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嘛 宗喀巴大師祈禱文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尊)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嶺智嚴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賢慧普聞足下作啟請)

【讚頌】勇悍行

踏過生死的霜雪   度過障難的寒夜     舉劍宣誓    快斬眾苦之源

行於煩惱毒叢中   遨於痛楚愁雲裡     菩提佛子    心綻空性清涼光

勇猛 勇猛 勇猛 吾師導示勇猛行   無畏 無畏 無畏 隨師踏向菩提道

撐起決志的風帆   乘著精進的長風   向寶洲 取摩尼 遍濟一切眾生貧

收起無止的淚眼   力攀雪嶺的高岩   採來不死甘露藥 醫天下生老病死

向前走 向前走   掙脫一切羈索  邁步向前走

向前走 向前走   拉緊你我的手  勇前不回頭

向前走 向前走   直到蒼生盡到離邊的那一頭

向前走 向前走      直到蒼生盡到離邊的那一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tv0IxOGCo

【科判】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ㄧ‧正修時應如何

己一‧加行

己二‧正行

庚一‧總共修法

庚二‧此處修法

廣論進度:P45L5 正行分二:一總共修法 ~ P45LL3 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廣論原文】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

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次應發起猛利誓願,謂如所定,不令修餘。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白話消文】

所謂修行,就是將原本不安定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安住在善所緣境上,並且不斷地練習,就叫做修。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識所操控,完全做不了主;而我們的心識又一天到晚跟著種種煩惱障礙所轉,以致造了種種的惡業,使我們輪迴生死苦海之中。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夠如自己所希望的,安住在善行、善念之上。

其次,修的時候,若碰到什麼覺得相應的就修什麼,那麼對善知識所告訴我們修行的次第,與修行的內涵,包含一切善法,我們一定修不起來。不但修不起來,由於碰到什麼就修什麼的惡習,對於想要安住在應修行的善法上,反而會形成極大的障礙。

若是一開始修行,就養成這種任遇所緣就去修的壞習慣,那麼即使修行了一輩子所有的善行都將帶有過失。所以,我們對所要修行的種種法門,包括它的數量、先後順序,都須事先確定。其次,還要發起勇猛的誓願,說我一定要依照先前所決定的內容、數量和次第去修行,絕對不為外面的境緣影響而改變去修其它的法門。正修的時候,應該具足正念、正知來修習如前面所決定的各項法類,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整理】1.修行就是要把心不斷不斷的緣在善所緣上,而且要保護好善所緣境。

2.如果隨便看到一個善所緣就跑去修行,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變成修行上的障礙。

3.修之前要把質、量、次第先決定好,然後發起勇猛的誓願,具足正知、正念如前面所決定的來修行。

影片討論 】輕如鴻毛重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JqK7zEHTI

 

Q : 1、你覺得她要俱備什麼能力才能完成這個表演?

 凱勛:1、科學角度需力舉與支點的掌握。2、力矩與支點跟我們所上的課有什麼關係呢?學習佛法要放那一端、生活亂糟糟的要放那一端,廣論教我們的東西就是讓我們去尋找一個支點。

 俊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心靜上的一個訓練,已達到像禪定,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芬芳:1、心定。2、有物理根據,是要有力矩規律。3、她每一根木頭是經過選擇是有次第的。

水珠:支柱是廣論。

 文娟:幫慧蘋說前面的基本功要做的很夠。

【聽師父音檔】

1、 我告訴你我的一個經驗,有一次,我就陪一個人去拍那個X光照片。那個照什麼?照胃部。你們曉得照胃部X光照片,先要吃一點東西叫硫酸鋇。如果那個X光透視過去的話,那個統統照不出什麼東西來,吃那個硫酸鋇以後那個X光片走不過,走不過。所以就是那個硫酸鋇映出來的這個影子,因為一定跟我們的胃壁靠近的,對吧?所以那個硫酸鋇的影子的外圈,你就看出胃的樣子來。那天我去照的時候,那個醫生先在……我就站在那個醫生後面去看,那個醫生忽然就問那個病人,說:「你平常歡喜吃什麼啊?」這樣。然後呢這個人去想,想了個半天,醫生也不問他了,這樣。

我就奇怪,這個醫生為什麼要問他一句「平常歡喜吃什麼啊?」後來那醫生就旁邊敲敲我,指指那個東西。一看,欸,那個時候我就發現了,發現什麼?在前面那段時候,他因為腦筋裡沒有想,所以那個胃就在那裡不大動,不大動的話你就看不出,因為這個死的嘛!所以它那個照片上面看不清楚。他就問他說:「你歡喜吃什麼?」他想沒有想出什麼東西,那個胃就馬上就咕嚕、咕嚕動起來了,動得非常厲害。

當時我也不大懂,一直等到後來學了佛了慢慢地、慢慢地就感受到。將來你們自然會有個體驗,譬如說我們常常說:「唉呀,不要去貪啊!」但是你在飯桌上面,要想不貪擋不住的。我想我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為什麼?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這個行相已經非常猛利了,已經非常猛利了。所以平常人家說,這個漏洞要補小的,等到大漏洞來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心理行相也是這樣,那個很小的時候,我還感覺不出來,等到現在我們跑到飯桌上那很粗猛了。

我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典型的例子就這樣,他問他:「你歡喜吃什麼啊?」他想了半天,腦筋一動,這句話一落到他那個耳識當中,落到那意識當中,那個就咕嚕、咕嚕地就動起來了。然後呢他的確想吃什麼,可是那個時候還可以擋得住,假如你把那個東西擺在那裡,有的時候他還可以擋得住,假定說吃飯的時候擺在那裡就擋不住了。這個地方經過很長一個步驟,慢慢地我們會把這些事情,都要說得很清楚的。

Q :為什麼師父要叫我們漏洞要補小的?

凱勛:像彈簧還在可受能力時還彈的回來,繃得太緊時間太久就會彈性疲乏回不去了。小的洞還來的及大的已經來不及了如寮國水霸崩塌淹沒很多村落。

【整理】一般來說細微的煩惱不容易觀察的到,就像照胃鏡那樣,當我們在想自己喜歡吃甚麼的同時其實胃已經在動了,而我們卻不自知。所以一開始要先觀察,從認識心理的行相開始,才有機會修改過來。

2、所以說「所緣境」它的內容是什麼?「數量」,這是質跟量,包含整個的內容。如果說這個質不對的話,那個根本不談,所以「數量」兩個字實際上呢也可以說,「質」,就內容、體性本身絕對沒有錯,然後呢「量」要圓滿。這個兩個夠不夠?不夠,還要「次第」,對於這個,事先先有圓滿的認識—「先須決定」。

比如我們就要去燒飯了,那麼簡單哪!燒飯,當然你說:「哦!今天要燒飯用米。」你一定要弄對哦,這個米弄成麥這個不行的啊!就算同樣的米,稻都不行,何況是其他的?佛法裡面常常就說「蒸沙煮飯」,如果這個質不對的話,你再一大鍋的砂子擺那裡蒸,沒有用!所以這個質要對。對啦,然後你就去煮去了,這裡人有三十個,你燒了一碗飯,沒有用!量還要對,少了固然不行,多了也不好。然後呢次第還要,這個前面已經說過很多了,對這個事先要決定,要決定。

【整理】要開始修之前要把所修內容的質、量、次第先決定好,「質」內容要正確,「量」要圓滿然後順序要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