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230 週四班   2018.05.10 第79堂課程內容與總結

【海報】如影隨形, 無所不在!
【桌牌】以一言音答一切問!

 

  1. 讚頌//【蓮花喻讚(二)】

真如 詞曲

我以至誠身語意 稽首皈依三世佛

讚嘆無邊功德海 種種香花皆供養

設我口中如有千舌

經無量劫讚如來

世尊功德不思議 最勝甚深難可說

假令我舌有百千 讚嘆一佛一功德

於中少分尚難知 況諸佛德無邊際

假使大地及諸天 乃至有頂為海水

可以毛端滴知數 佛一功德甚難量

我以至誠身語意 禮讚諸佛德無邊

所有勝福果難思 迴施眾生速成佛

迴施眾生速成佛

出自《金光明經.蓮華喻讚品》

 

~師父下面講的一段話,完完全全就是皈依的內涵。師父講他看到的,其實就是真如老師。

 

師父在2000 年圓根燈會說,「你一樣把她—真如老師—看成大師看,對你絕對有好處」:

 

「這一生我覺得最最受用、最最受用的是,不但理論了解,親眼看見真的有人,在我周圍的人而且是,她能夠把大師的教法,真正地在她身上面,迸發出光明來。

 

有很多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但是經教上面告訴都是完全證明千真萬確的事實,而且都是大乘經典。這我比你們強的、唯一的就是我親眼看見。因此把我一下生命就整個無限地,真正完全地看清楚。而更重要的,她並不是這樣的像人造衛星,讓我看見不在天上而在眼前,她在眼前讓我、告訴我她是從哪裡進去的,讓我看見這樣的一個特點——依師!

 

所以我一直感覺到,喔!原來佛菩薩沒有離開過我們,沒有。就像經論上面告訴我們:「佛身遍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就在我們前面。下面總有接我的位置的人,假定說你是還在跟在這裡,你一樣把她看成大師看,對你絕對有好處。你很認真地去看,你得到的加持就多大!

 

我把你們看成大師,我向你們祈求。我很清楚一件事情,離開師沒有法。同樣的,用這個法,離開友沒有法。大家只會尊重師長,不會尊重同行。逆緣的增上,老師沒有辦法給我們的,只有周圍的同學。如果這個你排拒了以後,你沒用上法,那麼請問在這個情況下,你看見的師,看見的佛,真的嗎?是我們騙我們自己而已。所以我想,我能真正的體驗,我都供養給你們。」

 

~前行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樣。

 

真如老師說:

「其實每次在上課之前,最好提前有幾分鐘時間讓自己的心寧靜一下,或者認真地策發一下自己的大乘意樂。因為我們平常可能忙的事情比較多,突然開始聽講的話,不知道注意力一下子能不能全部專注上來?如果只要師父的聲音一出現,我們的注意力全部都能夠集中上來,這還可以;但是如果無法集中的話,那麼就要提前準備。這個準備的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準備好自己的恭敬心、虔誠的信心,對法現起了種種勝解作意,那麼我們這簡單的十多分鐘的課,或者一小時的課,它可能會影響我們,成為我無限生命的一個力量。

 

那麼為什麼沒有準備、很浮浮泛泛地去上一節課,和經過精心準備的心境、認真地發心,這樣非常殷重地上一節課,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是天壤之別的?因為我們平常的狀態沒有集中在經典上,比如學習經典它要一個非常恭敬的心,而且要慢慢地學,跟平常做很多事情的速度看起來是不一樣的。因為它需要凝視我們的內心,去看祖師、佛菩薩在說什麼。所以就好像從一個非常非常喧嚷的白晝時光,突然進入到一個明月當空寧靜的夜色之中,心境是非常寧靜、非常愉悅的。打開書的時候比較有耐心,也比較認真地能夠把每一個字聽到心裡去。

 

所以我會認為在學《廣論》之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其實就是聽聞軌理。聽聞軌理一旦修成習慣之後,數數思惟聞法勝利,那麼對於大乘發心的策發,正聽聞時聽聞軌理的訓練,乃至聽完之後結行的回向,其實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因為這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比如說我們早晨起來會準備一天的生活,我們上班之前也會準備,乃至我們上辯論場之前也會準備,我們上背書課之前也會準備。那麼我們上廣論課之前的準備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思惟聞法勝利。思惟到什麼程度呢?最少要讓自己的心動轉,至少讓它寧靜下來,一會兒聽的時候能夠集中心力。尤其對於自己能夠聽聞佛法的時光,要生起非常非常珍惜的這樣一種心情,很難得、很難得的。就是對師父所講的話、對宗大師的《廣論》,一字一句都不想錯過,要把它非常非常清晰明了地聽到自己的內心之中。」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講準備,準備其實很重要,尤其是心理的準備。

正如「我們這簡單的十多分鐘的課,或者一小時的課,它可能會影響我們,成為我無限生命的一個力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好好做準備,你做好了,紮實的做好了,你的無限生命就會不一樣。

 

~如果我們好好的把聽聞軌理做好,「對宗大師的《廣論》,一字一句都不想錯過,要把它非常非常清晰明了地聽到自己的內心之中。」我們用這樣的心情去體會。

 

  1. 喻//【我有一隻黑狗】https://youtu.be/fhIKFHSqWd4

Q: 生命中克服了什麼困難? 如何做到? 或是被打敗了? 為什麼?

@坤芳: 那段失業的日子心理壓力很大,聽真如老師講如何離苦得樂,當時覺得每分每秒都很難過。經過對同行善友分享,得到很多關懷與協助,覺得很溫暖與感動。經過努力,也找到工作,就在鳳山寺前面。

@嬋媛: 總結跳「相思湖畔」時想盡辦法站在後面,很緊張,怕跳錯。湖口老街活動時也一樣。母親節感恩園遊會時,班長要我們站在前面,也說要發心,跳對跳錯不是很重要,想著為什麼要來,讓大家很開心,自己也很歡喜,那就很棒。後來自己覺得沒有跳錯,也一點都不緊張,很高興自己克服心理障礙。

 

3.廣論//

3.1【廣論進度】:P102L6業功德者~ P103L7苦受莫能奪

3.2【手抄稿】:P123L10 ~ P144L6

3.3【音檔】:[44A]26’10″ ~ [45A]6’47″

 

3.4【科判】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己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辛一、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皈依

壬一、由依何事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癸一、知功德

子一、佛功德

子二、法功德

子三、僧功德

癸二、知差別

癸三、自誓受

癸四、不言有餘而正皈依

壬四、既皈依已所學次第

辛二、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3.5【廣論】

【◎業功德者。謂身語意業,由其任運無間二相,而正饒益一切有情。此復由於所化之別,堪引化者,能仁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遠離衰損,定作一切所應作事。】

~佛,身口意三業在任何情況之下,時間是絕沒有間斷,而做的方式是任運自然。這兩種狀態,無非都在利益一切有情。

~「此復由於所化之別」,那個就是因為所化度的—就是我們眾生,因為眾生的根性,個人的業障,個人的情見的不同,凡是能夠化度的,「能仁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遠離衰損」。佛陀絕不會有一個遺漏地,都把這些能化的眾生化度,使他得到圓滿解決問題,圓滿遠離一切痛苦,這個佛決定是這樣做的。

【如《百五十頌》云:「尊說摧煩惱,顯示魔諂動,說生死苦性,亦示無畏所。】

~世尊所說的一切的教法,它無非都是在摧毀煩惱。所有世間的一切東西,都是虛誑,都是魔。經過世尊說明讓我們了解:原來在三有輪迴當中的一切啊,無非是苦,不但指示世間缺陷,也告訴我們怎麼跳出這個缺陷,到達無所怖畏的地方,這個是佛。

【思利大悲者,凡能利有情,此事尊未行,豈有此餘事。」】

~世尊是由於大悲心的策勵,他是要利益我們一切有情。凡是能夠利益有情的事情,佛決定會去做;而佛做的,除了利益十方一切有情以外,沒別的了。

【《讚應讚》云:「尊未度眾生,何有是衰損,未令世間會,豈有此盛事。」應憶念之。】

~說佛沒有度眾生,不可能。假定說佛沒有說告訴我們這些世間的一切真相的話,那麼世間所有的好事都不可能有的。

【◎此是略說念佛道理,若由種種門中憶念,亦由多門能發淨信,若能數數憶念思惟,則勢猛利常恆相續,】

~上面只是概略地說一下念佛的這個道理,假定說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各方面去思惟觀察這一個道理的話,你觀察得越多、越深入,那麼你的淨信心越增長、越啟發。

~「若能數數憶念思惟,則勢猛利恆常相續」,你照著這樣地思,不斷數數思,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去憶念這個道理,去思惟這個道理,那麼這個淨信心的勢力又猛利、又恆常,繼續不斷地繼續下去。

【◎由如是修,若善了解,則諸經論多是開示三歸功德,此等皆能現為教授。】

~像前面這樣,能夠這樣地善巧認識了,照他的思惟修習的話,那麼各式各樣的經、論上面所說的,無非都是告訴我們「三歸」,歸依佛、法、僧的道理,你照著這樣去做,就得到這個三歸的功德。因為你看了、了解了、得到了,所以這些經論,當下就是我們最好的教授。

【◎念觀察修皆是分別,於修行時,而棄捨者,是遮此等集聚資糧,淨治罪障非一門徑,故於暇身,攝取無量堅實心藏,應當了知為大障礙。】

~有人覺得:「你這樣的思惟觀察,那些東西都是分別,那修行的時候是不要分別的,所以修行的時候,應該把它丟掉,不要去思惟。」這一種想法,這一種說法,大錯誤啊,大錯誤啊!

~在我們正式修行之前,前面真正重要的基礎是要淨除罪障,要集聚資糧,而這兩樣事情都要經過如理地聽聞,然後如理去思惟。越是多方面地觀察思惟,那麼產生的功效越大,淨除罪障是越多,集聚資糧是越廣越深。現在你不要了,把淨除罪障跟集聚資糧的最佳的方便,一下都被你遮止,這個遮的話,就是擋住了,障礙住了,切斷掉了。所以在這一種狀態當中,你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要想修行啊,變成功一個最大的大障礙。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

~繫念三寶的道理,換句話說是皈依,假定你能夠照著這個道理,如理如法地去做的話,「心隨修轉」,你修多少,然後呢你這個心就轉多少。

【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

~所以修的時候,開始比較難。

~同時當你覺得難的時候,也正說明,欸,現在對了。現在真正要修,就是修改,原來這個狀態不對的,你把它改變過來。

~我們真正重要的,一定要自己在境界上面去歷練。那真正的用功就在這個境界上面,就是這個時候。你能夠這樣地一段努力以後,到最後,「後時於彼能任運轉」,慢慢、慢慢越到後來你越一提,就提起來了,到後來不提也起來了。

【又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

~你能夠照著這樣地念,說:「我也希望像我所念、所歸投依靠的佛那樣,也想得到這個。」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發菩提心。

【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因為你這樣地隨時在繫念三寶,那麼不管是白天、晚上,「恆得見佛」。因為你一切時候,一直在這個憶念,那麼到臨終的時候,不管生起什麼苦來,你念佛絕不退失。

【《三摩地王經》云:「教汝應悟解,如人多觀察,由住彼觀察,心能如是趣。】

~那麼教你—這個道理告訴你,然後你了解了、懂得了以後,像平常,照著這個東西你就觀察。因為你能夠這樣地觀察得如理相應了,自然而然,啊!你這個心就跟它相應了。

【如是念能仁,佛身無量智,常能修隨念,心趣注於此,】

~就像這個道理,你念佛,念佛的—這個佛因為他種種,念他的身、口、意等等,無量的,「佛身無量」是包括了前面所有一切。你能夠經常地這樣地憶念,然後呢這個心,啊!也是跟著相應了,跟著相應了。

【此行住坐時,欣樂善士智,欲我成無上,勝世願菩提。」】

~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管你行住坐臥,說:好啊、好啊、好啊,心裡面歡喜、好樂!不但是你皈投依靠,也希望「我也將來能夠這樣」,這個就是我們,真正地超勝的第一步達到的,這個是發的世俗的菩提心。

【又云:「清淨身語意,常讚佛勝德,如是修心續,晝夜見世依。若時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奪。」】

~你能夠照前面的這樣去修習、思惟的話,欸,你那個染污的心識漸漸淨化,那個時候你身、口、意三業,就漸漸地轉化成清淨。

~然後一直是繫念、讚歎、皈投依靠這個三寶殊勝的種種。這樣地憶念、思惟、觀察、皈投依靠,那就是「修心續」。

~你能夠這樣地修行,「晝夜見世依」,現在這個時候隨順著智慧,這個是晝夜都是跟世尊相應的。

~到那個時候,你遭到病苦,或者不安,或者乃至於這個到最極端狀態當中—要臨終的時候,欸!「不退失念佛」。

~「苦受」啊,再苦的,不會能夠、不可能改變你那個念佛的心志。

 

@少華: 心得分享,這兩週的上課內容有「觀功念恩」的意思,也有說到前面破除觀察修與止修的邪執分別。觀功念恩就是要觀察,功就是佛功德,三寶功德。身語意業功德最後都有應憶念之,憶念佛的功德。之前在學「特申修信以為根本」時,一直搞不懂怎麼修信,在「此是略說念佛道理,若由種種門中憶念,亦由多門能發淨信」就說到由觀功念恩就能發淨信心出來。分享給大家。

 

@士能班長: 謝謝少華。他把這段時間的學習連到親近善士,修習軌理裡面體會到的東西。其實這樣很好,真的是在學習過程裡面有想辦法去思惟這些法類。

少華講的沒有錯,在這一段裡面整個後面都有講到「應憶念之」,怎麼憶念呢? 其實就是要做觀察思惟。不管是對善知識做修信念恩,對我們同行或身邊的人做觀功念恩,其實都是做觀察和思惟。像前面修習軌理破邪執有講,我們常以為修行就是止修,可是其實不是這樣的。修行有思擇修和不思擇修。止修是把心專注在一個地方,大部分是座上修。平常生活裡面,食衣住行種種幾乎都是要做思惟觀察修。如果思惟觀察修能夠做得好的話,其實它會幫助我們累積非常大的資糧,就是「戒」這件事情,以後我們從「戒」要再生「定」,要再「慧」,才有機會。因此,各位從一開始學到現在,就會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宗大師或師父都一直在提醒我們要練習「觀察修」這件事情。

 

Q: 開始之前先問各位,為什麼會對一個東西相應?對另外一個東西不相應?

 

3.6【聽帶】

師父說:

【◎業功德者。謂身語意業,由其任運無間二相,而正饒益一切有情。此復由於所化之別,堪引化者,能仁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遠離衰損,定作一切所應作事。】

那麼,佛做一些什麼事情呢?他所做的這個事情的功德,這個地方說一下。這個佛,身口意三業在任何情況之下,時間是絕沒有間斷,而做的方式是任運自然。對我們來說,我們總要去努力才行,做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自自然然地;而他這個自然到在任何情況下,就是這樣,就好像說天生來的一樣,那麼這個時間又是從不間斷。所以以這兩種狀態,無非都在利益一切有情,無非都在利益一切有情。是的,佛在任何情況之下,任何時候都在利益一切有情。

 

~這一段中,師父有一個東西說了三次,「無非都在利益一切有情,無非都在利益一切有情。是的,佛在任何情況之下,任何時候都在利益一切有情。」就是佛不利益有情的狀況是沒有的,而且是任運無間的。任運是什麼意思? 師父這邊說天生的一樣,自然的,反射動作一樣,不用想的。無間就是隨時隨地。

 

~我想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做什麼事情是任運無間的? 這段可以聽到師父對佛的信心,對三寶的信心。師父有講過,「以我對佛陀的信心,原子彈在我的面前可以不爆」。那個信心強大到這樣子。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師父說,「以我對於佛陀的信心,我生病不用去看醫生的。我只要依照我對佛陀的信心,祈求,不需要看醫生。但是你們不行。」

各位知道這個意思嗎? 那樣子的信心,淨信心,「亦由多門能發淨信」,這個信心是要一直一直去練出來的,師父的那個信心,是可以大到這個樣子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那樣的程度,所以我們生病請看醫生。

 

師父說: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

上面這個繫念三寶的道理,換句話說是皈依,這個講到這裡為止,單單這個皈依哦,單單這個皈依哦!假定你能夠照著這個道理,如理如法地去做的話,「心隨修轉」,你修多少,然後呢你這個心就轉多少。你在沒有修的之前,心是什麼?染污相應,雜染相應。然後呢,經過你修改修習以後的話,染污部分是漸漸淨除,然後呢善淨部分漸漸增長,當然轉過來了。那麼這個罪障就清除多少,功德就集聚多少,就這麼簡單,就這麼靈驗!

 

@德芳: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的「此等」是什麼呢? 就是繫念三寶的道理,就是皈依。「單單這個皈依」師父講了兩次,意思是不要小看皈依,怎樣才是心裡面的皈依呢? 師父說假定你能夠照著這個道理,如理如法地去做的話,「心隨修轉」。大家有沒有學過什麼東西,然後學得很好,學得很好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呢? 如果不相信這件事情,做不做得到呢? 如果先去思惟觀察,自己看了以後,覺得這件事情是好的,所以我願意相信,我就可以做得到,而且做得更好。所以「心隨修轉」就是我們的心相信了,然後跟著道理去做的時候,我們的心修多少,我們照著去做多少,心就轉多少。師父說,你在沒有修的之前,心是什麼?染污相應,雜染相應。經過你修改修習以後的話,染污部分是漸漸淨除,然後呢善淨部分漸漸增長。

 

Q: 大家學了廣論這一年多當中,有沒有覺得自己哪些地方染污的習慣慢慢的淨除,覺得自己改變的?

 

@少華: 原本跟老婆約好,我煮飯的時候她洗碗,她煮飯的時候我洗碗。後來都變成我煮飯我洗碗。有一次起了瞋心,觀察到自己有這種現象,先壓下來,給自己一個講法。我在洗碗的時候我老婆在念經,我想她上輩子應該是我的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我後來發現自從那一次之後,我在洗碗就從來沒再升起過那種瞋心。

 

@姝婷: 我八歲的時候就懂得謝天,因為小時候就感覺我的狀況比別人好,從小就謝謝老天爺給我的一切,一路順遂,一路謝天到現在,可是我沒有謝人。我只學會謝天,謝跟我相應的人,比如父母,周圍幫忙我的人,相應的人。可是對相對負面的人,我都不會對他們觀功念恩。進了福智後,開始覺得應該學會謝那些負面的人,我的包容心是不是該更大。我現在還在慢慢學習,像佛那樣任運無間的寬廣慈悲。

 

@德芳: 剛剛姝婷說的就是逆增上緣,師父說老師沒辦法給我們逆增上緣,只有周遭的同學才會。更廣泛地說,公司裡那些對我不友善的人是否也給我逆增上緣呢?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轉」就是這個意思,把那些對我們不好的人,想成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人。本來覺得很鬱卒、憂鬱,這樣子想,就有一個戰鬥的力量。我如果可以打敗自己的負面想法,我是不是會變得更開心、更快樂呢? 所以像師父說的,罪障就清除,功德就集聚,只要你願意做,願意心隨修轉,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靈驗。就是我們相信了,然後去做,我們就會獲得心靈的力量,生活會更快樂。

 

@士能班長: 問各位一個問題,真的就這麼簡單,就這麼靈驗嗎? 我們心就有辦法隨修轉嗎? 好像不一定,對不對? 後面這邊有一句話,「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

 

Q: 你覺得一天裡面,什麼時候修行最好?

 

師父說:

平常我們常常覺得,哎呀!心平氣和覺得滿好,到了那時候稍微一點境界現前就不行了,那個是對真正的行相不認識。行相真的認識了以後,你會了解,真正最好的修行是什麼?就是就你心裡煩煩躁躁,你認得了,然後你提起正念來,那最好的時候,最好的時候。所以到那個時候,你能夠克服它的話,你又衝破一個難關,這個才是真的,這個才是真的,這樣。所以你們看那個木頭,這個木頭夏天長得很快,但是夏天長的那個木頭是很鬆的;那個冬天長得很慢,冬天這個木頭很紮實的。就是經過這個嚴格的考驗過來的,它才行,那我們修行現在修行也是如此。所以你們看哪,那個豆芽擺在桶裡邊哪,想盡辦法保護它長出來,對不起!這個豆芽也只能做豆芽用,沒有其他用場。你放在太陽裡面一曬、風一吹、雨一淋,好了!不是枯掉就是爛掉,它長不出什麼結果來的。我們現在真正要修學佛法的人,千萬不要學豆芽,這個要注意!

 

Q: 再問各位,你覺得一天當中,最適合修行是什麼時候?

 

~師父這邊有給一個答案,真正最好的修行是什麼,就是就你心裡煩煩躁躁,你認得了,然後你提起正念來,為什麼? 請問各位,我們在心裏煩煩躁躁的時候,會想到這時候我要修嗎? 通常不會吧? 要修什麼?

 

~請問大家,當你碰到一個人,看很不順眼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做什麼? 其實師父在這邊講到一個我們在做觀察思惟修很重要的地方,請問當我們說我們要觀察思惟的時候,我們在什麼時候觀察思惟? 我們碰到狀況的時候,正是我們要觀察思惟的時候。就像師父這邊說心裡煩煩躁躁的時候,通常我們不認得它,我們就放過了。我們通常碰到那個狀況會躲掉。你知道嗎? 我們這麼壞,我們碰到我很貪的就一股腦下去,會瞋的最好最厲害就躲開而已。師父這裡教一個秘訣,在那個時候,是最好修行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你剛好看到,師父說「你認得了」,在那個時候把正念提起來。在修習軌理有講到正知而行,密護根門,那個時候是正好修行的時候。師父這邊舉一個例子,你越碰到難的狀況,那個時候你要觀察思惟去修,你才會像冬天的木頭一樣。否則,在修行的這條路上,你就是像豆芽一樣。各位可以想一下,師父說千萬不要學豆芽是什麼意思。因為我們碰到境界,我們就跑(躲)掉了。我們很怕碰到境界。對不對,我們很怕碰到境界。師父說,不要,練習看看,碰到境是正好修的時候。這是很關鍵的地方喔!

 

@同學問,用怎麼修? 要用什麼念頭?

@士能班長: 有很多法類可以用,比如聽聞軌理、親近善士、暇滿、念死無常,其中每一個都可以拿來練習。

比如說,練習一個東西。請問各位,你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嗎? 我們聽老師講的。老師說,我們要相信自己能夠成佛,因為它的理路很簡單,因為無自性的關係,所以你的心只要往那個方向,你就會變往那個方向。理路非常簡單,但是我們會覺得很難,對不對?

 

老師說:

「我們現在不要說相信別人能不能成佛,相信自己能成佛嗎?大德們為何發笑?相信自己能成佛嗎?(相信。)一頓脾氣發完之後你們就沒底氣了吧!然後攪點煩惱也沒底氣了,對不對?所以我們非常容易否定自己——到底我能不能成佛?因為什麼我一定能成佛?這個問題我在前面那幾講也有講過,是因為心上無自性的原因,朝著什麼地方串習、朝著什麼地方努力,它就成為什麼。所以凡夫很委屈地成為凡夫,聖者樂得為聖者,為什麼?因為沒有一件本來如此的事情,它是透過緣起的轉變,不停地發心就會改變結果的一件事情。

 

如果一切都值得改變,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活在這麼強烈的痛苦中呢?為什麼一定要面對生老病死呢?如果一切都可以改變,當然不願意。但關鍵是:「這樣抉擇出來的正理能不能在心上安住?正理的火焰會不會當境界的風很猛烈地吹的時候,馬上那個火苗就熄了?」熄了之後怎麼辦?點燈啊!立刻點起來,不要坐在那兒哭、坐在那兒罵自己,都沒有用。罵別人有用嗎?罵家人有用嗎?罵班長有用嗎?抱怨法師有用嗎?會造惡業。所以最好正念打失了,趕快就像勇士掉落了寶劍一樣,立刻撿起來,繼續戰鬥!師父說那四個字叫什麼?(常敗將軍。)你看!這《廣論》絕對沒白學,我們在這一刻選擇的答案是一樣的。」

(錄自《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十講)

 

~我們碰到境界的時候,我們非常容易否定自己,所以我們就是「豆芽菜」。各位可以仔細觀察自己的心,我們很怕自己心裡面有煩惱,而且在那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否定自己。在那個時候我們不認為自己能夠成佛,不認為自己可以往上。老師這邊講因為心上無自性的關係,只要朝著什麼地方串習、朝著什麼地方努力,我就會成為什麼。我們只要朝著佛的方向努力,我們就會成為佛。

 

~所以,一句話送給大家,「如果一切都值得改變,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活在這麼強烈的痛苦中呢?為什麼一定要面對生老病死呢?如果一切都可以改變,當然不願意。」所以碰到問題有個方法,可以發心,幫忙對方,因為我要成佛。有很多理路可以練習。就像勇士掉在地上的寶劍,撿起來,只要去練,有一天一定會熟的。

 

~廣論非常重視「次第」,前面知道的,前面做好了,後面慢慢才會做好。所以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學聽聞軌理,聽聞軌理學完了,才學親近善士,學依師。如果這些慢慢的基礎弄紮實了以後,你後面的才會比較紮實,這跟師父講樹和豆芽是一樣的。你會發現,為什麼我們每次上課的時候,老師都要跟我們講前行,講聽聞軌理。為什麼一直要講聽聞軌理,因為它太重要了!如果你把那個練好的話,你可能百分之八十的功夫都到位了,你相信嗎? 但是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呢? 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願意把你的時間花在那邊很老實的去做嗎?

 

~我們會喜歡做我們相應的,就像前行緣念,做久了一定會相應的,你莫明其妙就相應了。就好像背書一樣,你相信好了,如果你願意去背的話,同樣的一句話,你去念一百遍,一定會背起來的,沒有背不起來這回事的,而且你就跟它很熟,你就跟它「相應」。然後你對理路就會熟到不能再熟,就是「任運」嘛!它就直接在你心裡跳出來,你什麼時候都會用它。

我自己有一個對付在高速公路上抄我的車的理路。太好用了。我跟那個理路很相應,那是老師在忍辱波羅蜜的一個理路,就是「無自性」。開這一台車的人不是只會超我的車而已,他對任何一個人,他只要看到,他都會超,這跟我沒有關係啊。他不是超「我」的車!他任何人他看到,他就會超。我有一次就這樣想,一想,火就熄掉了。

 

~所以就慢慢練習,第一個按照道次第來,次第是什麼意思? 次第就叫做「因果」。沒有前面的因,是不會有後面的果的。所以你把前面的聽聞軌理好好的練好,後面的才會慢慢起來。把念死無常和暇滿練好,你的皈依和業果才會起來。所以,為什麼次第那麼重要,次第太重要了!這是宗大師和師父給我們的非常好的禮物。我們從這裡去思考。

 

  1. Homework & 2018/5/17上課進度//

 

<<上課進度>>

進度:P103L7博朵瓦云:若數數思~ P105L4以於僧伽定有四故

音檔:[45A]6’47″~ [45B19’27″

手抄:第六冊P144L7 ~ P168L7

網頁:http://www.mylamrim.org/?p=13078

 

<<同學消文部分>>19組

博朵瓦云﹕「若數數思,漸能深信,漸淨相續,能得加持。由於此上獲得定解,故能由其誠心歸依,若於所學能正習學,則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對於諸佛妙智,尚不計為準洽占卜。」此復說云﹕「譬如有一準利卜士說云,我知汝於今年無諸災患,則心安泰,彼若說云,今歲有災,應行此事,彼事莫為,則勵力為,若未能辦,心則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說,我未能辦。若佛制云,此此應斷,此此應行,豈置心耶,若未能辦豈憂慮耶,反作是言,諸教法中,雖如彼說,然由現在,若時若處,不能實行。須如是行,輕棄佛語,唯住自知。」若不觀察,隨心愛樂,唯亂於言。若非爾者,內返其意,詳細觀察,極為諦實。故當數數思佛功德,勵力引發至心定解。此若生者,則於佛所從生之法及修法眾,亦能發起如是定解,是則歸依至於扼要,此若無者,即能轉變心意歸依,且無生處,況諸餘道。

法功德者。謂由敬佛而為因緣,應作是念,佛具無邊功德者,是由證修滅道二諦,除過引德,以為自性,教證二法,而得生起。如《正攝法經》云﹕「諸佛世尊,所有無邊無際功德,從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現,法為其主,從法出生,正法行境,依於正法,法所成辦。」

僧功德中。正謂諸聖補特伽羅,此亦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門中,而為憶念。《正攝法經》云﹕「於諸僧伽,應如是念,謂說正法,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於法,供養於法,作法事業,法為行境,法行圓滿,自性正直,自性清淨,法性哀愍,成就悲愍,常以遠離為所行境,恆趣向法,常白淨行。」