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第95堂課程內容與總結16秋230(四) 「穿Prada的惡魔」

【前行】月上青天

月上青天師在心 縷縷爐香遙升騰

香開雲煙恩師現 慈心悲心皓月明

月照我心 月照我心

夜海茫茫頓光明

月上青天 月上青天

師在我心師在我心

宇宙好清明 宇宙好清明

【讚頌】神弓傳奇-詞曲:真如老師

【班長】

  1. 從讚頌中發現自己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觀察自己是不是都喜歡事情是配自己胃口。

  2. 這周進度是白業果,因緣很好剛好這時候聽如淨和尚說師父的恩德:「廣論30話當年」。

【如淨和尚】廣論30話當年

  1. 廣論緣起:從民國77年在南普陀學院,每天講兩個小時,到民國78年,那時師父身體不好,走路沒氣力,拜佛後都不太爬得起來,但仍然堅持講法,後來海德公司幫忙剪帶,才開始流通。現在老師講全廣,才發現師父講的廣論內涵這麼細緻,有許多重要的內涵,所以真的非常感謝師父。

  2. 師父講廣論過程:

         (1)師父五十八歲,去印度求比丘戒。雖然有語言不通、飲食不習慣、漢藏情結等因素,但師父為了求法還是很歡喜。師父聽法以後,有許多地方都有突破。

         (2)師父回台後,在南普陀寺講廣論,學生的心力都因此慢慢提起,整個學風都有改變,老和尚聘請師父當副院長。

         (3)師父鼓勵大家紛紛開研討班:第一班是華藏講堂,第二班是高雄,七十九年11月在美國的法印寺也成立研討班,同學有時候會去佛學院請問問題,師父也會去各研討班看同學,八十年以後師父離開南普陀,八十二年正式在福智精舍成立法人,後來同年搬到鳳山寺。

  1. 師父建置輔助的課程:如淨智營、精進共修,以及義工。後來慈心文教事業也慢慢建立起來。

  2. 法尊法師的功德:大勇法師和法尊法師找一些人去西藏學習藏密,希望把經典完整翻譯過來。他那時候很認真學習經典,退位的甘丹赤巴告訴他,若是把宗喀巴大師的廣論翻譯出來,把宗大師的教法建立起來,才是真正對眾生最大的利益。法尊法師翻譯廣論後,就回漢地講經籌款,要把師長請到漢地,一路上吃進千辛萬苦,最後師長卻示寂了。後來這個傳承師長教法的心願,師父做到了。

  3. 結語:除了研討外,師父就是建立僧團,把廣論傳到漢地,現在又有五大論的學習和傳承。不只是讓這麼多師父的僧俗弟子學廣論,還有法人事業,讓居士能夠學,還能在生活中去造善業,都是師父的功德,讓我們把工作、學法、生活結合在一起。

 

【分享】讚頌+心得分享

  1. 俊彬:師父可以五十八歲,還去規劃籌謀,真是了不起。

  2. 錦芝:師父已經身體不好卻還堅持說法,令人印象深刻,深深感佩。

  3. 班長:有沒有注意到師父在印度是用英文學廣論,師父特別說,很多之前讀廣論沒懂的地方,居然就懂了。這可以說是「傳承的威力」,是佛的加持力第二,因為師父之前是拿一本孤本的廣論自己先看,在這裡可以體會師父和善知識堅持要求法的心,。法尊法師發願要翻譯,一直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還在翻譯,可以說是在書桌上示寂的。所以我們今天可以在這裡學廣論是真的很需要感恩的。

 

【真如老師】師父的說法恩

  1. 全廣第13講:

師父想要引導我們慢慢地走近宗大師,心裡不要有太多的排斥,所以才講到了這樣一件可以成立宗大師絕頂聰明的事情。你們會不會覺得師父是為我們貼身設計呀?三十年之後,現在學五大論的這麼多了,宗大師的功德、父子三尊的功德也了解很多了。想想當時,他就是千里獨行啊!征服的就是我們無知的曠野,一個人在漢地講!難道不是嗎?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師父決定講這本《廣論》的時候,他對宗大師的功德了解得有多深?我們就試想一下,有讀過廣傳嗎?讀過略傳嗎?讀過《應化因緣集》嗎?如果不是深深地為宗大師講、辯、論著的功德所崇仰,怎麼可能挑起這麼重的擔子——到一個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地方,為我們講述《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以他了解宗大師的功德一定是非常非常密集、非常非常多的,但是他卻講了這個!來我們這邊,我們那時候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所以就等於心裡好像有海一樣的含量,只給我們餵一滴水。根據我們的吸收量、信心的程度,合量地給我們設計的這樣一個法宴。想想這是何等的用心啊!
再想想,我們很多帶班的班長啊,自己考慮考慮自己去帶班的時候,都是一種什麼樣的發心呢?是完全為自己班裡的同學能不能吸收師父講的這一段考慮呢?還是有很多「我要把這段講得好」、「我要把我理解的東西講出去」呀?是完全站在聽聞者是否能理解的角度考慮,是否令聽聞者得到最大的利益?還是有的乾脆就上去炫技——不管能不能聽懂,反正我把我知道的全部都講一遍!講很多很多,可是並不適合大家。
所以常常說,做一件事情要有一個無染的發心、有一個極為純淨的利他心。從這樣一個小的、師父選擇的這個公案裡邊,是否可以體會到一點?師父了解那麼多,所以他才把這本《廣論》珍惜成這樣子,才不顧一切地給我們講。不管多少次失敗,他還是要給我們講,一定要講到我們能夠生起信心!那個時候他的心應該是堅定、不可動搖。就像我們用我們這個非常非常短淺的智慧去揣測一點點的話,他應該是對宗大師功德的認知已經是不可動搖的,所以才會有如此的勇氣、毅力,用這樣慈悲的心一直講、一直講。
所以我們能看到的、我們能理解到的善知識的恩德,他對我們的慈悲,總是很侷限的。但是正因為我們看到了這種侷限的東西,我們可以去想像,還有多少是我們沒有體會過的,甚至連動念都沒有去想的?他講這一個例子到底用了多少心思?在我們這一生,乃至無量劫的無上菩提的這條路上,他為我們詳盡地打算了多少?一定比自己打算的多,這是肯定的!因為我們不懂求無上菩提。
再想一想,從無限生命的角度來關注我們,在生生世世的這樣一個努力上,這又是他多少次的宣講、多少次的為我們考慮?多少次的考慮我們的吸收量、理解程度?怎樣才能應機、怎樣才能讓大家歡喜地聽完,這又是多少次考慮了呢?所以為什麼說法恩這麼深、這麼重,一字一劫呀!所以要好好地學習呀!
  1. 全廣第39講:

你看研討班裡每一節課學習,其實都是可以對你當天的煩惱進行清理,至少你在上課的時候,你不用緣那些煩惱了吧?專心地聽,聽了以後煩惱好像忘了,一下課,唉!又出來了。那你聽完了之後,煩惱的強度應該有變低一點吧?聽課的時候,聽、聽、聽,聽到一個理路可以原諒對方了。還有一個,想想說:「哎呀!這個佛法非常不容易,他能來學習,我還是忍一忍讓他好好學吧!」總之,哪怕生出芝麻那麼大的善心,其實有的時候也可以幫我們扛過很多事情。善心的力量非常地不可思議,小小的一點善心,你就可以撐很大很大的事情。
而這點點滴滴的善心,點點滴滴對他人的寬容,還有對正法的憶念,全部是師父教導我們的。感恩佛陀,感恩宗大師;感恩師父不辭辛苦地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為我們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而且是看到了我們修行的難處和苦楚,不忍這樣的事一直進行下去,所以他非常非常慈悲地為我們講說,陪著我們修行。而且用這樣的方式講,我們都會有感覺,每天都會有感覺;有感覺就不會覺得佛法高高在上、根本用不到。因為能解決我們現在的煩惱還有很多痛苦,所以我們自然地就會嚮往它、皈依它、願意學它、堅持學它、歡喜學它。所以大家一定要歡喜地堅持下去!

 

  1. 全廣第15講:

所以想一想:如果沒有廣論班、沒有僧團,我們哪有時間去探討這個問題?沒有時間去觸及生命最重要的問題,難道不悲哀嗎?那麼現在我們擁有這樣的時間、擁有這樣的因緣,而且這麼多好朋友都在一起討論,難道不應該珍惜嗎?每個人是有每個人的習氣和毛病,有你看不慣的地方,就像你身上也有別人看不慣的地方,大家都相忍著在一起組成一個班,然後互相觀功念恩、互相隨喜,堅持了很多年。所以想一想:從最初什麼也不懂,對「菩提道」全都不懂的狀態下,現在我們可以讀廣傳、傳承祖師傳、各種傳記,甚至都學到五大論了,都開始上攝初班、攝中班了! [06′07″]
如果沒有師父的步步引導,我們如何在這樣煩亂、繁忙的一生中,能有這樣的時間來讀經典哪!什麼是經典呀?經歷了世世代代的更替、永遠閃耀的人類智慧,就是那些智者的頂嚴留下來的叫經典啊!我們哪有時間會遇經典?而且有一位高僧一句一句講給你聽,還怕你心裡有反感,想各種辦法,就像一個慈母餵一個生病的小孩一樣,想各種辦法——哎!包個糖衣,然後怎麼樣給你吃點好吃的。
像我小時候是不願意吃藥的,我每一次吃藥都哭,絕對不吃藥!我爸就把藥放在嘴裡,說:「你看啊!這是甜的哦!」然後我爸就先吃。所以我每次吃藥,我爸爸都吃很多藥,然後我才能吃下一粒。我爸爸把那個藥含到嘴裡,我就去扒我爸爸的嘴巴說:「你到底是放在舌頭底下,還是嚥進去了?」我一定要把我爸爸的嘴翻遍了,發現藥確實是嚥進去了,然後我才會吃下一粒。所以那就是幼稚的孩童啊!根本不了解父母的心啊——為了吃藥治病。佛菩薩就像父母一樣,就是想要照顧我們的法身慧命,想盡辦法引領我們走無上菩提之路!這個深恩啊!你我豈能忘懷呀!
  1. 全廣第18講:

所以為什麼要學這些教理呢?為什麼要學呢?一定是拿所學的來反觀自己。注意!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反觀自己。反觀自己一定會看到什麼?看到那個不對的東西。不對的是什麼?法的方向一定是自淨其意的,不是以法來約束別人的。要警戒自心!而且師父說:「自己做到了,方好濟人啊!」
在師父的日記中,幾乎篇篇滲透了強烈的、自我精進的這樣一個氣息呀!滿篇都是這樣的。所以在講《廣論》的時候,我有時候倒覺得師父有一些東西講得雲淡風輕,可是在他的日記裡都是極度深刻的。就是每一步都像一個小學生一樣,非常非常地紮實和認真地做功夫,沒有一點點花拳繡腳的跡象,一點都沒有!他非常深刻地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法理來明照自己的心。其實師父就是這樣做的,一步一個腳印這樣做的,包括他作課誦,包括他見誰了、說什麼。還有師父教我很多事情,師父也把它寫在日記裡邊,然後我再重看,每一篇、每一篇師父都在策勵自己。你看到的就是非常非常虔誠的一個佛陀的弟子,非常地虔誠!
所以在師父的日記中,看不到一絲絲他覺得對佛法懂了的這種感覺,每天都是拼命地策勵自己。那我們會不會對佛法有受用?比如師父從來不間斷誦《般若經》,師父誦《般若經》有受用的時候,會很歡喜地感恩上師三寶、護法的加持,從來沒有說這是自己領會的。就像《般若經》上所講的「承佛威力」,都是這樣感恩佛陀。

 

【班長】透過老師這樣講全廣,我們就是會更深刻的知道師父在告訴我們什麼,真是「一字一劫」,剛剛說到師父就是非常非常虔誠的佛陀的第子,有時間的時候,一天聽一小段,聽一段時間以後,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現在剛好在思惟白業果,師父就是在示現我們如何建立善業,建立教法。

【消文+收攝】

【少華】靜息的意思是什麼?我躺在床上身和語沒有造業,為什麼白業的描述沒有黑業那麼清楚呢?

【班長】如果我們清楚的了解黑業是什麼樣子,有種種壞處,起了過患欲,「靜息」,就是不要去做,心裡不想做,就是白業。廣論說的聲聞果和獨勝果都是造善業,但是量不一樣。就是以引業和滿業來說,第一個講的是業果很複雜;第二個引業是和異熟果有關係,可能以後升天人,但是滿業就是即使你升那裡,境遇還是不一樣,例如同引到台灣,但有人生台北有人高雄,這些都是業決定的。最後俱舍論的重點,一業引一生,但是集論卻說不一定。宗大師沒有說哪個對,只是把說法說出來供大家參考。引滿業是提供我們思惟觀察的角度,例如我們引到善趣,都生為人,當美國總統,也不是每人如此。師父說的例子,有的是寵物狗、有的是流浪狗,最重要的是看到不同現象時,我們如何去思惟觀察。

【聽帶】等流果和增上果的重要性

Q、請問師父特別說等流果和增上果特別重要,「因為我們耳目所對、起心動念都無非在這個裡邊」,請問哪一句是等流果?哪一個是增上果?

【英雄】耳目所對是增上果,起心動念是等流果。

【班長】為什麼這個這麼重要?耳目所對是我們的環境,是好或不好?接下來我們會有反應,就是等流因果。接下來說我們要把惡業淨息、善業增長,是第一個概念。接下來師父說真正的修行是什麼?上週大家看到所有廣論上增上果這些文字容不容易懂?應該不會太難。但是師父說的重點,是希望大家深入去思惟觀察,「弄懂以後,心裡馬上有感受,而且非常清楚,」我們現在的狀態還是「含糊一片」,師父說的「含糊一片」,是什麼意思?是什麼含糊一片?

【金龍】當我們不管任何時間在起心動念時,我馬上覺察,如果是惡的念頭,馬上抵抗它!如師父喝茶的公案,因為覺察到貪心,所以不喝了!

【班長】請問你觀察起心動念時,你怎麼知道這是錯的?

【金龍】修了就知道。

【班長】你是不是要有一個標準?對的是什麼?這是怎麼來的?是經由學習來的。例如大家覺得汽車好不好?(好)好在哪裡?(很方便)如果按照增上果,造成環境汙染,是好的嗎?例如以前覺得麥當勞很好吃,現在還覺得好嗎?這是我們的標準一直在改變。師父說概念很清楚的地方就是這裡,對還是錯看不清楚,就不能看破和放下。例如我愛抽菸,以前要戒掉就千辛萬苦,現在卻覺得容易,因為我心裡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看法不一樣了,這是我們學業果要學習的地方。我們平常可以觀察,我們所對的境界是什麼。

【英雄】知道是對的,是對應到正知,起心對念是對應到正念,那我今天對境有這個念頭時,我們要搞清楚這個東西和正知的差異,是不是?

【班長】應該是正念的差異。正念是我要觀功念恩,正知是知不知道。

【英雄】因為我價值觀和你不一樣,所以你認為的正知我卻不這樣認為,只要我找出差異的原因,就可以糾正錯誤的地方?

【班長】對!修行就是作比較和抉擇,並選擇認為正確的一邊。

【英雄】那可以知道我的差異是怎麼原因造成的,就比較容易改過來?

【班長】可以啊!性冠法師說過,我們比較容易看到與正法的差距,就是我們真正想要去依靠想要去學的時候,這時你可以看到你的心的狀態,不然通常都是師父說的「含糊一片」,你一定先看到那個東西,只是我現在不在那裡。例如:當我看到怎麼有人會這樣,表示我和他的價值觀不一樣,但是我們在笑別人怎麼會這樣時,我們不一定看到自己的狀態,那就是師父說的「含糊一片」,這是我們要想辦法去釐清的,那時候我不一定知道自己心的狀態和標準,知道以後,就知道和正確的、或是和顛倒的離的是不是很遠。

【聽帶】貪、瞋、癡增上的狀態,產生我們種種的顛倒的現象,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所以能夠認得它,證、悟,靠什麼?靠正知見。所以正知見所見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個叫作等流因果,修行就從這個地方開始。你有了這個念頭固然,你拜佛、念佛作任何事情,沒有一樣事情不是修行,就是你坐在這裡,就是你吃飯、你睡覺,沒有一個時、沒有一刻不是,這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的。

【班長】師父說這個很重要,叫做「證、悟」,正知見所見到的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因為我們心裡有一個標準,不管是對的錯的,至少有一個標準,才看得到,真正能看到,平常吃飯、睡覺、隨時隨地都在修行,因為隨時隨地都在思惟、觀察,和正知見作抉擇比較。問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個東西?這些行住坐臥的標準原來和師父不大一樣,修行就開始了。

【崇呈】對和錯的正知見是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佛告訴我們的?

【班長】這就是大哉問,如果你去思考時,你就會發現1.生命中充滿種種的偏見,2.你不知道什麼是對或錯的,3.發現我好像這一生常常在奇怪的概念下生活。看到我們自己生命中常常會以偏概全,例如看到彥廷,他很會拍照,認為他應該從來沒有不會拍照的時候,但這是錯的概念。這在在都是師父要我們去思惟觀察的,不是要我們覺得自己一直都是錯,而是我們看到現在是什麼樣子,才有機會改變,這是學業果很有趣的地方。

 

~Homework~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廣論進度:P138L5 定不定受業者 ~ P140L7 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手抄稿第八冊:P77L5 ~ P108L1

…音檔:59A2’58″ ~ 59B28’50″

…網頁:http://www.mylamrim.org/?p=14435

<同學消文部分>20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