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初歸敬颂及略述本論之重要
*次開為四門
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
甲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
甲三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
甲三如何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廣論課程內容/大意】
歸依禮敬佛菩薩祈求加持~皈依上師.禮敬佛.皈依法.皈依僧。

【讚頌】@善友
「善友」為相對於「惡友」而言,首先要對「惡友」的行相有相當的體會,否則可能會把實際上害你的,或是的的確確幫你的,分不清楚。
輪迴的痛苦讓心靈顫抖,因為善友大善知識讓我們「人生路上有你隨,太芳霏,太芳霏」大家要彼此好好地珍惜這燦爛輝煌時光。
※補充–日常法師於九十年十二月開示〈讚頌意趣〉中摘錄
「讚頌如果不能夠增長法的話,音樂產生的效果就變成耽著,樂本身的內涵不是靡靡之音,但是耽著本身會產生副效果。音樂是非常神聖的,假定耽著,對我們反而是最大的損失,而且,也褻瀆了這個三寶地。」

【聽帶/研討】
Q.學廣論迄今,對自己最為深刻的法理或開示理路,是什麼?若没有,想想看是為什麼?

–師父開示:
「佛法本身,它除了如理、如量以外,還要一個條件,所謂「次第」。
對我們來說,應我們的機,這個很重要的,應我們的機,很重要的!
就是說我們的機如果是已經到了佛地了,他就現佛身來救我們;如果說我們大乘,他就以大乘的行者,然後大乘當中又有種種的差別;小乘,以小乘的。這個就是我們修學佛法過程當中的次第。
那麼最上根利智的人,他以最圓滿的方法來接引他,所以佛出世的時候第一部說的是《華嚴》,那個是最圓滿的。
可是這個時候,不要說我們根本完全不在那個地方,就算看看佛世時候的公案,大智如舍利弗坐在這個華嚴會上,聽《華嚴經》是如聾如啞,聽得不曉得他說些什麼東西,我想這個公案,我們大家都知道。
這一點,我們雖然信得過佛,可是不一定體會得到這個心情。我們現在不妨用一個眼前非常簡單的例子一說,我們就可以體會得到。」
Q.為什麼大家一起聽聞?有人會有覺受?會印象深刻?有人會昏沈.不相應如聾如啞?
–師父開示:
「假定說現在帶一個其他的不相干的人來,他跟佛法不相應,坐在那個地方的啊,他聽得是一點味道都沒有。唉呀,不曉得你說些什麼東西,這是一種例子。」
「那麼更另外一個例子,譬如說今天是有一個很大的宴會場合,這個宴會場合有很多大人物出現,各式各樣的大人物出現,我們有機會去參加。結果我們如果說帶一個小弟弟,或者帶一個小孩子去,那個小孩子去了以後,如果回來的時候你問他:「欸!今天你參加了一個盛大的宴會,你看見了什麼啊?」他說不定會說看見巧克力糖。還有沒有啊?看不見,不曉得看見什麼,那些陌生人 不曉得什麼!可是另外人就看見,哎喲!當代第一類的這個大政治家、大學者發表了不起的言論。哇,覺得這不得了!這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吧!」
Q:為什麼有人覺得没感覺無味?有人十分歡喜?
Q.師父公案小弟弟參加宴會只看見巧克力糖,看不見其它東西,另外有人看見大政治家,我們是哪一個?為什麼?
師父開示:
「《華嚴》上面說得很清楚,就是我們在因地當中啊,是本來沒有對這件事情是認真地修行過。為什麼不修行?因為你一開始的時候你沒有這個好樂心,你也不往這個裡邊去深入,這我們心目當中不相應..」

Q.學習上,什麼是深刻的行相?
–如深深烙印在石頭上?還是如水?還是像空氣?
師父開示:
「而這個雖然說得很圓滿,但是以我們凡夫、普通人去看的話我們不懂的,我們不懂的!文字會懂,內容不懂,而且往往由於我們的偏見,我們往往會執著自以為懂了,結果害了,結果害了!
所以《楞嚴》上面說的像執指為月—欸,有一個善知識指給你看月亮,結果你看不見月亮,拿他那個手指做月亮;就是沒有人深刻地說明的話,內涵我們不知道。
所以這個殊勝的教授啊,要經過一些解釋;那個解釋的人,也必須具足他相應的條件。」

★我們宿世以來的等流習氣,執著自以為的知見,讓我們一直在生死輪廻中;現遇到了大師-師父.老師,要在這一世中,好好種因,在每一刹那的因果識田中,依著具量的善知識的教導,扭轉改變生命,好好學廣論!

【善行總結】
20組-柏伸~提早下班,催小琪一起趕快來上課。
24組-鳳丹~24組本週負責供花買花,自己發心願意幫24組幫全班買花。
23組-志強~現在每週與16秋週六班黃背心一起帶著16秋星期六班,開始拜35佛懺。
23組-武忠~現在慈心今年陸續剪修鳯山寺樹木,自己跟著一位林務局退休的師兄到鳳山寺修整樹木,現在鳯山寺的樹本,看起來跟以前有不一樣了。
25組-詩勻~隨喜媽媽包容買花的女客人;客人因為對感情的執著放不下,每月要買花拜月老,但因為經濟並不固定寬裕,媽媽善心同情不捨,常常給予優惠。
20組-宏彥(二哥)~「Just do it」..看到路邊樹枝雜亂,自己買鋸子修剪。
21組-同組合作一起完成本組課程分配承擔。
黃背心&早到同學~一起完成課前教室整理、桌椅調整。

【喻】影片-「這一定會讓你看第二次」
–眼見不一定為憑。
–「觀察」會因自己的知見、愛惡,而有所執著、偏執。
–自己的「見解」常常是不周遍、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