眼前的難道還放不下嗎?一旦你對於苦的了解了,你還會去找那些事情嗎?這個死、這個苦什麼?共下士道啊,「阿彌陀佛」啊!所以千真萬確是低處修時,高處是無有不到的!然後呢你不要急,要忙這個、要忙那個,是「慢慢修時是快快到」,所以我們中國人說「欲速不達」,基礎要堅穩哪!
【◎ 數數捨身過患者。如云:「一一身體諸骨聚,超過幾多須彌峰。」謂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爛壞,多於須彌。】
然後我們捨身的過患。捨身、受身,我們捨下來的身、骨聚,不要說骨聚,燒成功的灰超過須彌山,唉!不曉得受了多少。那就是,想想我們實在是,弄了這麼多次,結果呢!繼續還在那個地方,繼續還在那個地方,還不停止。所以前面說我們真的,我們的心真像金剛,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佛告訴這麼厲害的,我們居然在那個地方動都不動。唉!我們要反過來,最好的我們哪,後面告訴我們的:我們軟得像豆腐,軟得像棉絮;那就差不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哦!心動。所以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真正好的良馬見鞭影—那個好的馬看見那個鞭的影子就奔了,我們也應該這樣,一點點的小小的馬上就策勵,那這一生就有希望。下面:
【◎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
這個不斷地結生,然後生死流轉當中捨身,捨身以後呢?結生,就是生死流轉當中。如果我們把大地做成丸,丸子像柏子那麼一點點大,然後呢我們數這個母親,說我們的母親,要找到那母親的邊找不到。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平常我們去看這個問題,總覺得:我們因為是不斷地結生,所以每一次結生有一個母親,要找那個母親,這個找不到邊。他大師告訴我們:不!這個意思不是這裡。下面:
【即此釋中引經文云:】
下面,就是《親友書》上面的,《弟子書》還是《親友書》上面說的,解釋當中引經文說:
【「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丸,量如柏子,作是數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諸苾芻,此大地泥速可窮盡,然諸人母展轉非爾。」】
因為它那個經文上,在那釋論上引經上的文—凡是菩薩造論,他都不是憑空的,一定是有憑有據根據經論,然後呢貫徹諸經義來解釋這個道理。所以他引那個經論上面說:前面這個不是正理,那麼經怎麼說呢?就是就這一點事情來說,「諸苾芻」—就是告訴這比丘,佛告訴他譬如有人把那個大地那個土就做為丸,像柏樹子那樣,然後數:這是我的母親,這是我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這樣。然後「下其丸」,每數一個下一粒,說這個大地所做成功的丸,很快就數完了,但是要找到那個輾轉為母,找不到。這個什麼意思?不是說我每生結生的這個母親,就是說我現在生我是母親,母親哪來的?母親還有母親生,母親還有母親生……。
【是顯自母及彼母等母輾轉次第,此論亦說母邊際故。】
我們在這裡想:嗯?他為什麼要說這個,這個有什麼道理?好像在我們感受上面,前者比較對我們有影響—不是!他下面有道理的。
【此成厭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論》云:】
他每一個地方都引經據典的,在下面進一步說之前,這裡先說一點。我們平常都是憑我們的想像的,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不要憑我們的想像哦!我們的想像是什麼?兩個字—無明。而且不但無明而且還執著,還偏偏自己覺得對,毛病全在這裡。所以凡是這個經論上面處處地方它告訴我們,我們要認得這一點,我們就有希望了,有希望了。所以任何一個地方,不要說這個解釋對了嘛,你何必這麼囉嗦呢!這個心理是什麼?煩惱,就是你的習氣。看看經論上面為什麼這麼說,它每說一個,總有它的特殊的意義在。那個論上面怎麼說?
【「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
說隨便一個結果,就是我們隨便一個一生,這個說我們現在—「我」存在了,那麼你找它的這個一個結果,你找它的因,找它的因,「初因」,最初的原因哪裡來?你找不到,隨便這個一果都找不到哦!啊!所以這一個因緣無盡啊!你總得想這個上面,既然一切都是因緣,你要解決這個果,必定要從因上面;結果一個簡單的事情,你找最初因找不到的話,可想而知這個事情是何等地複雜。既然這麼複雜的,是何等地可怕。那這一下就找到更可怕的理由,懂不懂?所以我們現在隨便說,唉呀,做一點小小的事情,不管你貪也好、瞋也好,你以為吃一口東西,那一口東西的吃下去的東西,找它的最初因找不到。如果你要將來把那一口東西吃下去要還的話,你要還盡是還不盡,意思就是這個說。然後呢不管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這個它根本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因為你這個最初因找不到、還不盡,所以你永遠在這個地方結生,永遠要解決這個問題,它這個真正的困擾在這裡。所以我們任何一件事情,當下就策勵起我們大警惕來,這個懂不懂?
這個要再說一遍,「若時雖一果」,就是說任何一個果,你要找那個果的最初的因,找不到,找不到!那個時候你怎麼不怕呀,怎麼不怕呀!所以由此我們眼前隨便、隨便一樣東西,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要說,哎呀,隨隨便便,好像尤其是現在出家人,反正人家送得來的,反正你儘量地好的吃,去玩哪、用哪、樂啊,啊,不可以呀!你拿這個東西自求解脫了,那的確因為你解脫了可以得到,讓人家在這個福田當中種福;現在你不得解脫的話,人家也白白地浪費,你要還人家啊!既然這個因,頭找不到的話,你還人家,你怎麼還得乾淨哪!你怎麼還得清楚啊!
【其釋亦云:「此顯由諸難可度量稠林相續,令極難行生死大野,】
就是這個樣。啊!所以生死當中那個雜染,這樣地、這樣地複雜,這個是真難行啊!
【常應厭患,隨順於此,當如理修。」】
這個道理,你應該好好的修啊!
【如此當知。】
這是我們應該的。所以我們平常講的業,好像業果—那是它最簡單的基本業因,如果說你要找到那個基本因的輾轉地推行的時候,只有佛才能夠窮盡,只有佛才能夠窮盡。所以我們必定要下足第一步趕快努力,趕快努力啊!這個就是它的道理。再下面。
【◎ 數數高下過患者。】
第五,上升了又要跌下去,這個是受不了。下去了你覺得上升,對不起,上升了還要跌下來。
【如云:「既成百施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長時安住須彌頂,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
【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入,難忍灰水無極河。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間絕。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覩。」】
這個是高下。他講高下的話,就是你先上,上去了以後下來,就這樣。「既成百施世應供」,換句話說,你做了種種的布施,然後受到世間的種種的好的供養,那帝王啊什麼等等。對不起,造了業以後你又墮落了,又墮落了。前天我們講的那個故事當中就有這個,一個國王,他還做好事哦!吃醉了酒了,殺了一個人,結果墮落了。那現在這個時候,那我們看看,那不得了!所以世間是一無可取,一旦墮落了以後,對不起!「既滿轉輪聖王已」,那個是更好,一下在生死當中做奴婢,轉輪聖王是我們世間最高的,奴婢是最差的。我們現在不要說轉輪聖王,本來做個老闆,忽然跑得去做一個夥計,我們就受不了,何況是轉輪聖王!一下做個總統,忽然之間做個階下囚。唉!然後呢升天,天完了以後到地獄,這個種種地方,它下面這個裡邊都受這個事情。
通常像這個事情,我們好像不大容易感受得到,如果你認真思惟一下的話,我們還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怎麼思惟呢?譬如說,你們以前曾經有過很好的,譬如說很熱望的一樣東西,很熱望的東西,忽然之間熱望的東西失去了,失去了。通常一般來說的話,男女之間,哎喲,大家好得要命,忽然之間其中的一方移情別戀,然後看見你了,跟你白眼相向。唉呀,你那個時候內心的痛苦,那個比起前面這個裡邊說的話,那還不曉得差多少—那它只是失去了,你可沒有受地獄唷!他不是喔,本來在天堂上面好成這個樣的,忽然之間一下跑到地獄裡面去。啊!這樣的高下法,這個是我們應該體會到的。這個世間哪!然後你做生意,本來一向做得很得意,忽然之間做個階下囚,欠了一屁股債。那本來你得意的,人家跑得來求你,忽然之間到了那個時候你又要避債,到處都不敢見人。那個比起這個上面說的話,那已經好得不曉得好多少哦!所以,數數高下的過患。下面說:
【磨等三鐵輪者,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
就是指前面,上面他說的那個幾樣東西,那是指什麼呢?本來在天上面,然後一下到眾合地獄,到黑繩地獄,然後到燒熱,三個地獄當中去。
【天女隨逐者,謂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壓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
他上面就是解釋那個裡面說的那些,那這個地方我們也不必一一細說。總之一句話:你再好的東西,最後—墮落。在任何情況之下,你只要還在三有當中,三有當中任何的好事,它最後的話呢,一句話—墮落,最後一句話—墮落。所以你想到這裡,唉呀,「厭患三有」啊!所以這個難陀尊者,先不肯努力,結果一看地獄就努力了;喔唷,這樣一看天堂就努力了。結果再到地獄裡面一看哪,發現:唉呀,天堂受完了,還要回來,那是這拚命這個天堂也不要了。我們不幸啊,因為我們宿生沒有積這樣的福德,所以不能感得這樣的這個大聖者來引導我們。所幸的我們多多少少,還積了一點少分的福德,聽見這個圓滿的教法,我們趕快如理努力,我們有份跳出來,有份跳出來。所以想到這裡,眼前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更加努力,這樣才對呀!要不然一旦失去了這個機會,那完了,以後連聽都聽不到了。那只有一件事情,到那個時候吞烊銅,在油鍋裡煎,那才可怕呀!
【此如《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經上面就告訴我們,「積聚」,不管你有多少財產,最後呢「銷散」;爬得多高—墮落;大家親親愛愛—別離;「有命咸歸死」。你想到這裡,這些東西都沒有意思,忙它幹什麼啊?真正要忙的一件事情—趕快出離啊!所以「火燒頭燃尚可暫置」。我看現在人家要忙這個股票,喔唷,存那個銀行,不曉得做些什麼呀,不曉得作什麼千秋大夢啊!所以我看見一個祖師,他今天吃完了,把那些東西送給別人,為什麼?「我明天有沒有都不知道,你留在那個地方,人家施主一番好心,你留在那裡幹什麼!」結果他天天人家送,天天送,那個徒弟苦不堪言。欸,結果你不要看徒弟苦不堪言,那個徒弟也後來也成就了,那真正古來人的修行是這個樣。唉呀!現在我們積了一個月還要一年,積了一年還要積一百年,積了一百年還要積一千年。實在我們能吃多少啊?那人沒有一個人能活到一百年,可是我們都是為萬年計,不曉得忙些什麼!結果忙了半天一堆灰,然後到地獄裡受苦,真划不來!再下面,這個是六苦當中的最後一個。
【◎ 無伴過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三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闇中。」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種善事。無邊黑闇者,謂無明黑闇。無伴而趣者,】
現在到這個地方,我先解釋一下。假定我們能夠了解了像上面這樣的過失的話,唉呀,這一無可貪、一無可貪哪!那時候怎麼辦哪?不要貪著,去修行,修什麼?修「三福」,三福下面說「三門善事」,就是身、口、意努力去做這個。這個是什麼?「福光明」,這個才是。燈是照明的,平常我們在無明黑暗當中,那這樣,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取的,不是要在生死輪迴當中,這樣。如果說你不在這個上面努力的話,那麼對不起,那個時候你到哪裡去啊?「難破無邊黑闇」,而且這個地方是沒有日月的,這個是惡道,這個是到那時候「獨自當趣」呀!你眼前忙的東西,一樣帶不走,一個人也不陪你。你忙這個身體,營養了半天,就送你到這個地方去,不值得啊!至於說「無伴」,什麼呢?下面說,論上面告訴我們:
【 如《入行論》云:「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
這個身體,生—獨生此一身,這個身體生來嘛也就是。然後呢這個自己覺得:唉呀,這個總是「我」吧!對不起,壞的時候,對不起,這個東西也是壞掉了,壞掉了。眼前的親友等等沒有一個人跟你,沒有一個人,這個東西帶不走,這樣的情況。所以沒有什麼好伴,生的時候自己生,死的時候還自己死,他不能替代我們,何必互相障礙?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互相幫助,這是真正的,難得趁著這個機會互相幫助,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互相幫助有大利益,互相障礙毫無意思。真正可靠的—靠法、靠僧,這個才對。除此以外其他的沒有,「無伴」,記牢這個!
【如是六苦總攝為三。】
把前面這個,「如是六苦」,六樣東西總集起來,分三個大項目。第一個,
【謂於生死中,無保信處。】
第一個,在整個的生死當中,沒有可以信賴的,也沒有可以保證的。所以從這一點上面來,所以有人說:「唉呀,我要修行了,先啊積幾個錢存在銀行裡,然後先買一點股票。」完全錯了!「我先去造一個房子,然後造好了,在那個底下要去閉關了。」不要這樣,不要!我要去修行了,趕快找修行的佛法是什麼,然後照著去做,這個才對的。佛也告訴我們清清楚楚,這種東西一點都沒辦法保證你,一點都沒辦法可以信賴的。所以第一個,我們修行必定要認識的:這些東西不要忙。如果說你發了大心,為了別人—莊嚴,這個了不起!但是你這個目的幹什麼?還是見到了這個生死可怕,你要幫助別人、引發別人,目的仍舊是這個,這一點千萬注意,這千萬注意!總之這個地方這是根本在此,所以「無保信處」,在生死輪迴當中沒有一樣東西,這樣。
【受彼安樂,終無飽期。】
然後呢,第二個,你雖然要找到快樂,但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沒辦法飽滿的。不但沒辦法飽滿,正因為如此,是越弄越糟、越弄越糟。現在眼前貪一點小便宜,然後烊銅熱鐵灌口,唉呀!受盡了苦痛、苦痛、痛苦。然後等到你出來的時候,欸,對不起,逃出來了以後那個等流因果還在那裡,又來啦!然後呢難得的跑到人身當中,短短的幾十年,對不起那個等流就這麼厲害。所以我前面告訴你們:你不從這個上面切斷,你永遠沒機會。眼前為什麼我們會這個現起呢?簡單嘛!就是等流,就是說明就是宿生的習氣在。眼前做了墮落,然後到那個時候,因為你呀貪心重,所以餓鬼,如果還再造一點業的話,那個吃的不是吃不到,吃得到的,吃什麼?烊銅熱鐵。啊!這麼可怕。然後等到把惡業弄完了以後,然後作畜生還。還,統統還清了又跑到人間來;跑到人間來,對不起,那個嘴巴又來了、又來了。啊!這麼個可怕法,它永遠沒有飽足的。
所以懂得了這一點,就要曉得:哦,真正修行,大家注意哦,所謂等流。所以我們懺悔的當中,「從無始時來,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故」,記得這句話吧?「諸罪」應該如何啊?「皆懺悔」。啊!原來我無始以來心隨著煩惱,什麼地方隨起?就在那地方—等流心識。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如果說你不修對治,不照這個辦法思惟觀察的話,欸,你這個老脾氣又來了,看見了又來了。那個時候是什麼?煩惱,你一定跟著它去,一定跟著它去。修行修什麼?就是這個。所以這個懺悔真正的用意,你必定要懂得;否則的話,你說我懺悔啊,哎喲,我慚愧呀,我業障很重啊!說了半天你的業障在哪裡呀?自己也不曉得,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你懺什麼悔!這一點概念我們現在清楚啦,非常好!最後第三點是:
【無始而轉。】
就像前面這個東西,第一個沒有保證、沒有信賴;而且呢,得到了好的是永遠沒有飽足,反而受了大苦。這個狀態呢,就永遠在那裡轉,沒頭沒腦。唉!這麼嚴重法。
【初中有四,】
這個第一個就是無保信,有四個。
【一於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謂身數數捨。】
第二個。
【二作諸前益不可保信者,謂無決定。】
這個身體的確的確、的確地你能信任嗎?你覺得那個身體弄得好,你準備一點營養,欸,結果偏偏吃下去的出了毛病。啊!你覺得這個好,跑出去為了要找一點快樂,跑出去出了車禍了。乃至於你安安穩穩坐在這個屋子裡面,叭!房子塌下來了。你沒有什麼事情,自己也看不見,對不起,一點傳染病,你也弄死掉了。那你就這樣啊!身不可保。還有呢前面作的「諸益」,哎唷,我覺得賺了一點錢,擺在銀行裡邊,結果銀行倒閉了;欸,結果人家曉得,強盜曉得你有了錢了,把你抓得去了,種種這些問題。唉呀,你忙那個股票,「叭!」一下,股票跌掉了、虧了本了。啊,一點意思都沒有啊!所以前面作的益不可保信。
【三於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謂高下變易。】
你做了種種很好的,「叭嗒!」一下,跌下來了。
【四於諸共住不可保信者,謂無伴而往。】
那就是這個。
【第三者謂數數結生,展轉受生不見邊際,如是總攝亦當思惟。】
就是這個道理。前面所謂這個第三的話,就是「無始而轉」,不斷地在那個地方去轉,這幾個道理。那麼這個是前面六苦,八苦我們常常聽見的,六苦我們一般不大多,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又多了一個思惟的苦。其實思八苦、六苦沒什麼太大關係,真正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從這個幾個項目當中,能夠找到跟你相應的—欸,忽然之間你有深的感觸。然後呢把這個感觸,就是你當下的認識,然後呢不斷地去思惟觀察,把這個認識的量,產生強有的力量,把你以前錯誤的概念轉變過來,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這個工作。等到轉變過來了,那個時候,你一心一意地就忙你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念佛,叫你不念佛也談不到,把你嘴巴封起來,你心裡還在拼命念,生了病我也不怕,正好到極樂世界去,這樣好法呀!所以說,低處修時,是高處到!那麼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